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僅僅感化是不夠的,楚劍功是朱雀軍的主心骨,將楚劍功留在京師,割斷他和朱雀軍的聯係,廣東這邊,才能為朝廷收取朱雀軍。
徐廣縉最後密報:楚劍功在朱雀軍中,推行一種新的職銜,守闕銳士。雖說當初創辦新軍的時候就有許諾,準朱雀軍自行探索。但楚劍功也難逃培植黨羽之嫌。加上楚劍功在鎮江大戰後,挾裹收編了一萬餘名潰兵,實在令人生疑。徐廣縉自己雖有疑惑,但不敢輕舉妄動,恐怕傷了報國將士的心。大皇帝明見萬裏,洞察秋毫,一定能夠看透楚劍功到底是忠是奸。
一切仰賴大皇帝聖裁。
講完了公事之後,徐廣縉又談到了自己一個小小的請求:本來呢,以徐廣縉的資曆,現在還當不上總督。但是,廣東省劃為通商口岸,各位大人們都不願意到廣州來‘事鬼’。他徐廣縉飽讀聖賢書,也自然不願意做這“事鬼”的下賤勾當。但看到滿朝無人,才挺身而出,為大清皇帝分憂。淡了這份苦差事。
現在呢,廣東開埠的準備已經做得差不多了,一切都有條不紊。他徐廣縉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請皇上考慮到他的苦衷,將他調到內地。
徐廣縉還在奏折中提醒皇上,前任兩廣總督林則徐和前任兩江總督伊裏布都是有‘撫夷’經驗的人,現在卻在京師賦閑,不如派到廣東來,人盡其才。
徐廣縉又把自己的奏折審視了一遍,隨後用蠟漆封好,蓋上密折的印,叫下屬直送京師。
在徐廣縉送出密折的同時,廣東巡撫怡良的奏折也送出了。
怡良大人在折子裏,先簡述了自己在廣東這麽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隨後,巡撫大人稱讚了新來的兩廣總督徐廣縉,說他甚是能幹,一來就完全主導了廣東開埠的局麵。接著又誇獎徐大人“後生可畏”,委婉的表示徐大人班次還在自己之後,現在已經做了總督,而自己還是巡撫,真是有負皇上的信任。
唿喚紅票,收藏。多謝啊。
75朝廷的想法
隨後呢,怡良大人也談到了楚劍功。他說:楚劍功在黃埔辦了一所軍校,固然可以加強大清的兵備,但也有私人結黨之嫌,幸而已經召他入京,可以保全他。
怡良建議,楚劍功入京之後,就不要輕易的讓他再出京。不如給一個在朝中的職位,養起來。京師和廣州天南地北,萬裏之遙,將楚劍功和朱雀軍隔上幾年,朝廷往朱雀軍慢慢摻沙子,。
但這事情不能太急,英夷在澳門有駐軍權,廣州的安危還要仗著朱雀軍,所以朝廷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再練一支靠得住的新軍。這新軍自然不能再讓楚劍功帶,但可以讓他參謀建議。
等新軍練成,朱雀軍的沙子也摻得差不多了自然就把軍隊拿過來了。
到那時,再把楚劍功外放一方大員,這對朝廷,對楚劍功,都是兩利的事情。請皇上和各位中堂仔細的斟酌。
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上了奏折,廣州的第三位大員也沒有閑著。廣州將軍阿精阿,也給道光寫了一封密奏,發出去的時間還在總督和巡撫之前。
阿精阿主要匯報了朱雀軍從廣州武庫領走火藥火銃的事情。說朱雀軍“全軍唯楚劍功馬首是瞻,”到武庫領東西,“薄薄一紙,再無他話”,就把東西搬走了。朱雀軍視“督、撫‘帥三司”(指總督、巡撫’將軍)“如草木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幸好皇上聖明,把楚劍功召到京城去。阿精阿身為廣州最高銜的武官,為朝廷收攏整理朱雀軍義不容辭。但朱雀軍是在八旗和綠營之外練的新軍,他廣州將軍不好插手,還望朝廷能給一道聖旨,確認阿精阿的軍事領導權。
這幾份奏折,都用三百裏加急快送,比楚劍功早到京城,道光批閱後,擇其簡要,召集七位軍機大臣商議。
這時候,太子太師王鼎年齡已大,已經致仕,林則徐失去了在朝中的奧援。
現在的五位軍機上行走是:隆文、穆彰阿,潘世恩,祁俞藻,何汝霖,兩位軍機上學習行走是:賽尚阿,耆英。
道光的問題很簡單:“楚劍功,怎麽處理?”
