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節
尋秦記(全文)作者:黃易 作者:黃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坐在李園身旁的女主人趙雅給他迫著連幹了三杯後,俏臉升起誘人的紅霞,發出一陣浪蕩的笑聲道:“今天你還迫人家喝得不夠嗎?”
眾人為之愕然,往他兩人望來。趙雅知道說漏了嘴,赧然垂下頭去。
李園大感尷尬,他今天私下來找趙雅,一方麵是為了向項少龍示威,更主要是為了好色,趙雅雖比不上紀嫣然的獨特氣質,終是不可多得的美女,放過實在可惜。隻是想不到趙雅會在席上泄出口風。
幹咳一聲道:“昨晚不是說過要比酒力的嗎?”
趙雅偷看了項少龍一眼,見他凝望著杯內的美酒,似是毫不在意,內心好過了點,同時亦有點後悔,恨自己受不住李園的引誘。
除項少龍外,李園乃連晉後最使他動心的男人,又說可把她帶離這傷心地,遠走楚國。
隻是不知如何,眼前這滿腦子特別思想的馬癡,無論舉手投足,都混雜著智慧和粗野的霸道方式,予她的刺激更勝於長得比他好看的李園,使她不時在反抗和屈服兩個矛盾的極端間掙紮著,既痛苦又快樂。
紀嫣然看了項少龍一眼後,向李園淡淡道:“這叫自古名士均多情吧!”
李園心中叫糟,尚未來得及解說,趙雅抬起俏臉,微笑道:“嫣然小姐誤會了,李先生隻是來與趙雅討論詩篇,喝酒不過是助興吧!”
郭秀兒顯然極愛詩歌,向心目中的大哲人項少龍道:“董先生對詩歌有些甚麽心得呢?”
這話一出,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項少龍處。
郭縱則暗叫不妙,難道乖女兒竟對這粗人有了情意?趙致想起了項少龍難以入目的書法,心中暗歎。
紀嫣然和趙雅均精神一振,熱切期待這人說出另一番有見地的話來。
自古流傳下來的詩歌,經孔子和他的信徒陸續修改,共有三百餘篇。
這些詩歌在這時代有著無比實用的價值,特別在權貴間,更成了生活的一部份,交際時若不能引詩作裝飾,便會給人鄙視。甚至有純以詩文命樂工歌誦作為歡迎詞,名之為“賦詩”,迴敬的詩歌就叫“答賦”。所以詩篇生疏者很易當場出醜,所謂“不學詩,無以言。”
項少龍尚算幸運,不過他的運氣顯然到此為止,終於正麵遇上這無法解決的問題。
詩篇不單是裝飾的門麵工夫和表達修養內涵的工具,時人還有“論詩”的風氣,例如詩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兮。”大意說一個美女,可以施脂抹粉。子貢於是問道於孔子,其後他答:“繪畫要在素白的質地上。”因而得到了孔子的稱讚,說他有談詩的資格。
所以論詩乃宴席間的常事,郭秀兒並非故意為難這使她大生興趣的男人。
項少龍差點要叫救命,表麵從容道:“董某終是老粗一名,怎有資格說甚麽心得?”郭秀兒想不到這與眾不同的人物給了一個這麽令她失望的答案,垂下俏臉,不再說話。
紀嫣然亦露出錯愕神色。
對她來說,項少龍公開追求她實是個非常有趣的遊戲,亦可使她進一步了解愛郎的本領,哪知他才露鋒芒,又退縮了迴去。使她欣賞不到他以豪放不羈的風格表達出來的才情。
怎知項少龍在這方麵比草包還要不如。
姬重臉上露出鄙夷之色,更肯定那寓言是項少龍由別人處偷來私用的。
郭開、韓闖等均露出訝色,董匡的父祖輩終是當官的人,這董匡怎會對詩歌毫不認識呢?趙穆則猜他不想在這情況下露一手,哈哈一笑向趙雅道:“不知李先生和夫人今天討論的是甚麽題目呢?”
李園見項少龍著窘,心中大喜,答道:“在下和夫人談到詩和樂的關係,所謂‘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在下又把所作的樂章,奏給夫人指教,幸得夫人沒有見笑。”
一般貴族大臣的交往,都離不開詩和樂,李園亦借此向紀嫣然表明他和趙雅沒有涉及其他。
一直沒有說話的趙致出言道:“董先生似乎把禮樂詩書都不放在眼內哩!”
