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陰真經 / 庸木 著 ]


    ------章節內容開始-------


    第一卷(本卷章目調寄“踏莎行”) 第一章 大殿比武(1)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1 本章字數:6544


    北宋末年,都城汴京,街道兩旁商鋪林立,館舍毗連,大街上車水馬龍,人流如織,隻聽得吆喝聲、叫賣聲響成一片,爭論打笑聲、牛馬嘶叫聲此起彼伏,處處顯露出一派熱鬧繁華景象。


    在通往皇宮路上,有一行人,看服飾裝束,不像中土之人。為首是一名大汗,腳踏皮靴,身著虎袍,麵目雖醜陋猙獰,神色卻相當和善。此人名叫曷魯,金國之人,這次是奉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之命出使宋朝。


    宮殿內珠璧輝映,光彩照人。龍椅上坐的是北宋第八個皇帝宋徽宗,名叫趙佶。殿上文武官員分站兩列,氣勢磅礴。


    曷魯走上大殿,口唿萬歲,俯身跪拜。施禮完畢,曷魯拿出使文,朗聲讀道:“……遼主沈湎,荒於遊畋,不恤政事,好佞人,遠忠直,淫刑吝賞,刑煩賦重,民不聊生。今大宋國富民強,兵精糧足,我朝疆土日辟,將士威猛,兩國自當替天行道,拯救萬民。我朝順應天意,興仁義之師,征討遼主昏君,大業既定。唯望貴朝能夠共伐昏遼,亦雪屢受遼國欺淩之恥,得遼國侵略之地……”


    龍椅之上,宋徽宗凝神端坐。曷魯誦讀完畢,宋徽宗道:“請金使到驛館歇息。”曷魯被帶出殿堂,宋徽宗自語道:“又要開戰,又要開戰。”呢喃兩句,對眾文武道:“金國想與我朝共同伐遼,眾位卿家有何高見?”


    群臣之中走出一人,隻見此人頭發花白,眼睛一直半閉,隻有說話時才略略睜開。此人名叫蔡京,乃是宋朝的宰相。蔡京上前道:“臣以為當今我大宋兵精糧足,國富民強,正是討伐遼國,收複燕雲十六州之機。金國此次主動與我朝聯合伐遼,更是機不可失。”


    蔡京說完,又聽一個尖柔的聲音說道:“臣不才,願率兵征討遼賊。”隻見此人身材高大,麵色黢黑,皮骨強勁如鐵,隻是下顎無半點胡須,此人乃是宦官童貫,受封涇國公爵。


    宋徽宗聽罷,忙道:“愛卿勿要輕言開戰,當今天下太平,我大宋國泰民安,其不甚好?哪裏可以輕舉妄動!”宋徽宗說完,眼睛向其他大臣看去,道:“其他卿家有何見解?”


    大殿之中走出一人,此人名叫鄧洵武,官任知樞密院事,鄧洵武道:“陛下,我大宋與遼國簽有澶淵之盟。澶淵之盟後,兩國結成兄弟之邦,已和平相處一百餘年。如今,金國犯遼,作為兄弟之邦,不但不幫忙救火,反而趁火打劫,臣以為此事不可。且百年盟誓,一朝棄之,誠恐兵舉一動,中國昆蟲草木,皆不得休息矣。臣以為不可與遼挑起戰端。”


    徽宗喜道:“卿家言之有理,祖宗誓盟,違之不祥。”


    蔡京道:“鄧大人,我朝與遼國和好,乃是因為我朝每年供奉遼國數十萬的歲幣。如為兄弟,遼國為何索我大宋錢物?再者,燕雲十六州本我中原之地,遼賊卻占為己有。我大宋與遼國百年兄弟,實為百年之恥辱。現在我大宋國力強盛,此時不報仇雪恥,奪我故地,更待何時?”


