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穿越者要麵對的尷尬,向皇帝跪拜行禮,對張瑞而言完全沒有困擾。
因為早在上次遣使供奉之時,朝廷就賜下了“劍履上殿,讚拜不名”的特權。
所謂讚拜不名,是指臣子朝拜帝王時,讚禮官不直唿其姓名,隻稱官職。
剛才侍衛一連串的官職也止於孟侯,並未加上張瑞的姓名。
尊貴如此,名字已成禁忌,世間無人敢直唿張瑞姓名。
而劍屢上朝,更是人臣榮耀極致。
整個大殿內,天子群臣皆束手而立。
唯有張瑞腰掛利劍,步履從容,緩緩走至劉協身前。
真正的權勢麵前,劉協再無法作威作福,畏懼使其本能的站起身,以免引得張瑞不滿。
張瑞站在劉協麵前,平靜的目視著劉協。
這位少年天子臉上稚氣未消,眉眼都還未長開,身子也比較單薄。唯一值得稱道的是,眼中那份倔強。像極了那些虎頭虎腦,不肯服輸的熊孩子。
隨後張瑞拱手,說道:“臣拜見陛下,恭問陛下聖安。”
劉協連忙迴道:“太尉免禮。給太尉賜坐。”
漢室皇帝的賜坐,並不是關西的那種方墩,而是一種跪坐的蒲席。
算下來張瑞已經有五年未曾跪坐過了,因而便對抱著坐席低頭上前的宦官擺了擺手,說道:“下去吧,孤站著即可。”
冷淡的聲音,嚇得小宦官全身一顫,完全不敢多嘴,立即躬身行禮,小碎步向後方退去。
張瑞並未覺得有何不妥,自己坐不習慣便不坐。
可是在當下,皇帝賞賜,臣子哪有拒絕道理。除非這位權臣對皇帝極為不滿,以此表達態度。
劉協臉色慘白,問道:“朕可是有何不妥之處,令太尉不滿?”
張瑞沒領會劉協意思,說道:“陛下是君,臣為臣子,臣怎敢有所不滿?”
驀然劉協想起來昨日自己對著左翊衛禁軍怒斥自己是君,張瑞是臣的行為。太尉重複此言,難道是對此而不滿?
若如此,太尉豈不是打算廢黜天子?
此前便有大臣上奏,趙王向太尉張瑞卑躬屈膝,以圖大統。
而張瑞手中有傳國玉璽,有太尉金印,大司馬金印,有驃騎將軍金印。
朝廷最高等級的印綬,三公,大將軍,驃騎將軍金印,大部分都已在洛陽。
隻要張瑞願意扶趙王在帝都洛陽登基為帝,其有天子,有帝都,有傳國玉璽,甚至還有三公印綬,合法性要遠高於偏安於許都的小朝廷。
這徹底嚇到了年幼的劉協。自己皇兄被廢以後是什麽結局,自己可是親眼目睹。劉協一點也不想重蹈被毒殺的覆轍。
連忙走下台階,站到張瑞麵前,十分恭敬的拱手說道:“太尉絕非臣子,而是輔政之公,一如周公輔成王。”
“形勢如此相似,周公輔成王時,成王十三歲,朕亦十三歲。周公掌管國家大事,代行天子之職,終造就成康之治。望太尉亦憐朕年幼,代管朝政,已成就興平盛世。”
“朕立即拜太尉為大將軍,錄尚書事。輔佐朝政,掌管王事。”
張瑞驚訝的望著劉協,不明白他怎麽這麽激動?
東漢與西漢各方麵差距極大。除了都以漢為名,皇帝姓劉之外,無論政治製度、經濟基礎、還是兵役形式,都沒有任何共同點。
在東漢,太尉是個虛職,隻掌管武官功績考核以為升遷。實際上不統領軍隊。
真正掌管軍事的是大將軍,統領全國軍隊。可以說所有的軍事權利,都在大將軍手中。基本上隻要大將軍能力合格,很輕易就能將皇帝架空。比如赫赫有名的大將軍粱冀,掌權二十多年,驕橫氣盛到了極點。
百官遷召,皆先到粱冀府中箋檄謝恩,然後才敢詣尚書。各種大小機要事務,皆是先征詢他的意見,然後才做出決定的。
漢桓帝大權旁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豫。基本上皇帝就跟周成王一樣,什麽事情也不能過問,隻能待在宮中數雲彩。
而錄尚書事,則是掌管所有朝政。東漢三公都是虛職,皇帝又大多年幼。朝廷大事,沒有人能夠決斷。於是皇帝一般任命太傅(小皇帝太子時期的老師)為百官之首,位在三公之上,錄尚書事,從而決斷朝政。
劉協同時任命張瑞為大將軍與錄尚書事,等於是將軍事權、行政權,全送給了張瑞。
張瑞一頭霧水,小皇帝這是不打算親政了?任命自己為輔政大臣,全權管理朝政。
粱冀又殘暴又跋扈,還能掌管朝政二十年。
張瑞覺得自己身後有整個將門支撐,怎麽也不能弱於粱冀吧?
