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焦慮?”劉璋的眉頭更皺了,但雖然心中不悅,但真遇到大事,劉璋還是相當勤勉的,來見主公,用恐慌與焦慮這兩個字已經很嚴重了。
“讓他在書房等候。”劉璋道。
“諾。”下人心下鬆了一口氣,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嘛。應聲道。
“夫人我先去了。”劉璋歉然的對著劉夫人笑了笑,起身道。“大事要緊。”劉夫人體諒的笑了笑,為劉璋整理了下衣衫,柔聲道。
“如人生天天如是該多好啊。”看著劉夫人那如花的笑容,劉璋心下歎了口氣,但腳步還是堅定的朝著書房走去。
“拜見主公。”張肅早已等候多時了,見劉璋進來,拜見道。
“所來何時?”劉璋坐了上位,看了眼張肅,由於心下做作,張肅的麵容又是恐慌,又是猶豫。劉璋心下好奇,到底有什麽事,可以令張肅成這個樣子。
在家中與陳氏商量的時候,張肅自負很穩重。但事到臨頭,卻是慌了。一下遺忘的事情也都被他記了起來。
張鬆畢竟是他兄長啊,不談什麽感情,這揭發張鬆是不義。呸、什麽不義啊。是他先不忍。
想著當年為了內弟的事情,求到張鬆那邊,費盡了口舌,隻得到了個刀筆小吏的職位。張肅心下發狠。
“撲通。”一聲,張肅一把跪在了地上,繼而眼睛一紅,嚎啕大哭道:“主公啊,我大哥,我大哥他與劉正有私下的聯係啊。”
“什麽?”盡管是懷疑張鬆有反心,但事情被人挑明,並且這個人還是張鬆的弟弟,劉璋心下還是大驚。
“主公啊,肅今日前去兄長家探望,無意中發現,…..。”劉璋越是大驚,張肅就越是歡喜,但麵上,張肅卻哭訴著,緩緩的到處了他的發現,隻是把跟蹤換成了無意中發現。
“你是說,張鬆給了心腹下人一張疑似書信的布?”聽著張肅的話,劉璋反而冷靜了下來,畢竟心中早有猜測了。問道。
“是的,主公。肅已經派人去追了。”張肅答道。
“那就等追上那人再說。”劉璋冷靜道,隨即撇了眼張肅,冷然道:“要是此事確實,你就是大義滅親,孤不會虧待了你,但此事若是你無中生有,是你誣陷兄長。孤絕不姑息。”
劉璋學的是儒家正統,長兄如父,不管是什麽理由,出賣的兄長都不是好東西。他對張肅的厭惡可想而知了。
劉璋口中濃濃的不屑,張肅豈會不聞?一時間,他麵若死灰,這就是不義啊。他悔不該聽妻子之言,後悔來揭發了張鬆啊。
不屑的看著張肅那如死灰般的麵容,劉璋靜靜的坐著,等待著結果。至於如事情屬實,如何處理張鬆,如何處理劉正。
不差這一刻。
當一張血淋淋的書信,擺放在劉璋案上的時候,劉璋心下反而鬆了口氣,因為處理劉正的事情,他取了中庸之道,即用,又防備。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劉正的問題,表麵化,嚴重化,他反而舒坦了些。
但隻舒坦了一刻,他的心中就難安了起來。
劉正擁兵四萬,守著益州的門戶霞萌關,雖然糧草因為劉璋有所防範,而緩緩的控製。但總歸是大患。要是他南下攻打劍閣,甚至幹脆投降了張魯,為其前鋒,事情就大條了。
而且看著手中的這份書信,劉璋心中更加的難安。“自謠言之後,劉璋對將軍已然是外寬內忌,或將軍還有所遲疑。然,當斷不斷反受其害。今不僅有我等為內應,外又有伏兵。劍閣守將雖然有所防備,但豈會是將軍的敵手。隻要將軍下劍閣,南下之路,幾乎一路平坦。可勢如破竹至成都。遲則生變,將軍當有所決斷。”
我等為內應,外又有伏兵?這我等是誰?伏兵又指誰?
