而其他人的震驚則是因為無法理解。要知道,蓋爾蘭的身份可是一名樂師啊,要在有人有閑情聽音樂的地方,他才能憑自己的能力掙口飯吃。蓋爾蘭的樂器還是這麽非主流的高雅豎琴,要是到了邊界封地那種地方,除了公主這個皇室血脈之外,人人自危安全,民風彪悍,誰還有閑情聽他演奏?
說到公主,眾人又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位公主蘭蒂,剛剛就在這裏當著大家的麵,揭露自己的姐姐丹妮婭,跟這位宮廷樂師蓋爾蘭有著某種不可告人的關係。現在看來,如果蓋爾蘭真的要跟著丹妮婭去她的封地,那麽兩人之間的那種關係,很有可能是真的?
皇後卻並不在意蓋爾蘭和大家都是什麽樣的反應,語調不變地自己繼續往下說著:“據我所知,你跟丹妮婭開始親近,是從當了蘭蒂的私人音樂教師之後的事了?”
蓋爾蘭的臉色有了微微的變化,皇後卻不再給他迴答的機會,自顧自一句接著一句說下去:“我記得,蘭蒂跟丹妮婭的關係一直都很要好。而你跟蘭蒂的關係,似乎在你成為她的私人教師前,其實也是很好的?你們的關係變化,似乎都是在你跟丹妮婭走得近了之後才發生的?”
正文 43.大火
隨著皇後的一連串問題,整個會場內愈發安靜,這種安靜不是單純的沒有聲音,而是幾乎每個人都陷入了思索的沉默中,從而形成了一種詭異的氛圍。
蓋爾蘭的臉色難看極了,因為皇後說的都是事實,所以他倉促間一時難以有效反駁。這倒不是因為他“做賊心虛”或者不會隨機應變,而是蓋爾蘭委實沒有想到,一向行事端莊穩重的皇後,居然會毫無預兆地使用這種充滿了“魚死網破”意味的方式來對他。
皇後當著那麽多人說出了那樣一番話,固然能夠成功地讓所有人都對蓋爾蘭產生相當大的審視和懷疑,但同時也因為並沒有實在的證據,所以再怎麽說得讓人相信也隻能是打嘴仗,無法對蓋爾蘭產生足夠的影響。但是隻要她說出了這些話,話語中的內容就會對蘭蒂與丹妮婭產生極大的影響,畢竟,聲譽這種東西,不像罪行那樣需要完備的證據,大都是處在眾口流傳的基礎上。皇後這樣做,完全是一種以大搏小的行為。
而從這個細節上可以看出,皇後今天應該真的是內心焦急得很,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保證產生一定的效果,所以才不管不顧地將本來可以是一手大底牌的牌麵,就這麽簡單地扔了出去,隻求快速見效,其他方麵基本上都不太顧及了。
那麽,是什麽促使皇後變得如此急切的呢?蓋爾蘭想起,皇後在剛來到會場的時候,還是一副雍容的樣子,更對著丹妮婭出言安撫,當時完全沒有現在這樣的急切。難道,是蘭蒂的突然跑出去使這位母親愛女心切,擔心著急之下才控製不住了情緒?
這個想法一出,蓋爾蘭就立刻自己否定了自己。開玩笑,能當上皇後的女子是何等樣人,怎麽會為這麽一點突發小事就失態?別說人家掌控整個皇宮布置,想知道的一舉一動都能得到情報,也許根本不會擔心蘭蒂;而且皇後這樣身份的人,喜怒不形於色早已經是基本功,就算是她真的擔心蘭蒂,麵上也不會顯露出來,更不要提表現出如此激動了。
所以,皇後現在的表現很可能確實是跟突然離開的蘭蒂有關,但卻絕對不會是因為簡單的擔心關懷。而且蓋爾蘭又想到自己之前感應到的莫雲心有所異常的狀態,也許,皇後其實知道蘭蒂為什麽要突然離開?甚至,會不會當時她打那一巴掌,就是為了給蘭蒂一個離開的理由?這時候皇後做的一切,難道是為了唿應蘭蒂在外麵不知道在進行的什麽行動?
