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林風一身戎服的出現在眾人眼前時,他們已經整整等了兩個時辰,許多人因為沒吃早餐的關係餓得發暈,所以伴隨大帥出場的是一桌桌豐盛的酒菜。
“來來來,各位就座、就座!”林風笑吟吟的招唿道,“本帥適才臨時有事,倒讓列位久等了!——譫人,坐下、坐下!”
“學生高士奇,拜見老師!……”高士奇為本科狀元,此時以他為首,大夥稀稀落落的報出自己的名字,頌讚著拜了下來,然後在親兵的引領下紛紛就座。
“先吃飯、吃飯,邊吃邊談!”林風笑笑著率先動了筷子,單刀直入道,“各位勿要胡思亂想,這次叫大家來,就是準備安排你們前程!”
見一種士子凝神靜聽,林風慢慢收斂笑容,“實不相瞞,本帥不打算讓你們在李大人那邊供職——我準備讓你們加入我大漢王師!!”
一種進士愕然半晌,轟的一聲喧嘩起來,這個消息實在太過驚人,喧鬧了好一會,高士奇忍不住站起,恭敬的行禮道,“敢問老師——為何做如此安排!”
“哦,沒什麽,我見各位為了這大漢複興的大業,不遠千裏前來投奔,那自然是熱血忠義之士,所以我覺得你們肯定想趕赴沙場、手刃敵寇,那當然得滿足你們的心願了!”
“……”
“老師……這個實不相瞞,我等雖有滿腔殺敵報國之誌,可奈何手無縛雞之力……”高士奇苦笑著道。
“不是吧?!”林風驚奇的道,“譫人太過謙虛了,我早命人問清楚了,各位能長途跋涉,身體自然是沒問題的——你們放心,我這邊早有安排,”林風排了排桌子,“這個地方叫馬莊,以後就是咱們大漢的武學,而各位,就是這裏的第一批學生,嗬嗬,誰一生下來就會打仗?!你們可以滿滿學嘛!”
“……老師……”高士奇忍不住反駁道,“大帥……所謂術業有專攻,我們都是文臣,為大帥依馬草詔可矣,但這白刃相交之事……”
“哦——”林風拖長了聲調,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嗬嗬,譫人誤會了,我沒說要你們去親自上陣殺敵!”
“那……老師的意思是?!”
“諾,現在你們都是我大漢的官吏,我這裏也就直說了罷,”林風嚴肅的道,“現在我大漢王師人數眾多,但觀其領軍將官,卻大都不通文理,這可是件難辦的事情——你說若是以後大軍征戰四方,這個領軍打仗的將軍連個地圖都看不懂、連個軍令都領悟不了?這仗還怎麽打呢?!——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要讓一批對大漢忠心耿耿的士子投筆從戎,專門負責為我軍讚畫軍務!”
書生們頓時來了興趣,適才的惶惶不安換成了群情激奮——這個職位倒很符合他們的理想,既沒有什麽太大的危險又充了一把指揮大軍的癮頭,可真是令人十分向往,這邊高士奇到底老成持重一些,追問道,“老師的意思是……讓咱們去學著指揮大軍征戰?!”
“是啊——咱們不是還有‘儒將’這一說麽?!”林風點頭笑道,見一種學生個個飄飄然,他趁熱打鐵道,“不過你們現在肯定不行——你們得在這裏學會騎馬射箭、學會實用火槍大炮;還要學習咱們大漢軍隊的編製,學習看軍用地輿圖、學會行軍落營什麽的……”
“……我們還要學騎馬射箭?!……”高士奇麵色一白,大有畏懼之色,看來這些東西他一定嚐試過,而且還很可能吃了不少苦頭。
“當然,這個聖人不是說儒家弟子得學習‘六藝’麽?咱們這隻是再強化一下罷了!——難道你們連聖人的訓誡都忘記了?!”林風緊緊盯著高士奇,迫得他低下頭來,“而且最開始的時候,你們還不能當什麽高級將官——你們得從連副幹起,憑本事一級一級升上來……”
“老師……”後首一名進士忍不住跳了起來,神色激憤的質問道,“據學生所知,這連長一職隻管理區區百餘名士卒——學生不才,倒也飽讀詩書二十餘載,現在是大漢進士,難道大帥以為……”
“混帳……”林風怒形於色,拍案而起,指著他的鼻子罵道,“好——我現在讓你當旅長,給2000士卒讓你帶,你有本事帶好麽?——你知道這麽多軍士怎麽行軍、怎麽布陣麽?你知道這麽多兵一天要吃多少糧食,打一戰要消耗多少火藥子彈麽?你知道火槍能打多遠、大炮能打多遠麽?你知道怎麽派斥候搜索兩翼、怎麽保持梯隊距離麽?……”林風怒氣衝衝的站起來,橫手一掃,指著營內噤若寒蟬的書生道,“你們之中誰知道?誰敢拍胸脯領這個職位?!——誰有本事過來立軍令狀,我馬上任命他為我大漢軍官!!”
那書生嚇得渾身戰抖,不由自主的癱軟在地,顫聲道,“……老師息怒、老師息怒……學生知錯!”
“罷了、罷了,起來!”林風怒色稍斂,換了副臉色和藹的道,“這裏敞開說話——各位能千裏赴義,足見都是忠直之士,而且此刻也算是我的學生,可以說在座各位是本帥最放心的臣屬,所以這才苦心孤詣把你們安排倒軍隊裏……這其中的蘊意,各位飽讀之士居然會不懂得麽?!”
這些青年剛才被嚇了一跳,但此刻忽然聽見這麽露骨的表白,卻也忍不住有點昂然自得。
“如果現在是天下太平,我大漢百姓安居樂業,本座當然會讓你們這些大漢脊梁出去巡狩一方,教化百姓——但現在是什麽時候?眼下韃子還占據著咱們大漢數千裏江山,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我等熱血男兒不挺身而出,難道還能指望那些賣了祖宗的漢奸麽?!”林風忿忿的道,隨手一指,“你們——誰若是不願意跟隨我驅除韃虜,那盡管站出來,本帥在此立誓,絕不遷怒於他,這就奉送盤纏任其歸鄉……”
“老師……教訓得是,學生知錯了!”高士奇恰到好處的跳了出來,此刻他麵帶慚愧,一張白皙的臉膛憋得通紅,眼眶隱隱見紅,領頭跪下大聲道,“請大帥恕罪,學生願意跟隨老師浴血沙場……”
“……請大帥恕罪,學生願意跟隨老師浴血沙場!”青年們紛紛跪下,激動的大叫道。
林風用欣賞的眼光看著這個新科狀元,心道此人果然玲瓏八麵,光滑得可愛,當下伸手扶起,“各位請起——你們都有此淩雲之誌,老師高興得很,還恕什麽罪不罪的?!”
“老師……實不相瞞,適才學生聽聞刀兵之事沒,確有膽怯之意,此刻聽聞大帥教誨,真是慚愧之至……”高士奇似模似樣地伸手抹了抹眼淚,嗚咽道。
“嗬嗬,不怪不怪,少年書生嘛,此事尋常……”林風笑吟吟的將他按到在座位上,“那麽此事就這麽定了——這個大營裏的兵法戰策各種書籍應有盡有,各位自取習之,這段時間你們就暫時跟隨周培公將軍學習兵事一道,我會調來一千火器軍,連同大炮,都給你們參詳研究,等你們校閱合格之後,再正式授予你們軍銜官職——各位意下如何?!”
