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要讓我兒子當王,讓他享受千古榮耀!我要讓所有跟隨我的人,揚名立世,子孫繁茂!”聽著公孫策經曆殺伐後,宣泄內心的壓抑,將他的勃勃野心傾訴。
馬成他沉默了,手裏的長槍收了迴去。
公孫策還以為是他改變了心意,要跟自己混。這一刻的公孫策精神很不穩定,慘烈的殺伐中,他接連遭遇險境,內心的壓力極大,他需要宣泄,他想向自己的好友傾訴,渴求獲得他的理解。希望兩個人一起,為了心中的理想而拚搏。
“我們兄弟聯手打天下,一起稱王!一起稱霸!好不好?”公孫策懇求馬成。
馬成隻是搖頭不語,他也有自己的夢想,他也不甘人下。隻是他知道含蓄,深深隱藏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份野望。
公孫策仰天一歎:“人心,總是不知道滿足!天下間比我強的人很多,你連我都比不上,怎麽有資格參與到這個遊戲之中呢?”
“不要耍你的強脾氣,效忠涼國有什麽好處?你現在隻是一個小小的校尉,要不你來秦國吧!”
“你省省吧,宋都督對我有救命之恩,我當以性命相報!”馬成說完,示意身後涼軍後撤,其後他緩緩而退,公孫要邁步追他,他一槍抖出,鋒利的槍刃劃破了公孫策的束甲帶。
“惡魔?我一沒強搶民婦,二沒縱兵燒殺。我恪守心中的理念,在你眼中卻是惡魔?”公孫策語氣落寞,轉身帶著秦軍離開。
宋配等人看著秦軍打掃戰場,無奈歎息。因為公孫策將涼軍陣亡的重甲悉數扒光,將地上的弩箭收集完畢後就帶著傷兵迴城。這一戰之後,公孫策就會有重甲天兵,這對涼軍來說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涼軍自然不願意,可看到戈兵和弩兵組成的戰陣,時刻待戰。已經失去了殺手鐧的宋配不想白白折損麾下士卒,他麾下戰將也都膽寒,對公孫策產生了畏懼心理。
隨後夏軍趕到,涼軍後撤。公孫策堅守華亭,與西夏軍隊開始了對峙。
同時董卓的八千平西軍武裝完畢,押運著鹹陽給公孫策的物資補充後,出發了。郭亮與劉威隨行,還有公孫策手下的薑鵬、李子祁兩位曲將。
至於鹹陽公孫府邸,因為安夢的到來,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氣氛中。
第五十六章 韓遂擋路
卻說宋配引軍殺赴天水郡,破壞那裏秦軍整合資源的步驟。留下李思諫帶著一萬西夏精銳堵在華亭城外,防止公孫策攻抄涼軍腹背。
在麵對如狼似虎的秦軍麵前,李思諫同意了涼軍的提議。並與涼軍聯合向其他勢力發出聯盟信息,企圖共抗大秦。
九月初七,董卓率部抵達衝信縣城,決定夜襲駐紮在華亭外的西夏軍隊。隨即輕裝趕赴,並派出郭亮與華雄,悄悄趕赴華亭。
“主公,郭亮來了。”已是半夜,公孫策正在獨酌,聽到楚萌萌興奮的聲音。
“大哥!”門被拉開,郭亮一臉風塵。
“發生了什麽事?怎麽來的這麽晚?劉威呢?”公孫策預定郭亮三日內迴返,沒想到郭亮這一去一返將近十日。他自然憂心忡忡,還以為出了什麽意外。
“這事說起來複雜,小弟到了鹹陽,家中一切安好,本想當日就迴來。卻被鹹陽令李斯招去詢問大哥一路戰事,後來董卓投秦……”
郭亮事無巨細,將鹹陽經曆全部說出,聽的公孫策和楚萌萌有點難以相信。
“董卓不記前仇,我自然不會去找他的麻煩。如果他對你不錯,你就認他這個義父。這事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有好處!”公孫策見郭亮言辭之間很尊重董卓,知道郭亮對董卓有好感,反正這件事他也持讚同態度。
“知道了,大哥!”郭亮得了公孫策親口允諾,心裏也是鬆了一口氣。要知道他接連接受董卓及西涼諸將的好處,等於拿了訂金。如果公孫策這裏反對,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麽去麵對西涼諸將。
“董卓今夜將會對城外西夏軍發動夜襲,他遣我過來,就是希望大哥在他襲擊西夏軍營時,加把力氣,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至於今夜夜襲的計劃,很有操作性!不過先後順序要調換一下,西夏軍一直在防範我,由我先發動夜襲。這樣會解除他們的警惕,再由董卓一部發動夜襲,必能收到奇效!”
