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川荀彧、荀攸兩叔侄,郭嘉、戲誌才,四人素來有賢名,在下又哪能不知道呢?”劉涯笑著說道,“我姓劉名涯,還沒有表字,望兄莫怪。”
“奉孝與戲誌才你也知道?”荀彧又是一驚,自己與攸年紀稍長,名聲已顯,劉涯知道並不足奇。而郭嘉與戲誌才的才名隻在穎川,並無顯露,這劉涯又是如何得知?這才有此一問。
“嗬嗬。”劉涯輕笑,並不迴答荀彧所問,“隻是如此大才我卻無緣得見,今日得遇文若,日後還請文若與我引見一番。”
“好,好。有機會定會讓你們相識。”荀彧說。
此時,二人已經走到小樓上。
“見過蔡先生。”劉涯與荀彧再次行禮。
“二位無須多禮。”蔡邕擺了擺手,又對劉涯說道:“公子,將你的手下也叫過來。”
劉涯暗中拍了下大腿,轉身向樓下的任紅昌與方、杜二人招了招手。
片刻後,幾人走入二樓的小屋中。
靈動的琴聲沒有停歇,劉涯進屋之後便看到撫琴之人。
是一女子,年紀與劉涯相仿,瓜子臉,蛾眉淡掃,櫻唇微抿,雖然容貌比任紅昌要遜上一籌,但卻比任紅昌多了一種溫柔嫻靜、高雅婉約的氣質,整體中二人不分上下。
“這是小女蔡琰。”蔡邕介紹,又指著劉涯對蔡琰說道:“這位便是吟詩舞劍的公子。”
“蔡琰!沒想這麽漂亮!”劉涯即使日日麵對任紅昌這種傾國容貌,也不免對蔡琰產生一股驚豔的情緒。
蔡琰忙停止彈奏站起身對劉涯行了一禮,“昭姬見過公子。”
“劉涯見過蔡小姐。”劉涯連忙迴禮道。
“哈哈。”荀彧笑著說道:“多次想見昭姬一麵都不可得,今日倒是借了劉涯兄弟的光了。”
“都請坐下。”蔡邕自顧走到一張案前坐下。
蔡邕一本正經地說道:“樓中之人非皆我等,必有人會去通風報信。為了自己的名聲,他們必不會此時離去,但若有一人離開,也正是他們離去之時。”
“現在天色以晚,城門早已關閉,今夜是出不得城了。昨日得見王允,閑聊中得知子師明日將離開洛陽,子師乃忠義之士,待我書信一封,將你四人藏於子師隊伍之中,可安全出城。文若與子師相熟,可帶著公子四人前往。”
“樓中可有後門?”劉涯接過話問。
“一樓左麵有個小門可走。”荀彧說。
“方德、杜清,你二人一守前門,一守小門,任何人不得出入。”劉涯突然說道。
“喏。”方、杜二人同時領命下去。
“紅昌守住樓梯口,任何人不得來到二樓。”劉涯又對任紅昌說。
“喏。”任紅昌也領命出去。
“公子,這?”蔡邕不解地問,本以為劉涯想要自小門出走,沒想到他卻派人把小樓控製起來了。
“先生勿疑,難得有此與先生、文若在一起的機會,我隻是不想讓不相幹的人打擾罷了。”劉涯笑著說道。
“胡鬧,此事性命關天,你……”蔡邕急得站了起來。
劉涯輕輕地搖了搖頭,笑著說道:“先生不必著急,涯還沒將他們放在眼裏,隻是有一些話想與先生、文若談一談。”
荀彧神色不驚地看著劉涯,“先生不必再多言,既然涯兄弟心中篤定,不妨聽聽他要說些什麽。”
劉涯轉頭看向荀彧,隻見荀彧正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仿佛自己的一切都已經被看透一般,後背沒來由地冒出一股涼氣,暗道:“難道荀彧真的如此厲害,這未免也太可怕了吧。”
