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大漢孝獻皇帝,曹魏山陽公。
對於這位末代皇帝,曹丕十分厚道,將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允許其在封邑內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
曹丕還很客氣的對劉協說:“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張瑞打算進一步,將劉協與漢室的藩王、臣子都遷到朝鮮半島的最南方,取代辰韓,與東瀛隔海相望,到半島最南方建立一個叫漢的城市,漢城。
同時也如曹丕一樣,允許劉協在國內保持天子之禮。
隨後張瑞進一步參考周王室對商朝遺民的處理方式。周武王滅商之後,帝辛(商紂王)的叔父箕子率領商朝遺民在朝鮮半島建立的政權,史稱箕子王朝或殷氏箕子王朝。
漢室從漢中一隅之地而進有四海,如今四海困窮,其天祿已終,是時候迴歸到一隅之地了。效仿箕子朝鮮,遷去半島最南方延續國祚吧。
對劉協而言,這其實未嚐不是一種更大的自由。
作為天子,劉協如今能管理的區域隻有皇宮內那區區一小塊麵積。換一塊地方生活,其依舊是天子,管理的地方卻擴大了上萬倍。
無論名義、還是時勢,劉協都沒有損失。
唯一失去的就是那個早已不屬於他的天下,祖宗篳路藍縷打下的天下,張瑞嘔心瀝血統一的山河。
但這方麵,漢室實在是經驗豐富。
西河、上郡、雲中、朔方、五原、定襄等郡,都是漢室皇帝親自下令遺棄的地方,讓給了胡虜生活。
涼州是朝廷一步步丟失的領土,大漢司徒,三公之一的崔烈曾當眾諫言放棄涼州。
哪怕是幽州,劉虞也是一再對胡虜妥協,將上穀、代郡等地劃給鮮卑居住。
漢室朝廷已經放棄了十三個州中的三個,麵積減少了三分之一。
最多對劉協而言,這漢室領土,又放棄了一大部分,其能掌握的領土經過一割再割之後,隻剩下了一隅。
張瑞之所以要任命劉備去匡扶漢室,就是希望給這個龜縮在半島東南角的小政權一份動力。
不要成為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要記住你們的根是在中原,後代皇帝要心念中原,光複故土。
不能被蠻夷所同化,最終放棄諸夏文明。
當然在劉協搬遷到半島最東南時,張瑞也會將大量中原儒生打包一同扔過去。
既能促進中原百家爭鳴,也能發揮儒家的特長,去將詩書禮儀教化給半島夷狄。
儒家有這麽強的同化力,也不是沒有缺點。
漢室小朝廷充斥著大量誇誇其談的儒生,基本上就等於自廢武功了。
儒家不是沒有文韜武略的英傑,但是腐儒實在是太多了。半部論語治天下,一本《論語》一群腐儒能研究兩千多年,實在是令人驚歎。
所以腐儒一詞絕不是浪得虛名。對軍隊戰鬥力的侵蝕無與倫比。
或許打打半島本地土著居民還不在話下,想北上光複故土,絕對能被府兵打的潰不成軍。
而與漢室朝廷偏安一隅的同時,張瑞則在中原建立新朝,由劉協親自將中原正朔、傳國玉璽禪讓給張瑞。
兩個朝廷,一個一統山河,有傳國玉璽,有王朝正朔。一個偏安一隅。
天下百姓會尊誰為正統,也就不言而喻。
張瑞自始至終沒有終結漢室,是百姓們紛紛背棄了劉氏。這也應了那句:“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而聽完張瑞所言,劉備立即斷定一切果如自己所猜測,張瑞放棄丞相金印,果然是圖謀更高級的傳國玉璽。
或許漢室唯一還能讓張瑞圖謀的,也就剩下了傳國玉璽這一項。
想到這裏,劉備心頭一緊。一切確如張瑞所言,其並未滅亡漢室,亦並未廢黜天子。
但這天下卻隨著傳國玉璽,一同落入了他手中,不複為漢室所有。
難怪他要自己去匡扶漢室!這大漢墮落到如此地步,的確需要匡扶。
隨後劉備問道:“丞相為何選某輔佐天子?”
