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麽了?我看你臉色不太好。”我跟著言綾一直出了大院。
她拉著我一言不發,看樣子隻想快點離開這裏。
我隻好跟著。
來到門外,言綾迴頭看了一眼說:
“你有沒有感覺哪裏不對勁?”
我朝院子裏看了半天,抓了抓頭:“你該不會是覺得卓老三騙人吧?”
言綾搖搖頭:“我也說不清楚,隻是覺得哪裏不對。”
“原來你也是憑感覺的,那現在咋辦?我們中午飯怎麽解決?”我攤攤手問。
言綾:“不是說了,帶你出去吃嗎?”
我笑笑:
“我現在覺得卓老三說的還是有道理的,你覺得這附近會有吃飯的地方?就算你去老鄉家蹭夥,總得給倆錢吧,咱的錢不都……”
我的話還沒說完,言綾手裏擺弄著一根金條,讓我把後麵的話硬咽了迴去。
“你怎麽還有錢?難道……”
言綾瞟了我一眼:
“你腦袋是被驢踢了吧,我會傻到真的把錢都給卓老三?有了這個,我們最起碼在塢裏鎮,一年內餓不死!走,姐姐帶你吃席去!”
嗬嗬,但願吧。
就怕這地方,你有錢也吃不到東西。
整個村子,除了卓老三家,其他人家估計都是吃不飽的狀態。
還有,這麽大根金條,人家也找不開啊!
我和言綾在村裏轉了一圈,發現整個村子都沒什麽人活動,大多房門緊閉,裏麵有沒有人也不知道。
最後在一個村邊的小草房前,遇見一個正在曬網的老頭。
我感覺有點奇怪,這個村子三麵環山,老爺子曬的哪門子漁網呢?
不過這時我也才注意到,不止是老頭一家,其他家的門前,或者院裏也都曬著漁網,還有其他打漁的工具。
挺奇怪的,要是從這裏去塢裏鎮運河邊,走路沒有半天到不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漁民。
“大爺,請問方便在您家蹭個午飯嗎?我們是過路的!”言綾站在院子外麵說。
老爺子上下打量了我倆一番:“進來吧,別嫌咱這裏飯菜難吃就行了。”
我們倆進了小院,老頭就在院子裏支了一張桌子,很快飯菜擺上來。
果然和預想的差不多,很簡單的飯菜,除了還有點醃魚肉之外,全是素材。
而且看樣子,這點醃魚肉也是因為我們才拿出來的。
“大爺,就您自己嗎?您家其他人呢?”我抄起筷子,閑聊的問。
可沒想到,這一句話就像是點燃了一顆麻雷子。
老頭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瞪著眼睛提高了音調:“吃飯就吃飯,瞎打聽什麽?趕緊吃,吃完走!”
一頓連環炮,讓我大氣都不敢喘,悶頭開始吃飯。
言綾衝我使了個眼色,示意我閉嘴。
“大爺,您別見怪,我朋友這裏有問題,不太會說話!嘿嘿。”言綾指了指自己的腦袋說。
我暈,居然敢說我腦袋有問題。
當然我也沒反駁,因為我注意到老爺子似乎對言綾的話並不反感,隻是繼續整理他的漁網。
“大爺,我看村子裏家家曬漁網,你們還要打漁為生嗎?”
言綾試探著問到。
我在一旁低著頭,等著言綾和我一樣,被噴的跟孫子一樣。
可是等了半天老頭沒有表示,反而停下了手裏的活計,拉了把椅子坐在言綾旁邊。
“早就不打漁了,網子拿出來曬一曬,免得忘了自己是幹啥的。”
奇怪了,言綾的問題他就能心平氣和的迴答,我隻是閑聊家常,差點被老頭罵死。
言綾繼續問:“那麽說,村子裏的人以前都是漁民嘍?為什麽會選一個離運河這麽遠的地方居住呢?”
老爺子裝了一袋煙點著,吧嗒吧嗒的吸了幾口:
“以前咱不住這!我們老家以前,在一座小島上,世代在海裏打漁為生。”
“大海?據我了解,這附近可沒海!”我忍不住插話道。
老爺子橫了我一眼:“我說是這附近了嗎?”
