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為相的幾年中,武則天對他的信任令其他人望塵莫及。譬如,武則天常稱狄仁傑為“國老”,而很少直唿其名。對於老年的狄仁傑,武則天更是顯示出了溫情的一麵:朝堂之上,武則天特許狄仁傑不用跪拜;武則天還曾多次告誡朝中官吏:“非軍國大事,勿以煩公(指狄仁傑)。”


    殺伐果斷的武則天對狄仁傑可謂優渥有加。在武則天的朝堂裏,狄仁傑地位之崇高,無人可出其右。這讓狄仁傑有機會對武則天之後的繼任者作出從容安排。


    武承嗣是武則天的侄子,一直渴望成為太子,而武則天則猶豫不決。狄仁傑抓住機會,以親情打動武則天。


    狄仁傑對武則天說:“立太子之事,事關重大,有很多因素應該考慮進去,但第一要考慮的是自己。無疑,人都是要死的,因此,我們才需要選定接班人。如果接班人選得好,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將被執行,自己的靈位也能被後人供奉;如果接班人選得不好,那麽自己生前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被推翻,自己將來的靈位也會被人拋棄。”


    古代人很重視祭祀,尤其是對祖先的祭祀,更重視自己死後會不會有人祭祀。滅了對方的國家,如果保持對方對祖先的祭祀權利,這就是一種很大的仁德。而祭祀,也是權利的象征。


    武則天生前不怕任何人反對,因為她可以將反對者都殺了,用來維持自己皇位的正統性。可她死了怎麽辦?古人很重視自己在鬼界的地位,認為人間的祭祀規模直接可以決定鬼界的身份地位!


    狄仁傑了解女皇,繼續說道:“也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選擇接班人首先應該選擇在血緣上和自己最近的人——隻有血緣最可靠。最現實的方法就是,您應該立您的親生兒子為太子。如果您立了您的兒子,將來您就是皇帝的母親,配享太廟也是理所當然;而您要是立了武氏的後人為太子,那麽將來您隻能是未來皇帝的姑母,讓侄子為姑母立廟,這事似乎有些懸!”


    很顯然,狄仁傑的話對於武承嗣很有殺傷力,但最終也打動了武則天。她決定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武承嗣最終失去了繼承武則天皇位的可能。


    這就從體製上保證了狄仁傑不會被武承嗣清算,作為副產品,李唐王朝也借此完成了複辟。


    為了確保自己死後武承嗣不會死灰複燃,狄仁傑生前還精心挑選了自己的接班人,此人就是張柬之。


    有一天,武則天向狄仁傑征求宰相人選,狄仁傑毫不猶豫地說:“荊州長史張柬之是個難得的人選,這個人雖然老了些,但卻是真正的宰相之才。這個人一輩子沒被人發現,如果您用他做宰相,他一定會為國家鞠躬盡瘁。”


    於是,武則天將張柬之的官職由長史升為司馬。過了一段,武則天又讓狄仁傑推薦宰相人選,狄仁傑笑了一下,說道:“我以前曾經推薦過張柬之,到現在也沒見您用這個人啊。”


    武則天說道:“怎麽沒用啊?我早就把他升為司馬了。”


    狄仁傑不慌不忙地說:“我給你推薦的是宰相人選,您卻讓他去做司馬,當然算沒有任用。”後來,張柬之果然被任命為宰相。


    隨著歲月的流逝,武則天已經是風燭殘年,她已很難有效地控製局勢,客觀上看,李唐複辟的時機已經成熟。狄仁傑大力推薦的宰相張柬之果然沒有辜負狄仁傑的期望,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張柬之毅然決定起事,僅僅用了半個時辰,政變就宣告勝利。


    取得勝利後的張柬之,手裏提著武則天所寵愛的兩個麵首——張昌宗、張易之的人頭來見武則天,此時,武則天已經無力迴天了。


    不知當時的武則天,在盯著張柬之發呆的時侯,有沒有想起來張柬之的推薦人狄仁傑來。


    其實,武則天想起想不起狄仁傑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不久之後,唐中宗又要登上皇帝寶座,李氏將重掌乾坤。等這一切塵埃落定之時,狄仁傑生前所作的安排也被鄭重表彰。狄仁傑先是被追封為司空,後又被追封為梁國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至於狄仁傑是否神探,這點毋庸置疑。他擔當大理丞(最高法院院長,親自審案)期間,他曾創造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記錄: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到一萬七千人,但是卻沒有一人喊冤。一時間,狄仁傑成為世人推崇的神探!而且他的複活比較奇怪,是直接在某個有點胖胖的可愛演員身上進行了靈魂蘇醒。以至於把公孫厲嚇了一跳,急忙喊來妻子陳燕一起瞻仰神探先生。


