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明朝晚期源出江南的東林黨,真正的一手遮天。不上稅,不納糧不說,把持朝政玩海禁,自己私下弄走私。
海上走私利潤甚大,走上一批貨,就有數萬兩白銀收入。而明朝年收入的稅才二三百萬兩,整個國家建設被嚴重拖累,邊軍欠餉嚴重,皇帝要開源節流。
開海禁被百官勸阻,甚至百官靜坐宮門口,示威給皇帝。或者把持輿論的東林黨又鼓動國子監數千學生在宮門口遊行,也都是常事。
因為朱元璋規定,後代皇帝不能殺言官。這些掌握進言勸諫皇帝的言官有護身符,一旦皇帝要加稅什麽,朝堂上就敢破口大罵。
隻有明朝,這種荒唐的事情很多。所以很多皇帝一看國家平穩,自己也沒什麽好參合的。於是嘉靖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待在宮中煉丹成仙什麽的。
值得一說的是,明朝不管皇帝有多懶,多荒唐,把朝政交給官員治理,總是平平穩穩。隻有崇禎皇帝太勤政,結果明朝被滅了。
原因就是皇帝的意誌和官員的意誌有衝突,使得國家資源嚴重浪費。加上那時候神州處於小冰河時期,數年大旱,天災人禍之下明朝被李自成這個驛卒攻滅。
這個驛卒因為皇帝開源不成,節流之時裁撤掉的。失業下崗的李自成沒有活路,所以他也不給明朝活路。
至於滿清,似乎滅掉的隻是南明。如果明朝無內患,一千個野豬皮組成加強營,也會被明朝拍死在白山黑水之間。
過了玄武關,繞過彎折的河渠,公孫策與朱標在木橋前下車。
“先生可以為我師,不知先生可願為魏國效力?”
公孫策一路上聽了朱標半個小時的教導,受益匪淺。
他手下最大的文臣是陳宮,而陳宮更像一個參謀長。而且生前的經曆隻是跟著呂布治理半州之地,算不是治國人才。
因為陳宮沒有治理過國家,沒有相關經驗就是硬傷。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孫策是君,要學為君之道,而不是儒家傳揚的為臣之道。
之前公孫策唯一看過的就是一本厚黑書,餘下的經驗都是從史書之上借鑒。所以朱標這個資深太子,被朱元璋以明初最強師資力量教導出來的人,就是他最合適的老師。
而且朱標雖是燕王朱棣的兄長,可他的存在,嚴重威脅到了朱棣的王位。所以他要死,就是死,也要給燕國帶上一些利潤。
比如這次刺殺,就是赤果果的潑髒水。刺客穿著魏王宮宮人服飾,假冒宮人給朱標送去下毒的飯菜。隻要朱標動了筷子,公孫策的魏國就是跳進大河,都洗不清身上的汙點。
這些人根據楚萌萌等人的分析,極有可能就是燕國的釘子。其後刺殺不成,潛伏在朱標身邊的衛士暴露,要刺殺朱標,後來公孫策要帶朱標離去,又被燕軍之中的人刺殺。
不過之前驛站的大火,是讓公孫策想不明白的事情。
朱標也不想再次返迴燕國那個巨大的囚牢之中,而他又不想和燕國敵對。所以麵對公孫策的請求,他心動了。
“給我三天時間,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朱標的條件,在公孫策看來,就是已經答應的前兆。古人很愛臉麵,擔當公孫策老師是一件很漲名聲的事情。
麵對這樣的好事情,哪怕是其他好事情,古人都要推辭一番。就像漢獻帝封曹操為王,曹操都要推辭三次,最後勉勉強強當魏王。
盡管曹操內心已經急躁的快殺人,可他必須要把戲做足。此時朱標,雖不中,亦不遠矣。
公孫策這麽一個意見,讓兩人之間的關係頓時就親密起來。於是談起了盧燕,對於盧燕公孫策很是陌生,隻知道是燕國很強的一個兵家傳承者。
傳承得自戚繼光,如果不是燕國對內部施行苛嚴的集權製,可能盧燕此時自立一國,也是很有很可能的事情。
在朱標的介紹下,公孫策才了解到盧燕家族龐大。這個盧家就是隋唐時期的五姓七門閥中的盧姓。
