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議論軍製


    楊雄苦笑一聲,點頭歎道:“大宋並無良馬產地,所有戰馬均來自西夏和金國,而兩國皆與大宋為敵,所以馬匹多是私販而來。導致軍中戰馬遠遠不夠,而騎兵就更加稀少了。一匹良馬價值萬金,朝廷又將馬匹養於百姓家中,大宋境內並無適合戰馬繁育之所,所養戰馬往往難以成活。”


    李成聞言,真是心情沉重,宋代由於後漢時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胡人,北宋又沒有能力奪迴,使得中原屏障盡失,失去了最基本的戰略防禦,所以麵對金兵處處被動。而北方良馬的產地也都在胡人手中,使得宋軍在機動性上就和金兵相差很大。


    這一切先天不足,加上宋軍軍製上的缺點,使得北宋麵對金兵鐵騎總是處於防守,處處下風。再加上宋朝統治者的不思進取,沒有危機意識,使得情況愈加嚴重。


    看到李成眉頭深鎖,楊雄小心地道:“金宋之間雖然時有交戰,但是終究還是沒有什麽戰事,所以大人無需太過擔憂!”


    李成笑著歎氣道:“如果金兵真的南下侵宋,將軍又該怎麽辦?”


    楊雄看著李成,有些猶豫地道:“金滅遼之後,和大宋卻是沒什麽嫌隙,雖然金兵時有侵擾,但是卻隻是小股部落所為。若是侵宋,恐怕不大可能。”


    李成歎了一口氣,點頭道:“本官想在地方上訓練廂軍,楊將軍可有什麽好的注意?”


    楊雄點頭道:“這個倒是可以,廂軍雖然不及禁軍,但是也多是壯丁,若勤加訓練絕不輸於禁軍。”


    李成聞言,點了點頭道:“廂軍若是能夠訓練的小有所成,地方上便可以不同倚重禁軍了,這樣,打起仗來也就可以隨時征調,不用再捉襟見肘了。”


    楊雄聽到李成的這個辦法,精神大振,點頭道:“若是大人當真要整訓廂軍,楊雄一定緊隨其後!”


    李成立刻點頭道:“這件事迴太原之後再說吧,隻是請將軍有些準備。”


    三天後,李成在五百親兵的護衛下終於第二次來到了古城太原。望著陽光中,漸漸出現在視線中那高聳的城牆。李成不覺有些思緒紛雜。


    古太原城,最早為戰國時秦莊襄王四年所建,自從它建成之日起便成為中原重鎮,千百年來一直都是北上、南下的咽喉要衝,由於它地處山西中北部的汾河穀地,“東帶名關,北逼強胡,年穀獨熟,人庶多資,斯四戰之地,攻守之場也”,自古就是“河東之根本”,曆代王朝極為重視的成為曆朝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李成自然知道太原在地理位置上對於北宋的重要性,作為京師汴梁東北方向唯一的屏障,太原在戰略上不算最好的,可是卻已經是北宋麵對金國最重要的防線,這裏雖然部署了將近十萬禁軍,卻由於地方政府無權指揮,麵對金兵的小股襲擾大多是由駐守當地的廂軍擔任。


    離太原城不到五裏,就遠遠地看到一座臨時搭起的涼棚下黑壓壓地站著一群人。李成極目遠眺,隱隱地看到人群中兩名身穿青袍五品官員帶著一群身穿綠色公服官員,便知道是太原的地方官員前來迎接。


    急忙取出公服換上,待馬車來到涼棚前停下,這才扶著李全,走下馬車。果然看到地方大小文武官員二十幾名,已經迎了上來。


    當先一名武平服色的文官,大約五十歲上下,體態微胖,須發花白,臉上倒沒什麽皺紋,,隻是神情似乎有些尷尬。


    看到李成走下馬車,帶著身後二十多名官員,上前拱手笑道:“下官太原知府周元禮,上次不知大人抵達太原,未及遠迎,實在失禮。”


    其實兩人的職務是平級的,知府是用不著這樣迎接刺史的。隻是李成這時的品級卻是四品。比知府整整高了兩級,而且李成雖然是獲罪出京為地方刺史,卻沒有消減品級,這才當時算是極為罕見的事情。而且這次最讓這些地方官員震驚的是,李成幾乎是用匪夷所思的速度拿下了為禍地方數年,曆任官員都不敢招惹的何府,這實實在在地將這些官員嚇了一大跳。作為太原知府,周元禮自然不敢托大。


    看到周元禮臉上的近乎討好的笑容,李成心裏自然明白,不覺躬身還禮道:“各位客氣了,下官這次行為莽撞了一點,倒是還要請大家見諒才是。”


    看到李成態度溫和,在場的幾人都暗自鬆了一口氣,周元禮笑道:“大人連續奔波,想必已經勞乏,下官等人已經略備酒席為大人接風,還請大人和楊副指揮室賞臉啊!”


