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岡村寧次猶豫不決,河野真太又加了一句:“大將閣下,更何況……敵人的‘特殊炸彈’的射程據說隻有三十餘公裏,也就是說,我們即便打不到100公裏外黃河西岸的兩個機場,也很有可能繳獲‘特殊炸彈’。我相信,如果我們能繳獲‘特殊炸彈’,對帝國的益處是無法想像的。當然,如果可以的話,x1能繳獲就再好不過了!”
岡村寧次聽著這話就不再遲疑了,畢竟繳獲“特殊炸彈”和x1並加以彷製,那是東京方麵對他下的死命令……其實就算沒有東京的命令,岡村寧次也很希望能繳獲這兩樣東西,他想看看,這些東西到底是何方神聖,居然一個能自動飛行一個還能變軌。
岡村寧次不知道的是,河野真太這個建議其實也包藏著私心:“特殊炸彈”如果被帝國繳獲了,更可能是研究半天也研究不出個所以然來,因為這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難的是控製係統的數據而不是控製係統本身。
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個。
因此,繳獲“特殊炸彈”後,河野真太相信,更有可能的是他先獲得數據轉給漢斯,順便再將原始數據破壞……
由此可知,漢斯和鬼子其實也並非是鐵板一塊,雖然他們在總體戰略上有共同利益。
其實,華夏戰場上“特殊炸彈”的出現,已經在漢斯造成了哄動,隻是河野真太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原因不僅是“特殊炸彈”與漢斯的v1導彈極其相似……這一度讓漢斯以為是情報泄漏於是對科研人員逐個查了遍。
造成哄動的主要原因,是漢斯科學家其實一直都不確定這種裝備能否生產出來,他們是帶著懷疑的態度一步步艱難前行的,其中也包括河野真太。
結果華夏不僅生產出來了而且還用在了戰場上。
這使漢斯科研人員又是沮喪又是興奮。
沮喪是因為他們居然不是世界上首個研發出這種裝備的國家,而且研發出這種裝備的國家居然是華夏……
這問題就嚴重了。
因為華夏原則上鷹醬和毛熊的盟友,如果華夏有這種裝備,是不是意味著必要是鷹醬和毛熊也將會有這種裝備?
說是興奮,則是因為他們總算確定這種裝備是可行的,而且還有實戰意義。
其實讓他們興奮的還不隻是這個。
華夏使用火箭發動機將“特殊炸彈”用於對付敵人炮兵的想法,是他們之前想都沒有想過。
這就給漢斯科研人員一個啟發……原本他們隻想著用v1導彈轟炸日不落帝國的首都,那麽現在,是不是也可以思考一下生產各種射程的導彈,然後用它們對付敵人的炮兵、倉庫、電站、兵營這些有戰術價值的目標?
尤其是河野真太還想到一點……
“如果v1可以用來攻擊戰術目標!”河野真太向上級建議道:“那麽我們為什麽不用它來鞏固大西洋防線?”
