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更新時間:2013-10-20
現在的局勢已經非常的明顯,民國政府被逼得龜縮在廣東,而袁世凱還在病床上,華夏政府已經進入對新地盤的整治階段。
一批又一批華東地區的政治人才被外派到各省去管理政務,而華東地區的資本家和農場主也開始了他們的擴張,為了進一步整合各省的資源,華夏政府將會插手幹預經濟一段時間,所以華夏政府開始忙碌了起來。
袁世凱的病讓很多人關心,東北的張作霖親自來探望袁世凱,就連在石家莊一帶防禦山西的李秉英也跟著徐世昌也迴來了,李秉英是徐世昌的第一大將,在徐世昌一係裏僅在徐世昌之下;在鄭州的王強在北洋和華東大戰之時就被袁克定、楊度調迴北京擔任北京駐軍的副官;在濟南的陳凱也於華東軍大舉進攻山東的時候就被袁克定以袁世凱的名義調了迴來,此時正帶著一萬的北洋軍在北京郊外駐紮。
張作霖和徐世昌等一幹人跑去大總統府看望袁世凱,其實是去看看袁世凱對華夏政府的看法。
張作霖現在的實力最強,走起路來都不一樣,有種小人得意的形式,而徐世昌則是很擔心北洋的未來,按照國防軍的強勢來看要不了多久就會開始全麵攻擊北洋政府。
在袁世凱的房間外,袁克定和楊度把他們給阻止了,楊度說:“大總統剛剛睡下,你們這是要幹什麽?”
張作霖大聲說道:“我等是來看望大總統的,既然大總統睡了我們就在外麵等大總統醒來再進去看望大總統。”
徐世昌小聲地問袁克定:“大總統現在好點沒有?”
袁克定鎮定地迴答:“已經好了很多了,隻是身體還有一些虛弱,你們不在前線鎮守住山西迴來幹嘛啊?”
徐世昌說:“大總統病了我們迴來看望他,現在前線基本是安全的,國防軍正在收編各省的軍隊根本就沒有精力來進攻我們,山西還沒有那個膽子呢。”
張作霖:“難道我迴來看望大總統還要你批準?”
袁克定沒有說話,但是臉色很是難看,怎麽說他也是袁世凱的長子,張作霖竟然不給他麵子,楊度這時圓場道:“大總統還在睡覺呢,你們吵什麽?”
幾人一個都沒有說話,就在房外靜靜等著,而在房裏的袁世凱已經醒了,還把他們的對話都聽了,袁世凱現在心裏也滿是傷悲,幾十萬大軍就葬送在他的手裏,北洋的家底都被自己給敗完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去見這些北洋將領了。但是一聽到張作霖的話袁世凱的臉就黑了下來,要是沒有自己就不會有他們今天的輝煌,現在怎麽都開始不聽話了。
袁世凱決定要敲打一下他們,如果自己不在了那麽自己的孩子怎麽辦,得要為自己的孩子留下活路。
半個小時後,“咳,咳”的聲音從袁世凱的房裏傳了出來,外麵的徐世昌等人都站立起來,袁克定和楊度率先走了進去,一會兒袁克定出來叫徐世昌他們進去。
徐世昌進去後看到了臉色蒼白的袁世凱,連忙對著袁世凱鞠了一躬說:“大總統您覺得怎樣,好點沒有啊?”
