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光林的話讓大家陷入了激烈的討論之中。


    這個現象也太詭異了吧,為什麽科學家們都不提這個現象?難道有什麽不可見人的秘密嗎。


    科學是不是要走入唯心階段了?


    誰也不知道,不少科學家曾經對這個現象給出過各種解釋,但是都沒有做出讓所有人都信服的答案。


    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可以獲得諾貝爾獎了吧。


    沈光林舊事重提,大家也想看一看沈光林是怎麽解釋的。


    還能怎麽解釋,沈光林自己也不太知道具體原因。


    他不是愛因斯坦二世,也不是哥本哈根學派,他隻能根據後世的一些理論和見解對這個話題進行探討。


    當然,他也沒有心思去挑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沈光林用量子糾纏的理論去對這種現象做了初步解釋,當然,他也說了,這隻是一家之言。


    大家聽了更懵了。


    量子糾纏的概念是薛定諤最先提出的,但是,量子糾纏這種現象確實是存在的,大家發現它也已經有些時間了,關鍵就是看怎麽解釋和理解而已。


    在量子糾纏理論中,如果相互糾纏的兩個粒子,即使距離相隔數萬公裏之外,其中一個粒子的狀態被觀察了,那另一個粒子的狀態即使不去觀察它,也已經知道了它的運行狀態,當改變其中一個粒子的運行狀態,另一個粒子的狀態隨之被改變。


    它們之間怎麽聯係的,怎麽通信的,一直都是個未解之謎。


    從這裏麵就能夠推導出許多讓人迷信的事情了,比如心靈感應,比如特異功能。


    沈光林繼續說道:“在華夏的《華嚴經》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叫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


    意思就是在或不在,是由你的內心決定的。


    你的心不在這上麵,即使走到眼前也看不見它。


    而“它”都是發生了哪些變化,也是由你的意識決定的。


    你隻能看見你看見的那部分的變化,看不見看不見的那部分的變化。”


    大家開始迷茫了,沈要顛覆世界認知了嗎?


    “我們原來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神,沒有特異功能,意識是和物質相對立的另一種存在。


    但是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


    沒有任何聯係的二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發生糾纏。如果能夠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


    既然宇宙中還有95%的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那靈魂、鬼都可以存在;


    既然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特異功能也可以存在。”


    沈光林心想,或許,這就是這年代世界各國研究特異功能的理論基礎吧。


    “不過,我在這裏說一點,未來的幾十年,第六感,特異功能都不能被明確證實,這以後將要成為一個猜想。”


    量子糾纏經過了幾十年的探索和發展,到沈光林的時代已經很成熟了,並不再是純粹的唯心觀點。


    但是,它傳遞的“信息”是不受空間距離限製的,隻是因為“觀察”的原因才確定最終形態的原理還是沒有被攻克。


    沈光林也是基於這個認識才提出量子通信和量子密yue。


    因為它的根本原理就是一對量子糾纏的粒子,在後世,甚至有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


    沈光林還是強調,隻要觀察了其中一個的運行形態,自然就會知道另一個的運行形態,這樣就能實現“加密”,確保了信息的傳輸途中不會被竊取。


    同樣的,改變了其中一個量子的運行形態,另一個量子的形態一樣會被改變,這種通訊技術或許可以用於星際通訊。


    在真實的曆史上,ibm的研究人員於1993年才提出了量子通信理論。


    但是,沈光林已經在兩年前提出了這個理論,花旗國的國家科學基金會和高級研究規劃局也都投入了資金對這個項目進行研究。


    現在,沈光林再次講起這個話題,大家豎直起耳朵聽,果然有更大的收獲。


    但是,沈光林卻不準備講的更多了。


    我還知道一些,但是我不說。


    就是玩。


    後世,大約是在2017年,我國在這個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國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先成功實現的兩個量子糾纏的遠距離通訊。


    當時,兩個量子糾纏光子被分發到相距超過1200公裏的距離後,仍可繼續保持其量子糾纏的狀態。


    你們愛怎麽想是你們的事,我隻講我認為對的事。


    講座結束了。


    媒體和現場的學者將沈光林團團圍住,他們還想知道更多,但是沈光林說了,他的實驗室正在做進一步的研究,但是受限於經費,研究的進度並不算快。


    這不,都兩年了,他自己對於量子糾纏的研究成果也就隻有這麽多了。


    大家想看更新的研究成果,那就趕緊捐錢來吧。


    當然,他們問的問題也並不全是關於量子糾纏的,也有人問他怎麽看待愛麗絲的中產夢的。


    他能怎麽看?


    他就站在一邊慢慢看唄,他不是中產階級,他隻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的普通科學家而已。


    他沒錢,娶不起愛麗絲。


    大家不信。


    媒體又問沈光林一年的收入有多少?開辦一堂講座收取5萬美元是不是真的。


    沈光林說了,一堂講座5萬美元是真的,這是他的團隊收取的,並沒有完全用於個人的消費。


    真正屬於他個人的收入也就是學校實驗室發放的工資而已,並沒有多少錢。


    團隊收的錢,自然是用於團隊的,比如住宿費,比如交通費,比如生活改善需要的費用,都是這個資金裏麵出的。


    其實,開講座給出的勞務費,大部分都用於補充實驗室的研發經費了,這也是有據可查的。


    大家捐給實驗室的錢,每一筆的去向也是非常清楚的,有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的安永在幫他的實驗室做財物審計,大家捐了錢的請放心,絕對沒有用於個人消費。


    沈光林又說了,他還擔任了很多公司的首席科學家,這裏麵有些公司占有分紅,這個資金大部分也是用於實驗室開支的。


    他的錢就是實驗室的,實驗室的錢還是實驗室的。


    沈光林接著說了,錢再多對他來講都沒有意義,還不如弄清楚一個困擾他已久的難題來的讓人開心。


    大家肅然起敬。


    很快,沈光林的實驗室又收到了一大波捐款。


    明年和後年的科研經費終於又有著落了。


    沈光林就跟後世的人氣主播是一樣的,沈光林就是這個時代的超級網紅。


    大家看沈光林課題講的不錯,於是拚命打賞。


    來吧,再多的錢財,我沈某人也不嫌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教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熊不是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熊不是貓並收藏從大學教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