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讓人敬佩和服從的主官,一幫講義氣的兄弟,還有個慈祥的協辦大人,季退思非常滿意這樣的生活。
唿喚紅票、收藏、評論
8 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
縱隊還是橫隊,這是個問題。
法軍進攻的時候,每個營會排出正麵六十人的寬度,縱向共9--12行的縱隊,防守時則排出三行,180列的橫隊。英軍進攻時排出寬60人,10行的縱隊,防守則是都是兩行,寬超過兩百米的橫隊。
“哪一種好?”
“都好,但根據我的實際經驗,180人或200米的橫隊,對隊列的要求非常高,我以前征召的起義民兵,根本維持不了這樣的隊列,打著打著就成了橫放的s形了。”傑肯斯凱這樣解釋。“我們怎麽辦?”
“先以連為單位,多做實驗。”
每連170人,下轄四個41人的排,每排排成單列的隊伍,無論橫隊還是縱隊,這是最基本的列隊單位,所以叫做“排”。
行軍時,是以把總打頭,全排跟在後麵,全連以單列、雙列、四列縱隊前進
防守時,兩排並列,全連列出兩行橫隊,把總總是站在自己排的右邊,全排向右看齊便可。連很少列出空心方陣,如有必要,把總占住方陣的四個角,他的排向右看齊即可。
進攻時,四排疊進,把總必須一馬當先。
“向著敵軍第一橫隊,衝鋒!”
陳日天一聲大吼,握著自己的長矛先跳了起來。
“殺!”,他全連的士兵,列出40人,約60米寬的正麵,大致排出四行,呐喊著,一麵以長矛虛擬放槍,一麵向前緩步跑動。
在他的對麵,翟曉琳扮演防禦方,正麵為80人的兩行,手持長矛。翟曉琳大聲喊著:“前排,射擊--後排,射擊。”
兩個連之間的距離不太平坦,有些溝溝坎坎,陳日天的連被地形拖累得有些破碎。
但隊形沒有散掉,所有人都在前進,所謂人多膽壯,嚴格的隊列訓練,讓每一個士兵深信,自己絕不孤單,同袍會和自己同進退。
12個連隊,近一個月來,就這樣捉對廝殺著,在一個連隊內部,信任在慢慢凝聚。
“向著敵人衝擊,衝擊不能泛指,要有具體的目標。”在晚飯以後的課堂上,傑肯斯凱為千總和把總們講解著戰術。楚劍功做翻譯
“蘇沃洛夫指出,口令過於寬泛會讓士兵無所適從。比如,麵對敵方的一個三行的橫隊,如果我們指揮官的口令不清晰,那我們的士兵就會疑惑,到底是以殺死第一行的士兵為主,還是以貫穿對方隊列為主。所以,我們的口令要提得具體:衝擊敵人的第一橫隊,衝擊第二橫隊、衝擊預備隊!”
“報告,”樂楚明舉手,“蘇沃洛夫是誰?”
