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遼作為一軍主將,下定決斷,沒人能夠違抗軍令。
隨著軍令下達,三萬大軍迅速調整陣型,從攻城序列逐漸退出,列陣向北方極速進軍。
合肥城頭,幸存的守軍癱坐在死屍相枕的戰場中間,無數人神情恍惚,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擋住了那些狂暴悍勇的關西猛士。
至於出城追擊,不要開玩笑了。守軍對右驍衛禁軍幾乎有了心理陰影,守城戰都打得如此艱難,死傷慘重。若出城而戰,怕是對手三千人就能將所有合肥守軍挫骨揚灰。
張遼親自率領五千鐵騎作為全軍鋒銳向袁術軍發起進攻,五千鐵騎人盡雙馬,策馬疾馳,迅疾如風。
隻半個時辰便能看見袁術大軍先鋒,此時袁軍斥候剛剛向大軍傳迴關西鐵騎來襲的情報,上萬前鋒精銳正在收攏行軍隊列,準備列陣迎敵。
張遼壯氣奮甚,大吼道:“不要理會敵軍前軍,隨某直插敵中軍!”
五千先鋒鐵騎,繞過敵軍精銳前鋒,直插敵軍心腹,無疑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作戰方案。
若戰事不順,五千鐵騎被敵軍中軍纏住,然後敵軍前鋒從後方夾擊,關西大軍就會陷入重重包圍之中。
這種情形就會像烏巢之戰,曹軍五千精銳猛攻淳於瓊一萬大軍把守的烏巢,戰事僵持不下之際,袁軍增援的騎兵已經合圍而至。左右皆懼,請求分兵抵抗。曹操怒氣奮發,大吼:“賊在背後,乃白!(敵人到了背後,再來報告)”於是曹軍士卒皆殊死戰,方大破淳於瓊等人。
但張遼並非莽夫,而是一位久經沙場的宿將,這看起來危險重重的形勢,是其認真比對雙方戰力做出的膽大心細的決斷。
五千鐵騎迅如疾風,繞過了敵方前鋒,直插敵軍心腹,敵方中軍以為先鋒還在交戰,必然不曾做好準備,倉皇迎戰,必遭重創。
即便戰事不順,後方的右驍衛大軍行軍速度也遠超敵軍前鋒,必然能夠迅速擊破敵軍先鋒,解張遼所部鐵騎之圍。
這一戰不會大敗,卻有可能大勝,張遼願意奮力一搏,畢竟戰場瞬息萬變,誰也不能保證十成勝率,有七八成勝率便足以果斷出擊。
“舉弓,舉弓,舉弓!”鐵騎陣列中紛紛響起雄壯的軍令。
五千鐵騎次第彎弓搭箭,當經過敵軍方陣左翼,漫天箭雨傾瀉而下,鐵騎的高度機動性與戰場靈活性發揮的淋漓盡致,倉促列陣的袁術軍方陣完全無法抵禦一波一波連綿不絕的箭雨。
袁軍左翼軍陣在短時間內承受了數以萬計的箭雨,至少五個方陣變得支離破碎。
此時若鐵騎趁勢突擊,至少能殺傷數百敵軍,打開一個陣型缺口。
袁軍將領驚恐不已,連忙調集援兵前去支援,至少也要穩固住陣型,嚴防左翼徹底崩潰,亂軍四散衝擊。若形成這種形勢,左翼三千人將被迅速席卷。
好在左翼的崩潰沒有發生,五千鐵騎如洪流般滾滾而過,拋射了大量箭雨之後便極速離去。
袁軍將士深深舒了口氣,隻有直麵這支威震天下的鋼鐵之師,才能切實感受到那種來自關西的剽悍與殺意。這支部隊簡直像是銳利不凡的庚金氣,哪怕隻與他們短暫接觸,也會鋒利入肉,瞬間死傷慘重。
可是眾人還沒輕鬆多久,就驀然驚恐想到,這五千鐵騎繞過了己等,直插後方,豈不是要突襲中軍?
若中軍崩潰,己等還是免不了一死!
《三國演義》將戰爭描述的奇謀詭計無數,但真實的戰爭,遠沒有那麽多巧間設伏。
《孫子兵法》總結到最後,最精髓的就隻有四個字“先勝後戰”。
當張遼率軍極速抵達袁軍中軍,看到袁軍士卒一片慌亂,倉促間連最基礎的方陣都沒布置成功,張遼便知道,這一戰必將斬獲無數。
五千鐵騎突襲而來,成功達成了全軍以快打慢,局部戰場以多打少的戰術優勢。
張遼身先士卒,大吼道:“二三子,不世勳功,爭之頃刻,隨某衝擊敵陣!”
