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朝堂寥寥數人定下一項政策,遠在數千裏外的徐州卻有數以萬計的百姓被影響。
首先是官府張榜招募數以千計的造船工匠,每人每月兩百錢,年末再獎以布三匹,肉十斤。
徐州糧價在官府從河內調來大量糧食後,已經從每石三萬錢,迅速跌落到了每石三十錢。
之所以有近百倍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不在於糧食,而是是朝廷徹底廢除了民間流通的小錢。關東各種亂七八糟的貨幣五銖錢、小錢(董卓鑄的貨幣)通通被迴收。然後改行開元通寶。
對五銖錢的迴收比例是一比十,對小錢的迴收比例為一比百。
看這匯率便知曉,這麽整齊的匯率無法作到完全公平。
但也不能強求太多,關東的貨幣製度已經近乎崩潰、癱瘓。官府還肯迴收貨幣,已經是在盡力減少百姓的財富損失。世間事哪能盡善盡美?
董卓、漢室做的惡,理應由這些人來償還。關西肯幫其收拾爛攤子,已經仁至義盡。
大部分百姓、豪強都能認清這悲慘的現實。隻能無奈接受現實,前幾年遭受的禍難,真的貽害無窮,自己的積蓄都隨著霍亂、戰火而消散殆盡。
也有一部分人頑固不冥,覺得朝廷就是想趁機收割徐州財富。送來一批新式貨幣,就要強行將徐州所有銅錢收走。等於關西工坊開動機器鑄幣,就買下了整個徐州。也不想想,他們手中的貨幣不能流通,那也是一堆破銅爛鐵。
不用多想,有這種抱怨的當然是豪強大族。倒不是這些人貪欲無度,而是在這次貨幣置換中他們損失的財富最多。很多豪族地窖中銅錢堆積如山,數以億計。眼看著祖祖輩輩世代積蓄的財富一朝縮水百十倍,這些人難免心態失衡。
這也是為什麽勢力越大,改革越難。船大難掉頭,太多的豪強受益於固有的經濟模式,太多沉屙弊病影響一項正常的製度改革。而當初在太原、河東兩地進行貨幣改革就完全沒有這種問題,一比一兌換五銖錢,豪強利益也未曾受損。
對鬧事的豪強,陳群沒有姑息綏靖。很堅決的將彼輩處以重刑,盡皆抄沒財產,判為刑徒,前往江都營建船宮。
這雷厲風行的處置方式,如當頭一棒,讓無數豪強瞬間警醒,看清了亂世的本相。
這才是亂世諸侯正常的治理模式,以抄掠為資。豪強一朝族滅,財富盡失也是常態。
相比之下,朝廷依舊允許兌換,已經是一項仁政。
因為陳群傑出的政治才能,徐州得以迅速安定。
隨後朝廷調來大量穀物,從而將糧價逐漸從石米三千錢,變為了石米三百錢,石米百錢,石米八十錢、六十錢、四十錢,最終穩定在了石米三十錢。
這平滑的糧價曲線可知,關西豪商在這次平息糧價中出力良多。
尤其那些先期將糧食從關西販賣到徐州的豪商,獲利之豐厚,已經突破尋常百姓想象的極限。石米三千錢,其收獲的利潤,完全是一個天文數字。
若能抓住機遇,迅速送來十萬石糧食,一次便能賺取三億的資金。
對於這些無孔不入的大豪商,難得張瑞這次沒有厭惡。
因為石米三千錢的糧食還能賣出去,是因為徐州真的缺糧。朝廷默認糧價三千錢合理。想要盡快送來糧食,救活百姓,必須要給這些大豪商充足的利益。
在此基礎上,官府每次有糧食送到,都會狠壓糧價。比如官府首次有三十萬石糧食送到,立即將糧價壓到了石米三百錢。
百姓們見到官市中有便宜糧食出售,立即前去搶購。於是關西大豪族們紛紛跟著降價。
就算石米三百錢,豪族也有十倍以上的利潤。這時候能多賣一石糧食,就是多收獲一份巨額財富。
關東豪強不認開元通寶,但這種貨幣在關西可是絕對的硬通貨。關西發達的農業發展水平,繁盛的工商業撐著這種貨幣的流通價值。
其購買力無比堅挺!