“羅刹的一個將軍。你們別管是誰,聽著就行了,如果你們命好,以後有機會講戰役學,會介紹歐洲名將的。別問戰役學是什麽,專心聽課。”
“我們在衝鋒時,往往會遇到敵軍的三道火力線,12磅炮的霰彈最佳射距,200米左右,小型火炮的霰彈最佳射距,100米左右,步兵齊射威脅最大區域,50米左右,在你們距離對方20多米的時候,對方會發動反衝鋒”
“貫穿衝擊!敵方的隊列已經被打亂,而我方的隊列也打亂了,這時候,很可能進入焦著的纏鬥,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方的後續部隊,已經趕上來了,這時候,切忌纏鬥,我們必須貫穿衝擊,為後續部隊打開空間,或者,我們貫穿衝擊之後,後續部隊才能毫無顧忌的放槍。為了保持衝擊的力度,必須將部隊整理,排齊,整隊永遠比散兵有衝擊力,鼓手和號手要注意千總和把總的命令。蘇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況下,在隊列中,隻能向前看齊。無論采取什麽樣的隊形,或是在拉齊正麵的時候,都不能向後退。後退一步,就是死亡。麵對排槍,不一定會死,但落單的士兵,肯定不能活命。蘇沃洛夫的這個結論,是數萬羅刹軍在幾十年的戰爭中,用自己的生命得出的。注意,所有的士兵,必須保持在隊列當中,向前,隻能向前。不要管身後的敵兵,後續部隊會解決他們的。”
陳日天的連隊接近翟曉琳的連隊了,翟曉琳發動了反衝擊,手持長矛,呐喊著,吼叫著,衝了上來。
兩隊士兵接近了,吼叫著,誰也不讓步,誰也不轉向,死死的盯住對方,感覺到對方像一堵牆一樣壓了過來。
兩隊交鋒前的一刹那,雙方按照事先的交代,把長矛豎了起來,用身體相撞。
七零八落。
雙方的鼓手都開始打三段鼓,用鼓槌和槌柄輪流敲擊鼓麵。這是轉換訓練的信號,兩個連開始做連隊間的刺刀訓練。
四個連並排站在一起,就是營橫隊,四個連以四十人為正麵,依次推進,就是營縱隊。以千總占住四角,各連排兩行橫隊,就是營方陣。
縱隊衝擊橫隊,橫隊防守縱隊,縱隊對衝,橫隊對衝,縱隊衝擊方陣,橫隊包圍方陣。
各種陣型變換著,行進!行進!!白刃衝擊!殺啊!槍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右手上,縱隊相互迅速穿過,進行示範刺殺,縱隊列成方陣!射手在隊列各自的位置上射擊!各排的射擊開始!--這時方陣在原地。射手朝虛擬的騎馬之敵和逃跑之敵射擊。
每一種變換,每一種戰術動作,每一種陣型,都變成了潛意識的本能。當聽到騎兵來襲的口號,千總就自覺的占住四角,把總間距排開,士兵向自己的把總向右看齊。
方陣,展開變成線正麵,合攏成四個連縱隊,平行衝擊,合攏成一個排寬的營縱隊,衝擊。
在3月30日這一天,展開了朱雀軍的全軍陣型演練。
三個營排成三個方陣,再轉為三個縱隊,平行衝擊。
每個士兵,相信自己身邊的人不會後退,自己的把總不會後退。
每個排,感覺得到自己身後的排在齊步前進,絕不會後退,後麵的腳步聲,壓迫和鼓舞著自己,奮勇向前。
每個連,感覺得到全連是一個整體,自己身後的連隊決不後退。
每個營,看到另外的營和自己平行前進,營和營之間互相信任,絕不會拋下對方。
十二個連隊,以四人為頭的縱隊,以雪峰山為障,對確定的目標,按照不同的路徑,向心突擊。
每個連,每個軍官,每個士兵都知道,別的連隊,一定會按時出現在目標的攻擊線上。他們對此深信不疑。
請大家用紅票砸我吧,唿喚收藏
9 坑,好多坑
4月
