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是一種處世哲學


    ——讀《二十幾歲要耐得住寂寞》有感


    相比於大一時的熱血,“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地球”的自信,與整個地球就在腳下的張揚,現在已經大二的我更是多了份理性的思考。慢慢意識到自己的才華尚淺,似乎離夢想越來越遠;在未知麵前,我知道狼狽才隻是剛剛出現。輕狂蛻變,我明白,要想成功,二十幾歲的我需要耐得住寂寞。


    諸葛亮寫給兒子的《誡子書》中曾提到:“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陶淵明也曾寫下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寂寞是人生的一種常態。在當今物欲橫流的時代,寂寞也是一種清福。


    當愛情褪去的外衣,我們需要耐得住寂寞,這樣才能守得住幸福。非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和“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真摯不可。守得住寂寞,才能一起相守走到垂垂暮年。


    當我們渴望成功後的鮮花和掌聲時,更應該懂得破繭成蝶的漫長與艱辛,成功的背後其實是寂寞在唱歌,非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毅力不可。司馬遷的寂寞不就換來了“史家之絕唱”的《史記》嗎?


    當身處於這個充斥了太多誘惑的花花世界, 光怪陸離般的景色會令我們好奇,也可能就此迷失。這個時候我們就該懂得寂寞的可貴。空閑的時候,沏一杯茶,捧一本書,靜靜地欣賞周圍的景色,靜靜地體味寂寞,學會傾聽自己和反思,給心靈一次自由地唿吸,還自己一份閑適的心境。品位寂寞,享受人生。


    守住寂寞就是守住了一份美好的心情,不要懼怕寂寞。愛因斯坦小時候很想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但他拉得十分蹩腳,後來他去請教老琴師,老琴師告訴他快樂就是成功。後來的一生中愛因斯坦都依然愛著小提琴,可他不再強求成為一名演奏家,並能自得其樂。


    佛家講求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的淡然,道家也尊崇無為而治的坦然。可有的人硬是要苦苦尋覓,想去悟出真理,實現人生的非凡價值,卻反而因為這種執著而迷茫,困惑。其實順其自然,在寂寞中等待,水到則渠成。


    還有一種寂寞是父母的愛。當我們漸漸長大後,就不滿足隻呆在父母身邊的那片小小天地,想去外麵更廣闊的空間闖蕩。而此時父母就成了我們遠在家鄉的親人。俗話說兒行千裏母擔憂,盡管想念的藤蔓在肆意地生長,但為了孩子的未來,他們選擇做靜候的小站,等待孩子的歸來;做守候的寂寞天使,給孩子愛和力量。


    寂寞代表一種成熟,代表一種堅韌,代表一種處世哲學。它能使人更沉穩厚重,飛達夢想的彼岸;它能使人更認清自己,感覺自己掌控自己的一種實在與安穩。學會與寂寞為伴,在寂寞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抹不去的幸福痕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清泠暖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清泠暖汐並收藏抹不去的幸福痕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