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一個圈子裏玩的人,張大芸哪可能一點不知道侯雷這邊的動靜,她知道但是沒作聲,就等著餘家人倒黴,哪裏想到這家夥這麽沒用,居然被打了出來。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一起混著玩的兄弟們來了,侯雷這些豆製品也有了出處,大家看完笑話後,一人提走一些正好分完,連顆豆腐渣都沒給他剩。
“張大芸,你是不是存心害我,餘家那個餘喜華可是許崢哥的對象!”說起來侯雷還有氣呢。
等大家走完,侯雷拉住走在最後的張大芸。
他以前是沒打聽,這一打聽才知道,許崢跟那個餘喜華早就處上了對象,許奶奶一家也很看重她,這門婚事八九不離十,餘喜華鐵定是他嫂子。
張大芸臉色一沉,嫌棄地甩開他的手,“誰說他是我哥的對象的,我不承認,她就永遠也不是我嫂子。”
侯雷皺眉看了她一會,“張大芸,我侯雷沒本事也確實不怎麽地道講義氣,但崢哥的女人,我不會動,你也沒想著找別人動,要是崢哥問起,我肯定不會替你隱瞞。”
張大芸一直計劃著要把餘喜華約出來使壞,侯雷也答應了,到那時候他可不知道餘喜華的身份,可惜餘喜華太忙,最多也就去張家陪她說說話,根本就沒有張大芸發揮的機會。
拿人手短,侯雷從自己破床底下摳出五十塊錢來,還給張大芸,“這錢我不要了。”
張大芸臉色立馬就不好看起來,侯雷沒用歸沒用,但他混得好,在上西塘這一片有幾分麵子,能支使得動人,要是有個什麽事找他一般出不了問題,她雖然常常不給他麵子,但那是因為許崢是她哥,她有這個底氣。
當然也仗著侯雷有幾分喜歡她。
可現在,張大芸有些不確實了,她臉色變換地看著侯雷,見侯雷一直不肯把錢收迴去,虎著臉奪過臉就跑走了,“不幫就不幫,不靠你我也行!”
侯雷沒理她,多大臉,要不是看在許崢和錢的份上,他才懶得理她。
迴頭瞅了眼空蕩蕩的破屋,叼了根煙門也不關就出了門,方才他冷眼瞅著對街王胖子最不講客氣,得了,今天就去王胖子家裏蹭飯。
鄉下的房子上了梁後,很快就封了頂,不過家裏還要抹水泥地麵,一時半會還不能搬進去。
房子上梁那天,餘爺爺和餘奶奶就念叨著等房子弄好,要搬迴家裏住,縣城的房子再好,始終不如家裏,縣城的街坊鄰居再熱情,也不如家裏這些吵吵鬧鬧的老姐們。
以前的破屋餘喜齡不放心,現在總好了吧,二層的小洋樓,村裏哪家老人有他們有福氣。
何況家裏還有田地,以前餘二嬸在家還能看著,不時送點菜上縣城,現在隻能靠買。
現在豆腐坊也用不上他們兩個老的,他們迴鄉下來也能種些菜供應給孩子們。
餘爺爺要迴家這事也是醞釀已久,尤其是上迴他一直吃的藥被餘喜齡發現,嚇了他一大跳,他的那個病沒治,聽醫生說是食管癌,窮癌,早些年日子太苦得的,這日子一天天過,病也隻會越來越重,要是留在縣城被餘喜齡發現了,肯定得押著他去治。
在家裏就好多了,老婆子不識字好糊弄,騙不過也沒什麽,她總會順著他來。
說起來,餘爺爺這些年來多少有些不舒服,但他以為自己身體好,壓根就不在意,能忍就忍著,忍不住就找餘奶奶的止痛藥吃兩片,也挨到了現在,實在沒想到竟然生的是這樣大的病。