張瑞眼角一彎,笑著說道:“孤敬玄德為英雄。”
劉備皺眉,問道:“某亦能享英雄之名?”
張瑞起身望向窗外,背對著劉備說道:“這天下群雄紛起,然能當得上英雄一詞者,隻有兩人。”
“敢問詳情。”
“隻有汝劉玄德與江東孫伯符。”
“孫伯符?”劉備訝異不已。孫策此時官職隻是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是袁術麾下一名不起眼的基層軍官。
不明白為何丞相會對區區一名校尉如此重視。
張瑞笑著說道:“擁數萬之眾,而軍紀嚴明,於百姓秋毫無犯。在當今軍紀敗壞,四方擾攘之際,孤便敬汝二人為英雄。此即為何,汝能站在這裏同孤閑聊。而非如李傕一般,被千刀萬剮,淩遲處死。”
劉備沒想到原因竟如此簡單,無關大誌氣節,無關勢力強弱。居然隻是看待能否嚴明軍紀,無犯百姓。
甚至劉備覺得,可能都無關個人喜惡。眼前這位丞相不一定真的對自己抱有好感,其內心可能對自己十分厭惡。
隻因為自己不曾虐待百姓,所以才配坐在這裏問對。
劉備出神期間,張瑞開口說道:“對了,汝最近一段時日需進宮陪同天子。且命汝麾下將領關羽先到孤麾下聽令。”
劉備默然片刻,知道這是自己必然要付出的代價。自己接下來一兩年都要孤身在宮中陪同天子,自己出入宮禁都十分不便,總不能還帶著一名猛將一同入住皇宮。
哪怕是霍光、何進,進出宮闈也是孤身一人,哪有大臣帶著侍衛住在皇宮的道理。那是皇宮還是大臣府邸?
而且劉備十分清楚,若自己拒絕這個要求。以錦衣衛手段,有太多機會讓自己暴斃於宮中,撇清與丞相的任何關係。到時關羽作為無主之臣,依舊會效力於張瑞。
於是劉備最終開口,說道:“某會說服雲長效力於丞相。”
張瑞負手望向遠方山河,淡淡的說道:“甚善,汝下去吧。汝之妻息,孤將為汝帶到長安。”
“備拜謝丞相。”劉備立即拱手告辭。
劉備無論是否願意接受漢室失去天下人心的事實,都已經抵擋不了人心、大勢。
張瑞特意將今後打算告知劉備,就是希望劉備能將此言轉達天子。讓劉協早點認清現實,為禪讓早作鋪墊。
相較於其他朝代的王朝更替,張瑞對劉協無疑十分優厚。不斷絕漢室國祚,不廢黜漢室天子,隻從劉協手中接過來了傳國玉璽。但即便這塊傳國玉璽,也是張瑞找到的。
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殷服事商,張瑞一統山河,方才順天應時,建立新朝。
因此就道德而言,張瑞並不弱於文王先賢。後世也沒法指責張瑞謀朝篡逆,不然怎麽解釋文王偉業,武王伐紂?