這段時間公孫策和城外西夏軍對峙,想來想去唯一能破敵的方法就是夜襲。不過李思諫夜間守備能力很強,而且紮營極為精妙,外圍防禦工事極強,且環環相扣。不是他短時間能攻破的,短時間內無法殺進大營,夜襲也就失去了意義。
當夜董卓率軍繞到西夏軍背後,正要發動襲擊時,鬼將李進帶著公孫策等人的信函找到了他。
董卓看完幾人的信件,想了想,隨即大笑。
隻是告訴李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否則會極大的影響軍心士氣!這一仗是平西軍組建以來的第一戰,必須經曆一場血戰,才能打好平西軍的底子!”
董卓先行夜襲的計劃不會改變,李進隻得拿了董卓的信函去找公孫策。
西夏大營內,李思諫得到斥候報告,說是華亭內秦軍出城,一路摸向自己大營。
李思諫調兵遣將,在營寨外埋伏,布成一張漁網,靜等公孫策率部來投。
等公孫策將要投入西夏軍組成的大網前,李進恰好到達,將董卓書信交給公孫策。公孫策一看,也是大笑,當即命令部隊組成戰陣,向前趕赴。
“殺!”黑夜視線受阻,埋伏的夏軍看到秦軍大隊人馬進入伏擊圈子,頓時高喝殺喊聲,密密麻麻向公孫策衝殺過來!
等待他們的是什麽?是戈盾兵!西夏軍猛地撲過來,見秦兵沒有驚慌潰散,很是不解,依舊是一頭撲向秦軍,不想被一層盾牆堵住,其後大盾後麵的戈兵持戈鑿擊,夏軍攻勢受阻,前進不得,紛紛後退,在和黑夜裏和秦軍對峙。
戈盾兵組成的戰線可謂犀利,盾牆前進,戈兵跟進,亂戈橫掃開路。不多時早有準備的西夏軍扛著一根根原木撞了過來,盾陣被破,兩軍絞殺在一起。
“宋配那個矮子猜的不錯,公孫策果然會布置戈盾兵!”李思諫立在寨中,不斷聽著斥候報告的信息,撫須大笑。
“報!王上,後營有大隊秦軍殺來,不知來敵多少!我部兵少,苦戰堅守。還請王上速派援軍!”一名校尉慌慌張張跑進大帳,聽到消息的李思諫猛地站起,隨後就聽到了後營飄來的殺喊聲。
一把抄起桌上戰刀,李思諫出了大帳,就見後營火光衝天,恍如明晝。紅彤彤的火光下,李思諫的臉色卻是那麽的蒼白,宛如皓月一般的蒼白。
“殺!”火光下,一夥打著平西將軍旗號的秦軍出現,不斷追殺從後營敗退的西夏軍卒。
董卓一身黃金山文甲,披著暗紫色披風,身旁戰將環列。他持刀指著李思諫大喝道:“敵將在那裏!諸將隨我殺!”
“殺!”西涼諸將聞令,個個爭先,甩掉董卓,直撲李思諫而來。
李思諫如遭雷劈,腦海一片空白,身旁親近將領拉著李思諫就跑。還有親兵組成戰陣,原地堅守,為李思諫的撤離爭取時間。
“隴西李蒙在此!賊將休逃!”
“武威張繡來也!賊將納命來!”
火光下,李蒙和張繡兩人俱是青年麵相,一身白甲,各帶親兵並列殺向李思諫。
“董越、董璜,護在老夫身旁何用?”董卓轉身對身後兩名青年武將嗬斥道:“速去殺敵,不可墮了我董家威風!”