張鬆啊,張鬆你真是對的起孤啊,不僅有反心,還起了些勢力,共同對付孤。
“來人,去請鄭度,許靖等人過來。”隨即,劉璋又猶豫了下,道:“也請黃權先生過來。”
第三百一十四章 事情大條了
“不知主公喚我等前來有何要事。”約一刻鍾後,鄭度等人陸續走到,看著大廳內,人都差不多到齊了。鄭度開口道。
“等等,公衡還未到。”劉璋揮手道,黃權因為劉璋在劉正的問題上,取了中庸之道,而從此抱病在家。劉璋心中虧欠,也由著他了。
今日遇大事。又不免響起了他。
鄭度等人聞言默默的退下,黃權他不僅是人品好,在權謀之術上,也是有數的。遇到大事,還得借他的腦袋。
但今日,劉璋卻注定要失望,派去召喚的下人,在黃家等了半響,卻連黃權的麵都沒見上。灰溜溜的迴來了。
“主公,公衡他心中有些怨念,請主公體諒。”清楚劉璋的性子,鄭度才敢這樣說。
“公衡的事先放在一邊。”劉璋點頭道,隨後抽出案上的書信,讓侍從遞給鄭度,指著張肅,寒聲道:“張鬆欲聯劉正,害我。被張肅發現,諸位有何看法?”
鄭度看完之後,半響無語。其他如李恢等人皆暗自思量,默然無語。也有一些膽小者,恐慌無比。居然在大廳內竊竊私語了起來。
劉正不僅是擁兵四萬,其最大的意義其實是劉備的部將,關乎坐擁荊楚千餘裏富足之地楚國的態度。
劉正既然暗聯張鬆,那不定就代表著劉備有心吞並益州。也難怪這些人恐慌不已。
許靖卻是心下大喜,我兒果然是明斷啊,劉正果然有異心。
“張大人大義滅親,真乃忠誠也。”先迴頭讚了張肅一聲,也不看張肅的臉色猶如死人,就興衝衝的對劉璋舉拳道:“主公,劉正既有異心,張鬆又有反心,為今之計,應該先派人抓張鬆,套出與他同謀的人,而斷劉正糧草,命劍閣守將將兵霞萌關,討伐劉正。”
一口氣說完,許靖卻還有些意猶未盡之感,繼續道:“再可上書漢天子,盡數劉備之不仁。昭告天下。”
“對,對對。劉備與主公是同宗,兄弟相稱,卻謀奪兄弟的土地,實乃假仁假義之徒。應該昭告天下,損其名望。”旁邊有人附和道。
有人帶頭,再加上這些辦法確實不錯。當下,大殿內,響起了無數個勸說劉璋討伐劉正的諫言。
對此,劉璋卻沉默無言。
劉璋的沉默讓大廳內附和的人心下有些燦燦然,半響後,大廳內落針可聞。就連許靖望著劉璋沉如水的麵容,也不再隨便說話。
“劉正乃名將也,孤軍中誰人是他的敵手?”劉璋道出了一個在場的人都難以解決的麻煩。
名氣如天哪,壓倒在場的人都是默然無語。
“主公,張任雖然不低劉正,但勉強可統兵與他一戰。就算不能力敵,也可以退守劍閣,與他周全,保益州安全。”這時,人過而立的張任站了出來,話中沒有狂妄,有的隻是濃濃的盡力之心。
“張將軍不要漲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將軍為人驍勇善戰,定可大破劉正。”許靖不是將軍,知道劉正的名望很大,但卻死也不會承認劉正是無敵的。再加上張任在益州也是出了名的名將,就用話語激道。
“哼,許先生高估某了。論將略,某不如劉正。論勇力,某也不能力拚。”往常的時候許靖的嘴臉可不是這樣的,他一個文豪,怎麽會看得起武夫?張任對許靖不說是恨之入骨,但也差不多了。
冷哼一聲,道。
許靖尷尬,心下大怒,好你個武夫,本先生捧你,你卻不知好歹,吃早要你好看。
被拂了麵子,許靖也沒了臉麵再進言,隻陰沉著一張臉,冷冷的看著張任。
“張將軍所言有理,劉正用兵無有敗績,能不與劉正衝突,就不要與他衝突。可派一能言善辯之士,慢慢與他周旋,最好讓他不要與張魯有所曖昧。還有,要派重兵往巴郡,防備楚國大軍。”鄭度的聲音緩緩的響起。
