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節
尋秦記(全文)作者:黃易 作者:黃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人一去,趙國還不是田單的囊中物嗎?
至於襲殺龍陽君一事,則是出於外交上的考慮。
其他五國,必不會坐看齊人擴大勢力,並吞趙國,所以田單必須爭取他們的支持。
燕韓可以不理,前者正與趙人開戰,後者過於積弱,幾乎是每戰必輸的長敗軍。剩下的隻有魏楚二國有幹預能力。
魏趙唇齒相依,勢不會同意趙人的土地變成了齊人的國土。
楚國卻是另一迴事了。魏國乃楚人北上的最大障礙,一天沒能收拾魏國,楚國便難以進軍中原。於是田單以此與李園作交換條件,由齊楚分別並吞趙魏兩國。
所以才有偷襲龍陽君之舉,將他項少龍列入襲殺的對象,自然是李園的主意。可是給他破壞了,使田李兩人的如意算盤打不響。
而更使田單亂了陣腳是樂乘的被殺,原本天衣無縫的傾覆大計,立即受到致命的打擊。
因為田單終對公然攻打趙國有著很深的顧忌,那是三晉的其他魏韓兩國絕不容許的事。
現在田單隻能靠趙穆操控趙國,除掉李廉兩名大將,其他都是下下之策。
在這種情況下,若他項少龍登上城守之位,便變成了整個核心鬥爭和關鍵的人物了。
滕翼翼聽完他的分析後,搖頭歎道:“這就是所謂合縱了,真教人不勝悲歎。”
項少龍苦笑道:“我們今次來邯鄲原是要報複,但這樣發展下去,為公為私,都先要設法破壞田單和李園的陰謀。難怪趙穆這麽有把握控製晶王後,全因有田單直接的支持。”
兩人又談了一會,項少龍迴房稍息,到黃昏時分,趙王派人來召他入宮,項少龍大喜,立去見孝成王。
今次趙王在內宮接見他,晶王後、趙雅、郭開和成胥四人全在場,行了君臣之禮後,孝成王賜他坐到上座去,然後才輪到郭開和成胥。晶王後和趙雅則坐在對席處,兩女均臉有憂色,顯然這城守之位,仍有些障礙。
項少龍心中惴然時,孝成王以慰問傷勢作開場白,他一一應對了,當然表示已完全康複。
孝成王神色有點凝重,沉聲道:“董卿劍法高明,又深諳兵法之道,隻看你手下兒郎,便可窺見端倪。卻不知有否想過從軍報國,若能立下軍功,將來晉爵封候,可以預期。至於牧場之事,可交由你下麵的人去做,董卿隻須照顧大局,不必為餘事分心。”
項少龍眼角掃視郭開和成胥兩人,隻見他們均臉有得色,似是知道城守之位沒有他項少龍的份兒。
但為何孝成王卻透出有個重要的位置給他的語氣呢?腦際靈光一閃,已想到問題所在,及兩女為何眉頭大皺了。
關鍵仍在成胥。成胥若做了城守,那原本的禁衛頭子之職懸空出來,可以由他擔當。兩個都是重要軍職,但對他項少龍來說卻有若天淵之別,相去千裏。
項少龍心中惕然,知道若任孝成王把決定說出來,此事勢成定局,沒有人可以在短期內改變過來。
成胥這小子雖借晶王扶搖而上,但顯然在已與郭開結成一黨,再不受晶王後控製了,難怪晶王後要改為培植他。
心念電轉間,項少龍感激地道:“多謝大王知遇之恩,臣下就算肝腦塗地,也要報答大王。所以有幾句平時不敢說出來的話,現亦要向大王陳告。”
這一著奇兵突出,包括晶王後和趙雅在內,無不訝異,不知他有甚麽話,要冒死說出來那麽嚴重。
孝成王動容道:“董卿盡管奏來,寡人絕不會怪你。”
項少龍肅容道:“今次鄙人毅然拋棄一切,返國開設牧場,故因自己身為趙人,亦因承先父遺命,迴來落葉歸根,所以義無反顧,隻要大王有命,任何安排,均絕無怨言。”
孝成王不住點頭,表示讚賞。
項少龍再慷慨陳詞道:“可是經鄙人這些日子來審度形勢,我大趙情況,實勢似壘卵,隨時有覆亡之禍。”
眾人無不色變,郭開皺眉道:“董先生是否有點言過其實呢?”他身為孝成王座前第一謀臣,若看不到項少龍察覺的事,便是有虧孝成王的重用了,當然大不高興。
孝成王截入道:“董卿可放膽說出來,不用有任何顧忌。”
項少龍淡淡道:“大王可請其他侍候的人暫且退下去?”
