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隆將軍原本隻是一介平民,是依靠自己的戰功一步步被提拔上來的,他在邊關鎮守了幾十年,威望極高,可以說隻需報個名號,就能嚇的突刺人聞風喪膽,後來在一場較大的戰役中被偏將偷襲不治而亡,才有其子執掌二路帥印,支援邊關。
王錫不愧為名將之後,剛到邊關就扯起白旗,發動反攻,力挽狂瀾於危急之中,短短的幾個月,就將丟失的大部分城池給奪了迴來,自此,在大乾王朝,王錫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實王錫之所以能摧枯拉朽般的擊退突刺人,除了與他自幼熟讀兵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以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仰仗了他父親生前的威望,因為邊關將士都佩服王老將軍,所以才會遵聽他的號令。
不然就算他是二路元帥,邊關的將領士兵們也不一聽就會對他惟命是從,現實中就是這樣,官場也好,軍隊也罷,都是要講資曆輩份的,新來的,就算你有一本過人的本領,也不會有人服你,所以當時朝廷若是另換一個年輕將領過來,即便本領再大,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敗局。
可現在,王錫竟然也死了。
他死了,以後由誰來鎮守邊疆呢?
王昌隆雖然不是隻有這一個兒子,但另外幾個根本就沒有習過武藝,不是當文官,就是從商了,把這些人調到邊疆,顯然是不成的。
盡管突刺人幾個較大的部落被王錫領軍殺的大敗,但花費些時間調整後,仍然會卷土重來,尤其是聽到王錫戰死殺場的消息後,肯定會更加肆無忌憚。
所以就目前而言,若是突刺部落內部不鬧內訌的話,最多十天半個月,就能再次集結軍隊殺向邊關,當然,就算是因為突刺部落裏幾個勢力較大的部落實力受到重創,出現了互相吞並的情況,邊關也仍然是岌岌可危。
[本書縱橫中文網首發,本網站屬於正規大型網站,無小廣告,無病毒,免費,歡迎您的到來,支持正版,就是支持作者!!!]
現在新皇最頭疼的一件事情,估計就是找不到個合適的人選去鎮守邊關吧。
北方四大洲正鬧蝗災,國庫空虛,無力賑濟百姓,現在邊關又出了這麽一檔子事情,對於剛登上皇位的天子來說,還真是個不小的考驗,若是他處置的正確,威望定然會大大提升,不但能震懾住一些心懷不軌的宵小之徒,大乾王朝也會繼續鼎盛繁榮。
但如果處理不好,那麽不僅他這個新皇帝的能力會被人置疑,就是連同整個皇室的威信都會大大的受損。
在這個年代,若是皇室的威信不在,那就很有可能會變成諸侯爭霸的紛亂場麵。
玉姨娘說罷,見林敬之皺眉不語,勸慰道:“二爺,事已至此,多憂無用,日後我們隻要小心一些,別被那幾個狗官抓到把柄就成。”
“嗯,玉兒說的在理。”林敬之想了半天,也隻能如此了。
同時,他在想賈家此時是否已經和鄭府達成了協議,等把鄭家拉了進來,那麽王蒙在近期內,就不敢找林家的碴了。
招了招手,示意護衛們把馬匹牽過來,二人各自接過馬韁,翻身而上,今天是正式開挖運河的開工日子,林敬之還有的忙呢。
等二人駕著馬匹趕到荒地的時候,荒地處已是炊煙四起,數萬百姓正排成十幾條長長的人龍,緩緩前進,領取今天的早飯,男子領過飯食以後,林家都會交給其一把鐵鍬,這是待會開工後要用到的工具。
除卻成年男子,老人,小孩與婦女領過飯食以後,林家也會交給他們一些簡單的任務,主要是平整田地,就是用鐵鍬或者鋤頭把本來坑坑窪窪的地麵,平攤一下,隻有這樣,將來才能種值糧食。
不然田地淌水,或者下了大雨,水就會積聚在低窪的地方,把禾苗給淹了。
親眼瞧見難民們吃上了粥飯,林敬之才覺著踏實了,從馬上一躍而下,沒走幾步,就見侍墨飛快的跑了過來,
“奴才給二爺請安,給玉姨娘請安。”
因為熟悉了,所以玉姨娘也點了點頭,算是迴應,林敬之則一把將他扶了起來,開口讚道:“嗯,幹的不錯,等迴到府上,二爺我重重有賞!”
