徭役四十五萬,這個數字規模不算小,但也絕對算不上大。
尤其明年可以預見,天下不會有什麽大事。舉國太平的情況下,以國家府庫錢糧征募四十五萬徭役,對國家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張瑞看向民部中郎,問道:“太倉府庫如何,可能供應這四十五萬徭役費用?”
國淵在身邊方桌上鋪開一張白紙,簡單匯算片刻,說道:“四十五萬徭役,以每人每天百錢計算,全年薪酬共計一百六十四億兩千五百萬錢,即一千六百四十二萬貫。”
“這個數字委實太高,我朝今歲稅收總額總計亦不到三千萬貫,匯入太倉的更不及一千五百萬貫。工部一年的規劃,就足以使財政破產。”
“除徭役薪金之外,還有行政開支,與糧食開支。每人每月耗糧一石,全年便耗糧亦有五十四萬石。”
糧食消耗倒是好說,全年五十四萬石,而且分布在各郡縣境內,可以分開就食,官府能夠輕鬆供給。
關鍵是薪金支出,每年一千六百萬貫,足以直接讓中央財政破產。
裴輯連忙說道:“如今天下百廢待興之時,朝廷財政或許的確不足以支撐工部水利計劃。但十年之後,天下生機恢複,財政必然攀升新高,到時工部這份撥款便隻占朝廷一部分了。”
“而眼下,還有黃金券可以補貼財政,想來工部這份申請並不難以支付。”
張瑞亦看向國淵,問道:“黃金券共發行有多少?”
“朝廷共掌控兩百萬斤黃金,按如今黃金流通速率,民部核算黃金券發行比為十比三十六,計劃發行七百二十萬斤。”
“如今已售出四百六十三萬。”
一斤黃金市值大概是萬錢,這也就意味著如今黃金券為官府增加了四千六百萬貫的財政收入。
裴輯大喜過望,至少黃金券能支撐水利開發兩至三年。
三年以後,再視財政狀況而決定是否增減徭役人數。
張瑞雙手一拍,作出決斷說道:“投資基建,振興國家,本就是國策,既然府庫有財政盈餘,那就允許工部先施行方案一年,以觀成效,同時轉移百姓目光。”
財政富裕的好處就在這裏,無論工部的水利項目能否運轉流暢,都能先實踐一年來檢驗,然後在實踐中逐漸修改完善。國家有實力支撐工部在實踐中摸索前行,而不會對財政造成什麽不可逆轉的損傷。
建康五年年前的最後幾天,孟朝朝廷毫無征兆的發布了來年規模宏大的水利建設規劃。
官府打算在冀州、司隸、兗州、青州、徐州境內同時開展水利建設,征募徭役四十五萬,鑿大河分渠十三條,疏通河流六千三百六十二處,開塘堰四萬八千九百八十七處,修建陂渠堤岸八千處。
消息一出,基層百姓果然再沒有興趣去關注工業區的事宜了。
這項水利工程才是與大家息息相關的事情。
工業區的濃煙是醜了點,可是這相比後世全國那數以億萬記的工廠,那連小兒科都算不上。
後世人都能忍受的霧霾,在這個時代,永遠隻是田間百姓在茶餘飯後的一個談資。
有了關切自身利益的大事,眾人很快就圍到了官府的告示牌周圍。
三五成群的探討著地圖上描繪的水渠、湖泊究竟在現實中自己鄉、亭的哪個位置。
之所以如此關注,不是因為他們對政治有多濃厚的興趣。
而是如裴輯所言,中原大地,有大片土地被荒廢,上麵荊棘叢生,野獸出沒。
這意味著水利流經的地方很多都是無主荒地,農民們想要趕緊去周圍開墾占據。
關東農業水平不比關中天府之國,很多田地都沒有配套的水利灌溉設施。
在漢末諸如揚州刺史劉馥、豫州刺史賈逵,都因為興修水利、開鑿池陂而被百姓歌頌擁護,享譽史冊。
所以孟朝決定大規模興修水利後,百姓都極為熱切。