張作霖說:“大總統看起來不是很好啊,大夫到底是怎麽看病的?大總統我在沈陽有幾個醫術超高的洋人醫生,肯定能治療大總統的。”
袁世凱臉色不悅地說:“我看現在的大夫就非常好,要相信我們國家的醫術。”
徐世昌這時小心地問到:“華東的動靜您知道了吧,我們現在怎麽辦啊,昨天我收到華東的警告要我們放了那五百個保護紫禁城的華東士兵,不然就會對我們進行全麵的攻擊。”說完了徐世昌暗地裏抹了一把冷汗,現在說這個真是在找死啊。
袁世凱看著徐世昌說:“那五百個士兵現在不要放,好吃好住給我侍候好就行了,現在你不用擔心這個。”
張作霖說:“大總統讓我把東北的士兵帶入關吧,現在的北京布防太虛弱了。”
袁世凱怎麽會讓他帶兵來北京就說:“現在的北京已經有足夠的駐軍了,不需要你帶兵進京了,你還是在東北好好地防著日本人就行了,現在不能讓日本人進來搗亂。”
張作霖沒有吱聲,隻是在那思考著什麽,現場一片沉靜。
這時徐世昌打破沉默說:“我們要不要和華東談一下,保持現在這個狀態不錯,至少還沒有南方的革命軍那麽慘,現在他們隻剩下廣東和福建兩省,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要敗了。”袁世凱:“你認為現在的華東還會和我們好好地談嗎,明顯不會的,所以還是加緊自身的實力做殊死一搏,隻有這樣北洋才會有出路的。”
徐世昌沒有說話,張作霖也不想多說,現在他最怕的就是到時候國防軍進攻北京,袁世凱是否會北遷,如果北遷的話自己在東北的權利就會被分化,東北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他必須要在國防軍北上的時候迴到東北布置好自己的準備。
袁世凱則是在想要不要把張作霖和徐世昌他們留在北京,最後他決定把他們都留在北京,為了讓自己能夠掌控剩下的北洋軍隻有這麽做了。
袁世凱說:“世昌和雨亭這些日子就留在京城為我處理事情吧,現在的我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去管理那些事情,克定不是這個料還是你們來幹吧,世昌你身後的是你的愛將李秉英吧,就讓他代替你去駐守山西,現在我任命徐世昌為北洋政府的總理,雨亭為陸軍總長。”
徐世昌和張作霖聽到這個後都是臉色一變,兩人都聽出了袁世凱這是要把他們留在北京,困住他們,對於徐世昌來說這沒有什麽,因為他的愛將李秉英還掌握這軍隊,而張作霖是非常的反感,因為他壓根就不想呆在北京,這次隻是來看一看袁世凱還有多少家底的。
但是這個命令又不好明著反抗,隻有暗地裏怎麽逃脫這個囚籠,所以徐世昌和張作霖
都表示聽從大總統的安排。很快徐世昌和張作霖就迴去了,隻剩下袁世凱三人在房裏,楊度說:“袁公想留他們在京城怕是會值得其反,畢竟張作霖這頭東北老虎不是那麽好馴服的。”
袁世凱說:“不留也得留,不然他們就要逆天了,不知道誰才是北洋的主話人了。”
袁克定狠狠地說:“就得給他們一些教訓,讓他們囂張。”
袁世凱大罵道:“住口,你還嫌丟臉不夠,你看看你自己每天幹的都是些什麽,你就不能懂事點嗎,整天弄那些亂七八糟的,還有再和日本人搞鬼我饒不了你。”
原來袁克定在和日本人來往,日本人還誘惑袁克定搞君主立憲,這些平時袁世凱都看在眼裏,隻是當時他自己也有這個意思,但是現在不行了。
袁世凱說:“子皙,你去叫人看緊徐世昌和張作霖,不許他們出了京城,一旦發現他們出城就叫人阻止他們。”
楊度:“這會不會讓他們反叛我們?”
袁世凱臉色猙獰地說:“如果他們敢反叛的直接就斃了他們,我袁世凱不好過他們也別想好過,要死就一起死。”
楊度隻好答應,過了一會兒楊度就先去安排了,隻有袁克定還在那裏,袁世凱對袁克定說:“你們去準備吧,華東軍不久就會進攻到這裏的,所以你盡量把袁家的人送去偏遠的地方或者送出國也行,為我們袁家留下傳承的血脈。”
袁克定:“爹,真的沒有辦法了嗎,難道我們不可以向日本求救嗎?”
