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司馬芝誇張的言談,張瑞自信一笑,放馬過來吧,自己什麽大場麵沒有見過?會被區區錢財震驚?
司馬芝笑著說道:“洛陽城將重返帝都地位之消息一直流傳,故境內豪商、百姓皆瘋狂購買洛陽田宅,價格一日高過一日。尤其入夏以來,大軍誅殺李傕,天子近在咫尺。田宅價格連翻數倍。”
“共售有黃金二十四萬三千斤,白銀十五萬五千斤,錢四十五億九千萬!”
“多少?”張瑞激動的撫掌而起。
“迴太尉!”司馬芝笑著一字一頓的說道:“黃金二十四萬三千斤!”
“白銀十五萬五千斤!”
“錢四十五億九千萬!”
“哈哈!”
“哈哈哈!發財了!”張瑞興奮的無以複加。
王莽篡朝時,史書記府庫中“黃金萬斤為一匱,尚有六十匱”。也就是說新朝開國時,整個國庫也隻有六十萬斤黃金。
漢斤比較小(一斤222.73克),二十四萬三千斤黃金,約合五十四噸黃金。
五十四噸黃金,相當於四百五十個海昏侯墓(被霍光廢黜的昌邑王劉賀,海昏侯墓出土的黃金高達一百二十公斤,換算成漢斤約等於黃金五百餘斤)出土黃金總量,相當於國家黃金儲備的三十六分之一。
當然說這些都沒什麽意義,就算隻有一噸黃金擺在一個人麵前,也足夠讓一個人頭暈目眩,血脈沸騰。
這等於張瑞將後世帝都給賣了,收獲了相當於國庫三分之一的財富。
按最具有價值的換算方式,有這一批黃金,張瑞至少能冊封四百五十個列侯。
當年張世平、蘇雙資助混跡在涿郡的遊俠頭目劉備,一出手便是黃金數百斤,戰馬數十匹。張瑞這一次等於是收到數百個張世平這種豪強的讚助。
張瑞笑著感慨道:“這些豪族真是富庶。倒也是件好事,能將豪族財富從地窖、墳墓裏收割出來。不然彼輩一次下葬便高達數百斤,死千餘戶豪族,關西便會黃金短缺。”
司馬芝笑著答道:“賴太尉重開絲綢之路,西域黃金、珠寶、玉石源源不斷流入關中,豪族之富庶,遠超過往。”
張瑞仿佛已經見到自己重現大隋富庶盛世的場麵,說道:“今歲關中大旱,為關中百姓每戶發百錢,布帛一匹,穀十石。”
雖然府庫中金銀堆積滿倉,但在使用上張瑞還是比較謹慎的。發百錢不是因為張瑞小氣,而是發太多會直接導致百姓手中銅錢貶值。本來隻用三十錢就能買一石糧食,大量發放銅錢,可能導致糧食直接飆升到六十錢。
這對赤貧百姓沒有多大影響,但對那些家中有數百錢積蓄的平民家庭而言就成了災難,會發現官府賑濟過後,能買到的糧食反而下降了。
沒有財富產出,而官府增加貨幣,隻會造成通貨膨脹。
民間生產財富的速度有限,張瑞隻得從官府中取一部分穀糧布帛,配合著這次的賑濟,一起發放。
隨後張瑞問道:“此次關中旱災,災情如何?”
司馬芝寬慰道:“太尉請寬心。審閣輔在長安調撥有七百多萬石糧食賑濟百姓,常平倉以三十錢每石價格向外出售一千三百餘萬石糧食。慈善倉亦運轉正常,百姓在災情中能夠勉力維持生計。”
張瑞關切的問道:“常平倉大量出售糧食,可有豪族趁機囤貨居奇?”