    從群臣後麵走出一人,此人名叫李綱,現任四品太常少卿之職,李綱道:“陛下,我大宋建國初年,以太宗之神武,趙普之謀略,曹彬、潘美大將之才,征伐四方,百戰百勝,卻唯獨於燕雲毫無建樹,臣以為切不可對遼倉促開戰!況且我大宋百姓稅賦頗重,急需休養生息……”


    李綱四品官職,在朝堂上位列甚低,沒等李綱說完,童貫厲聲喝道:“李大人不要以他人威風滅自己誌氣,我大宋已經今非昔比。童貫不才,卻也練得一些微薄武功,學得一些帶兵打仗之法,在平方臘、討梁山、戰西夏時也貢獻了一些微薄之力。依李大人的意思,當前我大宋無帶兵打仗之人了嗎?”


    李綱退至一旁,不再言語。宋徽宗道:“童愛卿言重了,童愛卿為我大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當今天下太平,何必又要打仗?”


    童貫道:“陛下,我大宋與遼國雖說是兄弟之邦,但百年以來,遼國屢屢輕待我國,犯我邊境,實在可恨可氣。況且收複燕雲十六州乃曆代先皇之遺願,當前我大宋兵強馬壯,正是與遼開戰之時機。”


    蔡京道:“陛下,所謂‘兼弱攻昧,武之善經也。’現在遼主無道,國政不修,遼國軍隊如枯木朽枝,不堪一擊。大丈夫建功立業,正當此時。請陛下即刻與金簽署盟約,共同發遼。”


    大殿上王黼、李邦彥、梁師成、蔡攸等人上前道:“臣奏請陛下與金簽署盟約,共同發遼。”


    宋徽宗歎道:“既然諸位卿家皆同意聯金伐遼……”宋徽宗停了一下,將目光停在大殿一人身上,道:“黃愛卿,你有何見解?”


    宋徽宗所說這位“黃愛卿”名叫黃裳。黃裳才學淵博,十八歲便中得進士,宋徽宗十分賞識,命黃裳負責修訂《萬壽道藏》。此時,黃裳剛剛將《萬壽道藏》修訂完畢。黃裳在修訂《萬壽道藏》之間,悟得了武功中的高深道理,練得一身絕世武功,宋徽宗大喜,任命黃裳為一品侍郎,總管皇宮大內高手,並負責軍國事務。


    黃裳向前一步,道:“陛下,臣亦以為應聯金伐遼。”宋徽宗見黃裳也如此認為,歎息道:“那好吧,朕就依眾位愛卿。”


    殿下黃裳道:“陛下,臣以為應聯金伐遼,但不宜如此倉促與金國簽定盟約。對於征伐遼國,奪迴燕雲十六州,我高宗、神宗皇帝便有其誌,我大宋子民皆有此心。故臣認為,我大宋與遼必有一戰,此乃祖宗萬民之世願。然我朝官兵閑逸已久,雖有平方臘、征夏國之戰,但畢竟戰事輕鬆,如倉促應戰,恐怕中國之邊疆,將無寧日可有。並且我朝對金、遼兩國情況都不了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更不宜倉促與金簽約。以當今天下之情形,我大宋首要任務是加緊修理戰事,使我大宋兵強馬壯,國富民強,如此,待時機成熟,我大宋可輕易收複失地。”


    宋徽宗喜道:“黃愛卿所言極是。”


    蔡京轉身道:“黃大人,方才你說我朝官兵閑逸已久,並說要加緊修理戰事,黃大人可知,現在朝廷重新施行變法,早已解決了這些問題。”


    黃裳道:“丞相,臣聽說自施行變法以來,各地官員以變法為名,盤剝百姓,自斂財富。我大宋看似繁榮昌盛,實則民生疾苦。”


    宋朝時期,宋神宗推行了王安石變法,但自神宗之後,變法曾遭到多次廢除。到了徽宗時期,變法又被重新實施,當時徽宗將變法交給蔡京、童貫等人負責。聽黃裳說起變法內弊,童貫上前道:“變法乃我皇陛下親自推行,效果已是非常明顯,我大宋子民皆得其福。黃大人所言或許存在,但也是九牛之一毛,黃大人怎能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黃大人難道要反對變法不成?”