孝成王微一沉吟,揮退了所有宮娥侍衛,殿內隻剩下他們六個人。
趙雅眼中射出迷醉神色,她最愛的就是項少龍這種不可一世的英雄氣概。
晶王後亦美目異采連閃,對他更是刮目相看,暗忖自己並沒有揀錯了人。
郭開和成胥的表情都不自然起來,不過卻不信他能說出甚麽石破天驚的話來。
項少龍沉聲續道:“現時天下大勢清楚分明,因秦政未穩,各國都得到喘息之機,力圖擴張勢力,以爭取一統天下的本錢。今趟各國使節雲集邯鄲,名之為謀求合縱,其實卻是爭霸為實,比之在戰場交鋒,更要兇險百倍。”
成胥冷笑道:“董先生是否有點危言聳聽呢?”
孝成王亦皺眉道:“合縱乃五國之利,縱然仍有點問題,但也不致於壞到這種地步吧!”
晶王後和趙雅不知應如何插口,唯有保持沉默。
項少龍哈哈一笑道:“誠心謀求合縱的,隻是我們大趙和魏韓兩國,其他齊楚兩國尚無切膚之痛,何須緊張。”
郭開冷笑道:“即使齊楚心懷鬼胎,但我大趙剛大敗燕人,聲勢如日中天,韓魏又不會坐視齊楚逞威,況且齊楚始終顧忌秦人,憑甚麽來圖我大趙呢?”
項少龍微笑道:“憑的當然是陰謀詭計。首當其衝的就是龍陽君,假若他不幸身死,最受懷疑的人當然是信陵君,就算安厘不把賬算到他頭上,但權力均衡一旦崩頹,魏國必然會出現權力鬥爭,魏人哪還有暇去管國外的事。那時最大的得益者將是齊楚兩國,使他們瓜分三晉的大計可邁進無可比擬的一大步。”
孝成王為之動容,他們雖有懷疑過偷襲者可能是田單又或李園,但始終止於揣測,沒有項少龍說得這肯定和透切。
成胥截入道:“董先生最好小心言詞,若讓這番話泄漏出去,定會惹起軒然大波。”
趙雅冷冷道:“敢問誰會泄漏出去呢?”
成胥登時語塞。
孝成王頗不高興地瞪了成胥一眼,神色凝重道:“董卿對此事有沒有甚麽實據呢?”
項少龍道:“當時鄙人就在龍陽君之旁,自然了解到整個過程,關鍵是在龍陽君下有一名叫夏月的侍衛做內應,據龍陽君告訴我夏月乃齊人,投靠他不足兩年,事後此人更被割破喉嚨,主使者為何要殺人滅口?當然是不想此人被抓到。若他是信陵君的人,大可隨其他人逃迴魏境,又或迴魏後才神不知鬼不覺幹掉他。不用著跡地當場處置,正因行兇者仍須留在我大趙境內。”
這迴郭開和成胥均無言以對,事發後行兇者把死傷的人全部挪走,留下遍地魏人的屍骸。但因龍陽君並沒有告訴他們有關夏月的事,所以並不知道其中一具屍體是被滅口的奸細。
好一會後,郭開道:“龍陽君為何獨要把這種機密事告訴董先生呢?”