自林家開棚濟粥以來,侍墨就跑前跑後,忙個不停,這幾天雖然人瘦了一些,不過卻是精神多了。
聽到主子的誇讚,侍墨嘿嘿一笑,“那二爺可得說話算話,多賞奴才些銀子。”
“去你的,跟在二爺我的身邊還能少得了你吃的穿的?你要那麽多銀子幹嘛,咦?侍墨,你該不會是想要買些小玩意送給你那未過門的媳婦吧?”
林敬之話音剛落,侍墨的臉上就已經燒的通紅一片,不過他雖然扭扭捏捏的,卻是沒有開口否認,良久之後,才小聲道:“二爺,小翠脾氣不好,而奴才最近又忙,實在是抽不出時間去看望她,若是下次見麵不買點她喜歡的小玩意哄哄她,她又要不理我了。”
“哈哈……”林敬之聞言一陣開懷大笑,把早間的鬱悶一掃而空,指著侍墨的鼻子說道:“真是個沒用的,這還沒過門呢,就怕成了這般模樣,好,等迴到府上,二爺我多賞你幾兩碎銀子便是。”
“謝二爺。”侍墨頓時喜笑顏開。
吩咐侍墨去忙自己的事情,林敬之與玉姨娘穿梭在人群中,找了好一會,才找到張嘉等人,走到近前,他見幾人正圍坐在一起吃飯,便也順手拿起兩個饅頭,一個遞給了玉姨娘,一個放在嘴邊狠狠的咬了一口。
張嘉現在等同於給林家打工,見他到來,想要站起來行禮,卻被林敬之給攔了下來,“荒山野地的,哪有那麽多的講究,張先生,這幾位就是你以前的同僚吧?”
說罷,他絲毫沒有架子,也不嫌棄地麵上髒,一屁股坐了下來。
“不錯,林公子,張某給你引見一番。”張嘉說罷,將圍坐在一起的五個人給他一一介紹了一遍。
這幾個人以前雖然隻是公差的身份,但林敬之覺得他們能兢兢業業的不辭勞苦,跟著張嘉這個沒什麽前途的長官冒著風雨,頂著烈日,爬山涉水,測量土地,很是難得,便客氣的拱了拱手,開口道:“幸會,幸會。”
那五個人自見到他,就神情拘謹,不敢再隨意攀談,此時見林家的家主竟然給自己拱手,連忙站了起來,一躬到底,連道不敢。
擺了擺手,示意眾人重新坐下,林敬之見那五個人仍然有些放不開,也沒有再說什麽,等日後接觸的次數多了,自然就不會再這般生份,咬了口白麵饅頭,他望向了張嘉,“運河前期開工的地點都想好了麽?”
這是數萬人一起動手的大工程,張嘉可不敢大意,連忙道:“想好了,張某已經在圖紙上標注了出來,等難民們吃過早飯,就可以開工了。”
第二百零七章 動工
聞聽張嘉早有準備,林敬之放下心來,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吃罷早飯,就讓府中的仆人領著難民們走向了施工的地點。
運河的大體方向是從西北流向東南,穿過一座較大的山脈之後,向東一拐,再次匯入洛河下遊,總體長約一百二十餘裏,設計時,將河底到地麵的高度定為七丈餘,河麵寬十五丈,下底寬十丈。
除卻運河的主道外,還有大小渠道數百條,遍布荒地各個角落,以保證百姓將糧食種入田地後,方便灌溉。
林敬之與張嘉等人邊走邊聊,半刻後,來到了洛河岸邊,他們的設定的方案是從西北方,向東南方挖掘,與河水的流向一致。
“張先生,你打算從哪裏開工?”望著身後逐漸聚集到一起的數萬名災民,林敬之開口詢問。
張嘉將圖紙從懷中取出,指給林敬之觀看,開口道:“洛河岸邊較高,接下來約三十丈的地勢頗為陡峭,所以張某打算自地勢平緩的地方開工,你看怎麽樣?”