隻是大將軍錄尚書事這個組合一看便是權臣的配置。有專權跋扈的嫌疑。
張瑞可不打算背負這種罵名。便說道:“臣德行淺薄,不敢獨攬朝綱。還望陛下另擇高明。”
劉協斬釘截鐵的說道:“非太尉不能擔此重任。”
張瑞力辭不受,說道:“臣此來潁川,乃是為了迎奉陛下重返京都,不敢奢求高位。”
當然了,政治家的話也就隨便聽聽,不敢奢求高位那純粹是因為不滿意。滿意了立即就是,臣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這句話還是令劉協眼睛一亮,大喜過望,說道:“太尉欲迎朕返迴洛陽?”
“先帝陵寢,宗廟社稷,宮廷祭壇,傳國玉璽皆在洛陽,陛下理應返迴洛陽,重定正統。豈能流離於荒廢之野?”
劉協忐忑的內心終於放下,隻要自己不被廢,不被毒殺,就是最好的結果,連忙說道:“太尉有重定社稷之功,不予封賞,朕如何能夠服眾?”
張瑞終於坦露期望,鄭重的說道:“臣願效仿先賢魏相,輔佐陛下重現孝宣中興。”
孝宣中興即劉病已統治時期的盛世。魏相作為丞相,輔助劉病已徹底鏟除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霍光集團。
劉病已流落民間的情況與劉協流離失都的情況略有類似,都是民間天子重返帝都定下正統。
劉協將自己代入漢宣帝,立即便清楚了張瑞所言之意,說道:“孝宣中興實乃我大漢之豐功,望太尉能擔任丞相,輔朕重現先君偉績。”
“臣必鞠躬盡瘁!”張瑞如願以償。
同樣是權臣,張瑞堅定拒絕大將軍錄尚書事而選擇丞相,是因為丞相這個官職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
因為早在上次遣使供奉之時,朝廷就賜下了“劍履上殿,讚拜不名”的特權。
所謂讚拜不名,是指臣子朝拜帝王時,讚禮官不直唿其姓名,隻稱官職。
剛才侍衛一連串的官職也止於孟侯,並未加上張瑞的姓名。
尊貴如此,名字已成禁忌,世間無人敢直唿張瑞姓名。
而劍屢上朝,更是人臣榮耀極致。
整個大殿內,天子群臣皆束手而立。
唯有張瑞腰掛利劍,步履從容,緩緩走至劉協身前。
真正的權勢麵前,劉協再無法作威作福,畏懼使其本能的站起身,以免引得張瑞不滿。
張瑞站在劉協麵前,平靜的目視著劉協。
這位少年天子臉上稚氣未消,眉眼都還未長開,身子也比較單薄。唯一值得稱道的是,眼中那份倔強。像極了那些虎頭虎腦,不肯服輸的熊孩子。
隨後張瑞拱手,說道:“臣拜見陛下,恭問陛下聖安。”
劉協連忙迴道:“太尉免禮。給太尉賜坐。”
漢室皇帝的賜坐,並不是關西的那種方墩,而是一種跪坐的蒲席。
算下來張瑞已經有五年未曾跪坐過了,因而便對抱著坐席低頭上前的宦官擺了擺手,說道:“下去吧,孤站著即可。”
冷淡的聲音,嚇得小宦官全身一顫,完全不敢多嘴,立即躬身行禮,小碎步向後方退去。
張瑞並未覺得有何不妥,自己坐不習慣便不坐。
可是在當下,皇帝賞賜,臣子哪有拒絕道理。除非這位權臣對皇帝極為不滿,以此表達態度。
劉協臉色慘白,問道:“朕可是有何不妥之處,令太尉不滿?”
張瑞沒領會劉協意思,說道:“陛下是君,臣為臣子,臣怎敢有所不滿?”
驀然劉協想起來昨日自己對著左翊衛禁軍怒斥自己是君,張瑞是臣的行為。太尉重複此言,難道是對此而不滿?
若如此,太尉豈不是打算廢黜天子?