潘世恩不說話,穆彰阿想著自己的心思,沉寂了一會,耆英站出來說:“皇上,楚劍功絕非池中之物,他這次入京,皇上不如痛下決心,早除後患。”
“楚劍功在江南是有大功的,這麽做,隻怕人心不服。”何汝霖說道。
“皇上,我看不如高官厚祿,將這小子圈養起來,奴才前幾日,領了皇上的意思,要編練新軍,我看廣東怡撫台的意思,還是對,讓楚劍功幫著參謀著,不給他實權。養上這麽幾年,新軍也練成了,這小子也廢了。”這是賽尚阿的意見。
“不妥不妥,”耆英反對,“你們都沒見過楚劍功,而我見過。此人心機深成,不可小覷。”
“一個武夫,談什麽心機深成?”
“微臣倒是有個主意。”祁俞藻插了一腳,“就不知道可不可行?”
“竹山,怎麽吞吞吐吐的?”
“臣的這個主意,真是驚世駭俗。皇上聖明,如果覺得不妥,請重重的責罰臣。”
“竹山,盡管放言,朕赦你無罪。”
祁俞藻猶豫了一下,說道:“讓楚劍功抬籍入旗如何?”
“好啊!”道光大讚,想了想,又說:“六阿哥奕昕,聰明伶俐,不如將讓六阿哥收他做了家奴,他楚劍功,就算是六阿哥家裏出去的人了。”
“皇上,這太抬舉楚劍功了吧。”耆英說道。
穆彰阿看準風色,這時候站出來說:“皇上聖明,若不是皇上親子,還有哪個別人敢收一軍統帥入自己的門子。”
潘世恩這時候也來精神了,看明了皇上的意思就好辦事:“等楚劍功入了旗,再許一個信得過的旗女給他。這樣的厚恩,楚劍功若是有良心,真該肝腦塗地,為大清盡忠,為皇上效力。”
何汝霖這時候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道光現在還沒有立儲。按立長不立幼的規矩呢,應該是立四阿哥旻詝。向楚劍功這樣的大軍統帥,自然應該是入四阿哥的門子才是。可道光卻讓六阿哥……然道皇帝已經決定傳位給六阿哥了?
何汝霖還兼著左都禦史,他決定迴頭,和自己的朋友杜受田好好合計合計,杜受田是旻詝的老師。
道光不知道何汝霖在想什麽,他又說起了練兵的事情:“賽尚阿,你見著楚劍功,要好生向他請教,這新軍如何練法,還隻有他一個人知道。”
“皇上。”耆英又說話了,“依奴才看來,西洋就是火槍火炮厲害,這次按照《辛醜和約》向英夷采辦貨物,不如多多采辦洋槍洋炮。”
“這等國之重器,英夷肯賣麽?”
“奴才也不知道,這個,倒真是要好好問問楚劍功。但奴才以為,楚劍功並不懂練兵。朱雀軍,實際上是幾個洋頭目在操持。”
“朕聽你說了,那幾個洋頭目,朕已經賞了他們黃馬褂。讓他們好好為大清效力。”
“奴才的意思是,不如我們自己去尋些洋人,來為朝廷的新軍做顧問。”
“這好啊,真是釜底抽薪之計,不知道哪裏去找洋人?”