三十丈,也就是一百米左右,在這裏開工,是不存在因為距河岸太近,從而有決堤風險的,從這一點看來,張嘉是個辦事較為穩妥之人。
[本書縱橫中文網首發,本站屬於大型網站,頁麵幹淨,無小廣告,無中毒風險,不收費,請您支持正版閱讀,縱橫中文網,歡迎您的到來]
“行,那就按張先生說的來辦。”林敬之沒有任何異議。
見林敬之點頭同意,張嘉與幾位助手便從河岸邊抬步走向了不遠處的難民,若是換做現代,這麽大的工程定然要找來幾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弄個開基儀式,不過在古代,這一切就全部給免掉了。
張嘉等人來到難民處,就開始指揮林家的仆人們把人群向下帶著排開,等人群疏散開來以後,足有好幾裏地,來挖運河的難民以青壯男子為主,除卻拉車的人以外,幾乎能做到人手一把林家訂製的鐵鍬。
這種鐵鍬更鋒利,更好用一些。
三個人一組,拉一輛小車,一個人在前方拉,並掌控方向,兩個人在後邊用力推,因為手推車的車廂並不是很大,所以拉起來比較輕鬆,挖出來的泥土也並不是倒在運河的兩邊,而是拉到一些地麵低窪的地方,進行填埋。
挖運河的路線地勢本就選的高一些,所以並不防礙日後給田地灌溉。
老人,婦女,以及孩子則全部分散在荒地的四周,手裏拿著鋤頭等用具,把一些坑坑窪窪的地麵或刨,或填,打理平整。
一些更小些的孩子,吃飽了肚子,閑著發慌,就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或嬉笑著追逐打鬧,或跑到男人們用手推車拉來的虛土旁,用手刨著坑玩。
這個年代的百姓大多是純樸的,幹起活來很是賣力,每每手推車拉過來沒停多久,眾人就你一鍬土,我一鍬土的把車廂給裝滿了,拉車的難民也沒有偷懶的,三個人一輛車子,前邊的使勁拉,後邊的用力推,車輪轉的飛快。
林家此次一共改裝了三千餘輛手推車,就目前而言,數量差不多,勉強夠用,不過等過些日子附近的難民們聞風後接踵而至,就不夠用了,所以林敬之想著日後得再多準備些車子才成,當然,鐵鍬也得再訂製一些。
瞧著眼見數萬難民挖土挖的熱火朝天,沒有半點不滿,林敬之心頭的石頭總算是放了下來,隨後他挽起衣袖,也走向了人群。
片刻後,來到一圈人群處,林敬之順手拿過一個男子手中的鐵鍬,這個男子年紀稍微大了一些,此時已是累的有些氣喘,此人見有人接過了鐵鍬,也沒在意,就彎下腰,雙手拄著大腿休息。
緊握著鍬把,林敬之往下一叉,緊跟著右腳便踩在了鍬頭的後半部,‘哧啦’一聲,鋒利的鍬頭已是深入地下,然後腰一彎,雙臂用力端起,再往小車的方向一扔,一鍬土已是落在了車廂之中。
他的動作很麻利,使得剛要上前阻止他幹粗活的玉姨娘停下了腳步。
接連扔出七八鍬土,那輛手推車的車廂已是被填的滿滿當當,這時立在一旁的三個男子走上前,一個彎腰抬起車轅,另外兩個站在左右兩側,一起用力,把車子給拉了出去。
雖然幹的活不多,但由於速度快,比較急,所以林敬之的臉上已經滲出了一層細汗,他抬起衣袖抹了一把,喘著粗氣笑道:“你們都是哪裏人呀?等明年開了春,打算什麽時候返家?”
“我是燕洲人,明年二月初返家。”一個壯年男子拄著手裏的鐵鍬,首先答道。
有人帶了頭,其餘的也紛紛開口,一個青年男子緊跟著開了口,“我是從盛洲逃難過來的,當時給家中的老娘留了些糧食,也不知道她老人家現在過的好不好,我一月初就要返迴家鄉。”
“我家在幽洲,二月中旬返家,隻要迴去後不誤了種田的節氣就成。”
……
每當有人開口說完,林敬之就會對其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聽著這些人各自返家的理由,林敬之暗自思索,看來隻要熬過冬天,就會有難民陸續離開,照這樣計算的話,完工的日期是越早越好,不過,現在難民的人數貌似少了一些。
原本林敬之還想著等到明年三月份能全部竣工就成,但現在看來,似乎有些不符合實際情況。
又幫著裝滿了一車泥土,林敬之才把鐵鍬還給了那個男子,一邊走,一邊計算著要拉來多少難民,才能把運河挖出來,把荒地平整好。
這種大工程耗資巨大,萬不能半途而廢,不然幾十萬兩銀子就等同於打了水漂了。
玉姨娘緊隨在林敬之的身後,見他眉頭緊皺,猜到了些什麽,安慰道:“你不用心急,今天才是開工的第一天,就連洛城的難民們都還沒有全部集中到這裏呢,等過幾天他們聽說林家講信用,沒有騙人,自然會主動投奔的。”
聽到玉姨娘的開解,林敬之恍然的拍了拍額頭,不錯,自己是有些急切了,連饅頭都要一口一口的吃才行,更何況如此巨大的工程,豈能一蹴而就?