    黃裳道:“臣並未反對變法,臣所慮者是各級地方官員是否真正在施行新法。”


    宋徽宗看到臣下爭論,忙道:“和氣為重,莫要爭吵。這變法事情以後再說,現在先談論與遼開戰的事情。”


    蔡京道:“臣以為應即刻與金簽署盟約,共同發遼。”


    黃裳道:“陛下,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彼國情況我一無所知,不能如此倉促與金簽署盟約。臣願前往金國、遼國,以探察兩國的情況,請陛下恩準!”


    宋徽宗道:“黃愛卿言之有理,那就依黃愛卿之見。不過金、遼兩國遙遠,黃愛卿一路要小心。”


    黃裳道:“是,陛下。”


    宋徽宗道:“當前我朝盛事太平,還是不要開戰為好。”


    宋徽宗說完,眾臣不再爭論。童貫上前道:“陛下不輕言戰事,是否是擔心我朝無百戰不殆之將帥,無所向披靡之兵士?陛下大不可為此擔憂,臣不才,練得一些微薄武功,請陛下評點一二。”


    宋徽宗道:“童愛卿武功高強,朕早有見識,但不知諸位大臣是否見識過。那朕與諸位大臣就欣賞一下童愛卿的武功吧。”


    童貫俯首道:“是,陛下。”童貫接著道:“陛下,臣聞黃大人這些年間,自創了許多神奇武功,臣想請黃大人做一個陪。”


    黃裳道:“童大人武功高強,在下豈敢與童大人過招。”


    宋徽宗道:“黃愛卿莫要過謙,朕知道你的武功也是非常高強,兩位愛卿就切磋一下。但拳腳無眼,兩位愛卿都是朕的愛臣,出招時務必要點到為止。”


    童貫道:“遵旨。”


    群臣讓出大殿中央,童貫抱拳對黃裳道:“黃大人,童某領教了。”說著亮出招式。


    黃裳剛剛出任官職,卻頗得徽宗寵幸,所以引起了童貫、蔡京等人的忌妒,以至童貫、蔡京等人找到機會便與黃裳作對。這次童貫自持武功高強,想在皇上麵前給黃裳一些難堪,讓黃裳出出醜。而黃裳自練成武功之後,還從未真正與人搏鬥過,此時卻不想與童貫過招。但宋徽宗已經這樣說了,黃裳隻得報元守一,凝神接招。


    隻見童貫右手微抖,眾人隻看到一團白色什物朝黃裳飛去,黃裳輕抬左掌,那什物掉頭奔向了大殿的柱子,隻聽“嘭”地一聲,那什物撞在了柱子上。眾人這才看清,那白色什物原來是童貫拂塵上的一根拂絲,隻見拂絲一頭飄垂在柱子之上,而另一頭卻深深插入柱子之中。眾大臣一陣喝彩,徽宗也從龍椅上站了起來。


    這一招過後,兩人都是一驚。


    童貫所吃驚的是黃裳武功竟如此厲害,竟能如此輕易化解自己這一招!童貫自從學成武功後,十餘年內從未遇到過敵手,對手一般在自己第一招之內便會落敗,就算能夠躲過第一招,對手元氣也會大大損傷。童貫原本以為,黃裳一個文弱書生,每天讀書校卷,能有多大能耐,所以在出招之前,童貫隻用了五分功力,就是這五分功力放在一般高手也會造成重傷,沒想到黃裳卻將自己招數輕易避開,並將拂絲插入立柱之中!其內力絕不在自己之下。


