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騎兵損失慘重,但完美實現阻擊敵軍的任務。
高順所部主力已列陣完成,隊列嚴整,旌旗林立。
呂布勃然大怒,這支可惡的騎兵耽誤了自己太多時間,當即就要提兵盡滅殘餘騎兵。
在呂布身旁的宋憲連忙拉住赤兔馬的韁繩,勸道:“將軍,我軍的當務之急是打通關中之路。敵軍徒卒可交由射聲、步兵兩部校尉帶領徒卒主力解決。隻要我鐵騎攻向潼關,敵寇必定來追。可前後夾擊,大獲全勝。”
呂布氣的咬牙切齒,怒罵道:“先留這群賊寇一群狗命!全軍向西!”
兩千餘名鐵騎馬不停蹄的一路向西奔馳,令負責指揮的高順臉色鐵青。
在潼關有數以千計的能工巧匠,那是鷹揚將軍府珍貴無比的財富,絕不容有失。
且一旦敵軍突破潼關防線,自己如何對得起主公重托?
於是高順立即揮動令旗,令徐晃引兵追擊。
數百名騎兵要追擊兩千餘鐵騎,軍令既下,卻沒一個人退縮。
呂布猖狂大笑,對宋憲吩咐道:“敵軍自尋死路。爾率越騎校尉部殿後,以弓箭盡射殺之!”
越騎校尉所部多為歸化胡人,皆是能馬上開弓馳射的銳卒。
以此銳卒為用,且奔且射,必能重創追擊的賊寇。宋憲歡喜領命,立即領越騎前去殿後,遙遙看到奔馳而來的數百賊騎,大吼道:“以弓箭殺敵!”
數十上百支利箭激射而出,正在追趕的鷹揚鐵騎迎頭撞上,立即有十數人應箭而倒。
領兵的徐晃眉頭緊蹙,敵軍弓箭之強令人驚歎,必是力道最強的騎兵角弓,所以才能再百餘步的距離射箭殺人。加之敵軍人盡披覆鐵甲,幾乎可以斷定,這支鐵騎必為北軍五校之一。
自己麾下的騎兵皆穿皮甲,且處於追擊態勢,與敵軍對射,必然處於劣勢。對局勢判斷清晰之後,徐晃大吼一聲:“列錐陣,舉盾,衝擊上去!”
皮甲防護力雖然不如鐵甲,但勝在輕便。所以在追擊速度上略占優勢。
但宋憲顯然不懼怕敵軍追擊靠近,因為雙方距離越近,弓箭的殺傷力越強,立即喊道:“左右散開,右射左,左射右!”
隨著宋憲的命令,弓箭愈發密集,殺傷力亦越發強勁。
上百名鷹揚鐵騎被直接射殺在衝鋒的路上。
“萬勝!”
一聲狂怒大吼,盡情衝鋒的鷹揚鐵騎終於追上分心騎射的越騎校尉所部。六七人被長矛刺傷,跌落馬下。
宋憲的臉色微變,敵軍的悍勇與關東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數百名同袍被射死在路上,餘眾遲遲沒有潰退,卻還敢狂吼衝鋒。
難怪鷹揚將軍被西涼將士譽為聯軍中最敢戰、最善戰的諸侯,有這種雄師,作為他的對手都有些心驚膽戰。
絕不能放任這支騎兵離去!
“收弓,斬殺敵軍!”
兩軍短兵相接,鷹揚鐵騎爆發出最原始的血性,矛戳、棒砸、刀砍、甚至牙咬,無所不用其極。
宋憲的臉色徹底變得蒼白。
縱然自己麾下人多勢眾,卻也沒有了必勝的信念。
麵對這種瘋狂的敵軍,自己真的能堅持到勝利到來那一刻嗎?
很快宋憲就等到了自己的答案,在互相衝擊中,士兵交錯混戰,一隊鷹揚騎兵便盯上了被親衛團團保衛的宋憲。
張瑞重視文教的意義終於出現。
這隊騎兵的隊率是個讀書人,頭腦比較靈活,斷定被團團保衛之人必定為敵軍主帥。也聽說過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在混亂的軍陣中大吼道:“前方數十騎護衛之人,必為賊將!二三子,且助我等斬將奪旗!”話畢便率領身後三十餘人向宋憲發起衝鋒。
周圍混戰中的各位隊率、屯長都看向宋憲。
數名出身將門的軍官,亦頗有見地,紛紛咬牙,對麾下士什長喊道:“這裏某率部頂住,爾率一什人,前去相助。務必斬殺賊將!”