複活的盧家諸靈和得到諸靈傳承的盧氏子弟極多,而其中最強的就是獲得戚繼光傳承的盧燕。
和近乎白手起家的公孫策相比,盧燕的資源很多。前朝遺留在河北燕雲各地的勢力被盧家接收,雖然盧燕的官職被燕王朱棣死死壓製,但潛在的力量可以在燕國排列第三。
燕國隻有三股強大的勢力,首先就是朱棣的五十萬鐵血明軍以及明朝二百年間裏複活的諸靈,其次是是數量毫不遜色明朝一係的諸胡聯盟,最後就是以盧家為代表的現代傳承者勢力。
對於盧燕這個人,朱標的評價就是:“果決勇悍的大將。”
很簡單的評價,公孫策已經給盧燕畫上了待死的標簽。這樣的時代,有那麽多資源不去爭,隻能被搶奪資源的虎狼撕成一地碎肉。
其後朱標又為公孫策解答了驛站火災,他認為是盧燕自己放火,就是為了給魏國提醒。
為什麽提醒?
原因很簡單,盧燕的任務是護送朱標出使西魏。如果朱標身死,他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以被朱棣名正言順的打壓。
即使天下人知道,朱標的死亡和朱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又能如何?
隻要朱標死在西魏,朱棣不僅除去心頭大患,還能打壓盧燕,又能打著替兄報仇的幌子,直攻西魏。
這事在道義輿論上是西魏有問題,那麽燕軍來攻,是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的。秦晉周隻是西魏的攻守同盟,而不是真正的無條件參戰的兄弟之盟。
所以西魏到時候隻能獨戰燕國百萬大軍,想著就覺得恐怖。
五月十三,西魏以朱標為太子少傅,博望侯,尚書台左仆射。
五月十四傍晚,燕京郊外狩獵而歸的朱棣得知這一情況,當即一把折斷了手中寶弓。
第十四章 貨幣
五月二十清晨,武周由洛陽向四國聯盟派遣使節。
這一天的中午,楚萌萌就在使節尚未過河之前,就知道了武周這一動靜,派李進赴朝陽宮稟報,同時魏王公孫厲召集中書令陳宮、大納言韓振龍、六部尚書侍郎齊聚夏城王宮議事。
原來的工部尚書牛強卸任,由墨家钜子孟勝擔任;朱標擔任尚書台實際的負責人也在夏城居住,方便任職,自然列席會議。
公孫策得到消息時正在朝陽宮內練字,他的字自成一體,是別人看不懂的。他也不好強迫別人解密一樣去研讀,所以在劉雅蟬的嘲笑下,開始認真練字。
“武周好大的野心,居然想組建四國鑄幣機構!”放下楚萌萌的密書,公孫策連連讚歎。
自從亂世以來,毫無秩序,經濟自然也不例外。前朝的老人頭紅鈔往往都是燒給不幸死難者之用,根本也不可能再次當作貨幣流通。
到現在為止,各國國內平民雖然物資貧乏,彼此相互需要時還是以物易物,各國都可以說是最原始經濟模式。就連西魏這個現代人國家,貨幣體係還在籌備中,所以今年隻收糧食稅,不收其他稅。
有統一的貨幣,帶來的好處人人都是知道的。公孫策也不例外,可他知道貨幣發行權的重要性,更知道貨幣統一後,經濟一旦複蘇,國家政治就會和貨幣掛鉤,不再像現在這麽好統治。
對於貨幣體係,公孫策的態度比較模糊,才使得西魏鑄造局已經建立,卻遲遲沒有鑄幣發行。
有貨幣自然是利國利民,可會讓政治複雜化,多元化。這是草根出身的公孫一族以前根本不了解的,國內雖然有前朝幸存的經濟學者,可他無法相信這些人。
各國都在籌備自己的貨幣體係,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鑄造發行。所以現有的貨幣隻是金銀兩級,以硬幣的模樣,用來賞賜文武官員,隻在上層社會流通,在民間近乎於絕跡。
“殿下,武周地在中原。自古中原就是九州腹心,是天下貨物流轉中心。神州內戰事已息,各國都將力量由軍事轉為政事,政事首在賦稅。所以貨幣體係,發行在即。其中又以武周最為迫切,隻要建立完整的貨幣體係,途經武周的商隊,就能帶來數郡稅收!”
