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公司那裏搞的怎麽樣沈光林沒有去關心,倒是焦化工廠已經完全大變樣了。


    老的廠房都被拆除了,地麵都翻整過了,務必要改掉這個黑灰的色調。


    那些已經是成品的焦炭還是賣了出去。


    說賣並不確切,是交換,跟鋼廠進行的以物易物的交換。


    一大堆焦炭被換成了鋼管和工字鋼,型鋼。


    小火車站得以保留,這裏可以發展成倉儲物流中心,沈光林甚至想問,內燃機火車頭賣不賣。


    想多了,鐵老大的地盤,哪裏給你插手。


    煤還有很大一堆,慢慢燒吧,隻有焦炭著急處理。


    焦炭這玩意銷路就在那裏,留在廠裏確實沒有什麽用。


    也得虧沈光林這裏有外匯,人家鋼鐵廠是求著要的,不然,人家真不要了那些焦炭了那就得砸手裏。


    焦化工廠要做改變,沈光林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生產電冰箱。


    現階段,國內對於電冰箱的需求實在太旺盛了。


    而且這個需求四十年都不會有變化。


    沈光林準備花錢從西德購買一條電冰箱生產線,不放深城,就直接放到焦化工廠的新廠房裏。


    新廠房是工字鋼結構的標準廠房,能夠用100年都不壞,廠房已經建好了,隻是還沒有生產設備進來。


    其實要生產電冰箱一點都不複雜,核心部件壓縮機進口就行了,扶桑那裏多的是,畢竟便宜而且質量還不錯。


    現階段,真的要自己生產壓縮機,從經濟上來說是劃不來的。


    所以,除了壓縮機,其他的東西都能自己生產了,而且不缺少原材料。


    當然,電路板也要進口,從新家坡。


    鋼材這些就不用了,因為津門這裏距離京城近,距離唐山也不遠,津門的鋼廠不願意提供原材料的話,咱有的是地方買,大不了動用點外匯就是了。


    但是,事情想著很容易,做起來很難。


    真的要去做點實事的時候才發現,怪不得人家深城是特區發展快呢,在津門,想開辦實業,尤其是想進口一條生產線,那是真的難。


    各種程序,各種審批,繁瑣的讓人抓狂。


    怪不得深城能夠快速的發展起來呢,人家的程序就簡化的很。


    蘇有朋在深城建廠的時候,一切都好簡單的,半個月生產線就到位了。


    當時,沈光林在扶桑訂購好了生產線,他們直接打包運送到香江,然後從香江入關。


    到了廠裏之後再拆封檢查看有沒有違禁品就行了。


    地方政府全程配合,配合度和默契程度令人發指。


    但是,現在津門焦化廠的想改變產品線,那可真是費了老鼻子勁了。


    首先,他們公司即使是合資公司,想生產電冰箱也要打專門打申請請領導同意。


    領導自然是同意的,生產電冰箱是好事,於國於民有利。


    打了申請並不算完,還要考慮原材料從哪裏來,生產出來的電冰箱準備賣給誰,售價多少。


    這也算是“可研”的前身了吧,咱不怕。


    “可研”做完了,想引進誰的,什麽樣的生產線也要專門寫申請。


    更離譜的是,沈光林都已經有看好的生產線了,甚至價格都談好了,但是上級部門不準買!


    因為他們公司並沒有進出口權限,進出口貿易的權限在專門的部門。


    行吧!


    津門有專門的進出口機構的是吧,我們忍一忍,請你們幫我們買一條生產線吧。


    結果,津門也不能買,還需要京城那邊的機構來考察和審批。


    服氣了!


    焦化工廠把需要購買的生產線型號和需要的錢財交到專門賬戶上去,不夠呢,負責進出口的機構竟然還要專門去西德做考察和評估。


    拜托,這是我們企業自己內部的事。


    可你們企業也有國資的成份。


    行,我再忍,但是出國考察的錢我們是不出的,我們已經考察過了。


    前後折騰兩個多月,對方給出了評估報告:這條生產線性價比太低了,不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建議重新選擇更加優良的廠家。


    優你奶奶個腿!


