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使大量百姓有受教進學的機會,無論怎麽說都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
隻是河東、太原境內有這麽多飽學之士能教書育人嗎?
不要最後全變成舞刀弄槍的莽夫,對軍陣變幻、奮勇突強深諳精熟,結果大字不識幾個。
張瑞便問道:“各學社內教習可有保證?莫要讓一群莽夫去教書育人,結果誤人子弟!”
郗慮麵帶猶豫之色,嚐試著問道:“主公曾見有隱士婦人,結廬山水間,教化孩童認識文字否?”
怎麽忽然扯到這方麵?
有美女隱居在山水間或者鬧市裏,生活恬靜,然後教化孩童。
這種故事……這家夥不迴答政務,難不成要給自己講個言情故事?
張瑞眉頭微蹙,直白的說道:“有事直說,不要拐彎抹角!”
郗慮連忙拱手,說道:“郡內教習略有不足。便有學社內聘請了女西席。女教習傳道受業,男教習演兵講武。主公手中課表便為河東衛氏女教習蔡琰所作。”
不就是女老師嗎?
這有什麽可吞吞吐吐的!
絲襪短裙,衣衫襤褸的女教師自己都見過!
畢竟在張瑞看來,國學老師、數算老師、倉(和諧)老師,都是老師!
郗慮頗為緊張的說道:“某恐主公以為有傷風化。然此舉的確物盡其力,能造福百姓。”
你跟一個成天在抖音上看大熊長腿小姐姐扭胯熱舞的宅男講風化?
怕是能刷爛你的三觀下限!
張瑞知道漢朝對男女之防並不似後世那麽嚴重。
畢竟曹操、曹丕一個愛人妻,一個愛寡婦。曹丕在朝的時候總是讓天下郡國征集寡婦,以分配到邊遠地區。
讓女子直接去做教習這種事,張瑞那自然是一萬個支持。哪個男孩子沒曾幻想過漂亮女教師呀?
尤其蔡琰,蔡昭姬(即蔡文姬,其本字昭姬,後來避司馬昭忌諱改為文姬)是出了名的千古才女。
讓這種才女做教習,也算是得其所用了。
張瑞便說道:“某以為此舉堪稱民盡其用。然女子為執掌一方者,未有先例。是否容易引起洶洶物議?”
聽聞主公支持此舉,郗慮滿臉興奮,笑著為張瑞解釋道:“女子執教不算何大事。甚至女子為官執政在大漢亦有先例。”
張瑞驚疑。
我從來沒看過女頻小說,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漢代還有女官?莫不是哪位穿越前輩?
見張瑞不清楚,郗慮便笑著解釋道:“此女名為班昭,為班固之妹。”
班固?
那不是《漢書》的作者?
“主公曾聞《女誡》否?”
張瑞點頭。《女誡》可是太有名了,女四書之首。
當然正因為其聲名顯赫,反而被後世的女拳師痛擊。在女拳師口中,大概世界上沒有比《女誡》更惡心的東西了。每每看到女拳師對《女誡》咬牙切齒、深惡痛絕,卻不能改變其國學經典地位的無能狂怒時,張瑞就忍不住在一旁偷樂。
“《女誡》即為班昭所著。其人博才多學,才高貞幹,續寫其兄未完成的《漢書》,以續史書。及鄧太後臨朝,特許班昭參與政事。班昭為政勤奮,得鄧太後之心,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為關內侯,官至齊國相。”
張瑞讚歎,為一女子,居然能因功蔭子為侯。簡直不可思議。
但有這先例在,張瑞算是理解為什麽兩郡百姓會允許女教習存在了。
倒也是件好事。
讓婦女出來教書育人,能替換出大量的男子投入其他行業。
這種受過教育,識文斷字的青壯男子,不論投身哪個行業,都能緩慢的推動生產力進步。
張瑞舉起手中做工精美的課表,仿佛能看到背後那名素衣白裙、氣質出群的美麗女子,便問道:“蔡琰夫君其人如何?”
郗慮歎了口氣,說道:“蔡琰夫君為河東北部督郵衛覬之弟,表字仲道。兩月前病逝。”
“某曾聞因二人無子,蔡琰月前便想要迴歸家中。恰逢衛氏設立學社,才留在了衛氏教書育人。然此計並不長久,若不改嫁,恐難久留河東。”
這家夥在暗示我!
