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取通知下來後司如才真正鬆一口氣。之前說得信誓旦旦的,但還是忍不住擔憂,即便是落下的概率很極小。這種擔憂對司如來說是常事,杞人憂天說的就是她。就像高考時寫作文一樣。老師說文章相似度很高的才算作弊,一般是你自己寫的情況下是不會有問題的。話是這麽說,可她還是忍不住想,如果真有那麽一個人呢,寫作文的時候思路和你的一模一樣,寫出來的作文也和你的一樣,這種陌生的默契或者說偶爾會不會發生,恰好就發生在她身上呢?不過一般她是不會說出來的,這種神經在腦子裏發發就好了。
接下來的時間司如都在安心專心的工作,有時候杜若迴來平縣找她,約約會,其餘都是在網上聊天。做完兩個月後還剩下一點時間,司如計劃著要不要和杜若去旅遊一次,但是看著頭頂上散發著熾熱光芒的大太陽還是放棄了。這麽大熱天的,做車到旅遊景點,在人群中擠一擠,司如很難保證她還能保持愉悅地心情,光是看著擁擠的人群她就忍不住煩躁,要是在碰上點什麽小問題她肯定會爆發出來,一場唯美的旅遊可能會以糟糕的迴憶告終。
杜若還是趁著這個機會和朋友去旅遊了一次,不過是在司如工作的時候去的,就隻是在省內的景點玩了幾次。這些地方前世的時候他其實都去過,閑著的時候就經常和朋友開著車到處玩。
知道司如空閑之後他就到平縣去找她,大學緊要開學了,想到要和她分開就不舍和擔心。高中是想見的時候就會見到,大學卻不一樣了,坐車都要坐好久。他不怕異地戀,不怕司如變心,他怕的是司如還是不信任他,到時候又要弄出什麽事情來。在不信任的前提下做什麽都很無力。
杜若上車的時候司如還是去送了。杜若的爸爸媽媽都跟著他去報導她不大好意思去送,而且他父母都知道他們在交往,有他們在旁邊她也不好意思說什麽話。
糾結過後還是耐不住心中的躁動,如果不去送她可能還得時刻惦記著,她就看著他進站就好。
決定下來之後就沒再猶豫,坐著車子去車站找他。杜若是下午五點的車,司如去的時候還是中午十二點。杜若對她的到來特別開心。兩人在車站附近找了一家粉店,點了兩碗粉後邊吃邊聊。
下午四點多他就要進站了,司如一個人站在外麵,看著他們拉著行李進站心裏有些堵,濃濃的不舍中帶著幾分孤寂,想被丟下了一樣。她想去抱一抱的,不過還有他父母在旁,沒抱到有些遺憾。看著他們過安檢,在將要看不見時杜若轉身向她揚手告別,那一刻司如心中的不舍達到頂點,如果,如果可以,她想現在就進去,和他一起上車。
司如前世上大學的時候是一個人去的,爸爸還在省外打工,媽媽暈車,她去的地方又特別遠,所以她選擇一個人去。那時她沒有對陌生城市的恐懼,有的隻是新城市新學校新生活的嚮往,她滿懷著憧憬去到那個據說四季如春的美麗的城市。上車的時候也是她一個人。她是晚上十一點多的車,下午的時候她就讓媽媽迴去了,對於分別沒有很大的不舍。
從小她就對分別有一種麻木,可能還是有不舍的,隻是這種不舍她盡量讓自己感覺不到,告訴自己不在意。這是她小時候在外婆家練出來的。那時前世的事情,全家人都搬迴家,而她卻留在了外婆家,外婆家很好,對她也特別好,可是在姐姐帶著弟弟妹妹來外婆家沒住幾天就要走時,她會特別不舍,特別想不顧一切和他們一起迴家。隻是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她隻能每次在門外望著他們沿著大路一點點消失,然後壓下心中的異樣該幹嘛幹嘛。
他們來的次數很少,幾個星期來一次,甚至有時幾個星期都不來,爸爸媽媽來得更少。記憶中她唯一印象清楚的是有一次媽媽過來坐了幾天,手把手的教她織毛衣。媽媽說她是左撇子,教起來有些困難,但是她還是在那幾天學會了,隻是媽媽還是走了。
次數多了她就覺得其實分別倒沒有多麽的可怕,她知道分別的時候應該是笑著的,笑著給人留下的印象才會最好看,特別是在燦爛地笑著揮手的時候。
從小到大,她習慣了送別人,不習慣別人送她。上大學媽媽每次送她去車站她都會讓她先走,爸爸也是一樣,她不習慣有人看著她離開,這樣她壓不住心裏的不舍。
這次送杜若離開,也是她送人,送的這個人很特別,是她的男朋友,很帥很帥的男朋友。不舍沒有壓住,眼睛隻是濕潤沒有眼淚,隻是心沉悶得厲害。或許她該慶幸這樣的滋味杜若沒有嚐到。
送走杜若之後她也要去學校報導了。這次她還是堅持一個人去,背著一個書包,裏麵裝有幾件衣服還有生活用品,就這樣去學校。她不喜歡帶特別多的東西去遠方,行李箱對她來說沒有書包便利,書包更加能讓她有安全感。
新的學校她還是沒有緊張,或許她是來不及感受緊張。她是提前一天來的,自然沒有學姐學長來接。一下車站,按著事先查到的路線坐車找到學校,然後大膽無畏的走進去,先是給班主任打了個電話後,才按著班主任說的找到宿舍樓位置。
