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惱怒歸惱怒,但現在看也知道,劉正簡直是如日中天,誰得罪誰死。還是夾著尾巴的好。
“張從事嚴重了。”劉正帶著點平和的對著張允道了一句,隨後又舉拳對著劉備道:“雖然楚王宮不可大肆修建,那樣實在是太破費了,但是張從事等既然願獻上府邸,也是一番心意,何況打通各個府邸,在基礎上修建一番,也不需要太多人力物力。臣以為可行。”
說完這些話,劉正暗自得意,前後說了一番廢話,算是萬金油了吧,但老子誰都沒得罪,還盡顯老子的高明。
忽悠果然是騙子不可缺少的手段啊。
劉正自認為兩全其美,卻把張允給氣得半死,他剛剛明明認輸,並且讚成了劉正的話,而人家卻是話風一轉,認為楚王宮又可以建。
這前後,顯得劉正又是高明,又是深謀遠慮。反過來,反倒是他前後態度不一,顯得瞻前顧後,沒有堅持自己立場的膽氣。
真是氣煞我也。緊緊的捏著拳頭,張允的一雙三角眼幾乎快要睜爆,隻有深深的伏在地上,才能掩藏這雙充滿了怨毒的眼睛。
恨啊。
除了張允以外,其他的幾個獻上宅子的人卻是挺高興的,因為不管怎麽樣,這宅子還是獻上了,也應該在劉備的心裏留下了點滴的印象。
這以後的發達的日子估計也不遠了。
人與人,各不相同。人心也不同。就算是劉正說的天花亂墜,再怎麽萬金油,也不能體會到人心中的那點偏見啊。
麵麵俱到,什麽好話都讓劉正給說光了。劉備還能怎麽樣?一句話,準了。估計過不了多久,這楚王宮就得擴建了。
所謂稱王建國,就是化家為天下。楚王自己的住所也比一般的事情要上檔次,
楚王宮後的事兒就是南麵四郡到底如何處理,不能收複這四郡就等於劉備還不能完全坐擁楚地。
意義也比較重大。
群臣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決定招安,以楚王令征召這四郡的太守來襄陽為臣。
如果不來,就等於是謀反,等待他們的就是大軍的征伐。
說白了就是仗勢欺人。誰叫現在曹操在北,東吳又鞭長莫及,就屬劉備的定點勢力上得了台麵呢。
這四郡就等於是狗.娘養的,沒人疼沒人愛。其他事情都屬於瑣碎,劉正一般都是劉備不問他就不答。
行事作風像極了曹魏的賈詡。
差不多過了一個時辰,這次楚國的朝會才結束。
“恭喜昌邑侯。”散朝的時候,圍攏在劉正身邊的人還挺多,有阿諛奉承也有朋友的真心道喜。
這裏外都圍了好大一圈。這些都是官職不大的,如關羽,張飛諸葛亮等重臣早就在散朝後離去做自己本職工作去了。
“本侯所披侯袍乃大王恩賜,如諸位能盡力為大王效命,本侯相信諸位將來也定會有這一日。”劉正入戲極快,剛得了封賞,左一句本侯後一句本侯,人雖然年輕,但勝在俊美不凡,這侯爺的風度在新立楚國乃是頂尖。又屬於實力派權貴,他說的這些話,四周本來想奉承劉正一番的諸人唯唯諾諾的應了。
左右應付了幾句後,劉正被圍的有些不耐煩了。道了一聲抱歉,就朝著楚王宮的後邊,也就是劉備以前的書房走去。
隻是前腳劉正剛走出人圈,後腳就有兩個人迅速的圍攏了上來。
“叔父稍等。”
“昌邑侯稍等。”
兩個聲音幾乎同時響起。
劉正駐足迴身,跟過來的其中一個自然是大侄子劉琦,另一個就是新任侍中王粲。
兩人出聲的同時,也才意識到旁邊還有人。敢才走的急,都是沒留意。
“王侍中。”劉琦重禮,笑著對王粲道。
