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兩年時間匆匆而過,楊信一直在暗中默默地發展、積蓄力量。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顯然,楊信是準備在沉默中爆發。
正在這時,德皇威廉二世突然給楊信發來賀電,楊信所購買的戰艦已經建造完畢,並且全部下水,當然,這其中華夏勞工出力不少,同時,海軍學院的華夏學子們也都順利畢業,可以上艦服役了。
楊信接到電報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當即迴複德皇威廉二世,對其表示感謝,並提議立即組建德華聯合艦隊。德皇威廉二世本就有此意,立即著手組建德華聯合艦隊。
楊信並沒有下令立即將戰艦開迴國,而是致電梁寬,讓梁寬帶著畢業的學員們在德意誌海軍之中服役,在實踐中學習海軍的知識和技能,待艦隊形成戰鬥力後方能迴國,楊信將實習時間定為兩年。
同時,楊信致電遠在米利堅的孫文和遠在不列顛的黃飛鴻、十三姨,讓他們將畢業的學子們送上各自國家的戰艦服役。待兩年後,前往德意誌匯合,屆時,磨合後再開著戰艦迴歸。
這一等又是兩年的時間過去了,學員們經過兩年的服役和拚合地學習、訓練以及實戰,艦隊終於形成了有效地戰鬥力,待孫文、黃飛鴻、十三姨帶著各自看管的學員前往德意誌匯合後,楊信便立即下令,艦隊返航。
德意誌也派出與楊信的艦隊同等數量和同等級別的戰艦,與華夏艦隊組成德華聯合艦隊,浩浩蕩蕩地開往遠東的華夏。
此時楊信已經建好了兩座軍港,每座軍港都可以容納德華聯合艦隊,同時,楊信將陸軍擴增至兩個集團軍,在納蘭元述的配合下,暗地裏完全控製了兩廠,兩廣總督李瀚章也是隻表麵的當權者,實際上根本調不動兩廣的一兵一卒,哪怕是連衙役也調不動,因為,這些人全都被楊信換成了自己人。
楊信給德華聯合艦隊下的第一個命令便是:在不暴露的前提下,秘密地將艦隊由德意誌開往華夏。
這是一道考驗艦隊真實實力與船員素質的命令,將艦隊由德意誌開迴華夏,是個成建製的遠洋艦隊都能做到,但不暴露在各國列強的視線中卻是很難,因為這意味著艦隊不能在大的港口補給,因為一旦補給,勢必會暴露。
做為德華聯合艦隊的戰術指揮官海因裏希親王並未反駁楊信的命令,也沒有提其他要求,而是一言不發地忠實地執行了楊信的命令,這也體現出德意誌海軍上至軍官下至士兵的絕佳服從性。
德皇威廉二世也想見證一番德意誌海軍是否有實力將德華聯合艦隊由德意誌帶迴遠東,表現的極為關注。
就這樣,在楊信和德皇威廉二世的密切注意下,在海因裏希親王的指揮下,德華聯合艦隊克服種種困難,以極大的毅力和高超的戰鬥素養,躲開各國列強的視線,花了五個月的時間,秘密地將聯合艦隊開到了瓊州府的榆林港。
榆林港港灣水深浪靜,群山環抱,為天然良港,榆林港以東,海岸曲折,港灣較多,有虎頭嶺、瓊南嶺、赤嶺、南灣嶺等點突出海麵,懷抱亞龍灣,土曲灣、陵水灣,可以點製麵。榆林港以西,海岸平坦,有鹿迴頭、馬嶺、南山嶺等點突出海麵,與東、西瑁州島構成海上屏障。
為什麽選擇榆林港,是因為榆林港相對比較隱秘,而且整個瓊州府比較偏僻和荒涼,最重要的是,榆林港方園近百裏全部落入了楊信的手中,所以楊信選擇了榆林港。
楊信為歸迴的海軍學子們舉行了盛大的迎接晚會,為了迎接他們,楊信甚至連遠在安南的九宮真人和身在廣州的納蘭元述秘密招了迴來。
楊信清晰地看到納蘭元述看到無畏級戰列艦那巨大的身影時,瞳孔收縮的情形,納蘭元述本以為北洋水師的定、鎮二艦已經是海上巨無霸,沒想到與無畏級戰艦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而且單單無畏級戰艦就有八艘,再加上德意誌的八艘無畏級戰列艦以及其他戰艦,納蘭元述沒有被這遮天蔽日的戰艦群嚇趴下,已經是他心理素質極強了。
在這一瞬間,納蘭元述對楊信的信心達到了頂點,什麽北洋水師,什麽淮軍、楚軍之類的,統統被納蘭元述拋在腦後,納蘭元述在此刻才真正明白楊信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正義和公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
時隔四年再相見,孫文、梁寬、黃飛鴻和十三姨成熟了很多,他們四人遠在海外也沒有閑著,不但與學子們共同進入海軍學院學習,還跟學子們一起踏上軍艦服役,孫文、梁寬、黃飛鴻和十三姨已經是一名合格的戰艦指揮官了,做艦隊的總指揮可能略顯稚嫩,但成為一艦艦長卻是遊刃有餘。
他們唯一所欠缺的就是大規模的實戰了,像在戰艦服役時的實戰隻是小打小鬧,剿滅海盜而已,算不上真正的戰鬥。
接下來,迎接他們的將是真正的大海戰!