“萬勝!”士卒們雄壯的大吼,五千鐵騎在一麵麵旌旗引導下,迅速展開陣線。
漫長的陣線仿佛浪潮狂湧,無數麵旌旗獵獵飛舞,明光重鎧甲光曜日,密集的長槊平端如林。
萬馬奔騰,勢如雷霆,侵略如火,其疾如風。
看到這種景象,袁術士卒軍心徹底崩潰。
一群每天吃河螺、蒲贏的瘦削兵卒,實在沒有勇氣抵抗這黑雲壓城一般的重鎧鐵騎。
無數人轉身便逃,步兵連方陣都沒有布置,驟然遭遇鐵騎突襲,除了戰死,沒有任何其他可能。逃跑雖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至少比站在原地等死多一絲活下去的希望。
步兵不是不知道麵對鐵騎,列陣堅守才是活下去最好的方法。事實上若是布陣成功,即便是烏合之眾也能站在原地,舉矛列陣。因為即便前排想退,也穿不過後方密集的陣型。鐵騎也衝不開層層疊疊,一排排的嚴整方陣。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現在沒有列陣成功。不逃必死無疑!
洶湧的鐵騎無情踏過,無數逃竄的袁軍士卒被長槊洞穿,但更多的士卒被戰馬無情踐踏,碾為碎泥。
張遼親赴戰陣,手刃十餘人,壯氣激蕩,率領鐵騎狂飆十餘裏,一次次擊潰試圖抵抗的袁軍方陣。
袁術軍早已發現這支鐵騎規模有限,若能穩住陣線,必能將其困死在重重包圍之中。
可是張遼作為沙場宿將,在臨陣指揮方麵實在超出袁軍將領太多。
曆史上無論是白狼山之戰,還是逍遙津之戰,張遼都是率領精銳軍隊在敵軍陣中左衝右突,打得敵陣大崩,死者相枕。
如今張遼率領關西最精銳的騎兵,來如天墜,去如電逝,或乘虛冒亂,或雷霆奮擊。袁軍將士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抵禦。
似乎各個方向都被鐵騎猛攻,但好像每個方向袁軍將士交戰都處於敵眾我寡的劣勢局麵。
以至於張遼一聲怒吼:“王師驍衛大將軍張遼在此,叛軍受死!”袁軍士卒便身心俱顫,膽寒崩潰。
隨著軍令下達,三萬大軍迅速調整陣型,從攻城序列逐漸退出,列陣向北方極速進軍。
合肥城頭,幸存的守軍癱坐在死屍相枕的戰場中間,無數人神情恍惚,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擋住了那些狂暴悍勇的關西猛士。
至於出城追擊,不要開玩笑了。守軍對右驍衛禁軍幾乎有了心理陰影,守城戰都打得如此艱難,死傷慘重。若出城而戰,怕是對手三千人就能將所有合肥守軍挫骨揚灰。
張遼親自率領五千鐵騎作為全軍鋒銳向袁術軍發起進攻,五千鐵騎人盡雙馬,策馬疾馳,迅疾如風。
隻半個時辰便能看見袁術大軍先鋒,此時袁軍斥候剛剛向大軍傳迴關西鐵騎來襲的情報,上萬前鋒精銳正在收攏行軍隊列,準備列陣迎敵。
張遼壯氣奮甚,大吼道:“不要理會敵軍前軍,隨某直插敵中軍!”