(注:大西洋防線又稱大西洋壁壘,漢斯於1942年3月開始修建,主要是為了預防盟軍在歐洲大陸登陸)
《仙木奇緣》
為此,河野真太還專門與了一份計劃書。
在這份計劃書裏,河野真太詳細列舉了在大西洋防線布署近程飛彈的好處。
歸納起來主要有幾點:
首先,大西洋防線過於漫長,總長2700公裏。
在如此漫長的海岸線上構築防線,即便是極為簡陋的野戰工事都要耗費相當大的人力物力,最後還不確定是否能發揮作用……
事實證明河野真太的這個猜測是正確的,史上這個工程極為龐大,高峰時期漢斯動用了26萬人,投入1300萬噸混凝土和12萬噸鋼材,在個點修築了工事,然而到1944年盟軍開始登陸時,整個工程隻完成了68%,盟軍登陸的諾曼底地區甚至隻完成了18%。
(之所以會出現諾曼底隻完成18%,這並非偶然,而是之前所說的“攻大於守”的原則。在漫長的2700公裏的防線上,敵人當然會選擇最薄弱的部位進攻。因此,整條防線的其它地方的所有工事都白費了)
由此可見,大西洋防線其實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被動防禦,差不多就是另一道馬其諾防線。
其次,v1飛彈雖然隻能攻擊固定目標……此時的飛彈還沒有主動尋的功能,因此隻能攻擊不會移動的固定目標,攻擊移動目標比如軍艦,那就隻能靠運氣了。
因此,原則上v1飛彈是不能用作反艦導彈的。
然而,登陸作戰就不是這麽迴事了。
漢斯可以在大西洋防線上布下重炮,在海岸線外布下各種障礙使敵人軍艦無法靠近,比如水雷、木樁、鐵索等等。
這時敵人會選擇在幾十公裏外放下登陸艇搭截著裝備和兵力登陸。
在這時,敵人的軍艦是靜止的,可以當作固定目標。
而且此時這些軍艦通常還在海岸重炮的射程範圍之外,同時漢斯還無法擁有全麵的製空權對其進行空中轟炸……此時的漢斯對盟軍在製空權上已經沒有信心了,因為他們是在與日不落帝國的空戰中失敗之後才將目標轉向毛熊的。
這時,原則上漢斯對盟軍艦船無能為力:重炮打不到,航空兵不如盟軍,沒有存在感的海軍就更不用說了……漢斯的海軍除了潛艇之外其餘的幾乎不值一提。
如果有近程v1飛彈,這局麵就不一樣了。
v1飛彈能夠在敵人軍艦拋錨放下登陸艇時發揮作用,將敵人軍艦摧毀在海麵上。
漢斯要做的,隻是偵察、計算,然後按計算好的數據發射飛彈。
而這種用飛彈防禦的方式,相比起構築堡壘,應該是既有效又廉價。
更重要的還是飛彈防禦可以移動……敵人集中力量進攻某一點,漢斯也可以將飛彈集中在某一點進行防禦,而堡壘和防線卻是無法移動的。
因此這種防禦方式顯然是一種更積極、更主動的防禦方式。
上級對河野真太這個富有創意的想法極為重視,這也是漢斯派河野真太到華夏任顧問的原因之一。
岡村寧次聽著這話就不再遲疑了,畢竟繳獲“特殊炸彈”和x1並加以彷製,那是東京方麵對他下的死命令……其實就算沒有東京的命令,岡村寧次也很希望能繳獲這兩樣東西,他想看看,這些東西到底是何方神聖,居然一個能自動飛行一個還能變軌。
岡村寧次不知道的是,河野真太這個建議其實也包藏著私心:“特殊炸彈”如果被帝國繳獲了,更可能是研究半天也研究不出個所以然來,因為這其中最重要也最困難的是控製係統的數據而不是控製係統本身。
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個。
因此,繳獲“特殊炸彈”後,河野真太相信,更有可能的是他先獲得數據轉給漢斯,順便再將原始數據破壞……
由此可知,漢斯和鬼子其實也並非是鐵板一塊,雖然他們在總體戰略上有共同利益。
其實,華夏戰場上“特殊炸彈”的出現,已經在漢斯造成了哄動,隻是河野真太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原因不僅是“特殊炸彈”與漢斯的v1導彈極其相似……這一度讓漢斯以為是情報泄漏於是對科研人員逐個查了遍。
造成哄動的主要原因,是漢斯科學家其實一直都不確定這種裝備能否生產出來,他們是帶著懷疑的態度一步步艱難前行的,其中也包括河野真太。
結果華夏不僅生產出來了而且還用在了戰場上。
這使漢斯科研人員又是沮喪又是興奮。
沮喪是因為他們居然不是世界上首個研發出這種裝備的國家,而且研發出這種裝備的國家居然是華夏……
這問題就嚴重了。
因為華夏原則上鷹醬和毛熊的盟友,如果華夏有這種裝備,是不是意味著必要是鷹醬和毛熊也將會有這種裝備?