楊信一直關注著倭國的動向,當吉野號被倭國從不列顛運迴其本土之時,楊信便知道,改變倭國、大清命運的甲午海戰已經快要到來。
此時,楊信將目光已經聚焦在高麗和大清的黃海之間,高麗已經爆發了東學黨起義,十五日前,大清帝國也剛剛派遣直隸提督葉誌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兩千人在朝鮮牙山登陸。
五日前,倭國也派遣軍隊在仁川登陸,大戰一觸即發。
楊信知道,高升號事件即將發生,而高升號事件的發生,則緩緩地揭開了清倭甲午戰爭的序幕,清倭甲午海戰即將爆發。
楊信讓德華聯合艦隊的士兵們先休息了一個星期,然後用一星期做一些恢複性的訓練,再用兩個星期的時間為德華聯合艦隊準備彈藥和補給。
此時,已經到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一號,與記憶中的清倭甲午海戰發生的時間已經不足一個月,楊信當即登上戰艦,親率戰艦直奔黃海大東溝。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顯然,楊信是準備在沉默中爆發。
正在這時,德皇威廉二世突然給楊信發來賀電,楊信所購買的戰艦已經建造完畢,並且全部下水,當然,這其中華夏勞工出力不少,同時,海軍學院的華夏學子們也都順利畢業,可以上艦服役了。
楊信接到電報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當即迴複德皇威廉二世,對其表示感謝,並提議立即組建德華聯合艦隊。德皇威廉二世本就有此意,立即著手組建德華聯合艦隊。
楊信並沒有下令立即將戰艦開迴國,而是致電梁寬,讓梁寬帶著畢業的學員們在德意誌海軍之中服役,在實踐中學習海軍的知識和技能,待艦隊形成戰鬥力後方能迴國,楊信將實習時間定為兩年。
同時,楊信致電遠在米利堅的孫文和遠在不列顛的黃飛鴻、十三姨,讓他們將畢業的學子們送上各自國家的戰艦服役。待兩年後,前往德意誌匯合,屆時,磨合後再開著戰艦迴歸。
這一等又是兩年的時間過去了,學員們經過兩年的服役和拚合地學習、訓練以及實戰,艦隊終於形成了有效地戰鬥力,待孫文、黃飛鴻、十三姨帶著各自看管的學員前往德意誌匯合後,楊信便立即下令,艦隊返航。
德意誌也派出與楊信的艦隊同等數量和同等級別的戰艦,與華夏艦隊組成德華聯合艦隊,浩浩蕩蕩地開往遠東的華夏。
此時楊信已經建好了兩座軍港,每座軍港都可以容納德華聯合艦隊,同時,楊信將陸軍擴增至兩個集團軍,在納蘭元述的配合下,暗地裏完全控製了兩廠,兩廣總督李瀚章也是隻表麵的當權者,實際上根本調不動兩廣的一兵一卒,哪怕是連衙役也調不動,因為,這些人全都被楊信換成了自己人。
楊信給德華聯合艦隊下的第一個命令便是:在不暴露的前提下,秘密地將艦隊由德意誌開往華夏。
這是一道考驗艦隊真實實力與船員素質的命令,將艦隊由德意誌開迴華夏,是個成建製的遠洋艦隊都能做到,但不暴露在各國列強的視線中卻是很難,因為這意味著艦隊不能在大的港口補給,因為一旦補給,勢必會暴露。
做為德華聯合艦隊的戰術指揮官海因裏希親王並未反駁楊信的命令,也沒有提其他要求,而是一言不發地忠實地執行了楊信的命令,這也體現出德意誌海軍上至軍官下至士兵的絕佳服從性。