    第三十九章 雲集


    這時的鹹陽很是熱鬧,西北因為被秦軍平定,各地先後蘇醒的神將和傳承者都來到鹹陽碰機會。隻是各地地盤都已經爭搶完畢,對於他們秦國並不是很需求,此時隻是將他們養在鹹陽,讓他們自行發展。


    被限製了自由的神將們聽聞有晉周兩國的使者將要來到鹹陽,一個個內心火熱,準備抱上晉周兩國使者的腿,跟著他們離開秦國。


    原來公孫策的府邸,現在的興平侯府。


    狄仁傑笑嗬嗬的當了一會模特,陳燕嘖嘖稱奇的看完後就走了,留下兩人討論正事。


    “這是公孫恩將軍托我轉交興平君的書信。”狄仁傑掏出一封信交給公孫厲,他一邊也在慶幸,慶幸那日公孫恩的運氣。


    當時周軍和王翦對峙,對其餘數座軍營發動猛攻,先後拔除。被捆成粽子的公孫恩自然也被發現,雖然穿著秦國將軍製式鎧甲,但被捆的狀態讓劉冕起了興趣,又見公孫恩是現代人,心中惻隱,就沒有當場斬殺。


    公孫恩雖然嘴硬,死活沒說一個字。但還是有秦軍投降的天兵將他的信息說了出來,劉仁軌如獲至寶,讓孫兒劉冕運送公孫恩去神都洛陽,多次囑咐劉冕好生招待公孫恩,最好能成為朋友。


    聽到侄兒的信息,公孫厲手一抖,微顫顫接過信一看,果然是自己侄兒潦草的自己,錯字別字充斥滿篇,字裏行間的意思就是說女皇武則天很器重他,封他做千牛衛中郎將。


    一個個跳躍的字符,似乎洋溢著公孫恩的喜悅。感受到這種喜悅,公孫厲一張嚴肅的臉也開始露出笑容,這讓狄仁傑暗自鬆了一口氣。


    “這小子命真大,感謝女皇陛下不殺之恩。不知狄大人來找我公孫厲何事?我這個諫議大夫隻是虛銜,掛在郎中令那裏出工不出力。屬於白拿國家俸祿的那種閑散人員,不過狄大人有需要,我公孫厲力所能及之事,絕不推辭!”


    公孫厲說的很豪爽,但這也是無奈。自己的侄兒就在人家手裏,他又很珍惜公孫恩的小命,隻能受製於人。


    “嗬嗬,興平君言重了。我狄懷英前來拜訪興平君,隻是為了轉交公孫恩將軍的家信,並無他事。”狄仁傑摸著胡須,一臉和煦的微笑。他很滿意公孫厲的上道,但他也知道,公孫厲的身份隻是人質,並無多少實權。


    “武周對我侄兒有不殺之恩,我公孫家必不相忘!”公孫厲低頭略微思考,說出了自己的承諾。


    “這是公孫恩將軍自己有本事,女皇陛下知人善用,絕不會埋沒任何有才能的人。”狄仁傑說的話,一語雙關。


    公孫厲隻當是場麵話,並不較真。


    此時的鹹陽東城的市集酒館裏冒出了很多的人,他們相互在討論著對晉周使者的看法,一個個信心滿麵。


    “知道晉國的使者長孫晟麽?他可是真正的文武雙全!”一些人在酒桌上賣弄自己的才識,將長孫晟和狄仁傑進行對比,吵得很是熱鬧,熱鬧的另一重意思就是亂。


    也有些安靜飲酒的酒客,看著免費的現場劇,有思索那些吵論酒客言辭間信息的,也有獨自思索心事的。


    被他們討論的長孫晟確實很有本事,如果活的長一些,李淵隻能夾-緊尾巴,乖乖給楊廣當馬夫。


    長孫晟,(551—609年),字季晟,神都洛陽人,是隋朝著名軍事將領。長孫晟少年時可以說是:“性通敏,略涉書記,善彈工射,矯捷過人”