項少龍差點想把她捏死,她自是暗諷他昨晚對她無禮,同是妒忌紀嫣然對他的示好,有意無意地加以陰損。
李園一聽大樂,笑道:“董先生自少便與馬為伍,以馬為樂,對其它事自然不放在心上了。”
姬重一向自重身份,迫不得已才要和一個養馬的粗人同席,心中早不喜。不過他為人深沉,不會露出心中的想法。這時乘機巴結李園道:“董先生養馬天下聞名,李先生詩樂精湛,都是各有所長。”
項少龍本己不想多事,聞言無名火起,道:“請恕我這粗人不懂,七國之中,若論講學的風氣,禮樂的被看重,秦人實瞠乎其後,為何獨能成我們六國最大的威脅呢?”
此語一出,眾人先是色變,接著卻言以對。因為這是個不容爭辯的事實。
項少龍冷然道:“有人或者看不起我這種養馬的人,對董某不懂詩書感到鄙夷,不過董某卻可藉畜牧使得國富家強,抵抗外敵。秦人的強大,就因以軍功為首,其他一切都擺在一旁。”
眾人都知他動了氣,默默聽著。
項少龍續道:“作為生活的一部份,詩書禮樂自有其陶冶性情,美化一切的積極作用。但在現今這情況下,更重要的是富國強兵,衣食足始知榮辱,但若連國家都難保,還談甚麽詩書禮樂。想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厲誌奮發,最後才得報大仇。本人來邯鄂後,發覺人人皆醉心於吃喝玩樂,如此風氣,縱盛偈禮樂,亦終有日會成亡國之奴。”
最難受的是趙致,給他這麽當麵痛斥,黯然垂下俏臉。李園、韓闖的表情都不自然起來,他們確是縱情聲色,置對付強秦的大事於不顧。
趙穆想起“他”出身荒野山區,所以並不為怪,還暗忖將來若自己當上了趙國之主,定要重用這隻求實際的人。
其他三女的感受卻非那麽直接,在這男性為尊的世界裏,扞衛國土自是男兒的責任,反覺得眾人皆醉,唯此君獨醒,覺得他與眾不同。
姬重冷笑一聲道:“鹿死誰手,未至最後,誰人可知?”
項少龍對這東周君派來的人已感到極度憎厭,雙目寒芒一閃,盯著他道:“人說凡人隻想今天的事,愚人則盡記著昨天的事,隻有智者才胸懷廣闊,想著明天、以至一年或十年後可能發生的事,從而為今天定計。若要等到分出勝負,錯恨難返時才去看那結果,不若迴家摟著自己的女人多睡幾覺好了。”
姬重變色怒道:“董先生這話是甚麽意思?誰不為將來而籌謀,獨有先生是智者嗎?”
趙雅欲出言緩和氣氛,給項少龍伸手阻止,從容一笑道:“姬先生言重了,本人隻是以事論事,先生千萬不要以為本人是出言針對,我這人直腸直肚,現在亦是和各位禍福與共,希望能獻出力量,保國衛民。可是看看我得到的是甚麽待遇,見微知著,鹿死誰手,已可預期。這不是爭論的時候,而是要各棄成見,知己知彼,我們才能與秦人一較短長。”
郭開和樂乘對望一眼,始明白他滿腹怨氣的原因,是怪趙王因李園而冷落了他。
趙霸喝了一聲“好!”轉向姬重道:“董馬癡快人快語,聽得趙某非常痛快。姬先生不要怪他,他這番話罵盡了座上諸人,包括本人在內。不過卻罵得發人深省。”
李園哪會服氣,冷笑道:“既是如此,董先生可索性不來出席這縱情逸樂的宴會,為何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呢?”
項少龍微笑道:“李先生誤會了,宴會乃社交的正常活動,秦人亦不曾禁絕宴會,本人隻是借題發揮,指出有些人放開最重要的大事不去理,卻隻懂玩物喪誌,甚或為私欲專做些損人利己的事而已。”
兩眼一瞪,舉手拉著襟頭,一把扯下,露出包紮著的肩膊,若無其事道:“李先生可否告訴本人,這劍傷是誰人幹的好事?”