“要知道,英吉利人的炮火,遠遠比我們要兇狠。即使在內陸的戰鬥中,排除了艦炮的威脅,我們還要麵對下到連隊的加農炮,以及炮兵群的榴彈炮。”在陣型訓練進入尾聲的三月底,傑肯斯凱向楚劍功提出了這個難題。
“我們能否使用戰壕,掩體,堡壘,和鐵絲網,來規避炮火,減低英軍的火力優勢。”
“鐵絲網?雖然拉絲工藝已經發明幾百年了,但鐵絲很貴的。你有那麽多錢嗎?而說到堡壘,按照歐洲的戰爭經驗,炮兵實力雄厚的一方,堡壘對抗占上風。比如,雙方修堡壘的效率是一樣的,但英軍的大炮厲害,一炮就能把你的堡壘轟掉,你能反轟迴去嗎?戰壕在目前來說,效率很低。陣列線步兵,如果訓練相當的話,能夠迅速以隊列搶占有利地形的一方占上風。這就要求步兵隊列能夠不斷的移動。戰壕雖然能夠在防守中有一定的用處,但也限製了本方的機動。”傑肯斯凱對堡壘和戰壕不以為然。
“正常情況下是這樣的。但傑肯,你要知道,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如果戰爭局限在廣東省,我們是防守方,經常會出現英軍進攻我們陣地的情況。”
“可是,英軍肯定會沿著整個海岸線機動,尋找清國的防禦漏洞。”
“傑肯,你要明白,我隻要打好自己的仗,獲得政治資本,而不是幫清王朝取得勝利。”
“明白了。”
“而且,如果征用民夫的話,我幾乎擁有無限的人力。”
“這太想當然了,挖坑是一種專業的戰爭技術,不要以為挑幾把土就是挖坑了。好吧,等陣型訓練一結束,我們就開始土木訓練。”
4月,一顆小草頑強的從地裏長出來,突然,淩空一團黑影揮了過來,哢嚓,把這個頑強的弱小生命鏟斷了。
挖坑,兩千人,包括楚劍功和張興培,都在練習挖坑。“每個人必須學會戰場挖坑術。”
第一階段,是單人的掩體。1840年的燧發槍和擊發槍,要求周圍有足夠的空間用來裝填彈藥,因此,最好是全身掩體。
“挖坑等肩高,挖掘時,按掩體的形狀,將表麵土層和草皮鏟除,然後分層挖掘,挖出的土由遠而近,先將土投在射擊方向,留出槍座,在投到兩側,構成胸牆。為了從坑中衝出來,要在前崖上挖出一個踏腳孔。”
傑肯斯凱講解和示範,楚劍功邊翻譯,邊跟著學,千總和把總們圍在邊上看,然後練習。
“一定要做到一鍬成型,節省的時間和體力能夠救你們的命。”掩體挖掘掌握不難,關鍵是熟練。
幾天後,按楚劍功的提議,傑肯斯凱增加了花樣,用草皮和表土對掩體進行偽裝。
“地形地物,是掩體的天然基礎。挖掘掩體前,就要先觀察陣地上有沒有可以利用的資源,這樣不但節省體力,而且便於偽裝。可以利用的資源有:彈坑,溝渠,土堤,磚牆。利用磚牆和門窗修築掩體時,應該先挖出射擊孔和射擊台,然後在牆後挖掘掩體。”
“要知道利用資源,地下一尺和地麵一尺的功效是一樣的,但地麵一尺明顯省力。要善於利用土袋和雜物、廢舊家具等堆砌掩體。”
士兵們揮汗如雨,挖呀,挖呀,挖的越快,就越可能在戰場上活下來。
“孤立的掩體會被消滅,我們必須將掩體連起來,這就是壕溝了。全體注意,以連為單位,按千總自己的理解,挖掘一條連隊使用的壕溝。”
又是連隊競賽了,士兵們興致勃勃,把壕溝挖得又平又直。雖然在挖坑的時候,有的連隊擠在一起,互相磕磕碰碰的。
“笨蛋們,你們這樣的壕溝,被人一個沿壕縱射就打透了。真是笑死我了,你們練習火繩槍也幾個月了,居然還是這麽傻。”傑肯斯凱一邊嘲笑,一邊讓楚劍功把把總們聚集起來,補課。
傑肯斯凱向千總和把總講述“交叉火力”。在方陣步兵時代,這是團以上軍官才需要掌握的內容。
“整個壕溝,要挖成鋸齒形,而敵方的炮火,受到指揮技術的限製,是無法對鋸齒狀的壕溝陣地同時進行打擊的。”
“報告,”這次,是陸達,朱雀軍的副統帶提問,“如果敵方以三個炮兵連,對一個步兵連的陣地前後同時進行打擊呢?”