古語有雲,欲速則不達!
自己千萬別因為著急,而犯了錯誤。
“玉兒說的對,是我太心急了。”林敬之轉過身,對著玉姨娘微微一笑,玉姨娘沒有迴避,輕輕點了點頭,她知道這個男人的雙肩上背著何等沉重的包袱,所以會有急切的表現,很正常。
第二百零八章 民以食為天
在林家眾人和張嘉等人井然有序的指揮下,運河開工很是順利,數萬難民聚集在荒地這邊,挖運河的挖運河,拉車的拉車,平田的平田,幹的是熱火朝天。
因為有林家管飯,這些難民們已不再擔心會被餓死,漸漸的,神情不再麻木,變得豐富多彩了起來,尤其是那些隻有幾歲大的孩子,還不懂事,已經開始三五成群的圍在一起打打鬧鬧,歡聲笑語,遍布四周。
林敬之與玉姨娘走在人群中,不時的會停下來與人聊上幾句,在看似普通的談話中,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
人一但忙起來,總會覺著時間過的飛快,他這邊還在忙著與人聊天套信息,那邊的炊煙已經嫋嫋的升騰了起來。
笑著與對麵的男子告辭,林敬之朝著炊煙升起的地方走去,“玉兒,時辰不早了,你可是餓了?”
今天一大早,林敬之就與玉姨娘趕到了荒地這邊,二人隻是與張嘉等人一般,吃了個饅頭,喝了碗米粥,所以他才會有此一問。
“沒有,其實我覺著給難民們發放的米粥與饅頭也蠻香的。”玉姨娘一直跟在林敬之的身後,不敢有半分大意,現在有人想要霸占林家的財產,說不準就會使用行刺的手段,而混在噪雜的人群中,最是容易出事。
林家的稀粥不但米粒多,而且還摻了紅豆與海鹽,味道自然是不錯的。
“嗯,我也覺著不錯。”林敬之是真把難民們當人看的,前一陣子他還想著買些蔬菜給難民們補補營養呢,不過後來一問價格,普通的青菜都比災前貴了數十倍,於是他隻能放棄了這個打算。
二人來到做飯的地方,碰到了負責管理廚房這一塊的侍墨,擺了擺手,示意廚房的幾十個下人繼續自己手頭上的工作,隻是讓侍墨跟在身邊。
因為時間緊急的原因,林家的下人隻是在這裏搭了個簡易的木棚來做廚房,四周沒有牆壁,隻是保證上麵不漏雨就成,一共有七八個灶台,都是用鐵鍬挖出來的,挖在幾個約有半人來高的小土堆上,用來給難民熬粥的鐵鍋很大,此時水與米都放了進去,蓋上了鍋蓋,正架在灶台之上,灶台下方填滿了枝柴,往外冒火苗的同時,也是發出一陣劈劈叭叭的響聲。
灶台上方挖的煙囪口有點小,幾縷黑色的濃煙便從灶台下方冒了出來。
“侍墨,最近下鍋的米粒可是按著前些日子份量稱的?”林敬之指著口徑足有四尺左右的大鍋,開口詢問,因為談及了正事,他的表情甚為嚴肅。
“是的,份量一直沒變,二爺,您不是說過麽,讓難民吃飽肚子,比一切都重要,這句話,奴才一直擱在心裏呢。”侍墨恭敬的迴道。
要開荒地挖運河,餓著肚子自然是不成的,所以這句話林敬之不止一次對侍墨說過,也給廚房的下人們安頓過。
而且林家若是因為苛扣下鍋大米的份量,害百姓吃不飽肚子,那麽遲早他們會像是對待朝廷一般,對林家死心。
“擱在心裏就好,這裏是重中之重,出不得半點岔子,另外你也給我記牢了,日後不管發生什麽事情,讓他們吃飽肚子,永遠是放在首位的大事。”洛城有近十萬的難民,若是因為沒有飯吃,而鬧起民變,那可是不得了,而且這些難民正是因為有林家開棚濟粥才留在了這裏,若果真弄出什麽亂子,林家絕對逃脫不了幹係。
民以食為天,若是沒有食,那肯定是要捅破天的。
在灶台的不遠處,林敬之見放著一個麻袋,上前打了開來,才發現裏邊裝的是海鹽,放在現代,這叫粗鹽,自是沒有超市中加碘鹽那般雪白細碎。
海鹽呈顆粒狀,大的有半個指頭大小,小的與黃豆差不多大,呈白色,他伸出手往下抄了幾把,並沒有發現沙土之類的雜物,可見廚房給難民吃的海鹽算是比較高檔的了。
王錫不愧為名將之後,剛到邊關就扯起白旗,發動反攻,力挽狂瀾於危急之中,短短的幾個月,就將丟失的大部分城池給奪了迴來,自此,在大乾王朝,王錫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其實王錫之所以能摧枯拉朽般的擊退突刺人,除了與他自幼熟讀兵書,文韜武略樣樣精通以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仰仗了他父親生前的威望,因為邊關將士都佩服王老將軍,所以才會遵聽他的號令。
不然就算他是二路元帥,邊關的將領士兵們也不一聽就會對他惟命是從,現實中就是這樣,官場也好,軍隊也罷,都是要講資曆輩份的,新來的,就算你有一本過人的本領,也不會有人服你,所以當時朝廷若是另換一個年輕將領過來,即便本領再大,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敗局。
可現在,王錫竟然也死了。
他死了,以後由誰來鎮守邊疆呢?