“我看到廣州來的折子上說,先後有羅刹,法蘭西人,願意為我大清提供軍事顧問,不知道靠不靠得住?”
“就怕洋人狼子野心哪。”
幾位大人合計了一番,也沒有什麽頭緒,最後,道光說道:“楚劍功就要到京師來了。朕再問一問他。”
散了朝,何汝霖趕緊去杜受田的府上拜望。
杜受田本職是工部侍郎。何汝霖說道:“司空,你看皇上的意思,是不是喜歡六阿哥啊?”
“六阿哥聰明伶俐,自然討人喜歡,不過四阿哥為人持重樸實,才是社稷之托。不過皇上的心思,我們做臣子的,不好亂猜。”
“那要是楚劍功入了六阿哥的門子……”
“中堂,你在朝中,為四阿哥爭取一下,我設法私下見一下楚劍功,告訴他,長幼之序,國之根本。讓他好自為之。”
“隻怕這還不夠,要把楚劍功拉過來,還要多多許些好處。”
“功名利祿,皇上都會給他,我們還能許給他什麽?”
“老年人好財,青年人好色。”
“唉,君子有所不為。我倒是想到另一件事。”杜受田說道,“楚劍功還沒有成親,我看他成日吊在外麵,也不像定親的樣子,我們不如,為他說一門親事。”
“那自然要問林大人的意思了。”
76 佛山
9月15日
“大約在前一個朝代,也就是西元十六世紀的時候,佛山的冶鐵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早慢熊斯基在一張白紙上用中文寫道。
他作為東廠都監,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翻譯俄文圖書。但楚劍功北上之後,李穎修卻交給了早慢熊斯基另一項更為緊迫的工作:統合十三行的資料,評判廣東全省目前的手工業水平。最為重要的,是選定一處發展鋼鐵工業的基地。
早慢熊斯基通過分析十三行和廣東布政司的資料,得出了一項結論,目前最適宜建設鐵廠的位置,在佛山。
佛山從明代一來,就是煉鐵業的中心之一,其出產的鐵鍋和農具,在東南亞廣受歡迎。清代,佛山已經開始使用一丈多高的高爐,每爐每日出鐵可達七千斤。而且大頂鐵礦,陸豐鐵礦,大降坪鐵礦都分布在周圍。
“佛山?”
“佛山。”早慢熊斯基肯定的說。
不是你的報告,我還以為佛山都是練武的呢。李穎修想。他接著問早慢熊斯基:“你覺得我們用什麽方法,把這些小手工業者都收編呢?”
“讓他們破產,衣食無著。”
李穎修點點頭,他已經知道怎麽做了。
清代的采礦權,采用官府許可製。尤其是鐵礦這種戰略性的物資,更是牢牢控製在官府手裏。
李穎修身兼按察使和洋務通商善後使,自己簽一份文告,將鐵礦的開采權和許可權都交給南洋實業總局,就完全卡死了佛山的煉鐵作坊。那些煉鐵作坊總不能到澳洲去買礦吧。
佛山的煉鐵作坊中,有一些是十三行的產業,這些現在完全是南洋實業總局的財產了。隻要找個得力的人去統合他們就可以。
還有一些煉鐵作坊,是十三行的供貨商。想想辦法,逐步控製應該是可行的。
剩下的幾家作坊,那根本就是渣啊。不用動手,隻要既不給他們礦,也不從那裏訂貨,可能要不了一年,他們自己就垮了。
等統合了佛山所有的煉鐵作坊,就建立十九世紀的佛山鐵廠,建高爐,采用歐洲最新的技術……李穎修仿佛已經看見了滾滾的鐵水。