要知道鷹揚鐵騎本就不如敵軍人多,錯亂交戰中,每少一名士卒,被圍攻的壓力就大一分,死亡的概率就更大一成。
這些隊率、屯長可以說是將自己的性命賭在了對同袍的信任上。
一隊隊鐵騎被集結,瘋狂的衝向臉色發白的宋憲。
因為一次次的衝擊,宋憲周圍的親衛已經被衝的七零八散。若非宋憲驍勇,連殺六七人,早已死在了鐵騎衝擊之下。
能否獲勝,宋憲並不清楚。但十分清楚,再這樣下去,一隊隊衝過來的騎兵必能取自己性命。
當務之急,是暫時擺脫這些騎兵瘋狂的衝擊。隻要再組織一隊鐵騎擊潰這支匯集的敵騎,必能鎖定此戰勝勢。
於是宋憲不得不暫避鋒芒,向後方退去。
“賊將潰逃了!”
“賊將休走!”
“無膽鼠輩,速速受死!”
宋憲剛剛後退,陣中便此起彼伏的響起各種追殺辱罵之聲。
氣的宋憲大怒,對身旁的鐵騎大吼道:“殺光彼輩。”
可是混亂中,越騎校尉部士卒的確看到旌旗在後退,不明所以。宋憲又是呂布部下,並不與越騎校尉部士卒相熟,導致士卒紛紛大罵,主將是個廢物。士氣動搖,有的還在堅持廝殺,有的大罵著撤離。
導致仍在奮戰的越騎將士被四麵八方的刀矛戳死在混亂之中,幸存者見此更不敢固執抵抗,紛紛加入撤離的行列,隨後局勢就逐漸演變成越騎校尉部在後退,鷹揚鐵騎在追殺。
最後士氣徹底崩潰,再無法挽迴。
宋憲的戰敗,呂布尚不清楚,一路狂奔的呂布已成功抵達潼關所在。
潼關如今正在夯實地基,數以萬計的工匠、徭役,平日都在這裏勞作。此時突聞敵軍殺至已亂做一團。
負責防禦潼關的校尉是關靖,接到傳令官通知後,已陸續集結了三百餘士卒,列陣在關前防禦,以掩護工匠、徭役向西撤離。
看到遠方衝天的煙塵,關靖忠義凜然,對身後將士大吼道:“盡忠效死,即在今日!自某以下,敢善退半步者,後隊斬前隊!”
高順所部主力已列陣完成,隊列嚴整,旌旗林立。
呂布勃然大怒,這支可惡的騎兵耽誤了自己太多時間,當即就要提兵盡滅殘餘騎兵。
在呂布身旁的宋憲連忙拉住赤兔馬的韁繩,勸道:“將軍,我軍的當務之急是打通關中之路。敵軍徒卒可交由射聲、步兵兩部校尉帶領徒卒主力解決。隻要我鐵騎攻向潼關,敵寇必定來追。可前後夾擊,大獲全勝。”
呂布氣的咬牙切齒,怒罵道:“先留這群賊寇一群狗命!全軍向西!”
兩千餘名鐵騎馬不停蹄的一路向西奔馳,令負責指揮的高順臉色鐵青。
在潼關有數以千計的能工巧匠,那是鷹揚將軍府珍貴無比的財富,絕不容有失。
且一旦敵軍突破潼關防線,自己如何對得起主公重托?
於是高順立即揮動令旗,令徐晃引兵追擊。
數百名騎兵要追擊兩千餘鐵騎,軍令既下,卻沒一個人退縮。
呂布猖狂大笑,對宋憲吩咐道:“敵軍自尋死路。爾率越騎校尉部殿後,以弓箭盡射殺之!”
越騎校尉所部多為歸化胡人,皆是能馬上開弓馳射的銳卒。
以此銳卒為用,且奔且射,必能重創追擊的賊寇。宋憲歡喜領命,立即領越騎前去殿後,遙遙看到奔馳而來的數百賊騎,大吼道:“以弓箭殺敵!”
數十上百支利箭激射而出,正在追趕的鷹揚鐵騎迎頭撞上,立即有十數人應箭而倒。
領兵的徐晃眉頭緊蹙,敵軍弓箭之強令人驚歎,必是力道最強的騎兵角弓,所以才能再百餘步的距離射箭殺人。加之敵軍人盡披覆鐵甲,幾乎可以斷定,這支鐵騎必為北軍五校之一。
自己麾下的騎兵皆穿皮甲,且處於追擊態勢,與敵軍對射,必然處於劣勢。對局勢判斷清晰之後,徐晃大吼一聲:“列錐陣,舉盾,衝擊上去!”
