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遵旨!”李華喜滋滋地辦事去了,正德看著麵前一堆證物,不禁怒上心頭,喝道:“來人,將這些東西都拿去燒了!”


    段飛提醒道:“皇上,這些都是證物,今後或許還要查證的,不能燒啊。”


    正德斜瞥他一眼,說道:“張銳勾結邪教謀逆,證據確鑿,還有什麽查證必要?燒了,都燒了,朕不想再看見它們!”


    段飛不敢再說,其實這些東西燒掉之後對他隻有好處,見大事已定,段飛心中暗暗鬆了口氣,張銳這個老不死的,這一次終於完蛋了。


    正德兀自氣憤難平,不知他是為了當年一怒之下殺了劉瑾生氣,還是因為張銳謀逆害他的事生氣,段飛勸道:“皇上請息怒,保重龍體要緊。”


    正德心憂自己被下毒日久,隻怕再難有子嗣,這也是他急於燒毀那幾本賬冊的原因,他心中煩悶,段飛的話他也聽不進去了,擺擺手,正德說道:“段愛卿先迴去吧,彌勒教的事朕想想再做決定。”


    段飛暗暗輕歎一聲,看來正德心結未解,自己想掌握住那十萬彌勒教弟子的念頭是玩不轉了,正德也許會固執己念地將那幾萬人發配到遠處墾荒,也許會另外派人執行段飛的接收計劃,這一切都應該與段飛沒什麽關係了。


    段飛想了想,說道:“皇上,李福達如今是暫時關在詔獄中還是……悄悄把他宰了?微臣覺著還是不要公開他的消息為好。”


    正德道:“將李福達留下,朕待會還要親審,愛卿可以先走了。”


    段飛道:“皇上,李福達如今已精神崩潰,狀若白癡,問不出什麽來了……”


    正德疑道:“怎麽會這樣?李福達可是個重犯,是誰把他弄傻了?”


    段飛小心翼翼地答道:“皇上,彌勒教徒的嘴巴都很死硬,何況一教之主?微臣用盡刑罰也沒法讓李福達開口,於是微臣隻好用了最後的手段,一舉擊潰其心防,獲得了大量情報與口供,但是同時李福達的精神也因此崩潰了。”


    正德凝望了段飛好一陣,說道:“好吧,你可以走了,就照你的意思,將李福達秘密|處決吧,也不用迴報了。”


    段飛哀歎著人算不如天算地返迴錦衣衛,屁股還沒坐穩,江輝心急火燎地闖了進來,大聲叫道:“大人不好啦,大同兵變,大同巡撫張文錦,參將賈鑒當場被殺,邊關八百裏告急文書想必已送入豹房了!”


    段飛大吃一驚,他大喝道:“來人,備馬,本官要立刻前去參見皇上!”


    這一次錦衣衛的消息幾乎趕上了八百裏告急的驛使,當段飛再次迴到豹房的時候,正德也才剛剛接到兵變的消息。


    正德一愣過後迅速反應過來,他傳令召集文武百官前往金鑾殿商議國事,正要更衣入宮,突聽傳報說段飛來了,正德猶豫了一下,吩咐道:“招他進來。”


    段飛參拜後說道:“皇上,微臣接到錦衣衛消息,聽說大同戍衛發生暴亂,微臣急忙趕來,皇上想必已經知道了,不知皇上打算如何應對?”


    第678章 朕意已決


    正德道:“不外乎撫與剿兩策吧,從情報中可知,大同兵變是因為巡撫張文錦為防韃靼侵擾,命鎮卒戍守城北五堡,參將賈鑒催督甚急,激起了兵變,就此看來兵變實屬無奈,隻需派人前往安撫,兵變當可順利平息。”


    段飛道:“皇上英明,微臣也以為這次兵變撫比剿好,不過這一次情況未必這麽簡單,太原衛尚未處理,韃靼在關外蠢蠢欲動,說不定這次暴亂與這兩者有關,倘若不能妥善處置,隻怕事態反會惡化,皇上心中可有適合派往大同安撫的人選麽?”