不,這明明是紅果果的鼓惑我!
群眾中有壞人呐!
他在暗示我,未亡人!少婦!獨守空閨!
太可惡了!
張瑞勃然大怒,這個濃眉大眼的家夥,居然蠱惑我去做這種事!
一定要多分給他幾個職務,給他多增加一些負擔,讓他感受到社會的險惡!
於是張瑞說道:“君之建言如大道之音,醍醐灌頂。正式升為河東郡提學官,領河東郡戶曹掾、河東郡南部督郵!”
郗慮愣在當場。
醍醐灌頂、大道之音?
我剛才說什麽了?
周圍文武官員紛紛側目。
這是繼裴琚之後第二位一人身兼三職的高官顯貴!
莫非提學官才是鷹揚將軍治下的隱藏大佬?
為什麽每個提學官都能夠一人身兼三職?
郗慮連忙躬身行禮,說道:“慮必不負主公重托!”
郗慮本來就執掌兩郡教務,正式升為提學官算是很平順的升遷。
以提學官的官位,領戶曹掾和南部督郵俱不算是升遷,隻能算是平領職務。
這份任命除了能顯示出張瑞對郗慮非比一般的器重外,升遷方麵並不突兀,在功曹考核那裏是完全說的通的。
但離開郡府的郗慮卻麵色凝重。
自己必須快速厘清這份升遷背後的緣由!
如果不能給主公一個滿意的答複。
現在自己的恩寵有多重,將來主公的厭惡就有多深。
一旦被鷹揚將軍厭惡,那將來的前途必然一片灰暗。
隻是自己說了什麽?會讓主公忽然容顏大悅。
感慨的說出大道之音,醍醐灌頂。
難道是自己說那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讓主公堅定了以減稅、免稅為引導,鼓勵士紳興辦學社?
亦或是自己舉例班昭從政的事跡,讓主公決心不以風化為念,默許女子出任教習,傳道受業?
總不能是因為自己說要想辦法令蔡琰改嫁,從而留在河東吧?
不,不。
主公雄才偉略,英君明主,怎會以一女子為念!
這種想法若是被其他同僚知曉,怕是要笑話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可緣由必然是這三點中的一點。
究竟是因為什麽呢?
隻是河東、太原境內有這麽多飽學之士能教書育人嗎?
不要最後全變成舞刀弄槍的莽夫,對軍陣變幻、奮勇突強深諳精熟,結果大字不識幾個。
張瑞便問道:“各學社內教習可有保證?莫要讓一群莽夫去教書育人,結果誤人子弟!”
郗慮麵帶猶豫之色,嚐試著問道:“主公曾見有隱士婦人,結廬山水間,教化孩童認識文字否?”
怎麽忽然扯到這方麵?
有美女隱居在山水間或者鬧市裏,生活恬靜,然後教化孩童。
這種故事……這家夥不迴答政務,難不成要給自己講個言情故事?
張瑞眉頭微蹙,直白的說道:“有事直說,不要拐彎抹角!”
郗慮連忙拱手,說道:“郡內教習略有不足。便有學社內聘請了女西席。女教習傳道受業,男教習演兵講武。主公手中課表便為河東衛氏女教習蔡琰所作。”
不就是女老師嗎?
這有什麽可吞吞吐吐的!
絲襪短裙,衣衫襤褸的女教師自己都見過!
畢竟在張瑞看來,國學老師、數算老師、倉(和諧)老師,都是老師!
郗慮頗為緊張的說道:“某恐主公以為有傷風化。然此舉的確物盡其力,能造福百姓。”
你跟一個成天在抖音上看大熊長腿小姐姐扭胯熱舞的宅男講風化?
怕是能刷爛你的三觀下限!
張瑞知道漢朝對男女之防並不似後世那麽嚴重。
畢竟曹操、曹丕一個愛人妻,一個愛寡婦。曹丕在朝的時候總是讓天下郡國征集寡婦,以分配到邊遠地區。
讓女子直接去做教習這種事,張瑞那自然是一萬個支持。哪個男孩子沒曾幻想過漂亮女教師呀?
尤其蔡琰,蔡昭姬(即蔡文姬,其本字昭姬,後來避司馬昭忌諱改為文姬)是出了名的千古才女。
讓這種才女做教習,也算是得其所用了。
張瑞便說道:“某以為此舉堪稱民盡其用。然女子為執掌一方者,未有先例。是否容易引起洶洶物議?”