因而徐州百姓非常認可這種貨幣,聽說官府以百錢每月征募匠人。
工人們一合計,全年兩千四百錢能夠買八十石糧食,除去全家田稅三十五石,還剩四十五石。
百姓們是既欣喜,又疑慮。
世間真的有這種美事?
一人勞作,便能為全家抵稅?
在漢室統治下,稅賦日漸繁重。往往全家人辛苦耕種一年,所有收獲才剛剛足夠繳納賦稅。所以貧者食糟糠,餓殍遍野。
如今一人收獲便能抵消所有田稅,還尤有剩餘。田裏的產出便盡歸全家所有。
百姓們覺得這情況若是真實靠譜,那這就是所謂的天下大同了吧?
在什麽樣的仙境,才能實現地裏產出盡歸自家所有啊?
更別提,年末非但沒有稅吏加收稅賦,反而還額外發三匹布,十斤肉。
樸實的百姓們一致覺得,這布跟肉不能拿啊。已經過上這麽美好的日子了,還貪心不足,必然會遭報應。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這種美好的日子,大家若索取無度,萬一很快結束了呢?
樸實的百姓讓人既喜愛又感傷。這個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東方數千年,實在是經曆了太多的磨難。
陳群親自巡視地方,向百姓們保證,該發給百姓的俸祿必然分文不少。
隻要大家擁戴孟公,安心生產,日子隻會越來越好,不用擔心區區幾百萬錢朝廷會無法供應。
真的隻是區區幾百萬錢而已,因為船宮初建,規模有限,朝廷前期隻招募了三千六百名工匠。
這些人全年的俸祿也隻有八百六十四萬錢。
可以說朝廷隻要誅殺一位為富不仁、罪行累累的無良豪強,就能供應整座江南船宮所有工匠安穩生產,推動一個時代的海軍發展與海洋探索。
這方麵,張瑞看過陳群的奏折之後,早已堅定決心。
豪強階層,作為一群為富不仁,殘害百姓,趴在整個社會吸血荼毒的蠹蟲,張瑞絕不介意每年清理一批,然後將收繳的財富用來推動造船業、航海業發展。
70
首先是官府張榜招募數以千計的造船工匠,每人每月兩百錢,年末再獎以布三匹,肉十斤。
徐州糧價在官府從河內調來大量糧食後,已經從每石三萬錢,迅速跌落到了每石三十錢。
之所以有近百倍的差距,最重要的原因不在於糧食,而是是朝廷徹底廢除了民間流通的小錢。關東各種亂七八糟的貨幣五銖錢、小錢(董卓鑄的貨幣)通通被迴收。然後改行開元通寶。
對五銖錢的迴收比例是一比十,對小錢的迴收比例為一比百。
看這匯率便知曉,這麽整齊的匯率無法作到完全公平。
但也不能強求太多,關東的貨幣製度已經近乎崩潰、癱瘓。官府還肯迴收貨幣,已經是在盡力減少百姓的財富損失。世間事哪能盡善盡美?