蔡琰慢步走來,遞過茶水,“二位公子請慢用。”
劉涯站起身謝過,卻沒有再坐下,“二位,自先帝登基以來,漢室日漸衰頹。靈帝寵信十常侍,導致宦官當道,朝綱更是崩亂,以至造成張角黃巾之亂,屍橫遍野,民不聊生。現如今,靈帝身體已日顯虛弱,我料想必不久已。而皇長子辯,生性懦弱,不堪大用;次子協,雖堪大用,卻是年幼。兼之辯有長子之名,廢嫡立庶,有悖常理,又有皇後與大將軍在身後撐旗……”
“如此一來。”荀彧接過劉涯的話,“大將軍何進必與宦官一拚,無論誰勝誰敗,不外乎兩種可能。一是宦官繼續當道,二是外戚掌權,哪一樣都不是漢室所能承受得起的。現又重設州牧,必然會諸侯並立,漢室必然會迎來最紊亂的時代。”
“說得好,文若真乃神人。”劉涯不得不佩服荀彧的遠見,自己所知得自曆史,而他卻是得自分析。“隻是……”
蔡邕沒等劉涯再說出什麽便打斷了他的話,“你二人不可亂語,皇族之事不須我們來議論。”
荀彧笑著說道:“我知先生不是迂腐之人,如今漢室衰微,正是我輩中人迴報朝廷,一展身手的機會,我等……”
此時,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進來。”劉涯說道。
“公子,我見大隊人馬向這裏趕來。”方德進屋後說道,卻不見慌亂之色。
“嗯?可曾走出去一人?”劉涯問。
“隻有衛仲道一人離去。”方德迴答。
劉涯想到蔡琰與衛仲道的關係,不自覺地看向蔡琰,卻見後者臉上浮現怒容。
“你先下去,我隨後就到。”劉涯說完又對荀彧說道:“小弟近幾日內將要前赴幽州,不知文若兄要往何處?”
“靜待局勢而已。”荀彧笑著說道。
“那小弟在幽州等候文若兄來訪。”劉涯對蔡邕與荀彧抱拳施禮後說:“告辭。”
“先生不必擔心,涯兄弟自有脫身之道。”荀彧見蔡邕不放心說道,又對劉涯笑著眨了眨眼睛。
“奉孝與戲誌才你也知道?”荀彧又是一驚,自己與攸年紀稍長,名聲已顯,劉涯知道並不足奇。而郭嘉與戲誌才的才名隻在穎川,並無顯露,這劉涯又是如何得知?這才有此一問。
“嗬嗬。”劉涯輕笑,並不迴答荀彧所問,“隻是如此大才我卻無緣得見,今日得遇文若,日後還請文若與我引見一番。”
“好,好。有機會定會讓你們相識。”荀彧說。
此時,二人已經走到小樓上。
“見過蔡先生。”劉涯與荀彧再次行禮。
“二位無須多禮。”蔡邕擺了擺手,又對劉涯說道:“公子,將你的手下也叫過來。”
劉涯暗中拍了下大腿,轉身向樓下的任紅昌與方、杜二人招了招手。
片刻後,幾人走入二樓的小屋中。
靈動的琴聲沒有停歇,劉涯進屋之後便看到撫琴之人。
是一女子,年紀與劉涯相仿,瓜子臉,蛾眉淡掃,櫻唇微抿,雖然容貌比任紅昌要遜上一籌,但卻比任紅昌多了一種溫柔嫻靜、高雅婉約的氣質,整體中二人不分上下。
“這是小女蔡琰。”蔡邕介紹,又指著劉涯對蔡琰說道:“這位便是吟詩舞劍的公子。”
“蔡琰!沒想這麽漂亮!”劉涯即使日日麵對任紅昌這種傾國容貌,也不免對蔡琰產生一股驚豔的情緒。
蔡琰忙停止彈奏站起身對劉涯行了一禮,“昭姬見過公子。”
“劉涯見過蔡小姐。”劉涯連忙迴禮道。
“哈哈。”荀彧笑著說道:“多次想見昭姬一麵都不可得,今日倒是借了劉涯兄弟的光了。”
“都請坐下。”蔡邕自顧走到一張案前坐下。