不過他都是黃土埋半截的人了,也活夠啦,尤其是孫女出息,老婆子病養好了不說,以後他就是沒了也有人照顧她,他放心。
看病花錢,還是這看不好的病,餘爺爺不打算治了,錢來得不容易,不能浪費在死人身上。
餘奶奶則是純粹想迴家,在家裏住著她踏實,縣城裏處得來的她也沒打算斷,她們老兩口城裏住住,鄉下住住也挺好。
餘喜齡雖然不放心,但也能理解老人的心思,最終還是鬆了口,等到家裏水泥地抹平,老兩口便催著一家人迴來看房子。
新房子的窗戶都裝上了,時下流下的雪花紋玻璃窗,透光又能擋視線,木頭窗杠刷了新綠漆,牆壁也是刷了小半截綠漆,新做的木門刷的褐紅色油漆,放了些時日味道早就散盡了。
老人的房間就在一樓,中間是堂屋,進門左手邊南向那間就是老人的臥室,裏頭床和兩個舊木櫃子都是從老宅那裏搬過來的,補了黑漆的舊式家具保養得還很好,聽說是以前餘奶奶的嫁妝。
餘喜齡又給添了三腳立櫃,添了個大衣櫃,餘爺爺的書桌筆墨也都給置辦齊了。
“到時候在家門口擺個豆腐攤子,來的人肯定不比縣城裏少,人多熱鬧。”餘奶奶高高興興地前後轉了兩圈,看到新添的土灶十分高興。
上迴上梁迴來,餘奶奶在灶屋轉了一圈,硬是讓餘二叔重新砌了個土灶,老人家用習慣的土灶,還是不大喜歡用煤氣和煤炭,總覺得柴火燒出來的飯更香。
餘爺爺笑眯眯地跟在餘奶奶的身後轉,她說什麽都點頭。
“爺爺奶奶的感情真好。”餘喜華沒事也跟了過來,看到餘爺爺餘奶奶不由有些感歎,她現在正跟許崢遠距離地處著對象,正是感情豐沛的時候,特別容易有感而發。
徐招娣看了眼老兩口,臉上微微帶了點笑,“也不是一直這樣好,你們爺爺年輕的時候講義氣脾氣暴,沒少跟你們奶奶鬧騰,人熱心就容易家裏吃虧貼人家,你們奶奶沒少跟他急。”
餘喜華愣了愣,明顯不怎麽相信的樣子,從她記事起,老兩口就沒紅過臉,怎麽會有鬧騰的時候?
她不知道的是,她還沒出生,她們家就和大伯家裏分了家,老兩口狠狠地傷了一迴心,再加上餘奶奶上了年紀身體就一直不好,餘爺爺才漸漸明白枕頭人的珍貴。
“少來夫妻老來伴。”徐招娣突然悠悠地歎了口氣,“等你成家後就會明白的。”
說起這個,徐招娣情緒明顯不太高,沒再同餘喜華解釋,拎著抹布去搖井邊打了水就進屋,新房子總要大掃除後才能住人。
餘喜齡就站在邊上沒插嘴,徐招娣的失落她也看在眼裏,心裏除了歎氣也隻剩下歎氣,那麽多年的付出,徐招娣耿耿於懷也是情有可原,隻希望時間能快點過去,好讓徐招娣早點走出陰影。
打掃衛生的空檔,餘喜齡又陪著餘爺爺去先前租地的人家拜訪,等這一季秋收完,他們就把地收迴來,鄉裏鄉親那家人也沒說什麽,再加上餘喜齡送了厚禮過去,事情辦得很順利。
“以後多種些穀,每月給你們打新米過去。”餘爺爺看著田地,心裏充滿了幹勁,醫生說了,他這種病,治不好,但活多久還得看心態看意誌。
餘爺爺想,不管怎麽樣,他多活幾年最好,省得死太早,老婆子眼睛都要哭瞎,最好活到她老糊塗再死,他也能趁著多活幾年,替孫女減輕減輕負擔。
“種地的活忙不過來就請人幹,別省錢。”餘喜齡本來是不同意餘爺爺種地的,可老頭死活不答應,餘喜齡拗不過他,也隻能同意。