望著鄭度雖然老,但卻充滿了睿智的神色,劉璋笑了。事到臨頭,還是得靠這些智者,才能坐穩這益州啊。
“先生所言有理。”劉璋讚了聲,隨即沉著臉,掃了眼大廳內的眾人,被掃到的人,心下尷尬的居多。遇大事,而沒有破敵之策。是謀臣的失職啊。
“來人,拿著這份書信,抓了張鬆全家。”掃了眼眾臣後,劉璋指著已經被傳迴案上的布匹,對著身邊的侍從道。
“諾。”侍從領命道。
“李恢。”
“臣在。”
“命你為使臣,前往霞萌關與劉正通好。先不要斷他的糧草,隻說明利害,穩住他,最好說降他。”既然已經撕破臉皮,劉璋就不再掩飾自己對劉正欲望,不到萬不得已,不打算與劉正為敵,一門心思想要說服劉正。
還是那句話,現在劉正孤軍在外,與楚國鞭長莫及。與張魯又是廝殺了幾場的敵對勢力。劉正最完美的選擇,應該是他劉璋這個同宗的兄弟。
“諾。”李恢當即領命道。
“張任。”
“臣在。”張任起身道。
“命你率本部人馬一萬前往劍閣,與守軍會和,如劉正來攻,與他周旋即可。”劉璋道。
“諾。”張任領命道。
“高進。”
“臣在。”
“領一萬大軍前往巴郡,召集四周州郡的守軍,囤積巴郡,防備劉備。”
“諾。”
一口氣布置了幾個任務,劉璋喘了口氣後,再次掃了眼在做的眾人,忍著失望,道:“鄭度留下,其他人各司其職,盡量的滿足張,高二位將軍所需。”
“諾。”看出劉璋失望之極,這會兒就連許靖也沒有選擇抗命,乖巧的應聲道。
當所有人走後。
“啊…….。”
劉璋大吼一聲,隨即像一頭受傷的野獸,紅著眼睛,喘著濃重的粗氣。“同宗兄弟又如何,他劉備果然沒安好心。”
鄭度默然。在亂世中,互相算計是理所當然的。劉璋自己不也是在懷疑劉備用心不良之後,立即反擊,打起了劉正的主意嗎?
不久後,有軍士來報,說是張鬆被帶到。
劉璋整理了下衣衫,笑了笑對著鄭度道:“走,隨孤去看看這位別駕大人。”
鄭度見此心下歎息,張永年啊張永年。鄭度深知劉璋寬厚,但也不是個婦人之仁的人,張鬆謀反是撞到了槍口上啊,恐怕。滿門抄斬都有份啊。
“諾。”
第三百一十五章 李嚴上門
領兵三萬前來幫助守土的將軍忽然變成了一隻吃人不吐骨頭惡狼?但劉府的小範圍會議結束之後,成都城內頓時掀起了難以估量的恐慌。
張魯,劉備,等於是北有狼,東有虎。積弱許久的益州能在這兩條虎狼的環視下安然無恙嗎?
惶惶不可終日者,甚至已經準備了去鄉下避難的念頭。但更多的卻是不信,張鬆是誰啊?是益州別駕,地位尊崇。人長的不怎麽樣,但最基本人脈卻還是有的。這等人物,會眼巴巴的向著也不過是有一州之地的楚國?
誰信啊。
但當他們紛紛派出人手,去張鬆府上打探之後,通通傻眼。張鬆的家被查抄了,無數的士卒把守著四周,隱隱的聽見一些女眷在哭喊著。
益州要完了。這是所有人心中升起的第一個念頭。一個張魯,外加一個劉備已經夠嗆了的。霞萌關還伏著一個楚國第一將,名震天下的鎮南將軍劉正。
兩麵環敵,三隻兵力。忘記還有當年賈龍等益州豪強一脈遺留下來的禍害。等於是四方壓力。哈哈。積弱的益州挺的過來才怪了。
不管是益州的本土勢力,還是當年從關中遷入益州的東州士。還是沒有勢力,但是才智無雙的人物。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的不在少數。
成都令李嚴就是其中之一。
李嚴本在襄陽為官,但在曹操領數十萬大軍南下時,料定劉表必敗,又不知劉備能入主荊州,於是辭官來了益州。被劉璋依為成都令。
成都乃是益州治所,等於是劉璋的都城,劉璋對李嚴的重用就可想而知了。
但服侍劉璋數年,李嚴對劉璋卻是日漸疏遠。深知劉璋優柔寡斷定不能成事。