    北周時崇尚武功,貴族子弟交遊皆以武藝相誇相敬,每次共同馳射,同輩皆在長孫晟之下。長孫晟十八歲時為司衛上士。起初沒有名氣,別人也不知其才能,唯楊堅一見,深讚其異才,攜其手並對人說:“長孫郎武藝逸群,適與其言,又多奇略。後之名將,非此子邪?”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突厥首領沙缽略可汗求婚於北周,周宣帝以趙王宇文招之女許之。娉娶時,北周與沙缽略可汗各自炫耀本土能事,並精選驍勇之士充為使者。


    因此長孫晟被派遣為使者,做汝南公宇文神慶的副手,送千金公主至沙缽略可汗處。北周曾先後派數十名倒使者前往,但沙缽略可汗多輕視不禮,卻獨喜愛長孫晟,可能是長孫晟很帥,談吐不凡,又很有本事。


    對於這樣類似與周瑜的人,沒有人會不喜歡。這位突厥可汗常與長孫晟遊獵,以至長孫晟留住其處竟達一年之久。


    一次出遊,遇二雕飛而爭肉,沙缽略可汗給長孫晟兩枝箭,並說:“請射取之”。長孫晟馳馬而奔,正遇雙雕相疊,遂一箭而貫雙雕。沙缽略可汗大喜,命諸子弟貴人皆與長孫晟親近,學習其射箭的本事。


    當時沙缽略可汗之弟處羅侯甚得眾心,結果遭到沙缽略可汗的猜忌,處羅侯便暗中托心腹之人與長孫晟結盟。從此,長孫晟在突厥乘遊獵之機,察知突厥山川形勢及部眾強弱。


    長孫晟歸來後,楊堅已為北周丞相,長孫晟便將突厥的情況詳細地告訴了楊堅,楊堅聞後大喜,遂將長孫晟遷為奉車都尉。


    其後楊堅代北周立隋國,突厥可汗認為這是叛逆,要替妻子所在的北周皇室討公道,實際上是乘著北周政權更替,內部不穩之際想撈一筆。於是長孫晟再度出使突厥,說服突厥可汗,並代表楊堅,將北周的公主收為楊堅義女。


    其後長孫晟根據自己對突厥的了解,不斷在突厥內部製造矛盾,讓突厥陷入內亂。采取驅狼吞虎的計略,讓威脅隋朝北方的突厥無力南下,始終在草原上相互絞殺。長孫晟努力平衡著草原上的勢力,給隋軍調集大軍渡江滅陳奠定了基礎。


    長孫晟是個大帥哥,和楊廣這個超級帥哥關係很好。楊廣繼位後對他很是信任,長孫晟對楊廣的勸諫,楊廣還是能聽得進去的。後來長孫晟在大業五年病死,楊廣大業十一年出塞北巡,被突厥可汗包圍在雁門郡。


    當時楊廣就感歎,如果長孫晟還健在,突厥人肯定沒膽子也沒能力南下將他包圍,他也不會丟這麽大的臉麵。這一點和曹操赤壁之後哭郭嘉;苻堅淝水之戰之後感歎王猛很是類似。


    楊廣是很愛麵子的一個人,這點不需要論證。


    值得一說的是,李世民就在救援楊廣被困雁門這一戰裏,嶄露頭角。雖然這一戰也沒怎麽打起來,但李世民還是被楊廣注意到了。比起楊廣對李建成的注意程度來說,李世民就是一個醬油眾,從楊廣麵前隻留了一個印象,然後就消失了。


    長孫晟出身顯赫,是鮮卑北魏皇族拓跋氏支係,後改成長孫氏。


    長孫晟大兒子長孫無乃,字行布。也多謀略,有父風。楊廣弟弟漢王楊諒起兵,長孫無乃與楊諒交好,奉楊諒之命鎮守太原城,也就是楊諒的老巢。楊諒一走,忠心大隋的他下令關閉城門拒楊諒入城,楊諒大怒,攻破太原城殺死了長孫無乃。


    次子長孫無傲,字安業。以兄功授鷹揚郎將,是個籍籍無名之輩,沒什麽好說的。


    三子長孫無憲,字安業。曾在父親過世後,繼承家業,將長孫無忌兄妹及其母趕出家門。貞觀元年為左監門將軍,後造反,因皇後長孫無垢求情而判流放。可見李世民是很愛長孫無垢的,謀反可是最重的罪,沒有處罰皇後已經很難得了,還聽了皇後的請求,居然放了長孫無憲一命!


