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巷離西湖不遠,多繞上幾步,轉出巷子,眼前便是一片豁然開朗。端午過了有些日子,小暑將近,湖麵上新荷初展,隨風翻滾出一片綠浪,清香浮動。白日裏湖上不見尋歡作樂的花船畫舫,偶有一兩隻蚱蜢小舟隱匿在層層疊疊的荷葉間尋幽,自在閑適,好一番離塵清境。
我在近岸的地方折下幾張鮮嫩的荷葉,迴頭雀躍地向不遠處的師傅揮了揮。
師傅頷首笑過,轉向楊三郎道:“主簿飽讀詩書,又是個風雅人,此情此景有什麽說法沒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楊三郎長歎著吟誦了幾句,麵上忽有了些笑,卻是苦澀無比。他望著滿目荷葉出神,似在同師傅說話,又像是在自語。
“當初,若是不舉家遷到南邊來,就安守在北方,薄田簡屋,也尚且過得。來了南邊,又時常想念家鄉,母親跟前不敢輕露,生怕傷了母親要重振門庭的心。我那……亡妻便常伴我來此抒發,我何嚐不知她也思念家鄉母族,卻還要想出各式說辭來寬解我……”
我帶著荷葉迴到師傅身旁,可楊三郎的眼卻教跟前滿目的風荷勾住,絲毫沒有要走的意思。他借著酒意說了那些話,說著說著喉嚨慢慢哽塞起來,眼裏泛起的紅,卻不知是因酒氣還是傷懷。
“現如今,現如今倒好,負了一個又負一個。謝家的人也不肯輕易恕過我家,三天兩日來討要說法,質問我母親緣何好端端的人進門月餘就害了怪病,盲了眼。我母親原也是大族出生,豈堪此辱,已然臥倒在床。”楊三郎手攥了拳在自己的腦袋上重重捶了數下。“都怨我無用,無力擔起一門的梁柱,害了情深義重的糟糠之妻,害了景娘,對不住母親……”
師傅取過我手裏的荷葉,翻來覆去看了一會兒,頗為滿意,甩了甩荷葉上殘留的水珠:“楊主簿何苦,便是捶破了自己的腦袋,也無法挽迴一二,又何必多此一舉。”
楊三郎驀地停下來手,晃了晃暈乎乎的腦袋,不甚確定地探問道:“朱先生的意思是……還有法子?”
師傅朝前緩緩走了幾步,忽地迴頭道:“先夫人已亡故,在下無力迴天,可謝娘子的眼睛,尚有一個方子能用。就看……楊主簿是否,舍得了。”
“楊某為門庭榮耀的私欲已然大錯在前,若能得一二補救,縱然是散盡家財,重迴白身,在所不惜,先生隻管說便是。”
楊三郎躬身向師傅長揖下去,再直腰抬頭時,目光正撞上師傅和氣可親的笑容。“倒無需你散盡家財功名,隻需你的,一雙目珠罷了。”
師傅言罷便轉身自顧自地朝朱心堂方向走去。
這話連我聽了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我忍不住抬頭去瞥楊三郎的眼睛。
“楊主簿若是肯,還請抓緊些,再延誤了,恐我也無力還謝娘子一雙眼了。”師傅頓了頓足,迴頭衝我招招手,我緊跟到師傅身旁。
“前些日子你唱予師傅聽的那曲子,甚是好聽,再唱一迴可好?”師傅低頭輕聲問道。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我輕甩著拿在手裏頑的荷葉,輕快地踏著步,認真的哼著曲兒。
