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節
尋秦記(全文)作者:黃易 作者:黃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迴到官署,荊俊正等得坐立不安,昌平君和桓齮都來了,項少龍還想坐下喝杯熱茶,已給荊俊扯了起來,於是大隊人馬,打道往鹿府而去。
街上人潮熙來攘往,熱鬧升平。
這時項少龍已是鹹陽城中街知巷聞的人物,秦人一向崇拜英雄,知他昨晚大勝管中邪,見到他無不欣然指點,當他禮貌地向一群追著來看他的少女展露笑容時,迷得她們差點昏了過去。
昌平君雖身為左相,但風頭仍遠及不上他,大為豔羨道:“少龍昨夜一戰,威震鹹陽,我等也與有榮焉。昨晚迴家後,嬴盈對你讚不絕口,真怕她又改變心意來纏你,再不肯嫁給端和了。”
項少龍心感欣慰,覺得總算幫了好朋友的一個大忙。順口問另一邊的桓齮道:“小齮何時返迴營地呢?”
桓齮恭敬答道:“儲君著我春祭後才迴去,唉!現在我的速援軍裝備不齊,餉銀不足,很多事都成了有心無力。今早朝會後,呂不韋找了我去訓話,希望把蒙武和蒙恬安排到我軍內去當副將,但我怎能答應呢?”
項少龍等無不精神一振。
昌平君低笑道:“怕甚麽呢?盡管應承他好了!”
桓齮愕然望向昌平君。
項少龍低聲道:“左相的話沒錯,小恬和小武實是我們的人。”
桓齮大喜道:“那我的速援軍就有救了。”
後麵的滕翼大笑道:“還不快去應諾!”
桓齮正要離隊時,給昌平君一把扯住,吩咐逍:“小齮你若能扮作向呂不韋屈服投靠的樣兒,儲君會更為高興。”
桓齮乃不善作假的人,聞言臉現難色。
項少龍道:“小齮隻要照自己一向的行事作風辦就成了,太過份反會招呂賊之疑,明白了嗎?”
桓齮點頭受教,欣然去了。
轉過街口,鹿府在望,荊俊反心怯起來,躲到眾人背後。
眾人大笑聲中,項少龍一馬當先,進府而去。能為自己兄弟締造幸福美滿的將來,實是人生最大快事。
第十九集 第二章 煮酒論酒
是夜烏府大排筵席,慶祝荊俊說成婚事。順帶恭賀項少龍一戰成功,狠狠挫敗了呂不韋的詭謀。
除了己方的人和琴清外,外人就隻昌平君兄弟、王齕、王陵、桓齮、李斯、楊端和等人。
最妙是鹿丹兒也偷偷溜了來參加,自然成了眾人調笑的對象,倍添熱鬧。
酒酣耳熱之際,烏應元欣然道:“最近老夫贏了一筆大錢,對怎樣花掉它頗為頭痛,各位有何提議呢?”
王齕笑道:“這是所有賭徒的煩惱,有錢時隻想怎樣花錢,囊裏欠金時卻又要苦苦張羅,當然哪!烏爺富可敵國,自是隻有先一項的煩惱了。”
眾人哄然大笑,隻有桓齮抿嘴不笑。
項少龍見狀心中一動道:“不若把這筆錢花在小齮的速援軍上去吧!”
眾人齊聲叫好,但又覺得有點不妥當。
昌平君問道:“小齮尚未有機會說出見呂不韋的經過呢!”
桓齮歎了一口氣道:“說到玩手段,我哪是這老奸巨滑的對手。我雖應允了他明早朝會時提出須增添兩名副將,他仍藉口為建鄭國渠,隻能逐步增加速授軍的經費,擺明是要留難和控製我。”
眾人均大感頭痛,由於呂不韋抓緊財政開支,等若間接把軍隊控製在他手上,任何軍隊的增添裝備或遠程調動,若沒有他點頭,就難以實現。
李斯最熟悉國家的財務,提議道:“烏爺不若把這筆贏來的大財,獻給儲君,再由儲君納於廷庫之內,那麽有甚特別開支,就可不經呂不韋而能直接應付各種需求了。”
烏應元豪氣幹雲道:“這個容易,我還可另外捐獻一筆錢財,那廷庫就相當可觀了。隻要能令呂不韋奸謀難逞,我烏應元是絕不會吝嗇的。”
眾人齊聲叫好。
再商量了一會行事的細節,興高采烈時,王齕歎了一口氣道:“我王齕一生隻佩服三個人,就是白起、廉頗和李牧。白起狠辣奇詭,廉頗穩重深沉,但若說到用兵如神、高深難測者,仍以李牧為首,趙國縱去了廉頗,但一天有李牧此人在,我大秦仍未可輕言亡趙。”
王陵奇道:“今晚晚宴人人興高采烈,老齕你為何忽然生出如許感歎?”