聽聞主公支持此舉,郗慮滿臉興奮,笑著為張瑞解釋道:“女子執教不算何大事。甚至女子為官執政在大漢亦有先例。”
張瑞驚疑。
我從來沒看過女頻小說,讀書少,你可別騙我!
漢代還有女官?莫不是哪位穿越前輩?
見張瑞不清楚,郗慮便笑著解釋道:“此女名為班昭,為班固之妹。”
班固?
那不是《漢書》的作者?
“主公曾聞《女誡》否?”
張瑞點頭。《女誡》可是太有名了,女四書之首。
當然正因為其聲名顯赫,反而被後世的女拳師痛擊。在女拳師口中,大概世界上沒有比《女誡》更惡心的東西了。每每看到女拳師對《女誡》咬牙切齒、深惡痛絕,卻不能改變其國學經典地位的無能狂怒時,張瑞就忍不住在一旁偷樂。
“《女誡》即為班昭所著。其人博才多學,才高貞幹,續寫其兄未完成的《漢書》,以續史書。及鄧太後臨朝,特許班昭參與政事。班昭為政勤奮,得鄧太後之心,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為關內侯,官至齊國相。”
張瑞讚歎,為一女子,居然能因功蔭子為侯。簡直不可思議。
但有這先例在,張瑞算是理解為什麽兩郡百姓會允許女教習存在了。
倒也是件好事。
讓婦女出來教書育人,能替換出大量的男子投入其他行業。
這種受過教育,識文斷字的青壯男子,不論投身哪個行業,都能緩慢的推動生產力進步。
張瑞舉起手中做工精美的課表,仿佛能看到背後那名素衣白裙、氣質出群的美麗女子,便問道:“蔡琰夫君其人如何?”
郗慮歎了口氣,說道:“蔡琰夫君為河東北部督郵衛覬之弟,表字仲道。兩月前病逝。”
“某曾聞因二人無子,蔡琰月前便想要迴歸家中。恰逢衛氏設立學社,才留在了衛氏教書育人。然此計並不長久,若不改嫁,恐難久留河東。”
這家夥在暗示我!
不,這明明是紅果果的鼓惑我!
群眾中有壞人呐!
他在暗示我,未亡人!少婦!獨守空閨!
太可惡了!
張瑞勃然大怒,這個濃眉大眼的家夥,居然蠱惑我去做這種事!
一定要多分給他幾個職務,給他多增加一些負擔,讓他感受到社會的險惡!
於是張瑞說道:“君之建言如大道之音,醍醐灌頂。正式升為河東郡提學官,領河東郡戶曹掾、河東郡南部督郵!”
郗慮愣在當場。
醍醐灌頂、大道之音?
我剛才說什麽了?
周圍文武官員紛紛側目。
這是繼裴琚之後第二位一人身兼三職的高官顯貴!
莫非提學官才是鷹揚將軍治下的隱藏大佬?
為什麽每個提學官都能夠一人身兼三職?
郗慮連忙躬身行禮,說道:“慮必不負主公重托!”
郗慮本來就執掌兩郡教務,正式升為提學官算是很平順的升遷。
以提學官的官位,領戶曹掾和南部督郵俱不算是升遷,隻能算是平領職務。
這份任命除了能顯示出張瑞對郗慮非比一般的器重外,升遷方麵並不突兀,在功曹考核那裏是完全說的通的。
但離開郡府的郗慮卻麵色凝重。
自己必須快速厘清這份升遷背後的緣由!
如果不能給主公一個滿意的答複。
現在自己的恩寵有多重,將來主公的厭惡就有多深。
一旦被鷹揚將軍厭惡,那將來的前途必然一片灰暗。
隻是自己說了什麽?會讓主公忽然容顏大悅。
感慨的說出大道之音,醍醐灌頂。
難道是自己說那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讓主公堅定了以減稅、免稅為引導,鼓勵士紳興辦學社?
亦或是自己舉例班昭從政的事跡,讓主公決心不以風化為念,默許女子出任教習,傳道受業?
總不能是因為自己說要想辦法令蔡琰改嫁,從而留在河東吧?
不,不。
主公雄才偉略,英君明主,怎會以一女子為念!
這種想法若是被其他同僚知曉,怕是要笑話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可緣由必然是這三點中的一點。
究竟是因為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