而且張瑞畢竟不是劉協爸爸,沒義務一直護著他步履蹣跚,護著他取得民心擁護。
張瑞給了劉協一切,但民心背棄漢室,這總不能歸怨於他人。
紂貴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沒有了民心的天子,退居一隅之地是必然之事。
這方麵,就連心向漢室的荀彧都保持了緘默。
即便荀彧也覺得,張瑞的一切做法無可挑剔。
如今國亂歲兇,四方擾攘,州郡淩遲。天子年幼,無力躬聖資文武,一統山河。因而將政務交給丞相,效仿周公輔政,平定四方。這是符合荀彧內心理想的。
當今天下,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夠維持山河一統,防止各地諸侯建國立邦,分裂州郡。
大一統,是諸夏士大夫們紮根內心的政治訴求。
而張瑞無疑是符合荀彧期待的政治家,目前看來,張瑞阻止分裂,一統山河,維持大一統的決心最為強烈。
至於一統山河之後的事情,民心向背,荀彧亦無可奈何。
最多忠於漢室者,將來依舊選擇效力天子劉協。
而真正要反思的無疑應該是劉氏子弟,為何大漢統治天下四百年,百姓卻紛紛背棄劉氏,選擇起兵不足十年的張瑞。
待劉備離開之後,荀彧問道:“丞相已有將劉備妻息接到長安之對策?”
張瑞緩緩搖頭,說道:“大概方略已有。具體對策,孤沒有細思。就交付給徐州文武吧。”
荀彧說道:“聽聞徐州主力大軍投降之後,徐州一片混亂。袁術大軍趁勢入侵,已攻入廣陵、下邳二郡,隻靠徐州文武恐怕難以擋住。”
張瑞微微一笑,這一次荀彧恐怕有些小覷徐州英傑了。
論防守作戰,徐州還真有人堪稱當世一流。
隨後張瑞說道:“大軍主力在兗州平定曹操之亂。徐州之事鞭長莫及,以徐州之力守徐州乃是孤定下之方略。具體詳情,孤打算聽聽徐州文武意見。”
“召集徐州降臣前來問對。”
徐州大軍主力在泰山郡被關西禁軍一戰擊敗,自主將劉備以下投降者三萬餘人。
這當中不僅有士卒、將領,還有大量的謀臣、名士,可謂將徐州精華一網打盡。
張瑞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劉備不能合理任用的名士、名將,擺放到正確的位置。從而不消耗關西實力,隻用徐州人才、軍隊、府庫,便平定無主的徐州。
對於這位末代皇帝,曹丕十分厚道,將河內之山陽邑萬戶奉漢帝為山陽公,允許其在封邑內行漢正朔,以天子之禮郊祭,上書不稱臣,京都有事於太廟,致胙。
曹丕還很客氣的對劉協說:“天下的好東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
張瑞打算進一步,將劉協與漢室的藩王、臣子都遷到朝鮮半島的最南方,取代辰韓,與東瀛隔海相望,到半島最南方建立一個叫漢的城市,漢城。
同時也如曹丕一樣,允許劉協在國內保持天子之禮。
隨後張瑞進一步參考周王室對商朝遺民的處理方式。周武王滅商之後,帝辛(商紂王)的叔父箕子率領商朝遺民在朝鮮半島建立的政權,史稱箕子王朝或殷氏箕子王朝。
漢室從漢中一隅之地而進有四海,如今四海困窮,其天祿已終,是時候迴歸到一隅之地了。效仿箕子朝鮮,遷去半島最南方延續國祚吧。
對劉協而言,這其實未嚐不是一種更大的自由。
作為天子,劉協如今能管理的區域隻有皇宮內那區區一小塊麵積。換一塊地方生活,其依舊是天子,管理的地方卻擴大了上萬倍。
無論名義、還是時勢,劉協都沒有損失。
唯一失去的就是那個早已不屬於他的天下,祖宗篳路藍縷打下的天下,張瑞嘔心瀝血統一的山河。