“但憑老師之命!”青年們一齊躬身領命,這次的聲音整齊多了。
“很好——不過你們可記得了,在你們未通過檢驗之前,都是我大漢普通一卒,若是不努力的被別人比下去的話,那‘出將入相’的前程,可是想也別想!”林風忽然搖了搖頭,用戲耍的語氣調侃道。
一陣寂靜,眾人你眼望我眼,忽然哄堂大笑,聽到林風拋出這麽一個位極人臣的頂級誘餌,青年們頹喪之色一掃而空,彼此對視相較,士氣大增。
第十四節
站在曆史的角度來看,周培公應該算是一個很有特點知識分子。根據林風所了解到的,這個時代的儒生很少有象他這樣好愛軍事這門學科的,當然這裏的這個“愛好”不包括那些翻閱《三國演義》的清談者,務實、嚴謹以及願意花費巨大的精力進行實地調查這些特征把周培公與那些吹牛分子嚴格區分開來——這樣的人材在這個時代確實非常罕見,據說在最近這幾百年內類似的家夥隻有袁崇煥等少數幾個。
擬定軍事製度是一項非常之有挑戰性的工作,而且能夠從事此項工作的資質要求很高,最起碼也有三點:第一,具有軍人的經曆以及對當代軍隊具有整體上的認識;第二,具備高級別的文案工作能力;第三,這樣龐大的工作顯然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那麽,這就需要負責人具有相當強悍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從而能夠領導一個精悍的參謀軍官團完成此項工作。
其實在林風原來的想法中,讓周培公幹這樣的工作實在是有點浪費人才,這個人若在軍隊中好好鍛煉一下的話是有能力獨當一麵的,不過到了現在卻別無選擇,因為就目前漢軍將領級的素質來看,也隻有他才能勝任這個職位。
在這個漫長的冬季中,漢軍的全軍整編的工作就這樣不動聲色的開始了。在開始召迴下級軍官的時候,林風心裏其實非常之緊張,老實說軍隊這塊雖然發展得非常極為迅速,但顯然缺乏足夠的凝聚力——換句話來說林風本人對軍隊中的中、下級軍官缺乏足夠的影響力。
這些軍官的出身成分非常之複雜,其中一半來自於跟隨林風殺入北京的遼東軍係和福建軍係,而其他的一半則來自於新近提拔的直隸北京本地軍官和投降的清軍軍官。之前因為緊張的政治鬥爭和強大的軍事壓力,為了能夠迅速的編組出一支能夠作戰的軍隊,林風給予了手下將領最大的自由,所以軍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施行的是部隊長製度,也就是說各支部隊的主將對麾下的部隊具有百分之百的權力,這裏就包括軍官的任免,可以想象,現在在漢軍中服役的所有軍官都是當然都是各自的長官放心的人,那麽根據這個理論推導,若是某一個將領有一天忽然對林風有了不滿,那他絕對可以非常輕鬆的拉走他麾下的部隊。而林風現在開始大規模的調動中下級軍官本身就是直接侵犯了手下將領的權益,當然害怕這些軍方大將進行反彈。
這個過程進行得非常之謹慎,根據後來將軍們的反應來看,林風顯然是有點多疑了,實際上眼下漢軍的政治處境雖然談不上好,但也不算很差,至少還沒有多少人對前途感覺到失望,而林風大帥本人在這段時間的表現也是非常之令人信服的,所以這些將軍們壓根兒沒想到要去造反獨立什麽的,這個在林風看來“生死攸關”的軍事命令落在將軍們的眼裏稀鬆平常,此刻他們都沉浸在升官的喜悅之中,絲毫也沒有察覺到這個軍令背後的深刻蘊意。
改革的第一步當然是進行收買。在這個授意下,大漢軍元帥府發布了一係列的升遷命令,周培公被任命為大漢軍總參謀長,授少將軍銜,號曰“軍師中郎將”,駐守大同的趙良棟將軍被授予少將軍銜,號曰“寇北中郎將”;其後王大海、孫思克、劉老四等人也得到正式軍銜,號“建威中郎將”,這裏陸軍方麵隻有趙廣元的封號奇怪了點,為了適應這個時代的民族關係,他得授少將號曰“蒙古中郎將”——這對於蒙古各部落來說可以算是某種挑釁了,但可惜的是因為文化素質方麵的幹係,當代的蒙古貴族沒幾個人了解當年匈奴的曆史,所以當這個消息傳播出去之後倒也沒搞出什麽民族衝突。海軍方麵雖然簡陋得很,實際上就目前的武裝來看,漢軍擁有的那幾條破船也僅僅能夠走走私運運黑貨,打海戰那是決計指望不上了,但盡管如此,施琅、楊海生的資曆和戰功擺在那裏,不封賞一下確實有點說不過去,所以兩位提督也分別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號曰“伏波中郎將”。
這個收買活動雖然沒花什麽錢,但卻給予了各級軍官極大的心理滿足,因為這個繁瑣複雜的體係極大的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雖然他們已經成為直隸這片土地的實際主人,但實際上仍然對自己的身份缺乏自信——簡單來說很多人雖然平日裏趾高氣揚,但內心深處卻隱隱默認自己的“反賊”身份並且因此自卑,而這次大張旗鼓的授銜活動無疑大大的抹殺了這一點,許多人直到今天才從內到外的認可的自己的“官軍”身份,作為合法統治者在這塊土地上發號施令。
為了迎合這場心理上的翻身仗,授銜儀式被辦得非常之隆重——為了搞好這場麵子工程,林風在新年過後冒著軍事風險召迴了所有的大將,在天安門舉行了數十萬人的大集會,數千名換上刺刀的火槍兵和騎兵排著整齊的儀仗隊,校閱兩邊,大鼓齊鳴嗩呐齊奏,在最光亮耀眼的場合這些少將被逐一授銜授軍旗,此後隸屬中軍的憲兵部隊在騎兵的引導下大舉出動,攜帶大批新式軍官服和軍銜奔赴四方,為駐紮在外的其他軍官授銜換裝。
許多將官在這個時候根本沒有注意到,從今天開始,漢軍的各支軍隊再也不能用主將的姓氏作為軍旗標誌,而是開始實用元帥府授予的番號旗。
根據各支軍隊的組建的時間以及戰場資曆,大漢軍隊正式整編成六個軍又兩個炮兵旅另兩個海軍分艦隊,分別為趙廣元騎兵第一軍、劉老四的第二軍、王大海的第三軍和孫思克、趙良棟的第四、第五軍,而林風大帥的中軍則被特意命名為“近衛軍”——這個類似於“禦林軍”的名字充分地表明了大帥的野心,所以各級軍官理所當然的認可了這一點。
隨著軍銜製度的正式實施,軍官輪訓的計劃也著手實施,限製於目前嚴峻的軍事鬥爭形勢,這次的軍官訓練計劃被縮短為一個季度,按照林風的觀點來看這個活動若是叫“上軍校”自然是很可笑的,若是真要學習軍事理論以及戰鬥技巧,這短短四個月根本毫無作用——實際上就目前馬莊武學的條件來看,所謂“軍事理論”以及“戰鬥技巧”也近乎沒有,雖然林風來自於後世,但若要他來編寫某些軍事教材肯定是非常荒謬的事情,所以大漢武學第一期軍官課程到目前為止就成了一個大雜燴——這段時間內周培公領導那幫進士出身參謀軍官查閱了兵部藏書庫的無數資料,勉強按林風要求編寫出了一份簡單課程大綱,這份姑且稱為“軍事教材”的玩意按專業的觀點來看簡直是不堪入目,這些非常之缺乏軍事實踐經驗的理論家經過十來天的努力,從《孫子兵法》、《練兵紀要》、《兵法十三篇》等傳統教材中生挖硬補,搞出了一個誰也看不太明白的東西,幸好受訓的軍官們大都是帶過兵打過仗的老兵,聽著講座好歹總會有點心得領悟,不然這個誤人子弟的名頭絕對坐了個十成十。
不過林風倒也不太關心這些軍官是否懂得《孫子兵法》,實際上在他心目中,這些人能在這幾個月裏能學會寫字就謝天謝地了,至於他們能學到多少理論那無關緊要,而開這個武學的目的也與軍事目的無關,這些人來這裏的主要任務是接受洗腦。
不管林風是否願意承認,洗腦工作才是此次軍事改革的核心部分。
這個工作主要分成三個步驟,而各步驟所針對的特定人群也是不一樣的。首先接受洗腦的是這些暫時充任武學講師的進士們,這些知識分子相對來說也是最難洗刷的一個人群,到底都是知識分子,而且千裏跋涉走南闖北,個個都有見識有經驗,如果不編造出一個相對完整的體係那的確很難能騙倒他們。
這個時候林風文科生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不管他當年成績如何之差,但因為高考的關係這個曆史課倒也過了關,所以這個體係就從曆史開始立論。
針對這些知識分子,林風聯係目前的形勢創造了一個“領導中心論”——這個東西按現在的觀點來看技術含量不大,不過在當時卻還算是得到了市場認可。在林風的授意下,陳夢雷先生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拿南宋與大明的滅國曆史進行了探討和闡述,南宋那塊主要講述大宋王朝對抗元運動的精神作用,那段曆史因為元朝當年大肆誣蔑封殺的關係現在已經變得有些模糊,所以林風在這個大肆篡改抹殺其他義軍領袖的作用,總的論調就是根據經驗來看,如果一個民族的領袖被幹掉的話,那其所領導下的臣民自然也就失去了反抗的信心——支撐這個觀點的證據是象山之戰後蒙古人就迅速評定了江南,而之前他們付出巨大代價,甚至連蒙哥皇帝都戰死沙場也未能完成這個戰略任務。
而大明的經驗就更加直接——曆史證明象李自成、楊起隆那樣的草寇根本不能完成拯救民族的任務,這幫家夥利欲熏心鼠目寸光那是遲早歇菜的料,當他們把當年的民族領袖思宗崇禎皇帝陛下幹掉之後,咱們大漢臣民就一下子群龍無首不知所措,所以滿人八旗這才輕而易舉的一舉奪取咱們大漢的錦繡江山,由此可見這個領袖在號召以及精神引導方麵的巨大作用。
文章最後得出一個觀點,在當今時代,唯一能夠拯救大漢民族的隻有咱們漢軍林大帥——吳三桂這個老烏龜的曆史是如此之齷齪,所以不能考慮,而其他尚之信之類也是如此,至於台灣鄭經那更是混蛋,當年在民族危急的時刻,這幫鼠輩居然為了擁唐擁桂什麽自己人內訌起來,絲毫不顧大局,足見也是一幫爭權奪利的小人。
而咱們林大帥則與他們有質的區別——林大帥小的時候就表現了與別的小孩不同的天賦,對政治軍事有特別的感應(可以理解為特異功能或者天命什麽的),而出身更是悲慘,父母雙親都死在了八旗的屠刀下(為了政治犧牲一下),屬於最苦大仇深的一類,所以從小就苦心孤詣學習聖人經學兵法戰略,從六歲開始就為以後的抗清工作做準備(提醒:少年老成)。