    黃裳吃驚的,童貫這一招竟是自己好友所創的獨門武功《葵花寶典》中的招式,而自己這位好友從未提及過曾將此獨門武功傳授於別人,現在童貫卻使將出來。黃裳好友便是一代大俠李憲。李憲八歲入宮,入宮後陪太子讀書。李憲自幼聰明伶俐,很討太子和宮中人的喜歡,且李憲本身勤奮好學,在陪太子讀書過程中,自己也學到了許多東西。神宗時候,李憲被派往邊境擔任監軍,李憲為人正直清廉,又熟讀兵書戰法,深得將士愛戴,並立得戰功無數。神宗退位後,李憲便深居皇宮,潛習武學,經過多年刻苦鑽研,終於創造出絕世武功《葵花寶典》。黃裳剛剛在宮中修訂《萬壽道藏》時才二十歲,當時李憲已六十多歲了,雖然兩人年歲相差很大,但兩人在偶然的幾次接觸中,發現彼此性情極為相投,兩人便時常交往。黃裳在宮中用了六年時間修訂《萬壽道藏》,這六年時間裏,黃裳從道家經文中悟到許多絕世武功,經常與李憲切磋研習,因此得到李憲的許多指點,兩人武功都大有長進,而彼此更成了忘年之交的親密好友。


    看到童貫使用《葵花寶典》中的招數,黃裳十分吃驚,不由脫口道:“《葵花寶典》!”黃裳接著問道:“李憲是你什麽人?”


    聽到“李憲”這個名字時,童貫臉上顯出一絲炯色,童貫道:“是本人義父。”


    黃裳疑道:“李憲是你義父?那你的武功一定是李憲所傳的了……”沒等黃裳說完,童貫大聲道:“廢話少說,黃大人接招便是!”童貫話音未落,招數已經逼來。隻見童貫輕抬拂塵,接著腳尖點地,全身忽地躍入半空,童貫跟著將拂塵微微一抖,那萬根拂絲驟然豎起,便似萬根鋼針般向黃裳擊去。


    黃裳看的清楚,這一招乃是《葵花寶典》中的“葵花綻放”中的招數。黃裳在宮中與李憲切磋武功,對於《葵花寶典》的各路招數都略知一二。那《葵花寶典》包含八套武功,分別為“葵花綻放”、“葵花爭豔”、“葵花向日”、“葵花含羞”、“葵花飄香”、“葵花散盡”、“花謝果實”和“花香依舊”,每套武功中又包含有無數奇妙的武功招數。


    見童貫使出“葵花綻放”中的招數,黃裳當即以“陰德天報掌”進行接招,隻見黃裳雙手下垂,身體呆立,所有破綻都暴露在外,明顯一幅挨打之架勢。童貫微微一驚,隨即想到剛才黃裳招數中的功力,童貫不敢大意,嚴守招法秘訣,摧動功力全力攻擊。


    在拂塵就要擊中黃裳身體時候,黃裳雙手變掌,掌心相對,那拂塵瞬間被罩在黃裳掌力之中。緊跟著,黃裳腳步後撤,已躲開拂塵攻擊。童貫見狀,手臂前伸,摧動拂塵繼續進攻,黃裳見勢拆招,兩人瞬間鬥在一起。


    “陰德天報掌”這套掌法,是黃裳從《道德經》中化出的,《道德經》有言道:“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又雲:“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世間萬物,柔弱往往戰勝剛強,武功招式大多也是如此。“陰德天報掌”是天下至柔的掌法,以防守為主,鮮有進攻。但其防守招數之嚴實縝密,天下武功也鮮有出其右者。此掌法名稱乃是黃裳好友李憲所命。兩人切磋武藝,最初黃裳使用此掌法時,李憲見其招數至陰至柔,奇妙之極,與一般武功大為不同,李憲非常讚賞。李憲尊崇佛法,佛家有言:“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亦曰陰德……陰德,天報之。”此招又守多攻少,以忍為主,故李憲聯想佛語,將此掌法命名為“陰德天報掌”。而在百年之後,亦有人從《道德經》中化出一套至陰至柔的武功,這人便是愛武成癡的老頑童周伯通,但周伯通所化出的武功不是掌法,而是一套拳法,名曰空明拳(見金庸《射雕英雄轉》)。雖然這兩人化出的武功是一掌一拳,但都是天下至陰至柔、以柔克剛的奇妙武功。