王昌隆雖然不是隻有這一個兒子,但另外幾個根本就沒有習過武藝,不是當文官,就是從商了,把這些人調到邊疆,顯然是不成的。
盡管突刺人幾個較大的部落被王錫領軍殺的大敗,但花費些時間調整後,仍然會卷土重來,尤其是聽到王錫戰死殺場的消息後,肯定會更加肆無忌憚。
所以就目前而言,若是突刺部落內部不鬧內訌的話,最多十天半個月,就能再次集結軍隊殺向邊關,當然,就算是因為突刺部落裏幾個勢力較大的部落實力受到重創,出現了互相吞並的情況,邊關也仍然是岌岌可危。
[本書縱橫中文網首發,本網站屬於正規大型網站,無小廣告,無病毒,免費,歡迎您的到來,支持正版,就是支持作者!!!]
現在新皇最頭疼的一件事情,估計就是找不到個合適的人選去鎮守邊關吧。
北方四大洲正鬧蝗災,國庫空虛,無力賑濟百姓,現在邊關又出了這麽一檔子事情,對於剛登上皇位的天子來說,還真是個不小的考驗,若是他處置的正確,威望定然會大大提升,不但能震懾住一些心懷不軌的宵小之徒,大乾王朝也會繼續鼎盛繁榮。
但如果處理不好,那麽不僅他這個新皇帝的能力會被人置疑,就是連同整個皇室的威信都會大大的受損。
在這個年代,若是皇室的威信不在,那就很有可能會變成諸侯爭霸的紛亂場麵。
玉姨娘說罷,見林敬之皺眉不語,勸慰道:“二爺,事已至此,多憂無用,日後我們隻要小心一些,別被那幾個狗官抓到把柄就成。”
“嗯,玉兒說的在理。”林敬之想了半天,也隻能如此了。
同時,他在想賈家此時是否已經和鄭府達成了協議,等把鄭家拉了進來,那麽王蒙在近期內,就不敢找林家的碴了。
招了招手,示意護衛們把馬匹牽過來,二人各自接過馬韁,翻身而上,今天是正式開挖運河的開工日子,林敬之還有的忙呢。
等二人駕著馬匹趕到荒地的時候,荒地處已是炊煙四起,數萬百姓正排成十幾條長長的人龍,緩緩前進,領取今天的早飯,男子領過飯食以後,林家都會交給其一把鐵鍬,這是待會開工後要用到的工具。
除卻成年男子,老人,小孩與婦女領過飯食以後,林家也會交給他們一些簡單的任務,主要是平整田地,就是用鐵鍬或者鋤頭把本來坑坑窪窪的地麵,平攤一下,隻有這樣,將來才能種值糧食。
不然田地淌水,或者下了大雨,水就會積聚在低窪的地方,把禾苗給淹了。
親眼瞧見難民們吃上了粥飯,林敬之才覺著踏實了,從馬上一躍而下,沒走幾步,就見侍墨飛快的跑了過來,
“奴才給二爺請安,給玉姨娘請安。”
因為熟悉了,所以玉姨娘也點了點頭,算是迴應,林敬之則一把將他扶了起來,開口讚道:“嗯,幹的不錯,等迴到府上,二爺我重重有賞!”
自林家開棚濟粥以來,侍墨就跑前跑後,忙個不停,這幾天雖然人瘦了一些,不過卻是精神多了。
聽到主子的誇讚,侍墨嘿嘿一笑,“那二爺可得說話算話,多賞奴才些銀子。”
“去你的,跟在二爺我的身邊還能少得了你吃的穿的?你要那麽多銀子幹嘛,咦?侍墨,你該不會是想要買些小玩意送給你那未過門的媳婦吧?”
