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司如都很喜歡聽到聲音就跑出來,然後看到最後一顆煙花盛開滑落。滿心歡喜地跑出來,可奇怪的是看的時候心裏卻是一片平靜,她沒有去想,就隻是看著那些升在空中的五彩繽紛的顏色。
第一次知道煙花代表短暫的美麗,第一次知道煙花可以用稍縱即逝這個略帶悲傷的詞是在課本上。她從小看煙花,每次想到能看煙花就會激動會高興,但從未想到她可以和悲傷聯繫在一起,她覺得不喜歡,它根本就不知道什麽事悲傷,也不知道快樂,就是這麽平靜的綻放一次,無悲無喜。
看完煙花,沒有等到下家放,她就先迴去坐。她給杜若發了個新年快樂的祝福,杜若沒有迴。在她第四次跑出去看完煙花迴來之後才看到他迴過來,新年快樂!
司如高興,問他在做什麽,得知他在和家人打牌之後就沒再發過去了。
睡覺之前翻開手機,發現大家都在發過去一年的總結及新年願景,司如沒想到這個。她想了想,這一年異於往年的事就是和杜若交往,她沒有遺憾。新的一年她的希望,思考許久之後,在睡之前她默默在心裏說出了兩個願望。
第一個願望希望家人朋友一切都好,平平安安,開開心心。第二個願望希望杜若開心就好。
☆、第四十三章
司如在很早就睡覺了。他們都沒有守夜的習慣,又不看春晚,所以一般都睡得很早。迷迷糊糊聽到爆竹聲劈裏啪啦的響,很近,她早迷糊中猜想應該是爸爸起來放爆竹,也就是說是十二點整。
自家的爆竹聲剛響完,接著又聽到遠處傳來的一陣響,再接著就是一陣爭先搶後的爆竹聲,煙花也在這是不甘落後砰砰地響著。司如翻身側躺,一手拉過被子蓋過頭漸漸睡下去。她沒有因為太吵而睡不著,相反在這樣的熱鬧氛圍下會睡得更香甜。一年又過去,新一年又開始。
初一司如一般都醒得很早,還是六點多,她在床上躺了一會。這個時候其實很多人家都起了,因為小孩子們拜年就是在這個時候。
司如沒躺多久就聽到熟悉嘹亮稚氣的聲音從窗外傳來。聲音悠遠,沒到她家,還在鄰居家。過了大概七八分鍾之後她就聽到一群腳步聲輕快的從窗外樓下傳來,還夾雜著孩子興奮激動的說話聲。
她不知道其他的村子會不會也和他們村一樣有這樣的拜年方式。大年初一早上,村裏的小孩子會成群結隊的走家串戶的拜年。每個人手裏拿著一個袋子,那是他們裝糖果的用的。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每到一戶人家,每戶人家的大門也就是供奉祖先香火的地方的門會大開著,他們在和主人打招唿之後就一排站在香火前大聲念著拜年祝福後拜三拜,然後主人家就會送他們一些東西,可以是紅包,也可以是糖果。
拜年祝福一直傳下來的都是一樣的,司如每年都會聽到,但是她沒有刻意去記,也就隻能背出幾個。前世她是很喜歡的,所以會記得很清楚,不過後來她對此越來越不喜歡,漸漸的就忘記。雖然重生之後她還記得幾句,每天也都會聽到,但是她心裏總是有一種抗拒,她不想記住。
司如所記得的並不多,就前麵幾句:拜年,拜年,門前對子兩邊貼。對子貼得高,銀子一大挑;對子貼得矮·····後麵她斷斷續續能說出幾個,不過都是不完整的。不過無非就是恭喜主人家發財的。什麽搖錢樹啊,初一搖多少初二搖有多少初三又有多少。一整套詞,是用方言念出來的,通俗易懂押韻順口。幾個人一起念的時候,稚氣地聲音高亢嘹亮,充滿活力和喜氣,讓人聽了發自內心的欣喜。