紀嫣然“啊”一聲叫了起來,望往李園。
李園猝不及防頓時愣住,出不了聲。眾人這才明白兩人間怨隙之深竟到了要動刀掄劍的階段。
眾人為之愕然,往他兩人望來。趙雅知道說漏了嘴,赧然垂下頭去。
李園大感尷尬,他今天私下來找趙雅,一方麵是為了向項少龍示威,更主要是為了好色,趙雅雖比不上紀嫣然的獨特氣質,終是不可多得的美女,放過實在可惜。隻是想不到趙雅會在席上泄出口風。
幹咳一聲道:“昨晚不是說過要比酒力的嗎?”
趙雅偷看了項少龍一眼,見他凝望著杯內的美酒,似是毫不在意,內心好過了點,同時亦有點後悔,恨自己受不住李園的引誘。
除項少龍外,李園乃連晉後最使他動心的男人,又說可把她帶離這傷心地,遠走楚國。
隻是不知如何,眼前這滿腦子特別思想的馬癡,無論舉手投足,都混雜著智慧和粗野的霸道方式,予她的刺激更勝於長得比他好看的李園,使她不時在反抗和屈服兩個矛盾的極端間掙紮著,既痛苦又快樂。
紀嫣然看了項少龍一眼後,向李園淡淡道:“這叫自古名士均多情吧!”
李園心中叫糟,尚未來得及解說,趙雅抬起俏臉,微笑道:“嫣然小姐誤會了,李先生隻是來與趙雅討論詩篇,喝酒不過是助興吧!”
郭秀兒顯然極愛詩歌,向心目中的大哲人項少龍道:“董先生對詩歌有些甚麽心得呢?”
這話一出,眾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項少龍處。
郭縱則暗叫不妙,難道乖女兒竟對這粗人有了情意?趙致想起了項少龍難以入目的書法,心中暗歎。
紀嫣然和趙雅均精神一振,熱切期待這人說出另一番有見地的話來。
自古流傳下來的詩歌,經孔子和他的信徒陸續修改,共有三百餘篇。
這些詩歌在這時代有著無比實用的價值,特別在權貴間,更成了生活的一部份,交際時若不能引詩作裝飾,便會給人鄙視。甚至有純以詩文命樂工歌誦作為歡迎詞,名之為“賦詩”,迴敬的詩歌就叫“答賦”。所以詩篇生疏者很易當場出醜,所謂“不學詩,無以言。”
項少龍尚算幸運,不過他的運氣顯然到此為止,終於正麵遇上這無法解決的問題。
詩篇不單是裝飾的門麵工夫和表達修養內涵的工具,時人還有“論詩”的風氣,例如詩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兮。”大意說一個美女,可以施脂抹粉。子貢於是問道於孔子,其後他答:“繪畫要在素白的質地上。”因而得到了孔子的稱讚,說他有談詩的資格。
所以論詩乃宴席間的常事,郭秀兒並非故意為難這使她大生興趣的男人。
項少龍差點要叫救命,表麵從容道:“董某終是老粗一名,怎有資格說甚麽心得?”郭秀兒想不到這與眾不同的人物給了一個這麽令她失望的答案,垂下俏臉,不再說話。
紀嫣然亦露出錯愕神色。
對她來說,項少龍公開追求她實是個非常有趣的遊戲,亦可使她進一步了解愛郎的本領,哪知他才露鋒芒,又退縮了迴去。使她欣賞不到他以豪放不羈的風格表達出來的才情。
怎知項少龍在這方麵比草包還要不如。
姬重臉上露出鄙夷之色,更肯定那寓言是項少龍由別人處偷來私用的。
郭開、韓闖等均露出訝色,董匡的父祖輩終是當官的人,這董匡怎會對詩歌毫不認識呢?趙穆則猜他不想在這情況下露一手,哈哈一笑向趙雅道:“不知李先生和夫人今天討論的是甚麽題目呢?”
李園見項少龍著窘,心中大喜,答道:“在下和夫人談到詩和樂的關係,所謂‘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在下又把所作的樂章,奏給夫人指教,幸得夫人沒有見笑。”
一般貴族大臣的交往,都離不開詩和樂,李園亦借此向紀嫣然表明他和趙雅沒有涉及其他。
一直沒有說話的趙致出言道:“董先生似乎把禮樂詩書都不放在眼內哩!”
