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森寒的感覺籠罩了種邵的全身,眼前憑空冒出的詔令絕對不是自己從洛陽帶來的!
種邵自認理智還算清明,絕不會糊塗到連自己身負幾份詔命都能記差。
自己出洛陽時,身上隻有一份詔命。
可在鷹揚將軍府內,居然出現了兩份詔書。而且是規格、印章都挑不出一絲一毫毛病的詔令。
這個計謀天衣無縫。
整個晉陽,無人能接觸到尚書台。唯有自己從洛陽而來,而且身帶詔書而來。
那憑空出現的這份詔書,天下人都會理所應當的相信是自己帶來的朝廷詔令。
合理、合法,無人會有絲毫質疑。
種邵知道,這一刻自己無論怎麽辯駁,都會背負上矯詔的罪名。
無奈的苦笑一聲,對張瑞說道:“將軍以為如此便萬無一失了?需知每份詔令,在尚書台都有備份。若一份詔令在尚書台找不到對應的副本。哪怕皇帝本人發布的詔令,未經尚書台,而直接送與臣子,亦為矯詔!”
張瑞笑著點頭,畢竟劉氏皇帝幹過太多這種坑臣子的事。但還是從容的迴道:“天下英雄隻是需要這樣一份詔書。沒人會真的帶兵殺進蘭台比對真偽。”
“更何況……種議郎怎麽就能肯定,在蘭台沒有這份詔令的備案?”
看到鷹揚將軍意味深長的眼神,種邵隻感覺全身一寒,如墜冰窟。
自己似乎卷入了一場驚天旋渦當中!
沒錯,既然對方能得到一份完全真實的詔書,必然是有尚書台在背後相助。
那再往蘭台中偷藏一份備案,實在是再容易不過。
如今錄尚書事的大臣是……袁太傅。
下一瞬間,種邵便厘清了前因後果。眼前這位鷹揚將軍當初便是袁太傅一手提拔到如此高位。
這是袁太傅與董卓的陰謀鬥爭!
“種議郎,既然身負詔命,便向吾等宣讀吧!”
種邵深唿了一口氣,已經沒有退路了。誠如鷹揚將軍所言,董卓從進入洛陽以後就被士人耍得團團轉,任命了大量自己無法掌控的天下名士成為封疆大吏,這些名士一到任便招兵買馬,陰謀反叛。
又派出自己北上太原,試圖解除鷹揚將軍兵權。
卻不知,當自己離開洛陽那一刻,他就已經中了士人的圈套。
如今這一套連環計,卻最終由自己打開這份詔令,開始收網。
“詔曰:大漢中平六年十二月,鷹揚將軍深受國恩,當思忠君報國,以濟蹇難。權臣董賊名曰漢相實為漢賊。懷狼子野心,以下犯上,擾亂朝綱,謀逆少帝。不臣之心,天人可誅!奉詔之日,當廣宣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聯絡大漢之忠臣義士,共討不臣,清君之側。應天順勢,受茲明命。”
矯詔。
清君側。
史書中地方反抗朝廷必然會做的兩件事,張瑞將其完善到了極致。
哪怕是矯詔,在天下士人、百姓眼中,也完全察覺不出來任何問題,實在是這份詔令太名正言順了。
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皇帝經過尚書台向天下郡國發布的勤王之令。由董卓派出的議郎私藏,帶給了鷹揚將軍。
以董卓之貪殘暴虐,夜宿龍床,穢亂後宮,廢立皇帝,鴆殺太後,把持朝堂等種種惡行,有這種清君側的詔令也合情合理。
有了這種得到天下認可的勤王詔令,此次興兵討伐董卓,必然會與曆史上的群雄討董會有極大不同。
不單單曆史上那些膽大妄為的野心家會以下叛上,甚至一些真正忠於大漢的官員也會起兵勤王。
而且有這份詔令在,會令討董聯軍占據極大的道義優勢。
因為張瑞此番打出的清君側口號與曆史上的關東討董有著極大的不同。
曆史上東郡太守橋瑁率先偽造三公文書散發到各地州郡政府,陳述董卓罪惡,唿籲各地起兵反董,恢複劉辯的帝位。
他們的主張是恢複劉辯帝位。
所以在諸侯酸棗會盟時,臧洪登壇盟誓,喊出的口號是:“漢室不幸,皇綱失統。”
結果,董卓立即派李儒將弘農王劉辯鴆殺,以斷絕關東聯軍的政治企圖,使關東聯軍失去了道義上的合法性。
沒辦法,後來袁紹隻得在河內重新登壇盟誓。紹合冀州十郡守相,眾數十萬,登壇歃血。
盟誓中便改了誓詞,指責董卓的罪行就增加了一條,戮殺弘農,提挈幼主。這裏的幼主指的便是漢獻帝。
誓詞的收尾提出目標:“凡我同盟之後,畢力致命,以伐兇醜,同獎王室,翼戴天子。有渝此盟,神明是殛,俾墜其師(有違此誓,神明就發怒顯威,拿隕石砸死他們的部隊),無克祚國!”