“喏!”二董相互看一眼,各帶親兵朝不斷移動的李思諫殺去。
董璜是董卓哥哥的兒子,統兵能力不是很高;董越則是董卓的族子,能力不凡。
“主公,牛輔、段煨現已擊破夏軍右寨!”突然夏軍右寨大亂,火光衝天。幾乎同時,夏軍左宅被胡軫、楊定攻破。
“傳令諸軍,奮勇前進,追殺敵軍。不可貪圖財物,延誤軍機!”董卓知道這一仗已經沒有懸念了,隨即下令。
一群飛熊親衛紛紛離去,向西涼各將宣傳董卓軍令。
“撤!”與公孫策一部正殺的難舍難分的一名西夏將領見軍營起火,喊殺聲喧囂震天。急忙撤兵,打算要去守衛軍營,將李思諫救出來。
“去死!”火光下,公孫策伸腳勾起一支短矛,對著那名西夏將領背影投去。兩人相距三四十米,那名敵將不知身後情況,被這飛速射來的一矛射穿背胸,釘死在前方一顆枯樹上。
“放箭!”公孫策見和西夏軍拉開距離,正是上好的箭靶,不可錯失機會。黑夜裏弩箭破空聲連響,西夏軍成片倒地,死傷遍地。
“殺!”郭亮手持馬槊,跟著符騎縱馬奔馳,手中馬槊接連甩擊,夏軍被他接二連三擊殺。也有夏軍成群殺向郭亮,不想手執大刀的華雄邁著步子衝過來,兩三下,這群夏軍就成了一地殘屍。
“小主公武藝精熟,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華雄已經知道公孫策不反對郭亮成為董卓嗣子,所以改口就叫郭亮小主公。
“我也感覺到了,就連大哥他也處在這種狀態,遲遲無法找到突破的門徑。”郭亮下馬,這一戰已經贏了,他看到公孫策已經和董卓匯合,西夏帥旗被砍倒。
兩人交談間,全軍爆發出山唿海嘯的呐喊,原來是李思諫被張繡斬殺。
當夜統計傷亡,打理戰場,第二日董卓留胡軫、楊定率一千秦軍防守華亭,他與公孫策合軍朝天水殺去。
兩人聯合後,秦軍兵力高大一萬四千人。董卓用兵老道,公孫策與西涼諸將又是豪勇異常,一路西征,接連破敵,無人能擋。
當然了,這也和涼軍將精銳都調往天水也是有很大關聯的。
最後在天水郡秦安縣隴城古鎮,秦軍止步了。因為這裏出現了董卓的老朋友——韓遂。
韓遂,字文約,金城(治今甘肅永靖西北)人。漢末群雄之一。初以儒名聞於涼州,為當地名士。後被被羌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等叛軍劫持並推舉為首領,以誅宦官為名舉兵造反,聚眾十萬,先後擊敗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名將,後受朝廷招安,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餘年。
他曾與扶風人馬騰結為異姓兄弟,後因和馬騰因地盤劃分問題反目,二人關係破裂。同時也就是這一次,韓遂率兵屠了馬騰一家!不過沒有屠幹淨,不然兩人就真的成了死敵。
後來袁、曹相爭之際,馬騰、韓遂被鍾繇說服,依附於曹操。馬騰厭倦了西北的動亂,主動接受曹操邀請,從而入京,留其子馬超統領部隊。後來曹操西征漢中張魯,西涼眾將認為這是曹操詭計,想要名為打張魯,實則是為了解決他們西涼各將。
於是馬超推舉韓遂為首領,聯合西涼各將起兵反叛曹操,最終西涼聯軍在渭水為曹操所敗,韓遂逃奔涼州,後又被夏侯淵所敗,病死,死時已七十餘歲。
韓遂身率西涼八部,本在金城以南遊蕩。不久前他聽取了宋配的建議,準備聯手抗秦。還主動投靠北涼,被北涼拜為鎮西將軍,與宋配一起攻略天水郡的秦軍。
天水郡此時戰火紛飛,就這隴城古鎮就有三股勢力盤踞,極為混亂,卻有著難得的平安。
這三部實力都是不弱,隻是不敢打破現有的平衡,相互牽製才使得這裏成為一片平安樂土。
第五十七章 神威天將軍
秦安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字叫做成紀。
據史書記載,人類始祖伏羲、女媧就出生在這裏,素有“羲裏媧鄉”之稱。成紀曆史上就是古“絲綢之路”的要衝,三國時期的街亭戰場就在縣內隴城一帶。這裏名人輩出,飛將軍李廣,前秦王苻堅,詩仙李白都是成紀人。
上麵這些人物隻是人臣,下麵要說的可成紀出動龐然大物——成紀李氏。
成紀是神州第一大姓李氏的發祥地。成紀李氏的苗裔在曆史上有皇帝25人、宰相29人、大將軍52人、王公侯510多人,有較大影響的文學家、詩人、畫家、音樂家20多位,太守、刺史、知府、進士、舉人等不勝枚舉。成紀李氏苗裔被正史立傳者有600多人。
原先全球六七十億人,其中姓李的就有一億出頭!可以想象這是多麽的龐大的一股力量!可以想象神州複活的李姓英靈,會有多麽的多!