“見過成侯。”王粲卻是俯身微微一拜道。微小之處,卻是顯出了身份的差距。王粲雖然貴為侍中,但卻隻是侍中。
而劉琦現在身上隻掛著個將軍的虛職,但卻是正正經經的漢室宗親,成武侯劉表之後。可以說除去劉備與劉正,還有劉備的兒子劉禪以外,就是整個楚國最尊貴的人。
兩人連君子之交都談不上,見過之後,自然也沒什麽多說的。
劉琦首先笑著對一旁等著他們互相見禮完的劉正道:“今叔父得封昌邑侯,侄兒想在家設宴,為叔父賀喜。”
“難得大侄子有心,做叔父的自然不好拂了好意不是?”見劉琦這副誠孝的樣子,劉正笑著打趣道。“你先走一步,叔父去見過大王之後就去。
劉正笑容連連,劉琦心中也覺得輕鬆,隻覺得與叔父就是親近。笑著道:“那侄兒就在家中恭侯叔父駕臨了。”
“嗯。”劉正點頭笑道。
一對叔侄,兩個侯爺。看著著實有趣。更難得的是劉正也不嫌棄劉琦的身份,畢竟劉琦是劉表的嫡長子,身份夠高,但肯定是不得劉備歡喜的人。而劉正卻能以常態待之。
王粲心裏暗讚了一聲,昌邑侯果然非常人。同時心中也更加的鑒定了與昌邑侯套上點交情的意思。
按照身份他夠格,按照關係遠近,他卻是得了劉正曾經的指點。
目送劉琦走後,劉正這才笑著問道:“仲宣尋本侯可是有什麽事?”王粲可不等同於先前圍著他的一些官員,值得劉正笑著說話。
第一百七十二章 為大王計
王粲不答話,反而是退後了一步,就在劉正的麵前合起了雙手,深深的朝著劉正鞠了一躬,“謝昌邑侯點撥之恩。”
“哈哈,這是仲宣應得的。”劉正哈哈一笑,輕輕的拍了下王粲的肩膀,勉勵道:“大王坐擁楚地以來,誰都能想到大王會有這麽一天的,但卻惟獨仲宣能說出口,勸進大王稱王,這份擁立之功,群臣中當屬第一。”
劉正說的也是事實,劉正自己還沒有想到勸進劉備稱王呢,到是這位第一個衝鋒陷陣的。現在身上的這份榮耀也是他自己爭取來的。
“若非昌邑侯……。”王粲卻是實在,見劉正把功勞都往自己個兒身上推,有些感動,但更多的是堅持。
像劉正道謝來著。
“哈哈哈,仲宣如今身為侍中,為大王分憂才是責任,至於是誰點撥,是怎麽樣坐上這個位置的,又有什麽關係?勉勵,勉勵即可。”劉正卻是一把打斷了王粲的話,笑了笑道了聲勉勵,舉著拳頭,轉身走了。
不過劉正心下還是挺滿意的,此人雖然功利心重了些,但並不是寡情的人,也有才能,自己的那句點撥,物有所值啊。嘿嘿。
嘴角挪動了一下,王粲對於如此平易近人的劉正顯然也有些無話可說,是啊,自己要道謝,但人家卻是認為舉手之勞而已。
這就是差距。但王粲心中卻並不起任何的一絲惱怒,反而充滿了感激,劉正不過是隨手的點撥之恩,卻讓他如今能位列重臣,跨入權貴之列。
實在是如同再造之恩啊。
再次肅然著臉龐對著劉正離去的背影鞠了鞠,王粲這才轉身離開。隻是這不自禁的心中充滿了一種幹勁,就如同昌邑侯說的,既然坐上了這個位置,那就要幹的出色。
劉正到還是不知道自己的隨口的一句話,居然讓王粲充滿了幹勁。有些虛浮的走了幾十米,劉備的書房已經赫然再目了。
雖然如今府門外掛著個楚王宮的匾額,但是裏邊還來不及改造,劉備的書房也還是那個樣子,並沒有增加傳說中的什麽王霸之氣。
雖然說,如今劉備是楚王了,一些規矩也不免的多了起來。
但是劉正想要不用通報就進入劉備的書房的權利還是有的,跟門前的侍衛稍微的打聽了一下劉備確實在裏邊後,劉正這才抬起腳步跨入房內。