至於襲殺龍陽君一事,則是出於外交上的考慮。
其他五國,必不會坐看齊人擴大勢力,並吞趙國,所以田單必須爭取他們的支持。
燕韓可以不理,前者正與趙人開戰,後者過於積弱,幾乎是每戰必輸的長敗軍。剩下的隻有魏楚二國有幹預能力。
魏趙唇齒相依,勢不會同意趙人的土地變成了齊人的國土。
楚國卻是另一迴事了。魏國乃楚人北上的最大障礙,一天沒能收拾魏國,楚國便難以進軍中原。於是田單以此與李園作交換條件,由齊楚分別並吞趙魏兩國。
所以才有偷襲龍陽君之舉,將他項少龍列入襲殺的對象,自然是李園的主意。可是給他破壞了,使田李兩人的如意算盤打不響。
而更使田單亂了陣腳是樂乘的被殺,原本天衣無縫的傾覆大計,立即受到致命的打擊。
因為田單終對公然攻打趙國有著很深的顧忌,那是三晉的其他魏韓兩國絕不容許的事。
現在田單隻能靠趙穆操控趙國,除掉李廉兩名大將,其他都是下下之策。
在這種情況下,若他項少龍登上城守之位,便變成了整個核心鬥爭和關鍵的人物了。
滕翼翼聽完他的分析後,搖頭歎道:“這就是所謂合縱了,真教人不勝悲歎。”
項少龍苦笑道:“我們今次來邯鄲原是要報複,但這樣發展下去,為公為私,都先要設法破壞田單和李園的陰謀。難怪趙穆這麽有把握控製晶王後,全因有田單直接的支持。”
兩人又談了一會,項少龍迴房稍息,到黃昏時分,趙王派人來召他入宮,項少龍大喜,立去見孝成王。
今次趙王在內宮接見他,晶王後、趙雅、郭開和成胥四人全在場,行了君臣之禮後,孝成王賜他坐到上座去,然後才輪到郭開和成胥。晶王後和趙雅則坐在對席處,兩女均臉有憂色,顯然這城守之位,仍有些障礙。
項少龍心中惴然時,孝成王以慰問傷勢作開場白,他一一應對了,當然表示已完全康複。
孝成王神色有點凝重,沉聲道:“董卿劍法高明,又深諳兵法之道,隻看你手下兒郎,便可窺見端倪。卻不知有否想過從軍報國,若能立下軍功,將來晉爵封候,可以預期。至於牧場之事,可交由你下麵的人去做,董卿隻須照顧大局,不必為餘事分心。”
項少龍眼角掃視郭開和成胥兩人,隻見他們均臉有得色,似是知道城守之位沒有他項少龍的份兒。
但為何孝成王卻透出有個重要的位置給他的語氣呢?腦際靈光一閃,已想到問題所在,及兩女為何眉頭大皺了。
關鍵仍在成胥。成胥若做了城守,那原本的禁衛頭子之職懸空出來,可以由他擔當。兩個都是重要軍職,但對他項少龍來說卻有若天淵之別,相去千裏。
項少龍心中惕然,知道若任孝成王把決定說出來,此事勢成定局,沒有人可以在短期內改變過來。
成胥這小子雖借晶王扶搖而上,但顯然在已與郭開結成一黨,再不受晶王後控製了,難怪晶王後要改為培植他。
心念電轉間,項少龍感激地道:“多謝大王知遇之恩,臣下就算肝腦塗地,也要報答大王。所以有幾句平時不敢說出來的話,現亦要向大王陳告。”
這一著奇兵突出,包括晶王後和趙雅在內,無不訝異,不知他有甚麽話,要冒死說出來那麽嚴重。
孝成王動容道:“董卿盡管奏來,寡人絕不會怪你。”
項少龍肅容道:“今次鄙人毅然拋棄一切,返國開設牧場,故因自己身為趙人,亦因承先父遺命,迴來落葉歸根,所以義無反顧,隻要大王有命,任何安排,均絕無怨言。”
孝成王不住點頭,表示讚賞。
項少龍再慷慨陳詞道:“可是經鄙人這些日子來審度形勢,我大趙情況,實勢似壘卵,隨時有覆亡之禍。”
眾人無不色變,郭開皺眉道:“董先生是否有點言過其實呢?”他身為孝成王座前第一謀臣,若看不到項少龍察覺的事,便是有虧孝成王的重用了,當然大不高興。
孝成王截入道:“董卿可放膽說出來,不用有任何顧忌。”
項少龍淡淡道:“大王可請其他侍候的人暫且退下去?”