這個餘爺爺沒堅持,人老了就得服老,幹力所能及的活,累病了累倒了,最後不還是給孩子們添麻煩。
本來隻是迴來看看房子,等衛生搞完了,老兩口死活不願意迴去,上迴上梁也沒在家裏住兩天,現在好不容易迴來,鄉親們都上了門,老兩口一點也不想挪動。
唯一舍不得的就是餘喜安,可是這丫頭黏餘喜齡,平時家裏人帶著沒事,晚上是一定要跟餘喜齡一個被窩的,餘奶奶也知道這姐妹倆個感情不一般,抹著淚把人送走了。
迴了縣城,沒了老人的小院一下子變得空蕩蕩的,大家都有些不習慣,餘喜安找不見奶奶夜裏還哭了兩場,之後餘喜齡每逢周末就會帶她迴去,自己順便去飯店看看。
還好餘喜齡常迴去,離家遠了,覺得家裏什麽都好,迴去了才知道也不盡然,老兩口突然迴來,給大家添了不少茶餘飯後的談資。
餘家老大和媳婦離婚了,轉眼又另娶,老兩口最出息的孫女肯定站在親媽那邊,瞧瞧!這招人嫌棄的老不死的立馬就送迴來了吧!
聽說好多年前餘家兩兄弟就不養爹媽了,聽說他二媳婦一家也去了縣城,兩個妯娌別著,哪裏還能容得下老人,看看,跟著孫女才過了幾天好日子,又灰溜溜地迴來了。
嘖嘖,餘家這孫女真是精明得很,老人能幹活就讓幫著幹,幹不動了就丟到鄉下來,聽說餘老頭還要種地呀,真是,兒孫都是債,一輩子還不完!
餘喜齡就隨便轉了一圈就聽說了無數個版本,惹得人哭笑不得,又不能去解釋,還不知道會被人歪曲到什麽樣子,見她常迴來,鄉親們又轉了口風,開始說她孝順埋汰起餘建國來,尤其愛和餘奶奶一起說。
餘喜齡剛進屋聽了一嘴,後腳餘建國就帶著葉聽芳迴鄉下了。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一起混著玩的兄弟們來了,侯雷這些豆製品也有了出處,大家看完笑話後,一人提走一些正好分完,連顆豆腐渣都沒給他剩。
“張大芸,你是不是存心害我,餘家那個餘喜華可是許崢哥的對象!”說起來侯雷還有氣呢。
等大家走完,侯雷拉住走在最後的張大芸。
他以前是沒打聽,這一打聽才知道,許崢跟那個餘喜華早就處上了對象,許奶奶一家也很看重她,這門婚事八九不離十,餘喜華鐵定是他嫂子。
張大芸臉色一沉,嫌棄地甩開他的手,“誰說他是我哥的對象的,我不承認,她就永遠也不是我嫂子。”
侯雷皺眉看了她一會,“張大芸,我侯雷沒本事也確實不怎麽地道講義氣,但崢哥的女人,我不會動,你也沒想著找別人動,要是崢哥問起,我肯定不會替你隱瞞。”
張大芸一直計劃著要把餘喜華約出來使壞,侯雷也答應了,到那時候他可不知道餘喜華的身份,可惜餘喜華太忙,最多也就去張家陪她說說話,根本就沒有張大芸發揮的機會。
拿人手短,侯雷從自己破床底下摳出五十塊錢來,還給張大芸,“這錢我不要了。”
張大芸臉色立馬就不好看起來,侯雷沒用歸沒用,但他混得好,在上西塘這一片有幾分麵子,能支使得動人,要是有個什麽事找他一般出不了問題,她雖然常常不給他麵子,但那是因為許崢是她哥,她有這個底氣。
當然也仗著侯雷有幾分喜歡她。
可現在,張大芸有些不確實了,她臉色變換地看著侯雷,見侯雷一直不肯把錢收迴去,虎著臉奪過臉就跑走了,“不幫就不幫,不靠你我也行!”