劉備本來是伏在案上看著公文,聽見腳步聲,抬頭一看。隻見劉正還穿著以前的官服,大溜溜的也不見稟報就走了進來。就打趣道:
“嗯?孤王的昌邑侯鎮南將軍什麽時候如此勤快了?”還有劉正在以前可從來沒有在議事後來見他的情況。
其實劉備的心中,難免也有些羨慕與嫉妒劉正的清閑。看著劉正這麽清閑,再對比一下自己,這差距就出來了。
即使如今身為昌邑侯,鎮南將軍,但是劉正卻是說話的多,做的少。
昌邑侯就不用說了。隻是爵位,是殊榮。即使說的嚴重點也頂多是傳家的那種。至於鎮南將軍,剛才在大廳內。劉備就想給劉正這個鎮南將軍加派任務,讓他招募兵丁,開府建製,但劉正確是以有傷在身迴絕。
痛痛快快又讓人找不到理由。當真是讓他恨的牙癢癢。
“大王,非臣勤快,而是心中藏著憂慮,不得不來啊。”劉正笑容連連,對著劉備拜了拜道。君啊臣啊,聽的到是挺嚴肅的,但是劉正的一番舉止下來,卻是把這番嚴肅破壞殆盡,更別說劉備先前也是以打趣的語氣說話來著。
這不像是君臣話麵,反而像是兄弟調侃。這也是劉正特意營造起來的氣氛,在不正式的場合內,劉備也已經習慣了這麽說話了。要不怎麽說是寵臣呢。
“憂慮?你明個兒就可以穿著候服,帶著綬帶招搖過市了,還有何可憂慮的。”劉正的清閑放.蕩是有目共睹的,這番話又勾起了劉備心中的那點不平衡,這語氣不覺間有些酸溜溜的。
“如果大王想,就算是臣光著膀子斯文掃地的遊街示眾也不過是轉眼的事情而已。”劉正依舊沒個正行,笑著嗬嗬道。
“與你說話不自覺就變成了這番模樣。”劉備無奈的搖著頭,隨即又麵容一肅,問道:“到底有什麽事徒惹正弟憂慮?”劉正確實沒個正形,但是大事上,劉備卻從來沒見過劉正犯過錯。
今個兒特意的在議事之後一個人來見自覺,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劉正卻是搖頭不答,反而問道:“為何兄長能封劉琦為侯,卻為何不封劉琮為侯?”說起正事,劉正口中的君啊臣啊之類的稱謂反而沒了。這一方麵,劉備也是如此。
作為一個寵臣,劉正確實有驕傲的資本。
“劉琦有順從之意,何況逆取襄陽他居功至偉,但是劉琮卻…..。”劉備為人其實有點記仇,就如同演義上說徐州的車胃家人是張飛說的,但是正史上劉備殺的一樣。
劉備為人一般不會假仁假義。除非是在特定的時候,或者偶爾為之。
劉琮可是反對他入襄陽的旗幟。他能不殺劉琮,就是因為當初對劉正的承諾,進成後,不為難劉表子嗣了。
“但劉琮卻是劉表的嫡子,按照大漢慣例,劉表死後他的爵位可以由嫡子分而承襲,更何況劉琮在兄長入城之時,表現的不是反抗,而是順從。”劉正爭辯道。
“此子已經無關緊要,正弟為何要替他求情?”劉備不答反問道,這件事確實挺奇怪的,劉備可是曉得當初在襄陽時,與劉正親近的隻有劉琦而已。
劉琮反而是蔡氏手中的劍,刺人的劍。
“封劉琦為侯是兄長的寬仁,但封劉琮為侯,那已經不是兄長的寬仁了,而是胸襟。試想如果兄長以劉荊州當初的照拂,就不計仇恨而封了劉琮為侯,天下人都會認為兄長的胸襟猶如大海一樣寬廣,天下士子還不如海納百川一般往兄長這邊順流?”劉正一邊忽略了當初劉備流落荊州被劉表收留的窘迫,一邊又空口說白話。畫了好大一張餅,其實為的不過是照顧一下劉琮。
也是當初對劉琮的承諾,說好了給人家一個富貴嘛。劉正這個人雖然放.蕩了些,有時候也翻臉不認人。
但是一些承諾,卻是能達成就達成的。就是舉手之勞,賣個人情嘛。