這歌調奇特,卻婉轉繞骨,動人肺腑。楊三郎呆怔著聽了一會兒,如夢初醒,猛地抬起頭,拔腿跟了上來。
朱心堂裏縈繞著苦澀的藥氣,楊三郎仿佛做了一場大夢,從混沌中醒轉,周遭的一切皆因黑暗顯得空洞,他尋不到一絲絲的光亮。除卻無盡的黑暗,倒也不覺旁的什麽不適。
適應了一會兒,他能覺察到自己正坐在一張高椅內,眼上蒙紮了一條布帛,隻因不能視物,不知現在是什麽時辰。他抖抖索索地探出一手摸向自己的雙眼,還未觸及到臉上的布帛,便教一隻手穩穩地抓住了腕子。
“楊主簿慎重。”醇厚親切的聲音在他耳畔響起:“我能保你不覺疼痛,可你也莫要去自尋痛感。”
我在門後守著小泥爐上的藥罐子,一麵留意湯藥氣味的變化,一麵偷眼去看臉上蒙著厚厚布帛的楊三郎。
楊三郎一陣恐慌,倒也聽話地放下了手。師傅溫言安撫道:“主簿莫急,稍事歇息,我這兒便快好了。阿心,快將楊主簿的湯藥端來。”
我趕緊將藥罐子裏濃黑的湯藥倒出一碗來,吹得半涼,送至楊三郎唇邊,看著他大口大口地吞咽下去。
師傅極滿意他的配合,點著頭轉身捧起櫃台上的荷葉。荷葉裏頭骨碌碌地滾動著兩顆水亮亮的目珠,猶如兩顆晨間的朝露。師傅托著荷葉嘖嘖歎道:“虧得這目珠尚且是清靈的,若是渾濁了,便無用了。”
說著他將熬煮豬膽膏的瓷銚子揭了蓋,手腕一動,兩顆目珠順著荷葉的傾翻,一同落入豬膽膏中,在墨黑的膏糊中滾了兩滾便消失不見了。
師傅將瓷銚子從小泥爐上端下,摸出一隻小瓷瓶,細致地挑了一部分豬膽膏進瓷瓶,嚴嚴地封了口,走到楊三郎跟前,拉起他的手,往他手心裏一塞。“一會兒我命殷乙送你迴去,這豬膽膏一日兩迴,點入謝娘子眼中,不出十日便能重新視物。隻是楊主簿因失了目珠,自此……”
“我懂,多謝朱先生成全。”楊三郎握緊手中的小瓷瓶,熬煮豬膽膏的苦澀氣仿佛已沁入了他的喉舌,苦得化不開。
說話間殷乙已套好了車,進店肆攙扶起楊三郎一步步地朝朱心堂外摸去。師傅坐迴櫃台後頭,衝他離去的背影淡然一笑,搖了搖頭,便低了頭搗弄那剩下的半銚子豬膽膏。
不出幾日,巷口劉家酒肆的九兒領著她弟弟興兒來了朱心堂,手裏提了個小酒壇,說是這迴的釀的梨花白,最後一壇子,沒舍得賣,拿來送給朱先生。
師傅笑嘻嘻地迎出來,也不同他們客氣,接過酒壇子,邀他們進來吃碗解暑熱的涼茶。
“近兩日怎不來買醒酒茶了?”我將酒壇子接過去擱置在櫃台下頭,探出腦袋來問九兒。
“上迴買的還有呢,近幾日那位楊家的官人不來吃酒,連醒酒茶也省下了不少。”九兒答道,眼角的餘光朝師傅一溜,麵上轟地起了一層淺淺的緋紅,神情霎時不自然起來,又推說家裏的店肆正忙,謝過師傅便拉著興兒迴去了。
“朱先生,你還不知曉楊府的事罷?”九兒姐弟前腳剛走,對街張屠戶的娘子便跳了進來,也不知她幾時來的,大約是聽到了九兒說起楊三郎,急忙進來道:“我家官人前日去楊府送過肉,聽他家老仆說得真真的,楊主簿的眼瞎啦,他家娘子的眼睛倒一日日好了起來。你說這事邪乎不邪乎?這楊家接二連三地遭難,想是有邪物侵門了,該請個道人做迴法,驅一驅才好。”
屠戶娘子說得激動,師傅卻波瀾不驚,渾不在意地隨口接道:“哪有那麽多的邪物,必定是人心裏長出了一團邪氣,將自己侵噬了,倒要口口聲聲怪外頭有邪物犯了人。”