“這件事,就交給張興培去辦吧。”李穎修想,在他看來,卡住了原料,卡住了銷路,卡住了技術,誰去辦都是水到渠成。
張興培接到這個任務,一口答應,當即就去了佛山,過了好幾天,他突然從佛山跑迴來了。也不來向李穎修匯報,而是直接去了蔡李佛,閉關練功。
“要你去搞統合,你練個什麽功啊?就算要來硬的,也有朱雀軍在啊?”李穎修幾分疑惑,幾分不滿,就讓施策去問張興培。
施策興衝衝的跑迴來,說:“李大哥,有好戲看了,張大俠和人定了賭賽,要拳腳上分勝負。”
原來,張興培到了佛山,按李穎修的吩咐,把礦山卡住,佛山的鐵匠們沒有礦源,便推了一位當地的人物來和張興培“講道理。”
這個人呢,是佛山當地的武師,詠春葉嵐。他一向是給官府和大戶人家教拳為生,為人豪俠仗義,見到張興培,幾句話就把張興培堵住了。張興培受不得激,便說道:“別說我用官府來壓你,我們便立下賭約,按江湖規矩,拳腳上分勝負,我若輸了,這礦山的礦,按平價賣給佛山的鐵匠,我若是贏了,你們詠春要擺開台子,給我師父陳享磕頭。”
李穎修聽施策說完,大叫一聲:“張興培這個傻缺,做生意,怎麽把江湖恩怨扯進來了。”
他轉頭說道:“施策,給我備馬,我自己去佛山。快。”
李穎修快馬加鞭趕往佛山,既然鐵匠們把葉嵐拉出來當頭,那還就要先解決葉嵐。李穎修決定先和葉嵐談談,談攏了最好,談不攏,就把他幹掉。象葉嵐這種江湖人物,隨便扣個結交匪類的罪名就殺了。
李穎修到了佛山,已經是傍晚時分,他問了問路人,找到了葉家的宅子。
李穎修今天沒有穿官服,而是穿的一襲青衫。他走上前去,敲了敲門。
“來了,”裏麵一個女人的聲音應道。門滋溜一聲開了,婦人站在李穎修麵前。
李穎修沒有注意這婦人,隻是說道:“葉師傅在麽。我是從廣州專程來拜訪的。”
“哎呦,您來的真不巧,拙夫過幾日要和人比武,正在閉關,不見客。”
徐廣縉最後密報:楚劍功在朱雀軍中,推行一種新的職銜,守闕銳士。雖說當初創辦新軍的時候就有許諾,準朱雀軍自行探索。但楚劍功也難逃培植黨羽之嫌。加上楚劍功在鎮江大戰後,挾裹收編了一萬餘名潰兵,實在令人生疑。徐廣縉自己雖有疑惑,但不敢輕舉妄動,恐怕傷了報國將士的心。大皇帝明見萬裏,洞察秋毫,一定能夠看透楚劍功到底是忠是奸。
一切仰賴大皇帝聖裁。
講完了公事之後,徐廣縉又談到了自己一個小小的請求:本來呢,以徐廣縉的資曆,現在還當不上總督。但是,廣東省劃為通商口岸,各位大人們都不願意到廣州來‘事鬼’。他徐廣縉飽讀聖賢書,也自然不願意做這“事鬼”的下賤勾當。但看到滿朝無人,才挺身而出,為大清皇帝分憂。淡了這份苦差事。
現在呢,廣東開埠的準備已經做得差不多了,一切都有條不紊。他徐廣縉的任務已經完成了,請皇上考慮到他的苦衷,將他調到內地。
徐廣縉還在奏折中提醒皇上,前任兩廣總督林則徐和前任兩江總督伊裏布都是有‘撫夷’經驗的人,現在卻在京師賦閑,不如派到廣東來,人盡其才。
徐廣縉又把自己的奏折審視了一遍,隨後用蠟漆封好,蓋上密折的印,叫下屬直送京師。
在徐廣縉送出密折的同時,廣東巡撫怡良的奏折也送出了。