    李成笑道:“諸位一片心意,李成自然領受,隻是今日的確疲倦不堪,若是再不迴去休息,恐怕已經無力支撐了。還請各位見諒。”


    說畢,向楊雄點頭道:“請將軍先迴指揮所休息,李成先迴刺史府中交接了印綬,明日我們再見吧。”


    說到這裏,向在場的官員們拱手一禮,這才轉身登上馬車,向城中馳去。


    由於太原刺史並沒有人在任,李成到任也隻是在刺史府衙見了各處官員,清點了名冊,接受的印綬,倒沒有其他繁瑣的事情。那護送李成前來的八名殿前親軍司的士兵,被李成特地按爬下去休息,又吩咐李全將何桂押入後麵的死牢,將何府其他人關入獄中,這才算諸事妥當。


    一番忙亂之後,天已經黑了。李成這才有時間坐下歇口氣,正要把身上的公服換下來,李全端著酒飯進來,看到李成忙笑道:“李安去準備熱水了,官人先用些酒飯吧。”


    李成指著桌上的酒菜點頭道:“你們吃飯沒有?”


    李全笑了笑,點頭道:“小的們都吃過了,這是為官人準備的,等下熱水就好了,官人洗漱之後就該休息了。”


    聽到李全這樣安頓自己,李成忍不住笑了起來:“你還能這樣照顧人,我可真的沒有想到。以前在家裏,有孫園倒沒覺得你也會照顧人呢。”


    李全被這話說的有些不好意思,卻還是正色道:“官人身邊能用的上的,現在也就是小的和李安,小的自然要照顧好官人的。”


    李成聞言有些感動,李全的話雖然說的平淡,可是裏麵真切的感情卻是十分深厚。看到李成一邊吃飯一邊沉思,李全小心地歎氣道:“官人這樣的家主,小的幾乎就沒聽說過,待下不但寬厚還十分親切,當日官人被關入台獄,家裏上下仆役都已經準備著絕不離開李府,就是滿門抄斬也是心甘情願了!”


    聽他說到這裏,李成不覺放下手裏的筷子,皺眉道:“日後一定不能這樣,若是我出了事,你們能自保就自保,用不著為了我搭上性命!”


    李全聞言,微微一震,望了李成一眼,這才低聲道:“官人放心,小的明白官人仁厚,隻是……”說到這裏,看到李成臉上的怒火理睬猛地閉口,不敢再多說下去。


    想了想,這才低聲道:“官人,給大娘子的平安信,小的已經和奏章一起派人送迴京中了。”


    李成放下碗筷,點頭道:“把熱水拿進來,我洗了臉,就休息了,你們也都早些休息,明日還要繼續審理,你們也要忙亂。”


    這時,李安端著熱水進來,看到李成準備洗漱,忙笑道:“官人,剛才周知府派人送來了一張名帖,說明日要來拜會。”


    第二十二章 初到太原


    李成不覺暗自皺眉,這周知府其實究竟在何府的案子中牽涉多少,也是未知之數,不過看他一副小心殷勤的樣子,應該有不少的內幕他都知道。而且這些地方官員對這件事不清楚的恐怕根本就沒有幾個!明天的原定計劃是要審理何府的那些下人,看有多少知情的。而清源縣令,這些人恐怕也難逃罪責,再往上深究,恐怕知府也得有不小的麻煩。


    隻是李成現在畢竟的太原的主官,如果對這些地方官員追究的太厲害,對自己也沒什麽好處。


    想了想,點頭道:“帖子收下,就說明日一定相見,隻是今日晚了,不便見客。”


    李全忙出去傳了話,這才迴來服侍李成休息。


    天剛放亮的時候,李成便從夢中驚醒,夢中總是不斷閃過素娥的笑臉和二十一世紀家人、戰友和同事的身影。是啊,他真的有些想家了。相隔千年,時空也隔不斷對親人的思念。


    輕輕地苦笑起來,李成忍不住抬手看了看手腕上的太陽能電子表,這是對過去親人唯一的紀念了。可是,在這個時代也同樣有一群隻有依靠自己才能活下去的人,比起二十一世紀的親人,她們更加脆弱。


    無奈地歎了一口氣,李成覺得自己真的很沒用,若是能在穿越的時候身上帶著一點更好的現代裝備就好了,那樣的話,還擔心什麽金國,更不用說懦弱的北宋,說不定可以弄個三分天下,或者滅掉元朝蒙古大軍也未嚐不可。隻是現在卻隻能縮在這裏,赤手空拳地看著冷兵器皺眉,哎!


