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東征的主帥是張鬆溪,主力軍是楊信在武當山招收的核心子弟。派出張鬆溪也是無奈之舉,楊信手下沒人啊,俞蓮舟俞岱岩等人,讓他們砍人行,但讓他們帶領軍隊就有些差強人意了,畢竟沒有受過軍事方麵正統的教育,而楊信自己,又不能離開襄陽,隻有楊信親自坐鎮襄陽才能穩住大後方,同時還能吸引蒙元的目光。


    唯一受過正統軍事訓練的隻有張鬆溪,所以楊信也隻能讓張鬆溪為東征主帥,不過,此次隨行的主力軍都是經受楊信施恩的武當山方圓千裏內的子弟,是根正苗紅的自家人,都學習過楊信編纂的步兵操典。


    步兵操典的戰術固然在某些方麵有些僵硬和死板,甚至不利於及時抓住戰機,但勝在穩重,遙想後世,大不列顛和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紅蝦兵就是靠著僵硬和死板的戰術,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威名,還有腳盆雞的士兵,也是靠著萬年不變的死板戰術縱橫天下。


    而且此次東征的大的戰略目標很明確,就是自襄陽城往東打,直到打到海邊,占據江淮地區,擴大自己的戰略縱深,最主要的是打下信州路,也就是現在的江西貴溪,那裏有中國最大的銅礦。


    至於小的戰略目標也很明確,每攻占一地,便收編降卒,仿襄陽例,讓他們納投名狀,同時征集青壯入伍。同時,為了贏取民心,一律讓當地百姓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每攻占一地,公開分地,男性青壯分十畝地,女性青壯分五畝地,老幼為三畝,肚子裏懷著的也算。


    至於賦稅,楊信大手一揮,表示所有苛捐雜稅,一率統統放棄,每一年統一收取,而且僅僅收取田地收成的三成,但凡青壯參軍者,可免除三年賦稅。不要覺得三成的稅收高,自秦以來,神州子民就沒有過這麽低的稅收,以往,百姓手中能留有三成就是中等人家了,尤其是在蒙元帝國統治時期,百姓手中能留有一成二成就不錯了,現今,楊信隻收三成,而且楊信將“賦”這塊統統給去掉了,百姓們能不歡心鼓舞?


    當張鬆溪率領著東征軍沿東南方向前行,攻向第一座蒙元軍事重鎮新野之後,嚴格地按照楊信既定的計劃行事,得到了百姓們發自內心的一致擁戶。


    得益於蒙元的殘暴統治,蒙元統治下,根本沒有什麽豪族世家地主之類的存在,有也是蒙元人和色目人,這些是被當作投名狀的存在,降卒納完投名狀,其名下的土地自然成了無主之物。


    蒙元治下的百姓生活極其困難,各種苛捐雜稅讓百姓苦不堪言,別說吃飽了,能夠苟活都成問題,楊信大軍一到,先是開倉放糧,接著劃分土地,然後免除所有苛捐雜稅,統一製定好十一稅。


    最後,張鬆溪也沒有使勁地動員百姓,隻是說了一句:“跟著公子,能讓你們全家吃飽。”


    瞬間,老百姓瘋狂了,狂熱地加入楊信的隊伍。


    張鬆溪可以稱楊信為公子,但百姓不能,尊卑已經深入人心,楊信雖然沒有稱王,但百姓自發地將楊信尊稱為宋王。


    東征軍攻下新野之後,直奔南陽,由於楊信手下沒有文官,新野隻能實行軍管,好在因為楊信的計劃,使得百姓萬眾歸心,才沒有出現任何差池,張鬆溪也不善管理,隻是將降卒統統帶走,將征招的青壯,一部分留在新野,一部分送往襄陽。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就體現出楊信倉促行事的弊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本來按照楊信的計劃,先行苟個五至十年再說,待軍事實力達到巔峰,人才儲備足夠的情況下才會起事,沒想到趙敏和王保保的亂入打亂了楊信的計劃,楊信隻能倉促起兵。


    好在,楊信早早地覺察到了這一點,大力施恩百姓,收攏其心,外加此時百姓中的青壯被抽調走,民間隻剩老幼和女人,再加之百姓忙著劃分田地,再耕種,才沒有造成動蕩,其實此時的襄陽和南陽,除了被實行軍管以外,其他方麵頗有漢初休養生息的意思,這一切都是蒙元的鍋,他們治下太亂了。


    隨著東征大軍繼續開拔,一句口號也開始自新野傳遍天下:“吃他娘,穿他娘,打開城門迎宋王,宋王來了不納糧!”


    張鬆溪大局觀稍差,但小聰明卻是極多,這句口號就是張鬆溪暗中派人散播出去的,但是,做為散播者,張鬆溪明顯小瞧了這句口號的威力,在這條口號的影響下,百姓們爆發出了無法想像的力量。


    東征軍堪堪抵達南陽地界,宛城的最高軍政長官達魯花赤想要趁東征軍立足未穩,發起進攻。結果,達魯花赤剛剛帶領城中精銳出城浪戰,還未接敵,城門便被百姓和守城士卒關上,然後四門封閉,斷絕了此地達魯花赤迴城的後路。


    正在此地達魯花赤目瞪口呆之際,東征軍在張鬆溪的指揮下,按照步兵操典一步一步地壓上,用火炮和火槍生生全殲了這支軍隊。


    而後南陽宛城的城門自動打開,百姓熱烈前來相迎,守城的士卒則直接納了投名狀,將城中的蒙元人和色目人殺了個精光。


    一迴生,二迴熟。張鬆溪率領大軍進城之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倉放糧,然後劃分土地,減免賦稅,征收青壯從軍,然後接收南陽,實施軍管。此次操作明顯比上次操作熟練了很多。


    至於後續,張鬆溪不想管,也管不了,統統扔給楊信處理,楊信也是挺無奈的,手中根本沒有人手,索性,楊信便提拔胥吏為官,掌管一地民政,要說對當地民政了解最清楚的,不是官員,而是官員手底下的這群胥吏。


    當然這也隻是臨時的無奈之舉,所做所行都比較粗糙,為了防止占據之地動蕩,楊信實行的是軍政分離製度,政不管軍,軍不幹政,不像蒙元那樣,設個達魯花赤之職,什麽都管。蒙元的千戶製本身就有些唐末藩鎮的意思,也就是蒙元人少,而且還是異族統治神州大地,如果是華夏子民自家統治神州大地,按照蒙元的官製,早晚又是藩鎮之禍。


    楊信為了防止後續的藩鎮之禍,隻能簡單粗暴地實行軍政分離製度,先將兵馬抽調一空,僅留一些青壯組成民團簡單地維持治安。


    被送往襄陽的青壯則是先行打亂,然後再整編,接著進行大練兵,待渡過新兵三個月後,視情況而定,有的調往東征軍占領地區與當地青壯進行輪換,有的繼續練兵,極少數聰明者直接轉向文職。


    總之,這一切都在叮當亂響之、亂中有序地進行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諸天之逆天改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刺桐2016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刺桐2016並收藏諸天之逆天改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