    《葵花寶典》中的武功匪夷所思,奧妙無窮,而黃裳與李憲切磋武功多年,加之自己的聰明才智,所創武功也是精妙玄幻,高深莫測。雙方你來我往,騰挪跌宕,場麵好不精彩。這一場較量,直看得宋徽宗歡喜不已,不停說道:“好看,好看,比唱戲說書還好看。”又扭頭對禦前太監道:“嗯,讓朕的諾衣娘娘也前來觀看。”禦前太監領命後撒步跑去,好趕快複命迴來繼續觀看。


    那童貫見黃裳隻是防守,很少進攻,突然收起招式道:“黃大人隻守不攻,你怎麽小看人呀。”童貫說完,身姿扭捏,腰臀擺動,行動更如如同戲中花旦,讓人驚詫又好笑,而口中又不停說道:“你怎麽小看我呀,黃大人小看人,黃大人小看人呀——”那聲音嗲聲嗲氣,嬌嗔無比,說話速度更是越來越快。童貫聲音本來尖細,這樣說話,隻讓人聽著刺耳之極,難聽之極,一些年老大臣不得不捂住耳朵。而在童貫嬌嗔嗲氣的聲音之中,又夾雜著細微的“噗噗”聲,仔細看去,那“噗噗”聲是童貫手指發出的,隻見童貫左手舞弄拂塵,右手做粘花之狀,拇指不斷將中指彈將出去,每次彈出,便會發出“噗噗”聲響。


    黃裳脫口道:“葵花爭豔!”再看黃裳,左攔右擋,快奔急停,突然間變得手忙腳亂。片刻之後,黃裳猛地向後一躍,同時跟著一掌推出,童貫嗔嗲之聲頓時變慢。幾個迴合過後,童貫聲音再次變快,而黃裳也跟著一掌一掌地不斷推出。每次兩人彈指和出掌相撞,都會聽到悶雷般的聲響。


    第一卷(本卷章目調寄“踏莎行”) 第一章 大殿比武(2)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1 本章字數:3304


    童貫這套招法,正是《葵花寶典》中的“葵花爭豔”套路。創出《葵花寶典》的李憲乃是閹人之身,所以在武功招數中能夠融入人世間的女子之氣,“葵花爭豔”便是融入了嫵媚女子的邪惡醜陋之氣。世間自古便有“紅顏禍水”、“英雄難過美人關”之說,而對於美豔女子的是非善惡,福禍好壞,卻無人能夠說清。所謂“最毒不過婦人心”,女子惡毒之時,將比男子更甚,李憲便將這世間女子的惡毒之氣融入了武功之中,其聰明才智,實是匪夷所思。


    黃裳所用招數,是自己所創武功“渾天大法”,須知那《萬壽道藏》共有五千四百八十一卷,不但包含道家各種經卷文集,而且還包含天文、地理、軍事、醫藥等諸多典集。黃裳細心校讀《萬壽道藏》,對道藏中的天文、地理、軍事、醫藥都精通明曉。那天文之學本有三家,分別為宣夜、蓋天、渾天。宣夜、蓋天早已消失,故不為世人所知;渾天在秦朝遭到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之禍,故也遭受滅絕,而這之後的渾天學都是後人重新再創,並非原始經文。但黃裳在《萬壽道藏》中發現了渾天學的原始經文,由此,創造出這套“渾天大法”。