還可以試驗一下影響力,嘿嘿。簡單的來說,就是轉變劉備的某些意識。看看自己的在劉備的心中到底答道了什麽樣的程度。
………………
當劉正從楚王宮走出的時候,他的前邊已經走出了一個侍從幾個侍衛,頒布劉備的旨意,以宗室子弟的身份,封了劉琮為侯,封邑隻有三百戶。
但也讓劉正滿意了。這就是寵臣的威力啊,要不然估計是誰也別想讓劉正徹底的放棄對劉琮的一點偏見,而封劉琮為侯。
“將軍為何如此高興?”見劉正一臉飄飄然的走出楚王宮,王九笑著問了一句道。
“沒事兒,隻是耍了耍影響力而已。”劉正笑了笑,坐上了馬車。
“影響力?”王九滿臉的不解,問道。
“不懂就算了。對了以後也不要叫將軍了,叫侯爺,或者君侯。還有,迴去趕緊把府上的匾額給換掉,換成昌邑候府。記得刷上金漆。”坐上馬車後,劉正閉著眼道。
小人得誌的嘴臉啊。
“哦。”見劉正高興的樣子,王九也不敢多嘴了,應了一聲,馬車就朝著將軍府走去…..哦不,以後應該叫做昌邑候府了。
到了府上後,劉正直接往臥房走去。在他大廳封賞的時候,應該有人把侯爺的配置,候服,綬帶給送到了府上才對。
去試試感覺咋樣。
進了臥房,裏邊的人卻讓劉正一愣,因為不僅是枝桃姐妹在,就連薇姿也在。一身粉紅色的外袍,不是那種太寬的那種,反而略顯緊俏,凸顯出了驕人的身材,臉上也化了點裝,特別是一抹紅唇,給人一種強烈的衝擊感。
“很美。”看慣了薇姿素淡的打扮,今日突兀的豔麗讓劉正有些恍惚,一句讚美脫口而出。
略施粉黛的麵頰,以一種常人看得見的速度起著紅暈,但薇姿卻努力的沒有低下頭,反而努力的挺著飽滿的胸脯,嘴角也起了一絲弧度。
要驕傲,要自信。心中不斷的念著枝桃先前給的小秘訣。但是越念,反而讓薇姿心中的一點自信迅速的消散,頭也微微的低了下去。
“張從事嚴重了。”劉正帶著點平和的對著張允道了一句,隨後又舉拳對著劉備道:“雖然楚王宮不可大肆修建,那樣實在是太破費了,但是張從事等既然願獻上府邸,也是一番心意,何況打通各個府邸,在基礎上修建一番,也不需要太多人力物力。臣以為可行。”
說完這些話,劉正暗自得意,前後說了一番廢話,算是萬金油了吧,但老子誰都沒得罪,還盡顯老子的高明。
忽悠果然是騙子不可缺少的手段啊。
劉正自認為兩全其美,卻把張允給氣得半死,他剛剛明明認輸,並且讚成了劉正的話,而人家卻是話風一轉,認為楚王宮又可以建。
這前後,顯得劉正又是高明,又是深謀遠慮。反過來,反倒是他前後態度不一,顯得瞻前顧後,沒有堅持自己立場的膽氣。
真是氣煞我也。緊緊的捏著拳頭,張允的一雙三角眼幾乎快要睜爆,隻有深深的伏在地上,才能掩藏這雙充滿了怨毒的眼睛。
恨啊。
除了張允以外,其他的幾個獻上宅子的人卻是挺高興的,因為不管怎麽樣,這宅子還是獻上了,也應該在劉備的心裏留下了點滴的印象。
這以後的發達的日子估計也不遠了。
人與人,各不相同。人心也不同。就算是劉正說的天花亂墜,再怎麽萬金油,也不能體會到人心中的那點偏見啊。
麵麵俱到,什麽好話都讓劉正給說光了。劉備還能怎麽樣?一句話,準了。估計過不了多久,這楚王宮就得擴建了。
所謂稱王建國,就是化家為天下。楚王自己的住所也比一般的事情要上檔次,
楚王宮後的事兒就是南麵四郡到底如何處理,不能收複這四郡就等於劉備還不能完全坐擁楚地。
意義也比較重大。
群臣商量來商量去,還是決定招安,以楚王令征召這四郡的太守來襄陽為臣。