    正德皺眉想了想,朝中大臣這幾年更迭頻繁,在軍中較有威望的朝臣不是告老還鄉(王守仁)就是身負重任且年紀老邁不宜遠行(楊一清),年輕一點的威望多半不夠份量,鎮守一方尚可,在全國範圍內影響力不足,算來算去,有足夠能力,在軍中又有足夠威望的,似乎隻有一個人……


    正德抬起頭向段飛望去,隻見段飛雙目灼灼地望著自己,正德笑道:“段愛卿,你莫非想毛遂自薦?朕怎麽忍心讓你才迴京不到十日又趕去邊關啊……”


    段飛道:“皇上,大丈夫有所必為有所不為,為皇上分憂,為大明消災解難,為天下百姓謀得幸福安樂的生活是微臣的本份,微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在所不辭!”


    正德感歎道:“愛卿真乃國之棟梁啊,滿朝之中似乎也唯有愛卿堪當此重任,既然愛卿願往,朕也不便反對,那麽……”


    段飛突然說道:“皇上,微臣盼能先去太原一趟,收攏那數萬彌勒教精兵,然後再前往大同安撫,若安撫不成,微臣還可以順勢平叛,倘若安撫順利,微臣還有一策,可不費一兵一糧,解決韃靼欲南下劫掠之危。”


    正德精神一振,說道:“哦?計將安出?”


    段飛將自己的計劃全盤托出,其核心便是利用彌勒教的那幾萬奇兵,用以伏擊中計南下的韃靼大軍。


    倘若計劃順利,這倒確實是個一箭雙雕甚至三雕四雕的妙計,正德也不由心動起來,他在心中猶豫難決的時候,段飛突然說道:“皇上如今是擔心微臣能力不足辦不成此事,還是懷疑微臣忠心不足,會趁此時機判反呢?倘若是後者,請皇上明言,微臣立刻辭去一切官職,告老還鄉,迴江南做個吃喝等死的釣魚翁好了。”


    正德心中一跳,他嗬嗬笑道:“段愛卿你胡說什麽,張銳已下獄,即將活剮處死,朕怎麽還會懷疑你呢?愛卿不要多疑,這麽大的事,朕要好好考慮一下才好嘛,愛卿,這件事你有多大把握?”


    段飛道:“微臣不敢說有十足把握,但是這種占大便宜的事,隻要有六七成把握,微臣便幹於冒險一試,最糟糕的結局也不過是這數萬彌勒教徒葬身關外,同時卻消耗了相當數量的韃靼部隊,皇上,天底下還有這麽好的事嗎?機會稍縱即逝,皇上乃雄才大略的聖明之主,大明之漢武,微臣願做大明的衛青、霍去病,皇上,請相信微臣,微臣願立軍令狀,不大破韃靼微臣提頭迴京向皇上謝罪!”


    段飛慷慨激昂地說完之後撩起袍服下擺就要向正德大禮叩拜,正德忙伸手將他扶住,感動地說道:“愛卿言重了,朕怎麽會不信任你呢?朕一直都是最支持你的啊,這次也不例外,一切都照愛卿所計劃的去辦吧?愛卿還需要什麽?盡管說出來吧,朕定會鼎力支持!”


    段飛心中一塊大石落了地,他欣然道:“多謝皇上信賴,微臣需要緊急調幾個人過來,還要調微臣那五千金牛衛火槍隊迴北方,還需要裝備更多的軍火以備用,最重要的一個要求就是,微臣需要皇上賜微臣一道可以便宜行事的聖旨或者令箭,若是遇到突發事件,微臣需要借皇上天威應變!”


    段飛的第一個要求很容易,第二個要求有點難,第三個要求嘛……可就又觸及了正德的底線了,正德猶豫了一下,突然抬起頭,向段飛望去,段飛雙眼湛然,渾身正氣地與正德對視,正德突然有些慚愧,他斷然道:“好,朕都依你,段愛卿絕不要像張銳這樣辜負朕的期望,否則朕真的要變成孤家寡人了……走,愛卿隨朕一起到金鑾殿去,你要什麽人就說,朕讓楊一清立刻擬旨給你!”