說話的是隨身史官張彩霞,她書法極好,是公孫策臨時的師傅。此時正在研墨,看著公孫策浪費的紙和墨很是心疼。
民間有造紙和製墨技術的人,但產量很低,僅能糊口。公孫策一天練字的消耗,就比的上四五人的產出。
“隻要貨幣體係建立,估計我們也是受益者。北邊可是晉商發源地,我又能在大河之中組建水軍,到時候收關稅也能抵得上一郡收入。”
公孫策慢悠悠說著,手裏提著毛筆,一筆一劃寫著。絲毫不擔心政事,好像夏城等待他的大臣,遠沒有他練字來的重要。
張彩霞不得不勸諫他:“殿下,政事要緊。餘下的八百字夜裏也可練習,不比求於一時。”
公孫策一笑,指著北邊說道:“對於貨幣體係那幫家夥很迫切,他們需要的隻是我點點頭。我對這個玩意不熟悉,交給他們處理就成了。再說寫字這事,拖不得,一天一千字不多,現在不完成,往後拖會拖到什麽時候?”
“既然我們魏國決定要參加這個貨幣體係的發行聯盟,那麽我去不去都是無關大局,交給我父親就成。他是魏王,應該有權力決定這個國家的選擇。唯一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武周舉行的這次會議裏,撈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權益。再說這是以後的事情,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他不奢望能在會議裏多撈一點,那是大國強國的權力。西魏小家小戶,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成。他隻是管理軍事,對於政事不插手。他老子和他一樣,對待政事一樣是半吊子,但有一點公孫策比不上他老子,那就是沉穩。
“那你也不能讓李進在外麵一直候著呀?”
“隻要不是讓李進待在太陽底下,待在哪裏對他都一樣。我不去,我父親就知道我的意思。這是政事,歸他管。”
說罷,公孫策晃了晃手腕,練字是一件枯燥乏味又漫長的事情。他不能鬆懈,擔心自己放鬆後,就再也無法有現在這種刻苦。
他現在要什麽有什麽,可他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始終是堅持。每天比別人多努力百分之一,三百六十五天下來,比別人多的不是三點六,而是三十多倍!
因為堅持不是用加法這種一級算法能計算的,起碼也是二級乘法,三百六十五個一點零零一相乘,就是最終的答案。
門外傳來一陣輕微腳步聲,公孫策抬頭一看,是雪淩。
“你怎麽來了?”公孫策有些奇怪,他和雪淩雖有夫妻之名,卻沒有夫妻之實。他感覺,他們的關係還隻是朋友。
“給你送飯吃,雅雅姐給你燉的。”雪淩手提一個散著香氣的青瓷罐。
夏王宮內,公孫策遲遲不來,魏王公孫厲遂對列坐大臣說道:“國家大事豈可因一人不來而荒廢?現在我們開始議事。”
列位大臣神色不一,他們眼中公孫策才是這個國家真正主人。他不來,他們這些人無法安心。
賈詡閉目養神,微微對著公孫厲點頭;陳宮則是皺眉,但也是點頭;其他大臣也是紛紛點頭讚同。至於列坐的韓振龍父子,自然樂的如此。
他們父子總覺得公孫策變化太大,和他們之間有著極大的隔閡。如果魏國始終能主事的人是公孫厲該有多好!可惜,不是。
“太子殿下不來,想來是覺得這事屬於政事,是歸魏王陛下決斷。或者,太子殿下已經確認,在座的諸位都是讚同武周的提議?”