袁世凱勃然大怒:“你個逆子,你要陷我於民族大義不顧嗎,你要讓我死後都背負賣國賊這個稱號嗎,你讓袁家子弟以後怎麽有臉見國人?不許再談這個,我再次警告你不要和日本人來往,不然逐出袁家。”
袁克定聽了就非常的無奈,隻好盡快安排好族人避難的事情了。
第二天張作霖稱得了重病要迴東北治療,袁世凱以京城的大夫醫術比東北的洋人的醫術的理由讓他安心在北京養病,李秉英也在趕去石家莊上任的道路,徐世昌一直很安靜地呆在家裏。
再過了一天,張作霖又以自己迴去交接權利給屬下為由迴東北,袁世凱不允,最後張作霖在親兵的建議下找了一個和自己相像的士兵來扮演他,而他則化妝逃跑,但是被識破沒有成功。幾天後,張作霖找到機會再次化妝為一個日本人乘坐火車北上,但是在上火車的最後一刻被北洋軍發現,看到張作霖就要上火車了,北洋軍士兵立即開槍,張作霖的右肩膀被打中一槍,僥幸逃脫。
得知張作霖逃迴東北後,袁世凱大發雷霆,把家裏的盤盤碟碟打了個稀巴爛,迴到東北的張作霖當即豎起大旗通電東三省脫離北洋政府獨立,進行自治,成立東北三省自治政府,至此北洋分裂。
更新時間:2013-10-20
現在的局勢已經非常的明顯,民國政府被逼得龜縮在廣東,而袁世凱還在病床上,華夏政府已經進入對新地盤的整治階段。
一批又一批華東地區的政治人才被外派到各省去管理政務,而華東地區的資本家和農場主也開始了他們的擴張,為了進一步整合各省的資源,華夏政府將會插手幹預經濟一段時間,所以華夏政府開始忙碌了起來。
袁世凱的病讓很多人關心,東北的張作霖親自來探望袁世凱,就連在石家莊一帶防禦山西的李秉英也跟著徐世昌也迴來了,李秉英是徐世昌的第一大將,在徐世昌一係裏僅在徐世昌之下;在鄭州的王強在北洋和華東大戰之時就被袁克定、楊度調迴北京擔任北京駐軍的副官;在濟南的陳凱也於華東軍大舉進攻山東的時候就被袁克定以袁世凱的名義調了迴來,此時正帶著一萬的北洋軍在北京郊外駐紮。
張作霖和徐世昌等一幹人跑去大總統府看望袁世凱,其實是去看看袁世凱對華夏政府的看法。
張作霖現在的實力最強,走起路來都不一樣,有種小人得意的形式,而徐世昌則是很擔心北洋的未來,按照國防軍的強勢來看要不了多久就會開始全麵攻擊北洋政府。
在袁世凱的房間外,袁克定和楊度把他們給阻止了,楊度說:“大總統剛剛睡下,你們這是要幹什麽?”
張作霖大聲說道:“我等是來看望大總統的,既然大總統睡了我們就在外麵等大總統醒來再進去看望大總統。”
徐世昌小聲地問袁克定:“大總統現在好點沒有?”
袁克定鎮定地迴答:“已經好了很多了,隻是身體還有一些虛弱,你們不在前線鎮守住山西迴來幹嘛啊?”
徐世昌說:“大總統病了我們迴來看望他,現在前線基本是安全的,國防軍正在收編各省的軍隊根本就沒有精力來進攻我們,山西還沒有那個膽子呢。”
張作霖:“難道我迴來看望大總統還要你批準?”
袁克定沒有說話,但是臉色很是難看,怎麽說他也是袁世凱的長子,張作霖竟然不給他麵子,楊度這時圓場道:“大總統還在睡覺呢,你們吵什麽?”
幾人一個都沒有說話,就在房外靜靜等著,而在房裏的袁世凱已經醒了,還把他們的對話都聽了,袁世凱現在心裏也滿是傷悲,幾十萬大軍就葬送在他的手裏,北洋的家底都被自己給敗完了,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去見這些北洋將領了。但是一聽到張作霖的話袁世凱的臉就黑了下來,要是沒有自己就不會有他們今天的輝煌,現在怎麽都開始不聽話了。
袁世凱決定要敲打一下他們,如果自己不在了那麽自己的孩子怎麽辦,得要為自己的孩子留下活路。
半個小時後,“咳,咳”的聲音從袁世凱的房裏傳了出來,外麵的徐世昌等人都站立起來,袁克定和楊度率先走了進去,一會兒袁克定出來叫徐世昌他們進去。
徐世昌進去後看到了臉色蒼白的袁世凱,連忙對著袁世凱鞠了一躬說:“大總統您覺得怎樣,好點沒有啊?”