五千先鋒鐵騎,繞過敵軍精銳前鋒,直插敵軍心腹,無疑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作戰方案。
若戰事不順,五千鐵騎被敵軍中軍纏住,然後敵軍前鋒從後方夾擊,關西大軍就會陷入重重包圍之中。
這種情形就會像烏巢之戰,曹軍五千精銳猛攻淳於瓊一萬大軍把守的烏巢,戰事僵持不下之際,袁軍增援的騎兵已經合圍而至。左右皆懼,請求分兵抵抗。曹操怒氣奮發,大吼:“賊在背後,乃白!(敵人到了背後,再來報告)”於是曹軍士卒皆殊死戰,方大破淳於瓊等人。
但張遼並非莽夫,而是一位久經沙場的宿將,這看起來危險重重的形勢,是其認真比對雙方戰力做出的膽大心細的決斷。
五千鐵騎迅如疾風,繞過了敵方前鋒,直插敵軍心腹,敵方中軍以為先鋒還在交戰,必然不曾做好準備,倉皇迎戰,必遭重創。
即便戰事不順,後方的右驍衛大軍行軍速度也遠超敵軍前鋒,必然能夠迅速擊破敵軍先鋒,解張遼所部鐵騎之圍。
這一戰不會大敗,卻有可能大勝,張遼願意奮力一搏,畢竟戰場瞬息萬變,誰也不能保證十成勝率,有七八成勝率便足以果斷出擊。
“舉弓,舉弓,舉弓!”鐵騎陣列中紛紛響起雄壯的軍令。
五千鐵騎次第彎弓搭箭,當經過敵軍方陣左翼,漫天箭雨傾瀉而下,鐵騎的高度機動性與戰場靈活性發揮的淋漓盡致,倉促列陣的袁術軍方陣完全無法抵禦一波一波連綿不絕的箭雨。
袁軍左翼軍陣在短時間內承受了數以萬計的箭雨,至少五個方陣變得支離破碎。
此時若鐵騎趁勢突擊,至少能殺傷數百敵軍,打開一個陣型缺口。
袁軍將領驚恐不已,連忙調集援兵前去支援,至少也要穩固住陣型,嚴防左翼徹底崩潰,亂軍四散衝擊。若形成這種形勢,左翼三千人將被迅速席卷。
好在左翼的崩潰沒有發生,五千鐵騎如洪流般滾滾而過,拋射了大量箭雨之後便極速離去。
袁軍將士深深舒了口氣,隻有直麵這支威震天下的鋼鐵之師,才能切實感受到那種來自關西的剽悍與殺意。這支部隊簡直像是銳利不凡的庚金氣,哪怕隻與他們短暫接觸,也會鋒利入肉,瞬間死傷慘重。
可是眾人還沒輕鬆多久,就驀然驚恐想到,這五千鐵騎繞過了己等,直插後方,豈不是要突襲中軍?
若中軍崩潰,己等還是免不了一死!
《三國演義》將戰爭描述的奇謀詭計無數,但真實的戰爭,遠沒有那麽多巧間設伏。
《孫子兵法》總結到最後,最精髓的就隻有四個字“先勝後戰”。
當張遼率軍極速抵達袁軍中軍,看到袁軍士卒一片慌亂,倉促間連最基礎的方陣都沒布置成功,張遼便知道,這一戰必將斬獲無數。
五千鐵騎突襲而來,成功達成了全軍以快打慢,局部戰場以多打少的戰術優勢。
張遼身先士卒,大吼道:“二三子,不世勳功,爭之頃刻,隨某衝擊敵陣!”
“萬勝!”士卒們雄壯的大吼,五千鐵騎在一麵麵旌旗引導下,迅速展開陣線。
漫長的陣線仿佛浪潮狂湧,無數麵旌旗獵獵飛舞,明光重鎧甲光曜日,密集的長槊平端如林。
萬馬奔騰,勢如雷霆,侵略如火,其疾如風。
看到這種景象,袁術士卒軍心徹底崩潰。
一群每天吃河螺、蒲贏的瘦削兵卒,實在沒有勇氣抵抗這黑雲壓城一般的重鎧鐵騎。
無數人轉身便逃,步兵連方陣都沒有布置,驟然遭遇鐵騎突襲,除了戰死,沒有任何其他可能。逃跑雖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但至少比站在原地等死多一絲活下去的希望。
步兵不是不知道麵對鐵騎,列陣堅守才是活下去最好的方法。事實上若是布陣成功,即便是烏合之眾也能站在原地,舉矛列陣。因為即便前排想退,也穿不過後方密集的陣型。鐵騎也衝不開層層疊疊,一排排的嚴整方陣。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現在沒有列陣成功。不逃必死無疑!
洶湧的鐵騎無情踏過,無數逃竄的袁軍士卒被長槊洞穿,但更多的士卒被戰馬無情踐踏,碾為碎泥。
張遼親赴戰陣,手刃十餘人,壯氣激蕩,率領鐵騎狂飆十餘裏,一次次擊潰試圖抵抗的袁軍方陣。
袁術軍早已發現這支鐵騎規模有限,若能穩住陣線,必能將其困死在重重包圍之中。
可是張遼作為沙場宿將,在臨陣指揮方麵實在超出袁軍將領太多。
曆史上無論是白狼山之戰,還是逍遙津之戰,張遼都是率領精銳軍隊在敵軍陣中左衝右突,打得敵陣大崩,死者相枕。
如今張遼率領關西最精銳的騎兵,來如天墜,去如電逝,或乘虛冒亂,或雷霆奮擊。袁軍將士完全不知道該如何抵禦。
似乎各個方向都被鐵騎猛攻,但好像每個方向袁軍將士交戰都處於敵眾我寡的劣勢局麵。
以至於張遼一聲怒吼:“王師驍衛大將軍張遼在此,叛軍受死!”袁軍士卒便身心俱顫,膽寒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