朱標身為公孫策的師傅,在這裏論地位,要比钜子孟勝還要高貴。他一說話,魏王與諸位大臣俱是點頭。
這件事情就定下了基調,然後開始討論用什麽辦法從武周提議的會議裏多撈一些。不像公孫策,想的隻是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
實際上也沒有區別,大臣們的想法不外乎坐地起價。隻要最終的收獲高於他們的付出就成了,如果得不償失,他們誰都會反對這次會議。
神都洛陽,公孫恩府邸內,他泡在蓮花水池裏,嗅著花香,和坐在池邊泡腳的上官婉兒說著這次女皇提議的聯合鑄幣會議。
他的文化水平高於公孫策父子,又是這方麵的專科生。他對貨幣有著深刻的認知,知道貨幣對一個政權的重要性。
一個獨立的國家,必須要有獨立的貨幣體係。
如果貨幣被他國操縱,這個國家的政局間接地也就被他國綁架操控。當然了,這說的是紙幣,而不是金屬貨幣。
金屬貨幣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一個國家的經濟直接由其所擁有的金銀來決定高下。這一點公孫策有著不小的優勢,雖然西魏隻有三郡之地,但金銀儲備可都是搜刮西北半州七八郡所得!
他擔心的是,武周提議發行紙幣!
如果四國同盟發行紙幣,那麽四國就被死死綁在了一起!因為紙幣要更新換代,還要做防偽。
前者會讓四國聯盟的持續時間大增,後者會讓四國經濟利益捆綁在一起。誰背盟,那麽國家內的紙幣自然會貶值或全是假貨,變得一文不值。進而國家經濟崩潰,不戰而自敗。
而四國被死死捆在一起,收益最大的是武周,損失最大的則是西魏。原因很簡單,這是地盤位置決定了的。
武周一旦成功說動列國發行紙幣,那麽四國聯盟將會牢不可破。武周西北將會成為堅實的屏障,到時候武周就能專心進攻南楚或東齊。
至於晉國還是和燕國死磕,朝東北進攻代郡;秦國還是向南進攻漢中巴蜀之地,都與原來的戰略沒有衝突。
而西魏隻能如計劃一樣,進攻有著太行天險阻擋的趙國。路遠而道險,打下後又要分兵據守,實在是得不償失。
而不是像現在,一有機會還可以朝周圍三國下手!
公孫恩有些厭倦現在的這種生活,他對於武周封他的信陽侯這個位置已經沒有多大感覺了。他隻去了一趟信陽,辦了交接手續,就把信陽封地的事宜盡數委托給鄭泰,自己返迴神都閉門度日。
“婉兒,你覺得現在生活怎麽樣?我隻覺得累,想過歸隱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在每天有無數的人來找我,或為了在周國內拉攏我公孫一族,或為了得到我給三哥的一份推薦信。”
公孫恩手裏抓著一把荷花,遊到池邊,塞進上官婉兒懷裏,趴在赤岸邊上,詢問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嗅著荷花,聽了後反問:“怎麽會?每天雖然忙碌,可還是很充實的。你可能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厭煩這裏的話,我陪你去魏國待上一陣子。”
“可能你說得對,我喜歡統兵,像我三哥那樣。可我武技稀鬆,又對兵事一知半解,真的統兵上陣,隻會害人害己,貽誤國家。”
“武技可以磨練,統兵經驗也可以學習。要不你拜劉仁軌或者薛仁貴為師,和他們學習軍略都可以。李靖現在被困夏城,你也可以去魏國,找他學習兵法。你公孫家現在這方麵資源很廣,隻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學習。”