但這方麵,漢室實在是經驗豐富。
西河、上郡、雲中、朔方、五原、定襄等郡,都是漢室皇帝親自下令遺棄的地方,讓給了胡虜生活。
涼州是朝廷一步步丟失的領土,大漢司徒,三公之一的崔烈曾當眾諫言放棄涼州。
哪怕是幽州,劉虞也是一再對胡虜妥協,將上穀、代郡等地劃給鮮卑居住。
漢室朝廷已經放棄了十三個州中的三個,麵積減少了三分之一。
最多對劉協而言,這漢室領土,又放棄了一大部分,其能掌握的領土經過一割再割之後,隻剩下了一隅。
張瑞之所以要任命劉備去匡扶漢室,就是希望給這個龜縮在半島東南角的小政權一份動力。
不要成為偏安一隅的小朝廷,要記住你們的根是在中原,後代皇帝要心念中原,光複故土。
不能被蠻夷所同化,最終放棄諸夏文明。
當然在劉協搬遷到半島最東南時,張瑞也會將大量中原儒生打包一同扔過去。
既能促進中原百家爭鳴,也能發揮儒家的特長,去將詩書禮儀教化給半島夷狄。
儒家有這麽強的同化力,也不是沒有缺點。
漢室小朝廷充斥著大量誇誇其談的儒生,基本上就等於自廢武功了。
儒家不是沒有文韜武略的英傑,但是腐儒實在是太多了。半部論語治天下,一本《論語》一群腐儒能研究兩千多年,實在是令人驚歎。
所以腐儒一詞絕不是浪得虛名。對軍隊戰鬥力的侵蝕無與倫比。
或許打打半島本地土著居民還不在話下,想北上光複故土,絕對能被府兵打的潰不成軍。
而與漢室朝廷偏安一隅的同時,張瑞則在中原建立新朝,由劉協親自將中原正朔、傳國玉璽禪讓給張瑞。
兩個朝廷,一個一統山河,有傳國玉璽,有王朝正朔。一個偏安一隅。
天下百姓會尊誰為正統,也就不言而喻。
張瑞自始至終沒有終結漢室,是百姓們紛紛背棄了劉氏。這也應了那句:“四海困窮,天祿永終。”
而聽完張瑞所言,劉備立即斷定一切果如自己所猜測,張瑞放棄丞相金印,果然是圖謀更高級的傳國玉璽。
或許漢室唯一還能讓張瑞圖謀的,也就剩下了傳國玉璽這一項。
想到這裏,劉備心頭一緊。一切確如張瑞所言,其並未滅亡漢室,亦並未廢黜天子。
但這天下卻隨著傳國玉璽,一同落入了他手中,不複為漢室所有。
難怪他要自己去匡扶漢室!這大漢墮落到如此地步,的確需要匡扶。
隨後劉備問道:“丞相為何選某輔佐天子?”
張瑞眼角一彎,笑著說道:“孤敬玄德為英雄。”
劉備皺眉,問道:“某亦能享英雄之名?”
張瑞起身望向窗外,背對著劉備說道:“這天下群雄紛起,然能當得上英雄一詞者,隻有兩人。”
“敢問詳情。”
“隻有汝劉玄德與江東孫伯符。”
“孫伯符?”劉備訝異不已。孫策此時官職隻是折衝校尉,行殄寇將軍。是袁術麾下一名不起眼的基層軍官。
不明白為何丞相會對區區一名校尉如此重視。
張瑞笑著說道:“擁數萬之眾,而軍紀嚴明,於百姓秋毫無犯。在當今軍紀敗壞,四方擾攘之際,孤便敬汝二人為英雄。此即為何,汝能站在這裏同孤閑聊。而非如李傕一般,被千刀萬剮,淩遲處死。”
劉備沒想到原因竟如此簡單,無關大誌氣節,無關勢力強弱。居然隻是看待能否嚴明軍紀,無犯百姓。
甚至劉備覺得,可能都無關個人喜惡。眼前這位丞相不一定真的對自己抱有好感,其內心可能對自己十分厭惡。
隻因為自己不曾虐待百姓,所以才配坐在這裏問對。
劉備出神期間,張瑞開口說道:“對了,汝最近一段時日需進宮陪同天子。且命汝麾下將領關羽先到孤麾下聽令。”
劉備默然片刻,知道這是自己必然要付出的代價。自己接下來一兩年都要孤身在宮中陪同天子,自己出入宮禁都十分不便,總不能還帶著一名猛將一同入住皇宮。
哪怕是霍光、何進,進出宮闈也是孤身一人,哪有大臣帶著侍衛住在皇宮的道理。那是皇宮還是大臣府邸?
