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除了這三種技術裝備之外,還有夜鷹,運輸機等等技術裝備,但這些技術裝備就需要更長時間的實踐操作培訓,放在這個時間段,就不合適了。
一個月後,隨著淺灘號登陸艦內響起一陣陣高昂的警報聲,士兵們紛紛提著自己的裝備包集中在機庫,依次進入一個個登陸艙。
嗯,登陸艙實際上是一種保險措施。
如果登陸艦在突破大氣層之後,尚未降落地麵就被擊落的話,那麽登陸艦上的登陸艙就會直接發射出去。
當然,這樣的情況對於陸戰隊員們來說,實際上最危險。
因為登陸艙發射出去之後,實際上是很難控製降落的地點,萬一掉落在蟲群中央的話,那就悲催了。
一個登陸艙裏也就一百名士兵,怎麽也不可能抵擋住蟲子的瘋狂攻擊。
方小悅雖說已經完成了三種技術裝備的培訓,但由於登陸艦上技術裝備的操作員之前就已經補充滿了,因而他也就隻能抱著高斯步槍,和自己連隊的戰友們坐在同一個登陸艙內等待著。
沒法,他想要玩技術裝備,就隻能等到登陸成功,將3號礦區徹底控製,探索艦隊送來新的技術裝備後,才可能有機會。
畢竟登陸艦這種中型艦船,是沒有相應技術裝備生產線的。
隻有星際母艦和星際殖民基地這兩種艦船,才擁有這類技術裝備生產線。
隨著士兵們紛紛進入登陸艙就位,淺灘號登陸艦內的警報聲也隨之減弱,十二台核聚變粒子引擎開始啟動,推動著這艘龐然巨物朝著3號行星緩緩行駛過去。
而此時3號星球大氣層外的外太空裏,人類的戰艦已經紛紛到位。
星際母艦放出了大量的對地攻擊艦,無人母艦放出的海量無人機與護衛艦一起在外圍巡邏,防止太空裏出現的敵人。
那五艘龐大無比的戰列艦已經將自己的主炮對準了3號行星。
在這之前的一個月時間裏,探索艦隊使用各種偵查手段已經搞清楚了蟲族在3號行星上構建的十三個蟲族基地。
因而這次炮火準備的目標就是一次性將蟲族的基地全部打掉,讓3號行星上的蟲族再也沒有繁衍能力,從而降低登陸之後的戰鬥烈度。
雖說太空裏沒有空氣,無法聽到主炮在蓄能時傳出的聲音,但隻要看向炮口,就能夠看到炮口處的藍光正在不斷的聚集變大。
一種讓人恐懼無比的力量正在戰列艦主炮裏不斷匯聚,提升,強化!
待到炮口裏的藍光猶如一團奪目無比的微型太陽時,一道明亮無比的藍色光線隨即從炮口衝出,一瞬間刺破了3號行星那厚重的大氣層,穿越十多萬公裏的距離,落在了一片被肉毯覆蓋的盆地內。
這個盆地的麵積足足有兩百多平方公裏,肉毯之上聳立著一座座巨大的肉質建築物,無數的蟲子不斷將盆地之下的礦藏挖掘而出,運送到這些建築物內。
整個盆地就好似一座由蟲子組成的城市一般。
但這座城市轉瞬之後,就在那道藍色光線轟擊之下,迅速分解,融化,碳化。
數以百計高聳百米以上的肉質建築物好似蠟燭進入了烤箱,紛紛倒塌下來,同時表麵迅速發黑,僵硬,碳化。
那些在肉毯上活動的蟲子也紛紛在這突如其來的高溫衝擊之下停止了生命運動,變成一個個燃燒起來的焦炭。
戰列艦主炮乃是將高溫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之後再發射出去。
由於接近光速,行星表麵上的敵人很難能夠做出防禦或者躲閃的行為。
由於高溫粒子能夠迅速將接觸到的物體加熱到數十萬度高溫,因而其對行星表麵上的蟲族殺傷力尤其大。
畢竟蟲族總歸是碳基生物,它們的身體依然是由幾丁質,蛋白質,脂肪等等組成,因而在高溫麵前,即便是厚重的甲殼,也很難抵禦住。
在戰列艦主炮將行星表麵上最大的幾個蟲族基地清洗一遍之後,那些對地攻擊艦隨即便緊跟其後,對行星表麵上四處逃亡的蟲子以及一些殘存的蟲族基地再度進行了火力傾斜。
與戰列艦主炮不一樣的是,這些對地攻擊艦使用的乃是質量重力彈。
這些體積隻有拳頭大小的金屬圓柱,在獲得一個初速度後就會一頭紮入大氣層,然後憑借著自身的重力不斷加速,等這些金屬柱劃破大氣層接近地麵的時候,其速度將會達到恐怖的三馬赫以上。
攜帶著這樣大動能的金屬柱與地麵撞擊在一起,所產生的瞬間爆破威力,絲毫不亞於一門超級重炮的轟擊。
有上百艘對地攻擊艦所釋放出去的金屬柱數量高達數千萬根!