    黃裳這一掌一掌緩慢推出,看似平常無奇,其間卻蘊含了天辰星象的渾天之術;而童貫恣肆放蕩,聲音嗔嗲,其中卻蘊含了最惡毒的人間之氣。但見童貫說話之聲變快時,黃裳掌法便會變慢,黃裳掌法變快時,童貫聲音就會變慢。這蘊含了人、天之理的招數之戰,更像是一場人、天之爭,童貫彈指之間,似有一種人定勝天之氣勢,而黃裳出掌之時,亦含有一種天宇至尊的霸氣。


    幾十個迴合過去,那人間邪惡之氣終究不能勝天,隻見童貫說話速度越來越慢,聲音也逐漸變弱,而黃裳出掌卻變得愈加輕快。突然,童貫“啊”的大叫一聲,接著,童貫聲音變得無比尖柔,這尖柔聲中似蘊含著百般嫵媚,百般淫靡,不禁讓人心神放蕩,魂不守舍,未過片刻,人群之中已有“咦呀”的噓喘聲。此招乃是“葵花爭豔”中“淫聲綿綿”招式,功力不足者,必被其聲力所傷。


    黃裳見狀,馬上轉化招式,隻見黃裳雙腳點地,身如踏風,向童貫急馳而去。黃裳跟著變掌為拳,拳速快如閃電,直攻向童貫右手中指的“中衝穴”。此招正是“大伏魔拳法”中的“踏風降魔”招式,拳速雖奇快無比,但卻無比穩實厚重。童貫尖柔之音頓停,隻見童貫右手急忙迴縮,跟著左手揮動拂塵擋擊黃裳攻來拳式。此時兩人招法,都是近身搏擊之招,兩人招數到處,都與對方要穴差之微毫,但卻始終不能擊中對方。猛然,童貫祭出“葵花飄香”中的“葵花點穴手”,直向黃裳臂上的“清冷淵”點去,黃裳縮臂將躲,不料童貫此招卻為虛招,攻至半路,手指順勢點向黃裳胸口的“神封穴”,緊跟著,童貫左手拂塵猛攻黃裳頸部的“天鼎穴”,而這拂塵竟後發先至,瞬間拂絲已到達黃裳“天鼎穴”之上。眾人不禁“啊”地一聲驚叫,就算黃裳能躲過胸口“神封穴”的攻擊,但這頸部“天鼎穴”必將是躲不過去了。就在眾人“啊”聲還未散去,隻見黃裳已轉守為攻,而剛才是怎樣躲過童貫的“葵花點穴手”,卻沒有人能夠看清。


    轉眼之間,兩人已鬥了三百餘迴合。黃裳心道:“我受皇上恩寵,故常引起童貫等人的不滿,這也是人之常情。倘若此次比武中戰勝童貫,更會加深我與童貫之間的隔閡,這對國家朝廷實在不利。古有藺相如謙讓廉頗,終於將相和歡,今天我黃裳也不應該逞一時之能。況且好友李憲乃童貫義父,就更不能一絕勝負了。現在我與童貫已拆了三百多招,勝負不分,實是皆大歡喜。”想到此,黃裳邁了個破綻,跳出圈外,黃裳正想撤招收功,童貫招數緊跟又來,黃裳不得不重新出招應戰。


    此時童貫招式又變,方才的扭捏之姿全無,拳腳間處處透露著大丈夫的陽剛之氣。隻見童貫收起拂絲,左手拂塵變為一根短棒,右手拳掌交施,每招每式都極為剛健威猛。童貫此時招式,乃是《葵花寶典》中的“葵花向日”招式。李憲創建這套武功時,融入了女子的正直貞潔之氣,世間女子醜陋邪惡者必是少數,而堅貞正直者卻在多數。世上早有“巾幗不讓須眉”之說,李憲發現正直女子隱忍堅強之能力實勝世間男子百倍,李憲便以此創造出這套玄妙高深的武功。


