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豐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


    作為香江兩家發鈔銀行之一,會豐銀行的實力是很強大的,而且曆史也是很悠久的。


    早在殖民時期,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它就成立了,而且源起魔都,後來才退居的香江。


    沈光林對它的印象很不好,這源於一起肮髒的陷害事件,會豐在裏麵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雖然事情的來龍去脈沈光林並不清楚,但是不妨礙他樸素的愛國情懷。


    現階段,他們的長城集團雖然很強大,但是畢竟隻有這麽點資產,想購買這樣一家老牌銀行還是很不夠用的。


    現在,會豐銀行就是香江銀行業的天花板,是香江人的神,幾乎沒有人可以戰勝它。


    殊不知,這家銀行以後的成就也就是那樣了。


    不過,蛇吞象也是要看場合的,沈光林說他想收購會豐,大劉和林阿南都不信,隻是以為這是他開的一個玩笑。


    沈光林隨後就意識到現在的自己確實還不能說這樣的大話,他們公司現在的資產和會豐的市值相比,真的隻是九牛一毛。


    也隻能徒自作罷了,以後靜待時機吧。


    不過,現在買不了會豐,去會豐總部看一看總是可以的吧。


    當然可以,就當是旅遊了,這個沒人反對,他們公司還是會豐的vip客戶呢,在這裏存了不少錢。


    會豐銀行畢竟是香江人眼裏的財富聖地,在香江,很多人賺了點錢,大都會選擇購買會豐的股票,因為它足夠保值。


    因此,有些人把會豐的股票叫做大笨象。


    在去哪裏遊玩上,妹妹主見不多,然後,他們真的就過去看了會豐總部。


    其實會豐銀行的總部也就那樣,不高大也不氣派,不過地段很不錯,據說是風水寶地,香江人最信這個。


    就連李家成的公司總部也放在了這裏,跟它比鄰而居。


    但是,真的到了現場,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會豐銀行的總部,也不是長江實業,而是跟會豐遙遙相望的另一棟高樓,雖然還正在建設之中,但是很有風格和特點。


    “這是哪家公司的建築?”沈光林很是好奇。


    這棟建築是呈三角形狀的,外部由鋼結構構建而成,淩厲而又氣派。


    “這是咱們華夏銀行在香江投資建設的中銀大廈。”大劉做了迴答。


    因為大劉本就是搞地產的,香江正在建的知名建築他還是比較了解。


    大劉說的這話沈光林愛聽,他的所有香江籍職員,凡是不認同內地的,一律不要。


    這是沈光林的底線,沒有誰可以突破這個底線。


    穿越一迴,沈光林真的決心要做一個樸素的愛國者,雖然他可能有很多缺點,但是他對祖國的心不會變。


    沈光林沉吟了一下:


    “中銀大廈?這麽厲害!這是哪個建築師設計的?咱們長城集團的總部也找他做個設計怎麽樣?”


    這個年代的中銀這麽有錢呀,這分明是央行呀,要在香江建這麽高的樓,沒點資產是玩不轉的。


    對於沈光林的問題,大劉很清楚的迴答:“貝聿銘。”


    原來是他!果然不是浪得虛名啊。


    盛名之下無虛士。


    貝先生可是國際知名的建築設計師,碩果累累。


    他曾經在西山腳下的香山公園裏設計了一座四星級的香山飯店,沈某人進去消費過,貴確實很貴,但是風景確實也很好。


    不過,這也更加堅定了沈光林邀請貝老先生幫自己設計長城總部的決心。


    隻是,老先生是美籍華人,貝聿銘建築師事務所也遠在花旗國,想過去談談還真得費一番周折,而且,長城集團的總部放在哪裏還沒有想好呢。


    京城並不是沈光林的首選之地。


    雖然他在這裏教書,雖然李蓉的家裏在這裏頗有視力。


    但是,京城權貴太多,人無千日好,花無千日紅,長城集團如果不想靠著別的生存的話,最好遠離政治中心。


    還是先談正事吧。


    沈光林現在的正事並不是選總部,也不是買銀行,而是看望自己小侄女。


    小侄女母女平安,堂弟忐忑中帶著迷茫,嬸嬸和叔叔則是欣慰中帶了點失落。


    大家都沒有想到,沈光林的心情跟他們一樣複雜。


    別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購物,沈光林心情不好就是買銀行。


    買銀行這個順帶的行為很快就完成了。


    他們最終還是買了一家規模並不大的銀行,叫做大生銀行。


    這是沈光林的主意,買個小的銀行好養活,而且自己可以把它做大做強。


    大生銀行,這個名字也很有意思啊,就因為它的創始人是李大生。


    其實這也是一個家族企業,李大生今年60多了,也到了退休的年齡,拿一筆錢退休,挺好的。


    “隻是,為什麽創始人不是姓周呢?”沈光林很是好奇。


    在沈光林的印象中,有無數源起香江的珠寶公司都有著類似的名字,大生這個名字真的好熟悉呀。


    比如:周大生,周六生,周生生,周大福,周金生,周六福,周百福,周福生......


    大生這家銀行的情況沈光林一眼就冷看到底,因為它太貧乏了。


    規模簡直小的可憐,隻有三家櫃台,還沒有一個物業是它自己的。


    就這樣的規模,它簡直還不如長城集團在香江的服裝店多呢。


    不過,既然選擇收購它,自然也有它的好處,那就是這家銀行的曆史算是夠悠久的了,它成立於1964年,如今已經20多年了。


    正是因為它資產規模小,存款和貸款數量都極少,最大的業務是做行船保險和離岸結算,船小好掉頭嘛。


    迴頭把自己公司的資金和持股公司的資金全部放到這家公司來,那業務不就來了嗎。


    大劉負責的投資公司持有那麽多公司的股份,我們做個不管事的股東,難道要求公司把款項結算放到自己銀行都不行嗎。


    沈光林問李莉要不要做一個銀行家,李莉看著這麽“有規模”的銀行,笑著答應了。


    買銀行的時候她全程跟著了,這家銀行的規模好大哦。


    其實,李莉她都沒有想到,沈光林是有多麽的雄心勃勃,他真的有把銀行做起來的心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教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熊不是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熊不是貓並收藏從大學教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