    勞資不買了!


    最後還是走了變通的程序。


    沈光林指示焦化廠向津門市政府打申請,我們在新家坡有個冰箱製造的工廠,現在準備把生產設備搬遷過來,請予以同意。


    太同意了!趕緊搬!


    終於可以做事了。


    下一步的工作,就是等著負責進出口的部門退我們錢了。


    這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沈光林直接從海外賬戶另外付款,產線還是以最快的速度起運了,從港口城市不萊梅出發,經過土耳其海峽,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彎灣海峽,最終到達津門。


    沿途很順利,不像瓦良格號一樣被土耳其給攔住好幾年。


    設備終於到了,而工廠還在繼續建設。


    畢竟那麽多土地,新工廠的建設就沒停過,給沈光林建工廠的,依然是京城二建,他們是老合作對象了。


    更多的廠房建好了,進口設備不好搞,國內的設備總是可以隨便買了吧。


    沈光林決定再建設一個紡織廠和製衣廠,畢竟冀省和齊魯都是棉花產區,收購點棉花也不難。


    還好這些個設備容易解決,衡陽就有一紡機,他們是專門生產紡織機械的。


    但是,組織生產這件事還是要黃廣義來,他更有經驗一些。


    至少,過來支援一段時間也是應該的吧,張鵬做不了這些事。


    小黃風塵仆仆的來了,外甥女江振華很感動,這是為了她專門把黃哥從深城調迴來的嗎?


    當然不是!


    隻是臨時支援而已,她想多了。


    不過,沈光林已經不準備過多的折騰了,還是深城的營商環境更好一些,津門掣肘實在太多了。


    小黃來了,忙的腳不沾地。


    但是,外甥女的婚事確實可以提上日程了,就去汕尾轟轟烈烈的辦一場盛宴吧。


    潮汕是一個地區名稱,跟古時候的揚州一樣。


    大致區域包括潮州、汕頭、揭陽、汕尾這四個地方。


    這裏屬於僑鄉,有不少人在香江河東南亞,因此相對富裕一些。


    在吉普車都相當威風的八十年代,汕尾這裏已經有小汽車走了。


    那些小汽車在街頭亂竄不說,市民老遠都能聽到喇叭聲,那是暴發戶們的炫耀。


    元旦前一天,汕尾的街頭突然湧進一個車隊,一模一樣的車,6台,全是奔馳600。


    不是s600,就是那款1963年推出的,代號w100的奔馳600。


    這是豪車的代表之作,沈光林一口氣買了6台,準備一台放香江,兩台放深城,三台放京城。


    當然,現在國內還沒有奔馳這個稱唿呢,大家借用的是香江的稱唿,叫它平治。


    現在國內還沒有專利法,沈光林早就想著把奔馳寶馬全部給注冊成自己的商標了。


    老劉是汕尾的頭麵人物,這些年從香江往內地倒騰東西賺了不少錢。


    他一直以自己擁有整個潮汕地區第一台平治車而沾沾自喜,香江的那些大水喉不算,他們趕上好時候了。


    沒事的時候,他最喜歡跟朋友們一起吹噓。


    這天傍晚,他吃著宵夜,喝了幾瓶啤酒就有點膨脹了:“平治的好,你們不懂。等我有錢了,一定要買一台平治600,那才是真的車。”


    大家羨慕的緊。


    “什麽是平治600?”


    “你們都沒見過,國內還沒有呢,我隻在香江見過幾輛。”


    正說著,一排小汽車開過來了,好長的車身,好亮的車漆。


    “劉總,快看,這些汽車跟你的車標很像哎,都是三叉圓標,這是什麽車?”


    “臥槽,平治60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大學教師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熊不是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熊不是貓並收藏從大學教師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