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承秦漢遺風,這沒什麽可避諱的。
張瑞畢竟是從漢天子劉協手中接過來的禪讓,堂堂正正,完全沒有抹黑漢朝的必要。相反長安學宮在給漢朝修史的時候,還幫漢朝隱晦了一些不光彩的事跡。
隻有這樣,正統性才更加光明合法。秦、漢、孟,就是一脈相承的王朝正統。
不論後世人如何看待,當下百姓都是承認這一點的。
孟朝就是當之無愧的朝廷正統,除了孟朝之外,其他勢力就顯得極為尷尬。不論自稱是什麽,天下百姓看待他們都是擁兵自重的叛逆。
就比如割據一方的孫策,這本是一位聲名顯赫的英雄。割據了江東大麵積的土地。
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東六郡,分別是丹陽、吳郡、會稽、豫章、廬陵、廬江六郡。
這其中孫策已經打下了丹陽、吳郡、會稽三郡,廬陵郡是孫策從豫章郡中拆分出來的。而廬江郡在長江以北,是孫策很晚才攻占的。
可以說,除了豫章郡提前歸附了朝廷之外,孫策在這個時間應攻占的土地都已在其麾下。
本來應該是讓曹操感慨獅兒,誠難與之爭鋒的存在。
審配卻輕描淡寫的將其歸為了一方叛逆、草寇,說道:“北庭在開疆拓土,然南方卻還有叛逆存在。孫策占據江東,為害一方。若不速除,局麵將如漢武帝時期一般,中原實力鼎盛,而東越割據於南方。”
東越有時也稱東甌,因為司馬遷在《史記》中則將閩越與東甌合並在一個“傳”裏來寫,總稱其為《東越列傳》。所以其稱唿即便在當下除了長安學宮的那些專業學者,也很少有人能考究清楚,畢竟間隔了近四百年的曆史。
四百年,已經是個很長的跨度,後世那個發達的世界,也沒幾個人了解四百年前明朝周圍的國度。
作為五軍都督府的代表,高順從坐塌旁的矮桌上取出一份作戰方案,接著審配的話語說下去:”如今朝廷版圖之內,仍舊未平定的勢力隻剩下了江東孫策。五軍都督府已經製定一份作戰部署,將以右武衛禁軍為主,征調徐州四萬府兵、兗州三萬府兵,與水師兩萬,共計水陸大軍十萬人,分四路繳平孫策。”
對孫策、周瑜,張瑞十分重視,這是漢末最頂級的豪傑。
張瑞看了一眼肅立而起的右武衛大將軍馬超,然後低頭翻看著侍者從高順那裏轉呈過來的作戰方案。
作戰內容十分詳盡,從出兵路線,到後勤補給,到進攻目標,側翼布置等方方麵麵都詳細標注。
明朝土木堡之變以前,雲集了功勳武將的五軍都督府大概也就是這種軍事職能。
張瑞翻看了一會兒,對肅立的馬超問道:“右武衛禁軍所領折衝府在徐州?”
馬超立即正聲說道:“迴陛下,右武衛折衝府以徐州府兵為主,禁軍主力卻皆為關中精銳。”
“領兵十萬南征,同朕講講,卿有何打算?”
馬超一愣,這不是陛下一貫的風格。陛下從來不插手軍事指揮細節的。
但馬超還是詳細的說道:“臣打算率主力從廣陵渡江,直取孫策治所曲阿。盡量發揮我聖朝大軍精於陣戰、攻城之優勢,極力避開江南水網之掣肘。”
“右武衛左右將軍,分別率偏師從豫章郡攻擊會稽郡,從九江郡曆陽縣進攻丹陽郡。”
“水師則從長江出發,進攻吳郡。”
“如此四路進軍,使孫策首尾不能兼顧。”
張瑞放下作戰方案,孟朝進攻吳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從各個方向進兵。優勢要比魏、蜀聯軍進攻領土隻剩一半的吳國還要大。
隻要大軍主力能渡過長江,三月滅吳並不是妄想。
但問題則在於如何安穩的渡過長江。
張瑞看向高順,問道:“將水師一部分開赴向吳郡。廣陵的大軍主力能夠從容渡江?”