    見童貫施出“葵花向日”招式,黃裳雙臂展開,掌心向外,接著雙臂迅速微彎,此乃是黃裳自創“大鵬神功”中的招數。隻見一股真氣由掌心發出,直撲童貫撲去。再看童貫,雙手直握拂塵,右手變拳為掌,搭在左臂腕處,跟著運集內力,一股真氣從拂絲直噴而出。但見兩股真氣瞬間相交,發出鋼鐵撞擊般的“當當”之聲。響聲未息,童貫蹂身躍起,雙腿交替,猛向黃裳下陰穴踢去。再看黃裳,雙臂成交叉狀,跟著猛地展開,雙腿沒任何用力跡象,身子已躍上大殿頂梁。黃裳此招乃“大鵬神功”中的“大鵬飛天”招式。


    這“大鵬神功”乃是剛勁猛烈之武功,是黃裳從《道德經》中悟出的。據《莊子·內篇》記載,鵬是遠古時期的一種神鳥,身體巨大,其背有千裏之寬,其翼似垂天之雲。鵬飛得又高又快,飛翔時卷起巨大的旋風,唐朝詩人李白曾有詩讚曰:“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記載中的鵬鳥使黃裳神往,黃裳從《道德經》中悟出一套剛猛武功之後,便以“大鵬”為名,命名為“大鵬神功”。


    道家認為:“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大船必須在大江大河中才能發揮作用,而剛勁猛烈的武功,也必須有剛勁猛烈的武功與之對招,方能盡顯其武功本色。憑黃裳的聰明智慧,當然知曉對於剛勁猛烈的武功,以柔韌縹緲的招法往往更容易對付,但對於此次比武較量,黃裳實無取勝之心。所以在童貫使出“葵花向日”這樣至剛至陽的武功時,黃裳也以剛勁猛烈的武功“大鵬神功”進行應對。


    見黃裳躍上殿梁,童貫也跟著縱身躍上。隻見兩人身似猿猴,在殿梁上縱橫跳躍,隻聽得“當當”之聲不絕於耳,轉眼之間,百餘迴合又已過去。瞬息間,兩人從殿梁躍起,直向殿外飛去。宋徽宗、群臣、及“奉命”觀看的宮中王妃忙走出殿外,但見兩人已戰在了一起。


    童貫猛地跳出圈外,跟著拂塵一晃,那萬千拂絲忽地飄起,童貫右掌直向拂絲砍去,隻見那拂絲竟被切斷了一截!拂絲被切斷瞬間,童貫右掌快速迴縮,接著猛地推向斷絲,掌風到處,隻見那萬千根斷絲似萬千根鋼針一般,鋪天蓋地地向黃裳飛射而去。這正是《葵花寶典》中的“葵花散盡”招法。在《葵花寶典》的八套武功之中,唯此套武功隻有一招,這一招能使柔軟輕微的萬千斷絲化作快如飛鳥的萬根鋼針,足見此招威力之巨大。頃刻之間,那萬根斷絲已到了黃裳跟前,黃裳提身快速後移,同時雙臂在胸前翻轉輪動,雙臂滑動之間,那千萬斷絲紛紛飄落在地。而在黃裳身後十米之外,幾名侍衛被斷絲擊中,瞬間倒地斃命。在這些侍衛的麵部、頸部和裸露在外的雙手上出現了許多針尖般大小的小孔,鮮血不斷從小孔中汩汩浸出,想必斷絲已是深入骨髓。


    突然,童貫大叫一聲,隻見那萬千斷絲勢道驟然猛烈,似暴風驟雨般向黃裳襲去。黃裳迅速運聚內力,雙臂速度也隨之加快,跟著提身前移,童貫發出的萬千斷絲全部被罩在雙臂力道之中,瞬間散落在地。


    黃裳所用武功乃是“渾天大法”中的“天網不失”招式,此招式是專門應對各種暗器以及各種箭弩等飛來兵器的,是黃裳根據《道德經》和《易經》的卦、爻之理,並結合渾天之術創作出來的。《易經》以陽爻、陰爻相配合,每三爻為一卦,以此組成八卦,包含了天地間萬物的陰陽剛柔諸性;八卦相互組合重疊,又組成六十四卦,包含了天地萬物相生相克之理。《道德經》言述天地萬物之理時,曰:“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天的禁網雖然廣大而複雜,但卻是有理相通,有矩相尋。而將此融和並創作出武功,若非超常的才學智慧,是萬萬不能的。