此前便有大臣上奏,趙王向太尉張瑞卑躬屈膝,以圖大統。
而張瑞手中有傳國玉璽,有太尉金印,大司馬金印,有驃騎將軍金印。
朝廷最高等級的印綬,三公,大將軍,驃騎將軍金印,大部分都已在洛陽。
隻要張瑞願意扶趙王在帝都洛陽登基為帝,其有天子,有帝都,有傳國玉璽,甚至還有三公印綬,合法性要遠高於偏安於許都的小朝廷。
這徹底嚇到了年幼的劉協。自己皇兄被廢以後是什麽結局,自己可是親眼目睹。劉協一點也不想重蹈被毒殺的覆轍。
連忙走下台階,站到張瑞麵前,十分恭敬的拱手說道:“太尉絕非臣子,而是輔政之公,一如周公輔成王。”
“形勢如此相似,周公輔成王時,成王十三歲,朕亦十三歲。周公掌管國家大事,代行天子之職,終造就成康之治。望太尉亦憐朕年幼,代管朝政,已成就興平盛世。”
“朕立即拜太尉為大將軍,錄尚書事。輔佐朝政,掌管王事。”
張瑞驚訝的望著劉協,不明白他怎麽這麽激動?
東漢與西漢各方麵差距極大。除了都以漢為名,皇帝姓劉之外,無論政治製度、經濟基礎、還是兵役形式,都沒有任何共同點。
在東漢,太尉是個虛職,隻掌管武官功績考核以為升遷。實際上不統領軍隊。
真正掌管軍事的是大將軍,統領全國軍隊。可以說所有的軍事權利,都在大將軍手中。基本上隻要大將軍能力合格,很輕易就能將皇帝架空。比如赫赫有名的大將軍粱冀,掌權二十多年,驕橫氣盛到了極點。
百官遷召,皆先到粱冀府中箋檄謝恩,然後才敢詣尚書。各種大小機要事務,皆是先征詢他的意見,然後才做出決定的。
漢桓帝大權旁落,天子恭己而不得有所親豫。基本上皇帝就跟周成王一樣,什麽事情也不能過問,隻能待在宮中數雲彩。
而錄尚書事,則是掌管所有朝政。東漢三公都是虛職,皇帝又大多年幼。朝廷大事,沒有人能夠決斷。於是皇帝一般任命太傅(小皇帝太子時期的老師)為百官之首,位在三公之上,錄尚書事,從而決斷朝政。
劉協同時任命張瑞為大將軍與錄尚書事,等於是將軍事權、行政權,全送給了張瑞。
張瑞一頭霧水,小皇帝這是不打算親政了?任命自己為輔政大臣,全權管理朝政。
粱冀又殘暴又跋扈,還能掌管朝政二十年。
張瑞覺得自己身後有整個將門支撐,怎麽也不能弱於粱冀吧?
隻是大將軍錄尚書事這個組合一看便是權臣的配置。有專權跋扈的嫌疑。
張瑞可不打算背負這種罵名。便說道:“臣德行淺薄,不敢獨攬朝綱。還望陛下另擇高明。”
劉協斬釘截鐵的說道:“非太尉不能擔此重任。”
張瑞力辭不受,說道:“臣此來潁川,乃是為了迎奉陛下重返京都,不敢奢求高位。”
當然了,政治家的話也就隨便聽聽,不敢奢求高位那純粹是因為不滿意。滿意了立即就是,臣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這句話還是令劉協眼睛一亮,大喜過望,說道:“太尉欲迎朕返迴洛陽?”
“先帝陵寢,宗廟社稷,宮廷祭壇,傳國玉璽皆在洛陽,陛下理應返迴洛陽,重定正統。豈能流離於荒廢之野?”
劉協忐忑的內心終於放下,隻要自己不被廢,不被毒殺,就是最好的結果,連忙說道:“太尉有重定社稷之功,不予封賞,朕如何能夠服眾?”
張瑞終於坦露期望,鄭重的說道:“臣願效仿先賢魏相,輔佐陛下重現孝宣中興。”
孝宣中興即劉病已統治時期的盛世。魏相作為丞相,輔助劉病已徹底鏟除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的霍光集團。
劉病已流落民間的情況與劉協流離失都的情況略有類似,都是民間天子重返帝都定下正統。
劉協將自己代入漢宣帝,立即便清楚了張瑞所言之意,說道:“孝宣中興實乃我大漢之豐功,望太尉能擔任丞相,輔朕重現先君偉績。”
“臣必鞠躬盡瘁!”張瑞如願以償。
同樣是權臣,張瑞堅定拒絕大將軍錄尚書事而選擇丞相,是因為丞相這個官職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