王齕在眾人好奇的目光下,苦笑道:“因為我剛收到由魏國傳來的消息,安厘王病倒了,故聯想到廉頗亦必時日無多,才心生感觸。”
荊俊不解道:“聽說安厘王一直不肯起用廉頗,若他去世,對廉頗該有利無害才對,為何他反變為時日無多呢?”
陶方亦訝道:“廉頗現正寄居信陵君府內,顯然與無忌公子關係密切。安厘王若去,信陵君便成為魏國最有影響力的人,水漲船高下,廉頗的行情隻有向好而不會變壞,為何大將軍竟有此言?”
王齕見眾人均一頭霧水,唯有紀嫣然若有所思,秀眸射出黯然之色,喟然道:“人說物以其類,我與廉頗雖屢屢對陣沙場,仍對他會落得如許收場,心中惋借。至於我為何有此看法,紀才女必已有悟於心,就有請才女代為說出來吧!”
人人均知紀嫣然曾在大梁長居過一段時間,深悉大梁情況,目光都轉到她身上去。
這名著天下的才女美目泛起淒迷之色,香唇輕吐道:“安厘王若病危,信陵君亦命不久矣。廉頗既失靠山,唯有離魏投楚。楚人雖有李園,但卻慣戀偏安之局,故廉頗再難有作為了。”
眾人這才恍然。
以魏安厘王的性格,必會在病逝前施辣手先迫死信陵君,否則就怕魏太子王位難保。這種權力王位之爭,絕沒有人情可講的餘地。
項少龍想起龍陽君,他自是太子增的一黨,可想而知因安厘之病,使龍陽君正陷身激烈的鬥爭中,那是全勝或全敗之局,其中沒有絲毫轉折的間隙。
桓齮正容向王齕請教道:“王老將軍剛才說白起比李牧尚差少許,不知為何會有此看法。要知白起一生戰無不勝,三十七年揚威沙場,攻取城池七十有餘,料敵應變,層出不窮,未嚐一敗,長平一戰,采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策略,更是一戰功成。使趙人由強轉弱,何人尚能與其爭一日之短長。”
桓齮顯然對白起這前輩名將非常崇拜,故忍不住出言為其爭辯。
王齕眼中射出緬懷之色,徐徐道:“當年長平之戰,白起為主將,我王齕為裨將,此事在當時乃最高機密,其時先王有令:‘有敢泄武安君白起者斬’,故趙人初時並不知主持大局者,實長武安君,此正為白起一向慣用的手段,為求成功,不擇手段。”
項少龍心中生出頗為特別的感覺。
以一個二十一世妃的人,卻到這古戰國的時代裏,聽著王齕這一代名將娓娓敘述那最關鍵性和最慘烈的一場攻防戰,這種滋味,確是難以言宣。
街上人潮熙來攘往,熱鬧升平。
這時項少龍已是鹹陽城中街知巷聞的人物,秦人一向崇拜英雄,知他昨晚大勝管中邪,見到他無不欣然指點,當他禮貌地向一群追著來看他的少女展露笑容時,迷得她們差點昏了過去。
昌平君雖身為左相,但風頭仍遠及不上他,大為豔羨道:“少龍昨夜一戰,威震鹹陽,我等也與有榮焉。昨晚迴家後,嬴盈對你讚不絕口,真怕她又改變心意來纏你,再不肯嫁給端和了。”
項少龍心感欣慰,覺得總算幫了好朋友的一個大忙。順口問另一邊的桓齮道:“小齮何時返迴營地呢?”
桓齮恭敬答道:“儲君著我春祭後才迴去,唉!現在我的速援軍裝備不齊,餉銀不足,很多事都成了有心無力。今早朝會後,呂不韋找了我去訓話,希望把蒙武和蒙恬安排到我軍內去當副將,但我怎能答應呢?”
項少龍等無不精神一振。
昌平君低笑道:“怕甚麽呢?盡管應承他好了!”
桓齮愕然望向昌平君。
項少龍低聲道:“左相的話沒錯,小恬和小武實是我們的人。”
桓齮大喜道:“那我的速援軍就有救了。”
後麵的滕翼大笑道:“還不快去應諾!”
桓齮正要離隊時,給昌平君一把扯住,吩咐逍:“小齮你若能扮作向呂不韋屈服投靠的樣兒,儲君會更為高興。”
桓齮乃不善作假的人,聞言臉現難色。
項少龍道:“小齮隻要照自己一向的行事作風辦就成了,太過份反會招呂賊之疑,明白了嗎?”
桓齮點頭受教,欣然去了。
轉過街口,鹿府在望,荊俊反心怯起來,躲到眾人背後。
眾人大笑聲中,項少龍一馬當先,進府而去。能為自己兄弟締造幸福美滿的將來,實是人生最大快事。
第十九集 第二章 煮酒論酒
是夜烏府大排筵席,慶祝荊俊說成婚事。順帶恭賀項少龍一戰成功,狠狠挫敗了呂不韋的詭謀。
除了己方的人和琴清外,外人就隻昌平君兄弟、王齕、王陵、桓齮、李斯、楊端和等人。
最妙是鹿丹兒也偷偷溜了來參加,自然成了眾人調笑的對象,倍添熱鬧。
酒酣耳熱之際,烏應元欣然道:“最近老夫贏了一筆大錢,對怎樣花掉它頗為頭痛,各位有何提議呢?”