當年一批陷入迷途的大漢官兵(趙廣元劉老四之類)在清軍的屠刀下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偉大的領袖出現了,他的智慧以及風度折服了所有人,在經過一番鬥智鬥勇之後這位偉大的領袖率領大軍走出迷途,抓住機會一舉絞滅了韃子朝廷,為大漢的重新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這位領袖在生活上也是嚴於律己,生平不近女色、仗義疏財、體恤官兵、愛護百姓……總之從以上的優點來看,現在咱們大漢的唯一希望就是林風林大帥、唯一的領袖就是林風林大帥、華夏億萬子民唯一的領導中心就是林風林大帥、我們唯一的人生使命就是保護林風林大帥、在林風林大帥的領導下進行抗清鬥爭……
當然這個論調出場之後還是受到了不少質疑,不過可惜的是就目前的形勢來說,任何質疑這個理論的行為都是非法的,在一批傻瓜因為懷疑而倒黴之後,所有人都當即表示了擁護態度,而且其中以高士奇為首的大批知識分子更是心領神會,積極參與到這個理論的完善以及補充工作中來,在短短的數十天之內,林風的這幫學生整理出了一整套的、與儒家忠君思想一脈相承的儒家理宗學術體係,使這個幹癟癟的觀點骨架初步成為一個論點鮮明、論據充分,具有極大說服力的政治鬥爭理論,而同時李光地領導下的政府則相當默契的開動了最高宣傳效率,北京城裏所有印刷坊接到了印刷任務。
相對於知識分子,對軍官的教育工作就簡單多了,這些軍官眼下都是漢軍政府的既得利益階層,平時也是久經愚民政策以及忠君觀念的熏陶,更妙的是他們大部分都是文盲,所以當剛剛丟出這個理論,這些軍官就沒有任何遲疑的接受了這個上層大肆吹鼓的理論,與此同時,在馬莊熙熙攘攘幾天之後,李光地政府緊鑼密鼓加派民夫修建的“忠烈祠”宣告竣工,在前幾場戰爭中犧牲的各級軍官靈位被大張旗鼓的放了進去,大帥本人更是一身素服,手書“英靈不死、浩氣長存”命人鑄成牌匾,在靈位前跪拜祭祀痛哭流涕,哽咽著大聲宣布這些軍官的父母雙親由政府養老送終,並且還享受超級榮譽——少將一級以上的陣亡軍官父母見任何官員都無須下跪,而其他級別的軍官則往下排,按軍銜大小對官員的權威免疫。
這個榮譽可以說是一個超級榮譽了——中國統治階級的傳統理論來說就是“禮法孝義”,這個孝字那是看得極重,從“xx朝以孝治天下”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於是當場的所有軍官都受到了一場心靈震撼,很多血氣方剛的軍官當場就熱淚盈眶,萬分羨慕靈堂裏的陣亡者,而其他實際點的軍官則也被這個豐厚的社會待遇所吸引——如果他的父母能享受這個待遇的話,那麽即使他陣亡了,他本人在家鄉也算是美名遠揚雖死猶生,和這個高級榮譽比起來,那些所謂的“貞節牌坊”簡直象地攤上的三流垃圾了。
隨後這些軍官們就在武學內學習一整套的軍事紀律——這個東西雖然不太新鮮,但在軍官在充滿歸屬感之後依然學習得非常認真,其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關於“對大帥不忠、背叛投降、抗命、戰場逃跑”等罪行的附加懲罰,許多人當時都被嚇得心中亂跳。本來觸犯這種軍法當然是殺頭,軍官們也不奇怪,但這迴的附加懲罰卻苛酷到了極至,觸犯這些罪名的軍官家屬也將受到株連嚴懲,其中包括剝奪軍屬權利、從宗族祠堂中家庭除名、沒收所有財產和流放遼東等等——林風再這件事情上可也算是未雨綢繆,三次大征兵他都盡量選擇有家屬的青壯,為了保證官兵的忠誠他寧願背負其眷屬的大包袱,在他看來,軍隊的忠誠和戰鬥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東西與這個比起來都微不足道。
完成第二個步驟之後,這些腦袋被洗刷過一遍的軍官們又開始學習如何對普通士兵進行洗腦——這個工作終端可以說是最簡單也是最實際的程序,這個時候指導理論中的所謂的“忠孝仁義”或者“民族大義”分量很少,其核心內容主要圍繞在“二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方麵。林風的這些學生們把這個理論進行了巧妙的分解,把軍功、軍餉、家屬待遇計算出一個等級收益,解釋了最容易讓農民得到土地的方法:那就是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勇敢作戰,這樣的話大漢朝廷就會非常優厚的為士兵的家庭分配最好的土地。
當然這裏麵自然還有晉升軍官方麵的誘惑,根據漢軍的等級製度,士兵和軍官的待遇可以說是涇渭分明,雖然林風很有限了承認了士官製度——新兵的軍餉要少於老兵、經過戰爭的老兵待遇要高於未打過仗的老兵,而在戰場上老兵還有權對新兵發號施令,但這些和軍官所享受到的優厚條件自然還是比都沒得比,所以這裏還不少晉升條款來誘惑想吃軍隊飯的軍人。
雖然這樣對軍隊進行政治教育的方法部分違反了《孫子兵法》中的“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等愚兵古訓,但這迴卻得到了漢軍幾大巨頭的高度讚揚——這個東西不複雜,這些政治家沒理由看不出這麽做的巨大收益,所以為了推行這場軍製改革軍方和政府都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支持。
當馬莊武學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劃時代改革的時候,大周王朝的使者終於穿過清占區到達德州前線。從使者團的人選上就可以看出,大周王朝對於此次出使可以說是極為重視,其中使者團的正使正是有“小張良”美稱的江南才子汪士榮,這個人在長江以南廣有才名,少年時就有“機智多變、腹有奇謀”的風評,在上一次煽動馬鷂子***叛清造反的活動中就曾為吳三桂皇帝陛下立下大功,此役後,他臨機處斷的才能得到了許多重臣的認可,不過大周丞相、駙馬夏國相大人卻因為忌憚的關係,屢次在皇帝麵前淡化汪士榮的功勞,稱此事為“事緣機巧”而不表其功,所以在大周開朝立國之後,他未能得到相應的封賞,但所謂名聲在外,這次大周群臣在考慮這個危險而重要的任務的時候,還是同時向皇帝陛下推薦了他。
事實上這個決定也相當正確,在進入清占區之後,這位正使大人不顧副使以及隨行軍官的強烈反對,強行將使者團化整為零,改容易妝潛行前進,在隨後的路上更是膽大妄為,竟然膽敢孤身穿越清軍占領下的城市,時而收買向導,時而賄賂清軍,表現出了過人的智慧和勇氣,最後終於讓這次危險的旅程有驚無險的平安完成。
第一個領教他謀略的是德州前線的孫思克將軍——當使者團按照汪士榮的計劃在約定的地點集結之後,這支不大不小的隊伍居然換上了大周的軍服,在德州防線旁邊公然打出“大周欽使”的旗幟,同時鼓號齊鳴,牛皮轟轟的大搖大擺,蓄意挑釁不遠處的清軍,而在清軍忍不住派出騎兵追殺之後又迅速朝漢軍陣線逃跑,差點讓沉寂許久的清、漢兩軍防線爆發大戰。
孫思克久為大將,雖然不是什麽很懂政治,但這樣的把戲倒也瞞不過他,對方這樣做無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向清軍方麵傳遞“漢軍和大周勾結”的訊息,一方麵也是偵察試探漢軍方麵的軍備、戰力以及雙方在前線的軍事現狀。雖然知道被這個混蛋耍了一把,但孫思克倒也不敢難為他,這個使者團的外交級別相當之高,遠遠超出了孫思克的權力範圍之外。
所以,他現在所能做的也就是讓這票混蛋好吃好喝,然後派出八百裏快馬向北京方麵報告。
第十五節
當孫思克的信使尚在路上的時候,林風正在處理一件非常之麻煩的事情。
這件事情若說起根源來那可能有很多方麵,但眼下最直接的誘因卻是大批軍官紛紛離隊受訓,因為封鎖消息的緣故,這些軍官忽然奉命返迴北京的行動顯得非常古怪,所以最開始的時候軍隊中流傳著許多種版本的流言,除了少數擔心大帥清洗的陰謀論之外,占主流的都是“這些人去北京花差花差”的風言,所以士兵們除了失落之外還多了點嫉妒,本來這件事情總的來說還不算是壞事,因為就這個觀點來看雖然林大帥有點端不平,但好歹也算是很體惜部下,自己過完年了還不忘拉一批手下享受一番,但隨著春耕的到來軍隊裏突然出現了一種另外的唿聲——很多士兵要求休假,他們要求迴家幹農活。
據林風所知,在中國的傳統軍事製度裏麵士兵屬於廉價消耗品,絕對是沒有什麽福利享受的,而這個請求在他看來也非常之荒謬——真是開玩笑,漢軍每月發的軍餉相對其他勢力來說最為豐厚,也就是說林風的願望是希望這批士兵能夠成為真正的職業軍人,但這會突然鬧了這麽一出,真的是讓他大吃一驚。
最開始的時候這個唿聲還不算太大,所以同樣缺乏經驗的周培公並沒有上報給林風,很隨意的下達了禁止出營迴家的命令,但後來形勢發展的勢頭卻越來越猛烈,北京方麵大大低估了這些士兵串聯的能力,隨著軍營駐地附近的農田紛紛開犁,大同、山海關甚至德州前線的駐軍都發生了一些集體罷操事件,而當隨軍憲兵出麵鎮壓的時候甚至還發生了一些衝突,其火爆的場麵讓各支軍隊的主將都有點不知所措,誰也沒有想到,這幫混蛋竟然會冒著殺頭的危險,以拒絕訓練的方式來申訴自己的權利。
當事情鬧到這種地步的時候,自然沒有誰敢捂下去,這件事情終於攤在了林風的案頭,經過幾大巨頭的緊急會議,這樁事件最終被定性為“軍心不穩”——這種級別僅次於部隊崩潰,於是陳夢雷的特務機關和憲兵部隊立即進入了緊急狀態,奉命在最短的時間內查出真相。
調查經過並不太困難,實際上那些帶頭鬧事的家夥早已希望把自己的願望傳遞上去,這件事情之所以發生,總結起來也就是幾個原因:第一,漢軍的士兵來源過於集中,大都來自京畿地區,鄉音鄉土,所以官兵相互之間非常熟悉,很容易抱成團,第二,漢軍政府對軍隊方麵的過分慷慨,因為前一段時間的軍事勝利和隨後的大擴張,眼下的這批軍人大都立下了大大小小的戰功,因而獲得了土地賞賜,所以當春耕開始的時候,看著別人興致勃勃的耕地,這些人心中貓抓鼠撓般吃不住勁;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陳夢雷在報告中特別指出,林風現在奉行的製度過分嬌慣軍隊,所以這批不知進退的武夫當然就很自然的得隴望蜀,而這種軍事獨裁製度肯定是弊多利少,如果再不加以控製的話,恐怕這樁事情僅僅隻是一個開始而已。