如此之多的金屬柱突入大氣層之後,在高空之上形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流星,不斷朝著地麵墜落而下。
這就如同一場毀天滅地的末日之災!
無數蟲子這個時候驚慌失措的逃竄,躲藏。
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當金屬柱撞擊在地麵時,一瞬間便貫穿數十米之深,然後巨大的動能轉化為衝擊波,朝著四麵八方橫掃而出,將無數蟲族建築物,蟲子碾為碎片。
這場巨型的浩劫甚至於在短時間內改變了行星表麵大氣的運動方向,使得無數衝天而起的灰塵形成了一圈圈擴散而出的沙塵暴。
在一連串的炮火準備之後,三十艘登陸艦位置開始前移,最終穿入了大氣層。
方小悅等士兵自然沒法看到這一切,他們隻能夠默默的待在登陸艙內,等待著未知的命運。
要麽是成功登陸,要麽就是登陸艦被蟲族的防空柱擊中,大家乘坐登陸艙四散而逃。
不過,由於來自於太空的炮火準備給予了蟲族巨大打擊,因而直到登陸艦降落地麵,傳來一陣劇烈的震動時,淺灘號登陸艦都沒有受到什麽損傷。
“快!快!快!第十一作戰大隊全體人員迅速前往第三號離艦口!”
隨著各級軍官急速的督促聲,士兵們急忙背上裝備背包,提著高斯步槍,離開登陸艙,沿著熟悉的通道前往離艦口。
一個月後,隨著淺灘號登陸艦內響起一陣陣高昂的警報聲,士兵們紛紛提著自己的裝備包集中在機庫,依次進入一個個登陸艙。
嗯,登陸艙實際上是一種保險措施。
如果登陸艦在突破大氣層之後,尚未降落地麵就被擊落的話,那麽登陸艦上的登陸艙就會直接發射出去。
當然,這樣的情況對於陸戰隊員們來說,實際上最危險。
因為登陸艙發射出去之後,實際上是很難控製降落的地點,萬一掉落在蟲群中央的話,那就悲催了。
一個登陸艙裏也就一百名士兵,怎麽也不可能抵擋住蟲子的瘋狂攻擊。
方小悅雖說已經完成了三種技術裝備的培訓,但由於登陸艦上技術裝備的操作員之前就已經補充滿了,因而他也就隻能抱著高斯步槍,和自己連隊的戰友們坐在同一個登陸艙內等待著。
沒法,他想要玩技術裝備,就隻能等到登陸成功,將3號礦區徹底控製,探索艦隊送來新的技術裝備後,才可能有機會。
畢竟登陸艦這種中型艦船,是沒有相應技術裝備生產線的。
隻有星際母艦和星際殖民基地這兩種艦船,才擁有這類技術裝備生產線。
隨著士兵們紛紛進入登陸艙就位,淺灘號登陸艦內的警報聲也隨之減弱,十二台核聚變粒子引擎開始啟動,推動著這艘龐然巨物朝著3號行星緩緩行駛過去。
而此時3號星球大氣層外的外太空裏,人類的戰艦已經紛紛到位。
星際母艦放出了大量的對地攻擊艦,無人母艦放出的海量無人機與護衛艦一起在外圍巡邏,防止太空裏出現的敵人。
那五艘龐大無比的戰列艦已經將自己的主炮對準了3號行星。
在這之前的一個月時間裏,探索艦隊使用各種偵查手段已經搞清楚了蟲族在3號行星上構建的十三個蟲族基地。
因而這次炮火準備的目標就是一次性將蟲族的基地全部打掉,讓3號行星上的蟲族再也沒有繁衍能力,從而降低登陸之後的戰鬥烈度。
雖說太空裏沒有空氣,無法聽到主炮在蓄能時傳出的聲音,但隻要看向炮口,就能夠看到炮口處的藍光正在不斷的聚集變大。
一種讓人恐懼無比的力量正在戰列艦主炮裏不斷匯聚,提升,強化!