高順起身迴道:“關於此點,吾等有所考慮。在作戰方案後方附錄中有備份,若水軍不能戰勝孫策水軍,我軍將改為陸戰決勝。”
張瑞低下頭向後翻了翻作戰方案,附錄的第一頁果然詳細標記了這一點。
若水戰失利,廣陵郡將征調江都所有民用船隻,發揮中原財力雄厚的優勢,在漫長的數百裏陣線上同時登陸。
由水軍纏住江東水軍,民船一口氣將大軍主力及十五日糧草運過南岸。
大軍主力在岸邊進攻江東水軍營寨,從根基上切斷江東水軍的退路,以陸上勝利,影響水軍勝負。
張瑞放下作戰方案,問道:“十五日能攻下江東水軍營寨?一旦攻擊不順,這數萬大軍補給不足,就陷入絕境了。”
高順繼續解釋道:“在附錄第九頁,亦有考慮這種情況。從曆陽進攻丹陽之大軍,渡江之後將立即向曲阿進軍。兩支大軍之間隻間隔四縣,十五日時間足以雙方會合。”
張瑞沒有再問,如果這麽多因素都考慮到了,大軍還是戰敗於江東,那隻能說明朝廷的戰略決策有誤,非戰之罪。
雖說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一場戰爭勝負。但朝廷既然審視局勢,認定大軍絕對實力遠遠碾壓江東,從而發起平叛之戰。
那就不可能出現一係列偶然情況,先是水師無法戰勝江東,繼而大軍主力渡江後無法攻克江東水軍營寨,緊接著又發生兩軍會合失期的重大失誤。
如果發生這種事情,那也未免太過刻意。隻能說孫策就是氣運之子,大魔導師附體。
戰爭本就是正合奇勝,有泰山壓頂的正麵推進,也有一擊致命的軍事冒險。既然五軍都督府一群專業將官,環環相扣,考慮到麵麵俱到,還是決定選擇這種正奇結合的打法。
張瑞便未再具體插手指揮,隻是對馬超說道:“孫策豪勇,不弱於卿,平定江東,務必慎重。”
馬超重重以拳捶胸,說道:“末將必不負陛下厚望。”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此戰讓羊承跟隨卿曆練一番。”
帝國雙壁之一的諸葛亮去了遼東,羊承也該上戰場表現一二了。
70
張瑞畢竟是從漢天子劉協手中接過來的禪讓,堂堂正正,完全沒有抹黑漢朝的必要。相反長安學宮在給漢朝修史的時候,還幫漢朝隱晦了一些不光彩的事跡。
隻有這樣,正統性才更加光明合法。秦、漢、孟,就是一脈相承的王朝正統。
不論後世人如何看待,當下百姓都是承認這一點的。
孟朝就是當之無愧的朝廷正統,除了孟朝之外,其他勢力就顯得極為尷尬。不論自稱是什麽,天下百姓看待他們都是擁兵自重的叛逆。
就比如割據一方的孫策,這本是一位聲名顯赫的英雄。割據了江東大麵積的土地。
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江東六郡,分別是丹陽、吳郡、會稽、豫章、廬陵、廬江六郡。
這其中孫策已經打下了丹陽、吳郡、會稽三郡,廬陵郡是孫策從豫章郡中拆分出來的。而廬江郡在長江以北,是孫策很晚才攻占的。
可以說,除了豫章郡提前歸附了朝廷之外,孫策在這個時間應攻占的土地都已在其麾下。
本來應該是讓曹操感慨獅兒,誠難與之爭鋒的存在。
審配卻輕描淡寫的將其歸為了一方叛逆、草寇,說道:“北庭在開疆拓土,然南方卻還有叛逆存在。孫策占據江東,為害一方。若不速除,局麵將如漢武帝時期一般,中原實力鼎盛,而東越割據於南方。”
東越有時也稱東甌,因為司馬遷在《史記》中則將閩越與東甌合並在一個“傳”裏來寫,總稱其為《東越列傳》。所以其稱唿即便在當下除了長安學宮的那些專業學者,也很少有人能考究清楚,畢竟間隔了近四百年的曆史。
四百年,已經是個很長的跨度,後世那個發達的世界,也沒幾個人了解四百年前明朝周圍的國度。
作為五軍都督府的代表,高順從坐塌旁的矮桌上取出一份作戰方案,接著審配的話語說下去:”如今朝廷版圖之內,仍舊未平定的勢力隻剩下了江東孫策。五軍都督府已經製定一份作戰部署,將以右武衛禁軍為主,征調徐州四萬府兵、兗州三萬府兵,與水師兩萬,共計水陸大軍十萬人,分四路繳平孫策。”
對孫策、周瑜,張瑞十分重視,這是漢末最頂級的豪傑。
張瑞看了一眼肅立而起的右武衛大將軍馬超,然後低頭翻看著侍者從高順那裏轉呈過來的作戰方案。
作戰內容十分詳盡,從出兵路線,到後勤補給,到進攻目標,側翼布置等方方麵麵都詳細標注。
明朝土木堡之變以前,雲集了功勳武將的五軍都督府大概也就是這種軍事職能。
張瑞翻看了一會兒,對肅立的馬超問道:“右武衛禁軍所領折衝府在徐州?”
