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堅的所作所為無語極大的損害了盟軍的團結之心,若盟友之間都可以無緣無故說殺就殺,所有諸侯都會互相提防。
這種事情一旦發生就會人人自危,曆史上聯軍的解散就是因為接連發生這種事情。
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在前,兗州刺史劉岱殺東郡太守橋瑁在後。諸侯之間的裂痕已經無法彌補,隻能分道揚鑣。
如今天下局勢任何變故都會導致勝敗逆轉。
張瑞必須盡力彌補孫堅對聯軍帶來的巨大損害,以一場震動天下的大勝來鼓舞諸侯士氣。
強梁者不得其死,不僅僅是孫堅,還有董卓。
張瑞堅定決心,必誅殺此惡貫滿盈之徒。
而巨城長安,正是張瑞選擇的目標。攻克長安將徹底堵死董卓遷都之念,避免洛陽百姓、數百萬冊藏書與無數文化瑰寶全葬身火海。
長安,雖然在王莽之亂中有所損壞,但光武帝一統天下後曾屢次重新修繕故都,之後的曆代皇帝也都會到長安來祭祀先祖。
此時的長安雖然不如洛陽繁華,但也已是天下少有的巨城。
城垣周迴六十裏左右(漢裏),城牆高達城高三丈五尺,四周各開三座城門,四麵都有渠水或河水環繞。西漢鼎盛時期,僅城牆內便有八萬八千萬戶,二十四萬六千人,若加上無戶籍百姓,人口要超過三十萬。
三十萬人口,僅一座城池就能抵去年太原全郡。
而且不單單人口眾多,長安還是絲綢之路的起始點,工商業十分發達,有大量的手工作坊與能工巧匠。
這一個城池製造的財富,是多少個農業郡國拍馬也趕不上的。
可以說這一個城就能出精兵上萬,甲具無數,財富滿倉。
最適合那種玩遊戲喜歡以一城而博天下的流派。
看著這雄偉、壯麗的長安巨城,張瑞內心激蕩,這就是自己稱霸天下的根基!
上萬名鐵甲列陣嚴整的從寬敞的城門下徐徐開拔進城,數以千計的鐵騎一隊隊在城池周圍遊弋。
反抗者盡皆被砍死在城中,逃竄者皆被射殺在城下。
有魏傑、楊儒等人暗開城門,裏應外合,曆時兩天,大軍徹底平定了整座城池,守城士卒兩千餘人跪地請降。
張瑞進城迫不及待的翻看戶籍,田籍。
如今的長安縣內有戶籍一萬一千戶,民四萬六千人。
雖然依舊算是一個大縣,但跟曆史上三十多萬人的超級都市完全無法媲美。
而且曆史上的三十萬人指得是住在長安城牆以內的人口,如今這一萬一千戶百姓卻分布在整個長安城內外。
從事中郎袁渙翻看完戶籍,對張瑞說道:“涼州、三輔皆曆經戡亂,長安是關中最大的雄城。必然會吸引各地百姓流難至此,城內外百姓絕不止萬餘戶。恐怕有大量戶籍被豪強隱匿。”
張瑞慎重的點頭,豪強隱匿戶籍乃司空見慣之事。
如今張瑞將長安視作自己最重要的稱霸之基,絕不能忍受有人挖自己牆角。而且張瑞有意重建長安,重現那個輝煌、夢幻的千年古都。
不論是清查戶籍還是重建長安,都需要一個能臣。
不,是一群能臣!