王齕笑道:“這是所有賭徒的煩惱,有錢時隻想怎樣花錢,囊裏欠金時卻又要苦苦張羅,當然哪!烏爺富可敵國,自是隻有先一項的煩惱了。”
眾人哄然大笑,隻有桓齮抿嘴不笑。
項少龍見狀心中一動道:“不若把這筆錢花在小齮的速援軍上去吧!”
眾人齊聲叫好,但又覺得有點不妥當。
昌平君問道:“小齮尚未有機會說出見呂不韋的經過呢!”
桓齮歎了一口氣道:“說到玩手段,我哪是這老奸巨滑的對手。我雖應允了他明早朝會時提出須增添兩名副將,他仍藉口為建鄭國渠,隻能逐步增加速授軍的經費,擺明是要留難和控製我。”
眾人均大感頭痛,由於呂不韋抓緊財政開支,等若間接把軍隊控製在他手上,任何軍隊的增添裝備或遠程調動,若沒有他點頭,就難以實現。
李斯最熟悉國家的財務,提議道:“烏爺不若把這筆贏來的大財,獻給儲君,再由儲君納於廷庫之內,那麽有甚特別開支,就可不經呂不韋而能直接應付各種需求了。”
烏應元豪氣幹雲道:“這個容易,我還可另外捐獻一筆錢財,那廷庫就相當可觀了。隻要能令呂不韋奸謀難逞,我烏應元是絕不會吝嗇的。”
眾人齊聲叫好。
再商量了一會行事的細節,興高采烈時,王齕歎了一口氣道:“我王齕一生隻佩服三個人,就是白起、廉頗和李牧。白起狠辣奇詭,廉頗穩重深沉,但若說到用兵如神、高深難測者,仍以李牧為首,趙國縱去了廉頗,但一天有李牧此人在,我大秦仍未可輕言亡趙。”
王陵奇道:“今晚晚宴人人興高采烈,老齕你為何忽然生出如許感歎?”
王齕在眾人好奇的目光下,苦笑道:“因為我剛收到由魏國傳來的消息,安厘王病倒了,故聯想到廉頗亦必時日無多,才心生感觸。”
荊俊不解道:“聽說安厘王一直不肯起用廉頗,若他去世,對廉頗該有利無害才對,為何他反變為時日無多呢?”
陶方亦訝道:“廉頗現正寄居信陵君府內,顯然與無忌公子關係密切。安厘王若去,信陵君便成為魏國最有影響力的人,水漲船高下,廉頗的行情隻有向好而不會變壞,為何大將軍竟有此言?”
王齕見眾人均一頭霧水,唯有紀嫣然若有所思,秀眸射出黯然之色,喟然道:“人說物以其類,我與廉頗雖屢屢對陣沙場,仍對他會落得如許收場,心中惋借。至於我為何有此看法,紀才女必已有悟於心,就有請才女代為說出來吧!”
人人均知紀嫣然曾在大梁長居過一段時間,深悉大梁情況,目光都轉到她身上去。
這名著天下的才女美目泛起淒迷之色,香唇輕吐道:“安厘王若病危,信陵君亦命不久矣。廉頗既失靠山,唯有離魏投楚。楚人雖有李園,但卻慣戀偏安之局,故廉頗再難有作為了。”
眾人這才恍然。
以魏安厘王的性格,必會在病逝前施辣手先迫死信陵君,否則就怕魏太子王位難保。這種權力王位之爭,絕沒有人情可講的餘地。
項少龍想起龍陽君,他自是太子增的一黨,可想而知因安厘之病,使龍陽君正陷身激烈的鬥爭中,那是全勝或全敗之局,其中沒有絲毫轉折的間隙。
桓齮正容向王齕請教道:“王老將軍剛才說白起比李牧尚差少許,不知為何會有此看法。要知白起一生戰無不勝,三十七年揚威沙場,攻取城池七十有餘,料敵應變,層出不窮,未嚐一敗,長平一戰,采取後退誘敵,分割圍殲的策略,更是一戰功成。使趙人由強轉弱,何人尚能與其爭一日之短長。”
桓齮顯然對白起這前輩名將非常崇拜,故忍不住出言為其爭辯。
王齕眼中射出緬懷之色,徐徐道:“當年長平之戰,白起為主將,我王齕為裨將,此事在當時乃最高機密,其時先王有令:‘有敢泄武安君白起者斬’,故趙人初時並不知主持大局者,實長武安君,此正為白起一向慣用的手段,為求成功,不擇手段。”
項少龍心中生出頗為特別的感覺。
以一個二十一世妃的人,卻到這古戰國的時代裏,聽著王齕這一代名將娓娓敘述那最關鍵性和最慘烈的一場攻防戰,這種滋味,確是難以言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