“三個炮兵連,對方至少有一個步兵師,這還有什麽好說的,你一個步兵連還呆著幹啥,光榮的轉進吧。當然,如果是特定的阻擊任務,你們就隻好幹挨打,撐到援軍到來。我們現在是說攻方最多是守方兩倍的情況。好了,別打岔了,要挖出合格的戰壕,就必須明白敵方炮兵的使用方式,炮兵一般……”
“為了正確的挖出戰壕,每名指揮官都必須學會圖上工程作業,你們都會數數,阿拉伯數字也都會認了。那就行了,三角形認識吧,所謂鋸齒形,就是無數三角形拚接而成。火力射向的交界,就是三角形的頂點。什麽叫頂點?看圖……”
“太難了……好吧,你們先學會看圖就可以了,臨戰時戰壕圖由我來畫。看圖,壕溝轉向的地方,就是這裏,叫轉折點,折角必須大於90度。你們不知道什麽叫90度,伸出手,做個八字,拇指和食指就是90度角。壕溝的每段15到20米,或者30步。壕溝突出部不得小於3米,兩排壕溝的距離不得小於8米。”
“壕溝完成後,同樣要注意偽裝,壕溝外層可以用小圓木,樹枝,束柴加固,並在加固材料上刷上一層泥漿或者石灰。”
“在壕溝的崖壁上,挖出避彈所,大小可容納2、3人,向著敵軍炮兵所在方向。”
“在壕溝的拐彎處,要設置縱射掩體,用來射擊突入壕溝的敵軍步兵。”
……
“基本的要點就這麽多,為了在敵軍的炮兵麵前活下來,一個月內,每天早上是例行陣型、射擊和刺刀訓練。下午,就要以連為單位挖坑比賽,輸掉的連隊在晚飯後要把所有的壕溝都填起來。”
10 天外飛雷
5月
季退思伏在地上,火銃背在背後,雙手握著鐵鍬。在他身側,他的這個排,都和他一樣趴在地上,隻不過士兵們背的是長矛。在他們的前方,50厘米高度,拉著一根長繩。
突然,辟的一聲鞭子響,一個兵挨了打。就聽見樂楚明的吼聲:“多少次了,身體趴低,高度不得超過繩子。”
沒人趕說話,繼續趴著,等著“開始”的命令。
“如何克服對方的要塞或者堡壘?或者炮樓?”在四月的挖坑訓練基本告一段落之後,楚劍功向傑肯斯凱提出了這個問題。
“當然是用炮,大炮。”
唿喚紅票、收藏、評論
8 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
縱隊還是橫隊,這是個問題。
法軍進攻的時候,每個營會排出正麵六十人的寬度,縱向共9--12行的縱隊,防守時則排出三行,180列的橫隊。英軍進攻時排出寬60人,10行的縱隊,防守則是都是兩行,寬超過兩百米的橫隊。
“哪一種好?”
“都好,但根據我的實際經驗,180人或200米的橫隊,對隊列的要求非常高,我以前征召的起義民兵,根本維持不了這樣的隊列,打著打著就成了橫放的s形了。”傑肯斯凱這樣解釋。“我們怎麽辦?”
“先以連為單位,多做實驗。”
每連170人,下轄四個41人的排,每排排成單列的隊伍,無論橫隊還是縱隊,這是最基本的列隊單位,所以叫做“排”。
行軍時,是以把總打頭,全排跟在後麵,全連以單列、雙列、四列縱隊前進
防守時,兩排並列,全連列出兩行橫隊,把總總是站在自己排的右邊,全排向右看齊便可。連很少列出空心方陣,如有必要,把總占住方陣的四個角,他的排向右看齊即可。
進攻時,四排疊進,把總必須一馬當先。
“向著敵軍第一橫隊,衝鋒!”