張瑞乃說道:“遷從事中郎袁渙為長安令,全權清查隱匿戶籍、田籍,妥善安置流民、百姓。”
長安令雖然隻是一名縣令,權責不如鷹揚將軍府從事中郎,但承擔著張瑞的所有期望,隻要政績顯著,下一步必然高升京兆尹。
要知道京兆尹境內十縣,鷹揚大軍就隻取了長安,其他長陵、陽唆、霸陵、杜陵、新豐、藍田、鄭縣、上雒、商縣九縣大軍必然會去攻打。
而鷹揚將軍府並未上表朝廷,任命京兆尹,所以長安令高升已是必然。
袁渙將有可能成為鷹揚將軍府所領第三位郡守,怎能不激動?立即拱手迴道:“必不負主公所托,殫精竭慮,以使長安政治清明。”
重建長安輝煌隻靠長安令一個人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張瑞便吩咐道:“因群雄討董,殿試有所耽誤,今歲便在長安舉辦,公車送士子至長安赴考。昭告郡縣,從今往後,殿試皆在長安舉辦。”
殿試今後都在長安,幾乎就是宣布長安將成為鷹揚將軍府新的治所。這一消息將極大的吸引一些大族、富商前往長安定居。
鷹揚將軍府治下並不抑製工商,所以民間活力十足,有豪商、大族搬遷至長安,將極大的促進長安繁榮,興建起各式美輪美奐、富麗堂皇的建築。
關於修建長安,張瑞的做法與董卓曆史上有極大不同。
董卓急功近利,幾乎是全憑借官府之力,承擔了所有工程,從城牆到宮殿,再到城內一百六十個閭裏,長安九市以及道路、排水係統。
這麽巨大的工程使財富消耗靡重。董卓縱兵搶劫洛陽貴戚富室的金帛財產不足用,又派遣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已下塚墓,收其珍寶。種種毫無底線的獸行斂取了大量財富後還是未修建好長安,又熔鑄始皇十二金人,以為資用。
河東、太原雖然富裕,但張瑞自度論財富還是比不上暴行過後的董卓。
讓鷹揚將軍府一力承擔重建長安的費用支出,本來稍顯富足的財政將會直接破產。
所以張瑞的方案是,城牆、道路以及排水由官府興建,閭裏、市肆等民用建築完全交由民間興建。至於宮殿區域,隻能空出土地,留待日後了。
這麽複雜的工程,如果各行其是,重建長安之事能亂成一團。
必須由官府統籌規劃,匯聚各方之力,以善其事。
張瑞便說道:“任命裴輯為將作監長丞,組建長安將作監。征調能臣幹吏,能工巧匠,重建長安城!”
裴輯即當初裴俊所舉裴氏孝廉,乃裴潛三弟。曆史上為裴氏東眷之祖,出任曹魏工部尚書,因為好格物,被張瑞所重,一直留在身邊,擔任裴琚副手。
如今要重建長安,這位曆史上的工部尚書終於被委以重任。
這種事情一旦發生就會人人自危,曆史上聯軍的解散就是因為接連發生這種事情。
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在前,兗州刺史劉岱殺東郡太守橋瑁在後。諸侯之間的裂痕已經無法彌補,隻能分道揚鑣。
如今天下局勢任何變故都會導致勝敗逆轉。
張瑞必須盡力彌補孫堅對聯軍帶來的巨大損害,以一場震動天下的大勝來鼓舞諸侯士氣。
強梁者不得其死,不僅僅是孫堅,還有董卓。
張瑞堅定決心,必誅殺此惡貫滿盈之徒。
而巨城長安,正是張瑞選擇的目標。攻克長安將徹底堵死董卓遷都之念,避免洛陽百姓、數百萬冊藏書與無數文化瑰寶全葬身火海。
長安,雖然在王莽之亂中有所損壞,但光武帝一統天下後曾屢次重新修繕故都,之後的曆代皇帝也都會到長安來祭祀先祖。
此時的長安雖然不如洛陽繁華,但也已是天下少有的巨城。
城垣周迴六十裏左右(漢裏),城牆高達城高三丈五尺,四周各開三座城門,四麵都有渠水或河水環繞。西漢鼎盛時期,僅城牆內便有八萬八千萬戶,二十四萬六千人,若加上無戶籍百姓,人口要超過三十萬。
三十萬人口,僅一座城池就能抵去年太原全郡。
而且不單單人口眾多,長安還是絲綢之路的起始點,工商業十分發達,有大量的手工作坊與能工巧匠。
這一個城池製造的財富,是多少個農業郡國拍馬也趕不上的。
可以說這一個城就能出精兵上萬,甲具無數,財富滿倉。
最適合那種玩遊戲喜歡以一城而博天下的流派。
看著這雄偉、壯麗的長安巨城,張瑞內心激蕩,這就是自己稱霸天下的根基!