怡良大人在折子裏,先簡述了自己在廣東這麽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隨後,巡撫大人稱讚了新來的兩廣總督徐廣縉,說他甚是能幹,一來就完全主導了廣東開埠的局麵。接著又誇獎徐大人“後生可畏”,委婉的表示徐大人班次還在自己之後,現在已經做了總督,而自己還是巡撫,真是有負皇上的信任。
唿喚紅票,收藏。多謝啊。
75朝廷的想法
隨後呢,怡良大人也談到了楚劍功。他說:楚劍功在黃埔辦了一所軍校,固然可以加強大清的兵備,但也有私人結黨之嫌,幸而已經召他入京,可以保全他。
怡良建議,楚劍功入京之後,就不要輕易的讓他再出京。不如給一個在朝中的職位,養起來。京師和廣州天南地北,萬裏之遙,將楚劍功和朱雀軍隔上幾年,朝廷往朱雀軍慢慢摻沙子,。
但這事情不能太急,英夷在澳門有駐軍權,廣州的安危還要仗著朱雀軍,所以朝廷的當務之急,還是要再練一支靠得住的新軍。這新軍自然不能再讓楚劍功帶,但可以讓他參謀建議。
等新軍練成,朱雀軍的沙子也摻得差不多了自然就把軍隊拿過來了。
到那時,再把楚劍功外放一方大員,這對朝廷,對楚劍功,都是兩利的事情。請皇上和各位中堂仔細的斟酌。
兩廣總督和廣東巡撫上了奏折,廣州的第三位大員也沒有閑著。廣州將軍阿精阿,也給道光寫了一封密奏,發出去的時間還在總督和巡撫之前。
阿精阿主要匯報了朱雀軍從廣州武庫領走火藥火銃的事情。說朱雀軍“全軍唯楚劍功馬首是瞻,”到武庫領東西,“薄薄一紙,再無他話”,就把東西搬走了。朱雀軍視“督、撫‘帥三司”(指總督、巡撫’將軍)“如草木而,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幸好皇上聖明,把楚劍功召到京城去。阿精阿身為廣州最高銜的武官,為朝廷收攏整理朱雀軍義不容辭。但朱雀軍是在八旗和綠營之外練的新軍,他廣州將軍不好插手,還望朝廷能給一道聖旨,確認阿精阿的軍事領導權。
這幾份奏折,都用三百裏加急快送,比楚劍功早到京城,道光批閱後,擇其簡要,召集七位軍機大臣商議。
這時候,太子太師王鼎年齡已大,已經致仕,林則徐失去了在朝中的奧援。
現在的五位軍機上行走是:隆文、穆彰阿,潘世恩,祁俞藻,何汝霖,兩位軍機上學習行走是:賽尚阿,耆英。
道光的問題很簡單:“楚劍功,怎麽處理?”
潘世恩不說話,穆彰阿想著自己的心思,沉寂了一會,耆英站出來說:“皇上,楚劍功絕非池中之物,他這次入京,皇上不如痛下決心,早除後患。”
“楚劍功在江南是有大功的,這麽做,隻怕人心不服。”何汝霖說道。
“皇上,我看不如高官厚祿,將這小子圈養起來,奴才前幾日,領了皇上的意思,要編練新軍,我看廣東怡撫台的意思,還是對,讓楚劍功幫著參謀著,不給他實權。養上這麽幾年,新軍也練成了,這小子也廢了。”這是賽尚阿的意見。
“不妥不妥,”耆英反對,“你們都沒見過楚劍功,而我見過。此人心機深成,不可小覷。”
“一個武夫,談什麽心機深成?”
“微臣倒是有個主意。”祁俞藻插了一腳,“就不知道可不可行?”
“竹山,怎麽吞吞吐吐的?”
“臣的這個主意,真是驚世駭俗。皇上聖明,如果覺得不妥,請重重的責罰臣。”
“竹山,盡管放言,朕赦你無罪。”
祁俞藻猶豫了一下,說道:“讓楚劍功抬籍入旗如何?”