皮甲防護力雖然不如鐵甲,但勝在輕便。所以在追擊速度上略占優勢。
但宋憲顯然不懼怕敵軍追擊靠近,因為雙方距離越近,弓箭的殺傷力越強,立即喊道:“左右散開,右射左,左射右!”
隨著宋憲的命令,弓箭愈發密集,殺傷力亦越發強勁。
上百名鷹揚鐵騎被直接射殺在衝鋒的路上。
“萬勝!”
一聲狂怒大吼,盡情衝鋒的鷹揚鐵騎終於追上分心騎射的越騎校尉所部。六七人被長矛刺傷,跌落馬下。
宋憲的臉色微變,敵軍的悍勇與關東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數百名同袍被射死在路上,餘眾遲遲沒有潰退,卻還敢狂吼衝鋒。
難怪鷹揚將軍被西涼將士譽為聯軍中最敢戰、最善戰的諸侯,有這種雄師,作為他的對手都有些心驚膽戰。
絕不能放任這支騎兵離去!
“收弓,斬殺敵軍!”
兩軍短兵相接,鷹揚鐵騎爆發出最原始的血性,矛戳、棒砸、刀砍、甚至牙咬,無所不用其極。
宋憲的臉色徹底變得蒼白。
縱然自己麾下人多勢眾,卻也沒有了必勝的信念。
麵對這種瘋狂的敵軍,自己真的能堅持到勝利到來那一刻嗎?
很快宋憲就等到了自己的答案,在互相衝擊中,士兵交錯混戰,一隊鷹揚騎兵便盯上了被親衛團團保衛的宋憲。
張瑞重視文教的意義終於出現。
這隊騎兵的隊率是個讀書人,頭腦比較靈活,斷定被團團保衛之人必定為敵軍主帥。也聽說過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在混亂的軍陣中大吼道:“前方數十騎護衛之人,必為賊將!二三子,且助我等斬將奪旗!”話畢便率領身後三十餘人向宋憲發起衝鋒。
周圍混戰中的各位隊率、屯長都看向宋憲。
數名出身將門的軍官,亦頗有見地,紛紛咬牙,對麾下士什長喊道:“這裏某率部頂住,爾率一什人,前去相助。務必斬殺賊將!”
要知道鷹揚鐵騎本就不如敵軍人多,錯亂交戰中,每少一名士卒,被圍攻的壓力就大一分,死亡的概率就更大一成。
這些隊率、屯長可以說是將自己的性命賭在了對同袍的信任上。
一隊隊鐵騎被集結,瘋狂的衝向臉色發白的宋憲。
因為一次次的衝擊,宋憲周圍的親衛已經被衝的七零八散。若非宋憲驍勇,連殺六七人,早已死在了鐵騎衝擊之下。
能否獲勝,宋憲並不清楚。但十分清楚,再這樣下去,一隊隊衝過來的騎兵必能取自己性命。
當務之急,是暫時擺脫這些騎兵瘋狂的衝擊。隻要再組織一隊鐵騎擊潰這支匯集的敵騎,必能鎖定此戰勝勢。
於是宋憲不得不暫避鋒芒,向後方退去。
“賊將潰逃了!”
“賊將休走!”
“無膽鼠輩,速速受死!”
宋憲剛剛後退,陣中便此起彼伏的響起各種追殺辱罵之聲。
氣的宋憲大怒,對身旁的鐵騎大吼道:“殺光彼輩。”
可是混亂中,越騎校尉部士卒的確看到旌旗在後退,不明所以。宋憲又是呂布部下,並不與越騎校尉部士卒相熟,導致士卒紛紛大罵,主將是個廢物。士氣動搖,有的還在堅持廝殺,有的大罵著撤離。
導致仍在奮戰的越騎將士被四麵八方的刀矛戳死在混亂之中,幸存者見此更不敢固執抵抗,紛紛加入撤離的行列,隨後局勢就逐漸演變成越騎校尉部在後退,鷹揚鐵騎在追殺。
最後士氣徹底崩潰,再無法挽迴。
宋憲的戰敗,呂布尚不清楚,一路狂奔的呂布已成功抵達潼關所在。
潼關如今正在夯實地基,數以萬計的工匠、徭役,平日都在這裏勞作。此時突聞敵軍殺至已亂做一團。
負責防禦潼關的校尉是關靖,接到傳令官通知後,已陸續集結了三百餘士卒,列陣在關前防禦,以掩護工匠、徭役向西撤離。
看到遠方衝天的煙塵,關靖忠義凜然,對身後將士大吼道:“盡忠效死,即在今日!自某以下,敢善退半步者,後隊斬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