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人出行同乘一架,對普通人家是很司空見慣的事情。


    但對公侯而言,這卻隻能存在於想象當中。


    漢用周禮,乘架禮儀有嚴格規範。天子車與有五路,分別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和木路。


    王後車與有兩翟三車,分別是重翟、厭翟、安車、翟車和輦車。


    而作為儀同三司的張瑞,其實也有一種恩賜的車與名為“夏篆”,主要是車輪上有彩繪雕漆裝飾,非同一般。


    在這種象征威儀與莊穆的車上,是不可能出現女子的。《禮記》規定:“婦人不立乘”。


    何況,這種宣示四方威儀的時候,張瑞在車上左擁右抱,鶯鶯燕燕,成何體統?百姓乍一看還以為來了一個荒淫無道的將要亡國之君呢。


    蔡琰、董白、甄宓三人坐的是女子常坐的安車,是一種比較華麗舒適的車駕。車輿上加以雕飾,上麵立有“容蓋”,用以遮風避雨,以求舒適。


    真正與張瑞同乘一架的是右將軍府首席大將高順,作為將門的典型代表人物,高順也被張瑞邀請,一同去為將門喝彩助威,以示將門內部的團結。


    將門的首席大將都忠心耿耿,那些有異心的將門子弟,也會暫時熄了野心。


    張瑞從來沒幻想過,所有人都會忠心耿耿,毫無異心。畢竟,諸夏自古以來就有那種與生俱來的傲氣,天皇老子老大,我老二。從不缺壯誌雄心的野心家。


    凡是相信手下人全體忠貞不二的,結局必然是被手下架空成傀儡,或者幹脆砍了首級。


    當麵的時候,所有手下文武都一副忠貞效死的模樣,恨不得將忠義二字刻在臉上。作為主君,通過寥寥數言,也很難確定這當中誰是忠貞之臣,誰又是司馬懿、安祿山之流。


    所以張瑞能做的,還是掌控大勢。隻要整體穩定,大勢所趨,即便有人心有異誌,也隻能在陰暗密室裏自己偷偷想想。有人敢付諸實踐,張瑞就敢砍下他的腦袋警示四方。


    同乘一架,已經算是這個時代人臣的頂級殊榮之一。曹操得到劉備效忠後,十分禮重,每次出則同輿,坐則同席。這種待遇,便是關羽也未曾得到過。


    車架啟程,儀仗隊中的文騎武騎率先策馬向前,數十麵玄黑色方旗迎風招展,以為全軍先導。


    在旌旗之後,是一排排樹起的長槊,鋒銳如劍的矛刃,在陽光下排列如林,折射著耀眼的寒光。


    隨後雄壯威嚴的禮樂響起,激昂的鼓點,震撼的旋律,似乎要讓所有人熱血沸騰。


    這還是張瑞第一次聽到這種旋律,像極了後世大軍的進行曲,張瑞覺得完全不弱於赫赫有名的《裝甲兵進行曲》。


    聽著這種旋律,伴隨著鏗鏘的鐵甲撞擊聲,以及雄渾厚重的馬蹄聲。


    張瑞隻感覺內心熱血沸騰,有種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感覺。


    便對一旁的高順問道:“將軍可知這是何樂?”


    高順點頭答道:“乃是《詩經·大雅·常武》,赫赫業業,有嚴天子。王舒保作,匪紹匪遊。徐方繹騷,震驚徐方。如雷如霆,徐方震驚。王奮厥武,如震如怒。進厥虎臣,闞如虓虎。鋪敦淮濆,仍執醜虜。截彼淮浦,王師之所。”


    赫赫業業,王師之所。如雷如霆,王奮厥武。進厥虎臣,闞如虓虎!張瑞讚歎,當治下人才越來越多,法度禮樂日漸完善,終於逐漸重現諸夏鼎盛時期的赫赫武功。


    軍樂一直是軍隊戰鬥力極大的組成部分。


    後世拿破侖通過改進軍樂,軍隊踩著鼓點進軍,步兵團的行進速度從每分鍾七十二步提升到了每分鍾一百二十步。每小時能走五公裏,一天下來能走三十公裏。漢代一裏才相當於後世四百一十五米,每日行進三十公裏,就相當於這個時代日行進七十二裏。


    這個時代的軍隊,若不急行軍,一天的行軍速度也就隻有三十裏而已。


    《孫子兵法》言:五十裏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裏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


    三十裏急行軍已經是《孫子兵法》中值得警惕的一個數值。


    劉備從新野逃亡當陽的路上,帶著百姓一天行軍的路程甚至隻有十餘裏。


    若右將軍府大軍能日行七十二裏,甚至日行六十裏,對其他諸侯而言,都是迅雷不及掩耳的神速。


    因為戰爭從來不比絕對數值,比的是相對數值,是一個烏龜撞蝸牛的事情。隻要自己大軍比其他人稍快一絲,就足以取得極大的戰略優勢。


    既然早在春秋時期,諸夏大軍便有軍樂存在。張瑞決定在此基礎上,結合後世經驗,形成諸夏獨有的軍樂指揮體係,以軍樂統一軍隊行進步伐,指揮進攻、撤退及列陣,與旌旗指揮體係相輔相成。


    而且這套係統有個好處,那就是不怕遊牧民族偷師。以騎兵為主的遊牧民族不可能抽調大量步兵,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來訓練步兵軍樂指揮體係。至少也需要等他們進步到了金、遼那一層次才能考慮這種事情。


    但即便如此,這套軍樂指揮係統,對以步兵為主的諸夏大軍戰力的提升,也遠遠超過對北方遊牧國家,可以進一步拉平南北戰力差距。


    於是張瑞吩咐道:“即日起,從陷陣營中抽調三千人,配以軍樂訓練。使士卒踏鼓點而行進,聞軍樂而識進退。孤稍後會下令禮部、兵部抽調高明樂師,配合軍隊改進軍樂。將軍務必統合各項,使大軍更加嚴整,更加迅捷,而後推廣全軍。”


    軍樂、鑼鼓、號令都是已經存在的東西,如何將這些東西整合到一處,這就考驗高順的能力了。


    張瑞作為主公,隻負責提出問題,至於如何解決問題,這不是張瑞應該做的事情。


    不過高順曾從無到有,親手建立了精銳勁旅陷陣營。如今有明確指示,隻是將各項事宜統合到一處,對其而言並非什麽難事。


    張瑞相信,右將軍府治下第一重將,絕對不會辜負自己的期望。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匪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氏良家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氏良家子並收藏漢末之並州匪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