海上走私利潤甚大,走上一批貨,就有數萬兩白銀收入。而明朝年收入的稅才二三百萬兩,整個國家建設被嚴重拖累,邊軍欠餉嚴重,皇帝要開源節流。
開海禁被百官勸阻,甚至百官靜坐宮門口,示威給皇帝。或者把持輿論的東林黨又鼓動國子監數千學生在宮門口遊行,也都是常事。
因為朱元璋規定,後代皇帝不能殺言官。這些掌握進言勸諫皇帝的言官有護身符,一旦皇帝要加稅什麽,朝堂上就敢破口大罵。
隻有明朝,這種荒唐的事情很多。所以很多皇帝一看國家平穩,自己也沒什麽好參合的。於是嘉靖皇帝幾十年不上朝,待在宮中煉丹成仙什麽的。
值得一說的是,明朝不管皇帝有多懶,多荒唐,把朝政交給官員治理,總是平平穩穩。隻有崇禎皇帝太勤政,結果明朝被滅了。
原因就是皇帝的意誌和官員的意誌有衝突,使得國家資源嚴重浪費。加上那時候神州處於小冰河時期,數年大旱,天災人禍之下明朝被李自成這個驛卒攻滅。
這個驛卒因為皇帝開源不成,節流之時裁撤掉的。失業下崗的李自成沒有活路,所以他也不給明朝活路。
至於滿清,似乎滅掉的隻是南明。如果明朝無內患,一千個野豬皮組成加強營,也會被明朝拍死在白山黑水之間。
過了玄武關,繞過彎折的河渠,公孫策與朱標在木橋前下車。
“先生可以為我師,不知先生可願為魏國效力?”
公孫策一路上聽了朱標半個小時的教導,受益匪淺。
他手下最大的文臣是陳宮,而陳宮更像一個參謀長。而且生前的經曆隻是跟著呂布治理半州之地,算不是治國人才。
因為陳宮沒有治理過國家,沒有相關經驗就是硬傷。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公孫策是君,要學為君之道,而不是儒家傳揚的為臣之道。
之前公孫策唯一看過的就是一本厚黑書,餘下的經驗都是從史書之上借鑒。所以朱標這個資深太子,被朱元璋以明初最強師資力量教導出來的人,就是他最合適的老師。
而且朱標雖是燕王朱棣的兄長,可他的存在,嚴重威脅到了朱棣的王位。所以他要死,就是死,也要給燕國帶上一些利潤。
比如這次刺殺,就是赤果果的潑髒水。刺客穿著魏王宮宮人服飾,假冒宮人給朱標送去下毒的飯菜。隻要朱標動了筷子,公孫策的魏國就是跳進大河,都洗不清身上的汙點。
這些人根據楚萌萌等人的分析,極有可能就是燕國的釘子。其後刺殺不成,潛伏在朱標身邊的衛士暴露,要刺殺朱標,後來公孫策要帶朱標離去,又被燕軍之中的人刺殺。
不過之前驛站的大火,是讓公孫策想不明白的事情。
朱標也不想再次返迴燕國那個巨大的囚牢之中,而他又不想和燕國敵對。所以麵對公孫策的請求,他心動了。
“給我三天時間,我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朱標的條件,在公孫策看來,就是已經答應的前兆。古人很愛臉麵,擔當公孫策老師是一件很漲名聲的事情。
麵對這樣的好事情,哪怕是其他好事情,古人都要推辭一番。就像漢獻帝封曹操為王,曹操都要推辭三次,最後勉勉強強當魏王。
盡管曹操內心已經急躁的快殺人,可他必須要把戲做足。此時朱標,雖不中,亦不遠矣。
公孫策這麽一個意見,讓兩人之間的關係頓時就親密起來。於是談起了盧燕,對於盧燕公孫策很是陌生,隻知道是燕國很強的一個兵家傳承者。
傳承得自戚繼光,如果不是燕國對內部施行苛嚴的集權製,可能盧燕此時自立一國,也是很有很可能的事情。
在朱標的介紹下,公孫策才了解到盧燕家族龐大。這個盧家就是隋唐時期的五姓七門閥中的盧姓。
複活的盧家諸靈和得到諸靈傳承的盧氏子弟極多,而其中最強的就是獲得戚繼光傳承的盧燕。