陳日天一聲大吼,握著自己的長矛先跳了起來。
“殺!”,他全連的士兵,列出40人,約60米寬的正麵,大致排出四行,呐喊著,一麵以長矛虛擬放槍,一麵向前緩步跑動。
在他的對麵,翟曉琳扮演防禦方,正麵為80人的兩行,手持長矛。翟曉琳大聲喊著:“前排,射擊--後排,射擊。”
兩個連之間的距離不太平坦,有些溝溝坎坎,陳日天的連被地形拖累得有些破碎。
但隊形沒有散掉,所有人都在前進,所謂人多膽壯,嚴格的隊列訓練,讓每一個士兵深信,自己絕不孤單,同袍會和自己同進退。
12個連隊,近一個月來,就這樣捉對廝殺著,在一個連隊內部,信任在慢慢凝聚。
“向著敵人衝擊,衝擊不能泛指,要有具體的目標。”在晚飯以後的課堂上,傑肯斯凱為千總和把總們講解著戰術。楚劍功做翻譯
“蘇沃洛夫指出,口令過於寬泛會讓士兵無所適從。比如,麵對敵方的一個三行的橫隊,如果我們指揮官的口令不清晰,那我們的士兵就會疑惑,到底是以殺死第一行的士兵為主,還是以貫穿對方隊列為主。所以,我們的口令要提得具體:衝擊敵人的第一橫隊,衝擊第二橫隊、衝擊預備隊!”
“報告,”樂楚明舉手,“蘇沃洛夫是誰?”
“羅刹的一個將軍。你們別管是誰,聽著就行了,如果你們命好,以後有機會講戰役學,會介紹歐洲名將的。別問戰役學是什麽,專心聽課。”
“我們在衝鋒時,往往會遇到敵軍的三道火力線,12磅炮的霰彈最佳射距,200米左右,小型火炮的霰彈最佳射距,100米左右,步兵齊射威脅最大區域,50米左右,在你們距離對方20多米的時候,對方會發動反衝鋒”
“貫穿衝擊!敵方的隊列已經被打亂,而我方的隊列也打亂了,這時候,很可能進入焦著的纏鬥,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方的後續部隊,已經趕上來了,這時候,切忌纏鬥,我們必須貫穿衝擊,為後續部隊打開空間,或者,我們貫穿衝擊之後,後續部隊才能毫無顧忌的放槍。為了保持衝擊的力度,必須將部隊整理,排齊,整隊永遠比散兵有衝擊力,鼓手和號手要注意千總和把總的命令。蘇沃洛夫要求在任何情況下,在隊列中,隻能向前看齊。無論采取什麽樣的隊形,或是在拉齊正麵的時候,都不能向後退。後退一步,就是死亡。麵對排槍,不一定會死,但落單的士兵,肯定不能活命。蘇沃洛夫的這個結論,是數萬羅刹軍在幾十年的戰爭中,用自己的生命得出的。注意,所有的士兵,必須保持在隊列當中,向前,隻能向前。不要管身後的敵兵,後續部隊會解決他們的。”
陳日天的連隊接近翟曉琳的連隊了,翟曉琳發動了反衝擊,手持長矛,呐喊著,吼叫著,衝了上來。
兩隊士兵接近了,吼叫著,誰也不讓步,誰也不轉向,死死的盯住對方,感覺到對方像一堵牆一樣壓了過來。
兩隊交鋒前的一刹那,雙方按照事先的交代,把長矛豎了起來,用身體相撞。
七零八落。
雙方的鼓手都開始打三段鼓,用鼓槌和槌柄輪流敲擊鼓麵。這是轉換訓練的信號,兩個連開始做連隊間的刺刀訓練。
四個連並排站在一起,就是營橫隊,四個連以四十人為正麵,依次推進,就是營縱隊。以千總占住四角,各連排兩行橫隊,就是營方陣。
縱隊衝擊橫隊,橫隊防守縱隊,縱隊對衝,橫隊對衝,縱隊衝擊方陣,橫隊包圍方陣。
各種陣型變換著,行進!行進!!白刃衝擊!殺啊!槍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右手上,縱隊相互迅速穿過,進行示範刺殺,縱隊列成方陣!射手在隊列各自的位置上射擊!各排的射擊開始!--這時方陣在原地。射手朝虛擬的騎馬之敵和逃跑之敵射擊。