吳府內,同樣收到了消息的吳懿與吳夫人兩個相對無言。沉默許久,兩人同時一歎,吳夫人歎道:“咱們家莧可怎麽辦啊。”
吳莧幾乎是卡在吳懿心中的一根刺了,當初的美人計,如今的毒藥啊。“為今之計,應該在消息還沒有到達霞萌關前,把莧兒從劉正那邊給接迴來。”吳懿思索了下,可行隻有這麽個辦法。
“大人,門外有個叫李嚴的人求見。”侍女進來報道。
“讓他在書房等候。”劉璋道。
“諾。”下人心下鬆了一口氣,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嘛。應聲道。
“夫人我先去了。”劉璋歉然的對著劉夫人笑了笑,起身道。“大事要緊。”劉夫人體諒的笑了笑,為劉璋整理了下衣衫,柔聲道。
“如人生天天如是該多好啊。”看著劉夫人那如花的笑容,劉璋心下歎了口氣,但腳步還是堅定的朝著書房走去。
“拜見主公。”張肅早已等候多時了,見劉璋進來,拜見道。
“所來何時?”劉璋坐了上位,看了眼張肅,由於心下做作,張肅的麵容又是恐慌,又是猶豫。劉璋心下好奇,到底有什麽事,可以令張肅成這個樣子。
在家中與陳氏商量的時候,張肅自負很穩重。但事到臨頭,卻是慌了。一下遺忘的事情也都被他記了起來。
張鬆畢竟是他兄長啊,不談什麽感情,這揭發張鬆是不義。呸、什麽不義啊。是他先不忍。
想著當年為了內弟的事情,求到張鬆那邊,費盡了口舌,隻得到了個刀筆小吏的職位。張肅心下發狠。
“撲通。”一聲,張肅一把跪在了地上,繼而眼睛一紅,嚎啕大哭道:“主公啊,我大哥,我大哥他與劉正有私下的聯係啊。”
“什麽?”盡管是懷疑張鬆有反心,但事情被人挑明,並且這個人還是張鬆的弟弟,劉璋心下還是大驚。
“主公啊,肅今日前去兄長家探望,無意中發現,…..。”劉璋越是大驚,張肅就越是歡喜,但麵上,張肅卻哭訴著,緩緩的到處了他的發現,隻是把跟蹤換成了無意中發現。
“你是說,張鬆給了心腹下人一張疑似書信的布?”聽著張肅的話,劉璋反而冷靜了下來,畢竟心中早有猜測了。問道。
“是的,主公。肅已經派人去追了。”張肅答道。
“那就等追上那人再說。”劉璋冷靜道,隨即撇了眼張肅,冷然道:“要是此事確實,你就是大義滅親,孤不會虧待了你,但此事若是你無中生有,是你誣陷兄長。孤絕不姑息。”
劉璋學的是儒家正統,長兄如父,不管是什麽理由,出賣的兄長都不是好東西。他對張肅的厭惡可想而知了。
劉璋口中濃濃的不屑,張肅豈會不聞?一時間,他麵若死灰,這就是不義啊。他悔不該聽妻子之言,後悔來揭發了張鬆啊。
不屑的看著張肅那如死灰般的麵容,劉璋靜靜的坐著,等待著結果。至於如事情屬實,如何處理張鬆,如何處理劉正。
不差這一刻。
當一張血淋淋的書信,擺放在劉璋案上的時候,劉璋心下反而鬆了口氣,因為處理劉正的事情,他取了中庸之道,即用,又防備。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劉正的問題,表麵化,嚴重化,他反而舒坦了些。
但隻舒坦了一刻,他的心中就難安了起來。
劉正擁兵四萬,守著益州的門戶霞萌關,雖然糧草因為劉璋有所防範,而緩緩的控製。但總歸是大患。要是他南下攻打劍閣,甚至幹脆投降了張魯,為其前鋒,事情就大條了。
而且看著手中的這份書信,劉璋心中更加的難安。“自謠言之後,劉璋對將軍已然是外寬內忌,或將軍還有所遲疑。然,當斷不斷反受其害。今不僅有我等為內應,外又有伏兵。劍閣守將雖然有所防備,但豈會是將軍的敵手。隻要將軍下劍閣,南下之路,幾乎一路平坦。可勢如破竹至成都。遲則生變,將軍當有所決斷。”
我等為內應,外又有伏兵?這我等是誰?伏兵又指誰?
