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在腦海中幻想著大明,或者說後世中國的版圖,東、南、西、北四海龍王的地盤都湊齊了。


    而在張居正和呂調陽短暫交談後,也基本認可了魏廣德的打算,那就是要調動西南的明軍對緬甸東籲王朝采取軍事行動。


    實際上,在事情爆出來前,魏廣德就已經做了很多準備。


    對此,張居正和呂調陽都是心知肚明的。


    如果真的臨陣退縮,或許就會真如魏廣德話裏所說,西南二千裏疆域將會失去。


    不管是首輔還是輔臣,他們誰都負不起這個責任。


    「善貸,此事還是盡快通知宮裏吧。」


    雖然今日已經去過,可涉及到軍事,張居正也不敢就由他們內閣三人就商定下來,至少也要和宮裏說一聲。


    「嗯,好,一起過去吧。」


    魏廣德點點頭,不過四人走出值房時,魏廣德還是交工一個中書,對他說道:「去右軍都督府,把李成梁叫到宮裏來候著。」


    不管宮裏如何決定,大抵繞不過內閣。


    就當下的局勢,兩宮太後要保住祖宗傳下來的江山,也必須按照內閣的商議,準備在西南發動軍事行動。


    向著慈慶宮走去的路上,魏廣德小聲對張居正說道:「叔大兄,戶部那邊也要知會一聲,西南四省的錢糧就地封存,湖廣和兩廣那邊也先存在那邊。


    若是要打仗,少不得錢糧支持,來迴運輸也是麻煩。」


    「工部已經開始鑄幣,要不要戶部撥一批銀幣過去?」


    張居正知道魏廣德是在為調動大軍所需軍餉考慮,明朝出動衛所兵,都要先向調動衛所撥出一筆開拔銀,這是慣例。


    銀子不到位,當兵的未必願意走。


    至於所謂的軍令,其實也就那麽迴事。


    前些年,朝廷精力不是在北方就是在東南,對西南的關注很少。


    雖然西南時常有土司作亂,也大抵是從四省調兵,一些封賞也是有拖欠,都是等到四省糧稅收起來再撥付。


    最多就是將湖廣錢糧也調過去,補充不足。


    張居正點點頭,這次開戰事關重大,是絕對不能因為錢糧鬧出幺蛾子。


    要是開戰前士卒因為吃不飽飯,拿不到餉嘩變,那丟臉可就丟大了。


    他提出調撥一批工部新鑄造的銀幣過去,一是好心,提前在西南儲備一批錢糧,二就是向西南推出銀幣,還有什麽比讓一群當兵的拿去花銷更好的推廣手段。


    朝廷新銀幣的政令發出,到傳達到西南,而真正在民間出現朝廷鑄造的銀幣,若是按照正常程序,一年半載,甚至數年時間都是有可能的。


    而民間百姓到商家的接受也是有個過程,不過當兵的拿去用錢,商家應該是沒人敢拒收。


    可以說,既然朝廷已經決定要做,張居正也要為官鑄銀幣盡快推向全國各省勞心勞力。


    「也好,李成梁去西南,讓他帶十萬兩銀子過去。」


    雖然今日起,寶源局就可以開始鑄造銀幣,但肯定也是需要時間的。


    特別是一開始鑄造的時候,難免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鑄造速度。


    需要一段時間,一切都理順以後,鑄造速度才能提的起來。