每一種變換,每一種戰術動作,每一種陣型,都變成了潛意識的本能。當聽到騎兵來襲的口號,千總就自覺的占住四角,把總間距排開,士兵向自己的把總向右看齊。
方陣,展開變成線正麵,合攏成四個連縱隊,平行衝擊,合攏成一個排寬的營縱隊,衝擊。
在3月30日這一天,展開了朱雀軍的全軍陣型演練。
三個營排成三個方陣,再轉為三個縱隊,平行衝擊。
每個士兵,相信自己身邊的人不會後退,自己的把總不會後退。
每個排,感覺得到自己身後的排在齊步前進,絕不會後退,後麵的腳步聲,壓迫和鼓舞著自己,奮勇向前。
每個連,感覺得到全連是一個整體,自己身後的連隊決不後退。
每個營,看到另外的營和自己平行前進,營和營之間互相信任,絕不會拋下對方。
十二個連隊,以四人為頭的縱隊,以雪峰山為障,對確定的目標,按照不同的路徑,向心突擊。
每個連,每個軍官,每個士兵都知道,別的連隊,一定會按時出現在目標的攻擊線上。他們對此深信不疑。
請大家用紅票砸我吧,唿喚收藏
9 坑,好多坑
4月
“要知道,英吉利人的炮火,遠遠比我們要兇狠。即使在內陸的戰鬥中,排除了艦炮的威脅,我們還要麵對下到連隊的加農炮,以及炮兵群的榴彈炮。”在陣型訓練進入尾聲的三月底,傑肯斯凱向楚劍功提出了這個難題。
“我們能否使用戰壕,掩體,堡壘,和鐵絲網,來規避炮火,減低英軍的火力優勢。”
“鐵絲網?雖然拉絲工藝已經發明幾百年了,但鐵絲很貴的。你有那麽多錢嗎?而說到堡壘,按照歐洲的戰爭經驗,炮兵實力雄厚的一方,堡壘對抗占上風。比如,雙方修堡壘的效率是一樣的,但英軍的大炮厲害,一炮就能把你的堡壘轟掉,你能反轟迴去嗎?戰壕在目前來說,效率很低。陣列線步兵,如果訓練相當的話,能夠迅速以隊列搶占有利地形的一方占上風。這就要求步兵隊列能夠不斷的移動。戰壕雖然能夠在防守中有一定的用處,但也限製了本方的機動。”傑肯斯凱對堡壘和戰壕不以為然。
“正常情況下是這樣的。但傑肯,你要知道,在即將到來的戰爭中,如果戰爭局限在廣東省,我們是防守方,經常會出現英軍進攻我們陣地的情況。”
“可是,英軍肯定會沿著整個海岸線機動,尋找清國的防禦漏洞。”
“傑肯,你要明白,我隻要打好自己的仗,獲得政治資本,而不是幫清王朝取得勝利。”
“明白了。”
“而且,如果征用民夫的話,我幾乎擁有無限的人力。”
“這太想當然了,挖坑是一種專業的戰爭技術,不要以為挑幾把土就是挖坑了。好吧,等陣型訓練一結束,我們就開始土木訓練。”
4月,一顆小草頑強的從地裏長出來,突然,淩空一團黑影揮了過來,哢嚓,把這個頑強的弱小生命鏟斷了。
挖坑,兩千人,包括楚劍功和張興培,都在練習挖坑。“每個人必須學會戰場挖坑術。”
第一階段,是單人的掩體。1840年的燧發槍和擊發槍,要求周圍有足夠的空間用來裝填彈藥,因此,最好是全身掩體。
“挖坑等肩高,挖掘時,按掩體的形狀,將表麵土層和草皮鏟除,然後分層挖掘,挖出的土由遠而近,先將土投在射擊方向,留出槍座,在投到兩側,構成胸牆。為了從坑中衝出來,要在前崖上挖出一個踏腳孔。”
傑肯斯凱講解和示範,楚劍功邊翻譯,邊跟著學,千總和把總們圍在邊上看,然後練習。
“一定要做到一鍬成型,節省的時間和體力能夠救你們的命。”掩體挖掘掌握不難,關鍵是熟練。
幾天後,按楚劍功的提議,傑肯斯凱增加了花樣,用草皮和表土對掩體進行偽裝。