屠戶家的娘子眨了眨眼,半懂不懂地不知該如何接下去。
我在近岸的地方折下幾張鮮嫩的荷葉,迴頭雀躍地向不遠處的師傅揮了揮。
師傅頷首笑過,轉向楊三郎道:“主簿飽讀詩書,又是個風雅人,此情此景有什麽說法沒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楊三郎長歎著吟誦了幾句,麵上忽有了些笑,卻是苦澀無比。他望著滿目荷葉出神,似在同師傅說話,又像是在自語。
“當初,若是不舉家遷到南邊來,就安守在北方,薄田簡屋,也尚且過得。來了南邊,又時常想念家鄉,母親跟前不敢輕露,生怕傷了母親要重振門庭的心。我那……亡妻便常伴我來此抒發,我何嚐不知她也思念家鄉母族,卻還要想出各式說辭來寬解我……”
我帶著荷葉迴到師傅身旁,可楊三郎的眼卻教跟前滿目的風荷勾住,絲毫沒有要走的意思。他借著酒意說了那些話,說著說著喉嚨慢慢哽塞起來,眼裏泛起的紅,卻不知是因酒氣還是傷懷。
“現如今,現如今倒好,負了一個又負一個。謝家的人也不肯輕易恕過我家,三天兩日來討要說法,質問我母親緣何好端端的人進門月餘就害了怪病,盲了眼。我母親原也是大族出生,豈堪此辱,已然臥倒在床。”楊三郎手攥了拳在自己的腦袋上重重捶了數下。“都怨我無用,無力擔起一門的梁柱,害了情深義重的糟糠之妻,害了景娘,對不住母親……”
師傅取過我手裏的荷葉,翻來覆去看了一會兒,頗為滿意,甩了甩荷葉上殘留的水珠:“楊主簿何苦,便是捶破了自己的腦袋,也無法挽迴一二,又何必多此一舉。”
楊三郎驀地停下來手,晃了晃暈乎乎的腦袋,不甚確定地探問道:“朱先生的意思是……還有法子?”
師傅朝前緩緩走了幾步,忽地迴頭道:“先夫人已亡故,在下無力迴天,可謝娘子的眼睛,尚有一個方子能用。就看……楊主簿是否,舍得了。”
“楊某為門庭榮耀的私欲已然大錯在前,若能得一二補救,縱然是散盡家財,重迴白身,在所不惜,先生隻管說便是。”
楊三郎躬身向師傅長揖下去,再直腰抬頭時,目光正撞上師傅和氣可親的笑容。“倒無需你散盡家財功名,隻需你的,一雙目珠罷了。”
師傅言罷便轉身自顧自地朝朱心堂方向走去。
這話連我聽了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我忍不住抬頭去瞥楊三郎的眼睛。
“楊主簿若是肯,還請抓緊些,再延誤了,恐我也無力還謝娘子一雙眼了。”師傅頓了頓足,迴頭衝我招招手,我緊跟到師傅身旁。
“前些日子你唱予師傅聽的那曲子,甚是好聽,再唱一迴可好?”師傅低頭輕聲問道。
“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我輕甩著拿在手裏頑的荷葉,輕快地踏著步,認真的哼著曲兒。
這歌調奇特,卻婉轉繞骨,動人肺腑。楊三郎呆怔著聽了一會兒,如夢初醒,猛地抬起頭,拔腿跟了上來。
朱心堂裏縈繞著苦澀的藥氣,楊三郎仿佛做了一場大夢,從混沌中醒轉,周遭的一切皆因黑暗顯得空洞,他尋不到一絲絲的光亮。除卻無盡的黑暗,倒也不覺旁的什麽不適。
