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節
尋秦記(全文)作者:黃易 作者:黃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翌晨天尚未亮,項少龍與滕翼入宮參加早朝。
孝成王當文武百官,正式把項少龍委作城守主將,滕翼為副將,又把軍符、寶劍和委任狀隆而重之賜與項少龍。
郭開知事情已成定局,當然不敢再出言反對。而其他親趙穆的官將,又或屬於晶王後或趙雅係統的人更是齊聲附和。原本沒有可能的事,就這麽決定下來了。
事後眾官將紛紛向兩人道賀,著意巴結,使兩人有今非昔比之歎。
早朝後,孝成王親自陪項滕檢視城兵,讓三軍上下無不知道兩人得到他全力寵用,不敢不服。
孝成王和他們兩談起守城之道,滕翼固是出色當行,項少龍亦憑以前得來的知識,加上守城大宗師墨子的兵法一一應付,令孝成王完全放下心來,深慶沒有任用非人。
其他陪侍一旁的將領則無不驚異,皆因兩人隨口道來的守城兵法,很多均是聞所未聞,發前人之所未發,原本心中不服的,此時亦無不折服了。
孝成王事了迴宮後,項滕兩人在另一副將趙明雄的陪侍下,迴到東門兵衛指揮所,當項少龍在指揮所大堂高踞北端的將座,百多名偏將、裨將、校尉、隊長等分列兩旁下跪叩禮時,項少龍有如在夢中,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實。
接著下來的幾天,兩人忙個不了,銳意整頓守城兵將,加強武備和訓練,同時把自己的精兵團員安插進來,作兩人的近衛。又把本在城兵中服役的蒲布等四名自己人,雜在一批人中升為裨將,以收如臂使指之效。
一切妥當時,項少龍方鬆了一口氣,往見趙穆。
這奸人把他召入密室,坐定後開懷笑道:“董將軍你猜郭開有甚麽對付你手段呢?原來這忘恩負義的家夥透過另一人來向本侯告密,說你是孝成王用來對付我的奸細,要我小心防你,教我差點笑破肚皮。”
項少龍心中勃然大怒,郭開這種小人,為了一己私利,妄然置大局於不顧來陷害自己,好讓他一事無成,確是陰險卑鄙之極。冷然道:“我們可否借此事把郭開扳倒呢?”
趙穆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將來趙國落入我們手裏時,我們才教他家破人亡,受盡慘刑而死,目下便暫讓他得意一時吧!”
項少龍這時才有機會把那天和田單在馬車內的密議說出來。
趙穆歎道:“王卓你這一著真是厲害,難怪這兩天田單積極了很多,頻頻找本侯商議奪取趙政的事,現在萬事俱備,欠的隻是一個刺殺孝成王的機會。唉!我真有點急不及待了。”
項少龍道:“此事萬勿操之過急,我當城守時日仍淺,尚未能真正控製大局。但每過多一天,我便多一分把握。目前最緊要是取信孝成王,幹些成績出來給他看。”
趙穆道:“這個容易,現在我們先泄露點布置予孝成王知曉,哪怕他還不當你如珠如寶嗎?”當下兩人仔細推詳,好半天趙穆才說出了一堆名字,都是趙國邯鄲以外一些城鎮的城守或將領。
項少龍見他眼神閃爍,心知肚明這些人說不定是與趙穆毫無關係的,隻是趙穆想借他之手陷害他們,心中暗罵,皺眉道:“為何一個邯鄲城內的人都沒有呢?”
趙穆猶豫了半晌,始肯透露兩個卿大夫和四名將領的名字,後四人全是負責邯鄲外圍或長城的守將,項少龍以前往大梁時認識的滋縣城守瓦車,赫然在名單之上。
項少龍此時更無疑問這奸賊是在借刀殺人,當然不會說破,點頭道:“侯爺在宮中的禁衛軍裏絕不會沒有自己人,最好泄露兩個出來,好使那昏君深信不疑。”
趙穆今次爽快地點了兩個人出來,其中一個是曾隨項少龍往大梁的營官查元裕,項少龍更是心中好笑,知趙穆欺他不熟邯鄲的情況,哪知他對查元裕比趙穆更清楚其為人。故意戲弄他道:“唔!這樣把我們方麵的人暴露身份,終是有點不妥當,不若鄙人避開了這些人,找幾個替死鬼暫時用作犧牲,如此更能打擊將來反抗我們的力量。”
趙穆登時色變,偏又有苦自己知,若此時改口,不是明著去騙自己這“親信”嗎,忙道:“我看還是過幾天再說吧!倘你這麽快就得到這麽多準確的情報,實在於理不合。”
項少龍心中暗笑,同意道:“鄙人一切唯侯爺之命是從,侯爺認為時機到了,便命鄙人去辦吧!”