    在趕往金鑾殿的同時段飛和正德商量了一下,段飛此行真正的目的暫時不能告訴文武百官,以免有人無意或有意傳揚出去,壞了國家大事,於是正德在金鑾殿上便沒有將段飛的真正目的說出來,他命當值太監念出八百裏加急的公文,宣布任命段飛為招撫欽差,然後便將六部尚書留下,其餘文武百官都趕迴了家,大家都糊塗了,不是召集大家來商議嗎?怎麽正德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不管怎麽說,大家的心都定了下來。


    五部尚書也很奇怪,等段飛向他們道出原委之後他們才明白過來,毫無異議地,五部尚書齊聲反對,反對招安彌勒教徒,反對段飛冒險,反對輕易向韃靼啟釁,以免造成連綿的戰火。


    正德的強脾氣又上來了,他骨子裏還是想做一個有為的皇帝的,見大家七嘴八舌否定段飛的計劃,正德卻斷然決定道:“朕意已決,你們不用再爭論了,雖然邊關互市已開,但韃靼野心不滅,做生意哪有搶來得快,早有情報顯示韃靼正在集結兵力準備南侵,我們不想打就能不打嗎?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大家別忘了,出關與韃靼硬拚的多半都是彌勒教弟子,這種借力打力的好事除了段愛卿還有誰想得出來?現在開始討論該如何從後方支援段愛卿,順利完成這個艱巨任務才對!”


    段飛詳細將自己的計劃解釋給這幾位大佬聽,曾經鎮守邊關熟知戰策的楊一清聽了之後改變了主意,他對情報來源和計劃細節詳細詢問之後同意了段飛的計劃,雖然冒險了點,但是還是有機會成功的,就算失敗了,對大局影響也不大,大不了全軍覆滅段飛孤身逃迴,大明依然堅守長城罷了。


    不過千裏迢迢要從西南五省將那五千金牛衛調迴北方可不是一兩天能辦到的,若沒有火槍隊的支持,太原衛的步兵要戰勝來去如風的韃靼騎兵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大量調撥馬匹裝備把步兵裝備成騎兵也不可能,大明一向缺馬,曾經在山西主持馬政的楊一清很清楚這一點,再說步兵變騎兵,大量的訓練是免不了的,現在哪有那麽多的時間啊。


    就在大家都在絞盡腦汁想辦法的時候,楊一清突然建議道:“皇上,不如從兩官廳中抽調精銳五千人交給段大人統帥如何?他們平日也以火器操練,應該熟知段大人的三疊浪戰法,隻要稍加整肅便是一支精兵,足可擔此重任!


    所謂兩官廳也就是正德當初寵信江彬的時候,將京軍精銳抽調出來組成所謂東官廳,抽調來的邊疆各地鎮戍兵組成西官廳,每日演武,讓兩官廳相互對抗交鋒,這本是一種較先進的練兵方法,卻被大臣們形容成了不務正業的嬉玩。


    自從江彬垮台之後,兩官廳都被解散了,京軍恢複了三大營舊製,後來神機營並入了錦衣衛,隻剩下了三千營和五軍營,不過正德顯然不甘寂寞,這兩年又重建兩官廳,還給他們全麵配備了先進的火槍,由錦衣衛中抽調教官操練,戰鬥力還是不錯的,這些段飛都很清楚,不過他可不好提出要帶走兩官廳的要求,這話由楊一清來說再好不過。


    正德沒有猶豫便爽快地答應了,正德點名讓一個叫戚晨的將領率領從兩官廳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五千人,跟隨段飛前往山西,戚晨這個名字段飛聽著有些耳熟,卻沒有詢問。


    最大難題也已解決之後,正德當即命楊一清擬旨,卻少了個披紅的太監,該讓誰來接替張銳呢?楊一清推薦由尚衣監大太監諸葛輝接任,這個諸葛輝是個老實人,大家平時對他感覺也不錯,正德準了,諸葛輝便成為宦官係統中最有實權的司禮監大太監。


    段飛拿到了聖旨與尚方寶劍,立刻前往位於城北的兩官廳軍營,這兩年段飛不在京城,兩官廳幾乎把錦衣衛生產的火器都裝備上了,有正德做後台,誰敢不供應呢?