侯雷沒理她,多大臉,要不是看在許崢和錢的份上,他才懶得理她。
迴頭瞅了眼空蕩蕩的破屋,叼了根煙門也不關就出了門,方才他冷眼瞅著對街王胖子最不講客氣,得了,今天就去王胖子家裏蹭飯。
鄉下的房子上了梁後,很快就封了頂,不過家裏還要抹水泥地麵,一時半會還不能搬進去。
房子上梁那天,餘爺爺和餘奶奶就念叨著等房子弄好,要搬迴家裏住,縣城的房子再好,始終不如家裏,縣城的街坊鄰居再熱情,也不如家裏這些吵吵鬧鬧的老姐們。
以前的破屋餘喜齡不放心,現在總好了吧,二層的小洋樓,村裏哪家老人有他們有福氣。
何況家裏還有田地,以前餘二嬸在家還能看著,不時送點菜上縣城,現在隻能靠買。
現在豆腐坊也用不上他們兩個老的,他們迴鄉下來也能種些菜供應給孩子們。
餘爺爺要迴家這事也是醞釀已久,尤其是上迴他一直吃的藥被餘喜齡發現,嚇了他一大跳,他的那個病沒治,聽醫生說是食管癌,窮癌,早些年日子太苦得的,這日子一天天過,病也隻會越來越重,要是留在縣城被餘喜齡發現了,肯定得押著他去治。
在家裏就好多了,老婆子不識字好糊弄,騙不過也沒什麽,她總會順著他來。
說起來,餘爺爺這些年來多少有些不舒服,但他以為自己身體好,壓根就不在意,能忍就忍著,忍不住就找餘奶奶的止痛藥吃兩片,也挨到了現在,實在沒想到竟然生的是這樣大的病。
不過他都是黃土埋半截的人了,也活夠啦,尤其是孫女出息,老婆子病養好了不說,以後他就是沒了也有人照顧她,他放心。
看病花錢,還是這看不好的病,餘爺爺不打算治了,錢來得不容易,不能浪費在死人身上。
餘奶奶則是純粹想迴家,在家裏住著她踏實,縣城裏處得來的她也沒打算斷,她們老兩口城裏住住,鄉下住住也挺好。
餘喜齡雖然不放心,但也能理解老人的心思,最終還是鬆了口,等到家裏水泥地抹平,老兩口便催著一家人迴來看房子。
新房子的窗戶都裝上了,時下流下的雪花紋玻璃窗,透光又能擋視線,木頭窗杠刷了新綠漆,牆壁也是刷了小半截綠漆,新做的木門刷的褐紅色油漆,放了些時日味道早就散盡了。
老人的房間就在一樓,中間是堂屋,進門左手邊南向那間就是老人的臥室,裏頭床和兩個舊木櫃子都是從老宅那裏搬過來的,補了黑漆的舊式家具保養得還很好,聽說是以前餘奶奶的嫁妝。
餘喜齡又給添了三腳立櫃,添了個大衣櫃,餘爺爺的書桌筆墨也都給置辦齊了。
“到時候在家門口擺個豆腐攤子,來的人肯定不比縣城裏少,人多熱鬧。”餘奶奶高高興興地前後轉了兩圈,看到新添的土灶十分高興。
上迴上梁迴來,餘奶奶在灶屋轉了一圈,硬是讓餘二叔重新砌了個土灶,老人家用習慣的土灶,還是不大喜歡用煤氣和煤炭,總覺得柴火燒出來的飯更香。
餘爺爺笑眯眯地跟在餘奶奶的身後轉,她說什麽都點頭。
“爺爺奶奶的感情真好。”餘喜華沒事也跟了過來,看到餘爺爺餘奶奶不由有些感歎,她現在正跟許崢遠距離地處著對象,正是感情豐沛的時候,特別容易有感而發。
徐招娣看了眼老兩口,臉上微微帶了點笑,“也不是一直這樣好,你們爺爺年輕的時候講義氣脾氣暴,沒少跟你們奶奶鬧騰,人熱心就容易家裏吃虧貼人家,你們奶奶沒少跟他急。”
餘喜華愣了愣,明顯不怎麽相信的樣子,從她記事起,老兩口就沒紅過臉,怎麽會有鬧騰的時候?