趙穆鬆了一口氣,又見項少龍當上城守後,仍是這麽聽教聽話,欣然道:“本侯知道你最近提拔了一批人,我也有幾個名字,你可酌量加以重用,可使你更能控製城衛。”
項少龍知道趙穆愈來愈信任他,所以開始透露點真實的資料給他,拍胸保證道:“這個包在我身上,明天我立即把這些人安插進重要的位置去。”
趙穆大喜,說出了四個偏將的名字來。
在城衛的係統裏,最高的官階當然是作為城守的主將,接著就是兩名副將,八名偏將和二十名裨將,均有領兵的權力。城衛分為十軍,每軍約三千人,軍以下裨、校、部、隊和伍。最少的軍事單位“伍”,就每“伍”五個人,選其一為伍長。上一級的“隊”,是五十人,由隊長率領。一“裨”則是一千人,由裨將帶領,在軍方已屬上層將領。
偏將的地位更高,有權領“軍”,不過領軍的偏將亦有主副之別,軍與軍間也有強弱之分,所以隻要項少龍把這四人安插到主領軍的位置,又讓他們統率了較精銳的城軍,便等若間接由趙穆控製了城衛了。
項少龍自有製衡之策,並不怕他這種安排。
項少龍知道趙穆絕不會將與他勾結的奸黨如數家珍般讓他全盤探悉,心生一計道:“人心難測,侯爺究竟有沒有辦法,可保證下麵那些人有起事來時義無反顧地對侯爺作出全力的支持呢?”
趙穆苦笑道:“這種事誰可擔保呢!”
項少龍這時想到的是二十一世紀的合約,笑道:“鄙人倒有一個愚見,就是效忠書,侯爺可教那些人把效忠之語,立下誓狀,交與侯爺,將來萬一侯爺有難,這些效忠誓書勢將落到孝成王手上,為此他們想不禍福與共也不行,便隻好全心全意和侯爺作反到底了。”
趙穆哪知是計,拍案叫絕道:“有你此條妙計,何愁大事不成。”
項少龍自動獻身道:“第一封效忠書便由我董匡立下給侯爺,以示鄙人對君上的感恩和對侯爺的忠誠。”
趙穆歡喜得差點把項少龍摟著親上兩口,連忙使人取來筆墨帛書。
項少龍暗忖除了個簽名還可勉強應付外,他的字怎見得入,不過事已至此,唯有硬著頭皮寫下“董匡效忠趙穆”歪歪斜斜六個字,畫了花押。
趙穆哪會計較,還更深信不疑他是出身“蠻族”。
兩人關係至此如膠似漆,再無疑忌。
離開了侯王府,項少龍忙入宮覲見孝成王,當項少龍稟上有密告後,孝成王把他引入書齋說話。
項少龍還是首次與這趙國之主獨對一室,知對方真已視他為心腹,恭敬道:“末將已成功打進趙穆的集團去了。”
孝成王大訝道:“趙穆怎會這麽容易相信你呢?”