此時的政治主張便改成了“同獎王室,翼戴天子”。
一次舉兵,兩次盟誓,導致天下英雄對關東聯軍的動機抱有極大的懷疑。甚至在酸棗會盟的各路諸侯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幹什麽。
結果河內聯軍、南陽聯軍都與董卓連番大戰,但酸棗聯軍就隻能成天投壺行酒,逡巡不前。
張瑞早已打定主意要首倡義兵,便是要趕在東郡太守橋瑁之前傳檄天下郡國。
以清君側的名義,將各地諸侯召集起來,聯合討董。
要知道,下定決心起兵、以下叛上,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曆史上關東諸侯有膽量起兵造反,卻不肯進軍西向,如果說是畏懼董卓,這在邏輯上很難自洽。因為最考驗勇氣的便是時局未定時,拚上全家老少的性命,下定決心起兵叛亂。他們既然敢起兵,肯定不存在畏懼董卓的心態。
究其根本,還是關東聯軍沒有了明確的目標。
起兵是為了恢複劉辯的帝位,結果劉辯死了,董卓逃了。那大家不喝酒,應該做什麽?
聯軍不缺兵力、不缺糧草,缺少的隻是一個明確的目標。
如今張瑞便給他們設定了一個“清君側”的最終目的。
有皇帝詔令,爾等自詡朝堂忠臣,總不能坐視皇帝深處水深火熱之中吧?
隨後張瑞語氣堅決的宣告道:“正式昭告天下!鷹揚將軍府將履行皇命,靖難討賊。首倡義師,為天下先。廣宣恩信,檄文所至,州郡當各整戎馬,陳兵待發,並匡社稷!”
眾人立即起身,意氣風發的吼道:“追隨主公,靖難討賊!”
種邵自認理智還算清明,絕不會糊塗到連自己身負幾份詔命都能記差。
自己出洛陽時,身上隻有一份詔命。
可在鷹揚將軍府內,居然出現了兩份詔書。而且是規格、印章都挑不出一絲一毫毛病的詔令。
這個計謀天衣無縫。
整個晉陽,無人能接觸到尚書台。唯有自己從洛陽而來,而且身帶詔書而來。
那憑空出現的這份詔書,天下人都會理所應當的相信是自己帶來的朝廷詔令。
合理、合法,無人會有絲毫質疑。
種邵知道,這一刻自己無論怎麽辯駁,都會背負上矯詔的罪名。
無奈的苦笑一聲,對張瑞說道:“將軍以為如此便萬無一失了?需知每份詔令,在尚書台都有備份。若一份詔令在尚書台找不到對應的副本。哪怕皇帝本人發布的詔令,未經尚書台,而直接送與臣子,亦為矯詔!”
張瑞笑著點頭,畢竟劉氏皇帝幹過太多這種坑臣子的事。但還是從容的迴道:“天下英雄隻是需要這樣一份詔書。沒人會真的帶兵殺進蘭台比對真偽。”
“更何況……種議郎怎麽就能肯定,在蘭台沒有這份詔令的備案?”
看到鷹揚將軍意味深長的眼神,種邵隻感覺全身一寒,如墜冰窟。
自己似乎卷入了一場驚天旋渦當中!
沒錯,既然對方能得到一份完全真實的詔書,必然是有尚書台在背後相助。
那再往蘭台中偷藏一份備案,實在是再容易不過。
如今錄尚書事的大臣是……袁太傅。
下一瞬間,種邵便厘清了前因後果。眼前這位鷹揚將軍當初便是袁太傅一手提拔到如此高位。
這是袁太傅與董卓的陰謀鬥爭!
“種議郎,既然身負詔命,便向吾等宣讀吧!”