蔡邕一本正經地說道:“樓中之人非皆我等,必有人會去通風報信。為了自己的名聲,他們必不會此時離去,但若有一人離開,也正是他們離去之時。”
“現在天色以晚,城門早已關閉,今夜是出不得城了。昨日得見王允,閑聊中得知子師明日將離開洛陽,子師乃忠義之士,待我書信一封,將你四人藏於子師隊伍之中,可安全出城。文若與子師相熟,可帶著公子四人前往。”
“樓中可有後門?”劉涯接過話問。
“一樓左麵有個小門可走。”荀彧說。
“方德、杜清,你二人一守前門,一守小門,任何人不得出入。”劉涯突然說道。
“喏。”方、杜二人同時領命下去。
“紅昌守住樓梯口,任何人不得來到二樓。”劉涯又對任紅昌說。
“喏。”任紅昌也領命出去。
“公子,這?”蔡邕不解地問,本以為劉涯想要自小門出走,沒想到他卻派人把小樓控製起來了。
“先生勿疑,難得有此與先生、文若在一起的機會,我隻是不想讓不相幹的人打擾罷了。”劉涯笑著說道。
“胡鬧,此事性命關天,你……”蔡邕急得站了起來。
劉涯輕輕地搖了搖頭,笑著說道:“先生不必著急,涯還沒將他們放在眼裏,隻是有一些話想與先生、文若談一談。”
荀彧神色不驚地看著劉涯,“先生不必再多言,既然涯兄弟心中篤定,不妨聽聽他要說些什麽。”
劉涯轉頭看向荀彧,隻見荀彧正似笑非笑地看著自己,仿佛自己的一切都已經被看透一般,後背沒來由地冒出一股涼氣,暗道:“難道荀彧真的如此厲害,這未免也太可怕了吧。”
蔡琰慢步走來,遞過茶水,“二位公子請慢用。”
劉涯站起身謝過,卻沒有再坐下,“二位,自先帝登基以來,漢室日漸衰頹。靈帝寵信十常侍,導致宦官當道,朝綱更是崩亂,以至造成張角黃巾之亂,屍橫遍野,民不聊生。現如今,靈帝身體已日顯虛弱,我料想必不久已。而皇長子辯,生性懦弱,不堪大用;次子協,雖堪大用,卻是年幼。兼之辯有長子之名,廢嫡立庶,有悖常理,又有皇後與大將軍在身後撐旗……”
“如此一來。”荀彧接過劉涯的話,“大將軍何進必與宦官一拚,無論誰勝誰敗,不外乎兩種可能。一是宦官繼續當道,二是外戚掌權,哪一樣都不是漢室所能承受得起的。現又重設州牧,必然會諸侯並立,漢室必然會迎來最紊亂的時代。”
“說得好,文若真乃神人。”劉涯不得不佩服荀彧的遠見,自己所知得自曆史,而他卻是得自分析。“隻是……”
蔡邕沒等劉涯再說出什麽便打斷了他的話,“你二人不可亂語,皇族之事不須我們來議論。”
荀彧笑著說道:“我知先生不是迂腐之人,如今漢室衰微,正是我輩中人迴報朝廷,一展身手的機會,我等……”
此時,門外傳來了敲門聲。
“進來。”劉涯說道。
“公子,我見大隊人馬向這裏趕來。”方德進屋後說道,卻不見慌亂之色。
“嗯?可曾走出去一人?”劉涯問。
“隻有衛仲道一人離去。”方德迴答。
劉涯想到蔡琰與衛仲道的關係,不自覺地看向蔡琰,卻見後者臉上浮現怒容。
“你先下去,我隨後就到。”劉涯說完又對荀彧說道:“小弟近幾日內將要前赴幽州,不知文若兄要往何處?”
“靜待局勢而已。”荀彧笑著說道。
“那小弟在幽州等候文若兄來訪。”劉涯對蔡邕與荀彧抱拳施禮後說:“告辭。”
“先生不必擔心,涯兄弟自有脫身之道。”荀彧見蔡邕不放心說道,又對劉涯笑著眨了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