項少龍道:“一來因為我們一直關係良好,更因是我寫下了效忠書。”當下把情況說出來,同時道:“隻要我們能把這批效忠書取到手,那誰是奸黨,便可一清二楚,更不怕會殺錯人了。”
這迴輪到孝成王大笑起來,道:“董將軍這著確是妙絕天下的好計,寡人今趟真是完全放心了,時機一到,董將軍便給我把趙穆抄家,搜了這批效忠書出來,那看誰還敢造反。”
項少龍道:“此仍非最佳之策,一個不好,便生內亂。何況還田單在旁虎視眈眈,我以為先由末將把這批效忠書弄到手上查看,清除了禁衛軍裏的賊黨,無內顧之憂後,再對付軍隊的餘黨,那時就算趙穆有三頭六臂,亦隻有俯首伏誅了。”
孝成王興奮地不住點頭道:“將軍看著辦吧!這事全交給你了。”
項少龍又把與田單的關係交代出來,聽得孝成王兩眼寒光閃閃,咬牙切齒道:“果真想來謀我大趙,給將軍一試便探出來了。”
項少龍再與他商議一番,這才告退。
◇◇◇◇◇
項少龍剛離開書齋,便給一個宮娥截著,說晶王後有請。
翌晨天尚未亮,項少龍與滕翼入宮參加早朝。
孝成王當文武百官,正式把項少龍委作城守主將,滕翼為副將,又把軍符、寶劍和委任狀隆而重之賜與項少龍。
郭開知事情已成定局,當然不敢再出言反對。而其他親趙穆的官將,又或屬於晶王後或趙雅係統的人更是齊聲附和。原本沒有可能的事,就這麽決定下來了。
事後眾官將紛紛向兩人道賀,著意巴結,使兩人有今非昔比之歎。
早朝後,孝成王親自陪項滕檢視城兵,讓三軍上下無不知道兩人得到他全力寵用,不敢不服。
孝成王和他們兩談起守城之道,滕翼固是出色當行,項少龍亦憑以前得來的知識,加上守城大宗師墨子的兵法一一應付,令孝成王完全放下心來,深慶沒有任用非人。
其他陪侍一旁的將領則無不驚異,皆因兩人隨口道來的守城兵法,很多均是聞所未聞,發前人之所未發,原本心中不服的,此時亦無不折服了。
孝成王事了迴宮後,項滕兩人在另一副將趙明雄的陪侍下,迴到東門兵衛指揮所,當項少龍在指揮所大堂高踞北端的將座,百多名偏將、裨將、校尉、隊長等分列兩旁下跪叩禮時,項少龍有如在夢中,不能相信眼前的事實。
接著下來的幾天,兩人忙個不了,銳意整頓守城兵將,加強武備和訓練,同時把自己的精兵團員安插進來,作兩人的近衛。又把本在城兵中服役的蒲布等四名自己人,雜在一批人中升為裨將,以收如臂使指之效。
一切妥當時,項少龍方鬆了一口氣,往見趙穆。
這奸人把他召入密室,坐定後開懷笑道:“董將軍你猜郭開有甚麽對付你手段呢?原來這忘恩負義的家夥透過另一人來向本侯告密,說你是孝成王用來對付我的奸細,要我小心防你,教我差點笑破肚皮。”
項少龍心中勃然大怒,郭開這種小人,為了一己私利,妄然置大局於不顧來陷害自己,好讓他一事無成,確是陰險卑鄙之極。冷然道:“我們可否借此事把郭開扳倒呢?”
趙穆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將來趙國落入我們手裏時,我們才教他家破人亡,受盡慘刑而死,目下便暫讓他得意一時吧!”
項少龍這時才有機會把那天和田單在馬車內的密議說出來。
趙穆歎道:“王卓你這一著真是厲害,難怪這兩天田單積極了很多,頻頻找本侯商議奪取趙政的事,現在萬事俱備,欠的隻是一個刺殺孝成王的機會。唉!我真有點急不及待了。”
項少龍道:“此事萬勿操之過急,我當城守時日仍淺,尚未能真正控製大局。但每過多一天,我便多一分把握。目前最緊要是取信孝成王,幹些成績出來給他看。”
趙穆道:“這個容易,現在我們先泄露點布置予孝成王知曉,哪怕他還不當你如珠如寶嗎?”當下兩人仔細推詳,好半天趙穆才說出了一堆名字,都是趙國邯鄲以外一些城鎮的城守或將領。
項少龍見他眼神閃爍,心知肚明這些人說不定是與趙穆毫無關係的,隻是趙穆想借他之手陷害他們,心中暗罵,皺眉道:“為何一個邯鄲城內的人都沒有呢?”
趙穆猶豫了半晌,始肯透露兩個卿大夫和四名將領的名字,後四人全是負責邯鄲外圍或長城的守將,項少龍以前往大梁時認識的滋縣城守瓦車,赫然在名單之上。
項少龍此時更無疑問這奸賊是在借刀殺人,當然不會說破,點頭道:“侯爺在宮中的禁衛軍裏絕不會沒有自己人,最好泄露兩個出來,好使那昏君深信不疑。”
趙穆今次爽快地點了兩個人出來,其中一個是曾隨項少龍往大梁的營官查元裕,項少龍更是心中好笑,知趙穆欺他不熟邯鄲的情況,哪知他對查元裕比趙穆更清楚其為人。故意戲弄他道:“唔!這樣把我們方麵的人暴露身份,終是有點不妥當,不若鄙人避開了這些人,找幾個替死鬼暫時用作犧牲,如此更能打擊將來反抗我們的力量。”
趙穆登時色變,偏又有苦自己知,若此時改口,不是明著去騙自己這“親信”嗎,忙道:“我看還是過幾天再說吧!倘你這麽快就得到這麽多準確的情報,實在於理不合。”
項少龍心中暗笑,同意道:“鄙人一切唯侯爺之命是從,侯爺認為時機到了,便命鄙人去辦吧!”