    兩官廳的軍營也在山裏,距離神機營和錦衣衛不遠,還沒接近就炮聲隆隆了,來到兩官廳軍營之前,守門的士卒好奇地看著段飛,他們對這位傳奇的錦衣衛都指揮使頗具好感,同時段飛也在觀察他們,這些各地抽調上來的兵,果然一個個都膀大腰圓,精神抖擻。


    進去傳報的士卒很快就帶著三個將官大步走來,兩官廳的兵都是皇家的兵,一貫眼高於頂傲氣逼人,不過在段飛麵前他們可沒有傲的資格,那三個將官來到段飛麵前都依禮參見,各自報上名來,分別是總兵伍樂,右廳參將賁武和左廳參將戚晨。


    第679章 平撫欽差


    段飛在營裏宣讀了聖旨,戚晨慨然領命,在伍樂和賁武的陪同下,兩官廳左右廳的兵齊聚在一個大操場之上,戚晨開始點兵,他對左右廳麾下十二營的實力非常熟悉,直接點了耀武營、敢勇營、揚威營三個營的官兵出來,又從中挑出健勇敏捷的,湊夠了五千人,組好陣列來到段飛麵前。


    從開始點兵到完成隻花了不到一刻鍾的時間,十二營總共有六萬多人,從中抽出五千人來,期間隊列整齊絲毫不亂,可見這些士兵訓練精良,指揮他們的戚晨也確實有些本事。


    戚晨完成點兵後前來交令,段飛接過將令,揚聲對麵前的士卒們說道:“本官乃錦衣衛都指揮使段飛,想必大家都聽說過我,今日本官奉旨抽調五千人前往山西公幹,本官親自出馬,肯定不是帶你們去享福的,大家心裏都要有個準備,擔心有危險的現在就退出隊列,本官絕不強迫大家去冒險,不過一旦決定更隨本官,可就不能反悔了!”


    段飛頓了一下,突然大喝道:“有貪生怕死要退出的人沒有?”


    那五千健卒愣了愣,這才突然齊聲大喝道:“沒有!”


    還有人高唿道:“大人,當兵不怕死,怕死不當兵,咱們大多都是邊關調來的,什麽場麵沒見過?大人放心好了,兩官廳沒有孬兵!”


    段飛滿意地說道:“好,那本官倒要見識一下,你們的火槍陣訓練得如何,能否經得起實戰的考驗,戚晨,你來指揮,來一次實彈演習。”


    戚晨慨然領命,立刻解散了這五千人,給他們半刻鍾準備。


    半刻鍾過後這五千人重新迴到操場上整齊陣列,手裏多了把槍,腰上多了兩隻分別裝著火藥和彈丸的皮袋,身上還挎著一捆火繩。


    列隊完畢後戚晨開始講解演戲要點,設想敵正是韃靼騎兵,而且人數超過五倍之多,兩軍在平原地區突然遭遇,己方列陣以待,敵騎蜂擁而至……


    戚晨以三疊浪應戰,震耳的槍聲中,段飛仔細觀察他們的陣列變化可有混亂,士兵們擦槍換火藥上子彈夠不夠熟練,看他們對遠處目標的射擊是否精準,等五千士兵都開火兩次之後,段飛滿意地對戚晨道:“可以叫他們停下了,訓練得不錯,希望戰場上也能保持如此水準,把他們收攏來,本官還要跟他們說幾句話。”


    戚晨發出號令,將五千人重新聚集在段飛麵前,段飛揚聲道:“大家的表現很好,本官很滿意,希望在戰場上你們也能保持如此水準,現在本官宣布,你們這五千人,連同戚晨一起暫時脫離兩官廳,暫時稱之為神樞營,明天卯時隨同本官前往山西,你們隻有半天時間處理家事,明天誰遲到的,軍法處置,明白沒有!”