待到炮口裏的藍光猶如一團奪目無比的微型太陽時,一道明亮無比的藍色光線隨即從炮口衝出,一瞬間刺破了3號行星那厚重的大氣層,穿越十多萬公裏的距離,落在了一片被肉毯覆蓋的盆地內。
這個盆地的麵積足足有兩百多平方公裏,肉毯之上聳立著一座座巨大的肉質建築物,無數的蟲子不斷將盆地之下的礦藏挖掘而出,運送到這些建築物內。
整個盆地就好似一座由蟲子組成的城市一般。
但這座城市轉瞬之後,就在那道藍色光線轟擊之下,迅速分解,融化,碳化。
數以百計高聳百米以上的肉質建築物好似蠟燭進入了烤箱,紛紛倒塌下來,同時表麵迅速發黑,僵硬,碳化。
那些在肉毯上活動的蟲子也紛紛在這突如其來的高溫衝擊之下停止了生命運動,變成一個個燃燒起來的焦炭。
戰列艦主炮乃是將高溫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之後再發射出去。
由於接近光速,行星表麵上的敵人很難能夠做出防禦或者躲閃的行為。
由於高溫粒子能夠迅速將接觸到的物體加熱到數十萬度高溫,因而其對行星表麵上的蟲族殺傷力尤其大。
畢竟蟲族總歸是碳基生物,它們的身體依然是由幾丁質,蛋白質,脂肪等等組成,因而在高溫麵前,即便是厚重的甲殼,也很難抵禦住。
在戰列艦主炮將行星表麵上最大的幾個蟲族基地清洗一遍之後,那些對地攻擊艦隨即便緊跟其後,對行星表麵上四處逃亡的蟲子以及一些殘存的蟲族基地再度進行了火力傾斜。
與戰列艦主炮不一樣的是,這些對地攻擊艦使用的乃是質量重力彈。
這些體積隻有拳頭大小的金屬圓柱,在獲得一個初速度後就會一頭紮入大氣層,然後憑借著自身的重力不斷加速,等這些金屬柱劃破大氣層接近地麵的時候,其速度將會達到恐怖的三馬赫以上。
攜帶著這樣大動能的金屬柱與地麵撞擊在一起,所產生的瞬間爆破威力,絲毫不亞於一門超級重炮的轟擊。
有上百艘對地攻擊艦所釋放出去的金屬柱數量高達數千萬根!
如此之多的金屬柱突入大氣層之後,在高空之上形成了一片密密麻麻的流星,不斷朝著地麵墜落而下。
這就如同一場毀天滅地的末日之災!
無數蟲子這個時候驚慌失措的逃竄,躲藏。
但這一切都是徒勞的。
當金屬柱撞擊在地麵時,一瞬間便貫穿數十米之深,然後巨大的動能轉化為衝擊波,朝著四麵八方橫掃而出,將無數蟲族建築物,蟲子碾為碎片。
這場巨型的浩劫甚至於在短時間內改變了行星表麵大氣的運動方向,使得無數衝天而起的灰塵形成了一圈圈擴散而出的沙塵暴。
在一連串的炮火準備之後,三十艘登陸艦位置開始前移,最終穿入了大氣層。
方小悅等士兵自然沒法看到這一切,他們隻能夠默默的待在登陸艙內,等待著未知的命運。
要麽是成功登陸,要麽就是登陸艦被蟲族的防空柱擊中,大家乘坐登陸艙四散而逃。
不過,由於來自於太空的炮火準備給予了蟲族巨大打擊,因而直到登陸艦降落地麵,傳來一陣劇烈的震動時,淺灘號登陸艦都沒有受到什麽損傷。
“快!快!快!第十一作戰大隊全體人員迅速前往第三號離艦口!”
隨著各級軍官急速的督促聲,士兵們急忙背上裝備背包,提著高斯步槍,離開登陸艙,沿著熟悉的通道前往離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