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中醫之術,雙胞胎很容易被診斷出,但阿文所患疾病很是稀奇,田婆婆雖醫術高明,卻也沒診斷出阿文所懷是一對雙胞胎,獨孤求敗也就不知道阿文懷著的是兩個孩子。


    所以那女孩便永遠的留在了那戶農戶家。十八歲時,那女孩嫁到了幽憂穀附近的一家山農家。結婚後,女孩夫婦一直未能要上孩子,直到那女孩到了近四十歲年紀時,才生下一個男嬰。但生下男嬰後還未到一年,便遭到了金兵的燒殺搶掠,全家被金兵殺害,隻有這名男嬰被王一葉救出。而這名男嬰的身世也就永遠無人知曉了。


    獨孤求敗返迴廟中,見阿文和出生的孩子皆已死亡,一度失魂落魄。一年後,獨孤求敗才恢複正常。獨孤求敗迴想以前事情,感覺前往幽憂穀誅殺黃裳,實是不該。而自從得到手中的這把“紫薇軟劍”後,卻是一直遭受大悲而無一喜。那“紫薇軟劍”本是一大惡人使用,那惡人用此寶劍殺人無數,獨孤求敗除掉那惡人後,便將寶劍留給自己使用。


    之後,獨孤求敗將“紫薇軟劍”丟棄在山穀,並在一旁注道:“紫薇軟劍,三十歲前所用,誤傷義不祥,乃棄之深穀。”


    後來,江湖傳言黃裳沒有死,獨孤求敗便四處尋找黃裳,但終究未能找到。獨孤求敗迴想黃裳武功,覺得自己“獨孤求敗”的名諱實是牽強,便在自己“獨孤劍法”八招八式的基礎上,又創造了一招“總訣式”,至此,聞名江湖的“獨孤九劍”全部完成。


    獨孤求敗又在江湖飄蕩了幾十年,最終隱居山林。在此期間,獨孤求敗曾幾次前往幽憂穀,卻怎又知道自己還有一係血脈就在附近。オ


    黃裳在少林寺與王一葉談心聊天,不覺已幾日過去,黃裳漸漸發現自己已經變老。在洪崖山穀中,黃裳日夜思索武功,從未想過光陰流逝,所以在洪崖山穀待了四十年,還以為僅僅過去了三四年。這幾日以來,黃裳與王一葉聊天,心中漸漸平靜下來,知道了當年在憂幽穀圍攻自己的仇人都已離世,黃裳才感到光陰似箭,歲月如梭。


    獨自一人時,黃裳想自己終究也會離世而去,但四十年練得的絕世神功若隨自己歸入塵土,終是不忍。黃裳思來想去,決定將自己練得的神功記錄下來。


    在王一葉齋房旁邊的一間房子,黃裳提起筆,先寫下了自己所創八套武功的武功秘笈。待黃裳要寫《道德經》八十一章神功的秘笈時,黃裳心想:“聖人做《道德經》,將武功秘笈隱藏於內,其本意是使世人得立國修身之術,而非得武學之術。自己卻是不能違背聖人之意。”黃裳想到此,便未將《道德經》八十一章神功的秘笈寫下。


    黃裳看自己所創的八套武功:“陰德天報掌”、“大鵬神功”、“渾天大法”、“大伏魔拳法”、“微明功”、“移魂大法”、“白骨爪”、“摧心掌”,每套武功都是威力無窮,但若以“渾天術”聯承起來,威力更是巨大數倍。黃裳暗道:“將‘渾天術’蘊含於武功,自己卻是費了不少心血,若不將此記下,實是遺憾。但將此記下,八套武功的威力又是太過巨大。”黃裳思想許久,想到普曜大師所贈的《楞伽經》,裏麵有梵文文字,黃裳暗道:“將‘渾天術’以梵文記載,其間包含一些佛學之理,豈不甚好?能通梵文又懂佛理之人必是非常之人,聖人作《道德經》時將武功秘笈隱含起來,或許便是此意。”黃裳想到此,便將各套武功之間的“渾天術”聯承法門以梵文形式記錄了下來。


    完成之後,黃裳暗道:“此書已經完成,卻是起何名字?”黃裳尋思片刻,道:“李憲伯伯曾說過,萬物皆遵陰陽之理,所謂善之於惡、強之於弱、剛之於柔、智之於愚、難之於簡,皆也陰陽之理也。對於行善,若人不知,則為陰,亦曰陰德;若人知之,則為陽,亦曰陽善。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佛法曰:九九歸真。此書名字就叫做《九陰真經》!”黃裳輕言道:“書名《九陰真經》,隻是希望世人積善陰德,遵行俠義,不求天報人知,但求無悔於心!”