種邵深唿了一口氣,已經沒有退路了。誠如鷹揚將軍所言,董卓從進入洛陽以後就被士人耍得團團轉,任命了大量自己無法掌控的天下名士成為封疆大吏,這些名士一到任便招兵買馬,陰謀反叛。
又派出自己北上太原,試圖解除鷹揚將軍兵權。
卻不知,當自己離開洛陽那一刻,他就已經中了士人的圈套。
如今這一套連環計,卻最終由自己打開這份詔令,開始收網。
“詔曰:大漢中平六年十二月,鷹揚將軍深受國恩,當思忠君報國,以濟蹇難。權臣董賊名曰漢相實為漢賊。懷狼子野心,以下犯上,擾亂朝綱,謀逆少帝。不臣之心,天人可誅!奉詔之日,當廣宣恩信,班揚符賞,布告天下,聯絡大漢之忠臣義士,共討不臣,清君之側。應天順勢,受茲明命。”
矯詔。
清君側。
史書中地方反抗朝廷必然會做的兩件事,張瑞將其完善到了極致。
哪怕是矯詔,在天下士人、百姓眼中,也完全察覺不出來任何問題,實在是這份詔令太名正言順了。
所有人都會認為這是皇帝經過尚書台向天下郡國發布的勤王之令。由董卓派出的議郎私藏,帶給了鷹揚將軍。
以董卓之貪殘暴虐,夜宿龍床,穢亂後宮,廢立皇帝,鴆殺太後,把持朝堂等種種惡行,有這種清君側的詔令也合情合理。
有了這種得到天下認可的勤王詔令,此次興兵討伐董卓,必然會與曆史上的群雄討董會有極大不同。
不單單曆史上那些膽大妄為的野心家會以下叛上,甚至一些真正忠於大漢的官員也會起兵勤王。
而且有這份詔令在,會令討董聯軍占據極大的道義優勢。
因為張瑞此番打出的清君側口號與曆史上的關東討董有著極大的不同。
曆史上東郡太守橋瑁率先偽造三公文書散發到各地州郡政府,陳述董卓罪惡,唿籲各地起兵反董,恢複劉辯的帝位。
他們的主張是恢複劉辯帝位。
所以在諸侯酸棗會盟時,臧洪登壇盟誓,喊出的口號是:“漢室不幸,皇綱失統。”
結果,董卓立即派李儒將弘農王劉辯鴆殺,以斷絕關東聯軍的政治企圖,使關東聯軍失去了道義上的合法性。
沒辦法,後來袁紹隻得在河內重新登壇盟誓。紹合冀州十郡守相,眾數十萬,登壇歃血。
盟誓中便改了誓詞,指責董卓的罪行就增加了一條,戮殺弘農,提挈幼主。這裏的幼主指的便是漢獻帝。
誓詞的收尾提出目標:“凡我同盟之後,畢力致命,以伐兇醜,同獎王室,翼戴天子。有渝此盟,神明是殛,俾墜其師(有違此誓,神明就發怒顯威,拿隕石砸死他們的部隊),無克祚國!”
此時的政治主張便改成了“同獎王室,翼戴天子”。
一次舉兵,兩次盟誓,導致天下英雄對關東聯軍的動機抱有極大的懷疑。甚至在酸棗會盟的各路諸侯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幹什麽。
結果河內聯軍、南陽聯軍都與董卓連番大戰,但酸棗聯軍就隻能成天投壺行酒,逡巡不前。
張瑞早已打定主意要首倡義兵,便是要趕在東郡太守橋瑁之前傳檄天下郡國。
以清君側的名義,將各地諸侯召集起來,聯合討董。
要知道,下定決心起兵、以下叛上,是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曆史上關東諸侯有膽量起兵造反,卻不肯進軍西向,如果說是畏懼董卓,這在邏輯上很難自洽。因為最考驗勇氣的便是時局未定時,拚上全家老少的性命,下定決心起兵叛亂。他們既然敢起兵,肯定不存在畏懼董卓的心態。
究其根本,還是關東聯軍沒有了明確的目標。
起兵是為了恢複劉辯的帝位,結果劉辯死了,董卓逃了。那大家不喝酒,應該做什麽?
聯軍不缺兵力、不缺糧草,缺少的隻是一個明確的目標。
如今張瑞便給他們設定了一個“清君側”的最終目的。
有皇帝詔令,爾等自詡朝堂忠臣,總不能坐視皇帝深處水深火熱之中吧?
隨後張瑞語氣堅決的宣告道:“正式昭告天下!鷹揚將軍府將履行皇命,靖難討賊。首倡義師,為天下先。廣宣恩信,檄文所至,州郡當各整戎馬,陳兵待發,並匡社稷!”
眾人立即起身,意氣風發的吼道:“追隨主公,靖難討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