林敬之話音剛落,侍墨的臉上就已經燒的通紅一片,不過他雖然扭扭捏捏的,卻是沒有開口否認,良久之後,才小聲道:“二爺,小翠脾氣不好,而奴才最近又忙,實在是抽不出時間去看望她,若是下次見麵不買點她喜歡的小玩意哄哄她,她又要不理我了。”
“哈哈……”林敬之聞言一陣開懷大笑,把早間的鬱悶一掃而空,指著侍墨的鼻子說道:“真是個沒用的,這還沒過門呢,就怕成了這般模樣,好,等迴到府上,二爺我多賞你幾兩碎銀子便是。”
“謝二爺。”侍墨頓時喜笑顏開。
吩咐侍墨去忙自己的事情,林敬之與玉姨娘穿梭在人群中,找了好一會,才找到張嘉等人,走到近前,他見幾人正圍坐在一起吃飯,便也順手拿起兩個饅頭,一個遞給了玉姨娘,一個放在嘴邊狠狠的咬了一口。
張嘉現在等同於給林家打工,見他到來,想要站起來行禮,卻被林敬之給攔了下來,“荒山野地的,哪有那麽多的講究,張先生,這幾位就是你以前的同僚吧?”
說罷,他絲毫沒有架子,也不嫌棄地麵上髒,一屁股坐了下來。
“不錯,林公子,張某給你引見一番。”張嘉說罷,將圍坐在一起的五個人給他一一介紹了一遍。
這幾個人以前雖然隻是公差的身份,但林敬之覺得他們能兢兢業業的不辭勞苦,跟著張嘉這個沒什麽前途的長官冒著風雨,頂著烈日,爬山涉水,測量土地,很是難得,便客氣的拱了拱手,開口道:“幸會,幸會。”
那五個人自見到他,就神情拘謹,不敢再隨意攀談,此時見林家的家主竟然給自己拱手,連忙站了起來,一躬到底,連道不敢。
擺了擺手,示意眾人重新坐下,林敬之見那五個人仍然有些放不開,也沒有再說什麽,等日後接觸的次數多了,自然就不會再這般生份,咬了口白麵饅頭,他望向了張嘉,“運河前期開工的地點都想好了麽?”
這是數萬人一起動手的大工程,張嘉可不敢大意,連忙道:“想好了,張某已經在圖紙上標注了出來,等難民們吃過早飯,就可以開工了。”
第二百零七章 動工
聞聽張嘉早有準備,林敬之放下心來,幾個人圍坐在一起吃罷早飯,就讓府中的仆人領著難民們走向了施工的地點。
運河的大體方向是從西北流向東南,穿過一座較大的山脈之後,向東一拐,再次匯入洛河下遊,總體長約一百二十餘裏,設計時,將河底到地麵的高度定為七丈餘,河麵寬十五丈,下底寬十丈。
除卻運河的主道外,還有大小渠道數百條,遍布荒地各個角落,以保證百姓將糧食種入田地後,方便灌溉。
林敬之與張嘉等人邊走邊聊,半刻後,來到了洛河岸邊,他們的設定的方案是從西北方,向東南方挖掘,與河水的流向一致。
“張先生,你打算從哪裏開工?”望著身後逐漸聚集到一起的數萬名災民,林敬之開口詢問。
張嘉將圖紙從懷中取出,指給林敬之觀看,開口道:“洛河岸邊較高,接下來約三十丈的地勢頗為陡峭,所以張某打算自地勢平緩的地方開工,你看怎麽樣?”