    第一卷(本卷章目調寄“踏莎行”) 第一章 大殿比武(3)


    更新時間:2012-1-9 16:21:31 本章字數:2272


    “天網不失”將飛馳而來的萬千斷拂絲統統打落在地,幾個迴合過去,童貫手中拂塵隻剩了一把拂柄。黃裳心道:“就算最後戰成平手,但童貫拂塵已經受損,還是表明自己略勝一籌,看來這場爭鬥一定得設法敗他一招。”正當黃裳想著如何結束爭鬥,隻見黃裳扔掉拂柄,手裏卻多了一根被斬斷的拂絲,那斷絲有繡花針般大小,被童貫施以內力,隻似一枚繡花鋼針。童貫手捏斷絲,左攻右刺,行動如同鬼魅,身影一晃,已欺到黃裳麵前,童貫抬手猛向黃裳疾刺。童貫出手之快,比起前麵招法迅捷百倍,瞬間,眾人隻看到拂絲滑過的一道道的跡痕,卻不見童貫手臂和身形移動。但任憑童貫招法怎樣迅猛,卻總能被黃裳在電光石火的一刹那間躲開。


    黃裳知道,這一招法乃“葵花含羞”中的“繡花大法”,此招快如閃電,並且猛烈無比,陰毒之極。黃裳曾問過李憲,為何此招如此毒惡,李憲並不迴答,隻是搖頭歎息。但黃裳卻能理解:李憲本為男子,卻失去男子根本,其苦悶之情,常人實在難以體味,而在創作武功時,也就難免將自己的怨恨憎惡融入其中。


    童貫施出“繡花大法”,瞬間十幾招已經過去。黃裳看到,童貫招式雖然也是迅猛陰冷,淩厲無比,但比起李憲,其招數卻不完美,中間似有一些破綻可尋。黃裳心道:“此時攻擊這些破綻,自己一定是必勝無疑,但卻是不能如此的,而此時若想輸下一招,卻也不能,因為此招惡毒之極,一不小心便會身負重傷,甚至有性命之險,看來隻有見招拆招,見機行事了。”


    轉眼之間,百餘迴合又已過去。此時,兩人已戰至一千多迴合,黃裳漸漸發現,《葵花寶典》裏的八套武功,童貫隻是使用“葵花綻放”,“葵花爭豔”,“葵花向日”,“葵花含羞”,“葵花飄香”,“葵花散盡”這六套,而“花謝果實”,“花香依舊”卻從未使用。黃裳心道:“如果童貫也使用這兩套武功,自己是很難取勝了。與好友李憲過招時,李憲常常將這八套武功的招數融和貫通,這樣,各招式之間會蘊含諸葛孔明的八卦陣法,倘若如此,自己是絕對不能取勝了。而童貫隻用其中六套武功,威力不免會大大降低。”


    十幾招過去,童貫又使出“葵花向日”招法,一掌擊向黃裳胸部,黃裳看準時機,借勢踉蹌後退幾步,同時用內力將自己頭發震散。但童貫進攻太甚,這時黃裳突然撤招消力,童貫未及預料,收招不住,亦往前踉蹌栽去,好在童貫立刻腳下用力,這才停住。這一場較量,雖然黃裳頭發散亂,但童貫亦是狼狽收招,在常人看來,這場爭鬥卻是不分伯仲。


    徽宗麵色驚慌,忙問道:“黃愛卿,你怎樣,受傷了沒有?”黃裳道:“臣無大礙,童大人武功高強,臣自愧不如。”然後向童貫抱拳施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陰真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庸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庸木並收藏九陰真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