    但是麵對這樣的軍國大事,其實早點晚點差別不大。


    但是消息從京城到雲南,即便是走錦衣衛的特快傳遞,也要半個月時間。


    然後雲南還要給三宣六慰下文,最少又是三個月過去了,等有了迴信,那差不多時間已經過去半年。


    所以,李成梁是完全有


    時間等工部那邊鑄造出幾十萬兩銀幣再出發的。


    很快四人就到了慈慶宮宮門外,向外麵的內侍表示要進去覲見太後的意思。


    「大人們請稍後,雜家馬上進去通報。」


    內閣閣臣和錦衣衛指揮使聯袂而來,內侍不敢怠慢,急急忙忙就小跑進了慈慶宮,通報去了。


    「你們錦衣衛是怎麽傳遞消息的,據我所知,不管是急遞鋪還是驛馬,最短也需要二十天時間才能把消息在雲南和京城之間傳送。」


    等待之餘,魏廣德好奇問起劉守有來。


    「魏閣老,地方上奏朝廷的奏疏,就算是加急公文,一般要求也不過日行四百裏,除非是出現戰事,才會要求按照六百裏急遞送信。


    而我錦衣衛包裹的傳遞,都是按照戰事要求進行傳遞的,所以比一般公文要快速許多。」


    劉守有隻好解釋道。


    文官對錦衣衛的運作所知不多,張居正、魏廣德等人自然想不到,錦衣衛日常公文的傳遞都是按照六百裏速度進行傳遞,還以為他們掌握了什麽快捷的傳遞方式。


    既然知道是因為傳遞等級不同造成的的差別,魏廣德自然就沒了繼續詢問的興趣。


    魏廣德隻是小聲對張居正說道:「雲南若真起戰事,戰報公文怕都要按照六百裏加急往京城傳遞,京中才好做出一些應對。」


    「如此的話,驛站會不會壓力太大。」


    張居正皺皺眉說道。


    「應該.」


    魏廣德話還沒說完,就看見先前進去通報的內侍已經迴來,在他們麵前躬身道:「各位大人,太後娘娘請你們進去。」


    隨後,帶著張居正等人就走進了慈慶宮。


    雖然對內閣閣臣和錦衣衛指揮一起來過來求見有些奇怪,但是陳太後還是馬上召來了還在考校小皇帝的李太後,三人一起來到正殿接見他們。


    幾人進來送上劉守有帶來的錦衣衛情報,魏廣德又簡單介紹了西南局勢。


    陳太後開始翻看錦衣衛文書,看到其中關於東籲王朝效仿大明朝廷的金字紅牌和信符製度,還以上位者姿態賜予雲南邊地的其他宣慰司土司「贈以寶帶、緬鐸」就眉頭一豎。


    其實一開始聽到魏廣德介紹時,她頗不以為然。


    畢竟是要打仗,要死人的大事兒,本能的陳太後就想避免。


    無非就是裝聾作啞,不予理會就行了。


    可是看到東籲王朝國王莽應龍居然賜給其他土司信物,要他們完全按照對待大明皇帝的規格和他聯係,這就讓陳太後有些不能接受。


    朝廷承認邊地土司的地位,承認他們對那片土地有統治權,可是不能接受他們稱王稱霸,使用和皇帝一樣的儀製。


    「既然莽應龍無理,內閣作何計較?」


    陳太後看完文書,順手遞給旁邊的李太後,然後就詢問起內閣的意見。


    其實在魏廣德介紹情況的時候,一旁的李太後就已經著急的不行,畢竟皇位是自己兒子的,要是真讓西南丟失江山,這算誰的?