三十丈,也就是一百米左右,在這裏開工,是不存在因為距河岸太近,從而有決堤風險的,從這一點看來,張嘉是個辦事較為穩妥之人。
[本書縱橫中文網首發,本站屬於大型網站,頁麵幹淨,無小廣告,無中毒風險,不收費,請您支持正版閱讀,縱橫中文網,歡迎您的到來]
“行,那就按張先生說的來辦。”林敬之沒有任何異議。
見林敬之點頭同意,張嘉與幾位助手便從河岸邊抬步走向了不遠處的難民,若是換做現代,這麽大的工程定然要找來幾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弄個開基儀式,不過在古代,這一切就全部給免掉了。
張嘉等人來到難民處,就開始指揮林家的仆人們把人群向下帶著排開,等人群疏散開來以後,足有好幾裏地,來挖運河的難民以青壯男子為主,除卻拉車的人以外,幾乎能做到人手一把林家訂製的鐵鍬。
這種鐵鍬更鋒利,更好用一些。
三個人一組,拉一輛小車,一個人在前方拉,並掌控方向,兩個人在後邊用力推,因為手推車的車廂並不是很大,所以拉起來比較輕鬆,挖出來的泥土也並不是倒在運河的兩邊,而是拉到一些地麵低窪的地方,進行填埋。
挖運河的路線地勢本就選的高一些,所以並不防礙日後給田地灌溉。
老人,婦女,以及孩子則全部分散在荒地的四周,手裏拿著鋤頭等用具,把一些坑坑窪窪的地麵或刨,或填,打理平整。
一些更小些的孩子,吃飽了肚子,閑著發慌,就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或嬉笑著追逐打鬧,或跑到男人們用手推車拉來的虛土旁,用手刨著坑玩。
這個年代的百姓大多是純樸的,幹起活來很是賣力,每每手推車拉過來沒停多久,眾人就你一鍬土,我一鍬土的把車廂給裝滿了,拉車的難民也沒有偷懶的,三個人一輛車子,前邊的使勁拉,後邊的用力推,車輪轉的飛快。
林家此次一共改裝了三千餘輛手推車,就目前而言,數量差不多,勉強夠用,不過等過些日子附近的難民們聞風後接踵而至,就不夠用了,所以林敬之想著日後得再多準備些車子才成,當然,鐵鍬也得再訂製一些。
瞧著眼見數萬難民挖土挖的熱火朝天,沒有半點不滿,林敬之心頭的石頭總算是放了下來,隨後他挽起衣袖,也走向了人群。
片刻後,來到一圈人群處,林敬之順手拿過一個男子手中的鐵鍬,這個男子年紀稍微大了一些,此時已是累的有些氣喘,此人見有人接過了鐵鍬,也沒在意,就彎下腰,雙手拄著大腿休息。
緊握著鍬把,林敬之往下一叉,緊跟著右腳便踩在了鍬頭的後半部,‘哧啦’一聲,鋒利的鍬頭已是深入地下,然後腰一彎,雙臂用力端起,再往小車的方向一扔,一鍬土已是落在了車廂之中。
他的動作很麻利,使得剛要上前阻止他幹粗活的玉姨娘停下了腳步。
接連扔出七八鍬土,那輛手推車的車廂已是被填的滿滿當當,這時立在一旁的三個男子走上前,一個彎腰抬起車轅,另外兩個站在左右兩側,一起用力,把車子給拉了出去。
雖然幹的活不多,但由於速度快,比較急,所以林敬之的臉上已經滲出了一層細汗,他抬起衣袖抹了一把,喘著粗氣笑道:“你們都是哪裏人呀?等明年開了春,打算什麽時候返家?”
“我是燕洲人,明年二月初返家。”一個壯年男子拄著手裏的鐵鍬,首先答道。
有人帶了頭,其餘的也紛紛開口,一個青年男子緊跟著開了口,“我是從盛洲逃難過來的,當時給家中的老娘留了些糧食,也不知道她老人家現在過的好不好,我一月初就要返迴家鄉。”
“我家在幽洲,二月中旬返家,隻要迴去後不誤了種田的節氣就成。”
……
每當有人開口說完,林敬之就會對其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聽著這些人各自返家的理由,林敬之暗自思索,看來隻要熬過冬天,就會有難民陸續離開,照這樣計算的話,完工的日期是越早越好,不過,現在難民的人數貌似少了一些。
原本林敬之還想著等到明年三月份能全部竣工就成,但現在看來,似乎有些不符合實際情況。
又幫著裝滿了一車泥土,林敬之才把鐵鍬還給了那個男子,一邊走,一邊計算著要拉來多少難民,才能把運河挖出來,把荒地平整好。
這種大工程耗資巨大,萬不能半途而廢,不然幾十萬兩銀子就等同於打了水漂了。
玉姨娘緊隨在林敬之的身後,見他眉頭緊皺,猜到了些什麽,安慰道:“你不用心急,今天才是開工的第一天,就連洛城的難民們都還沒有全部集中到這裏呢,等過幾天他們聽說林家講信用,沒有騙人,自然會主動投奔的。”
聽到玉姨娘的開解,林敬之恍然的拍了拍額頭,不錯,自己是有些急切了,連饅頭都要一口一口的吃才行,更何況如此巨大的工程,豈能一蹴而就?
古語有雲,欲速則不達!