    沒有武器,所能依靠的隻有自己的頭腦了,雖然金兵騎兵厲害,但是把現代戰爭的理念融入到這時代的軍隊中,說不定也可以大收奇效。雖然改變曆史不大可能,創造曆史就未嚐不可能了!


    正想著,隻聽簾帳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李成忙問道:“誰在外麵?”


    李全那熟悉的聲音,立刻低低地道:“官人,小的準備了熱水,服侍官人梳洗。”


    李成聞言,起身笑道:“不用服侍了,你去把早飯端來就行。”


    李成一向不喜歡依靠別人,一直以來都是這樣,自從穿越到這遙遠的古代,雖然很多不適,但是李成也都一一克服掉了。唯一讓他難受的是梳理這時代男子特有的長發,他一個大男人,還真被這小事難住了整整一個月。


    這時,雖然身邊眾多仆役,他卻還是不習慣,也不願意讓他們服侍。其實在心底深處,他還是想迴到二十一世紀,到時候沒人服侍了,那可就更難受了。所以一直拒絕接受。


    李全也習慣了李成的這種在別人看來,多少有些奇怪的做法,看了一眼李成,這才笑道:“早飯已經準備好了,小的這就去端來。”


    李成一邊自己梳頭,一邊問道:“那八名殿前親軍司的軍士,今日恐怕就要迴去了,讓李安帶著我奏章混在裏麵,一同迴去,把奏章一定要親自交給王爺!”


    李全聞言,微微一怔,不解地道:“奏章不是已經交給楊大人送往京中了嗎?難道官人……”


    李成點頭道:“楊大人那邊雖然可信,卻是不能不防,萬一途中有什麽意外,有備無患自然更好。”


    李全聞言,點頭道:“小的明白了,這就前去告訴李安。”


    李成換好了衣服,梳洗完畢,這才點頭道:“大堂已經準備了?”


    李全忙躬身道:“一切都已經備好,何府的下人也都在外麵候著看了。”


    李成點了點頭,正要起身,便聽李安在門外道:“大人,知府周大人來見。”


    李成有心立刻開始審理此案餘下的部分,隻是也不好不見周元禮,想了想,點頭道:“青州大人在書房見麵。”說畢,帶著李全向書房走去。


    李成作為太原刺史,兼指揮使,便在在刺史衙門辦公,官衙地方倒是寬敞,隻是李成沒有攜帶家眷,就更顯的冷清了。


    這刺史官衙許久沒有官員到任,四處便顯得破敗了一些。書房裏麵雖然書籍不少,卻大多是些尋常的書籍,也都顯得破舊了許多。


    大清早上,空氣中還帶著一絲難得的清涼,初夏的炎熱在這種古老的房舍中也顯得望而卻步。寬敞的書房內,顯得十分涼爽。


    李成剛走進院子,便看到知府周元禮隻是一副文士打扮,倒是比穿著公服更顯儒雅。看到李成進來,周元禮忙拱手道:“大人,匆忙打擾,實在抱歉啊!”


    李成笑了笑,拱手笑道:“大人客氣了,昨日疲憊,失禮之處,還請大人擔待!”


    說畢,轉身來到書房內,在主位上坐下,這才點頭道:“周大人這樣清早趕來,恐怕是有什麽重要的事情吧?”


    這話問的太過直接,周知府果然有些不大適應,怔了怔,才點頭幹笑道:“這個……今日來見大人,的確是有事相詢,若是有什麽不當之處,還請大人擔待。”


    李成端起手邊的茶水,輕呷了一口,這才笑道:“大人難道是為了何桂而來?”


    周元禮放下手裏的茶杯,笑道:“這個,老夫並非為求情而來。何桂所為簡直的人神共憤,天理難容!若是大人秉公辦理,老夫原是十分支持的。”


    說到這裏,他看到李成神色平靜,便繼續笑道:“是這樣的,今年太原開春大旱,迄今已有兩個月沒有下雨,旱情嚴重,朝廷的賑濟又遲遲難到,眼看數縣百姓將要餓死,老夫心中焦慮,夜不能寐。而夏季將至,牛羊漸長,金人又即將開始南下侵擾,所以太原百姓實在苦不堪言,這次何桂能被大人一聚鏟除,總算去掉了百姓頭上的一把利刃!老夫任職太原知府已經三年,對那何桂也是久有耳聞,隻是自身勢單力孤,無能為力。這次大人之舉,老夫正該代地方百姓感謝才是!”


