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節
尋秦記(全文)作者:黃易 作者:黃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項少龍歎了一日氣道:“想深一層,現在仍不宜除去邱日升,多個人與呂不韋作對該是好事。”
岔開話題,問起紀嫣然試演黑龍的情況。
紀嫣然秀眸閃亮,油然道:“有嫣然主持,夫君大人放心好了。”
滕翼站了起來,伸了個懶腰道:“大家早點休息,養足精神,明天便到那破行館大鬧一場,使人知道我們絕不好惹。”
趙致笑道:“現在我們的項爺慣了在開戰前都要到醉風樓逛逛,不過今次恐怕沒有人敢再下重注買項爺輸了。”
嘻笑聲中,各人迴房去也。
◇◇◇◇◇
次日早朝時,由於立春將至,新的一年快將來臨,秦廷上下集中討論有關財政開支的各項間題。
呂不韋掌管財務,早準備充足,於一個月前已向小盤提交了洋洋萬言的“預算案”。
總的來說,呂不韋都是加重賦稅,增加國庫收入,主要用以應付即將而來大規模軍事行動和建造鄭國渠的開支。
這些天來小盤、李斯、昌平君和王陵不時密議,就是討論這財政的預算。項少龍對此一竅不通,又因要應付管中邪之戰,故免了參與之苦。
呂不韋再詳細解釋了一趟整個預算案後,文武百官已站了足有兩個時辰,小盤格外開恩,使人搬來地席,賜各人坐了下來。
呂不韋解說完畢後,意氣風發道:“理財之道,在於應加則加,應減得減,用得其所。今我大秦國庫充盈,積粟如山,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自應多開財路,廣增賦稅,奮勇東進。隻有多占土地,我大秦才可繼續強國強兵的策略,此實我大秦開國以來,從所未有統一天下的良機。”
呂不韋坐下來時,朝臣紛紛附和。
朱姬始終非是這方麵的專門人才,隻有點頭的份兒。
項少龍聽出呂不韋隱有秦國之所以有今日,全歸他功勞之概。他當然不希望秦國全力東進,不過卻沒有駁斥呂不韋的口實,隻有暗暗氣惱。
幸好小盤顯然與李斯等商議後,另有想法,一直沒有表示同意。
蔡澤、王綰等紛陳己見,歌頌呂不韋的英明神武、治國有方後,小盤淡淡道:“左相有何意見?”
昌平君振起精神,站了起來,移到殿心,麵向朝階上高踞而坐的小盤、朱姬、呂不韋三人道:“我大秦朝自孝公敗楚魏之師,舉地千裏,惠文王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牧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製鄢、郢。昭襄王強公室,杜私鬥,蠶食六國之從,使之西麵事秦。至今更新得東三郡,誠宜先行富民之策,鞏固所得之地。兼之現在鄭國渠築建在在需財,大批農民因被征作渠工,致荒廢生產,故增賦之議,還請儲君三思。”
小盤尚未有機會表示意見,王綰冷笑一聲道:“左相此言差矣,我大秦乃天府之國,進可攻,退可守,關中左淆、函,右隴、蜀,沃野千裏,甫有巴蜀之饒,北有故苑之利,阻三麵而固守,獨以一麵東製諸侯,兵源糧草補充無缺,建鄭國渠隻是九牛一毛,隻巴、蜀兩郡,已足可應付。請儲君明鑒。”
蒙驁接口道:“我大秦自昭襄王以選,奮力東進,不僅取得了趙、魏、韓、楚的大片土地,且大少戰數百次,殲敵將士百萬以上,大大削弱了東方諸國的戰鬥力量。目下東方六國民不聊生,族類離散,亂極思治,在此眾弱而我獨強之時,我大秦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之勢,若不趁機舉財擴軍,錯失良機,豈對得起諸先王乎?”