    “明白!”五千人異口同聲地答道。


    “解散!”段飛喝道,這五千人立刻解散,他們的中的伍長、什長還有百夫長、千夫長都聚了過來,段飛交代他們帶足彈藥和個人行裝在身上,其他的東西,自有錦衣衛準備與安排。


    段飛離開兩官廳營地之後隨即趕去錦衣衛、神機營做了些安排,要做好打一場大戰的準備,一天的時間還是太倉促了。


    不過第二天清晨,段飛還是帶著那五千神樞營戰士,帶著一長溜的輜重車隊,離開了京城,向山西趕去。


    離開京師後神樞營快馬加鞭向山西而去,後邊的輜重可以慢慢走,接手太原衛然後趕去大同平撫兵變可不能耽擱了。


    經過兩天一夜趕路,段飛帶著神樞營來到了太原府附近,太原附近共有三衛,太原左衛右衛分別駐紮在壽陽縣和清源縣,太原衛則駐紮在太原府陽曲縣郊區,距離太原府很近,幾乎就是一牆之隔(現在的陽曲縣已經是搬到太原北方去了),倘若太原衛突然反了,毫無準備的太原城半日之內便將失守,太原作為防衛韃靼的第二道防線重要大城,囤積的大量糧食和兵器都將落入彌勒教之手,憑借高大的城牆,彌勒軍進可攻退可守,將會令眀軍頭疼不已。


    李福達苦心孤詣準備充足,原已準備起事,與北方韃靼裏應外合奪取大明天下,可惜老天爺不幫他,讓他遇到個天意不讓他得逞,讓他栽在段飛手裏。


    在一個可以遠望太原衛駐地的丘陵之上,段飛用望遠鏡觀察了一陣,吩咐道:“將張寅帶上來。”


    穿戴整齊的‘張寅’緩步來到段飛身後,抱拳道:“下官張寅,參見欽差大人。”


    段飛偏轉身子,看了張寅一眼,說道:“張寅,雖然你隻是個替身,但是平時李福達便經常讓你替他呆在軍營裏,因此應該無人能看出你的真假來,你隻需言行表現得像平日一樣,進去立刻召集部眾宣布由本官奉旨接掌太原衛即可,記住了嗎?”


    張寅躬身道:“下官明白,大人放心,下官一直與別人保持距離,除了李福達和他三個兒子之外,沒有人知道我的底細,不會有人懷疑的。”


    段飛點點頭,吩咐道:“那好,大家上馬,保持警戒,火折子都準備好了,不過未有本官命令不得輕舉妄動。”


    大家轟然應諾,段飛騎上玉麒麟,在張寅、戚晨、華明、王佐等將官的伴隨簇擁之下,向太原衛駐地趕去。


    欽差隊伍在太原衛外停了下來,太原衛中早已得到快馬傳報,兩位副將柴謙潔和申青德率隊出迎。


    段飛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冷峻神態,對這兩個彌勒教的家夥不屑一顧,轉頭對張寅道:“張大人,交代他們召集太原衛的所有人,本官要當眾宣旨。”


    張寅拍馬上前,對柴謙潔和申青德吩咐了幾句,那兩人不敢怠慢,向段飛告罪退後,比出來還快地跑迴營去。


    張寅帶著段飛的欽差大隊進入了太原衛,神樞營精良的裝備和威武的陣勢讓太原衛的士卒們羨慕不已,隻聽唿喊聲此起彼伏,太原衛所有士卒都放下了手裏的工作,在營中操練場擺好了列隊,迎接欽差大人的到來。


    明朝衛所最多時多達三百多個,原定兵員每衛約五千六百人,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地情況不一樣,這種一致的情況早不複見,最典型的就是錦衣衛,它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了十五萬之眾,給段飛裁撤許多之後,直屬部下也還有五萬多,太原衛雖然沒這麽多,但是因為它所處位置很重要,是守衛太原的重要力量,因此它的兵員也比原來擴充了兩倍多,接近一萬六千人,而且都是實打實的,不像其他衛所,擺著有五千人吃餉,實際上能有一半人就不錯了。


    這一萬六千人如今多數都列隊在段飛麵前,從他們列隊的速度以及列隊後的精氣神,可以看出這果然是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雖然裝備和兵員整體素質遠不如段飛帶來的神樞營,但是比起一般衛所兵就要強很多了。


    段飛不及多想,張寅已來到麵前,向段飛道:“大人,太原衛召集完畢,請大人上前宣讀聖上的旨意!”