這股力量聚合起來,足可以傲世任何一個朝代。如果再和李唐結成一體,試問天下,誰人能擋?
李氏的發源可以從李廣的七世祖李崇說起,李崇於先秦時曾任隴西郡守,李氏開始與隴上結緣。李崇的孫子李信為秦大將軍,封隴西侯,據傳李信曾居成紀,死後亦葬成紀。李信之後,李廣的父親李尚為成紀令,李廣就出生在成紀。
而且從李廣父親李尚以來,李廣的家族就以成紀為根據地,迅速繁盛壯大,到南北朝時,已成為舉國望族。所謂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李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分支眾多。
趙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僅次於隴西李氏。趙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趙郡郡治在今河北趙縣,初後魏時置郡。趙郡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璣的次子李牧。李璣是隴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戰國時有名的武將,為趙國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趙郡柏人(今邢台隆堯),為趙郡李氏的始祖。
似乎李牧的身份還有一種說法,是趙國宗室,贏姓,李氏。這個也是對的,因為書上有記載。某種意義上來說,李唐皇族和秦國公族流淌的是一樣的血液。
之前的隴城古鎮周圍盤踞的三股勢力,全是李氏家族的勢力,因為時代不同,才有各種紛爭。他們雖然內部爭鬥,麵對外敵卻是很團結。一支是李孝基三千並州軍魂,另一支是李敢兩千羽林軍魂,最後一支部隊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五千西涼軍魂。
原本隴城周圍是三支李氏部隊三雄爭霸,現在還是三雄爭霸。韓遂的西涼八部有兩萬出頭,在街亭立下軍營後,隻是和李氏部隊對峙;現在加上董卓公孫策的秦軍又成了三雄爭霸。
夜裏秦軍立下營寨,公孫策帶親騎探查四周地形。發現這一仗真心不好打,因為隴城處於交通要道,周圍全是險峻山嶺。
隴城處於三岔口之間,正中已經荒廢,李氏在西南道路上,於山坡與山路正中早早立下營寨,準備良久,各種守城物資豐沛,極難攻破;通向西北的道路,正好是古戰場街亭所在的之處,可以想象這裏有多險要。又有兵力比自己還要多的韓遂軍在扼守,是塊硬骨頭。
本來秦軍順著公路就可以直接打到成紀,誰能想到修建在山上的公路正在坍塌。不知道是質量的問題還是因為蘇醒的諸靈搞的鬼,於是秦軍才轉道隴城。沒想到這裏也是死胡同,被堵在這裏。
夜裏全軍舉行軍議,董卓與公孫策俱坐主位,其餘將領分立兩側。董卓身旁是李儒,公孫策身旁是楚萌萌。
“今日不僅公孫將軍探測了地形,本將也派人偵查了一番。從古至今兩千年,這裏並沒有多少變化。也就是說,這裏和我們生前的地形一樣,很難打!”
“形勢對我軍很是不利,李氏聯軍和韓遂可能早已結成聯盟。我們不進攻還好,一旦進攻一方,另一方必然從我軍身後殺出!”董卓也是頭疼,公孫策也很頭疼。
兩個人頭疼的原因之一就是現在被困在這裏,卻沒有好的辦法可以跳出這個困境。第二個原因就是兩人的目標出現了分歧,董卓的目標就是打通通往天水郡的道路,主張攻克李氏營寨;公孫策則是想攻破韓遂,沿街亭古道向西挺進。
現在秦軍不能分散,分散後對誰都沒好處。公孫策明白,他和董卓必須要有一個人放棄自己的堅持。這裏董卓軍職比自己高,實力比自己強。分散後實力弱的自己,最是吃虧。
這一場軍議董卓需要公孫策表態支持他,但公孫策沒有當場表示分兵,就已經是最大的支持了。顯然這個結果董卓是不滿意的,夜裏派李儒前去拜訪楚萌萌。
“我家主公知道董公所慮之事,在當麵之敵未破之前,我橫野軍絕不與平西軍分兵!還請先生迴去告知董公,請安心等待。明日天明,我家主公必給董公一個答複。”
“公孫將軍是信義之人,李某今夜也能睡個安穩覺了。李某就不再叨擾楚先生了,就此告辭。”李儒離開後,楚萌萌收拾了一下儀容,徑自去找公孫策。
公孫策大帳內,彌漫著一股酒氣,楚萌萌未至,就在帳外聞到,不由暗自皺眉。帳外值守的衛士正要進去通報,楚萌萌伸手製止。
馬成他沉默了,手裏的長槍收了迴去。
公孫策還以為是他改變了心意,要跟自己混。這一刻的公孫策精神很不穩定,慘烈的殺伐中,他接連遭遇險境,內心的壓力極大,他需要宣泄,他想向自己的好友傾訴,渴求獲得他的理解。希望兩個人一起,為了心中的理想而拚搏。
“我們兄弟聯手打天下,一起稱王!一起稱霸!好不好?”公孫策懇求馬成。
馬成隻是搖頭不語,他也有自己的夢想,他也不甘人下。隻是他知道含蓄,深深隱藏自己內心深處的那份野望。
公孫策仰天一歎:“人心,總是不知道滿足!天下間比我強的人很多,你連我都比不上,怎麽有資格參與到這個遊戲之中呢?”