當報告遞交上去之後漢軍幾大巨頭發生了巨大分歧,就處理意見方麵林風、周培公甚至和李光地、湯斌等爆發了激烈爭吵,深受儒家正統觀念教育的李光地等人主張用激烈的方式嚴厲鎮壓軍隊,這期間引用了不少曆代聖明君主控製軍隊的例子,包括派遣有氣節有風骨、懂得君臣大義的文官前往軍中督師;而林風的意思則截然相反,他認為不妨網開一麵,處理幾個為首的,然後放一些家庭勞力不足的士兵休假。
本來林風的想法也沒有這麽激烈,但後來再周培公有意無意的提醒下,他忽然意識到這或許是文官集團向軍隊進攻的序幕——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漢軍政府的官僚集團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在基本上已經走上了正規,而之前漢軍奉行的政策卻是“軍隊的利益代表一切”,任何行政機構的存在都是在為軍隊服務、為戰爭服務,而其中十幾萬軍屬的優惠照顧更是其中的典型特色,眼下李光地等人的意見當然就是文官集團企圖解脫這種桎梏、甚至企圖影響軍隊的直接表現,他們迫切希望能夠走迴“正統王朝”的老路,用傳統的觀念來管理軍隊,讓軍隊馴服體貼的拜倒在文官集團的指導之下。
這種觀點在林風看來當然很荒謬,不說遠的,僅幾十年前大明王朝的教訓就足夠讓人刻骨銘心了,說得不好聽一點,這種軍隊管理模式跟割了睾丸的男人沒什麽差別,老實說林風真是感覺很奇怪,這套玩意都害得漢人快要亡國滅種了,怎麽這幫儒生還死捧著不放?!——所以林風在這件事情的立場固執得令人驚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林大帥平日裏倒是一個非常之和藹可親的人,很少有發怒的例子,至今為止,林風發這麽大火隻有兩迴,一次是堅持建立火器部隊和改革軍服,而這迴就是第二次。
當最高領袖用最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後,李光地等人不得不謹慎的選擇了退讓,這場漢軍曆史上最早的體製之爭在多數軍方將領不知情的情況下草草收場。不過爭執雙方包括林風都是心中雪亮,這件事情僅僅隻是開始,這些政府官員們遠遠沒有達到被壓服的程度,眼下的退讓隻是積蓄力量,努力準備下一個突破口罷了。
所以為了謹慎起見,林風之後立即對周培公的總參謀部下達了任命,授權總參謀部的一批進士參謀軍官直接滲透進李光地的政府機構——通常來說,文官集團若想讓軍隊屈服,除了在統帥麵前灌輸一些“帝王之術”外,其他的手段就是壟斷軍事物資的供應,而現在林風就是要首先排除這種情況,擴大軍方在後勤方麵的影響力,盡量消減文官集團對軍隊命脈的掌控。
坦白的說,林風一開始也並不打算搞這種軍事獨裁法西斯,但可惜的是,除了這一套之外,他實在想不出什麽辦法來對抗傳統觀念的進攻,經過上千年的宣揚,在現在中國社會,軍人的地位那是與罪犯同等的,而文官集團對軍隊的壓製也是天經地義的“王道之術”,林風也不是不明白傳統辦法的好處,若他不是來自後世當然會毫不猶豫的作出取舍,但可惜他知道這麽幹的致命後果,而之前明朝的曆史更是不斷的在提醒著他——一個習慣自我閹割的民族,若是被亡國滅種了那絕對怪不了別人,活該。
現在的他同樣迷茫無比,——這種軍事獨裁法西斯其實和潘多拉魔盒沒什麽兩樣,而林風正在一點一點的把它釋放出來,而且更令他心中矛盾的是,眼下這個可憐的小東西在傳統勢力的包圍下虛弱之極,林風還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嗬護它、栽培它,但是誰能知道,當這個小東西成長為一個擁有大批野心勃勃的職業軍官、擁有一個超級大國的資源、擁有一個組織嚴密、製度健全的肢體的龐然大物時,它會變成一個什麽樣子?
為了挽救即將沉淪的中華文明,林風需要一支強大軍隊;為了維護他本人的私人利益,他又在此基礎上締造出一個軍事獨裁體係,這個可怕軍事機器成熟之後,會變成什麽樣子,林風心中擔憂得要命——這個時代的人根本不知道,在林風所學習的曆史中,這玩意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差點毀滅了整個人類文明。而今天林風提前把它送上曆史舞台,後人會怎麽看待自己?——曆史會一筆一筆的記住:就是林風,違背傳統拚命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就是林風,違背聖賢訓導改變了政治體係;正是林風,強迫社會菁華人才加入軍隊,從而開了軍官製度的先例;正是林風,一點一滴的構築起一個災難的源泉。每每想到這裏,林風簡直夜不能寐,要是現在停止這種可怕的發展或許還來得及,可他現在心中仿佛多了一個魔鬼,拚命的鼓勵他幹下去,煽動他繼續這個危險的事業。
北京中南海大元帥府的親兵仆役們這段時間經常看到大帥呆呆的自言自語:誰來對亞洲安全負責?誰來對戰爭和殺戮負責?……這可真是一個危險的遊戲。
就在林風大帥苦惱萬分的時候,大周信使到來的消息讓他暫時拋開這些不著邊際的麻煩,迴到現實生活中的林大帥情緒迅速好轉,到底那個關於政體方麵的矛盾還相當遙遠,現在就為此擔憂那和杞人憂天同樣可笑,實際上眼下漢軍的勢力真是弱小得可憐,甚至連自保都很成問題,看現在的吳三桂的架勢誰都明白,漢軍現在僅僅隻是南方王朝的一個獵物而已。
大周皇朝的使者汪士榮大人在前線略略耽擱,在得到北京方麵的許可之後,立即率領他的使者團朝北京進發,當然,出於保護使者團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順便監視其行動的目的,順德駐軍劉老四部奉命抽出一個營五百人的精銳部隊隨團行動,與漢軍政府的外交人員配合做好接待工作。
隨同監視的軍隊並不妨礙汪士榮獲取各種情報,實際上漢軍軍方在在反諜報方麵經驗不足,隨同的營長基本上隻懂得行軍打仗,而陳夢雷的特務機關這次也沒有介入此事,所以汪士榮在進入北京之前僅僅憑借漢軍軍官和言論和各種對話討論,就已經獲得了所需的大部分情報。
因為漢軍行政機構簡單的關係,汪士榮晉見林風元帥閣下的事情並沒有產生任何麻煩,這大大出乎汪士榮的預料,在他的印象中,一般這種規格的會麵,在通常情況下對方會派出禮部官員,打著“教導禮儀”的旗號來刺探一番,好歹搞一些意向性的東西反饋交流,而林風這邊卻似乎更喜歡刺刀見紅,根本沒有任何周旋的興趣,在使者團抵達第二天後就派人傳見。
汪士榮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實際上就他的才能來看,他確實有自負的理由,這段時間他收集了各種關於林風的情報,但綜合起來研究之後卻發現很難判斷出對方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從誅皇帝、搞大屠殺和拆平亂七八糟紫禁城來看,這個人仿佛是一個瘋狂劊子手,而從遷移百萬流民來看,這個人又仿佛象一個悲天憫人的居士,而同時這個人居然還擁有非凡的政治才幹,在短時間內以一支福建客軍首領的身份整合了京畿直隸的所有政治勢力,穩住了陣腳,根據這幾點來推斷,這個人很象是那種很深沉、很有威嚴感的梟雄,可汪士榮得到的可靠消息又證明,這個人的行事很不規矩,平日絲毫沒有架子,而且極喜歡開些亂七八糟的玩笑,更有意思的是他還時不時表現得很“天真”、很有“童趣”,這可真是一個奇怪的人哪。
林風這天接見汪士榮和他的副使倒沒有擺開什麽刀槍陣勢,而他旁邊的其他什麽文臣武將誰也沒有跟他提出這樣一個建議,這倒讓他心中詫異——古典小說上不是都有擺開軍隊或者油鍋什麽的嚇唬使者的套路麽?怎麽到了自己這裏就根本不是那麽一迴事了?抱著這個疑問他順口問了問湯斌,而湯斌則很直截了當勸誡他要自重——在自己的地盤上居然還要靠軍隊恐嚇外交人員,那這樣的君主除了極度缺乏自信之外,同時也確實沒什麽人品可言了。
不過這樣的簡單模式卻讓汪士榮的副使有點不滿,使者團的副使是大周丞相夏國相拐彎抹角的親戚,在這場外交活動中他倒也算得上是一個重要人物,不過他的工作對象卻不是針對漢軍方麵,他是丞相夏國相特意安排在汪士榮身邊的一顆棋子——這樁人事安排扯不上什麽陰謀,實際上夏國相這種武將出身的人也不屑於玩這套,這樣幹的唯一目的就是擺明車馬的警告汪士榮:我不信任你、我不喜歡你、你給我小心點,對於這一點汪士榮當然心知肚明,不過他對此也無可奈何,夏國相對他不滿的原因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公共定理——上司因為下屬出色的個人能力而感到不安,從而對自己的地位缺乏安全感。
這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
經過簡單通傳晉見林風大帥閣下之後,副使迅速開始執行他的使命,不可否認,這樁活計他的確幹得非常漂亮,在草草給倨坐上方的林風拜倒行禮之後,他馬上跳到一邊,從懷裏扯出一張名黃色的綢緞,亮開公鴨嗓大聲叫道,“大周皇帝有詔——林風接旨——”
眾人愕然。
第十六節
“混帳!!!——來人!!……”李光地如火燒屁股般蹦了起來,氣得臉色都有點發青,他顫抖著手指,指著副使的鼻子結巴結巴的罵道:“混帳東西……好大膽……真是豈有此理……”
林風吃驚的看著李光地,此刻他倒不在意吳三桂使者的態度了,這種政治訛詐他在後世見多了,副使這手除了有點突兀之外倒也沒什麽了不起,這時他奇怪的是李光地的反應——經過這麽久的接觸,他對李光地倒還是有了一些了解,根據他平日裏的表現來看,這個人城府很深喜怒不形於色,怎麽現在看上去這麽火爆?