正當蓋爾蘭想要依據自己的推斷,開口試探皇後之時,一個聲音大喊著傳了過來,唿喊者明顯用了全力,雖然還有一段距離,會場中人們卻已經能夠清晰地聽到了他叫喊的內容。
“不好了!著火了!好大的火!”報信者一邊喊一邊腳下不停,全速奔跑著向皇後的方向衝去,聲音巨大中帶著一絲倉皇,將本已經因為皇後一番話語而安靜下來的會場,又重新帶入了一片嘈雜聲中。聽到是起了大火,眾人不論是真擔心還是真看熱鬧,都紛紛麵露急切或者關切地開口詢問討論起來。
皇後自然也聽到了報信者的唿喊,臉上剛才逼問蓋爾蘭的銳氣散去,重新凝聚出了威嚴的姿態,低喝一聲道:“慌什麽!慢慢說,說清楚!”
蓋爾蘭的關注點卻不完全在這個消息上,而是同時注意著皇後的神情。果然,他發現皇後威嚴的樣子雖然做的不錯,但是刻意去留心,蓋爾蘭還是從她的眼睛中隱隱捕捉到了一絲急躁。皇後,聽到這個突發消息後,似乎比之前還更要焦慮難耐了。
“公主,公主的寢殿起火了!好大的火!”報信者踉蹌著撲倒在了皇後的腳邊,大口喘著氣,話語因此有些結巴。
公主的寢殿?圍觀眾人的心裏不由得升起一個共同的念頭,今天這是怎麽了,所有的事端好像都跟公主有關?不知道這次又是哪一位公主?
報信者接下來就不負眾望地揭曉了答案,“是丹妮婭公主!丹妮婭公主的寢宮!火好像是從寢宮的正殿燒起來的,發現時已經開始向周圍側殿蔓延了!火勢很難撲滅,可是聽說蘭蒂公主還在那座正殿裏麵!”
</br>
說到公主,眾人又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位公主蘭蒂,剛剛就在這裏當著大家的麵,揭露自己的姐姐丹妮婭,跟這位宮廷樂師蓋爾蘭有著某種不可告人的關係。現在看來,如果蓋爾蘭真的要跟著丹妮婭去她的封地,那麽兩人之間的那種關係,很有可能是真的?
皇後卻並不在意蓋爾蘭和大家都是什麽樣的反應,語調不變地自己繼續往下說著:“據我所知,你跟丹妮婭開始親近,是從當了蘭蒂的私人音樂教師之後的事了?”
蓋爾蘭的臉色有了微微的變化,皇後卻不再給他迴答的機會,自顧自一句接著一句說下去:“我記得,蘭蒂跟丹妮婭的關係一直都很要好。而你跟蘭蒂的關係,似乎在你成為她的私人教師前,其實也是很好的?你們的關係變化,似乎都是在你跟丹妮婭走得近了之後才發生的?”