馬超立即正聲說道:“迴陛下,右武衛折衝府以徐州府兵為主,禁軍主力卻皆為關中精銳。”
“領兵十萬南征,同朕講講,卿有何打算?”
馬超一愣,這不是陛下一貫的風格。陛下從來不插手軍事指揮細節的。
但馬超還是詳細的說道:“臣打算率主力從廣陵渡江,直取孫策治所曲阿。盡量發揮我聖朝大軍精於陣戰、攻城之優勢,極力避開江南水網之掣肘。”
“右武衛左右將軍,分別率偏師從豫章郡攻擊會稽郡,從九江郡曆陽縣進攻丹陽郡。”
“水師則從長江出發,進攻吳郡。”
“如此四路進軍,使孫策首尾不能兼顧。”
張瑞放下作戰方案,孟朝進攻吳國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從各個方向進兵。優勢要比魏、蜀聯軍進攻領土隻剩一半的吳國還要大。
隻要大軍主力能渡過長江,三月滅吳並不是妄想。
但問題則在於如何安穩的渡過長江。
張瑞看向高順,問道:“將水師一部分開赴向吳郡。廣陵的大軍主力能夠從容渡江?”
高順起身迴道:“關於此點,吾等有所考慮。在作戰方案後方附錄中有備份,若水軍不能戰勝孫策水軍,我軍將改為陸戰決勝。”
張瑞低下頭向後翻了翻作戰方案,附錄的第一頁果然詳細標記了這一點。
若水戰失利,廣陵郡將征調江都所有民用船隻,發揮中原財力雄厚的優勢,在漫長的數百裏陣線上同時登陸。
由水軍纏住江東水軍,民船一口氣將大軍主力及十五日糧草運過南岸。
大軍主力在岸邊進攻江東水軍營寨,從根基上切斷江東水軍的退路,以陸上勝利,影響水軍勝負。
張瑞放下作戰方案,問道:“十五日能攻下江東水軍營寨?一旦攻擊不順,這數萬大軍補給不足,就陷入絕境了。”
高順繼續解釋道:“在附錄第九頁,亦有考慮這種情況。從曆陽進攻丹陽之大軍,渡江之後將立即向曲阿進軍。兩支大軍之間隻間隔四縣,十五日時間足以雙方會合。”
張瑞沒有再問,如果這麽多因素都考慮到了,大軍還是戰敗於江東,那隻能說明朝廷的戰略決策有誤,非戰之罪。
雖說各種因素都可能導致一場戰爭勝負。但朝廷既然審視局勢,認定大軍絕對實力遠遠碾壓江東,從而發起平叛之戰。
那就不可能出現一係列偶然情況,先是水師無法戰勝江東,繼而大軍主力渡江後無法攻克江東水軍營寨,緊接著又發生兩軍會合失期的重大失誤。
如果發生這種事情,那也未免太過刻意。隻能說孫策就是氣運之子,大魔導師附體。
戰爭本就是正合奇勝,有泰山壓頂的正麵推進,也有一擊致命的軍事冒險。既然五軍都督府一群專業將官,環環相扣,考慮到麵麵俱到,還是決定選擇這種正奇結合的打法。
張瑞便未再具體插手指揮,隻是對馬超說道:“孫策豪勇,不弱於卿,平定江東,務必慎重。”
馬超重重以拳捶胸,說道:“末將必不負陛下厚望。”
張瑞點了點頭,說道:“此戰讓羊承跟隨卿曆練一番。”
帝國雙壁之一的諸葛亮去了遼東,羊承也該上戰場表現一二了。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