和近乎白手起家的公孫策相比,盧燕的資源很多。前朝遺留在河北燕雲各地的勢力被盧家接收,雖然盧燕的官職被燕王朱棣死死壓製,但潛在的力量可以在燕國排列第三。
燕國隻有三股強大的勢力,首先就是朱棣的五十萬鐵血明軍以及明朝二百年間裏複活的諸靈,其次是是數量毫不遜色明朝一係的諸胡聯盟,最後就是以盧家為代表的現代傳承者勢力。
對於盧燕這個人,朱標的評價就是:“果決勇悍的大將。”
很簡單的評價,公孫策已經給盧燕畫上了待死的標簽。這樣的時代,有那麽多資源不去爭,隻能被搶奪資源的虎狼撕成一地碎肉。
其後朱標又為公孫策解答了驛站火災,他認為是盧燕自己放火,就是為了給魏國提醒。
為什麽提醒?
原因很簡單,盧燕的任務是護送朱標出使西魏。如果朱標身死,他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可以被朱棣名正言順的打壓。
即使天下人知道,朱標的死亡和朱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又能如何?
隻要朱標死在西魏,朱棣不僅除去心頭大患,還能打壓盧燕,又能打著替兄報仇的幌子,直攻西魏。
這事在道義輿論上是西魏有問題,那麽燕軍來攻,是站在道德製高點上的。秦晉周隻是西魏的攻守同盟,而不是真正的無條件參戰的兄弟之盟。
所以西魏到時候隻能獨戰燕國百萬大軍,想著就覺得恐怖。
五月十三,西魏以朱標為太子少傅,博望侯,尚書台左仆射。
五月十四傍晚,燕京郊外狩獵而歸的朱棣得知這一情況,當即一把折斷了手中寶弓。
第十四章 貨幣
五月二十清晨,武周由洛陽向四國聯盟派遣使節。
這一天的中午,楚萌萌就在使節尚未過河之前,就知道了武周這一動靜,派李進赴朝陽宮稟報,同時魏王公孫厲召集中書令陳宮、大納言韓振龍、六部尚書侍郎齊聚夏城王宮議事。
原來的工部尚書牛強卸任,由墨家钜子孟勝擔任;朱標擔任尚書台實際的負責人也在夏城居住,方便任職,自然列席會議。
公孫策得到消息時正在朝陽宮內練字,他的字自成一體,是別人看不懂的。他也不好強迫別人解密一樣去研讀,所以在劉雅蟬的嘲笑下,開始認真練字。
“武周好大的野心,居然想組建四國鑄幣機構!”放下楚萌萌的密書,公孫策連連讚歎。
自從亂世以來,毫無秩序,經濟自然也不例外。前朝的老人頭紅鈔往往都是燒給不幸死難者之用,根本也不可能再次當作貨幣流通。
到現在為止,各國國內平民雖然物資貧乏,彼此相互需要時還是以物易物,各國都可以說是最原始經濟模式。就連西魏這個現代人國家,貨幣體係還在籌備中,所以今年隻收糧食稅,不收其他稅。
有統一的貨幣,帶來的好處人人都是知道的。公孫策也不例外,可他知道貨幣發行權的重要性,更知道貨幣統一後,經濟一旦複蘇,國家政治就會和貨幣掛鉤,不再像現在這麽好統治。
對於貨幣體係,公孫策的態度比較模糊,才使得西魏鑄造局已經建立,卻遲遲沒有鑄幣發行。
有貨幣自然是利國利民,可會讓政治複雜化,多元化。這是草根出身的公孫一族以前根本不了解的,國內雖然有前朝幸存的經濟學者,可他無法相信這些人。
各國都在籌備自己的貨幣體係,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鑄造發行。所以現有的貨幣隻是金銀兩級,以硬幣的模樣,用來賞賜文武官員,隻在上層社會流通,在民間近乎於絕跡。
“殿下,武周地在中原。自古中原就是九州腹心,是天下貨物流轉中心。神州內戰事已息,各國都將力量由軍事轉為政事,政事首在賦稅。所以貨幣體係,發行在即。其中又以武周最為迫切,隻要建立完整的貨幣體係,途經武周的商隊,就能帶來數郡稅收!”