“來來來,各位就座、就座!”林風笑吟吟的招唿道,“本帥適才臨時有事,倒讓列位久等了!——譫人,坐下、坐下!”
“學生高士奇,拜見老師!……”高士奇為本科狀元,此時以他為首,大夥稀稀落落的報出自己的名字,頌讚著拜了下來,然後在親兵的引領下紛紛就座。
“先吃飯、吃飯,邊吃邊談!”林風笑笑著率先動了筷子,單刀直入道,“各位勿要胡思亂想,這次叫大家來,就是準備安排你們前程!”
見一種士子凝神靜聽,林風慢慢收斂笑容,“實不相瞞,本帥不打算讓你們在李大人那邊供職——我準備讓你們加入我大漢王師!!”
一種進士愕然半晌,轟的一聲喧嘩起來,這個消息實在太過驚人,喧鬧了好一會,高士奇忍不住站起,恭敬的行禮道,“敢問老師——為何做如此安排!”
“哦,沒什麽,我見各位為了這大漢複興的大業,不遠千裏前來投奔,那自然是熱血忠義之士,所以我覺得你們肯定想趕赴沙場、手刃敵寇,那當然得滿足你們的心願了!”
“……”
“老師……這個實不相瞞,我等雖有滿腔殺敵報國之誌,可奈何手無縛雞之力……”高士奇苦笑著道。
“不是吧?!”林風驚奇的道,“譫人太過謙虛了,我早命人問清楚了,各位能長途跋涉,身體自然是沒問題的——你們放心,我這邊早有安排,”林風排了排桌子,“這個地方叫馬莊,以後就是咱們大漢的武學,而各位,就是這裏的第一批學生,嗬嗬,誰一生下來就會打仗?!你們可以滿滿學嘛!”
“……老師……”高士奇忍不住反駁道,“大帥……所謂術業有專攻,我們都是文臣,為大帥依馬草詔可矣,但這白刃相交之事……”
“哦——”林風拖長了聲調,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嗬嗬,譫人誤會了,我沒說要你們去親自上陣殺敵!”
“那……老師的意思是?!”
“諾,現在你們都是我大漢的官吏,我這裏也就直說了罷,”林風嚴肅的道,“現在我大漢王師人數眾多,但觀其領軍將官,卻大都不通文理,這可是件難辦的事情——你說若是以後大軍征戰四方,這個領軍打仗的將軍連個地圖都看不懂、連個軍令都領悟不了?這仗還怎麽打呢?!——所以我的意思就是要讓一批對大漢忠心耿耿的士子投筆從戎,專門負責為我軍讚畫軍務!”
書生們頓時來了興趣,適才的惶惶不安換成了群情激奮——這個職位倒很符合他們的理想,既沒有什麽太大的危險又充了一把指揮大軍的癮頭,可真是令人十分向往,這邊高士奇到底老成持重一些,追問道,“老師的意思是……讓咱們去學著指揮大軍征戰?!”
“是啊——咱們不是還有‘儒將’這一說麽?!”林風點頭笑道,見一種學生個個飄飄然,他趁熱打鐵道,“不過你們現在肯定不行——你們得在這裏學會騎馬射箭、學會實用火槍大炮;還要學習咱們大漢軍隊的編製,學習看軍用地輿圖、學會行軍落營什麽的……”
“……我們還要學騎馬射箭?!……”高士奇麵色一白,大有畏懼之色,看來這些東西他一定嚐試過,而且還很可能吃了不少苦頭。
“當然,這個聖人不是說儒家弟子得學習‘六藝’麽?咱們這隻是再強化一下罷了!——難道你們連聖人的訓誡都忘記了?!”林風緊緊盯著高士奇,迫得他低下頭來,“而且最開始的時候,你們還不能當什麽高級將官——你們得從連副幹起,憑本事一級一級升上來……”
“老師……”後首一名進士忍不住跳了起來,神色激憤的質問道,“據學生所知,這連長一職隻管理區區百餘名士卒——學生不才,倒也飽讀詩書二十餘載,現在是大漢進士,難道大帥以為……”
“混帳……”林風怒形於色,拍案而起,指著他的鼻子罵道,“好——我現在讓你當旅長,給2000士卒讓你帶,你有本事帶好麽?——你知道這麽多軍士怎麽行軍、怎麽布陣麽?你知道這麽多兵一天要吃多少糧食,打一戰要消耗多少火藥子彈麽?你知道火槍能打多遠、大炮能打多遠麽?你知道怎麽派斥候搜索兩翼、怎麽保持梯隊距離麽?……”林風怒氣衝衝的站起來,橫手一掃,指著營內噤若寒蟬的書生道,“你們之中誰知道?誰敢拍胸脯領這個職位?!——誰有本事過來立軍令狀,我馬上任命他為我大漢軍官!!”
那書生嚇得渾身戰抖,不由自主的癱軟在地,顫聲道,“……老師息怒、老師息怒……學生知錯!”
“罷了、罷了,起來!”林風怒色稍斂,換了副臉色和藹的道,“這裏敞開說話——各位能千裏赴義,足見都是忠直之士,而且此刻也算是我的學生,可以說在座各位是本帥最放心的臣屬,所以這才苦心孤詣把你們安排倒軍隊裏……這其中的蘊意,各位飽讀之士居然會不懂得麽?!”
這些青年剛才被嚇了一跳,但此刻忽然聽見這麽露骨的表白,卻也忍不住有點昂然自得。
“如果現在是天下太平,我大漢百姓安居樂業,本座當然會讓你們這些大漢脊梁出去巡狩一方,教化百姓——但現在是什麽時候?眼下韃子還占據著咱們大漢數千裏江山,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我等熱血男兒不挺身而出,難道還能指望那些賣了祖宗的漢奸麽?!”林風忿忿的道,隨手一指,“你們——誰若是不願意跟隨我驅除韃虜,那盡管站出來,本帥在此立誓,絕不遷怒於他,這就奉送盤纏任其歸鄉……”
“老師……教訓得是,學生知錯了!”高士奇恰到好處的跳了出來,此刻他麵帶慚愧,一張白皙的臉膛憋得通紅,眼眶隱隱見紅,領頭跪下大聲道,“請大帥恕罪,學生願意跟隨老師浴血沙場……”
“……請大帥恕罪,學生願意跟隨老師浴血沙場!”青年們紛紛跪下,激動的大叫道。
林風用欣賞的眼光看著這個新科狀元,心道此人果然玲瓏八麵,光滑得可愛,當下伸手扶起,“各位請起——你們都有此淩雲之誌,老師高興得很,還恕什麽罪不罪的?!”
“老師……實不相瞞,適才學生聽聞刀兵之事沒,確有膽怯之意,此刻聽聞大帥教誨,真是慚愧之至……”高士奇似模似樣地伸手抹了抹眼淚,嗚咽道。
“嗬嗬,不怪不怪,少年書生嘛,此事尋常……”林風笑吟吟的將他按到在座位上,“那麽此事就這麽定了——這個大營裏的兵法戰策各種書籍應有盡有,各位自取習之,這段時間你們就暫時跟隨周培公將軍學習兵事一道,我會調來一千火器軍,連同大炮,都給你們參詳研究,等你們校閱合格之後,再正式授予你們軍銜官職——各位意下如何?!”