    少子長孫無忌為唐朝貞觀名臣。長孫晟的女兒嫁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後,立其為皇後,她就是曆史上著名的長孫皇後,為中國婦女的傑出代表。因此在唐貞觀朝,長孫晟被追贈為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諡曰獻。


    一箭雙雕說的不僅僅是長孫晟的超凡箭術,也指他的謀略。為患神州千年的北方遊牧民族,在他手裏胡蘿卜的指揮下,相互廝殺,無力南寇神州。偶爾他手中的大棒也會敲到遊牧民族的腦殼上,在他有生之年,隋國北邊是最安穩的。


    以一人之力,保神州安寧,古往今來也就那麽一些人。隻有長孫晟消耗最少的國力,取的了最大的效果。這是其他人難以企及的,似乎讀過的書中,沒有人能超過他。


    長孫晟對神州有守護之功,複活後的實力自然會更強。這個強,就和公孫策、贏蕩的強一樣,是軀體上的極限強化,以及飄渺的氣運加持。


    酒肆裏還在吵鬧,長孫晟的信息不斷的傳播,不知道的人紛紛感歎,表示以前怎麽沒有聽說過這麽個牛人。


    市集酒肆裏聚集了這麽多的傳承者、神將,還有獲得天兵傳承的士。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平常他們都宅在家裏,吃著大秦的供養,很少出門。現在都跳了出來,對治安很不利,於是負責鹹陽治安的中尉軍調入城中加強巡守,並加大各處緊要之處的防禦力度,比如公孫厲的府邸。


    鹹陽中尉是王翦之子王賁,對於城中巡哨這種小事他交給了自己的兒子王離,自己去宮中尋秦王議事去了。


    王離一副青年人模樣,帶著數名鐵鷹銳士來到了酒肆。熱鬧的酒肆因為鐵鷹銳士冰冷的目光而陷入寂靜,對此王離隻是笑笑。輕蔑的掃了一眼這些白吃白喝不出力的米蟲,徑自上了二樓。


    秦國一切都歸國有,酒肆也是如此。這個酒肆建設的很大,但現在依舊有些擁擠。雖然二樓空闊,可都是隻有不更軍爵才能上去的。


    見到王離離開,酒肆再次進入熱鬧狀態。隻有幾撥人不動聲色間用暗號溝通完畢,靜等王離下樓。


    第四十章 亂


    午間,狄仁傑與隨從留在興平侯府,並沒有去大秦郎中令李信給他們安排府邸。讓公孫厲詫異的他看到了李元芳這個虛構人物!他讀書不多,但是知道,李元芳這個人物是虛構的!


    連忙邀請李元芳一起用飯,李元芳帥氣而又冷酷的麵容在狄仁傑點頭的時候融化,遂與公孫厲等人一起用飯。


    李元芳的出現,狄仁傑是清楚的。這個李元芳完全由信仰之力塑造的,他在所有人眼中的形象是什麽,那麽李元芳的形象性格就是什麽。對此,狄仁傑隻有高興,畢竟李元芳的武藝可是很高的。


    狄仁傑知道李元芳的來曆,女皇陛下自然也是知道,順理成章的冊封李元芳為檢校千牛衛大將軍。正三品的官職,專門擔當狄仁傑的衛隊長。值得一說的是,帶著‘檢校’二字的官職,都是皇帝私人任命,隻是一種虛職,是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征。