董卓、漢室做的惡,理應由這些人來償還。關西肯幫其收拾爛攤子,已經仁至義盡。
大部分百姓、豪強都能認清這悲慘的現實。隻能無奈接受現實,前幾年遭受的禍難,真的貽害無窮,自己的積蓄都隨著霍亂、戰火而消散殆盡。
也有一部分人頑固不冥,覺得朝廷就是想趁機收割徐州財富。送來一批新式貨幣,就要強行將徐州所有銅錢收走。等於關西工坊開動機器鑄幣,就買下了整個徐州。也不想想,他們手中的貨幣不能流通,那也是一堆破銅爛鐵。
不用多想,有這種抱怨的當然是豪強大族。倒不是這些人貪欲無度,而是在這次貨幣置換中他們損失的財富最多。很多豪族地窖中銅錢堆積如山,數以億計。眼看著祖祖輩輩世代積蓄的財富一朝縮水百十倍,這些人難免心態失衡。
這也是為什麽勢力越大,改革越難。船大難掉頭,太多的豪強受益於固有的經濟模式,太多沉屙弊病影響一項正常的製度改革。而當初在太原、河東兩地進行貨幣改革就完全沒有這種問題,一比一兌換五銖錢,豪強利益也未曾受損。
對鬧事的豪強,陳群沒有姑息綏靖。很堅決的將彼輩處以重刑,盡皆抄沒財產,判為刑徒,前往江都營建船宮。
這雷厲風行的處置方式,如當頭一棒,讓無數豪強瞬間警醒,看清了亂世的本相。
這才是亂世諸侯正常的治理模式,以抄掠為資。豪強一朝族滅,財富盡失也是常態。
相比之下,朝廷依舊允許兌換,已經是一項仁政。
因為陳群傑出的政治才能,徐州得以迅速安定。
隨後朝廷調來大量穀物,從而將糧價逐漸從石米三千錢,變為了石米三百錢,石米百錢,石米八十錢、六十錢、四十錢,最終穩定在了石米三十錢。
這平滑的糧價曲線可知,關西豪商在這次平息糧價中出力良多。
尤其那些先期將糧食從關西販賣到徐州的豪商,獲利之豐厚,已經突破尋常百姓想象的極限。石米三千錢,其收獲的利潤,完全是一個天文數字。
若能抓住機遇,迅速送來十萬石糧食,一次便能賺取三億的資金。
對於這些無孔不入的大豪商,難得張瑞這次沒有厭惡。
因為石米三千錢的糧食還能賣出去,是因為徐州真的缺糧。朝廷默認糧價三千錢合理。想要盡快送來糧食,救活百姓,必須要給這些大豪商充足的利益。
在此基礎上,官府每次有糧食送到,都會狠壓糧價。比如官府首次有三十萬石糧食送到,立即將糧價壓到了石米三百錢。
百姓們見到官市中有便宜糧食出售,立即前去搶購。於是關西大豪族們紛紛跟著降價。
就算石米三百錢,豪族也有十倍以上的利潤。這時候能多賣一石糧食,就是多收獲一份巨額財富。
關東豪強不認開元通寶,但這種貨幣在關西可是絕對的硬通貨。關西發達的農業發展水平,繁盛的工商業撐著這種貨幣的流通價值。
其購買力無比堅挺!
因而徐州百姓非常認可這種貨幣,聽說官府以百錢每月征募匠人。
工人們一合計,全年兩千四百錢能夠買八十石糧食,除去全家田稅三十五石,還剩四十五石。
百姓們是既欣喜,又疑慮。
世間真的有這種美事?
一人勞作,便能為全家抵稅?
在漢室統治下,稅賦日漸繁重。往往全家人辛苦耕種一年,所有收獲才剛剛足夠繳納賦稅。所以貧者食糟糠,餓殍遍野。
如今一人收獲便能抵消所有田稅,還尤有剩餘。田裏的產出便盡歸全家所有。
百姓們覺得這情況若是真實靠譜,那這就是所謂的天下大同了吧?
在什麽樣的仙境,才能實現地裏產出盡歸自家所有啊?
更別提,年末非但沒有稅吏加收稅賦,反而還額外發三匹布,十斤肉。
樸實的百姓們一致覺得,這布跟肉不能拿啊。已經過上這麽美好的日子了,還貪心不足,必然會遭報應。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這種美好的日子,大家若索取無度,萬一很快結束了呢?
樸實的百姓讓人既喜愛又感傷。這個民族屹立在世界之東方數千年,實在是經曆了太多的磨難。
陳群親自巡視地方,向百姓們保證,該發給百姓的俸祿必然分文不少。
隻要大家擁戴孟公,安心生產,日子隻會越來越好,不用擔心區區幾百萬錢朝廷會無法供應。
真的隻是區區幾百萬錢而已,因為船宮初建,規模有限,朝廷前期隻招募了三千六百名工匠。
這些人全年的俸祿也隻有八百六十四萬錢。
可以說朝廷隻要誅殺一位為富不仁、罪行累累的無良豪強,就能供應整座江南船宮所有工匠安穩生產,推動一個時代的海軍發展與海洋探索。
這方麵,張瑞看過陳群的奏折之後,早已堅定決心。
豪強階層,作為一群為富不仁,殘害百姓,趴在整個社會吸血荼毒的蠹蟲,張瑞絕不介意每年清理一批,然後將收繳的財富用來推動造船業、航海業發展。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