張鬆啊,張鬆你真是對的起孤啊,不僅有反心,還起了些勢力,共同對付孤。
“來人,去請鄭度,許靖等人過來。”隨即,劉璋又猶豫了下,道:“也請黃權先生過來。”
第三百一十四章 事情大條了
“不知主公喚我等前來有何要事。”約一刻鍾後,鄭度等人陸續走到,看著大廳內,人都差不多到齊了。鄭度開口道。
“等等,公衡還未到。”劉璋揮手道,黃權因為劉璋在劉正的問題上,取了中庸之道,而從此抱病在家。劉璋心中虧欠,也由著他了。
今日遇大事。又不免響起了他。
鄭度等人聞言默默的退下,黃權他不僅是人品好,在權謀之術上,也是有數的。遇到大事,還得借他的腦袋。
但今日,劉璋卻注定要失望,派去召喚的下人,在黃家等了半響,卻連黃權的麵都沒見上。灰溜溜的迴來了。
“主公,公衡他心中有些怨念,請主公體諒。”清楚劉璋的性子,鄭度才敢這樣說。
“公衡的事先放在一邊。”劉璋點頭道,隨後抽出案上的書信,讓侍從遞給鄭度,指著張肅,寒聲道:“張鬆欲聯劉正,害我。被張肅發現,諸位有何看法?”
鄭度看完之後,半響無語。其他如李恢等人皆暗自思量,默然無語。也有一些膽小者,恐慌無比。居然在大廳內竊竊私語了起來。
劉正不僅是擁兵四萬,其最大的意義其實是劉備的部將,關乎坐擁荊楚千餘裏富足之地楚國的態度。
劉正既然暗聯張鬆,那不定就代表著劉備有心吞並益州。也難怪這些人恐慌不已。
許靖卻是心下大喜,我兒果然是明斷啊,劉正果然有異心。
“張大人大義滅親,真乃忠誠也。”先迴頭讚了張肅一聲,也不看張肅的臉色猶如死人,就興衝衝的對劉璋舉拳道:“主公,劉正既有異心,張鬆又有反心,為今之計,應該先派人抓張鬆,套出與他同謀的人,而斷劉正糧草,命劍閣守將將兵霞萌關,討伐劉正。”
一口氣說完,許靖卻還有些意猶未盡之感,繼續道:“再可上書漢天子,盡數劉備之不仁。昭告天下。”
“對,對對。劉備與主公是同宗,兄弟相稱,卻謀奪兄弟的土地,實乃假仁假義之徒。應該昭告天下,損其名望。”旁邊有人附和道。
有人帶頭,再加上這些辦法確實不錯。當下,大殿內,響起了無數個勸說劉璋討伐劉正的諫言。
對此,劉璋卻沉默無言。
劉璋的沉默讓大廳內附和的人心下有些燦燦然,半響後,大廳內落針可聞。就連許靖望著劉璋沉如水的麵容,也不再隨便說話。
“劉正乃名將也,孤軍中誰人是他的敵手?”劉璋道出了一個在場的人都難以解決的麻煩。
名氣如天哪,壓倒在場的人都是默然無語。
“主公,張任雖然不低劉正,但勉強可統兵與他一戰。就算不能力敵,也可以退守劍閣,與他周全,保益州安全。”這時,人過而立的張任站了出來,話中沒有狂妄,有的隻是濃濃的盡力之心。
“張將軍不要漲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將軍為人驍勇善戰,定可大破劉正。”許靖不是將軍,知道劉正的名望很大,但卻死也不會承認劉正是無敵的。再加上張任在益州也是出了名的名將,就用話語激道。
“哼,許先生高估某了。論將略,某不如劉正。論勇力,某也不能力拚。”往常的時候許靖的嘴臉可不是這樣的,他一個文豪,怎麽會看得起武夫?張任對許靖不說是恨之入骨,但也差不多了。
冷哼一聲,道。
許靖尷尬,心下大怒,好你個武夫,本先生捧你,你卻不知好歹,吃早要你好看。
被拂了麵子,許靖也沒了臉麵再進言,隻陰沉著一張臉,冷冷的看著張任。
“張將軍所言有理,劉正用兵無有敗績,能不與劉正衝突,就不要與他衝突。可派一能言善辯之士,慢慢與他周旋,最好讓他不要與張魯有所曖昧。還有,要派重兵往巴郡,防備楚國大軍。”鄭度的聲音緩緩的響起。
望著鄭度雖然老,但卻充滿了睿智的神色,劉璋笑了。事到臨頭,還是得靠這些智者,才能坐穩這益州啊。
“先生所言有理。”劉璋讚了聲,隨即沉著臉,掃了眼大廳內的眾人,被掃到的人,心下尷尬的居多。遇大事,而沒有破敵之策。是謀臣的失職啊。