說話的是隨身史官張彩霞,她書法極好,是公孫策臨時的師傅。此時正在研墨,看著公孫策浪費的紙和墨很是心疼。
民間有造紙和製墨技術的人,但產量很低,僅能糊口。公孫策一天練字的消耗,就比的上四五人的產出。
“隻要貨幣體係建立,估計我們也是受益者。北邊可是晉商發源地,我又能在大河之中組建水軍,到時候收關稅也能抵得上一郡收入。”
公孫策慢悠悠說著,手裏提著毛筆,一筆一劃寫著。絲毫不擔心政事,好像夏城等待他的大臣,遠沒有他練字來的重要。
張彩霞不得不勸諫他:“殿下,政事要緊。餘下的八百字夜裏也可練習,不比求於一時。”
公孫策一笑,指著北邊說道:“對於貨幣體係那幫家夥很迫切,他們需要的隻是我點點頭。我對這個玩意不熟悉,交給他們處理就成了。再說寫字這事,拖不得,一天一千字不多,現在不完成,往後拖會拖到什麽時候?”
“既然我們魏國決定要參加這個貨幣體係的發行聯盟,那麽我去不去都是無關大局,交給我父親就成。他是魏王,應該有權力決定這個國家的選擇。唯一重要的是能不能在武周舉行的這次會議裏,撈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權益。再說這是以後的事情,可以說是遙遙無期。”
他不奢望能在會議裏多撈一點,那是大國強國的權力。西魏小家小戶,能保住自己那一份就成。他隻是管理軍事,對於政事不插手。他老子和他一樣,對待政事一樣是半吊子,但有一點公孫策比不上他老子,那就是沉穩。
“那你也不能讓李進在外麵一直候著呀?”
“隻要不是讓李進待在太陽底下,待在哪裏對他都一樣。我不去,我父親就知道我的意思。這是政事,歸他管。”
說罷,公孫策晃了晃手腕,練字是一件枯燥乏味又漫長的事情。他不能鬆懈,擔心自己放鬆後,就再也無法有現在這種刻苦。
他現在要什麽有什麽,可他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東西始終是堅持。每天比別人多努力百分之一,三百六十五天下來,比別人多的不是三點六,而是三十多倍!
因為堅持不是用加法這種一級算法能計算的,起碼也是二級乘法,三百六十五個一點零零一相乘,就是最終的答案。
門外傳來一陣輕微腳步聲,公孫策抬頭一看,是雪淩。
“你怎麽來了?”公孫策有些奇怪,他和雪淩雖有夫妻之名,卻沒有夫妻之實。他感覺,他們的關係還隻是朋友。
“給你送飯吃,雅雅姐給你燉的。”雪淩手提一個散著香氣的青瓷罐。
夏王宮內,公孫策遲遲不來,魏王公孫厲遂對列坐大臣說道:“國家大事豈可因一人不來而荒廢?現在我們開始議事。”
列位大臣神色不一,他們眼中公孫策才是這個國家真正主人。他不來,他們這些人無法安心。
賈詡閉目養神,微微對著公孫厲點頭;陳宮則是皺眉,但也是點頭;其他大臣也是紛紛點頭讚同。至於列坐的韓振龍父子,自然樂的如此。
他們父子總覺得公孫策變化太大,和他們之間有著極大的隔閡。如果魏國始終能主事的人是公孫厲該有多好!可惜,不是。
“太子殿下不來,想來是覺得這事屬於政事,是歸魏王陛下決斷。或者,太子殿下已經確認,在座的諸位都是讚同武周的提議?”