說是興奮,則是因為他們總算確定這種裝備是可行的,而且還有實戰意義。
其實讓他們興奮的還不隻是這個。
華夏使用火箭發動機將“特殊炸彈”用於對付敵人炮兵的想法,是他們之前想都沒有想過。
這就給漢斯科研人員一個啟發……原本他們隻想著用v1導彈轟炸日不落帝國的首都,那麽現在,是不是也可以思考一下生產各種射程的導彈,然後用它們對付敵人的炮兵、倉庫、電站、兵營這些有戰術價值的目標?
尤其是河野真太還想到一點……
“如果v1可以用來攻擊戰術目標!”河野真太向上級建議道:“那麽我們為什麽不用它來鞏固大西洋防線?”
(注:大西洋防線又稱大西洋壁壘,漢斯於1942年3月開始修建,主要是為了預防盟軍在歐洲大陸登陸)
《仙木奇緣》
為此,河野真太還專門與了一份計劃書。
在這份計劃書裏,河野真太詳細列舉了在大西洋防線布署近程飛彈的好處。
歸納起來主要有幾點:
首先,大西洋防線過於漫長,總長2700公裏。
在如此漫長的海岸線上構築防線,即便是極為簡陋的野戰工事都要耗費相當大的人力物力,最後還不確定是否能發揮作用……
事實證明河野真太的這個猜測是正確的,史上這個工程極為龐大,高峰時期漢斯動用了26萬人,投入1300萬噸混凝土和12萬噸鋼材,在個點修築了工事,然而到1944年盟軍開始登陸時,整個工程隻完成了68%,盟軍登陸的諾曼底地區甚至隻完成了18%。
(之所以會出現諾曼底隻完成18%,這並非偶然,而是之前所說的“攻大於守”的原則。在漫長的2700公裏的防線上,敵人當然會選擇最薄弱的部位進攻。因此,整條防線的其它地方的所有工事都白費了)
由此可見,大西洋防線其實是沒有多大意義的被動防禦,差不多就是另一道馬其諾防線。
其次,v1飛彈雖然隻能攻擊固定目標……此時的飛彈還沒有主動尋的功能,因此隻能攻擊不會移動的固定目標,攻擊移動目標比如軍艦,那就隻能靠運氣了。
因此,原則上v1飛彈是不能用作反艦導彈的。
然而,登陸作戰就不是這麽迴事了。
漢斯可以在大西洋防線上布下重炮,在海岸線外布下各種障礙使敵人軍艦無法靠近,比如水雷、木樁、鐵索等等。
這時敵人會選擇在幾十公裏外放下登陸艇搭截著裝備和兵力登陸。
在這時,敵人的軍艦是靜止的,可以當作固定目標。
而且此時這些軍艦通常還在海岸重炮的射程範圍之外,同時漢斯還無法擁有全麵的製空權對其進行空中轟炸……此時的漢斯對盟軍在製空權上已經沒有信心了,因為他們是在與日不落帝國的空戰中失敗之後才將目標轉向毛熊的。
這時,原則上漢斯對盟軍艦船無能為力:重炮打不到,航空兵不如盟軍,沒有存在感的海軍就更不用說了……漢斯的海軍除了潛艇之外其餘的幾乎不值一提。
如果有近程v1飛彈,這局麵就不一樣了。
v1飛彈能夠在敵人軍艦拋錨放下登陸艇時發揮作用,將敵人軍艦摧毀在海麵上。
漢斯要做的,隻是偵察、計算,然後按計算好的數據發射飛彈。
而這種用飛彈防禦的方式,相比起構築堡壘,應該是既有效又廉價。
更重要的還是飛彈防禦可以移動……敵人集中力量進攻某一點,漢斯也可以將飛彈集中在某一點進行防禦,而堡壘和防線卻是無法移動的。
因此這種防禦方式顯然是一種更積極、更主動的防禦方式。
上級對河野真太這個富有創意的想法極為重視,這也是漢斯派河野真太到華夏任顧問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