    書目已定,黃裳返迴前麵,將“白骨爪”武功改名為“九陰白骨爪”。黃裳又將《九陰真經》分為上、下兩卷,而那些聯承武功的“渾天術”梵文語句,未放在真經最開始,也未放在最後,而是放在了上卷的最後一章。


    此時,黃裳不禁又心生擔憂,黃裳心道:“真經武功之高實在是令人驚歎,此經若是落入惡人手中,持之以橫行天下,無人製他得住。”黃裳作此真經前便有這一擔憂,此時這種擔憂更加強烈,黃裳暗暗道:“必須將此經藏於一絕密之地。自己練功的洪崖山穀卻是一個很好的藏經之地。”黃裳想到此,心中漸漸平靜。


    所有事情完成之後,黃裳寫下了《九陰真經》的序言: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地之道,兼六合而並八荒,是故聚勝散,大整勝隻單;人之道,非常道,夫得道者,大可安邦立國,利及萬民,小可修習武學,健體強身。聖人著經作文,雲雲千萬卷耳,以《道德經》為首。今世人研習經文,得立國修身之術,易也;然得武學之術,非大智慧所不能也。聖人知世人皆貪,故先智慧而後武功,以此為之,聖人之所以為聖人也。


    餘潛習聖人之經,遍閱天下道家之書,得道之理,據理推之,得武學之術,撰而成書,名曰《九陰真經》。以此經修習武功,無論智愚,無論巧拙,皆能功力無窮,無敵天下。據經研習,氣可吞吐宇宙,力可震撼山嶽,動則如龍如虎,快則恍如電閃,穩若大磨磐石,柔似弱水紗綿;真經亦包含吐呐之學,技擊之術,招數之法,據經習之,一人可敵萬千人,一招可化萬千招。餘不才,然遍觀武學之書,實無出其右者。


    徽宗年間,魔教盛行,***綱常。餘奉旨平剿。奈何魔教高手甚多,餘傾力抗擊,終究寡不敵眾,身負重傷。餘幸而逃脫,魔匪暴虐,可憐父母妻子殘遭毒手。餘藏身絕世之地,立誓雪此大仇。餘銘記魔匪武功招數,日夜苦思破解之法,終於一日得破解之術。餘思之,即若眾魔匪複齊擁而上,餘亦能戰而勝之。


    餘踏出深山絕地,遍尋魔匪複仇。然令餘驚異者,眾魔匪皆已亡矣。餘孚能料及:四十年已過哉!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喜樂悲愁,皆歸塵土。”魔教之道也。今思之,亦有其理。恩恩怨怨,成敗是非,皆隨光陰而去,恍若煙雲。世事若此耳。


    餘亦老矣,終究湮沒塵土。然餘研習武功數十載,得普天下武學之術,終不忍隨餘殘身湮沒塵土,故做此真經,分上、下兩卷,收錄餘平生武學之術也。完此真經,餘心亦怯怯焉。真經武功實令人驚歎哉,若為惡人習之,禍秧於世,餘之罪過也,故將真經藏於一絕世之地。


    然萬物皆遵陰陽之理,所謂善之於惡、強之於弱、剛之於柔、智之於愚、難之於簡,皆陰陽之理也。為善者何謂陰陽?凡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亦曰陰德;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亦曰陽善。陰德,天報之,陽善,享世名。佛曰:九九歸真。故此書名曰《九陰真經》,唯望世人積善陰德,遵行俠義,不求天報人知,但求無悔於心。


    第三卷(本卷章目調寄“柳梢春”) 第三十迴 何為忠孝(大結局)


    更新時間:2012-1-9 16:21:48 本章字數:1397


    終於,《九陰真經》全部完成。黃裳長籲了一口氣。


    黃裳又在少林寺待了幾日,然後向王一葉說明了要去洪崖山穀的緣由,黃裳道:“我此去之後,便在洪崖山穀隱居,一葉兄弟即入佛門,便要安心修行。過一年半載,我還會來看你。”王一葉道:“見到大哥,我凡事已絕,我會安心修行。以後大哥就自己保重了!”兩人相擁而別。黃裳又告別玄和方丈,然後向江西行去。