上萬名鐵甲列陣嚴整的從寬敞的城門下徐徐開拔進城,數以千計的鐵騎一隊隊在城池周圍遊弋。
反抗者盡皆被砍死在城中,逃竄者皆被射殺在城下。
有魏傑、楊儒等人暗開城門,裏應外合,曆時兩天,大軍徹底平定了整座城池,守城士卒兩千餘人跪地請降。
張瑞進城迫不及待的翻看戶籍,田籍。
如今的長安縣內有戶籍一萬一千戶,民四萬六千人。
雖然依舊算是一個大縣,但跟曆史上三十多萬人的超級都市完全無法媲美。
而且曆史上的三十萬人指得是住在長安城牆以內的人口,如今這一萬一千戶百姓卻分布在整個長安城內外。
從事中郎袁渙翻看完戶籍,對張瑞說道:“涼州、三輔皆曆經戡亂,長安是關中最大的雄城。必然會吸引各地百姓流難至此,城內外百姓絕不止萬餘戶。恐怕有大量戶籍被豪強隱匿。”
張瑞慎重的點頭,豪強隱匿戶籍乃司空見慣之事。
如今張瑞將長安視作自己最重要的稱霸之基,絕不能忍受有人挖自己牆角。而且張瑞有意重建長安,重現那個輝煌、夢幻的千年古都。
不論是清查戶籍還是重建長安,都需要一個能臣。
不,是一群能臣!
張瑞乃說道:“遷從事中郎袁渙為長安令,全權清查隱匿戶籍、田籍,妥善安置流民、百姓。”
長安令雖然隻是一名縣令,權責不如鷹揚將軍府從事中郎,但承擔著張瑞的所有期望,隻要政績顯著,下一步必然高升京兆尹。
要知道京兆尹境內十縣,鷹揚大軍就隻取了長安,其他長陵、陽唆、霸陵、杜陵、新豐、藍田、鄭縣、上雒、商縣九縣大軍必然會去攻打。
而鷹揚將軍府並未上表朝廷,任命京兆尹,所以長安令高升已是必然。
袁渙將有可能成為鷹揚將軍府所領第三位郡守,怎能不激動?立即拱手迴道:“必不負主公所托,殫精竭慮,以使長安政治清明。”
重建長安輝煌隻靠長安令一個人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張瑞便吩咐道:“因群雄討董,殿試有所耽誤,今歲便在長安舉辦,公車送士子至長安赴考。昭告郡縣,從今往後,殿試皆在長安舉辦。”
殿試今後都在長安,幾乎就是宣布長安將成為鷹揚將軍府新的治所。這一消息將極大的吸引一些大族、富商前往長安定居。
鷹揚將軍府治下並不抑製工商,所以民間活力十足,有豪商、大族搬遷至長安,將極大的促進長安繁榮,興建起各式美輪美奐、富麗堂皇的建築。
關於修建長安,張瑞的做法與董卓曆史上有極大不同。
董卓急功近利,幾乎是全憑借官府之力,承擔了所有工程,從城牆到宮殿,再到城內一百六十個閭裏,長安九市以及道路、排水係統。
這麽巨大的工程使財富消耗靡重。董卓縱兵搶劫洛陽貴戚富室的金帛財產不足用,又派遣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已下塚墓,收其珍寶。種種毫無底線的獸行斂取了大量財富後還是未修建好長安,又熔鑄始皇十二金人,以為資用。
河東、太原雖然富裕,但張瑞自度論財富還是比不上暴行過後的董卓。
讓鷹揚將軍府一力承擔重建長安的費用支出,本來稍顯富足的財政將會直接破產。
所以張瑞的方案是,城牆、道路以及排水由官府興建,閭裏、市肆等民用建築完全交由民間興建。至於宮殿區域,隻能空出土地,留待日後了。
這麽複雜的工程,如果各行其是,重建長安之事能亂成一團。
必須由官府統籌規劃,匯聚各方之力,以善其事。
張瑞便說道:“任命裴輯為將作監長丞,組建長安將作監。征調能臣幹吏,能工巧匠,重建長安城!”
裴輯即當初裴俊所舉裴氏孝廉,乃裴潛三弟。曆史上為裴氏東眷之祖,出任曹魏工部尚書,因為好格物,被張瑞所重,一直留在身邊,擔任裴琚副手。
如今要重建長安,這位曆史上的工部尚書終於被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