“不要耍你的強脾氣,效忠涼國有什麽好處?你現在隻是一個小小的校尉,要不你來秦國吧!”
“你省省吧,宋都督對我有救命之恩,我當以性命相報!”馬成說完,示意身後涼軍後撤,其後他緩緩而退,公孫要邁步追他,他一槍抖出,鋒利的槍刃劃破了公孫策的束甲帶。
“惡魔?我一沒強搶民婦,二沒縱兵燒殺。我恪守心中的理念,在你眼中卻是惡魔?”公孫策語氣落寞,轉身帶著秦軍離開。
宋配等人看著秦軍打掃戰場,無奈歎息。因為公孫策將涼軍陣亡的重甲悉數扒光,將地上的弩箭收集完畢後就帶著傷兵迴城。這一戰之後,公孫策就會有重甲天兵,這對涼軍來說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涼軍自然不願意,可看到戈兵和弩兵組成的戰陣,時刻待戰。已經失去了殺手鐧的宋配不想白白折損麾下士卒,他麾下戰將也都膽寒,對公孫策產生了畏懼心理。
隨後夏軍趕到,涼軍後撤。公孫策堅守華亭,與西夏軍隊開始了對峙。
同時董卓的八千平西軍武裝完畢,押運著鹹陽給公孫策的物資補充後,出發了。郭亮與劉威隨行,還有公孫策手下的薑鵬、李子祁兩位曲將。
至於鹹陽公孫府邸,因為安夢的到來,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氣氛中。
第五十六章 韓遂擋路
卻說宋配引軍殺赴天水郡,破壞那裏秦軍整合資源的步驟。留下李思諫帶著一萬西夏精銳堵在華亭城外,防止公孫策攻抄涼軍腹背。
在麵對如狼似虎的秦軍麵前,李思諫同意了涼軍的提議。並與涼軍聯合向其他勢力發出聯盟信息,企圖共抗大秦。
九月初七,董卓率部抵達衝信縣城,決定夜襲駐紮在華亭外的西夏軍隊。隨即輕裝趕赴,並派出郭亮與華雄,悄悄趕赴華亭。
“主公,郭亮來了。”已是半夜,公孫策正在獨酌,聽到楚萌萌興奮的聲音。
“大哥!”門被拉開,郭亮一臉風塵。
“發生了什麽事?怎麽來的這麽晚?劉威呢?”公孫策預定郭亮三日內迴返,沒想到郭亮這一去一返將近十日。他自然憂心忡忡,還以為出了什麽意外。
“這事說起來複雜,小弟到了鹹陽,家中一切安好,本想當日就迴來。卻被鹹陽令李斯招去詢問大哥一路戰事,後來董卓投秦……”
郭亮事無巨細,將鹹陽經曆全部說出,聽的公孫策和楚萌萌有點難以相信。
“董卓不記前仇,我自然不會去找他的麻煩。如果他對你不錯,你就認他這個義父。這事對你對我,對大家都有好處!”公孫策見郭亮言辭之間很尊重董卓,知道郭亮對董卓有好感,反正這件事他也持讚同態度。
“知道了,大哥!”郭亮得了公孫策親口允諾,心裏也是鬆了一口氣。要知道他接連接受董卓及西涼諸將的好處,等於拿了訂金。如果公孫策這裏反對,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麽去麵對西涼諸將。
“董卓今夜將會對城外西夏軍發動夜襲,他遣我過來,就是希望大哥在他襲擊西夏軍營時,加把力氣,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
“至於今夜夜襲的計劃,很有操作性!不過先後順序要調換一下,西夏軍一直在防範我,由我先發動夜襲。這樣會解除他們的警惕,再由董卓一部發動夜襲,必能收到奇效!”
