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三萬聯軍沿涇水西進之時,張瑞亦終於在長安等來了來自河內的官員。


    代行河內太守事的官員是蓋勳,這位因浩然正氣而名揚四海的官員鹹得州郡信服。


    由其管理河內政務,士紳百姓盡皆歡慶,尤其世家豪族,無需擔心被迫害,政治清明遠超王匡之時。


    中郎將高順、校尉郭淮、韓浩等將校率軍兩萬餘大軍日征夜戰,驅逐境內黑山軍,剿滅強梁匪寇。


    官府又改革稅務,免除大量苛捐雜稅,百姓生活日漸改善。


    雖值亂世,但經過一眾文臣武將的悉心治理,河內儼然一副海清河晏氣象。遠遠好過年前漢室治下情形,內有山賊劫掠,外有強梁壓境。郡府目無法紀,迫害大族,縣府貪汙腐敗,橫征暴斂。


    因而張瑞統治河內雖然名不正言不順,需要借用蓋勳賢者聲名來堵悠悠眾口,但卻著實得百姓士紳擁護。


    蓋勳抵達之後,張瑞立即召集所有官吏,準備召開秋收會議。


    在等待眾官員抵達期間,蓋勳與張瑞對麵而坐,遞上一卷竹簡,說道:“君侯,薊侯托某帶來一封書信。本月其已率軍返迴幽州。”


    張瑞立即打開竹簡,上麵是公孫瓚筆力蒼勁的字跡。


    “孟侯足下,瓚伏地再拜白,起居毋恙,久闊不相見。瓚軍糧已盡,將反幽州。與君會日雖短,深感意氣相投。聞君已破匈奴,瓚深慕歎,願有一日能執矛戈與君同驅胡虜。天下亂相已是,宜早作圖謀,共成王霸業。蒙君款待數月,無以為報,留有幽州突騎兩千助君克滅董賊。瓚伏地再拜再拜。”


    張瑞頗為感動,公孫瓚竟然舍得再留兩千突騎給自己。雖說現在劉虞還未削公孫瓚之權,幽州軍兵盡歸公孫瓚所屬。但這也顯得極為慷慨大度。


    要知道幽州突騎之精銳在東漢時期達到鼎盛,赫赫有名的大魔導師、漢光武皇帝劉秀就是以幽州突騎為天下強兵,橫掃天下。


    麵對公孫瓚的慷慨相助,張瑞關切的問道:“薊侯離去時蓋府君可曾替孤迴禮?”


    蓋勳點頭,說道:“恐傳信有所遷延,某便自作主張,替君侯迴禮一番。贈薊侯黃金三千斤,糧草五萬石,綾、錦、絹、絲共計四十萬匹。”


    張瑞歎了口氣,說道:“何其薄也!恐有負薊侯之義,遭幽州將士恥笑。”


    不過這也怨不得蓋勳,軍政分離,如戰馬、鐵甲一類物資全由兵曹管理,沒有批示,蓋勳也調不出去。能送這麽多物資已是蓋勳權力下的極限。


    蓋勳寬慰道:“薊侯豪氣衝天,豈會斤斤計較禮尚往來之價?且幽州苦寒,贈布匹四十萬,能為士卒增添十萬新衣以過嚴冬,未嚐便弱於贈鐵甲、戰馬。”


    聞言張瑞稍稍舒心,打定主意日後對公孫瓚定要再有所補償。


    錄事參軍趙豐走近,輕聲問道:“主公,諸郡守相官員皆已到齊,是否議事?”


    張瑞起身,說道:“孤這便過去。”


    因為與會人數較少,便安排在一座不大的房間內。


    張瑞走進房間,眾人立即起身,拜道:“恭問主公金安。”


    房間內皆是府中資曆深厚、顯赫的文臣。


    為首者分別為民部中郎審配、征西將軍府長史裴潛、雁門太守裴紹、河內太守蓋勳、上黨太守郭縕、西河太守崔鈞、河東太守國淵、京兆尹袁渙、弘農太守崔琳,以及代理太原太守的荀興。


    其中有青史留名的千古名臣,亦有自己挖掘培養的能吏。


    一同構成了自己麾下人才濟濟的局麵。


    張瑞會心一笑,說道:“孤安,諸君且入座。”


    待眾人入座以後,張瑞說道:“談及秋收之前,諸君且先敘述一番境內旱災情形。”


    荀興立即搶先附和,說道:“主公仁義,惠及山川鳥木。太原百姓無不感激主公恩德。雖今歲旱災嚴重,然境內百姓紛紛引水灌溉,得避旱情。”


    張瑞訝異了瞬間,太原與長安皆是關西重災區,在盤算中理應赤地千裏,怎麽會得避災情?


    “且為孤詳述。”


    荀興立即從懷中取出一張折疊得地圖,釘在了議事的木板上。


    眾人望去,地圖上線條縱橫,彎彎繞繞,密布每個角落。


    指著地圖上標記明顯的大湖,荀興說道:“太原境內大湖,諸君想來並不陌生。當初正是主公親臨戰陣,以三千精銳步騎,在大戶之畔,一戰擊潰南部豪強兩萬聯軍,從而定鼎太原穩固,成就霸業之基。”


    聞言,屋內無數後來加入的官吏皆驚歎不已的望向自家主公,原來自家主公不但雄才偉略,更是能征善戰,曾以三千步騎一戰克滅兩萬聯軍。誠乃當世之英雄。


    張瑞莞爾一笑,也不戳破荀興拍的馬屁。這世上最具欺騙性的謊話大概就是這種實話了。每一句都是真話,但連在一起卻變成了真實的謊言。


    豪強聯營數十裏,在戰場上哪來的兩萬聯軍。自己親臨前線是不假,可也隻是在前線睡了一覺。具體戰事全由段文負責,憑火燒聯營,取得勝利。


    這種時刻想著為主君塑造英明神武形象的“良臣”,怎能不討主君喜歡?


    在得到張瑞鼓勵眼神後,荀興更加意氣風發,手指地圖正式談及政務,說道:“及主公平定太原,科學院立即勘察水紋地勢,於當年開鑿一縱三橫四條溝渠。使灌溉水利惠及一郡十八縣,無一遺漏。”


    “去歲太原承平無事,廣收戰俘、流民,在編戶齊民之前,皆在郡中興修水利。沿湖十縣,近乎家家通渠。及科學院發明龍骨水車,地勢再無影響,渠水可由地處翻至高地,乃是所有良田受益。”


    “今歲旱災嚴重,早在二月,太原北部八縣便開始大興溝渠,除引汾水之外,還東引黑山灌流而下之沱水。慮虒、陽曲兩縣及雁門郡皆受沱水之益。”


    “聞主公政令,重災免稅,輕災減賦。然太原南部十縣有大湖之利,卻無旱災之患。太原所屬,最多不過北部八縣減賦而已。”


    看著太原南部占地規模極大的大湖,張瑞頗為感慨,難怪後世屢屢修建水庫、大壩。有這樣一座大湖,的確能活民無數,對農業生產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太原擁山水之利,山河表裏,府控帶山河,踞天下之肩背,為河東之根本,誠王道之基業。


    李唐能以太原為基業,橫掃天下,對張瑞也是一個極大的激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之並州匪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楊氏良家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楊氏良家子並收藏漢末之並州匪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