德皇威廉二世也想見證一番德意誌海軍是否有實力將德華聯合艦隊由德意誌帶迴遠東,表現的極為關注。
就這樣,在楊信和德皇威廉二世的密切注意下,在海因裏希親王的指揮下,德華聯合艦隊克服種種困難,以極大的毅力和高超的戰鬥素養,躲開各國列強的視線,花了五個月的時間,秘密地將聯合艦隊開到了瓊州府的榆林港。
榆林港港灣水深浪靜,群山環抱,為天然良港,榆林港以東,海岸曲折,港灣較多,有虎頭嶺、瓊南嶺、赤嶺、南灣嶺等點突出海麵,懷抱亞龍灣,土曲灣、陵水灣,可以點製麵。榆林港以西,海岸平坦,有鹿迴頭、馬嶺、南山嶺等點突出海麵,與東、西瑁州島構成海上屏障。
為什麽選擇榆林港,是因為榆林港相對比較隱秘,而且整個瓊州府比較偏僻和荒涼,最重要的是,榆林港方園近百裏全部落入了楊信的手中,所以楊信選擇了榆林港。
楊信為歸迴的海軍學子們舉行了盛大的迎接晚會,為了迎接他們,楊信甚至連遠在安南的九宮真人和身在廣州的納蘭元述秘密招了迴來。
楊信清晰地看到納蘭元述看到無畏級戰列艦那巨大的身影時,瞳孔收縮的情形,納蘭元述本以為北洋水師的定、鎮二艦已經是海上巨無霸,沒想到與無畏級戰艦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而且單單無畏級戰艦就有八艘,再加上德意誌的八艘無畏級戰列艦以及其他戰艦,納蘭元述沒有被這遮天蔽日的戰艦群嚇趴下,已經是他心理素質極強了。
在這一瞬間,納蘭元述對楊信的信心達到了頂點,什麽北洋水師,什麽淮軍、楚軍之類的,統統被納蘭元述拋在腦後,納蘭元述在此刻才真正明白楊信曾經說過的一句話:正義和公理隻在大炮射程之內。
時隔四年再相見,孫文、梁寬、黃飛鴻和十三姨成熟了很多,他們四人遠在海外也沒有閑著,不但與學子們共同進入海軍學院學習,還跟學子們一起踏上軍艦服役,孫文、梁寬、黃飛鴻和十三姨已經是一名合格的戰艦指揮官了,做艦隊的總指揮可能略顯稚嫩,但成為一艦艦長卻是遊刃有餘。
他們唯一所欠缺的就是大規模的實戰了,像在戰艦服役時的實戰隻是小打小鬧,剿滅海盜而已,算不上真正的戰鬥。
接下來,迎接他們的將是真正的大海戰!
楊信一直關注著倭國的動向,當吉野號被倭國從不列顛運迴其本土之時,楊信便知道,改變倭國、大清命運的甲午海戰已經快要到來。
此時,楊信將目光已經聚焦在高麗和大清的黃海之間,高麗已經爆發了東學黨起義,十五日前,大清帝國也剛剛派遣直隸提督葉誌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淮軍兩千人在朝鮮牙山登陸。
五日前,倭國也派遣軍隊在仁川登陸,大戰一觸即發。
楊信知道,高升號事件即將發生,而高升號事件的發生,則緩緩地揭開了清倭甲午戰爭的序幕,清倭甲午海戰即將爆發。
楊信讓德華聯合艦隊的士兵們先休息了一個星期,然後用一星期做一些恢複性的訓練,再用兩個星期的時間為德華聯合艦隊準備彈藥和補給。
此時,已經到一八九四年八月二十一號,與記憶中的清倭甲午海戰發生的時間已經不足一個月,楊信當即登上戰艦,親率戰艦直奔黃海大東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