“來人,拿著這份書信,抓了張鬆全家。”掃了眼眾臣後,劉璋指著已經被傳迴案上的布匹,對著身邊的侍從道。
“諾。”侍從領命道。
“李恢。”
“臣在。”
“命你為使臣,前往霞萌關與劉正通好。先不要斷他的糧草,隻說明利害,穩住他,最好說降他。”既然已經撕破臉皮,劉璋就不再掩飾自己對劉正欲望,不到萬不得已,不打算與劉正為敵,一門心思想要說服劉正。
還是那句話,現在劉正孤軍在外,與楚國鞭長莫及。與張魯又是廝殺了幾場的敵對勢力。劉正最完美的選擇,應該是他劉璋這個同宗的兄弟。
“諾。”李恢當即領命道。
“張任。”
“臣在。”張任起身道。
“命你率本部人馬一萬前往劍閣,與守軍會和,如劉正來攻,與他周旋即可。”劉璋道。
“諾。”張任領命道。
“高進。”
“臣在。”
“領一萬大軍前往巴郡,召集四周州郡的守軍,囤積巴郡,防備劉備。”
“諾。”
一口氣布置了幾個任務,劉璋喘了口氣後,再次掃了眼在做的眾人,忍著失望,道:“鄭度留下,其他人各司其職,盡量的滿足張,高二位將軍所需。”
“諾。”看出劉璋失望之極,這會兒就連許靖也沒有選擇抗命,乖巧的應聲道。
當所有人走後。
“啊…….。”
劉璋大吼一聲,隨即像一頭受傷的野獸,紅著眼睛,喘著濃重的粗氣。“同宗兄弟又如何,他劉備果然沒安好心。”
鄭度默然。在亂世中,互相算計是理所當然的。劉璋自己不也是在懷疑劉備用心不良之後,立即反擊,打起了劉正的主意嗎?
不久後,有軍士來報,說是張鬆被帶到。
劉璋整理了下衣衫,笑了笑對著鄭度道:“走,隨孤去看看這位別駕大人。”
鄭度見此心下歎息,張永年啊張永年。鄭度深知劉璋寬厚,但也不是個婦人之仁的人,張鬆謀反是撞到了槍口上啊,恐怕。滿門抄斬都有份啊。
“諾。”
第三百一十五章 李嚴上門
領兵三萬前來幫助守土的將軍忽然變成了一隻吃人不吐骨頭惡狼?但劉府的小範圍會議結束之後,成都城內頓時掀起了難以估量的恐慌。
張魯,劉備,等於是北有狼,東有虎。積弱許久的益州能在這兩條虎狼的環視下安然無恙嗎?
惶惶不可終日者,甚至已經準備了去鄉下避難的念頭。但更多的卻是不信,張鬆是誰啊?是益州別駕,地位尊崇。人長的不怎麽樣,但最基本人脈卻還是有的。這等人物,會眼巴巴的向著也不過是有一州之地的楚國?
誰信啊。
但當他們紛紛派出人手,去張鬆府上打探之後,通通傻眼。張鬆的家被查抄了,無數的士卒把守著四周,隱隱的聽見一些女眷在哭喊著。
益州要完了。這是所有人心中升起的第一個念頭。一個張魯,外加一個劉備已經夠嗆了的。霞萌關還伏著一個楚國第一將,名震天下的鎮南將軍劉正。
兩麵環敵,三隻兵力。忘記還有當年賈龍等益州豪強一脈遺留下來的禍害。等於是四方壓力。哈哈。積弱的益州挺的過來才怪了。
不管是益州的本土勢力,還是當年從關中遷入益州的東州士。還是沒有勢力,但是才智無雙的人物。各自打著自己的小算盤的不在少數。
成都令李嚴就是其中之一。
李嚴本在襄陽為官,但在曹操領數十萬大軍南下時,料定劉表必敗,又不知劉備能入主荊州,於是辭官來了益州。被劉璋依為成都令。
成都乃是益州治所,等於是劉璋的都城,劉璋對李嚴的重用就可想而知了。
但服侍劉璋數年,李嚴對劉璋卻是日漸疏遠。深知劉璋優柔寡斷定不能成事。
吳府內,同樣收到了消息的吳懿與吳夫人兩個相對無言。沉默許久,兩人同時一歎,吳夫人歎道:“咱們家莧可怎麽辦啊。”
吳莧幾乎是卡在吳懿心中的一根刺了,當初的美人計,如今的毒藥啊。“為今之計,應該在消息還沒有到達霞萌關前,把莧兒從劉正那邊給接迴來。”吳懿思索了下,可行隻有這麽個辦法。
“大人,門外有個叫李嚴的人求見。”侍女進來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