得!我就不該說話,我端起飯碗繼續吃,聽他們倆繼續聊。
原來,老頭的祖上是國內人,早年間去東南亞淘海,後來就留在當地,久而久之成了當地漁民。
一座小島就是一個村子,島上一共十來戶漁民,生活也比較富足。
本來相安無事的,後來發生一件事情。
大概在三四十年前,村裏有一戶人家,祖上也是國內舉家遷過來的。
家裏父子倆,都是打漁為生,有一次他們家老爺子病了,兒子就獨自出海打漁。
去時風和日麗,歸來時狂風暴雨。
小船在海裏差點傾覆,幸虧全村的男人一起出海營救,索性是撿了一條命,但是也身受重傷,落下了終身的殘疾。
說來也怪,從那次開始,凡是出海救過他的漁民再出海,每次都能滿載而歸。
不管是晴天還是陰天,隻要出船,就能撈到滿船的魚,就像是冥冥中有股魔力一樣。
起初,大家並沒有把這一切的結果,和之前那次營救聯係在一起。
隻是以為菩薩顯靈,讓他們風調雨順,每次都能豐收。
所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這一切。
可是有一天,村子裏來了個人。
也不知道他是路過,還是旅遊的,反正挺古怪,一開口就讓全島的人搬家,否則就要大禍臨頭了。
不但如此,還指明了一個地方,讓他們搬去那裏。
島上住的都是樸實的漁民,祖上幾輩都在小島上,誰會聽他扯淡,沒把他當迴事。
之後不長的時間裏,之前風調雨順的局麵變了,不但打迴的魚少之又少,而且經常遇上風浪。
每次出海都會有一個人失蹤,要知道在大海裏失蹤的人,生還是不可能的。
每次一個人,天天有人死。
死到四五個人的時候,村裏開始恐慌了,整個村子也多少人,這樣下去,如果能出海青壯年都死光了,整個村子都完了。
一開始大家的猜測是,觸怒了什麽神明,以後沒魚可打了。
於是去外麵找人來看,又是做法又是折騰,最後還是無濟於事,再次出海依然會出事。
實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村民們想起了當初,那個叫他們全村搬遷的人……
她拉著我一言不發,看樣子隻想快點離開這裏。
我隻好跟著。
來到門外,言綾迴頭看了一眼說:
“你有沒有感覺哪裏不對勁?”
我朝院子裏看了半天,抓了抓頭:“你該不會是覺得卓老三騙人吧?”
言綾搖搖頭:“我也說不清楚,隻是覺得哪裏不對。”
“原來你也是憑感覺的,那現在咋辦?我們中午飯怎麽解決?”我攤攤手問。
言綾:“不是說了,帶你出去吃嗎?”
我笑笑:
“我現在覺得卓老三說的還是有道理的,你覺得這附近會有吃飯的地方?就算你去老鄉家蹭夥,總得給倆錢吧,咱的錢不都……”
我的話還沒說完,言綾手裏擺弄著一根金條,讓我把後麵的話硬咽了迴去。
“你怎麽還有錢?難道……”
言綾瞟了我一眼:
“你腦袋是被驢踢了吧,我會傻到真的把錢都給卓老三?有了這個,我們最起碼在塢裏鎮,一年內餓不死!走,姐姐帶你吃席去!”
嗬嗬,但願吧。
就怕這地方,你有錢也吃不到東西。
整個村子,除了卓老三家,其他人家估計都是吃不飽的狀態。
還有,這麽大根金條,人家也找不開啊!
我和言綾在村裏轉了一圈,發現整個村子都沒什麽人活動,大多房門緊閉,裏麵有沒有人也不知道。
最後在一個村邊的小草房前,遇見一個正在曬網的老頭。
我感覺有點奇怪,這個村子三麵環山,老爺子曬的哪門子漁網呢?