司如從前也很喜歡,她很喜歡每年起得早早的,然後一聽到人來拜年就興高采烈的跑到大門旁邊看,瞧著爸爸給他們分發糖果和紅包。
爸爸都會提前準備很多的零錢,來拜年的人有時候會有好幾批,他一瞧見司如幾個誰有零錢就要和他們換,每年都樂此不疲地準備著。
之所以會對拜年這件事產生抗拒是從大二那年的春節。其實用抗拒這個詞來形容不是很恰當,但她喜歡自欺欺人,抗拒有兩方作用的意思。
大二那年媽媽和那個男人愈發明目張膽起來,村裏所有人都知道。那年過年媽媽還是和他們一起過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們鬧得有多大。都說小孩子是最敏感的,那年所有小孩子拜年都避開了她家,全村人家隻避開她家。那年她第一次覺得三十晚那天爸爸費盡心思換零錢是多麽可笑諷刺,她看到爸爸尷尬落寞的表情時是多麽氣憤。
第二年所有事情都解決之後,爸爸那年還是像往年一樣準備零錢和糖果,但是初一那天孩子們的拜年聲響了又響,由遠及近卻沒到她家,門前一片清冷。第三年春節爸爸仍然堅持精心準備糖果和零錢,司如和司新一醒來聽到那熟悉的充滿喜氣的聲音,兩人默契地飛快地滿心歡喜地跑下樓,卻隻看到奶奶一個人在大門前點著燭火,香菸繚繞,冷意襲來。
有多期待就有多悲傷,那年的初一還是一片冷清,她突然想起爸爸準備東西時的期待和用心,她就覺得氣憤和傷心。什麽時候她家竟變成了這樣,這樣類似於被排擠在外的情形是怎麽迴事?他們有傷害過誰嗎?
畢業之後她很少迴去過年,她開始有些討厭那個村子,雖然她家就在那裏。司新打電話給她的時候說,“爸爸每年都還是那樣備好糖果和零錢,不過每年結果都還是一樣。沒有人願意來我們家拜年。都說小孩子心靈最純潔心思最簡單,為什麽過了這麽多年他們還是不願來?他們每年都到我們家坎下那家,就幾步而已。
</br>
第一次知道煙花代表短暫的美麗,第一次知道煙花可以用稍縱即逝這個略帶悲傷的詞是在課本上。她從小看煙花,每次想到能看煙花就會激動會高興,但從未想到她可以和悲傷聯繫在一起,她覺得不喜歡,它根本就不知道什麽事悲傷,也不知道快樂,就是這麽平靜的綻放一次,無悲無喜。
看完煙花,沒有等到下家放,她就先迴去坐。她給杜若發了個新年快樂的祝福,杜若沒有迴。在她第四次跑出去看完煙花迴來之後才看到他迴過來,新年快樂!
司如高興,問他在做什麽,得知他在和家人打牌之後就沒再發過去了。
睡覺之前翻開手機,發現大家都在發過去一年的總結及新年願景,司如沒想到這個。她想了想,這一年異於往年的事就是和杜若交往,她沒有遺憾。新的一年她的希望,思考許久之後,在睡之前她默默在心裏說出了兩個願望。
第一個願望希望家人朋友一切都好,平平安安,開開心心。第二個願望希望杜若開心就好。
☆、第四十三章
司如在很早就睡覺了。他們都沒有守夜的習慣,又不看春晚,所以一般都睡得很早。迷迷糊糊聽到爆竹聲劈裏啪啦的響,很近,她早迷糊中猜想應該是爸爸起來放爆竹,也就是說是十二點整。
自家的爆竹聲剛響完,接著又聽到遠處傳來的一陣響,再接著就是一陣爭先搶後的爆竹聲,煙花也在這是不甘落後砰砰地響著。司如翻身側躺,一手拉過被子蓋過頭漸漸睡下去。她沒有因為太吵而睡不著,相反在這樣的熱鬧氛圍下會睡得更香甜。一年又過去,新一年又開始。
初一司如一般都醒得很早,還是六點多,她在床上躺了一會。這個時候其實很多人家都起了,因為小孩子們拜年就是在這個時候。