“但憑老師之命!”青年們一齊躬身領命,這次的聲音整齊多了。
“很好——不過你們可記得了,在你們未通過檢驗之前,都是我大漢普通一卒,若是不努力的被別人比下去的話,那‘出將入相’的前程,可是想也別想!”林風忽然搖了搖頭,用戲耍的語氣調侃道。
一陣寂靜,眾人你眼望我眼,忽然哄堂大笑,聽到林風拋出這麽一個位極人臣的頂級誘餌,青年們頹喪之色一掃而空,彼此對視相較,士氣大增。
第十四節
站在曆史的角度來看,周培公應該算是一個很有特點知識分子。根據林風所了解到的,這個時代的儒生很少有象他這樣好愛軍事這門學科的,當然這裏的這個“愛好”不包括那些翻閱《三國演義》的清談者,務實、嚴謹以及願意花費巨大的精力進行實地調查這些特征把周培公與那些吹牛分子嚴格區分開來——這樣的人材在這個時代確實非常罕見,據說在最近這幾百年內類似的家夥隻有袁崇煥等少數幾個。
擬定軍事製度是一項非常之有挑戰性的工作,而且能夠從事此項工作的資質要求很高,最起碼也有三點:第一,具有軍人的經曆以及對當代軍隊具有整體上的認識;第二,具備高級別的文案工作能力;第三,這樣龐大的工作顯然不是一個人能夠完成的,那麽,這就需要負責人具有相當強悍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從而能夠領導一個精悍的參謀軍官團完成此項工作。
其實在林風原來的想法中,讓周培公幹這樣的工作實在是有點浪費人才,這個人若在軍隊中好好鍛煉一下的話是有能力獨當一麵的,不過到了現在卻別無選擇,因為就目前漢軍將領級的素質來看,也隻有他才能勝任這個職位。
在這個漫長的冬季中,漢軍的全軍整編的工作就這樣不動聲色的開始了。在開始召迴下級軍官的時候,林風心裏其實非常之緊張,老實說軍隊這塊雖然發展得非常極為迅速,但顯然缺乏足夠的凝聚力——換句話來說林風本人對軍隊中的中、下級軍官缺乏足夠的影響力。
這些軍官的出身成分非常之複雜,其中一半來自於跟隨林風殺入北京的遼東軍係和福建軍係,而其他的一半則來自於新近提拔的直隸北京本地軍官和投降的清軍軍官。之前因為緊張的政治鬥爭和強大的軍事壓力,為了能夠迅速的編組出一支能夠作戰的軍隊,林風給予了手下將領最大的自由,所以軍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施行的是部隊長製度,也就是說各支部隊的主將對麾下的部隊具有百分之百的權力,這裏就包括軍官的任免,可以想象,現在在漢軍中服役的所有軍官都是當然都是各自的長官放心的人,那麽根據這個理論推導,若是某一個將領有一天忽然對林風有了不滿,那他絕對可以非常輕鬆的拉走他麾下的部隊。而林風現在開始大規模的調動中下級軍官本身就是直接侵犯了手下將領的權益,當然害怕這些軍方大將進行反彈。
這個過程進行得非常之謹慎,根據後來將軍們的反應來看,林風顯然是有點多疑了,實際上眼下漢軍的政治處境雖然談不上好,但也不算很差,至少還沒有多少人對前途感覺到失望,而林風大帥本人在這段時間的表現也是非常之令人信服的,所以這些將軍們壓根兒沒想到要去造反獨立什麽的,這個在林風看來“生死攸關”的軍事命令落在將軍們的眼裏稀鬆平常,此刻他們都沉浸在升官的喜悅之中,絲毫也沒有察覺到這個軍令背後的深刻蘊意。
改革的第一步當然是進行收買。在這個授意下,大漢軍元帥府發布了一係列的升遷命令,周培公被任命為大漢軍總參謀長,授少將軍銜,號曰“軍師中郎將”,駐守大同的趙良棟將軍被授予少將軍銜,號曰“寇北中郎將”;其後王大海、孫思克、劉老四等人也得到正式軍銜,號“建威中郎將”,這裏陸軍方麵隻有趙廣元的封號奇怪了點,為了適應這個時代的民族關係,他得授少將號曰“蒙古中郎將”——這對於蒙古各部落來說可以算是某種挑釁了,但可惜的是因為文化素質方麵的幹係,當代的蒙古貴族沒幾個人了解當年匈奴的曆史,所以當這個消息傳播出去之後倒也沒搞出什麽民族衝突。海軍方麵雖然簡陋得很,實際上就目前的武裝來看,漢軍擁有的那幾條破船也僅僅能夠走走私運運黑貨,打海戰那是決計指望不上了,但盡管如此,施琅、楊海生的資曆和戰功擺在那裏,不封賞一下確實有點說不過去,所以兩位提督也分別被授予海軍少將軍銜,號曰“伏波中郎將”。
這個收買活動雖然沒花什麽錢,但卻給予了各級軍官極大的心理滿足,因為這個繁瑣複雜的體係極大的滿足了他們的虛榮心,雖然他們已經成為直隸這片土地的實際主人,但實際上仍然對自己的身份缺乏自信——簡單來說很多人雖然平日裏趾高氣揚,但內心深處卻隱隱默認自己的“反賊”身份並且因此自卑,而這次大張旗鼓的授銜活動無疑大大的抹殺了這一點,許多人直到今天才從內到外的認可的自己的“官軍”身份,作為合法統治者在這塊土地上發號施令。
為了迎合這場心理上的翻身仗,授銜儀式被辦得非常之隆重——為了搞好這場麵子工程,林風在新年過後冒著軍事風險召迴了所有的大將,在天安門舉行了數十萬人的大集會,數千名換上刺刀的火槍兵和騎兵排著整齊的儀仗隊,校閱兩邊,大鼓齊鳴嗩呐齊奏,在最光亮耀眼的場合這些少將被逐一授銜授軍旗,此後隸屬中軍的憲兵部隊在騎兵的引導下大舉出動,攜帶大批新式軍官服和軍銜奔赴四方,為駐紮在外的其他軍官授銜換裝。
許多將官在這個時候根本沒有注意到,從今天開始,漢軍的各支軍隊再也不能用主將的姓氏作為軍旗標誌,而是開始實用元帥府授予的番號旗。
根據各支軍隊的組建的時間以及戰場資曆,大漢軍隊正式整編成六個軍又兩個炮兵旅另兩個海軍分艦隊,分別為趙廣元騎兵第一軍、劉老四的第二軍、王大海的第三軍和孫思克、趙良棟的第四、第五軍,而林風大帥的中軍則被特意命名為“近衛軍”——這個類似於“禦林軍”的名字充分地表明了大帥的野心,所以各級軍官理所當然的認可了這一點。
隨著軍銜製度的正式實施,軍官輪訓的計劃也著手實施,限製於目前嚴峻的軍事鬥爭形勢,這次的軍官訓練計劃被縮短為一個季度,按照林風的觀點來看這個活動若是叫“上軍校”自然是很可笑的,若是真要學習軍事理論以及戰鬥技巧,這短短四個月根本毫無作用——實際上就目前馬莊武學的條件來看,所謂“軍事理論”以及“戰鬥技巧”也近乎沒有,雖然林風來自於後世,但若要他來編寫某些軍事教材肯定是非常荒謬的事情,所以大漢武學第一期軍官課程到目前為止就成了一個大雜燴——這段時間內周培公領導那幫進士出身參謀軍官查閱了兵部藏書庫的無數資料,勉強按林風要求編寫出了一份簡單課程大綱,這份姑且稱為“軍事教材”的玩意按專業的觀點來看簡直是不堪入目,這些非常之缺乏軍事實踐經驗的理論家經過十來天的努力,從《孫子兵法》、《練兵紀要》、《兵法十三篇》等傳統教材中生挖硬補,搞出了一個誰也看不太明白的東西,幸好受訓的軍官們大都是帶過兵打過仗的老兵,聽著講座好歹總會有點心得領悟,不然這個誤人子弟的名頭絕對坐了個十成十。
不過林風倒也不太關心這些軍官是否懂得《孫子兵法》,實際上在他心目中,這些人能在這幾個月裏能學會寫字就謝天謝地了,至於他們能學到多少理論那無關緊要,而開這個武學的目的也與軍事目的無關,這些人來這裏的主要任務是接受洗腦。
不管林風是否願意承認,洗腦工作才是此次軍事改革的核心部分。
這個工作主要分成三個步驟,而各步驟所針對的特定人群也是不一樣的。首先接受洗腦的是這些暫時充任武學講師的進士們,這些知識分子相對來說也是最難洗刷的一個人群,到底都是知識分子,而且千裏跋涉走南闖北,個個都有見識有經驗,如果不編造出一個相對完整的體係那的確很難能騙倒他們。
這個時候林風文科生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不管他當年成績如何之差,但因為高考的關係這個曆史課倒也過了關,所以這個體係就從曆史開始立論。
針對這些知識分子,林風聯係目前的形勢創造了一個“領導中心論”——這個東西按現在的觀點來看技術含量不大,不過在當時卻還算是得到了市場認可。在林風的授意下,陳夢雷先生寫了一篇精彩的文章,拿南宋與大明的滅國曆史進行了探討和闡述,南宋那塊主要講述大宋王朝對抗元運動的精神作用,那段曆史因為元朝當年大肆誣蔑封殺的關係現在已經變得有些模糊,所以林風在這個大肆篡改抹殺其他義軍領袖的作用,總的論調就是根據經驗來看,如果一個民族的領袖被幹掉的話,那其所領導下的臣民自然也就失去了反抗的信心——支撐這個觀點的證據是象山之戰後蒙古人就迅速評定了江南,而之前他們付出巨大代價,甚至連蒙哥皇帝都戰死沙場也未能完成這個戰略任務。
而大明的經驗就更加直接——曆史證明象李自成、楊起隆那樣的草寇根本不能完成拯救民族的任務,這幫家夥利欲熏心鼠目寸光那是遲早歇菜的料,當他們把當年的民族領袖思宗崇禎皇帝陛下幹掉之後,咱們大漢臣民就一下子群龍無首不知所措,所以滿人八旗這才輕而易舉的一舉奪取咱們大漢的錦繡江山,由此可見這個領袖在號召以及精神引導方麵的巨大作用。
文章最後得出一個觀點,在當今時代,唯一能夠拯救大漢民族的隻有咱們漢軍林大帥——吳三桂這個老烏龜的曆史是如此之齷齪,所以不能考慮,而其他尚之信之類也是如此,至於台灣鄭經那更是混蛋,當年在民族危急的時刻,這幫鼠輩居然為了擁唐擁桂什麽自己人內訌起來,絲毫不顧大局,足見也是一幫爭權奪利的小人。
而咱們林大帥則與他們有質的區別——林大帥小的時候就表現了與別的小孩不同的天賦,對政治軍事有特別的感應(可以理解為特異功能或者天命什麽的),而出身更是悲慘,父母雙親都死在了八旗的屠刀下(為了政治犧牲一下),屬於最苦大仇深的一類,所以從小就苦心孤詣學習聖人經學兵法戰略,從六歲開始就為以後的抗清工作做準備(提醒:少年老成)。