司馬芝點頭,說道:“的確有此類為非作歹之徒,不過未等官府上門屠戮,豪族便支撐不住。官府糧倉糧食源源不絕,豪族完全看不到糧價上漲之希望。若不能及時脫手,待明歲豐收,糧價下跌,豪族今歲囤積多少,便要虧損多少。於是豪族紛紛趁高價出手,轉而承包官府以工代賑之工程。”
背後有極度充裕的府庫作後盾,會使官府做一切決策都自信從容。就算出現小型差池或困難,亦能靠著充裕的資金碾壓過去,實現最初本心。
說起來輕鬆,仿佛這場旱災不足為道,輕易可以渡過。
事實上監察禦史與錦衣衛給張瑞遞交的報告,都是關中赤地千裏,甚至水庫、湖泊都出現了幹涸,幹裂的土地上百裏不見盡頭。
隻有永濟渠從黃河、涇水、渭水等主幹河流引來的河水才勉強澆灌了幾百萬畝良田。
可以說去歲完工的永濟渠,在這次賑災中居功至偉,作用比官府賑災還要大,極大緩解了民間存糧短缺。
曆史上關於這次旱災的記載十分簡單,卻格外殘酷,:“關中大旱,饑民相食。”
這麽大的災情,官府如今看起來仍能勉力支撐,完全是因為關西有多年積累,底蘊充足。
司馬芝向張瑞繼續介紹道:“關於此次以工代賑,審閣輔聽從工部意見,興修數十處池陂、水庫,以輔助永濟渠完善水利。入歲以來,長安府庫已向工部撥付五億錢。”
“隨著這一批工程結束,下次幹旱再出現,就難以形成旱災。在官府強勢幹預下,幹旱、水患等各種天災,將在關中極大減少。”
“善!”張瑞欣慰的稱讚。
漢末亂世,之所以年年鬧災,與官府的管理能力下降也有很大關係。本來一些小型的異常氣候,不足以形成災害,但水利荒廢,官府淡漠,一點天氣波動,就會導致影響擴大,最終形成水、旱之災。
關中在張瑞麾下無數能臣的治理下,終於即將再次形成天府之國的優渥環境。
在司馬芝的任期內,民部獲得了這麽大的政績,不論主要原因是不是他,但這功勞怎麽說也要分他一半。
張瑞不的不有所表示,便很莊重的說道:“司馬中郎於任內夙興夜寐,鞠躬盡瘁,終使府庫充盈,倉廩豐實,孤甚嘉之。”
司馬芝聞言,立即知道自己即將論功升遷了。連忙起身,恭敬的行禮,說道:“能為太尉效力,某不敢居功,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次日,太尉府下發政令,司馬芝公忠體國,功績至偉,升從二品光祿大夫,賜紫金魚袋,拜內閣閣輔。
並州布政使國淵升任民部中郎,接替司馬芝掌管關西府庫。
司馬芝笑著說道:“洛陽城將重返帝都地位之消息一直流傳,故境內豪商、百姓皆瘋狂購買洛陽田宅,價格一日高過一日。尤其入夏以來,大軍誅殺李傕,天子近在咫尺。田宅價格連翻數倍。”
“共售有黃金二十四萬三千斤,白銀十五萬五千斤,錢四十五億九千萬!”
“多少?”張瑞激動的撫掌而起。
“迴太尉!”司馬芝笑著一字一頓的說道:“黃金二十四萬三千斤!”
“白銀十五萬五千斤!”
“錢四十五億九千萬!”
“哈哈!”
“哈哈哈!發財了!”張瑞興奮的無以複加。
王莽篡朝時,史書記府庫中“黃金萬斤為一匱,尚有六十匱”。也就是說新朝開國時,整個國庫也隻有六十萬斤黃金。
漢斤比較小(一斤222.73克),二十四萬三千斤黃金,約合五十四噸黃金。
五十四噸黃金,相當於四百五十個海昏侯墓(被霍光廢黜的昌邑王劉賀,海昏侯墓出土的黃金高達一百二十公斤,換算成漢斤約等於黃金五百餘斤)出土黃金總量,相當於國家黃金儲備的三十六分之一。
當然說這些都沒什麽意義,就算隻有一噸黃金擺在一個人麵前,也足夠讓一個人頭暈目眩,血脈沸騰。
這等於張瑞將後世帝都給賣了,收獲了相當於國庫三分之一的財富。
按最具有價值的換算方式,有這一批黃金,張瑞至少能冊封四百五十個列侯。
當年張世平、蘇雙資助混跡在涿郡的遊俠頭目劉備,一出手便是黃金數百斤,戰馬數十匹。張瑞這一次等於是收到數百個張世平這種豪強的讚助。
張瑞笑著感慨道:“這些豪族真是富庶。倒也是件好事,能將豪族財富從地窖、墳墓裏收割出來。不然彼輩一次下葬便高達數百斤,死千餘戶豪族,關西便會黃金短缺。”
司馬芝笑著答道:“賴太尉重開絲綢之路,西域黃金、珠寶、玉石源源不斷流入關中,豪族之富庶,遠超過往。”
張瑞仿佛已經見到自己重現大隋富庶盛世的場麵,說道:“今歲關中大旱,為關中百姓每戶發百錢,布帛一匹,穀十石。”
雖然府庫中金銀堆積滿倉,但在使用上張瑞還是比較謹慎的。發百錢不是因為張瑞小氣,而是發太多會直接導致百姓手中銅錢貶值。本來隻用三十錢就能買一石糧食,大量發放銅錢,可能導致糧食直接飆升到六十錢。
這對赤貧百姓沒有多大影響,但對那些家中有數百錢積蓄的平民家庭而言就成了災難,會發現官府賑濟過後,能買到的糧食反而下降了。
沒有財富產出,而官府增加貨幣,隻會造成通貨膨脹。
民間生產財富的速度有限,張瑞隻得從官府中取一部分穀糧布帛,配合著這次的賑濟,一起發放。
隨後張瑞問道:“此次關中旱災,災情如何?”
