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夏選擇春季出兵草原,有幾個十分重要的原因。


    第一個當然是因為此時匈奴馬瘦。冬天的時候,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麵臨饑餓和嚴寒,中原王朝卻可以在這個時候用存儲的糧食養馬練兵。


    等到開春的時候,中原開春早,戰馬甚至可以吃上第一茬青草後,再帶著一冬天養起來的膘肥體壯的身體就馱著騎兵北伐,而此時的草原,剛剛化凍,人馬都挨冷受凍了一整個冬天,瘦弱疲乏。


    秣馬厲兵中的秣馬就是指為戰馬養的膘肥體壯。


    雙方此時交戰,騎兵的戰鬥力有天壤之別。中原騎兵能輕鬆實現戰力上反超遊牧騎兵。


    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此時的草原部落都分散在各處。


    遊牧民族,之所以稱為遊牧,是因為他們平時並不是長期聚族而居,待在一塊牧場。


    寒冷的氣流從西伯利亞冰原南下,經過塞外草原時,若這些牧民仍帶著牛羊待在平原上,人與牲畜都會被大量凍死。


    長期的遊牧經驗,讓這些牧民知道在秋季時,一定要將畜群趕到距離山區較近的秋季牧場放牧,同時收割牧草曬幹備用。


    在冬季到來之前,牧民會將畜群趕到山區避風,山區沒有什麽草料,畜群就隻能依靠秋季儲備的幹草和體內儲存的脂肪熬過寒冷的冬季。


    所以中原騎兵春季發起攻勢,這些遊牧民族都還帶著瘦弱的牲畜在遷徙返迴春季牧場的路上。


    這時候哪怕匈奴單於也不知道各個部落究竟在什麽位置。


    在遷徙途中的遊牧部落,遭遇神兵天降的中原騎兵會有什麽結果,就可想而知。


    當然,到了秋季,這些遊牧民族也會一改受欺負的悲慘境遇,兵強馬壯的遊牧鐵騎,會主動在秋季南下劫掠中原,比鬧鍾還要準時。


    這時候中原如果不夠強盛,就準備好“防秋”吧。


    究竟是春季攻勢還是防秋禦敵,取決於中原王朝是否強盛。


    畢竟組織大量鐵騎遠征,不論勝負都是一件虧本賠錢的事情。


    遊牧民族實在太窮了,中原出兵得不到什麽經濟利益。


    但草原南下劫掠,隻要不是敗得太慘,主力盡歿,就是大賺。


    而哪怕草原大軍死傷十幾萬人,也不是什麽壞事。除了當時的草原霸主會被其他部落取代。其他不會有任何變故。


    對草原整體而言,還減輕了草場的負擔,遊牧民族又可以安心生活二十年,不用為食物發愁。


    二十年後,草原人滿為患,食物供給不足,則再次組織大軍南下,試一試中原王朝是否依舊強盛。


    打輸了,再死十幾萬人,大家繼續在草原上過沒羞沒臊的繁衍生活。


    而一旦中原王朝陷入了虛弱,大軍劫掠成功,那就徹底實現了一夜暴富。草原的整體財富會驟翻數十上百倍。一直持續到中原王朝崩潰,新朝建立。然後大家就等著年年被十幾萬中原鐵騎拿著長刀大斧問候吧。你若安好,便一刀劈死!


    而之所以新朝建立前後,會有這麽大的反差。


    最關鍵是因為新朝建立之初,朝廷能掌控的戶籍遠遠超過王朝末年。


    便比如關西,人口隻有區區千萬人,隻有漢室的五分之一。


    但張瑞能直接強力掌控這上千萬人,稅收征到每一個個體,兵役均攤到每一戶家庭。


    所以關西府庫要比漢室還要富裕,軍隊規模比東漢還要龐大。


    周圍的胡虜在此時隻能選擇學習一項歌舞技藝,使自己變得能歌善舞起來。


    有充沛的府庫支撐,徐榮打敗屠各部落,變得理所當然,不值一提。


    至於用什麽手段打敗的屠各部落,是漢武帝那種泰山壓頂似的龐大攻勢,還是李靖那種三千鐵騎突襲,以點破麵。全看將領風格,自由發揮。


    很顯然,這方麵,隻要君主不過分幹預,前線將領的指揮都比較專業。


    當初張瑞將北庭鎮撫使事務托付給了徐榮,首項考驗就是讓徐榮自己想辦法收複五原郡。滅屠各一戰,張瑞早就將作戰自主權交給了徐榮。


    王昶向張瑞介紹道:“滅屠各一戰,徐將軍變化若神,因敵製勝,實在是精彩非常。”


    “屠各諸部分散,北庭將圖進取,徐將軍乃於雁門郡召集諸胡部落。騎兵數萬,蒞以威神,玄甲耀日,旌旗蔽天,聲勢浩大。”


    “然屠各皆嘲笑徐將軍遲鈍,有此聲勢,屠各部落焉能不知?於是各部準備秣馬厲兵,與北庭一戰。”


    “但徐將軍卻親率驍騎三千,自朔方郡出其不意,直趨九原以逼之。”


    “雁門郡在五原郡以東數百裏,中間隔有雲中郡。而徐將軍卻自五原郡西方之朔方郡殺出。屠各毫無防備,見朝廷大軍突至,盡皆大懼。”


    “屠各豪酋紛紛顧相謂曰:中(和諧)國若不傾國而來,徐榮豈敢孤軍而至?”


    “於是屠各部落一日數驚,皆以為西方有我關西二十萬府兵,東方有數萬胡騎。各部牧民驚懼潰逃,諸部叛離。”


    “而後徐將軍五戰五勝,將屠各驅逐出塞北。“


    “大軍既勝,雁門郡胡騎再無遠征怨言,爭相追逐,以掠奪屠各財富。”


    “胡騎未經戰事,一直養精蓄銳。因而徐將軍擇其中精銳三千人,隨其中軍千人殺出塞外。”


    張瑞滿意的點頭,這也應了自己所想。


    隻要自己不隔著數千裏進行微操,給前線將領足夠的作戰指揮權,這些征戰多年的沙場宿將通常都能奏以捷報。


    以少勝多的戰役之所以那麽出名,就是因為以少勝多實在是太難了。


    所有軍事家與名將都推崇一句話,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孫子兵法·行篇》: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奇勝,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關西的整體軍事實力超過胡虜太多,有充足的府庫支撐,勝利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哪怕其中有挫折,比如徐榮偷襲失敗,遭遇小搓。最終還能依靠數萬胡騎碾壓過去。


    隻是經過徐榮的指揮,大軍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戰果。


    想到關西的整體軍事實力,張瑞興致被提起,對兵部中郎王淩說道:“似乎已有數月未關注關西軍力,如今涼州、益州、徐州、幽州皆新設一批折衝府,關西大軍達到何等規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匪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氏良家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氏良家子並收藏漢末之並州匪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