“地形地物,是掩體的天然基礎。挖掘掩體前,就要先觀察陣地上有沒有可以利用的資源,這樣不但節省體力,而且便於偽裝。可以利用的資源有:彈坑,溝渠,土堤,磚牆。利用磚牆和門窗修築掩體時,應該先挖出射擊孔和射擊台,然後在牆後挖掘掩體。”
“要知道利用資源,地下一尺和地麵一尺的功效是一樣的,但地麵一尺明顯省力。要善於利用土袋和雜物、廢舊家具等堆砌掩體。”
士兵們揮汗如雨,挖呀,挖呀,挖的越快,就越可能在戰場上活下來。
“孤立的掩體會被消滅,我們必須將掩體連起來,這就是壕溝了。全體注意,以連為單位,按千總自己的理解,挖掘一條連隊使用的壕溝。”
又是連隊競賽了,士兵們興致勃勃,把壕溝挖得又平又直。雖然在挖坑的時候,有的連隊擠在一起,互相磕磕碰碰的。
“笨蛋們,你們這樣的壕溝,被人一個沿壕縱射就打透了。真是笑死我了,你們練習火繩槍也幾個月了,居然還是這麽傻。”傑肯斯凱一邊嘲笑,一邊讓楚劍功把把總們聚集起來,補課。
傑肯斯凱向千總和把總講述“交叉火力”。在方陣步兵時代,這是團以上軍官才需要掌握的內容。
“整個壕溝,要挖成鋸齒形,而敵方的炮火,受到指揮技術的限製,是無法對鋸齒狀的壕溝陣地同時進行打擊的。”
“報告,”這次,是陸達,朱雀軍的副統帶提問,“如果敵方以三個炮兵連,對一個步兵連的陣地前後同時進行打擊呢?”
“三個炮兵連,對方至少有一個步兵師,這還有什麽好說的,你一個步兵連還呆著幹啥,光榮的轉進吧。當然,如果是特定的阻擊任務,你們就隻好幹挨打,撐到援軍到來。我們現在是說攻方最多是守方兩倍的情況。好了,別打岔了,要挖出合格的戰壕,就必須明白敵方炮兵的使用方式,炮兵一般……”
“為了正確的挖出戰壕,每名指揮官都必須學會圖上工程作業,你們都會數數,阿拉伯數字也都會認了。那就行了,三角形認識吧,所謂鋸齒形,就是無數三角形拚接而成。火力射向的交界,就是三角形的頂點。什麽叫頂點?看圖……”
“太難了……好吧,你們先學會看圖就可以了,臨戰時戰壕圖由我來畫。看圖,壕溝轉向的地方,就是這裏,叫轉折點,折角必須大於90度。你們不知道什麽叫90度,伸出手,做個八字,拇指和食指就是90度角。壕溝的每段15到20米,或者30步。壕溝突出部不得小於3米,兩排壕溝的距離不得小於8米。”
“壕溝完成後,同樣要注意偽裝,壕溝外層可以用小圓木,樹枝,束柴加固,並在加固材料上刷上一層泥漿或者石灰。”
“在壕溝的崖壁上,挖出避彈所,大小可容納2、3人,向著敵軍炮兵所在方向。”
“在壕溝的拐彎處,要設置縱射掩體,用來射擊突入壕溝的敵軍步兵。”
……
“基本的要點就這麽多,為了在敵軍的炮兵麵前活下來,一個月內,每天早上是例行陣型、射擊和刺刀訓練。下午,就要以連為單位挖坑比賽,輸掉的連隊在晚飯後要把所有的壕溝都填起來。”
10 天外飛雷
5月
季退思伏在地上,火銃背在背後,雙手握著鐵鍬。在他身側,他的這個排,都和他一樣趴在地上,隻不過士兵們背的是長矛。在他們的前方,50厘米高度,拉著一根長繩。
突然,辟的一聲鞭子響,一個兵挨了打。就聽見樂楚明的吼聲:“多少次了,身體趴低,高度不得超過繩子。”
沒人趕說話,繼續趴著,等著“開始”的命令。
“如何克服對方的要塞或者堡壘?或者炮樓?”在四月的挖坑訓練基本告一段落之後,楚劍功向傑肯斯凱提出了這個問題。
“當然是用炮,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