朱標身為公孫策的師傅,在這裏論地位,要比钜子孟勝還要高貴。他一說話,魏王與諸位大臣俱是點頭。
這件事情就定下了基調,然後開始討論用什麽辦法從武周提議的會議裏多撈一些。不像公孫策,想的隻是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
實際上也沒有區別,大臣們的想法不外乎坐地起價。隻要最終的收獲高於他們的付出就成了,如果得不償失,他們誰都會反對這次會議。
神都洛陽,公孫恩府邸內,他泡在蓮花水池裏,嗅著花香,和坐在池邊泡腳的上官婉兒說著這次女皇提議的聯合鑄幣會議。
他的文化水平高於公孫策父子,又是這方麵的專科生。他對貨幣有著深刻的認知,知道貨幣對一個政權的重要性。
一個獨立的國家,必須要有獨立的貨幣體係。
如果貨幣被他國操縱,這個國家的政局間接地也就被他國綁架操控。當然了,這說的是紙幣,而不是金屬貨幣。
金屬貨幣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一個國家的經濟直接由其所擁有的金銀來決定高下。這一點公孫策有著不小的優勢,雖然西魏隻有三郡之地,但金銀儲備可都是搜刮西北半州七八郡所得!
他擔心的是,武周提議發行紙幣!
如果四國同盟發行紙幣,那麽四國就被死死綁在了一起!因為紙幣要更新換代,還要做防偽。
前者會讓四國聯盟的持續時間大增,後者會讓四國經濟利益捆綁在一起。誰背盟,那麽國家內的紙幣自然會貶值或全是假貨,變得一文不值。進而國家經濟崩潰,不戰而自敗。
而四國被死死捆在一起,收益最大的是武周,損失最大的則是西魏。原因很簡單,這是地盤位置決定了的。
武周一旦成功說動列國發行紙幣,那麽四國聯盟將會牢不可破。武周西北將會成為堅實的屏障,到時候武周就能專心進攻南楚或東齊。
至於晉國還是和燕國死磕,朝東北進攻代郡;秦國還是向南進攻漢中巴蜀之地,都與原來的戰略沒有衝突。
而西魏隻能如計劃一樣,進攻有著太行天險阻擋的趙國。路遠而道險,打下後又要分兵據守,實在是得不償失。
而不是像現在,一有機會還可以朝周圍三國下手!
公孫恩有些厭倦現在的這種生活,他對於武周封他的信陽侯這個位置已經沒有多大感覺了。他隻去了一趟信陽,辦了交接手續,就把信陽封地的事宜盡數委托給鄭泰,自己返迴神都閉門度日。
“婉兒,你覺得現在生活怎麽樣?我隻覺得累,想過歸隱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在每天有無數的人來找我,或為了在周國內拉攏我公孫一族,或為了得到我給三哥的一份推薦信。”
公孫恩手裏抓著一把荷花,遊到池邊,塞進上官婉兒懷裏,趴在赤岸邊上,詢問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嗅著荷花,聽了後反問:“怎麽會?每天雖然忙碌,可還是很充實的。你可能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厭煩這裏的話,我陪你去魏國待上一陣子。”
“可能你說得對,我喜歡統兵,像我三哥那樣。可我武技稀鬆,又對兵事一知半解,真的統兵上陣,隻會害人害己,貽誤國家。”
“武技可以磨練,統兵經驗也可以學習。要不你拜劉仁軌或者薛仁貴為師,和他們學習軍略都可以。李靖現在被困夏城,你也可以去魏國,找他學習兵法。你公孫家現在這方麵資源很廣,隻要你願意,隨時都可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