司馬芝寬慰道:“太尉請寬心。審閣輔在長安調撥有七百多萬石糧食賑濟百姓,常平倉以三十錢每石價格向外出售一千三百餘萬石糧食。慈善倉亦運轉正常,百姓在災情中能夠勉力維持生計。”
張瑞關切的問道:“常平倉大量出售糧食,可有豪族趁機囤貨居奇?”
司馬芝點頭,說道:“的確有此類為非作歹之徒,不過未等官府上門屠戮,豪族便支撐不住。官府糧倉糧食源源不絕,豪族完全看不到糧價上漲之希望。若不能及時脫手,待明歲豐收,糧價下跌,豪族今歲囤積多少,便要虧損多少。於是豪族紛紛趁高價出手,轉而承包官府以工代賑之工程。”
背後有極度充裕的府庫作後盾,會使官府做一切決策都自信從容。就算出現小型差池或困難,亦能靠著充裕的資金碾壓過去,實現最初本心。
說起來輕鬆,仿佛這場旱災不足為道,輕易可以渡過。
事實上監察禦史與錦衣衛給張瑞遞交的報告,都是關中赤地千裏,甚至水庫、湖泊都出現了幹涸,幹裂的土地上百裏不見盡頭。
隻有永濟渠從黃河、涇水、渭水等主幹河流引來的河水才勉強澆灌了幾百萬畝良田。
可以說去歲完工的永濟渠,在這次賑災中居功至偉,作用比官府賑災還要大,極大緩解了民間存糧短缺。
曆史上關於這次旱災的記載十分簡單,卻格外殘酷,:“關中大旱,饑民相食。”
這麽大的災情,官府如今看起來仍能勉力支撐,完全是因為關西有多年積累,底蘊充足。
司馬芝向張瑞繼續介紹道:“關於此次以工代賑,審閣輔聽從工部意見,興修數十處池陂、水庫,以輔助永濟渠完善水利。入歲以來,長安府庫已向工部撥付五億錢。”
“隨著這一批工程結束,下次幹旱再出現,就難以形成旱災。在官府強勢幹預下,幹旱、水患等各種天災,將在關中極大減少。”
“善!”張瑞欣慰的稱讚。
漢末亂世,之所以年年鬧災,與官府的管理能力下降也有很大關係。本來一些小型的異常氣候,不足以形成災害,但水利荒廢,官府淡漠,一點天氣波動,就會導致影響擴大,最終形成水、旱之災。
關中在張瑞麾下無數能臣的治理下,終於即將再次形成天府之國的優渥環境。
在司馬芝的任期內,民部獲得了這麽大的政績,不論主要原因是不是他,但這功勞怎麽說也要分他一半。
張瑞不的不有所表示,便很莊重的說道:“司馬中郎於任內夙興夜寐,鞠躬盡瘁,終使府庫充盈,倉廩豐實,孤甚嘉之。”
司馬芝聞言,立即知道自己即將論功升遷了。連忙起身,恭敬的行禮,說道:“能為太尉效力,某不敢居功,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次日,太尉府下發政令,司馬芝公忠體國,功績至偉,升從二品光祿大夫,賜紫金魚袋,拜內閣閣輔。
並州布政使國淵升任民部中郎,接替司馬芝掌管關西府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