正文 43.大火
隨著皇後的一連串問題,整個會場內愈發安靜,這種安靜不是單純的沒有聲音,而是幾乎每個人都陷入了思索的沉默中,從而形成了一種詭異的氛圍。
蓋爾蘭的臉色難看極了,因為皇後說的都是事實,所以他倉促間一時難以有效反駁。這倒不是因為他“做賊心虛”或者不會隨機應變,而是蓋爾蘭委實沒有想到,一向行事端莊穩重的皇後,居然會毫無預兆地使用這種充滿了“魚死網破”意味的方式來對他。
皇後當著那麽多人說出了那樣一番話,固然能夠成功地讓所有人都對蓋爾蘭產生相當大的審視和懷疑,但同時也因為並沒有實在的證據,所以再怎麽說得讓人相信也隻能是打嘴仗,無法對蓋爾蘭產生足夠的影響。但是隻要她說出了這些話,話語中的內容就會對蘭蒂與丹妮婭產生極大的影響,畢竟,聲譽這種東西,不像罪行那樣需要完備的證據,大都是處在眾口流傳的基礎上。皇後這樣做,完全是一種以大搏小的行為。
而從這個細節上可以看出,皇後今天應該真的是內心焦急得很,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能夠保證產生一定的效果,所以才不管不顧地將本來可以是一手大底牌的牌麵,就這麽簡單地扔了出去,隻求快速見效,其他方麵基本上都不太顧及了。
那麽,是什麽促使皇後變得如此急切的呢?蓋爾蘭想起,皇後在剛來到會場的時候,還是一副雍容的樣子,更對著丹妮婭出言安撫,當時完全沒有現在這樣的急切。難道,是蘭蒂的突然跑出去使這位母親愛女心切,擔心著急之下才控製不住了情緒?
這個想法一出,蓋爾蘭就立刻自己否定了自己。開玩笑,能當上皇後的女子是何等樣人,怎麽會為這麽一點突發小事就失態?別說人家掌控整個皇宮布置,想知道的一舉一動都能得到情報,也許根本不會擔心蘭蒂;而且皇後這樣身份的人,喜怒不形於色早已經是基本功,就算是她真的擔心蘭蒂,麵上也不會顯露出來,更不要提表現出如此激動了。
所以,皇後現在的表現很可能確實是跟突然離開的蘭蒂有關,但卻絕對不會是因為簡單的擔心關懷。而且蓋爾蘭又想到自己之前感應到的莫雲心有所異常的狀態,也許,皇後其實知道蘭蒂為什麽要突然離開?甚至,會不會當時她打那一巴掌,就是為了給蘭蒂一個離開的理由?這時候皇後做的一切,難道是為了唿應蘭蒂在外麵不知道在進行的什麽行動?
正當蓋爾蘭想要依據自己的推斷,開口試探皇後之時,一個聲音大喊著傳了過來,唿喊者明顯用了全力,雖然還有一段距離,會場中人們卻已經能夠清晰地聽到了他叫喊的內容。
“不好了!著火了!好大的火!”報信者一邊喊一邊腳下不停,全速奔跑著向皇後的方向衝去,聲音巨大中帶著一絲倉皇,將本已經因為皇後一番話語而安靜下來的會場,又重新帶入了一片嘈雜聲中。聽到是起了大火,眾人不論是真擔心還是真看熱鬧,都紛紛麵露急切或者關切地開口詢問討論起來。
皇後自然也聽到了報信者的唿喊,臉上剛才逼問蓋爾蘭的銳氣散去,重新凝聚出了威嚴的姿態,低喝一聲道:“慌什麽!慢慢說,說清楚!”
蓋爾蘭的關注點卻不完全在這個消息上,而是同時注意著皇後的神情。果然,他發現皇後威嚴的樣子雖然做的不錯,但是刻意去留心,蓋爾蘭還是從她的眼睛中隱隱捕捉到了一絲急躁。皇後,聽到這個突發消息後,似乎比之前還更要焦慮難耐了。
“公主,公主的寢殿起火了!好大的火!”報信者踉蹌著撲倒在了皇後的腳邊,大口喘著氣,話語因此有些結巴。
公主的寢殿?圍觀眾人的心裏不由得升起一個共同的念頭,今天這是怎麽了,所有的事端好像都跟公主有關?不知道這次又是哪一位公主?
報信者接下來就不負眾望地揭曉了答案,“是丹妮婭公主!丹妮婭公主的寢宮!火好像是從寢宮的正殿燒起來的,發現時已經開始向周圍側殿蔓延了!火勢很難撲滅,可是聽說蘭蒂公主還在那座正殿裏麵!”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