項少龍見昌平君不住色變,心知不妙。
昌平君雖是饒有智謀之士,但礙於經驗,仍非是呂不韋、王綰等人的對手,到了某一階段,便難以為繼。
今趟呂不韋的新財政預算案,實在是個奪權的周詳計劃,使呂不韋有更大的自由度去征收賦稅,添加新稅項,及擴展軍隊。
一旦小盤和朱姬批了下來,呂不韋將可為所欲為,利己損人,像桓齮這類將領,則更要看他臉色做人了。小盤或可管得到鹹陽的三大軍係,但鹹陽外的軍隊,則變相地由呂不韋控製了。所以這事是非爭不可。
昌平君發了一陣呆後,忽地哈哈笑道:“有請李斯大人,把研究所得,奏稟儲君。”竟把李斯擺上台來。
項少龍和小盤登時放下了心,知此乃沒有計策中的最佳計策。
本來以李斯的長史身份,隻等若小盤的秘書長,負責為小盤處理文書,但昌平君既點名由他出來表達意見,旁人亦很難反對。
王齕、王陵等屬武將,帶兵打將,自是出色當行,但說到政治經濟,遠非呂不韋、王綰等的對手,都像項少龍般幫不上忙。隻有李斯這名垂千古的名臣,才是最適合的人選。
李斯心中暗喜,欣然走了出來,到了殿心,代替了昌平君後,先依足禮數,才油然奏道:“統一天下,乃我大秦國策,此事當無人心懷異議。惟施政有若怒海操舟,稍一不慎,重則舟覆人亡,輕亦民變禍連,故絕不可操之過急,其要在體察民情,因情施政。”
蔡澤顯然一點都看不起李斯,帶點不屑口吻道:“老臣等在仲父指示下,遍察我大秦各郡,因地製宜,厘定賦稅,總不會疏忽從事,長史大人實在過慮了。”
呂不韋捋須笑道:“長史大人若有機會親體政情,方能明白本仲父今次呈上儲君的建議書,實是窮無數人力物力而得來千錘百煉的成果,我大秦之興,盡在其中矣。請儲君太後賜準,好立即推行。”
眾臣紛紛附和,昌平君等則眉頭大皺。隻有項少龍心中篤定,知道李斯必有反擊妙法。
果然李斯從容笑道:“所謂體察民情,必須有實據支持,始能令人信服。若照仲父提議,諸郡之中,以巴、蜀兩郡增稅最苛,此便是萬萬不可行。”
呂不韋想不到李斯竟敢公然頂撞他這個舊老板,色變不悅道:“富者增之,貧者減之,此乃賦稅之金科玉律,巴蜀乃天府之地,我大秦貧其富,用兼天下。長史何有此言?”
李斯絲毫沒有被他的疾言厲色嚇倒,好整以暇地昂然辯道:“巴蜀不但是我大秦根本,還是戰略重地,其地兵甲上若由岷江順流而下,五天可達楚郢,乃統一西南和伐楚的必爭之地,為能鞏固巴蜀,必須因情施政,改采優寵之策。但微臣卻在仲父的建議書看不到此點。”
頓了頓更胸有成竹般道:“要知巴蜀雖資源豐富,卻是地廣人稀,民智較低,很多地方還是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階段,若驟增其賦,恐怕一旦超過其負擔能力,反因加得減。其次巴蜀土著種族眾多,勇悍善戰,若激起民變,縱能平定,亦必大傷元氣,加深仇隙。故不若減免賦租,使人心所向,始是上策。微臣之議,立足點在於巴蜀的戰略性更勝於其經濟上的考慮,請儲君、太後和仲父明察。”
小盤龍目立時亮了起來,奮然道:“李卿所言有理,先送富於民,然後再取富於民,始是正路。爭天下豈在乎一年兩年之短長。何況左相言及鄭國渠耗費一事,絕非九牛一毛,若抽空了巴、蜀兩地資源,會激起民變,那寡人就真的愧對先王了。”
項少龍暗暗叫絕。
李斯厲害處就是改由戰略方麵批評呂不韋,且集中彈藥隻攻一點,但卻予人感覺到整份建議書都是處處漏洞,皆因未能真的體察民情之故。