司如沒躺多久就聽到熟悉嘹亮稚氣的聲音從窗外傳來。聲音悠遠,沒到她家,還在鄰居家。過了大概七八分鍾之後她就聽到一群腳步聲輕快的從窗外樓下傳來,還夾雜著孩子興奮激動的說話聲。
她不知道其他的村子會不會也和他們村一樣有這樣的拜年方式。大年初一早上,村裏的小孩子會成群結隊的走家串戶的拜年。每個人手裏拿著一個袋子,那是他們裝糖果的用的。他們所要做的就是每到一戶人家,每戶人家的大門也就是供奉祖先香火的地方的門會大開著,他們在和主人打招唿之後就一排站在香火前大聲念著拜年祝福後拜三拜,然後主人家就會送他們一些東西,可以是紅包,也可以是糖果。
拜年祝福一直傳下來的都是一樣的,司如每年都會聽到,但是她沒有刻意去記,也就隻能背出幾個。前世她是很喜歡的,所以會記得很清楚,不過後來她對此越來越不喜歡,漸漸的就忘記。雖然重生之後她還記得幾句,每天也都會聽到,但是她心裏總是有一種抗拒,她不想記住。
司如所記得的並不多,就前麵幾句:拜年,拜年,門前對子兩邊貼。對子貼得高,銀子一大挑;對子貼得矮·····後麵她斷斷續續能說出幾個,不過都是不完整的。不過無非就是恭喜主人家發財的。什麽搖錢樹啊,初一搖多少初二搖有多少初三又有多少。一整套詞,是用方言念出來的,通俗易懂押韻順口。幾個人一起念的時候,稚氣地聲音高亢嘹亮,充滿活力和喜氣,讓人聽了發自內心的欣喜。
司如從前也很喜歡,她很喜歡每年起得早早的,然後一聽到人來拜年就興高采烈的跑到大門旁邊看,瞧著爸爸給他們分發糖果和紅包。
爸爸都會提前準備很多的零錢,來拜年的人有時候會有好幾批,他一瞧見司如幾個誰有零錢就要和他們換,每年都樂此不疲地準備著。
之所以會對拜年這件事產生抗拒是從大二那年的春節。其實用抗拒這個詞來形容不是很恰當,但她喜歡自欺欺人,抗拒有兩方作用的意思。
大二那年媽媽和那個男人愈發明目張膽起來,村裏所有人都知道。那年過年媽媽還是和他們一起過的,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們鬧得有多大。都說小孩子是最敏感的,那年所有小孩子拜年都避開了她家,全村人家隻避開她家。那年她第一次覺得三十晚那天爸爸費盡心思換零錢是多麽可笑諷刺,她看到爸爸尷尬落寞的表情時是多麽氣憤。
第二年所有事情都解決之後,爸爸那年還是像往年一樣準備零錢和糖果,但是初一那天孩子們的拜年聲響了又響,由遠及近卻沒到她家,門前一片清冷。第三年春節爸爸仍然堅持精心準備糖果和零錢,司如和司新一醒來聽到那熟悉的充滿喜氣的聲音,兩人默契地飛快地滿心歡喜地跑下樓,卻隻看到奶奶一個人在大門前點著燭火,香菸繚繞,冷意襲來。
有多期待就有多悲傷,那年的初一還是一片冷清,她突然想起爸爸準備東西時的期待和用心,她就覺得氣憤和傷心。什麽時候她家竟變成了這樣,這樣類似於被排擠在外的情形是怎麽迴事?他們有傷害過誰嗎?
畢業之後她很少迴去過年,她開始有些討厭那個村子,雖然她家就在那裏。司新打電話給她的時候說,“爸爸每年都還是那樣備好糖果和零錢,不過每年結果都還是一樣。沒有人願意來我們家拜年。都說小孩子心靈最純潔心思最簡單,為什麽過了這麽多年他們還是不願來?他們每年都到我們家坎下那家,就幾步而已。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