當年一批陷入迷途的大漢官兵(趙廣元劉老四之類)在清軍的屠刀下不知所措的時候,一個偉大的領袖出現了,他的智慧以及風度折服了所有人,在經過一番鬥智鬥勇之後這位偉大的領袖率領大軍走出迷途,抓住機會一舉絞滅了韃子朝廷,為大漢的重新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這位領袖在生活上也是嚴於律己,生平不近女色、仗義疏財、體恤官兵、愛護百姓……總之從以上的優點來看,現在咱們大漢的唯一希望就是林風林大帥、唯一的領袖就是林風林大帥、華夏億萬子民唯一的領導中心就是林風林大帥、我們唯一的人生使命就是保護林風林大帥、在林風林大帥的領導下進行抗清鬥爭……
當然這個論調出場之後還是受到了不少質疑,不過可惜的是就目前的形勢來說,任何質疑這個理論的行為都是非法的,在一批傻瓜因為懷疑而倒黴之後,所有人都當即表示了擁護態度,而且其中以高士奇為首的大批知識分子更是心領神會,積極參與到這個理論的完善以及補充工作中來,在短短的數十天之內,林風的這幫學生整理出了一整套的、與儒家忠君思想一脈相承的儒家理宗學術體係,使這個幹癟癟的觀點骨架初步成為一個論點鮮明、論據充分,具有極大說服力的政治鬥爭理論,而同時李光地領導下的政府則相當默契的開動了最高宣傳效率,北京城裏所有印刷坊接到了印刷任務。
相對於知識分子,對軍官的教育工作就簡單多了,這些軍官眼下都是漢軍政府的既得利益階層,平時也是久經愚民政策以及忠君觀念的熏陶,更妙的是他們大部分都是文盲,所以當剛剛丟出這個理論,這些軍官就沒有任何遲疑的接受了這個上層大肆吹鼓的理論,與此同時,在馬莊熙熙攘攘幾天之後,李光地政府緊鑼密鼓加派民夫修建的“忠烈祠”宣告竣工,在前幾場戰爭中犧牲的各級軍官靈位被大張旗鼓的放了進去,大帥本人更是一身素服,手書“英靈不死、浩氣長存”命人鑄成牌匾,在靈位前跪拜祭祀痛哭流涕,哽咽著大聲宣布這些軍官的父母雙親由政府養老送終,並且還享受超級榮譽——少將一級以上的陣亡軍官父母見任何官員都無須下跪,而其他級別的軍官則往下排,按軍銜大小對官員的權威免疫。
這個榮譽可以說是一個超級榮譽了——中國統治階級的傳統理論來說就是“禮法孝義”,這個孝字那是看得極重,從“xx朝以孝治天下”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於是當場的所有軍官都受到了一場心靈震撼,很多血氣方剛的軍官當場就熱淚盈眶,萬分羨慕靈堂裏的陣亡者,而其他實際點的軍官則也被這個豐厚的社會待遇所吸引——如果他的父母能享受這個待遇的話,那麽即使他陣亡了,他本人在家鄉也算是美名遠揚雖死猶生,和這個高級榮譽比起來,那些所謂的“貞節牌坊”簡直象地攤上的三流垃圾了。
隨後這些軍官們就在武學內學習一整套的軍事紀律——這個東西雖然不太新鮮,但在軍官在充滿歸屬感之後依然學習得非常認真,其中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關於“對大帥不忠、背叛投降、抗命、戰場逃跑”等罪行的附加懲罰,許多人當時都被嚇得心中亂跳。本來觸犯這種軍法當然是殺頭,軍官們也不奇怪,但這迴的附加懲罰卻苛酷到了極至,觸犯這些罪名的軍官家屬也將受到株連嚴懲,其中包括剝奪軍屬權利、從宗族祠堂中家庭除名、沒收所有財產和流放遼東等等——林風再這件事情上可也算是未雨綢繆,三次大征兵他都盡量選擇有家屬的青壯,為了保證官兵的忠誠他寧願背負其眷屬的大包袱,在他看來,軍隊的忠誠和戰鬥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東西與這個比起來都微不足道。
完成第二個步驟之後,這些腦袋被洗刷過一遍的軍官們又開始學習如何對普通士兵進行洗腦——這個工作終端可以說是最簡單也是最實際的程序,這個時候指導理論中的所謂的“忠孝仁義”或者“民族大義”分量很少,其核心內容主要圍繞在“二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方麵。林風的這些學生們把這個理論進行了巧妙的分解,把軍功、軍餉、家屬待遇計算出一個等級收益,解釋了最容易讓農民得到土地的方法:那就是服從命令、遵守紀律、勇敢作戰,這樣的話大漢朝廷就會非常優厚的為士兵的家庭分配最好的土地。
當然這裏麵自然還有晉升軍官方麵的誘惑,根據漢軍的等級製度,士兵和軍官的待遇可以說是涇渭分明,雖然林風很有限了承認了士官製度——新兵的軍餉要少於老兵、經過戰爭的老兵待遇要高於未打過仗的老兵,而在戰場上老兵還有權對新兵發號施令,但這些和軍官所享受到的優厚條件自然還是比都沒得比,所以這裏還不少晉升條款來誘惑想吃軍隊飯的軍人。
雖然這樣對軍隊進行政治教育的方法部分違反了《孫子兵法》中的“驅而往,驅而來,莫知所之”等愚兵古訓,但這迴卻得到了漢軍幾大巨頭的高度讚揚——這個東西不複雜,這些政治家沒理由看不出這麽做的巨大收益,所以為了推行這場軍製改革軍方和政府都進行了不遺餘力的支持。
當馬莊武學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劃時代改革的時候,大周王朝的使者終於穿過清占區到達德州前線。從使者團的人選上就可以看出,大周王朝對於此次出使可以說是極為重視,其中使者團的正使正是有“小張良”美稱的江南才子汪士榮,這個人在長江以南廣有才名,少年時就有“機智多變、腹有奇謀”的風評,在上一次煽動馬鷂子***叛清造反的活動中就曾為吳三桂皇帝陛下立下大功,此役後,他臨機處斷的才能得到了許多重臣的認可,不過大周丞相、駙馬夏國相大人卻因為忌憚的關係,屢次在皇帝麵前淡化汪士榮的功勞,稱此事為“事緣機巧”而不表其功,所以在大周開朝立國之後,他未能得到相應的封賞,但所謂名聲在外,這次大周群臣在考慮這個危險而重要的任務的時候,還是同時向皇帝陛下推薦了他。
事實上這個決定也相當正確,在進入清占區之後,這位正使大人不顧副使以及隨行軍官的強烈反對,強行將使者團化整為零,改容易妝潛行前進,在隨後的路上更是膽大妄為,竟然膽敢孤身穿越清軍占領下的城市,時而收買向導,時而賄賂清軍,表現出了過人的智慧和勇氣,最後終於讓這次危險的旅程有驚無險的平安完成。
第一個領教他謀略的是德州前線的孫思克將軍——當使者團按照汪士榮的計劃在約定的地點集結之後,這支不大不小的隊伍居然換上了大周的軍服,在德州防線旁邊公然打出“大周欽使”的旗幟,同時鼓號齊鳴,牛皮轟轟的大搖大擺,蓄意挑釁不遠處的清軍,而在清軍忍不住派出騎兵追殺之後又迅速朝漢軍陣線逃跑,差點讓沉寂許久的清、漢兩軍防線爆發大戰。
孫思克久為大將,雖然不是什麽很懂政治,但這樣的把戲倒也瞞不過他,對方這樣做無非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向清軍方麵傳遞“漢軍和大周勾結”的訊息,一方麵也是偵察試探漢軍方麵的軍備、戰力以及雙方在前線的軍事現狀。雖然知道被這個混蛋耍了一把,但孫思克倒也不敢難為他,這個使者團的外交級別相當之高,遠遠超出了孫思克的權力範圍之外。
所以,他現在所能做的也就是讓這票混蛋好吃好喝,然後派出八百裏快馬向北京方麵報告。
第十五節
當孫思克的信使尚在路上的時候,林風正在處理一件非常之麻煩的事情。
這件事情若說起根源來那可能有很多方麵,但眼下最直接的誘因卻是大批軍官紛紛離隊受訓,因為封鎖消息的緣故,這些軍官忽然奉命返迴北京的行動顯得非常古怪,所以最開始的時候軍隊中流傳著許多種版本的流言,除了少數擔心大帥清洗的陰謀論之外,占主流的都是“這些人去北京花差花差”的風言,所以士兵們除了失落之外還多了點嫉妒,本來這件事情總的來說還不算是壞事,因為就這個觀點來看雖然林大帥有點端不平,但好歹也算是很體惜部下,自己過完年了還不忘拉一批手下享受一番,但隨著春耕的到來軍隊裏突然出現了一種另外的唿聲——很多士兵要求休假,他們要求迴家幹農活。
據林風所知,在中國的傳統軍事製度裏麵士兵屬於廉價消耗品,絕對是沒有什麽福利享受的,而這個請求在他看來也非常之荒謬——真是開玩笑,漢軍每月發的軍餉相對其他勢力來說最為豐厚,也就是說林風的願望是希望這批士兵能夠成為真正的職業軍人,但這會突然鬧了這麽一出,真的是讓他大吃一驚。
最開始的時候這個唿聲還不算太大,所以同樣缺乏經驗的周培公並沒有上報給林風,很隨意的下達了禁止出營迴家的命令,但後來形勢發展的勢頭卻越來越猛烈,北京方麵大大低估了這些士兵串聯的能力,隨著軍營駐地附近的農田紛紛開犁,大同、山海關甚至德州前線的駐軍都發生了一些集體罷操事件,而當隨軍憲兵出麵鎮壓的時候甚至還發生了一些衝突,其火爆的場麵讓各支軍隊的主將都有點不知所措,誰也沒有想到,這幫混蛋竟然會冒著殺頭的危險,以拒絕訓練的方式來申訴自己的權利。
當事情鬧到這種地步的時候,自然沒有誰敢捂下去,這件事情終於攤在了林風的案頭,經過幾大巨頭的緊急會議,這樁事件最終被定性為“軍心不穩”——這種級別僅次於部隊崩潰,於是陳夢雷的特務機關和憲兵部隊立即進入了緊急狀態,奉命在最短的時間內查出真相。
調查經過並不太困難,實際上那些帶頭鬧事的家夥早已希望把自己的願望傳遞上去,這件事情之所以發生,總結起來也就是幾個原因:第一,漢軍的士兵來源過於集中,大都來自京畿地區,鄉音鄉土,所以官兵相互之間非常熟悉,很容易抱成團,第二,漢軍政府對軍隊方麵的過分慷慨,因為前一段時間的軍事勝利和隨後的大擴張,眼下的這批軍人大都立下了大大小小的戰功,因而獲得了土地賞賜,所以當春耕開始的時候,看著別人興致勃勃的耕地,這些人心中貓抓鼠撓般吃不住勁;第三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陳夢雷在報告中特別指出,林風現在奉行的製度過分嬌慣軍隊,所以這批不知進退的武夫當然就很自然的得隴望蜀,而這種軍事獨裁製度肯定是弊多利少,如果再不加以控製的話,恐怕這樁事情僅僅隻是一個開始而已。