適應了一會兒,他能覺察到自己正坐在一張高椅內,眼上蒙紮了一條布帛,隻因不能視物,不知現在是什麽時辰。他抖抖索索地探出一手摸向自己的雙眼,還未觸及到臉上的布帛,便教一隻手穩穩地抓住了腕子。
“楊主簿慎重。”醇厚親切的聲音在他耳畔響起:“我能保你不覺疼痛,可你也莫要去自尋痛感。”
我在門後守著小泥爐上的藥罐子,一麵留意湯藥氣味的變化,一麵偷眼去看臉上蒙著厚厚布帛的楊三郎。
楊三郎一陣恐慌,倒也聽話地放下了手。師傅溫言安撫道:“主簿莫急,稍事歇息,我這兒便快好了。阿心,快將楊主簿的湯藥端來。”
我趕緊將藥罐子裏濃黑的湯藥倒出一碗來,吹得半涼,送至楊三郎唇邊,看著他大口大口地吞咽下去。
師傅極滿意他的配合,點著頭轉身捧起櫃台上的荷葉。荷葉裏頭骨碌碌地滾動著兩顆水亮亮的目珠,猶如兩顆晨間的朝露。師傅托著荷葉嘖嘖歎道:“虧得這目珠尚且是清靈的,若是渾濁了,便無用了。”
說著他將熬煮豬膽膏的瓷銚子揭了蓋,手腕一動,兩顆目珠順著荷葉的傾翻,一同落入豬膽膏中,在墨黑的膏糊中滾了兩滾便消失不見了。
師傅將瓷銚子從小泥爐上端下,摸出一隻小瓷瓶,細致地挑了一部分豬膽膏進瓷瓶,嚴嚴地封了口,走到楊三郎跟前,拉起他的手,往他手心裏一塞。“一會兒我命殷乙送你迴去,這豬膽膏一日兩迴,點入謝娘子眼中,不出十日便能重新視物。隻是楊主簿因失了目珠,自此……”
“我懂,多謝朱先生成全。”楊三郎握緊手中的小瓷瓶,熬煮豬膽膏的苦澀氣仿佛已沁入了他的喉舌,苦得化不開。
說話間殷乙已套好了車,進店肆攙扶起楊三郎一步步地朝朱心堂外摸去。師傅坐迴櫃台後頭,衝他離去的背影淡然一笑,搖了搖頭,便低了頭搗弄那剩下的半銚子豬膽膏。
不出幾日,巷口劉家酒肆的九兒領著她弟弟興兒來了朱心堂,手裏提了個小酒壇,說是這迴的釀的梨花白,最後一壇子,沒舍得賣,拿來送給朱先生。
師傅笑嘻嘻地迎出來,也不同他們客氣,接過酒壇子,邀他們進來吃碗解暑熱的涼茶。
“近兩日怎不來買醒酒茶了?”我將酒壇子接過去擱置在櫃台下頭,探出腦袋來問九兒。
“上迴買的還有呢,近幾日那位楊家的官人不來吃酒,連醒酒茶也省下了不少。”九兒答道,眼角的餘光朝師傅一溜,麵上轟地起了一層淺淺的緋紅,神情霎時不自然起來,又推說家裏的店肆正忙,謝過師傅便拉著興兒迴去了。
“朱先生,你還不知曉楊府的事罷?”九兒姐弟前腳剛走,對街張屠戶的娘子便跳了進來,也不知她幾時來的,大約是聽到了九兒說起楊三郎,急忙進來道:“我家官人前日去楊府送過肉,聽他家老仆說得真真的,楊主簿的眼瞎啦,他家娘子的眼睛倒一日日好了起來。你說這事邪乎不邪乎?這楊家接二連三地遭難,想是有邪物侵門了,該請個道人做迴法,驅一驅才好。”
屠戶娘子說得激動,師傅卻波瀾不驚,渾不在意地隨口接道:“哪有那麽多的邪物,必定是人心裏長出了一團邪氣,將自己侵噬了,倒要口口聲聲怪外頭有邪物犯了人。”
屠戶家的娘子眨了眨眼,半懂不懂地不知該如何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