    說畢,起身來到李成麵前,就要行禮。他最低也是平級,李成哪敢受他行禮,急忙上前一把抱住,低聲道:“大人無需如此,還是坐下慢慢說吧。”


    周元禮這才無奈地坐下,點頭道:“為了太原數萬人口,老夫也隻能拉下這張老臉,有話就直說了!”


    李成知道他是再打何桂家產的主意,本來不想理睬,隻是聽他說起地方百姓的災情,這才急忙抱拳道:“有什麽為難的地方,請大人直說,李成一定竭盡全力!”


    聽李成這樣說,周元禮低歎道:“周某兩次上奏朝廷,希望盡早賑濟百姓。隻是眼看含情越來越嚴重,朝廷卻沒有任何音訊。這次何桂為大人一舉擒獲,他的家產恐怕數目不小,所以希望大人能拿這筆錢賑濟一部分災民。”


    李成冷冷地把玩著手裏的茶碗,沉默無語,書房的氣氛登時凝固,令人窒息的尷尬,讓周元禮坐臥不寧。


    好半晌,看到李成依舊沉默無語,周元禮小心地幹咳一聲,拱手道:“大人,百姓生死實在令下官憂心,所以……”


    他話音未落,“哐當”一聲,李成猛地將手裏的茶碗扔在身邊的茶幾上,在空蕩蕩的書房裏將周元禮嚇得猛地一顫,正要向李成拱手行禮。


    隻聽李成冷笑道:“地方受災自然是要賑濟,隻是既然太原的旱情嚴重本官自然憂心,隻是這些財物,並非李成私人之物,而是何府之物。眼下財務如何歸屬還沒有審斷,所以本官真的不能答應大人這個要求。”


    第二十三章 暗指蔡京


    周元禮臉色一沉,無奈地歎道:“那次是就當是老夫提前告知大人,大人審決此案,多加考慮一些,太原百姓便感激不盡了!”


    李成這才點頭道:“這是自然,大人放心,李成自然是要為太原百姓多加考慮的。”


    周元禮聞言,這才拱手道:“下官還有要事,不敢再耽擱大人,這就告辭,請大人不要相送了。”說畢,這才告辭離開。


    看到周元禮離開,李全上前低聲道:“大人,何桂一案可要開審?”


    李成歎了一口氣,搖頭道:“你去仔細審訊,把結果和筆錄拿給我看就行,我的迴去想想這件事究竟怎麽弄。”


    李全聞言見李成臉色不好,也不敢多問,急忙帶著兩名從京城帶出來的小廝,又帶了幾名刺史府的衙役前去獄中審訊。


    書房裏總算暫時恢複了平靜,李成看著上午的陽光從窗欞中瀉進房間,灑在地上,滿是斑駁的光影,讓陳舊陰暗的房間也顯得明亮了一些。


    李成對於這筆錢,其實還是想用來組建一支兩百人左右的特種部隊,雖然人數不多,但是如果能用現代理念訓練一枝這樣的軍隊,對於宋軍在金兵麵前的劣勢一定會有所改觀。


    隻是裝備上還得另想辦法,隻能盡量滿足一些特種兵必備的冷兵器,至於其他就隻能勉強了。


    而且太原地方的廂軍也需要整訓,雖然沒有騎兵可是步兵作戰能力上來一點,也不至於被金兵打得太狼狽。這些事情,都是要不少錢的。雖然廂軍有朝廷撥款,可是那點軍費實在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這時,又遇到這麽多想要分一杯羹的,李成真是心情十分鬱悶。


    吃完了午飯,前去審訊的李全終於迴來了,他拿來了李成早已等了許久的口供。看了口供,李成這才發覺,所有的一切大出自己預料,原來何桂這些事情,家裏上下並不知道。因為他自己也知道這種事情太沒人性,怕被人知道了反對,也怕家人知道了害怕,所以才一直小心掩飾。


    看了這些口供,李成思考了半天,才決定重默何桂的家產,隻給他少留幾畝薄田,也算是給他妻子孩子一個生活保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晚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晚樓並收藏亂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