    黃裳來到江西洪州,順著原來道路向西山行去,所到之處皆是高峰深壑,懸崖絕壁,綿延有數百裏,若是常人,實難進入。黃裳來到練功的洪崖山穀,隻見整個山穀都被洪水淹沒。黃裳辨認再三,卻是沒錯,山穀一側石壁上,還隱隱刻有《道德經》經文。黃裳心中一陣酸楚。


    黃裳迴想在山穀四十年時光,除了剛來那幾日還記得清楚,其餘數十年皆是練習武功,頭腦竟是一片空白。黃裳迴想初來山穀時的情形,不禁又疑惑重重,黃裳尋思道:“在幽憂穀中,我既受了獨孤求敗的劍傷,又受了童貫、摩爾宗等人的掌擊內傷,但被洪水衝到此地後,傷勢不但沒有加重,反而減輕了,這又是為何?”黃裳突然道:“是不是有位絕世高人,搭救了自己,並為自己療傷!”黃裳心中猛地一動,道:“從山東到江西,有千裏之遙,洪水怎能將我衝到這裏?一定是有位絕世高人搭救了我,並把我帶到了這裏!這位高人早已知道《道德經》中所包含的八十一章神功,故將《道德經》刻於石壁上,誘導自己參透!”


    黃裳心中一陣感激。黃裳麵對石壁《道德經》經文,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黃裳道:“在下愚鈍,現在才知是恩公救了在下性命,在下實在不知如何才好,在下向恩公磕頭了!”黃裳說完又磕了三個響頭。黃裳磕頭完畢,又思道:“這位高人會是誰呢?自己所遇之人中,隻有李憲伯伯能有如此高深武功,但李憲伯伯已死,況且也不知道《道德經》內包含武功。難道是普曜大師?但普曜大師看上去沒有一點武功,舉止行動也完全不似練武之人。”黃裳思想再三,卻想不出是誰。黃裳心道:“‘大象無形,道隱無名’,真正高人總是不顯露的。自己縱然去找,也未必能夠找到,況且都四十年了,估計這位高人也已仙逝了。”


    黃裳在山頂待了幾日,那洪水沒有半分消退的跡象,黃裳不禁暗生憂傷。黃裳看那石壁經文,比之以前又模糊了許多,黃裳道:“四十年時光,轉眼而逝,再過些年,自己也會消逝。普曜大師曾言:‘諸相皆為空,世如虛幻夢,非有亦非無,離合因緣數。’現在想想,卻是如此。自己為仇恨所困,整日想著報仇,與那些為權、為財而困,整日想著升官發財的人又有什麽區別?不管怎樣說,自己今生是白來了一趟。”黃裳想到此,心中更是憂傷。黃裳從懷中拿出《九陰真經》,沉思再三,又將《九陰真經》放入懷中,黃裳淡淡道:“既然寫了,就把他留下吧。天下之大,總能找到一個絕密之地。”黃裳說著,慢慢離山穀而去。


    殘陽斜照,濁風亂吹。一個身影緩慢行走在山脊間,孤寂而淒涼……


    第三卷(本卷章目調寄“柳梢春”) 後  記


    更新時間:2012-1-9 16:21:48 本章字數:503


    在武俠小說中,金庸小說是最高大,最瑰麗、最壯觀的一座宏偉大廈,是不可比擬和逾越的。本人創造這部小說,所抱的態度是為金庸這座文學大廈添磚加瓦,向金庸大師致敬。


    本小說是根據金迷們皆知的黃裳故事編撰而成的,金庸小說中的幾大高強武功之間的較量均在本書中得到展現,本人認為其間的邏輯無有牽強。當然,武功是為故事情節服務的,至於本小說的故事情節如何,就由各位書友去評判了。


    本小說沒有戲說、玄幻等情節,是一部嚴肅的傳統武俠小說。金庸《射雕英雄傳》:“那黃裳終於找到了一個仇人,這人是個女子,當年跟他動手之時,隻是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但黃裳找到她時,見她已變成了個六十來歲的老婆婆......”讀完本小說的書友都已知道,小說中的蔡可便是那個“十六七歲的小姑娘”,這也是本小說創作的最初靈感。


    金庸之後的純武俠小說一直處於低穀之中,但這對我輩亦是個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陰真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庸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庸木並收藏九陰真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