如果不來,就等於是謀反,等待他們的就是大軍的征伐。
說白了就是仗勢欺人。誰叫現在曹操在北,東吳又鞭長莫及,就屬劉備的定點勢力上得了台麵呢。
這四郡就等於是狗.娘養的,沒人疼沒人愛。其他事情都屬於瑣碎,劉正一般都是劉備不問他就不答。
行事作風像極了曹魏的賈詡。
差不多過了一個時辰,這次楚國的朝會才結束。
“恭喜昌邑侯。”散朝的時候,圍攏在劉正身邊的人還挺多,有阿諛奉承也有朋友的真心道喜。
這裏外都圍了好大一圈。這些都是官職不大的,如關羽,張飛諸葛亮等重臣早就在散朝後離去做自己本職工作去了。
“本侯所披侯袍乃大王恩賜,如諸位能盡力為大王效命,本侯相信諸位將來也定會有這一日。”劉正入戲極快,剛得了封賞,左一句本侯後一句本侯,人雖然年輕,但勝在俊美不凡,這侯爺的風度在新立楚國乃是頂尖。又屬於實力派權貴,他說的這些話,四周本來想奉承劉正一番的諸人唯唯諾諾的應了。
左右應付了幾句後,劉正被圍的有些不耐煩了。道了一聲抱歉,就朝著楚王宮的後邊,也就是劉備以前的書房走去。
隻是前腳劉正剛走出人圈,後腳就有兩個人迅速的圍攏了上來。
“叔父稍等。”
“昌邑侯稍等。”
兩個聲音幾乎同時響起。
劉正駐足迴身,跟過來的其中一個自然是大侄子劉琦,另一個就是新任侍中王粲。
兩人出聲的同時,也才意識到旁邊還有人。敢才走的急,都是沒留意。
“王侍中。”劉琦重禮,笑著對王粲道。
“見過成侯。”王粲卻是俯身微微一拜道。微小之處,卻是顯出了身份的差距。王粲雖然貴為侍中,但卻隻是侍中。
而劉琦現在身上隻掛著個將軍的虛職,但卻是正正經經的漢室宗親,成武侯劉表之後。可以說除去劉備與劉正,還有劉備的兒子劉禪以外,就是整個楚國最尊貴的人。
兩人連君子之交都談不上,見過之後,自然也沒什麽多說的。
劉琦首先笑著對一旁等著他們互相見禮完的劉正道:“今叔父得封昌邑侯,侄兒想在家設宴,為叔父賀喜。”
“難得大侄子有心,做叔父的自然不好拂了好意不是?”見劉琦這副誠孝的樣子,劉正笑著打趣道。“你先走一步,叔父去見過大王之後就去。
劉正笑容連連,劉琦心中也覺得輕鬆,隻覺得與叔父就是親近。笑著道:“那侄兒就在家中恭侯叔父駕臨了。”
“嗯。”劉正點頭笑道。
一對叔侄,兩個侯爺。看著著實有趣。更難得的是劉正也不嫌棄劉琦的身份,畢竟劉琦是劉表的嫡長子,身份夠高,但肯定是不得劉備歡喜的人。而劉正卻能以常態待之。
王粲心裏暗讚了一聲,昌邑侯果然非常人。同時心中也更加的鑒定了與昌邑侯套上點交情的意思。
按照身份他夠格,按照關係遠近,他卻是得了劉正曾經的指點。
目送劉琦走後,劉正這才笑著問道:“仲宣尋本侯可是有什麽事?”王粲可不等同於先前圍著他的一些官員,值得劉正笑著說話。
第一百七十二章 為大王計
王粲不答話,反而是退後了一步,就在劉正的麵前合起了雙手,深深的朝著劉正鞠了一躬,“謝昌邑侯點撥之恩。”
“哈哈,這是仲宣應得的。”劉正哈哈一笑,輕輕的拍了下王粲的肩膀,勉勵道:“大王坐擁楚地以來,誰都能想到大王會有這麽一天的,但卻惟獨仲宣能說出口,勸進大王稱王,這份擁立之功,群臣中當屬第一。”
劉正說的也是事實,劉正自己還沒有想到勸進劉備稱王呢,到是這位第一個衝鋒陷陣的。現在身上的這份榮耀也是他自己爭取來的。
“若非昌邑侯……。”王粲卻是實在,見劉正把功勞都往自己個兒身上推,有些感動,但更多的是堅持。