小盤更不愧未來一統天下的名主,打蛇隨棍上,借機以鄭國渠來否定呂不韋的增稅政策,他這麽說出口來,除了呂不韋等有限幾人外,誰還敢堅待異議。
呂不韋仍未有機會說話時,李斯續道:“現今初得東三郡,隻是減稅,仍未足以安民,微臣之議,最好能減輕刑罰。我大秦目下不患無刑,而是患刑重。盜一錢者重罰,知情不報者又罪同,啟罪重罰,刑何以苛,對巴、蜀等蠻夷眾多又或新郡新民之地,刑苛隻會釀成民變,於我大秦一統天下大大不利。”
這番話已超出了呂不韋建議書的範疇,但在一統天下這大前題上,卻沒有分毫離軌,顯示出李斯的瞻矚,實非呂黨能及。
呂不韋雙目兇光連閃,手足無措時,李斯侃侃續言道:“富國之策,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用之得所是也。像巴、蜀之地,地廣人稀,人才缺乏,但如能徙富民於巴蜀,刺激工商、固我本土,兩地振興有望。我大秦始能得其利,才足用之以並天下。”
小盤聞之大喜,拍案叫絕道:“李卿之言對極。眾卿還有何話可說?”
呂不韋等措手不及,臉臉相覷,無詞以對時,出乎眾人料外,嫪毐離座而出,跪伏地上,恭敬道:“李大人之賢,可比商鞅而尤有過之。微臣鬥膽請儲君破格賜準李卿,依仲父之議,重新厘定賦財之策,請儲君明鑒。”
此語一出立時全殿嘩然。隻有項少龍明白嫪毐如此幫手,實是要報呂不韋昨夜的三箭之仇。
呂不韋雙目厲芒電射,狠狠瞪著嫪毐,恨不得把他生吞下肚,王綰等此時方知一向低調的李斯的高明手段。
自入秦以來,李斯此時此刻才吐氣揚眉,大放異采,奠定了以後屹立不倒的政治地位。
小盤哪還不知機,忙向朱姬請示。
岔開話題,問起紀嫣然試演黑龍的情況。
紀嫣然秀眸閃亮,油然道:“有嫣然主持,夫君大人放心好了。”
滕翼站了起來,伸了個懶腰道:“大家早點休息,養足精神,明天便到那破行館大鬧一場,使人知道我們絕不好惹。”
趙致笑道:“現在我們的項爺慣了在開戰前都要到醉風樓逛逛,不過今次恐怕沒有人敢再下重注買項爺輸了。”
嘻笑聲中,各人迴房去也。
◇◇◇◇◇
次日早朝時,由於立春將至,新的一年快將來臨,秦廷上下集中討論有關財政開支的各項間題。
呂不韋掌管財務,早準備充足,於一個月前已向小盤提交了洋洋萬言的“預算案”。
總的來說,呂不韋都是加重賦稅,增加國庫收入,主要用以應付即將而來大規模軍事行動和建造鄭國渠的開支。
這些天來小盤、李斯、昌平君和王陵不時密議,就是討論這財政的預算。項少龍對此一竅不通,又因要應付管中邪之戰,故免了參與之苦。
呂不韋再詳細解釋了一趟整個預算案後,文武百官已站了足有兩個時辰,小盤格外開恩,使人搬來地席,賜各人坐了下來。
呂不韋解說完畢後,意氣風發道:“理財之道,在於應加則加,應減得減,用得其所。今我大秦國庫充盈,積粟如山,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自應多開財路,廣增賦稅,奮勇東進。隻有多占土地,我大秦才可繼續強國強兵的策略,此實我大秦開國以來,從所未有統一天下的良機。”
呂不韋坐下來時,朝臣紛紛附和。
朱姬始終非是這方麵的專門人才,隻有點頭的份兒。
項少龍聽出呂不韋隱有秦國之所以有今日,全歸他功勞之概。他當然不希望秦國全力東進,不過卻沒有駁斥呂不韋的口實,隻有暗暗氣惱。
幸好小盤顯然與李斯等商議後,另有想法,一直沒有表示同意。
蔡澤、王綰等紛陳己見,歌頌呂不韋的英明神武、治國有方後,小盤淡淡道:“左相有何意見?”