這段時間公孫策和城外西夏軍對峙,想來想去唯一能破敵的方法就是夜襲。不過李思諫夜間守備能力很強,而且紮營極為精妙,外圍防禦工事極強,且環環相扣。不是他短時間能攻破的,短時間內無法殺進大營,夜襲也就失去了意義。
當夜董卓率軍繞到西夏軍背後,正要發動襲擊時,鬼將李進帶著公孫策等人的信函找到了他。
董卓看完幾人的信件,想了想,隨即大笑。
隻是告訴李進:“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否則會極大的影響軍心士氣!這一仗是平西軍組建以來的第一戰,必須經曆一場血戰,才能打好平西軍的底子!”
董卓先行夜襲的計劃不會改變,李進隻得拿了董卓的信函去找公孫策。
西夏大營內,李思諫得到斥候報告,說是華亭內秦軍出城,一路摸向自己大營。
李思諫調兵遣將,在營寨外埋伏,布成一張漁網,靜等公孫策率部來投。
等公孫策將要投入西夏軍組成的大網前,李進恰好到達,將董卓書信交給公孫策。公孫策一看,也是大笑,當即命令部隊組成戰陣,向前趕赴。
“殺!”黑夜視線受阻,埋伏的夏軍看到秦軍大隊人馬進入伏擊圈子,頓時高喝殺喊聲,密密麻麻向公孫策衝殺過來!
等待他們的是什麽?是戈盾兵!西夏軍猛地撲過來,見秦兵沒有驚慌潰散,很是不解,依舊是一頭撲向秦軍,不想被一層盾牆堵住,其後大盾後麵的戈兵持戈鑿擊,夏軍攻勢受阻,前進不得,紛紛後退,在和黑夜裏和秦軍對峙。
戈盾兵組成的戰線可謂犀利,盾牆前進,戈兵跟進,亂戈橫掃開路。不多時早有準備的西夏軍扛著一根根原木撞了過來,盾陣被破,兩軍絞殺在一起。
“宋配那個矮子猜的不錯,公孫策果然會布置戈盾兵!”李思諫立在寨中,不斷聽著斥候報告的信息,撫須大笑。
“報!王上,後營有大隊秦軍殺來,不知來敵多少!我部兵少,苦戰堅守。還請王上速派援軍!”一名校尉慌慌張張跑進大帳,聽到消息的李思諫猛地站起,隨後就聽到了後營飄來的殺喊聲。
一把抄起桌上戰刀,李思諫出了大帳,就見後營火光衝天,恍如明晝。紅彤彤的火光下,李思諫的臉色卻是那麽的蒼白,宛如皓月一般的蒼白。
“殺!”火光下,一夥打著平西將軍旗號的秦軍出現,不斷追殺從後營敗退的西夏軍卒。
董卓一身黃金山文甲,披著暗紫色披風,身旁戰將環列。他持刀指著李思諫大喝道:“敵將在那裏!諸將隨我殺!”
“殺!”西涼諸將聞令,個個爭先,甩掉董卓,直撲李思諫而來。
李思諫如遭雷劈,腦海一片空白,身旁親近將領拉著李思諫就跑。還有親兵組成戰陣,原地堅守,為李思諫的撤離爭取時間。
“隴西李蒙在此!賊將休逃!”
“武威張繡來也!賊將納命來!”
火光下,李蒙和張繡兩人俱是青年麵相,一身白甲,各帶親兵並列殺向李思諫。
“董越、董璜,護在老夫身旁何用?”董卓轉身對身後兩名青年武將嗬斥道:“速去殺敵,不可墮了我董家威風!”