像劉正道謝來著。
“哈哈哈,仲宣如今身為侍中,為大王分憂才是責任,至於是誰點撥,是怎麽樣坐上這個位置的,又有什麽關係?勉勵,勉勵即可。”劉正卻是一把打斷了王粲的話,笑了笑道了聲勉勵,舉著拳頭,轉身走了。
不過劉正心下還是挺滿意的,此人雖然功利心重了些,但並不是寡情的人,也有才能,自己的那句點撥,物有所值啊。嘿嘿。
嘴角挪動了一下,王粲對於如此平易近人的劉正顯然也有些無話可說,是啊,自己要道謝,但人家卻是認為舉手之勞而已。
這就是差距。但王粲心中卻並不起任何的一絲惱怒,反而充滿了感激,劉正不過是隨手的點撥之恩,卻讓他如今能位列重臣,跨入權貴之列。
實在是如同再造之恩啊。
再次肅然著臉龐對著劉正離去的背影鞠了鞠,王粲這才轉身離開。隻是這不自禁的心中充滿了一種幹勁,就如同昌邑侯說的,既然坐上了這個位置,那就要幹的出色。
劉正到還是不知道自己的隨口的一句話,居然讓王粲充滿了幹勁。有些虛浮的走了幾十米,劉備的書房已經赫然再目了。
雖然如今府門外掛著個楚王宮的匾額,但是裏邊還來不及改造,劉備的書房也還是那個樣子,並沒有增加傳說中的什麽王霸之氣。
雖然說,如今劉備是楚王了,一些規矩也不免的多了起來。
但是劉正想要不用通報就進入劉備的書房的權利還是有的,跟門前的侍衛稍微的打聽了一下劉備確實在裏邊後,劉正這才抬起腳步跨入房內。
劉備本來是伏在案上看著公文,聽見腳步聲,抬頭一看。隻見劉正還穿著以前的官服,大溜溜的也不見稟報就走了進來。就打趣道:
“嗯?孤王的昌邑侯鎮南將軍什麽時候如此勤快了?”還有劉正在以前可從來沒有在議事後來見他的情況。
其實劉備的心中,難免也有些羨慕與嫉妒劉正的清閑。看著劉正這麽清閑,再對比一下自己,這差距就出來了。
即使如今身為昌邑侯,鎮南將軍,但是劉正卻是說話的多,做的少。
昌邑侯就不用說了。隻是爵位,是殊榮。即使說的嚴重點也頂多是傳家的那種。至於鎮南將軍,剛才在大廳內。劉備就想給劉正這個鎮南將軍加派任務,讓他招募兵丁,開府建製,但劉正確是以有傷在身迴絕。
痛痛快快又讓人找不到理由。當真是讓他恨的牙癢癢。
“大王,非臣勤快,而是心中藏著憂慮,不得不來啊。”劉正笑容連連,對著劉備拜了拜道。君啊臣啊,聽的到是挺嚴肅的,但是劉正的一番舉止下來,卻是把這番嚴肅破壞殆盡,更別說劉備先前也是以打趣的語氣說話來著。
這不像是君臣話麵,反而像是兄弟調侃。這也是劉正特意營造起來的氣氛,在不正式的場合內,劉備也已經習慣了這麽說話了。要不怎麽說是寵臣呢。
“憂慮?你明個兒就可以穿著候服,帶著綬帶招搖過市了,還有何可憂慮的。”劉正的清閑放.蕩是有目共睹的,這番話又勾起了劉備心中的那點不平衡,這語氣不覺間有些酸溜溜的。
“如果大王想,就算是臣光著膀子斯文掃地的遊街示眾也不過是轉眼的事情而已。”劉正依舊沒個正行,笑著嗬嗬道。
“與你說話不自覺就變成了這番模樣。”劉備無奈的搖著頭,隨即又麵容一肅,問道:“到底有什麽事徒惹正弟憂慮?”劉正確實沒個正形,但是大事上,劉備卻從來沒見過劉正犯過錯。
今個兒特意的在議事之後一個人來見自覺,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劉正卻是搖頭不答,反而問道:“為何兄長能封劉琦為侯,卻為何不封劉琮為侯?”說起正事,劉正口中的君啊臣啊之類的稱謂反而沒了。這一方麵,劉備也是如此。