孝成王微一沉吟,揮退了所有宮娥侍衛,殿內隻剩下他們六個人。
趙雅眼中射出迷醉神色,她最愛的就是項少龍這種不可一世的英雄氣概。
晶王後亦美目異采連閃,對他更是刮目相看,暗忖自己並沒有揀錯了人。
郭開和成胥的表情都不自然起來,不過卻不信他能說出甚麽石破天驚的話來。
項少龍沉聲續道:“現時天下大勢清楚分明,因秦政未穩,各國都得到喘息之機,力圖擴張勢力,以爭取一統天下的本錢。今趟各國使節雲集邯鄲,名之為謀求合縱,其實卻是爭霸為實,比之在戰場交鋒,更要兇險百倍。”
成胥冷笑道:“董先生是否有點危言聳聽呢?”
孝成王亦皺眉道:“合縱乃五國之利,縱然仍有點問題,但也不致於壞到這種地步吧!”
晶王後和趙雅不知應如何插口,唯有保持沉默。
項少龍哈哈一笑道:“誠心謀求合縱的,隻是我們大趙和魏韓兩國,其他齊楚兩國尚無切膚之痛,何須緊張。”
郭開冷笑道:“即使齊楚心懷鬼胎,但我大趙剛大敗燕人,聲勢如日中天,韓魏又不會坐視齊楚逞威,況且齊楚始終顧忌秦人,憑甚麽來圖我大趙呢?”
項少龍微笑道:“憑的當然是陰謀詭計。首當其衝的就是龍陽君,假若他不幸身死,最受懷疑的人當然是信陵君,就算安厘不把賬算到他頭上,但權力均衡一旦崩頹,魏國必然會出現權力鬥爭,魏人哪還有暇去管國外的事。那時最大的得益者將是齊楚兩國,使他們瓜分三晉的大計可邁進無可比擬的一大步。”
孝成王為之動容,他們雖有懷疑過偷襲者可能是田單又或李園,但始終止於揣測,沒有項少龍說得這肯定和透切。
成胥截入道:“董先生最好小心言詞,若讓這番話泄漏出去,定會惹起軒然大波。”
趙雅冷冷道:“敢問誰會泄漏出去呢?”
成胥登時語塞。
孝成王頗不高興地瞪了成胥一眼,神色凝重道:“董卿對此事有沒有甚麽實據呢?”
項少龍道:“當時鄙人就在龍陽君之旁,自然了解到整個過程,關鍵是在龍陽君下有一名叫夏月的侍衛做內應,據龍陽君告訴我夏月乃齊人,投靠他不足兩年,事後此人更被割破喉嚨,主使者為何要殺人滅口?當然是不想此人被抓到。若他是信陵君的人,大可隨其他人逃迴魏境,又或迴魏後才神不知鬼不覺幹掉他。不用著跡地當場處置,正因行兇者仍須留在我大趙境內。”
這迴郭開和成胥均無言以對,事發後行兇者把死傷的人全部挪走,留下遍地魏人的屍骸。但因龍陽君並沒有告訴他們有關夏月的事,所以並不知道其中一具屍體是被滅口的奸細。
好一會後,郭開道:“龍陽君為何獨要把這種機密事告訴董先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