開墾的荒地,耕種滿三年就歸農夫所有,這是孟朝國策。
“各處人民先因兵燹遺下田土,他人開墾成熟者,聽為已業。業主已還,有司於附近荒田撥補。”
這一條是民部對關東設置的補充。
關東與涼州相比,其情況還要複雜,很多田地其本來是有主的,隻是百姓為躲避戰亂,逃難離開了家鄉。
對待無能為力的百姓,張瑞沒有對豪強那麽苛刻。所以他們返迴家鄉,如果有田藉證明,官府會優先返還給他曾經開墾好的田地。
但若其田地已經被其他人開墾成熟,那就歸開墾者所有。官府會在附近荒田重新補償他相同數量的田地。
也正是因為這條政策,所以關東人民開墾土地的熱情極高,農業生產恢複迅速。
但有一點出現在朝廷的意料之外,那就是這條政令公布之後,導致關東的結婚率驟增。
青壯勞力,多娶幾名女子的情況屢屢出現。
孟朝河南跟安史之亂後河北的情況一樣,都是被打成了一片白地。
一夫一妻多妾製在這裏已經失去了維持的基礎。每個青壯男子能夠多娶婦女就是善舉,官府也鼓勵其多娶多納,當然還有多生。
當地百姓並不缺良田,娶婦人入門能夠增加農耕的勞動力。
這一波結婚率的提升,便是在此基礎上,青壯勞動力眼紅官府的徭役薪金。
每人每天百錢,幹滿一年就是三萬餘錢。
這麽高的財富數字,顯然是得益於孟朝超級帝國的實力,從貴霜、臨邑以及四方藩國收割了天量財富迴中原。
一如米帝最普通的藍領工人也薪金無比豐厚,住著寬敞大房子,享受愜意生活。
所以數十萬計的百姓打算響應官府征募,將田地留給家中老弱婦孺打理。
這將導致大片郡國範圍內,會形成所謂的“寡婦村”。
一個村子裏大多是留守的婦人,男丁除了年幼的兒童,就是年邁的老翁。
不過這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意味著孟朝百姓已經開始嚐試目光從“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單調作業模式上移開。嚐試離開土地,出賣力氣賺取薪金。
這對將來工業發展鋪墊了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
70
尤其明年可以預見,天下不會有什麽大事。舉國太平的情況下,以國家府庫錢糧征募四十五萬徭役,對國家不會造成太大負擔。
張瑞看向民部中郎,問道:“太倉府庫如何,可能供應這四十五萬徭役費用?”
國淵在身邊方桌上鋪開一張白紙,簡單匯算片刻,說道:“四十五萬徭役,以每人每天百錢計算,全年薪酬共計一百六十四億兩千五百萬錢,即一千六百四十二萬貫。”
“這個數字委實太高,我朝今歲稅收總額總計亦不到三千萬貫,匯入太倉的更不及一千五百萬貫。工部一年的規劃,就足以使財政破產。”
“除徭役薪金之外,還有行政開支,與糧食開支。每人每月耗糧一石,全年便耗糧亦有五十四萬石。”
糧食消耗倒是好說,全年五十四萬石,而且分布在各郡縣境內,可以分開就食,官府能夠輕鬆供給。
關鍵是薪金支出,每年一千六百萬貫,足以直接讓中央財政破產。
裴輯連忙說道:“如今天下百廢待興之時,朝廷財政或許的確不足以支撐工部水利計劃。但十年之後,天下生機恢複,財政必然攀升新高,到時工部這份撥款便隻占朝廷一部分了。”
“而眼下,還有黃金券可以補貼財政,想來工部這份申請並不難以支付。”
張瑞亦看向國淵,問道:“黃金券共發行有多少?”