作為一個寵臣,劉正確實有驕傲的資本。
“劉琦有順從之意,何況逆取襄陽他居功至偉,但是劉琮卻…..。”劉備為人其實有點記仇,就如同演義上說徐州的車胃家人是張飛說的,但是正史上劉備殺的一樣。
劉備為人一般不會假仁假義。除非是在特定的時候,或者偶爾為之。
劉琮可是反對他入襄陽的旗幟。他能不殺劉琮,就是因為當初對劉正的承諾,進成後,不為難劉表子嗣了。
“但劉琮卻是劉表的嫡子,按照大漢慣例,劉表死後他的爵位可以由嫡子分而承襲,更何況劉琮在兄長入城之時,表現的不是反抗,而是順從。”劉正爭辯道。
“此子已經無關緊要,正弟為何要替他求情?”劉備不答反問道,這件事確實挺奇怪的,劉備可是曉得當初在襄陽時,與劉正親近的隻有劉琦而已。
劉琮反而是蔡氏手中的劍,刺人的劍。
“封劉琦為侯是兄長的寬仁,但封劉琮為侯,那已經不是兄長的寬仁了,而是胸襟。試想如果兄長以劉荊州當初的照拂,就不計仇恨而封了劉琮為侯,天下人都會認為兄長的胸襟猶如大海一樣寬廣,天下士子還不如海納百川一般往兄長這邊順流?”劉正一邊忽略了當初劉備流落荊州被劉表收留的窘迫,一邊又空口說白話。畫了好大一張餅,其實為的不過是照顧一下劉琮。
也是當初對劉琮的承諾,說好了給人家一個富貴嘛。劉正這個人雖然放.蕩了些,有時候也翻臉不認人。
但是一些承諾,卻是能達成就達成的。就是舉手之勞,賣個人情嘛。
還可以試驗一下影響力,嘿嘿。簡單的來說,就是轉變劉備的某些意識。看看自己的在劉備的心中到底答道了什麽樣的程度。
………………
當劉正從楚王宮走出的時候,他的前邊已經走出了一個侍從幾個侍衛,頒布劉備的旨意,以宗室子弟的身份,封了劉琮為侯,封邑隻有三百戶。
但也讓劉正滿意了。這就是寵臣的威力啊,要不然估計是誰也別想讓劉正徹底的放棄對劉琮的一點偏見,而封劉琮為侯。
“將軍為何如此高興?”見劉正一臉飄飄然的走出楚王宮,王九笑著問了一句道。
“沒事兒,隻是耍了耍影響力而已。”劉正笑了笑,坐上了馬車。
“影響力?”王九滿臉的不解,問道。
“不懂就算了。對了以後也不要叫將軍了,叫侯爺,或者君侯。還有,迴去趕緊把府上的匾額給換掉,換成昌邑候府。記得刷上金漆。”坐上馬車後,劉正閉著眼道。
小人得誌的嘴臉啊。
“哦。”見劉正高興的樣子,王九也不敢多嘴了,應了一聲,馬車就朝著將軍府走去…..哦不,以後應該叫做昌邑候府了。
到了府上後,劉正直接往臥房走去。在他大廳封賞的時候,應該有人把侯爺的配置,候服,綬帶給送到了府上才對。
去試試感覺咋樣。
進了臥房,裏邊的人卻讓劉正一愣,因為不僅是枝桃姐妹在,就連薇姿也在。一身粉紅色的外袍,不是那種太寬的那種,反而略顯緊俏,凸顯出了驕人的身材,臉上也化了點裝,特別是一抹紅唇,給人一種強烈的衝擊感。
“很美。”看慣了薇姿素淡的打扮,今日突兀的豔麗讓劉正有些恍惚,一句讚美脫口而出。
略施粉黛的麵頰,以一種常人看得見的速度起著紅暈,但薇姿卻努力的沒有低下頭,反而努力的挺著飽滿的胸脯,嘴角也起了一絲弧度。
要驕傲,要自信。心中不斷的念著枝桃先前給的小秘訣。但是越念,反而讓薇姿心中的一點自信迅速的消散,頭也微微的低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