而且劉備十分清楚,若自己拒絕這個要求。以錦衣衛手段,有太多機會讓自己暴斃於宮中,撇清與丞相的任何關係。到時關羽作為無主之臣,依舊會效力於張瑞。
於是劉備最終開口,說道:“某會說服雲長效力於丞相。”
張瑞負手望向遠方山河,淡淡的說道:“甚善,汝下去吧。汝之妻息,孤將為汝帶到長安。”
“備拜謝丞相。”劉備立即拱手告辭。
劉備無論是否願意接受漢室失去天下人心的事實,都已經抵擋不了人心、大勢。
張瑞特意將今後打算告知劉備,就是希望劉備能將此言轉達天子。讓劉協早點認清現實,為禪讓早作鋪墊。
相較於其他朝代的王朝更替,張瑞對劉協無疑十分優厚。不斷絕漢室國祚,不廢黜漢室天子,隻從劉協手中接過來了傳國玉璽。但即便這塊傳國玉璽,也是張瑞找到的。
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殷服事商,張瑞一統山河,方才順天應時,建立新朝。
因此就道德而言,張瑞並不弱於文王先賢。後世也沒法指責張瑞謀朝篡逆,不然怎麽解釋文王偉業,武王伐紂?
而且張瑞畢竟不是劉協爸爸,沒義務一直護著他步履蹣跚,護著他取得民心擁護。
張瑞給了劉協一切,但民心背棄漢室,這總不能歸怨於他人。
紂貴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沒有了民心的天子,退居一隅之地是必然之事。
這方麵,就連心向漢室的荀彧都保持了緘默。
即便荀彧也覺得,張瑞的一切做法無可挑剔。
如今國亂歲兇,四方擾攘,州郡淩遲。天子年幼,無力躬聖資文武,一統山河。因而將政務交給丞相,效仿周公輔政,平定四方。這是符合荀彧內心理想的。
當今天下,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能夠維持山河一統,防止各地諸侯建國立邦,分裂州郡。
大一統,是諸夏士大夫們紮根內心的政治訴求。
而張瑞無疑是符合荀彧期待的政治家,目前看來,張瑞阻止分裂,一統山河,維持大一統的決心最為強烈。
至於一統山河之後的事情,民心向背,荀彧亦無可奈何。
最多忠於漢室者,將來依舊選擇效力天子劉協。
而真正要反思的無疑應該是劉氏子弟,為何大漢統治天下四百年,百姓卻紛紛背棄劉氏,選擇起兵不足十年的張瑞。
待劉備離開之後,荀彧問道:“丞相已有將劉備妻息接到長安之對策?”
張瑞緩緩搖頭,說道:“大概方略已有。具體對策,孤沒有細思。就交付給徐州文武吧。”
荀彧說道:“聽聞徐州主力大軍投降之後,徐州一片混亂。袁術大軍趁勢入侵,已攻入廣陵、下邳二郡,隻靠徐州文武恐怕難以擋住。”
張瑞微微一笑,這一次荀彧恐怕有些小覷徐州英傑了。
論防守作戰,徐州還真有人堪稱當世一流。
隨後張瑞說道:“大軍主力在兗州平定曹操之亂。徐州之事鞭長莫及,以徐州之力守徐州乃是孤定下之方略。具體詳情,孤打算聽聽徐州文武意見。”
“召集徐州降臣前來問對。”
徐州大軍主力在泰山郡被關西禁軍一戰擊敗,自主將劉備以下投降者三萬餘人。
這當中不僅有士卒、將領,還有大量的謀臣、名士,可謂將徐州精華一網打盡。
張瑞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劉備不能合理任用的名士、名將,擺放到正確的位置。從而不消耗關西實力,隻用徐州人才、軍隊、府庫,便平定無主的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