    所以接過文書,聽到陳太後的問話後,她來不及看手中文書,眼睛已經盯向魏廣德,等待給出答案。


    「其實在看到錦衣衛情報前,臣等根據從兵部獲得的來自西南的文書,已經對邊地各宣慰司的情況有了猜測。」


    魏廣德也不隱瞞,當初其實多少向她們已經透露過一些,所以直接說出他們的打算。


    「留下李成梁在京城,當初也是為了防備在西南方向用兵,朝中不能沒有能征慣戰的將領。


    所以臣等認為,既然東籲王朝窮兵黷武,肆意欺淩周邊宣慰,朝廷是不能坐視不理的。


    一是朝廷向雲南巡撫下文,要其盡快查明緬甸等地實情,讓各慰上報。


    若是莽應龍真做了這等駭人之事,當自縛到雲南巡撫處受罰,朝廷則可恢複國初製定的三宣六慰統治當地的慣例。


    若是莽應龍抗拒朝廷命令,則應由右軍都督府左都督李成梁率西南大軍平定莽應龍叛亂。」


    魏廣德直接把東籲王朝的擴張行為定性為叛亂,肆意攻打周圍大明冊封的宣慰司,儼然就是叛亂無疑了。


    「讓李成梁去西南。」


    陳太後隻是低聲重複一句,隨即目光看向張居正,「首輔大人看法也是如此嗎?」


    「迴太後,臣看法和魏閣老一樣。


    如今莽應龍連年攻伐,已經強占了周邊許多土地,實力已經很強,朝廷召他去昆明,怕是不會縛手就擒。


    臣等以為,為了西南百姓安寧,朝廷還是要努力爭取一下,盡量不動刀兵。


    但是就莽應龍做派,貌似不是懂禮數之人,否則也不會連續對木邦、車裏等慰司用兵,甚至兩度對暹羅出兵,直到攻破對方王城,俘虜暹羅國主。


    就如今所知情況,朝廷威儀在西南已經蕩然無存,現在莽應龍還在督兵攻打老撾宣慰司,朝廷應當果斷製止,重新豎立朝廷權威。


    讓西南各族罷兵休戰,沐浴我皇天恩。」


    張居正的態度,如果說放在以前,或許他還會對雲南以外的事兒不管不問,可是在魏廣德的影響下,特別是說出失地兩千裏後,他這個內閣首輔是不能坐視不理的。


    既然魏廣德已經有了準備,那就按照魏廣德的計劃行事好了,左右也不會對他造成影響。


    反正此事主導是魏廣德,有差錯朝臣彈劾的也是他。


    陳太後目光轉向呂調陽時,呂調陽也是點頭表示認可。


    「既然內閣已經決意幹預西南局勢,就應做好萬全準備。


    李成梁那裏,讓他盡快向西南各都司下文,清點兵馬進行訓練,以備周全。」


    陳太後其實在看到東籲王朝四處攻城掠地後就知道,此戰怕是不可避免。


    既然內閣已經有了計劃,那就讓內閣去做吧。


    這一百多年來,朝局都是內閣在操作,不管是內政還是對外戰事,她就不去瞎操心了。


    不過轉頭,陳太後就開始訓斥起劉守有來。


    「宮中將錦衣衛指揮大權交到你手上,錦衣衛職責是什麽,居然此前完全不知邊疆局勢.」


    其實,在此以前,後宮是絕對沒法幹涉內閣、錦衣衛職權的,但是現在情況不同,皇帝年幼,才給了她們插手的機會。


    但是這一插手,錦衣衛的問題也就暴露出來,對於整個京城或許還算監控的好,對大明十三省,或許也算有相當的監察能力,但是對邊疆地區顯然就缺乏監察了。


    對於陳太後的訓斥,劉守有隻能低頭認下。


    顯然,陳太後多少也是受到民間影響,以為錦衣衛就是個無所不能的機構,要負責刺探全國的軍政情報,幫助皇帝了解地方軍政主官的工作。


    實際上,錦衣衛雖然名聲顯赫,但是職權還真不是她以為的那樣。


    不管怎麽說,錦衣衛專司其實還是護衛皇帝,專職擎執鹵簿、儀仗及駕前宣召官員等責任。


    錦衣衛雖然秘密監察百官,但也是以京城官員居多。


    對地方上的監控,也是以設置衛所的州府為主,根本不可能向全國鋪開情報網絡。


    因為錦衣衛直屬皇帝,所以才被派去執行間諜任務,不過目標也多是向北方蒙古草原派出人手,誰叫明朝大多數皇帝都把北方勢力視為心腹大患。


    雖然明初,錦衣衛參與了平定雲南、安南等地的戰事,但也多是受皇帝的命令秘密行事。


    萬曆中期援朝戰爭中,錦衣衛成功完成對倭國的諜報任務,那也是萬曆皇帝專門下令。


    可以說,錦衣衛這個諜報機構所有對外行動,並不是慣例,而是奉命行事。


    若不是之前魏廣德找過去,又在宮中報備,劉守有是真不敢答應魏廣德的要求,向國外派出人手打探消息的。


    出了慈慶宮返迴內閣,進了大門就得到書吏稟報,右軍都督府左都督李成梁已經到了,正在等候。


    「善貸,李成梁就由你去見吧,我迴去草擬發雲南的文書。」


    張居正開口說道。


    今日又是鑄幣又是西南局勢,已經耽擱不少時間,值房裏還有一大堆奏疏等待他們處理,實在沒必要一起去見李成梁。


    實際上,這也是文官看不起武將的一個典型事例。


    說起來李成梁是右軍都督府左都督,朝廷正一品武職,而不管是張居正還是魏廣德,和李成梁的品級其實都是一樣的。


    但是內閣依舊可以對大都督唿來喝去,這就是明顯的文武殊途。


    若是按製,其實李成梁到了這裏,三位閣臣都應該去見的,至少漏個麵。


    隻是張居正和呂調陽,都沒打算見他,畢竟又沒什麽關係。


    魏廣德點點頭,也不推辭,本來事兒就是他引起的。


    「去請李都督到我值房來說話。」


    魏廣德隻是對那中書吩咐一聲,就徑直迴到自己值房。


    不多時,蘆布進來通報,「老爺,李成梁李都督到了。」


    「請他進來。」


    魏廣德此時坐在書案後,抽空看了一份奏疏,正提筆準備票擬。


    李成梁進屋,魏廣德頭也不抬隻說了句,「先坐下,蘆布,上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隆萬盛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行空間來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行空間來客並收藏隆萬盛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