“朝廷共掌控兩百萬斤黃金,按如今黃金流通速率,民部核算黃金券發行比為十比三十六,計劃發行七百二十萬斤。”
“如今已售出四百六十三萬。”
一斤黃金市值大概是萬錢,這也就意味著如今黃金券為官府增加了四千六百萬貫的財政收入。
裴輯大喜過望,至少黃金券能支撐水利開發兩至三年。
三年以後,再視財政狀況而決定是否增減徭役人數。
張瑞雙手一拍,作出決斷說道:“投資基建,振興國家,本就是國策,既然府庫有財政盈餘,那就允許工部先施行方案一年,以觀成效,同時轉移百姓目光。”
財政富裕的好處就在這裏,無論工部的水利項目能否運轉流暢,都能先實踐一年來檢驗,然後在實踐中逐漸修改完善。國家有實力支撐工部在實踐中摸索前行,而不會對財政造成什麽不可逆轉的損傷。
建康五年年前的最後幾天,孟朝朝廷毫無征兆的發布了來年規模宏大的水利建設規劃。
官府打算在冀州、司隸、兗州、青州、徐州境內同時開展水利建設,征募徭役四十五萬,鑿大河分渠十三條,疏通河流六千三百六十二處,開塘堰四萬八千九百八十七處,修建陂渠堤岸八千處。
消息一出,基層百姓果然再沒有興趣去關注工業區的事宜了。
這項水利工程才是與大家息息相關的事情。
工業區的濃煙是醜了點,可是這相比後世全國那數以億萬記的工廠,那連小兒科都算不上。
後世人都能忍受的霧霾,在這個時代,永遠隻是田間百姓在茶餘飯後的一個談資。
有了關切自身利益的大事,眾人很快就圍到了官府的告示牌周圍。
三五成群的探討著地圖上描繪的水渠、湖泊究竟在現實中自己鄉、亭的哪個位置。
之所以如此關注,不是因為他們對政治有多濃厚的興趣。
而是如裴輯所言,中原大地,有大片土地被荒廢,上麵荊棘叢生,野獸出沒。
這意味著水利流經的地方很多都是無主荒地,農民們想要趕緊去周圍開墾占據。
關東農業水平不比關中天府之國,很多田地都沒有配套的水利灌溉設施。
在漢末諸如揚州刺史劉馥、豫州刺史賈逵,都因為興修水利、開鑿池陂而被百姓歌頌擁護,享譽史冊。
所以孟朝決定大規模興修水利後,百姓都極為熱切。
開墾的荒地,耕種滿三年就歸農夫所有,這是孟朝國策。
“各處人民先因兵燹遺下田土,他人開墾成熟者,聽為已業。業主已還,有司於附近荒田撥補。”
這一條是民部對關東設置的補充。
關東與涼州相比,其情況還要複雜,很多田地其本來是有主的,隻是百姓為躲避戰亂,逃難離開了家鄉。
對待無能為力的百姓,張瑞沒有對豪強那麽苛刻。所以他們返迴家鄉,如果有田藉證明,官府會優先返還給他曾經開墾好的田地。
但若其田地已經被其他人開墾成熟,那就歸開墾者所有。官府會在附近荒田重新補償他相同數量的田地。
也正是因為這條政策,所以關東人民開墾土地的熱情極高,農業生產恢複迅速。
但有一點出現在朝廷的意料之外,那就是這條政令公布之後,導致關東的結婚率驟增。
青壯勞力,多娶幾名女子的情況屢屢出現。
孟朝河南跟安史之亂後河北的情況一樣,都是被打成了一片白地。
一夫一妻多妾製在這裏已經失去了維持的基礎。每個青壯男子能夠多娶婦女就是善舉,官府也鼓勵其多娶多納,當然還有多生。
當地百姓並不缺良田,娶婦人入門能夠增加農耕的勞動力。
這一波結婚率的提升,便是在此基礎上,青壯勞動力眼紅官府的徭役薪金。
每人每天百錢,幹滿一年就是三萬餘錢。
這麽高的財富數字,顯然是得益於孟朝超級帝國的實力,從貴霜、臨邑以及四方藩國收割了天量財富迴中原。
一如米帝最普通的藍領工人也薪金無比豐厚,住著寬敞大房子,享受愜意生活。
所以數十萬計的百姓打算響應官府征募,將田地留給家中老弱婦孺打理。
這將導致大片郡國範圍內,會形成所謂的“寡婦村”。
一個村子裏大多是留守的婦人,男丁除了年幼的兒童,就是年邁的老翁。
不過這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意味著孟朝百姓已經開始嚐試目光從“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單調作業模式上移開。嚐試離開土地,出賣力氣賺取薪金。
這對將來工業發展鋪墊了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