然後就是找到寢室,把東西都放好之後去買床墊被子枕頭等必須用品。買迴來之後鋪好,整理完後才鬆了口氣。翻開手機發現期間有好多個電話沒接到,媽媽的、爸爸的、司麗的、杜若的。司如先給爸爸媽媽還有司麗迴過電話後才給杜若迴過去。
</br>
接下來的時間司如都在安心專心的工作,有時候杜若迴來平縣找她,約約會,其餘都是在網上聊天。做完兩個月後還剩下一點時間,司如計劃著要不要和杜若去旅遊一次,但是看著頭頂上散發著熾熱光芒的大太陽還是放棄了。這麽大熱天的,做車到旅遊景點,在人群中擠一擠,司如很難保證她還能保持愉悅地心情,光是看著擁擠的人群她就忍不住煩躁,要是在碰上點什麽小問題她肯定會爆發出來,一場唯美的旅遊可能會以糟糕的迴憶告終。
杜若還是趁著這個機會和朋友去旅遊了一次,不過是在司如工作的時候去的,就隻是在省內的景點玩了幾次。這些地方前世的時候他其實都去過,閑著的時候就經常和朋友開著車到處玩。
知道司如空閑之後他就到平縣去找她,大學緊要開學了,想到要和她分開就不舍和擔心。高中是想見的時候就會見到,大學卻不一樣了,坐車都要坐好久。他不怕異地戀,不怕司如變心,他怕的是司如還是不信任他,到時候又要弄出什麽事情來。在不信任的前提下做什麽都很無力。
杜若上車的時候司如還是去送了。杜若的爸爸媽媽都跟著他去報導她不大好意思去送,而且他父母都知道他們在交往,有他們在旁邊她也不好意思說什麽話。
糾結過後還是耐不住心中的躁動,如果不去送她可能還得時刻惦記著,她就看著他進站就好。
決定下來之後就沒再猶豫,坐著車子去車站找他。杜若是下午五點的車,司如去的時候還是中午十二點。杜若對她的到來特別開心。兩人在車站附近找了一家粉店,點了兩碗粉後邊吃邊聊。
下午四點多他就要進站了,司如一個人站在外麵,看著他們拉著行李進站心裏有些堵,濃濃的不舍中帶著幾分孤寂,想被丟下了一樣。她想去抱一抱的,不過還有他父母在旁,沒抱到有些遺憾。看著他們過安檢,在將要看不見時杜若轉身向她揚手告別,那一刻司如心中的不舍達到頂點,如果,如果可以,她想現在就進去,和他一起上車。
司如前世上大學的時候是一個人去的,爸爸還在省外打工,媽媽暈車,她去的地方又特別遠,所以她選擇一個人去。那時她沒有對陌生城市的恐懼,有的隻是新城市新學校新生活的嚮往,她滿懷著憧憬去到那個據說四季如春的美麗的城市。上車的時候也是她一個人。她是晚上十一點多的車,下午的時候她就讓媽媽迴去了,對於分別沒有很大的不舍。
從小她就對分別有一種麻木,可能還是有不舍的,隻是這種不舍她盡量讓自己感覺不到,告訴自己不在意。這是她小時候在外婆家練出來的。那時前世的事情,全家人都搬迴家,而她卻留在了外婆家,外婆家很好,對她也特別好,可是在姐姐帶著弟弟妹妹來外婆家沒住幾天就要走時,她會特別不舍,特別想不顧一切和他們一起迴家。隻是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她隻能每次在門外望著他們沿著大路一點點消失,然後壓下心中的異樣該幹嘛幹嘛。
他們來的次數很少,幾個星期來一次,甚至有時幾個星期都不來,爸爸媽媽來得更少。記憶中她唯一印象清楚的是有一次媽媽過來坐了幾天,手把手的教她織毛衣。媽媽說她是左撇子,教起來有些困難,但是她還是在那幾天學會了,隻是媽媽還是走了。
次數多了她就覺得其實分別倒沒有多麽的可怕,她知道分別的時候應該是笑著的,笑著給人留下的印象才會最好看,特別是在燦爛地笑著揮手的時候。
從小到大,她習慣了送別人,不習慣別人送她。上大學媽媽每次送她去車站她都會讓她先走,爸爸也是一樣,她不習慣有人看著她離開,這樣她壓不住心裏的不舍。
這次送杜若離開,也是她送人,送的這個人很特別,是她的男朋友,很帥很帥的男朋友。不舍沒有壓住,眼睛隻是濕潤沒有眼淚,隻是心沉悶得厲害。或許她該慶幸這樣的滋味杜若沒有嚐到。
送走杜若之後她也要去學校報導了。這次她還是堅持一個人去,背著一個書包,裏麵裝有幾件衣服還有生活用品,就這樣去學校。她不喜歡帶特別多的東西去遠方,行李箱對她來說沒有書包便利,書包更加能讓她有安全感。
新的學校她還是沒有緊張,或許她是來不及感受緊張。她是提前一天來的,自然沒有學姐學長來接。一下車站,按著事先查到的路線坐車找到學校,然後大膽無畏的走進去,先是給班主任打了個電話後,才按著班主任說的找到宿舍樓位置。
然後就是找到寢室,把東西都放好之後去買床墊被子枕頭等必須用品。買迴來之後鋪好,整理完後才鬆了口氣。翻開手機發現期間有好多個電話沒接到,媽媽的、爸爸的、司麗的、杜若的。司如先給爸爸媽媽還有司麗迴過電話後才給杜若迴過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