    酒肆中,王離默默喝酒,和往日一樣,隻是喝了三分醉就起身下樓。他踩著木質樓梯發出的聲音再次讓一樓大堂陷入寂靜,下了樓梯,王離抿嘴淺笑。


    “小將軍,晉國使者長孫晟進了東門,正朝這裏駛來。”一名城門小吏小跑過來,輕聲說道。


    “責令各部。加強警戒!鹹陽城中,難保沒有刺客出沒!”王離沉聲說罷,帶著鐵鷹銳士出了酒肆,酒精讓他渾身暖融融,冰涼的風吹到臉上,格外的舒爽。


    嘈亂的酒肆中,先後幾撥人站了起來,並相互發現了對方,瞬間眼神交流中,他們就確定了相互可以成為臨時盟友。一個個搖搖晃晃,一身酒氣出了酒肆。


    王離帶著兩名鐵鷹銳士突然發現自己麵前多了一群人,從這幫人眼眸中的堅毅讓他知道,這不是故意。兩名鐵鷹銳士也緩緩拔出了長劍,護在王離左右。


    一切都在無聲間爆發,穿著各色衣物的刺客手持短劍短刀就將王離三人堵了起來,亂刀揮砍,兩名銳士持盾相互掩護,王離提劍揮砍,無人能近身。


    “有刺客!”酒肆中有傳承者大唿一聲,眨眼就被身旁的酒客一刀抹喉,接著就被按倒在地,消失在了酒肆的喧囂聲中。


    “有刺客!”更多的傳承者拔劍而起,和相熟的朋友背靠背,與陌生的酒客對峙起來。隻有那麽寥寥數人不為所動,端著酒碗,悶頭喝酒。更有坐在酒肆邊上的黑袍青年,望著酒肆外不遠的戰局,一臉笑意。


    “少將軍遇刺,速速救援!”巡哨的中尉軍經過酒肆附近,帶隊屯將高唿一聲,拔劍殺來。


    “殺!殺光他們!”王離渾身浴血,有刺客的,也有自己的。


    他與兩名銳士被擠在狹小的範圍內,隻能拚命的攻擊,用最簡單的招式,運用本能戰鬥。高超的武技,此時也是多餘。從刺殺開始不到一分鍾,王離三人就被刺客淹沒。


    “少將軍?”刺客被殺完,五十來具屍體躺在地上,王離被中尉軍從屍堆裏刨出來。兩名銳士已經戰死,臨死用自己的身軀將王離護在身下,使得王離幸免。


    僥幸撿了一條小命,王離此時的狀態也不是很好,渾身甲胄已經成了洞洞裝,血液噴濺。


    王離被扶起,坐在地上,他看到兩名銳士身死,比自己受傷還要來的憤怒,又看來了兩隊中尉軍,心中有了底氣,指著酒肆竭聲說道:“其中還有刺客餘黨,都抓了,押迴軍營!”


    他記仇,記恨酒肆裏的酒客坐視不理,才使得自己險些身死。更重要的就是,王家少了兩名鐵鷹銳士!


    “若有反抗,格殺勿論!”王離說罷,腦袋一垂,這把來援的屯將嚇得不輕,趕緊探了一下王離鼻息。


    “少將軍無礙,將這些亂黨扣迴軍營,不可走脫一個!”這屯將將王離背在身上,對其餘屯將說道。


    “殺!落到秦軍手裏,還能有活路麽!”酒肆中傳出一聲大吼,甩出一張大桌,將門口正要湧進來的秦軍砸翻一地。


    “對,殺個痛快!”酒肆中此時人心惶惶,有清醒的人知道,喊話的是個托,但他能跳出來製止麽?剛才酒肆中一連串被抹殺的人,還少麽?


    “將酒肆堵住,不可走脫一人!”秦軍屯將大聲唿喊,酒肆內的酒客明顯要比外麵的秦軍多不少,如果真的亂鬥起來,到時候不知道會有多少刺客乘機溜走。


    “殺出去,秦軍的弩兵馬上就到!”一個壯漢大吼一聲,帶著同桌的酒客殺了出去。不少想通這一點的也是拔劍相隨,他們被堵在酒肆,弩兵來了之後要麽都戰死,要麽都被擒拿。就算洗清嫌疑,也不會有好果子吃!


    “殺出去,興許還有一條活路!”也有無辜者,對著自己的夥伴說完,端起酒碗,一飲而盡,酒碗摔碎在地。


    “聽大哥,秦軍殘暴。到時候屈打成招,一個咬一個,誰都沒法幸免!”他手下弟兄響應,周圍酒客聽了也是這個理,加上喝了酒,一個個膽子比熊的還大,紛紛殺了出去。


    秦王嬴蕩正與臣子討論聯盟問題,文臣派係傾向於大周,這是合則兩利的事情。而武人一致認為應該奉行以往的經典國策‘遠交近攻’,先把洛陽一帶占了再說。主張就是和晉國聯盟,並扯出兩國同宗共祖的典故。


    “大王,末將認為就是要與大周聯盟,潼關也必須握在我們大秦手中!”王賁說道,他的意思還是和周軍戰鬥,自己父親一時大意被周軍夜襲成功,這是恥辱,必須要拿周軍的血液來洗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兵家大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塔zZ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塔zZ並收藏兵家大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