趙穆鬆了一口氣,又見項少龍當上城守後,仍是這麽聽教聽話,欣然道:“本侯知道你最近提拔了一批人,我也有幾個名字,你可酌量加以重用,可使你更能控製城衛。”
項少龍知道趙穆愈來愈信任他,所以開始透露點真實的資料給他,拍胸保證道:“這個包在我身上,明天我立即把這些人安插進重要的位置去。”
趙穆大喜,說出了四個偏將的名字來。
在城衛的係統裏,最高的官階當然是作為城守的主將,接著就是兩名副將,八名偏將和二十名裨將,均有領兵的權力。城衛分為十軍,每軍約三千人,軍以下裨、校、部、隊和伍。最少的軍事單位“伍”,就每“伍”五個人,選其一為伍長。上一級的“隊”,是五十人,由隊長率領。一“裨”則是一千人,由裨將帶領,在軍方已屬上層將領。
偏將的地位更高,有權領“軍”,不過領軍的偏將亦有主副之別,軍與軍間也有強弱之分,所以隻要項少龍把這四人安插到主領軍的位置,又讓他們統率了較精銳的城軍,便等若間接由趙穆控製了城衛了。
項少龍自有製衡之策,並不怕他這種安排。
項少龍知道趙穆絕不會將與他勾結的奸黨如數家珍般讓他全盤探悉,心生一計道:“人心難測,侯爺究竟有沒有辦法,可保證下麵那些人有起事來時義無反顧地對侯爺作出全力的支持呢?”
趙穆苦笑道:“這種事誰可擔保呢!”
項少龍這時想到的是二十一世紀的合約,笑道:“鄙人倒有一個愚見,就是效忠書,侯爺可教那些人把效忠之語,立下誓狀,交與侯爺,將來萬一侯爺有難,這些效忠誓書勢將落到孝成王手上,為此他們想不禍福與共也不行,便隻好全心全意和侯爺作反到底了。”
趙穆哪知是計,拍案叫絕道:“有你此條妙計,何愁大事不成。”
項少龍自動獻身道:“第一封效忠書便由我董匡立下給侯爺,以示鄙人對君上的感恩和對侯爺的忠誠。”
趙穆歡喜得差點把項少龍摟著親上兩口,連忙使人取來筆墨帛書。
項少龍暗忖除了個簽名還可勉強應付外,他的字怎見得入,不過事已至此,唯有硬著頭皮寫下“董匡效忠趙穆”歪歪斜斜六個字,畫了花押。
趙穆哪會計較,還更深信不疑他是出身“蠻族”。
兩人關係至此如膠似漆,再無疑忌。
離開了侯王府,項少龍忙入宮覲見孝成王,當項少龍稟上有密告後,孝成王把他引入書齋說話。
項少龍還是首次與這趙國之主獨對一室,知對方真已視他為心腹,恭敬道:“末將已成功打進趙穆的集團去了。”
孝成王大訝道:“趙穆怎會這麽容易相信你呢?”
項少龍道:“一來因為我們一直關係良好,更因是我寫下了效忠書。”當下把情況說出來,同時道:“隻要我們能把這批效忠書取到手,那誰是奸黨,便可一清二楚,更不怕會殺錯人了。”
這迴輪到孝成王大笑起來,道:“董將軍這著確是妙絕天下的好計,寡人今趟真是完全放心了,時機一到,董將軍便給我把趙穆抄家,搜了這批效忠書出來,那看誰還敢造反。”
項少龍道:“此仍非最佳之策,一個不好,便生內亂。何況還田單在旁虎視眈眈,我以為先由末將把這批效忠書弄到手上查看,清除了禁衛軍裏的賊黨,無內顧之憂後,再對付軍隊的餘黨,那時就算趙穆有三頭六臂,亦隻有俯首伏誅了。”
孝成王興奮地不住點頭道:“將軍看著辦吧!這事全交給你了。”
項少龍又把與田單的關係交代出來,聽得孝成王兩眼寒光閃閃,咬牙切齒道:“果真想來謀我大趙,給將軍一試便探出來了。”
項少龍再與他商議一番,這才告退。
◇◇◇◇◇
項少龍剛離開書齋,便給一個宮娥截著,說晶王後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