“好啊!”道光大讚,想了想,又說:“六阿哥奕昕,聰明伶俐,不如將讓六阿哥收他做了家奴,他楚劍功,就算是六阿哥家裏出去的人了。”
“皇上,這太抬舉楚劍功了吧。”耆英說道。
穆彰阿看準風色,這時候站出來說:“皇上聖明,若不是皇上親子,還有哪個別人敢收一軍統帥入自己的門子。”
潘世恩這時候也來精神了,看明了皇上的意思就好辦事:“等楚劍功入了旗,再許一個信得過的旗女給他。這樣的厚恩,楚劍功若是有良心,真該肝腦塗地,為大清盡忠,為皇上效力。”
何汝霖這時候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道光現在還沒有立儲。按立長不立幼的規矩呢,應該是立四阿哥旻詝。向楚劍功這樣的大軍統帥,自然應該是入四阿哥的門子才是。可道光卻讓六阿哥……然道皇帝已經決定傳位給六阿哥了?
何汝霖還兼著左都禦史,他決定迴頭,和自己的朋友杜受田好好合計合計,杜受田是旻詝的老師。
道光不知道何汝霖在想什麽,他又說起了練兵的事情:“賽尚阿,你見著楚劍功,要好生向他請教,這新軍如何練法,還隻有他一個人知道。”
“皇上。”耆英又說話了,“依奴才看來,西洋就是火槍火炮厲害,這次按照《辛醜和約》向英夷采辦貨物,不如多多采辦洋槍洋炮。”
“這等國之重器,英夷肯賣麽?”
“奴才也不知道,這個,倒真是要好好問問楚劍功。但奴才以為,楚劍功並不懂練兵。朱雀軍,實際上是幾個洋頭目在操持。”
“朕聽你說了,那幾個洋頭目,朕已經賞了他們黃馬褂。讓他們好好為大清效力。”
“奴才的意思是,不如我們自己去尋些洋人,來為朝廷的新軍做顧問。”
“這好啊,真是釜底抽薪之計,不知道哪裏去找洋人?”
“我看到廣州來的折子上說,先後有羅刹,法蘭西人,願意為我大清提供軍事顧問,不知道靠不靠得住?”
“就怕洋人狼子野心哪。”
幾位大人合計了一番,也沒有什麽頭緒,最後,道光說道:“楚劍功就要到京師來了。朕再問一問他。”
散了朝,何汝霖趕緊去杜受田的府上拜望。
杜受田本職是工部侍郎。何汝霖說道:“司空,你看皇上的意思,是不是喜歡六阿哥啊?”
“六阿哥聰明伶俐,自然討人喜歡,不過四阿哥為人持重樸實,才是社稷之托。不過皇上的心思,我們做臣子的,不好亂猜。”
“那要是楚劍功入了六阿哥的門子……”
“中堂,你在朝中,為四阿哥爭取一下,我設法私下見一下楚劍功,告訴他,長幼之序,國之根本。讓他好自為之。”
“隻怕這還不夠,要把楚劍功拉過來,還要多多許些好處。”
“功名利祿,皇上都會給他,我們還能許給他什麽?”
“老年人好財,青年人好色。”
“唉,君子有所不為。我倒是想到另一件事。”杜受田說道,“楚劍功還沒有成親,我看他成日吊在外麵,也不像定親的樣子,我們不如,為他說一門親事。”
“那自然要問林大人的意思了。”
76 佛山
9月15日
“大約在前一個朝代,也就是西元十六世紀的時候,佛山的冶鐵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早慢熊斯基在一張白紙上用中文寫道。
他作為東廠都監,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翻譯俄文圖書。但楚劍功北上之後,李穎修卻交給了早慢熊斯基另一項更為緊迫的工作:統合十三行的資料,評判廣東全省目前的手工業水平。最為重要的,是選定一處發展鋼鐵工業的基地。
早慢熊斯基通過分析十三行和廣東布政司的資料,得出了一項結論,目前最適宜建設鐵廠的位置,在佛山。
佛山從明代一來,就是煉鐵業的中心之一,其出產的鐵鍋和農具,在東南亞廣受歡迎。清代,佛山已經開始使用一丈多高的高爐,每爐每日出鐵可達七千斤。而且大頂鐵礦,陸豐鐵礦,大降坪鐵礦都分布在周圍。
“佛山?”