不過這時我也才注意到,不止是老頭一家,其他家的門前,或者院裏也都曬著漁網,還有其他打漁的工具。
挺奇怪的,要是從這裏去塢裏鎮運河邊,走路沒有半天到不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漁民。
“大爺,請問方便在您家蹭個午飯嗎?我們是過路的!”言綾站在院子外麵說。
老爺子上下打量了我倆一番:“進來吧,別嫌咱這裏飯菜難吃就行了。”
我們倆進了小院,老頭就在院子裏支了一張桌子,很快飯菜擺上來。
果然和預想的差不多,很簡單的飯菜,除了還有點醃魚肉之外,全是素材。
而且看樣子,這點醃魚肉也是因為我們才拿出來的。
“大爺,就您自己嗎?您家其他人呢?”我抄起筷子,閑聊的問。
可沒想到,這一句話就像是點燃了一顆麻雷子。
老頭的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瞪著眼睛提高了音調:“吃飯就吃飯,瞎打聽什麽?趕緊吃,吃完走!”
一頓連環炮,讓我大氣都不敢喘,悶頭開始吃飯。
言綾衝我使了個眼色,示意我閉嘴。
“大爺,您別見怪,我朋友這裏有問題,不太會說話!嘿嘿。”言綾指了指自己的腦袋說。
我暈,居然敢說我腦袋有問題。
當然我也沒反駁,因為我注意到老爺子似乎對言綾的話並不反感,隻是繼續整理他的漁網。
“大爺,我看村子裏家家曬漁網,你們還要打漁為生嗎?”
言綾試探著問到。
我在一旁低著頭,等著言綾和我一樣,被噴的跟孫子一樣。
可是等了半天老頭沒有表示,反而停下了手裏的活計,拉了把椅子坐在言綾旁邊。
“早就不打漁了,網子拿出來曬一曬,免得忘了自己是幹啥的。”
奇怪了,言綾的問題他就能心平氣和的迴答,我隻是閑聊家常,差點被老頭罵死。
言綾繼續問:“那麽說,村子裏的人以前都是漁民嘍?為什麽會選一個離運河這麽遠的地方居住呢?”
老爺子裝了一袋煙點著,吧嗒吧嗒的吸了幾口:
“以前咱不住這!我們老家以前,在一座小島上,世代在海裏打漁為生。”
“大海?據我了解,這附近可沒海!”我忍不住插話道。
老爺子橫了我一眼:“我說是這附近了嗎?”
得!我就不該說話,我端起飯碗繼續吃,聽他們倆繼續聊。
原來,老頭的祖上是國內人,早年間去東南亞淘海,後來就留在當地,久而久之成了當地漁民。
一座小島就是一個村子,島上一共十來戶漁民,生活也比較富足。
本來相安無事的,後來發生一件事情。
大概在三四十年前,村裏有一戶人家,祖上也是國內舉家遷過來的。
家裏父子倆,都是打漁為生,有一次他們家老爺子病了,兒子就獨自出海打漁。
去時風和日麗,歸來時狂風暴雨。
小船在海裏差點傾覆,幸虧全村的男人一起出海營救,索性是撿了一條命,但是也身受重傷,落下了終身的殘疾。
說來也怪,從那次開始,凡是出海救過他的漁民再出海,每次都能滿載而歸。
不管是晴天還是陰天,隻要出船,就能撈到滿船的魚,就像是冥冥中有股魔力一樣。
起初,大家並沒有把這一切的結果,和之前那次營救聯係在一起。
隻是以為菩薩顯靈,讓他們風調雨順,每次都能豐收。
所以心安理得的享受著這一切。
可是有一天,村子裏來了個人。
也不知道他是路過,還是旅遊的,反正挺古怪,一開口就讓全島的人搬家,否則就要大禍臨頭了。
不但如此,還指明了一個地方,讓他們搬去那裏。
島上住的都是樸實的漁民,祖上幾輩都在小島上,誰會聽他扯淡,沒把他當迴事。
之後不長的時間裏,之前風調雨順的局麵變了,不但打迴的魚少之又少,而且經常遇上風浪。
每次出海都會有一個人失蹤,要知道在大海裏失蹤的人,生還是不可能的。
每次一個人,天天有人死。
死到四五個人的時候,村裏開始恐慌了,整個村子也多少人,這樣下去,如果能出海青壯年都死光了,整個村子都完了。
一開始大家的猜測是,觸怒了什麽神明,以後沒魚可打了。
於是去外麵找人來看,又是做法又是折騰,最後還是無濟於事,再次出海依然會出事。
實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村民們想起了當初,那個叫他們全村搬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