項少龍差點想把她捏死,她自是暗諷他昨晚對她無禮,同是妒忌紀嫣然對他的示好,有意無意地加以陰損。
李園一聽大樂,笑道:“董先生自少便與馬為伍,以馬為樂,對其它事自然不放在心上了。”
姬重一向自重身份,迫不得已才要和一個養馬的粗人同席,心中早不喜。不過他為人深沉,不會露出心中的想法。這時乘機巴結李園道:“董先生養馬天下聞名,李先生詩樂精湛,都是各有所長。”
項少龍本己不想多事,聞言無名火起,道:“請恕我這粗人不懂,七國之中,若論講學的風氣,禮樂的被看重,秦人實瞠乎其後,為何獨能成我們六國最大的威脅呢?”
此語一出,眾人先是色變,接著卻言以對。因為這是個不容爭辯的事實。
項少龍冷然道:“有人或者看不起我這種養馬的人,對董某不懂詩書感到鄙夷,不過董某卻可藉畜牧使得國富家強,抵抗外敵。秦人的強大,就因以軍功為首,其他一切都擺在一旁。”
眾人都知他動了氣,默默聽著。
項少龍續道:“作為生活的一部份,詩書禮樂自有其陶冶性情,美化一切的積極作用。但在現今這情況下,更重要的是富國強兵,衣食足始知榮辱,但若連國家都難保,還談甚麽詩書禮樂。想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厲誌奮發,最後才得報大仇。本人來邯鄂後,發覺人人皆醉心於吃喝玩樂,如此風氣,縱盛偈禮樂,亦終有日會成亡國之奴。”
最難受的是趙致,給他這麽當麵痛斥,黯然垂下俏臉。李園、韓闖的表情都不自然起來,他們確是縱情聲色,置對付強秦的大事於不顧。
趙穆想起“他”出身荒野山區,所以並不為怪,還暗忖將來若自己當上了趙國之主,定要重用這隻求實際的人。
其他三女的感受卻非那麽直接,在這男性為尊的世界裏,扞衛國土自是男兒的責任,反覺得眾人皆醉,唯此君獨醒,覺得他與眾不同。
姬重冷笑一聲道:“鹿死誰手,未至最後,誰人可知?”
項少龍對這東周君派來的人已感到極度憎厭,雙目寒芒一閃,盯著他道:“人說凡人隻想今天的事,愚人則盡記著昨天的事,隻有智者才胸懷廣闊,想著明天、以至一年或十年後可能發生的事,從而為今天定計。若要等到分出勝負,錯恨難返時才去看那結果,不若迴家摟著自己的女人多睡幾覺好了。”
姬重變色怒道:“董先生這話是甚麽意思?誰不為將來而籌謀,獨有先生是智者嗎?”
趙雅欲出言緩和氣氛,給項少龍伸手阻止,從容一笑道:“姬先生言重了,本人隻是以事論事,先生千萬不要以為本人是出言針對,我這人直腸直肚,現在亦是和各位禍福與共,希望能獻出力量,保國衛民。可是看看我得到的是甚麽待遇,見微知著,鹿死誰手,已可預期。這不是爭論的時候,而是要各棄成見,知己知彼,我們才能與秦人一較短長。”
郭開和樂乘對望一眼,始明白他滿腹怨氣的原因,是怪趙王因李園而冷落了他。
趙霸喝了一聲“好!”轉向姬重道:“董馬癡快人快語,聽得趙某非常痛快。姬先生不要怪他,他這番話罵盡了座上諸人,包括本人在內。不過卻罵得發人深省。”
李園哪會服氣,冷笑道:“既是如此,董先生可索性不來出席這縱情逸樂的宴會,為何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呢?”
項少龍微笑道:“李先生誤會了,宴會乃社交的正常活動,秦人亦不曾禁絕宴會,本人隻是借題發揮,指出有些人放開最重要的大事不去理,卻隻懂玩物喪誌,甚或為私欲專做些損人利己的事而已。”
兩眼一瞪,舉手拉著襟頭,一把扯下,露出包紮著的肩膊,若無其事道:“李先生可否告訴本人,這劍傷是誰人幹的好事?”
紀嫣然“啊”一聲叫了起來,望往李園。
李園猝不及防頓時愣住,出不了聲。眾人這才明白兩人間怨隙之深竟到了要動刀掄劍的階段。