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更新時間:2014-01-19


    老白圭飲了幾杯之後,說道:“談完家事,談些商事。衛子曾言,商家亦可有國,不知能否讓老夫一聞高見。”


    白羽心裏,家事遠遠沒有談完,比如最重要的一件事,什麽時候成親。隻是一老一少兩個大男人半句不提,她也不好意思開口。


    衛鞅心道,老鼻祖念念不忘的就是這句話,看來他已經有些想法。說道:“不知,爺爺怎麽想的?”


    老白圭搖頭,道:“此言令老夫費解不已。”


    衛鞅想了想,說道:“其實,爺爺問到,衛鞅、白門商社、常氏商社三者何去何從,我的打算是,白門商社與常氏商社世代傳承,而衛鞅,過眼雲煙罷了。”


    “如何世代傳承?”


    “農者,國之根本,商者,國之命脈,命脈在我手,則國在何人手中,無關緊要。”衛鞅淡然說道。這句話源於後世的一句名言:隻要我能控製一個國家的貨幣發行,我不在乎誰製訂法律。


    老白圭漸漸收起了笑容,說道:“如何做到?”


    “貸幣與國,賦稅為押,發行貨幣。”衛鞅道,和老鼻祖說話,越簡單越好。


    老白圭沉思良久,道:“爾等牢記,此十二字,不得外傳。”


    白羽和雪兒見白圭說得鄭重,不禁凜然,齊道:“謹記。”


    老白圭歎氣,道:“孔子曾言,朝聞道,夕死可矣。老夫年過六旬,得聞此言,雖死無憾。衛子誌向深遠,可惜老夫怕是見不到了。”


    “爺爺不責備我誌大才疏,大言炎炎,衛鞅便心滿意足了。”衛鞅道。他雖賺了不少錢,可相對白門商社這等龐然大物而言,還是隻小老鼠而已。區區一隻小老鼠,竟然大放厥詞,衛鞅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


    老白圭朗聲大笑,道:“衛子自言才疏,莫非在說老夫有眼無珠。”


    衛鞅笑道:“衛鞅不敢。”


    老白圭將目光落在雪兒身上,說道:“雪兒姑娘,可願意跟隨老夫?”


    雪兒一愣,張口說道:“我想跟著六哥。”


    衛鞅歎口氣,老鼻祖就是老鼻祖,口口聲聲說一家人,馬上又轉頭過來挖牆腳,苦笑說道:“爺爺,這不好吧,你老人家家大業大,可我們就這麽幾個人。”


    白羽也埋怨他,說道:“爺爺,你怎能這樣。”


    白圭捏著胡子,笑道:“常氏十秀,遠勝須眉,如此人才,老夫亦難舍。聽羽兒說,常氏商社既要入韓,又要入趙,可有此事?”


    “正是。”衛鞅答道。


    白圭說道:“做得好。”並不過多評論。


    白羽忽然眼睛一亮,魏國、韓國、趙國,三國都與秦國接壤,衛鞅的最終目標,果然是秦國。


    談了許多事,唯獨對當今最熱門的六國攻秦話題半句不提。大家心知肚明,衛鞅出了主意為秦國排憂解難,白門商社也從中撈到不少好處。


    “衛子要是想早日在趙國做買賣,老夫倒有個看法,不必等半年之後。”白圭說道,看來他看得很準,衛鞅為何將趙國的計劃推延半年,不是衛鞅不想,而是做不到。


    “資金不足,人手不足,爺爺教我。”衛鞅道。


    老白圭說道:“招募劍士,糾集其他商賈,何愁人手不足。至於資金不足,可尋老卓圖,用鴻溝的份額為押,換他百餘萬金,半年時間,計一成利,足矣。”在他看來,半年計一成利,對別人而言,是吃了大虧。可全程見到衛鞅的賺錢能力之後,區區一成利,不在話下。要知衛鞅從身無分文,到身家過百萬,不過是一年多功夫而已。


    衛鞅道:“爺爺,我本打算半年之內,售出大梁城的產業。”這個辦法他早就想過,然而,鴻溝工程各家商家砸進去一大筆錢,足有兩百多萬金。他又打算半年之內,賣出大梁城的產業,估計超過兩百萬金。而且,他拋售了,白門商社肯定也一起出手。白門商社手上的產業,隻比他多,不比他少。接手的,當然是以那四家作為主力。到時候,砸盤砸得太狠,如果把大家夥的資金鏈砸斷了,誰都撈不著好處。


    老白圭早料到衛鞅的意思,擺擺手,說道:“衛子多慮了,在邯鄲,老卓圖拿出百餘萬金,不是難事。老卓圖、魯國程厚在韓國,都有生鐵礦山,冶金工坊;老卓圖在邯鄲的馬匹生意,你也不妨與他談談,插一腳應當不成問題。”


    衛鞅大喜,道:“多謝爺爺指點。”


    白圭笑道:“各得其所,各取其利罷了。”


    衛鞅點頭,表示明白,他在大梁的產業跑出,不動大梁城的分毫。而老白圭拋售手中的存貨,各家商家則可以輕鬆接下了,甚至不需勞動四大商家,大梁城的那些小商家都可以吃下來。


    白圭又道:“衛子隻著眼各家商賈,卻不知魏國王公貴族,大梁購地之心,甚於商賈。”