當報告遞交上去之後漢軍幾大巨頭發生了巨大分歧,就處理意見方麵林風、周培公甚至和李光地、湯斌等爆發了激烈爭吵,深受儒家正統觀念教育的李光地等人主張用激烈的方式嚴厲鎮壓軍隊,這期間引用了不少曆代聖明君主控製軍隊的例子,包括派遣有氣節有風骨、懂得君臣大義的文官前往軍中督師;而林風的意思則截然相反,他認為不妨網開一麵,處理幾個為首的,然後放一些家庭勞力不足的士兵休假。
本來林風的想法也沒有這麽激烈,但後來再周培公有意無意的提醒下,他忽然意識到這或許是文官集團向軍隊進攻的序幕——經過這段時間的發展,漢軍政府的官僚集團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在基本上已經走上了正規,而之前漢軍奉行的政策卻是“軍隊的利益代表一切”,任何行政機構的存在都是在為軍隊服務、為戰爭服務,而其中十幾萬軍屬的優惠照顧更是其中的典型特色,眼下李光地等人的意見當然就是文官集團企圖解脫這種桎梏、甚至企圖影響軍隊的直接表現,他們迫切希望能夠走迴“正統王朝”的老路,用傳統的觀念來管理軍隊,讓軍隊馴服體貼的拜倒在文官集團的指導之下。
這種觀點在林風看來當然很荒謬,不說遠的,僅幾十年前大明王朝的教訓就足夠讓人刻骨銘心了,說得不好聽一點,這種軍隊管理模式跟割了睾丸的男人沒什麽差別,老實說林風真是感覺很奇怪,這套玩意都害得漢人快要亡國滅種了,怎麽這幫儒生還死捧著不放?!——所以林風在這件事情的立場固執得令人驚訝,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林大帥平日裏倒是一個非常之和藹可親的人,很少有發怒的例子,至今為止,林風發這麽大火隻有兩迴,一次是堅持建立火器部隊和改革軍服,而這迴就是第二次。
當最高領袖用最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後,李光地等人不得不謹慎的選擇了退讓,這場漢軍曆史上最早的體製之爭在多數軍方將領不知情的情況下草草收場。不過爭執雙方包括林風都是心中雪亮,這件事情僅僅隻是開始,這些政府官員們遠遠沒有達到被壓服的程度,眼下的退讓隻是積蓄力量,努力準備下一個突破口罷了。
所以為了謹慎起見,林風之後立即對周培公的總參謀部下達了任命,授權總參謀部的一批進士參謀軍官直接滲透進李光地的政府機構——通常來說,文官集團若想讓軍隊屈服,除了在統帥麵前灌輸一些“帝王之術”外,其他的手段就是壟斷軍事物資的供應,而現在林風就是要首先排除這種情況,擴大軍方在後勤方麵的影響力,盡量消減文官集團對軍隊命脈的掌控。
坦白的說,林風一開始也並不打算搞這種軍事獨裁法西斯,但可惜的是,除了這一套之外,他實在想不出什麽辦法來對抗傳統觀念的進攻,經過上千年的宣揚,在現在中國社會,軍人的地位那是與罪犯同等的,而文官集團對軍隊的壓製也是天經地義的“王道之術”,林風也不是不明白傳統辦法的好處,若他不是來自後世當然會毫不猶豫的作出取舍,但可惜他知道這麽幹的致命後果,而之前明朝的曆史更是不斷的在提醒著他——一個習慣自我閹割的民族,若是被亡國滅種了那絕對怪不了別人,活該。
現在的他同樣迷茫無比,——這種軍事獨裁法西斯其實和潘多拉魔盒沒什麽兩樣,而林風正在一點一點的把它釋放出來,而且更令他心中矛盾的是,眼下這個可憐的小東西在傳統勢力的包圍下虛弱之極,林風還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嗬護它、栽培它,但是誰能知道,當這個小東西成長為一個擁有大批野心勃勃的職業軍官、擁有一個超級大國的資源、擁有一個組織嚴密、製度健全的肢體的龐然大物時,它會變成一個什麽樣子?
為了挽救即將沉淪的中華文明,林風需要一支強大軍隊;為了維護他本人的私人利益,他又在此基礎上締造出一個軍事獨裁體係,這個可怕軍事機器成熟之後,會變成什麽樣子,林風心中擔憂得要命——這個時代的人根本不知道,在林風所學習的曆史中,這玩意發動了兩次世界大戰,差點毀滅了整個人類文明。而今天林風提前把它送上曆史舞台,後人會怎麽看待自己?——曆史會一筆一筆的記住:就是林風,違背傳統拚命提高軍人的社會地位;就是林風,違背聖賢訓導改變了政治體係;正是林風,強迫社會菁華人才加入軍隊,從而開了軍官製度的先例;正是林風,一點一滴的構築起一個災難的源泉。每每想到這裏,林風簡直夜不能寐,要是現在停止這種可怕的發展或許還來得及,可他現在心中仿佛多了一個魔鬼,拚命的鼓勵他幹下去,煽動他繼續這個危險的事業。
北京中南海大元帥府的親兵仆役們這段時間經常看到大帥呆呆的自言自語:誰來對亞洲安全負責?誰來對戰爭和殺戮負責?……這可真是一個危險的遊戲。
就在林風大帥苦惱萬分的時候,大周信使到來的消息讓他暫時拋開這些不著邊際的麻煩,迴到現實生活中的林大帥情緒迅速好轉,到底那個關於政體方麵的矛盾還相當遙遠,現在就為此擔憂那和杞人憂天同樣可笑,實際上眼下漢軍的勢力真是弱小得可憐,甚至連自保都很成問題,看現在的吳三桂的架勢誰都明白,漢軍現在僅僅隻是南方王朝的一個獵物而已。
大周皇朝的使者汪士榮大人在前線略略耽擱,在得到北京方麵的許可之後,立即率領他的使者團朝北京進發,當然,出於保護使者團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順便監視其行動的目的,順德駐軍劉老四部奉命抽出一個營五百人的精銳部隊隨團行動,與漢軍政府的外交人員配合做好接待工作。
隨同監視的軍隊並不妨礙汪士榮獲取各種情報,實際上漢軍軍方在在反諜報方麵經驗不足,隨同的營長基本上隻懂得行軍打仗,而陳夢雷的特務機關這次也沒有介入此事,所以汪士榮在進入北京之前僅僅憑借漢軍軍官和言論和各種對話討論,就已經獲得了所需的大部分情報。
因為漢軍行政機構簡單的關係,汪士榮晉見林風元帥閣下的事情並沒有產生任何麻煩,這大大出乎汪士榮的預料,在他的印象中,一般這種規格的會麵,在通常情況下對方會派出禮部官員,打著“教導禮儀”的旗號來刺探一番,好歹搞一些意向性的東西反饋交流,而林風這邊卻似乎更喜歡刺刀見紅,根本沒有任何周旋的興趣,在使者團抵達第二天後就派人傳見。
汪士榮是一個非常自負的人,實際上就他的才能來看,他確實有自負的理由,這段時間他收集了各種關於林風的情報,但綜合起來研究之後卻發現很難判斷出對方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從誅皇帝、搞大屠殺和拆平亂七八糟紫禁城來看,這個人仿佛是一個瘋狂劊子手,而從遷移百萬流民來看,這個人又仿佛象一個悲天憫人的居士,而同時這個人居然還擁有非凡的政治才幹,在短時間內以一支福建客軍首領的身份整合了京畿直隸的所有政治勢力,穩住了陣腳,根據這幾點來推斷,這個人很象是那種很深沉、很有威嚴感的梟雄,可汪士榮得到的可靠消息又證明,這個人的行事很不規矩,平日絲毫沒有架子,而且極喜歡開些亂七八糟的玩笑,更有意思的是他還時不時表現得很“天真”、很有“童趣”,這可真是一個奇怪的人哪。
林風這天接見汪士榮和他的副使倒沒有擺開什麽刀槍陣勢,而他旁邊的其他什麽文臣武將誰也沒有跟他提出這樣一個建議,這倒讓他心中詫異——古典小說上不是都有擺開軍隊或者油鍋什麽的嚇唬使者的套路麽?怎麽到了自己這裏就根本不是那麽一迴事了?抱著這個疑問他順口問了問湯斌,而湯斌則很直截了當勸誡他要自重——在自己的地盤上居然還要靠軍隊恐嚇外交人員,那這樣的君主除了極度缺乏自信之外,同時也確實沒什麽人品可言了。
不過這樣的簡單模式卻讓汪士榮的副使有點不滿,使者團的副使是大周丞相夏國相拐彎抹角的親戚,在這場外交活動中他倒也算得上是一個重要人物,不過他的工作對象卻不是針對漢軍方麵,他是丞相夏國相特意安排在汪士榮身邊的一顆棋子——這樁人事安排扯不上什麽陰謀,實際上夏國相這種武將出身的人也不屑於玩這套,這樣幹的唯一目的就是擺明車馬的警告汪士榮:我不信任你、我不喜歡你、你給我小心點,對於這一點汪士榮當然心知肚明,不過他對此也無可奈何,夏國相對他不滿的原因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公共定理——上司因為下屬出色的個人能力而感到不安,從而對自己的地位缺乏安全感。
這是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
經過簡單通傳晉見林風大帥閣下之後,副使迅速開始執行他的使命,不可否認,這樁活計他的確幹得非常漂亮,在草草給倨坐上方的林風拜倒行禮之後,他馬上跳到一邊,從懷裏扯出一張名黃色的綢緞,亮開公鴨嗓大聲叫道,“大周皇帝有詔——林風接旨——”
眾人愕然。
第十六節
“混帳!!!——來人!!……”李光地如火燒屁股般蹦了起來,氣得臉色都有點發青,他顫抖著手指,指著副使的鼻子結巴結巴的罵道:“混帳東西……好大膽……真是豈有此理……”
林風吃驚的看著李光地,此刻他倒不在意吳三桂使者的態度了,這種政治訛詐他在後世見多了,副使這手除了有點突兀之外倒也沒什麽了不起,這時他奇怪的是李光地的反應——經過這麽久的接觸,他對李光地倒還是有了一些了解,根據他平日裏的表現來看,這個人城府很深喜怒不形於色,怎麽現在看上去這麽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