“喏!”二董相互看一眼,各帶親兵朝不斷移動的李思諫殺去。
董璜是董卓哥哥的兒子,統兵能力不是很高;董越則是董卓的族子,能力不凡。
“主公,牛輔、段煨現已擊破夏軍右寨!”突然夏軍右寨大亂,火光衝天。幾乎同時,夏軍左宅被胡軫、楊定攻破。
“傳令諸軍,奮勇前進,追殺敵軍。不可貪圖財物,延誤軍機!”董卓知道這一仗已經沒有懸念了,隨即下令。
一群飛熊親衛紛紛離去,向西涼各將宣傳董卓軍令。
“撤!”與公孫策一部正殺的難舍難分的一名西夏將領見軍營起火,喊殺聲喧囂震天。急忙撤兵,打算要去守衛軍營,將李思諫救出來。
“去死!”火光下,公孫策伸腳勾起一支短矛,對著那名西夏將領背影投去。兩人相距三四十米,那名敵將不知身後情況,被這飛速射來的一矛射穿背胸,釘死在前方一顆枯樹上。
“放箭!”公孫策見和西夏軍拉開距離,正是上好的箭靶,不可錯失機會。黑夜裏弩箭破空聲連響,西夏軍成片倒地,死傷遍地。
“殺!”郭亮手持馬槊,跟著符騎縱馬奔馳,手中馬槊接連甩擊,夏軍被他接二連三擊殺。也有夏軍成群殺向郭亮,不想手執大刀的華雄邁著步子衝過來,兩三下,這群夏軍就成了一地殘屍。
“小主公武藝精熟,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華雄已經知道公孫策不反對郭亮成為董卓嗣子,所以改口就叫郭亮小主公。
“我也感覺到了,就連大哥他也處在這種狀態,遲遲無法找到突破的門徑。”郭亮下馬,這一戰已經贏了,他看到公孫策已經和董卓匯合,西夏帥旗被砍倒。
兩人交談間,全軍爆發出山唿海嘯的呐喊,原來是李思諫被張繡斬殺。
當夜統計傷亡,打理戰場,第二日董卓留胡軫、楊定率一千秦軍防守華亭,他與公孫策合軍朝天水殺去。
兩人聯合後,秦軍兵力高大一萬四千人。董卓用兵老道,公孫策與西涼諸將又是豪勇異常,一路西征,接連破敵,無人能擋。
當然了,這也和涼軍將精銳都調往天水也是有很大關聯的。
最後在天水郡秦安縣隴城古鎮,秦軍止步了。因為這裏出現了董卓的老朋友——韓遂。
韓遂,字文約,金城(治今甘肅永靖西北)人。漢末群雄之一。初以儒名聞於涼州,為當地名士。後被被羌胡北宮伯玉、李文侯等叛軍劫持並推舉為首領,以誅宦官為名舉兵造反,聚眾十萬,先後擊敗皇甫嵩、張溫、董卓、孫堅等名將,後受朝廷招安,擁兵割據一方長達三十餘年。
他曾與扶風人馬騰結為異姓兄弟,後因和馬騰因地盤劃分問題反目,二人關係破裂。同時也就是這一次,韓遂率兵屠了馬騰一家!不過沒有屠幹淨,不然兩人就真的成了死敵。
後來袁、曹相爭之際,馬騰、韓遂被鍾繇說服,依附於曹操。馬騰厭倦了西北的動亂,主動接受曹操邀請,從而入京,留其子馬超統領部隊。後來曹操西征漢中張魯,西涼眾將認為這是曹操詭計,想要名為打張魯,實則是為了解決他們西涼各將。
於是馬超推舉韓遂為首領,聯合西涼各將起兵反叛曹操,最終西涼聯軍在渭水為曹操所敗,韓遂逃奔涼州,後又被夏侯淵所敗,病死,死時已七十餘歲。
韓遂身率西涼八部,本在金城以南遊蕩。不久前他聽取了宋配的建議,準備聯手抗秦。還主動投靠北涼,被北涼拜為鎮西將軍,與宋配一起攻略天水郡的秦軍。
天水郡此時戰火紛飛,就這隴城古鎮就有三股勢力盤踞,極為混亂,卻有著難得的平安。
這三部實力都是不弱,隻是不敢打破現有的平衡,相互牽製才使得這裏成為一片平安樂土。
第五十七章 神威天將軍
秦安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字叫做成紀。
據史書記載,人類始祖伏羲、女媧就出生在這裏,素有“羲裏媧鄉”之稱。成紀曆史上就是古“絲綢之路”的要衝,三國時期的街亭戰場就在縣內隴城一帶。這裏名人輩出,飛將軍李廣,前秦王苻堅,詩仙李白都是成紀人。
上麵這些人物隻是人臣,下麵要說的可成紀出動龐然大物——成紀李氏。
成紀是神州第一大姓李氏的發祥地。成紀李氏的苗裔在曆史上有皇帝25人、宰相29人、大將軍52人、王公侯510多人,有較大影響的文學家、詩人、畫家、音樂家20多位,太守、刺史、知府、進士、舉人等不勝枚舉。成紀李氏苗裔被正史立傳者有600多人。
原先全球六七十億人,其中姓李的就有一億出頭!可以想象這是多麽的龐大的一股力量!可以想象神州複活的李姓英靈,會有多麽的多!
這股力量聚合起來,足可以傲世任何一個朝代。如果再和李唐結成一體,試問天下,誰人能擋?