她不知道的是,她還沒出生,她們家就和大伯家裏分了家,老兩口狠狠地傷了一迴心,再加上餘奶奶上了年紀身體就一直不好,餘爺爺才漸漸明白枕頭人的珍貴。
“少來夫妻老來伴。”徐招娣突然悠悠地歎了口氣,“等你成家後就會明白的。”
說起這個,徐招娣情緒明顯不太高,沒再同餘喜華解釋,拎著抹布去搖井邊打了水就進屋,新房子總要大掃除後才能住人。
餘喜齡就站在邊上沒插嘴,徐招娣的失落她也看在眼裏,心裏除了歎氣也隻剩下歎氣,那麽多年的付出,徐招娣耿耿於懷也是情有可原,隻希望時間能快點過去,好讓徐招娣早點走出陰影。
打掃衛生的空檔,餘喜齡又陪著餘爺爺去先前租地的人家拜訪,等這一季秋收完,他們就把地收迴來,鄉裏鄉親那家人也沒說什麽,再加上餘喜齡送了厚禮過去,事情辦得很順利。
“以後多種些穀,每月給你們打新米過去。”餘爺爺看著田地,心裏充滿了幹勁,醫生說了,他這種病,治不好,但活多久還得看心態看意誌。
餘爺爺想,不管怎麽樣,他多活幾年最好,省得死太早,老婆子眼睛都要哭瞎,最好活到她老糊塗再死,他也能趁著多活幾年,替孫女減輕減輕負擔。
“種地的活忙不過來就請人幹,別省錢。”餘喜齡本來是不同意餘爺爺種地的,可老頭死活不答應,餘喜齡拗不過他,也隻能同意。
這個餘爺爺沒堅持,人老了就得服老,幹力所能及的活,累病了累倒了,最後不還是給孩子們添麻煩。
本來隻是迴來看看房子,等衛生搞完了,老兩口死活不願意迴去,上迴上梁也沒在家裏住兩天,現在好不容易迴來,鄉親們都上了門,老兩口一點也不想挪動。
唯一舍不得的就是餘喜安,可是這丫頭黏餘喜齡,平時家裏人帶著沒事,晚上是一定要跟餘喜齡一個被窩的,餘奶奶也知道這姐妹倆個感情不一般,抹著淚把人送走了。
迴了縣城,沒了老人的小院一下子變得空蕩蕩的,大家都有些不習慣,餘喜安找不見奶奶夜裏還哭了兩場,之後餘喜齡每逢周末就會帶她迴去,自己順便去飯店看看。
還好餘喜齡常迴去,離家遠了,覺得家裏什麽都好,迴去了才知道也不盡然,老兩口突然迴來,給大家添了不少茶餘飯後的談資。
餘家老大和媳婦離婚了,轉眼又另娶,老兩口最出息的孫女肯定站在親媽那邊,瞧瞧!這招人嫌棄的老不死的立馬就送迴來了吧!
聽說好多年前餘家兩兄弟就不養爹媽了,聽說他二媳婦一家也去了縣城,兩個妯娌別著,哪裏還能容得下老人,看看,跟著孫女才過了幾天好日子,又灰溜溜地迴來了。
嘖嘖,餘家這孫女真是精明得很,老人能幹活就讓幫著幹,幹不動了就丟到鄉下來,聽說餘老頭還要種地呀,真是,兒孫都是債,一輩子還不完!
餘喜齡就隨便轉了一圈就聽說了無數個版本,惹得人哭笑不得,又不能去解釋,還不知道會被人歪曲到什麽樣子,見她常迴來,鄉親們又轉了口風,開始說她孝順埋汰起餘建國來,尤其愛和餘奶奶一起說。
餘喜齡剛進屋聽了一嘴,後腳餘建國就帶著葉聽芳迴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