    這一年來,以白門和常氏為首,六家大商死死捂住大梁城的盤子,使得安邑那些達官貴族心裏比誰都焦急。隻是衛鞅一向盡量避免與安邑的人接觸,因而沒有往這邊想。而白圭不同,他與魏國王室淵源深遠,想坑人的時候,首先想到了那些老朋友。


    接下來,衛鞅又開始忙碌,最讓他糾結的是,人手不足。


    嘉木在軍營當總教官,秋實負責為無名軍打造裝備,冰兒、相濡、以沫,三個也在軍營訓練。和風、南山、細雨去了韓國,采薇總管鴻溝工程的賬目,脫不了身。而雪兒更是寸步不能離開,否則說不定什麽時候小命不保。而管乙,還真不是經商的料。


    白羽為他提供了十名管事,三百名劍士,在魏國集結,這很大程度的緩解了他的人才荒。可最關鍵的是無名軍,第一批無名軍人數不足,第二批還沒開始訓練。沒有無名軍,大家的安全就得不到足夠的保障。


    衛鞅思索再三,決定調和風去邯鄲,南山、細雨兩個留去韓國新鄭,管乙也去趙國,在趙國新建一處無名軍的軍營,士兵練成之後,拉到草原上去練兵。衛鞅很清楚的認識到,如今的無名軍,唯獨缺乏騎兵作戰的本領,這時無名軍致命的弱點。軍營裏條件有限,想練也練不成。


    不過,這些安排,必須等各人完成手頭上的任務之後,才能進行。


    首先要做的,就是談判籌錢。鴻溝工程的總指揮部,就在大梁的安平街,衛鞅免費提供的一家宅子,各家商社派了人駐紮大梁,方便協調鴻溝工程,也都住在裏邊,方便聯合辦公,統一指揮。


    “常公子親自登門,少見啊,快來快來,上酒。”


    鴻溝工程的總指揮,楚國商人猗桐,一點變化都沒有,安邑教練的摸樣十足。


    衛鞅哈哈大笑,道:“猗大家,為大夥的事忙碌,我本以為會消瘦,不料容顏不改。”


    猗桐也大笑,說道:“繁瑣的事情,自有底下的人操辦,不老我費心。”


    衛鞅羨慕的不得了,還是這些大商家、大家族好啊,要多少人有多少人。不像常氏商社,徒有虛名而已,兩個年輕人,加上十個小女孩,如此而已。


    “常樂慚愧的很,我等六家聯手,大家都忙碌不已,而我卻不出工不出力。”衛鞅笑道。


    猗桐不加掩飾的一陣肉痛,想當初,常氏商社先是空手套白狼,套了幾十萬金作為鴻溝工程的初期投入資金。而後鴻溝工程開展得轟轟烈烈,這小子一次麵都不漏,就派兩個小姑娘過來管管賬目,後來,兩個小姑娘,還變成了一個。話說,分利的時候,誰也不必誰少一個鏟幣啊。


    隻是他手裏的那些挖鴻溝的工具,工程結束之前,歸屬權是常氏商社的,因為打造工具的生鐵、廢舊兵器原料,都是這位常公子從大梁令魏曜手中掏來的。


    要是少了這些工具,鴻溝工程想賺錢,想都別想。


    衛鞅也沉痛的說道:“看來,我還是少來得好。”


    猗桐不停的點頭,坦誠的表達了內心的意見。


    “我這次來,有件好事?”衛鞅笑道。


    “好事?什麽好事?”猗桐馬上來勁了,以超乎體重的敏捷動作拉住衛鞅。雖然不滿衛鞅吃閑飯,卻對他賺錢的能力十分感興趣。


    “我將這宅子送給猗大家,盼猗大家笑納。”衛鞅說道。


    猗桐笑不攏嘴,連聲道:“笑納,笑納。”


    當時,猗桐出麵求見大梁令,為抱住冰兒出了不少力,衛鞅對猗桐還是很感激的。


    “沒有了?”等了半天沒有下文,猗桐從笑不攏嘴,變成不攏嘴。


    “沒有了。”衛鞅搖搖頭。


    “就送一套宅子的事?當真沒別的事?”猗桐再次確認。


    衛鞅反問,道:“能有什麽事?猗大家,你有話說清楚。”


    猗桐擺擺肥肥的手,沒了興致,一套宅子而已,地段又不好,大梁物價大漲之後,也不過值個一兩萬金,堂堂楚國大商,怎麽會放在眼裏。


    衛鞅笑了,說道:“猗大家,前些日子,你救了冰兒,這份大恩大德,常樂是記在心裏的。”


    猗桐又開心起來,說道:“好說,好說,常公子,跟你商量個事,你的常氏十秀,能不能送我幾個,要多少價錢,隻管說。”


    衛鞅收起笑容,沉下臉來,瞪著這個死胖子。


    猗桐見衛鞅變臉,低下口氣來,伸出一根胖手指,說道:“不要幾個,就一個,把冰兒送給我。”


    衛鞅的臉色越來越黑,他不介意把無名軍拉出來,讓楚國巨商猗氏商社徹底消失。


    猗桐打了個冷顫,虧他八麵玲瓏,及時醒悟,連忙說道:“常公子,我隻是想請冰兒姑娘做管事,沒別的意思。”


    衛鞅啞然失笑,倒是自己過於敏感了,尷尬的笑道:“這事沒得談,日後有買賣做的時候,猗大家莫要推辭好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衛鞅大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狄禹韃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狄禹韃常並收藏重生之衛鞅大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