張作霖說:“大總統看起來不是很好啊,大夫到底是怎麽看病的?大總統我在沈陽有幾個醫術超高的洋人醫生,肯定能治療大總統的。”
袁世凱臉色不悅地說:“我看現在的大夫就非常好,要相信我們國家的醫術。”
徐世昌這時小心地問到:“華東的動靜您知道了吧,我們現在怎麽辦啊,昨天我收到華東的警告要我們放了那五百個保護紫禁城的華東士兵,不然就會對我們進行全麵的攻擊。”說完了徐世昌暗地裏抹了一把冷汗,現在說這個真是在找死啊。
袁世凱看著徐世昌說:“那五百個士兵現在不要放,好吃好住給我侍候好就行了,現在你不用擔心這個。”
張作霖說:“大總統讓我把東北的士兵帶入關吧,現在的北京布防太虛弱了。”
袁世凱怎麽會讓他帶兵來北京就說:“現在的北京已經有足夠的駐軍了,不需要你帶兵進京了,你還是在東北好好地防著日本人就行了,現在不能讓日本人進來搗亂。”
張作霖沒有吱聲,隻是在那思考著什麽,現場一片沉靜。
這時徐世昌打破沉默說:“我們要不要和華東談一下,保持現在這個狀態不錯,至少還沒有南方的革命軍那麽慘,現在他們隻剩下廣東和福建兩省,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要敗了。”袁世凱:“你認為現在的華東還會和我們好好地談嗎,明顯不會的,所以還是加緊自身的實力做殊死一搏,隻有這樣北洋才會有出路的。”
徐世昌沒有說話,張作霖也不想多說,現在他最怕的就是到時候國防軍進攻北京,袁世凱是否會北遷,如果北遷的話自己在東北的權利就會被分化,東北就不是自己的了,所以他必須要在國防軍北上的時候迴到東北布置好自己的準備。
袁世凱則是在想要不要把張作霖和徐世昌他們留在北京,最後他決定把他們都留在北京,為了讓自己能夠掌控剩下的北洋軍隻有這麽做了。
袁世凱說:“世昌和雨亭這些日子就留在京城為我處理事情吧,現在的我根本沒有這個能力去管理那些事情,克定不是這個料還是你們來幹吧,世昌你身後的是你的愛將李秉英吧,就讓他代替你去駐守山西,現在我任命徐世昌為北洋政府的總理,雨亭為陸軍總長。”
徐世昌和張作霖聽到這個後都是臉色一變,兩人都聽出了袁世凱這是要把他們留在北京,困住他們,對於徐世昌來說這沒有什麽,因為他的愛將李秉英還掌握這軍隊,而張作霖是非常的反感,因為他壓根就不想呆在北京,這次隻是來看一看袁世凱還有多少家底的。
但是這個命令又不好明著反抗,隻有暗地裏怎麽逃脫這個囚籠,所以徐世昌和張作霖
都表示聽從大總統的安排。很快徐世昌和張作霖就迴去了,隻剩下袁世凱三人在房裏,楊度說:“袁公想留他們在京城怕是會值得其反,畢竟張作霖這頭東北老虎不是那麽好馴服的。”
袁世凱說:“不留也得留,不然他們就要逆天了,不知道誰才是北洋的主話人了。”
袁克定狠狠地說:“就得給他們一些教訓,讓他們囂張。”
袁世凱大罵道:“住口,你還嫌丟臉不夠,你看看你自己每天幹的都是些什麽,你就不能懂事點嗎,整天弄那些亂七八糟的,還有再和日本人搞鬼我饒不了你。”
原來袁克定在和日本人來往,日本人還誘惑袁克定搞君主立憲,這些平時袁世凱都看在眼裏,隻是當時他自己也有這個意思,但是現在不行了。
袁世凱說:“子皙,你去叫人看緊徐世昌和張作霖,不許他們出了京城,一旦發現他們出城就叫人阻止他們。”
楊度:“這會不會讓他們反叛我們?”
袁世凱臉色猙獰地說:“如果他們敢反叛的直接就斃了他們,我袁世凱不好過他們也別想好過,要死就一起死。”
楊度隻好答應,過了一會兒楊度就先去安排了,隻有袁克定還在那裏,袁世凱對袁克定說:“你們去準備吧,華東軍不久就會進攻到這裏的,所以你盡量把袁家的人送去偏遠的地方或者送出國也行,為我們袁家留下傳承的血脈。”
袁克定:“爹,真的沒有辦法了嗎,難道我們不可以向日本求救嗎?”
袁世凱勃然大怒:“你個逆子,你要陷我於民族大義不顧嗎,你要讓我死後都背負賣國賊這個稱號嗎,你讓袁家子弟以後怎麽有臉見國人?不許再談這個,我再次警告你不要和日本人來往,不然逐出袁家。”
袁克定聽了就非常的無奈,隻好盡快安排好族人避難的事情了。
第二天張作霖稱得了重病要迴東北治療,袁世凱以京城的大夫醫術比東北的洋人的醫術的理由讓他安心在北京養病,李秉英也在趕去石家莊上任的道路,徐世昌一直很安靜地呆在家裏。
再過了一天,張作霖又以自己迴去交接權利給屬下為由迴東北,袁世凱不允,最後張作霖在親兵的建議下找了一個和自己相像的士兵來扮演他,而他則化妝逃跑,但是被識破沒有成功。幾天後,張作霖找到機會再次化妝為一個日本人乘坐火車北上,但是在上火車的最後一刻被北洋軍發現,看到張作霖就要上火車了,北洋軍士兵立即開槍,張作霖的右肩膀被打中一槍,僥幸逃脫。
得知張作霖逃迴東北後,袁世凱大發雷霆,把家裏的盤盤碟碟打了個稀巴爛,迴到東北的張作霖當即豎起大旗通電東三省脫離北洋政府獨立,進行自治,成立東北三省自治政府,至此北洋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