自己千萬別因為著急,而犯了錯誤。
“玉兒說的對,是我太心急了。”林敬之轉過身,對著玉姨娘微微一笑,玉姨娘沒有迴避,輕輕點了點頭,她知道這個男人的雙肩上背著何等沉重的包袱,所以會有急切的表現,很正常。
第二百零八章 民以食為天
在林家眾人和張嘉等人井然有序的指揮下,運河開工很是順利,數萬難民聚集在荒地這邊,挖運河的挖運河,拉車的拉車,平田的平田,幹的是熱火朝天。
因為有林家管飯,這些難民們已不再擔心會被餓死,漸漸的,神情不再麻木,變得豐富多彩了起來,尤其是那些隻有幾歲大的孩子,還不懂事,已經開始三五成群的圍在一起打打鬧鬧,歡聲笑語,遍布四周。
林敬之與玉姨娘走在人群中,不時的會停下來與人聊上幾句,在看似普通的談話中,得到自己想要知道的消息。
人一但忙起來,總會覺著時間過的飛快,他這邊還在忙著與人聊天套信息,那邊的炊煙已經嫋嫋的升騰了起來。
笑著與對麵的男子告辭,林敬之朝著炊煙升起的地方走去,“玉兒,時辰不早了,你可是餓了?”
今天一大早,林敬之就與玉姨娘趕到了荒地這邊,二人隻是與張嘉等人一般,吃了個饅頭,喝了碗米粥,所以他才會有此一問。
“沒有,其實我覺著給難民們發放的米粥與饅頭也蠻香的。”玉姨娘一直跟在林敬之的身後,不敢有半分大意,現在有人想要霸占林家的財產,說不準就會使用行刺的手段,而混在噪雜的人群中,最是容易出事。
林家的稀粥不但米粒多,而且還摻了紅豆與海鹽,味道自然是不錯的。
“嗯,我也覺著不錯。”林敬之是真把難民們當人看的,前一陣子他還想著買些蔬菜給難民們補補營養呢,不過後來一問價格,普通的青菜都比災前貴了數十倍,於是他隻能放棄了這個打算。
二人來到做飯的地方,碰到了負責管理廚房這一塊的侍墨,擺了擺手,示意廚房的幾十個下人繼續自己手頭上的工作,隻是讓侍墨跟在身邊。
因為時間緊急的原因,林家的下人隻是在這裏搭了個簡易的木棚來做廚房,四周沒有牆壁,隻是保證上麵不漏雨就成,一共有七八個灶台,都是用鐵鍬挖出來的,挖在幾個約有半人來高的小土堆上,用來給難民熬粥的鐵鍋很大,此時水與米都放了進去,蓋上了鍋蓋,正架在灶台之上,灶台下方填滿了枝柴,往外冒火苗的同時,也是發出一陣劈劈叭叭的響聲。
灶台上方挖的煙囪口有點小,幾縷黑色的濃煙便從灶台下方冒了出來。
“侍墨,最近下鍋的米粒可是按著前些日子份量稱的?”林敬之指著口徑足有四尺左右的大鍋,開口詢問,因為談及了正事,他的表情甚為嚴肅。
“是的,份量一直沒變,二爺,您不是說過麽,讓難民吃飽肚子,比一切都重要,這句話,奴才一直擱在心裏呢。”侍墨恭敬的迴道。
要開荒地挖運河,餓著肚子自然是不成的,所以這句話林敬之不止一次對侍墨說過,也給廚房的下人們安頓過。
而且林家若是因為苛扣下鍋大米的份量,害百姓吃不飽肚子,那麽遲早他們會像是對待朝廷一般,對林家死心。
“擱在心裏就好,這裏是重中之重,出不得半點岔子,另外你也給我記牢了,日後不管發生什麽事情,讓他們吃飽肚子,永遠是放在首位的大事。”洛城有近十萬的難民,若是因為沒有飯吃,而鬧起民變,那可是不得了,而且這些難民正是因為有林家開棚濟粥才留在了這裏,若果真弄出什麽亂子,林家絕對逃脫不了幹係。
民以食為天,若是沒有食,那肯定是要捅破天的。
在灶台的不遠處,林敬之見放著一個麻袋,上前打了開來,才發現裏邊裝的是海鹽,放在現代,這叫粗鹽,自是沒有超市中加碘鹽那般雪白細碎。
海鹽呈顆粒狀,大的有半個指頭大小,小的與黃豆差不多大,呈白色,他伸出手往下抄了幾把,並沒有發現沙土之類的雜物,可見廚房給難民吃的海鹽算是比較高檔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