昌平君振起精神,站了起來,移到殿心,麵向朝階上高踞而坐的小盤、朱姬、呂不韋三人道:“我大秦朝自孝公敗楚魏之師,舉地千裏,惠文王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牧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製鄢、郢。昭襄王強公室,杜私鬥,蠶食六國之從,使之西麵事秦。至今更新得東三郡,誠宜先行富民之策,鞏固所得之地。兼之現在鄭國渠築建在在需財,大批農民因被征作渠工,致荒廢生產,故增賦之議,還請儲君三思。”
小盤尚未有機會表示意見,王綰冷笑一聲道:“左相此言差矣,我大秦乃天府之國,進可攻,退可守,關中左淆、函,右隴、蜀,沃野千裏,甫有巴蜀之饒,北有故苑之利,阻三麵而固守,獨以一麵東製諸侯,兵源糧草補充無缺,建鄭國渠隻是九牛一毛,隻巴、蜀兩郡,已足可應付。請儲君明鑒。”
蒙驁接口道:“我大秦自昭襄王以選,奮力東進,不僅取得了趙、魏、韓、楚的大片土地,且大少戰數百次,殲敵將士百萬以上,大大削弱了東方諸國的戰鬥力量。目下東方六國民不聊生,族類離散,亂極思治,在此眾弱而我獨強之時,我大秦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之勢,若不趁機舉財擴軍,錯失良機,豈對得起諸先王乎?”
項少龍見昌平君不住色變,心知不妙。
昌平君雖是饒有智謀之士,但礙於經驗,仍非是呂不韋、王綰等人的對手,到了某一階段,便難以為繼。
今趟呂不韋的新財政預算案,實在是個奪權的周詳計劃,使呂不韋有更大的自由度去征收賦稅,添加新稅項,及擴展軍隊。
一旦小盤和朱姬批了下來,呂不韋將可為所欲為,利己損人,像桓齮這類將領,則更要看他臉色做人了。小盤或可管得到鹹陽的三大軍係,但鹹陽外的軍隊,則變相地由呂不韋控製了。所以這事是非爭不可。
昌平君發了一陣呆後,忽地哈哈笑道:“有請李斯大人,把研究所得,奏稟儲君。”竟把李斯擺上台來。
項少龍和小盤登時放下了心,知此乃沒有計策中的最佳計策。
本來以李斯的長史身份,隻等若小盤的秘書長,負責為小盤處理文書,但昌平君既點名由他出來表達意見,旁人亦很難反對。
王齕、王陵等屬武將,帶兵打將,自是出色當行,但說到政治經濟,遠非呂不韋、王綰等的對手,都像項少龍般幫不上忙。隻有李斯這名垂千古的名臣,才是最適合的人選。
李斯心中暗喜,欣然走了出來,到了殿心,代替了昌平君後,先依足禮數,才油然奏道:“統一天下,乃我大秦國策,此事當無人心懷異議。惟施政有若怒海操舟,稍一不慎,重則舟覆人亡,輕亦民變禍連,故絕不可操之過急,其要在體察民情,因情施政。”
蔡澤顯然一點都看不起李斯,帶點不屑口吻道:“老臣等在仲父指示下,遍察我大秦各郡,因地製宜,厘定賦稅,總不會疏忽從事,長史大人實在過慮了。”
呂不韋捋須笑道:“長史大人若有機會親體政情,方能明白本仲父今次呈上儲君的建議書,實是窮無數人力物力而得來千錘百煉的成果,我大秦之興,盡在其中矣。請儲君太後賜準,好立即推行。”
眾臣紛紛附和,昌平君等則眉頭大皺。隻有項少龍心中篤定,知道李斯必有反擊妙法。
果然李斯從容笑道:“所謂體察民情,必須有實據支持,始能令人信服。若照仲父提議,諸郡之中,以巴、蜀兩郡增稅最苛,此便是萬萬不可行。”
呂不韋想不到李斯竟敢公然頂撞他這個舊老板,色變不悅道:“富者增之,貧者減之,此乃賦稅之金科玉律,巴蜀乃天府之地,我大秦貧其富,用兼天下。長史何有此言?”