“佛山。”早慢熊斯基肯定的說。
不是你的報告,我還以為佛山都是練武的呢。李穎修想。他接著問早慢熊斯基:“你覺得我們用什麽方法,把這些小手工業者都收編呢?”
“讓他們破產,衣食無著。”
李穎修點點頭,他已經知道怎麽做了。
清代的采礦權,采用官府許可製。尤其是鐵礦這種戰略性的物資,更是牢牢控製在官府手裏。
李穎修身兼按察使和洋務通商善後使,自己簽一份文告,將鐵礦的開采權和許可權都交給南洋實業總局,就完全卡死了佛山的煉鐵作坊。那些煉鐵作坊總不能到澳洲去買礦吧。
佛山的煉鐵作坊中,有一些是十三行的產業,這些現在完全是南洋實業總局的財產了。隻要找個得力的人去統合他們就可以。
還有一些煉鐵作坊,是十三行的供貨商。想想辦法,逐步控製應該是可行的。
剩下的幾家作坊,那根本就是渣啊。不用動手,隻要既不給他們礦,也不從那裏訂貨,可能要不了一年,他們自己就垮了。
等統合了佛山所有的煉鐵作坊,就建立十九世紀的佛山鐵廠,建高爐,采用歐洲最新的技術……李穎修仿佛已經看見了滾滾的鐵水。
“這件事,就交給張興培去辦吧。”李穎修想,在他看來,卡住了原料,卡住了銷路,卡住了技術,誰去辦都是水到渠成。
張興培接到這個任務,一口答應,當即就去了佛山,過了好幾天,他突然從佛山跑迴來了。也不來向李穎修匯報,而是直接去了蔡李佛,閉關練功。
“要你去搞統合,你練個什麽功啊?就算要來硬的,也有朱雀軍在啊?”李穎修幾分疑惑,幾分不滿,就讓施策去問張興培。
施策興衝衝的跑迴來,說:“李大哥,有好戲看了,張大俠和人定了賭賽,要拳腳上分勝負。”
原來,張興培到了佛山,按李穎修的吩咐,把礦山卡住,佛山的鐵匠們沒有礦源,便推了一位當地的人物來和張興培“講道理。”
這個人呢,是佛山當地的武師,詠春葉嵐。他一向是給官府和大戶人家教拳為生,為人豪俠仗義,見到張興培,幾句話就把張興培堵住了。張興培受不得激,便說道:“別說我用官府來壓你,我們便立下賭約,按江湖規矩,拳腳上分勝負,我若輸了,這礦山的礦,按平價賣給佛山的鐵匠,我若是贏了,你們詠春要擺開台子,給我師父陳享磕頭。”
李穎修聽施策說完,大叫一聲:“張興培這個傻缺,做生意,怎麽把江湖恩怨扯進來了。”
他轉頭說道:“施策,給我備馬,我自己去佛山。快。”
李穎修快馬加鞭趕往佛山,既然鐵匠們把葉嵐拉出來當頭,那還就要先解決葉嵐。李穎修決定先和葉嵐談談,談攏了最好,談不攏,就把他幹掉。象葉嵐這種江湖人物,隨便扣個結交匪類的罪名就殺了。
李穎修到了佛山,已經是傍晚時分,他問了問路人,找到了葉家的宅子。
李穎修今天沒有穿官服,而是穿的一襲青衫。他走上前去,敲了敲門。
“來了,”裏麵一個女人的聲音應道。門滋溜一聲開了,婦人站在李穎修麵前。
李穎修沒有注意這婦人,隻是說道:“葉師傅在麽。我是從廣州專程來拜訪的。”
“哎呦,您來的真不巧,拙夫過幾日要和人比武,正在閉關,不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