李氏的發源可以從李廣的七世祖李崇說起,李崇於先秦時曾任隴西郡守,李氏開始與隴上結緣。李崇的孫子李信為秦大將軍,封隴西侯,據傳李信曾居成紀,死後亦葬成紀。李信之後,李廣的父親李尚為成紀令,李廣就出生在成紀。
而且從李廣父親李尚以來,李廣的家族就以成紀為根據地,迅速繁盛壯大,到南北朝時,已成為舉國望族。所謂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李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且分支眾多。
趙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僅次於隴西李氏。趙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趙郡郡治在今河北趙縣,初後魏時置郡。趙郡李氏,其開基始祖為秦太傅李璣的次子李牧。李璣是隴西李氏始祖李崇的四弟。李牧是戰國時有名的武將,為趙國丞相,封武安君,始居趙郡柏人(今邢台隆堯),為趙郡李氏的始祖。
似乎李牧的身份還有一種說法,是趙國宗室,贏姓,李氏。這個也是對的,因為書上有記載。某種意義上來說,李唐皇族和秦國公族流淌的是一樣的血液。
之前的隴城古鎮周圍盤踞的三股勢力,全是李氏家族的勢力,因為時代不同,才有各種紛爭。他們雖然內部爭鬥,麵對外敵卻是很團結。一支是李孝基三千並州軍魂,另一支是李敢兩千羽林軍魂,最後一支部隊是西涼武昭王李暠的五千西涼軍魂。
原本隴城周圍是三支李氏部隊三雄爭霸,現在還是三雄爭霸。韓遂的西涼八部有兩萬出頭,在街亭立下軍營後,隻是和李氏部隊對峙;現在加上董卓公孫策的秦軍又成了三雄爭霸。
夜裏秦軍立下營寨,公孫策帶親騎探查四周地形。發現這一仗真心不好打,因為隴城處於交通要道,周圍全是險峻山嶺。
隴城處於三岔口之間,正中已經荒廢,李氏在西南道路上,於山坡與山路正中早早立下營寨,準備良久,各種守城物資豐沛,極難攻破;通向西北的道路,正好是古戰場街亭所在的之處,可以想象這裏有多險要。又有兵力比自己還要多的韓遂軍在扼守,是塊硬骨頭。
本來秦軍順著公路就可以直接打到成紀,誰能想到修建在山上的公路正在坍塌。不知道是質量的問題還是因為蘇醒的諸靈搞的鬼,於是秦軍才轉道隴城。沒想到這裏也是死胡同,被堵在這裏。
夜裏全軍舉行軍議,董卓與公孫策俱坐主位,其餘將領分立兩側。董卓身旁是李儒,公孫策身旁是楚萌萌。
“今日不僅公孫將軍探測了地形,本將也派人偵查了一番。從古至今兩千年,這裏並沒有多少變化。也就是說,這裏和我們生前的地形一樣,很難打!”
“形勢對我軍很是不利,李氏聯軍和韓遂可能早已結成聯盟。我們不進攻還好,一旦進攻一方,另一方必然從我軍身後殺出!”董卓也是頭疼,公孫策也很頭疼。
兩個人頭疼的原因之一就是現在被困在這裏,卻沒有好的辦法可以跳出這個困境。第二個原因就是兩人的目標出現了分歧,董卓的目標就是打通通往天水郡的道路,主張攻克李氏營寨;公孫策則是想攻破韓遂,沿街亭古道向西挺進。
現在秦軍不能分散,分散後對誰都沒好處。公孫策明白,他和董卓必須要有一個人放棄自己的堅持。這裏董卓軍職比自己高,實力比自己強。分散後實力弱的自己,最是吃虧。
這一場軍議董卓需要公孫策表態支持他,但公孫策沒有當場表示分兵,就已經是最大的支持了。顯然這個結果董卓是不滿意的,夜裏派李儒前去拜訪楚萌萌。
“我家主公知道董公所慮之事,在當麵之敵未破之前,我橫野軍絕不與平西軍分兵!還請先生迴去告知董公,請安心等待。明日天明,我家主公必給董公一個答複。”
“公孫將軍是信義之人,李某今夜也能睡個安穩覺了。李某就不再叨擾楚先生了,就此告辭。”李儒離開後,楚萌萌收拾了一下儀容,徑自去找公孫策。
公孫策大帳內,彌漫著一股酒氣,楚萌萌未至,就在帳外聞到,不由暗自皺眉。帳外值守的衛士正要進去通報,楚萌萌伸手製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