李斯絲毫沒有被他的疾言厲色嚇倒,好整以暇地昂然辯道:“巴蜀不但是我大秦根本,還是戰略重地,其地兵甲上若由岷江順流而下,五天可達楚郢,乃統一西南和伐楚的必爭之地,為能鞏固巴蜀,必須因情施政,改采優寵之策。但微臣卻在仲父的建議書看不到此點。”
頓了頓更胸有成竹般道:“要知巴蜀雖資源豐富,卻是地廣人稀,民智較低,很多地方還是處於刀耕火種的原始階段,若驟增其賦,恐怕一旦超過其負擔能力,反因加得減。其次巴蜀土著種族眾多,勇悍善戰,若激起民變,縱能平定,亦必大傷元氣,加深仇隙。故不若減免賦租,使人心所向,始是上策。微臣之議,立足點在於巴蜀的戰略性更勝於其經濟上的考慮,請儲君、太後和仲父明察。”
小盤龍目立時亮了起來,奮然道:“李卿所言有理,先送富於民,然後再取富於民,始是正路。爭天下豈在乎一年兩年之短長。何況左相言及鄭國渠耗費一事,絕非九牛一毛,若抽空了巴、蜀兩地資源,會激起民變,那寡人就真的愧對先王了。”
項少龍暗暗叫絕。
李斯厲害處就是改由戰略方麵批評呂不韋,且集中彈藥隻攻一點,但卻予人感覺到整份建議書都是處處漏洞,皆因未能真的體察民情之故。
小盤更不愧未來一統天下的名主,打蛇隨棍上,借機以鄭國渠來否定呂不韋的增稅政策,他這麽說出口來,除了呂不韋等有限幾人外,誰還敢堅待異議。
呂不韋仍未有機會說話時,李斯續道:“現今初得東三郡,隻是減稅,仍未足以安民,微臣之議,最好能減輕刑罰。我大秦目下不患無刑,而是患刑重。盜一錢者重罰,知情不報者又罪同,啟罪重罰,刑何以苛,對巴、蜀等蠻夷眾多又或新郡新民之地,刑苛隻會釀成民變,於我大秦一統天下大大不利。”
這番話已超出了呂不韋建議書的範疇,但在一統天下這大前題上,卻沒有分毫離軌,顯示出李斯的瞻矚,實非呂黨能及。
呂不韋雙目兇光連閃,手足無措時,李斯侃侃續言道:“富國之策,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用之得所是也。像巴、蜀之地,地廣人稀,人才缺乏,但如能徙富民於巴蜀,刺激工商、固我本土,兩地振興有望。我大秦始能得其利,才足用之以並天下。”
小盤聞之大喜,拍案叫絕道:“李卿之言對極。眾卿還有何話可說?”
呂不韋等措手不及,臉臉相覷,無詞以對時,出乎眾人料外,嫪毐離座而出,跪伏地上,恭敬道:“李大人之賢,可比商鞅而尤有過之。微臣鬥膽請儲君破格賜準李卿,依仲父之議,重新厘定賦財之策,請儲君明鑒。”
此語一出立時全殿嘩然。隻有項少龍明白嫪毐如此幫手,實是要報呂不韋昨夜的三箭之仇。
呂不韋雙目厲芒電射,狠狠瞪著嫪毐,恨不得把他生吞下肚,王綰等此時方知一向低調的李斯的高明手段。
自入秦以來,李斯此時此刻才吐氣揚眉,大放異采,奠定了以後屹立不倒的政治地位。
小盤哪還不知機,忙向朱姬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