    段飛縱馬來到太原衛一萬六千士卒麵前,目光掃視了一遍,這才從容地展開聖旨,宣讀起來:“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大同戍衛發生暴動,朕特命錦衣衛都指揮使段飛,協同禮部侍郎夏言,率神樞營及太原三衛前往大同招撫,賜段飛尚方寶劍一把,持尚方寶劍,可便宜行事,對二品以下官員及皇族以外之人,有先斬後奏之權,欽此!”


    太原衛所有士卒跪在地上齊聲高唿道:“吾皇萬歲萬萬歲!”


    聽到彌勒教‘逆匪’高唿萬歲,段飛心中閃過一絲荒謬感覺,他大喝道:“從現在開始,本官接掌太原衛,張寅何在!”


    張寅上前拜倒道:“下官在此,大人有何吩咐?”


    段飛道:“本官任命你為招撫副將,總領太原三衛人馬,隨同本官前往大同平叛。”


    張寅道:“下官……哦不,卑職遵命!大人,太原衛一萬六千士卒都要帶走嗎?”


    段飛道:“不錯,太原三衛加起來兵力還不足五萬,再除去吃空餉的還有老弱病殘的,隻怕連四萬都不夠,大同光是駐軍就有六萬,再加上其周邊諸衛,足有十餘萬大軍,而且邊軍善戰,皇上讓我帶太原三衛前往平撫,為的是不要給暴動的士卒太大壓力,可咱們也不能弱得毫無還手之力吧,眼前這些士卒還算精銳,全帶去大同。”


    張寅猶豫道:“大人,可太原衛關係著太原安危,若是全走了,一旦有什麽變故……”


    段飛道:“本官自會派人從其他地方調兵過來,你就不用管了,你隻管命士卒準備拔營離開,另派人前往太原左右二衛,挑選二位精兵良將,明早在太原衛大營外集合。”


    張寅道:“卑職遵命!柴謙潔、申青德,你們過來!”


    柴謙潔和申青德來到張寅麵前,張寅給他們打了個眼神,吩咐他們各自帶著欽差大人諭令前往太原左右衛去召集兵馬,兩人接令後準備起行,張寅找借口離開了一會,迴來的時候他低聲對段飛道:“大人,已經辦妥了,他們此去招來的,不是左右二衛人馬,而是……唉……”


    第680章 大清洗


    段飛會意地點點頭,說道:“你辦得不錯,親手將自己苦心打造的隊伍交到本官手裏,心裏很矛盾吧?”


    如今站在段飛麵前的張寅其實就是真正的李福達,段飛思前想後,覺得留著個活著的李福達利大於弊,真的李福達才比較好控製他的部下,換做那個假的,搞不好立刻就會引起一場兵變,不過留著李福達也有很大麻煩,首先給正德知道那個被弄傻了弄殘的家夥是假貨就麻煩了,其次,真的李福達也比較難以控製,倘若他當眾嚷一嗓子,發動兵變,就算當場把他殺了也難挽大局。


    不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段飛說過,有六成以上,且獲利豐厚的事情他就會選擇冒險,這次也不例外,大不了也就任務失敗,用火槍隊全殲彌勒教弟子,然後孤身前往大同,見機行事能辦就辦,實在不行就一走了之,遨遊天下去,此次迴京,正德對他的態度轉變以及始終懷疑的態度讓他很不滿,他在這個時代隻是個外來人,大明乃至華夏的振興不能光靠他一個人來完成,他也沒那能力。


    段飛心中存了退意,因此做起事來也就少了許多顧慮,李福達比想象中要容易控製,夢想成空之後他從一個自大的神墮落迴人間,也不過是一個六十來歲的老頭而已,大半截身子都進了棺材,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迴鄉下怡弄孫兒,在出賣手下和全族族滅之間,李福達選擇了後者,這也是一個正常人的選擇,更是一個梟雄必然的選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巡狩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神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神燈並收藏巡狩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